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外语教育;传统文化;跨文化
在担任外语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一直在思考,高校外语院系是否存在着有别于社会外语培训机构的独特价值?诚然,在师资质量、教学环境、国际交流、研究氛围等方面,高校具有社会培训机构难以企及的优势。但是,大学扩招、家长与学生乃至社会都关注就业率的现实,使高校外语院系沦落为高级的、过渡性质的培训机构。大学生或者希望从这里获得通过研究生入学外语考试的秘笈,或者希望通过四年或更长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两门外语以顺利找到工作,或者希望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能够帮助他们取得理想的雅思、托福等出国留学语言测试的高分。事实上,教育与培训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培训意味着通过学习掌握技能,而教育则是通过教与学来达到扩增心智的目的。
在西方,大学被认为是西方或民族文化的守护者甚至是守门人。那么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外语教学,在承载传统文化、综合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又担当了什么角色呢?联系我国外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学生个人发展,还是从高校人才培养、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面对西方文化拥有健康的心态
大学之道,在于“育人”,而非“制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固然存在着糟粕,但更多的则是让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智慧结晶。众多的人口生活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值得后人学习借鉴。《大学》开篇讲了八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梁漱溟先生总结道,“在儒家的领导之下,两千年间,中国人养成了一种社会风尚,或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分析言之,约有两点:一为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增添中国文化相关课程,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古人智慧、提高人格修养、奠定清明安和向上的心态,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为人之道,修身为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在“格物、致知”的同时不忘“诚意、正心、修身”,将来实现“平天下”的愿望,利用外语工具,充当中外交流使者。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字Cultura,意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最初是指人对自然界有目的影响以及人自身的培养和训练。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Edward B. Tylor)在《原始文化》中对文化下了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在其绵长的寿命中,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吸收多种文化,放射影响周边地区。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我国传统文化还有其他丰富的内容,例如:墨家主张打破血统论和宿命论,只问是非曲直、贤愚勤惰;道家注重本体论与辩证法,“道法自然”,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佛教强调因果报应、三种轮回的思想;范缜发表《神灭论》批判佛教教义的理论基础“神不灭论”;明代李贽著《藏书》68卷,公开反孔非儒,称《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理解世界,彼此交锋碰撞。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某一种思想,而是对不同文化内容进行对比思考,寻找自己的答案,从而找寻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这对外语院系的学生尤其重要,能够避免学生在深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的时候对传统文明视而不见、走向全盘西化的误区。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高校培养跨文化优质人才
历史上,张元济先生曾评价洋务派设立的同文馆、广方言馆、船政学堂、水陆师学堂,一针见血地指出“泰西教育之法,莫不就其本国之民质、俗尚、教宗、政体以为之基础,各有其独立之道而不可以强同。一切教授规则皆受成于部。凡所损益,一以国民精神为主,故学成之辈,无不知爱其国、卫其种”,建议“勿标讲求西学之名”。京师大学堂则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办学方针,强调“中西并重”,务使二者“会通”,缺一不可。在这样的培养体制下,学生力求精通母语和目的语,灵活应用语言,在不同语言间自由转换。老一代翻译界的大师,如傅雷、戈宝全、钱钟书、叶君健、朱生豪等人,他们学贯中西,外文精湛,国文功底深厚,其翻译作品不仅实现了“信、达”,还能达到“雅”的高度,久经时间考验。在外语院系遍地开花的今天,教育部对高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持鼓励态度。以2000年《英语教学大纲》为例,大纲建议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在附录中推荐十几本关于中国文化的参考书目。学生只有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中外文化,才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然而目前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往往缺失跟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讲授,这是巨大的损失。高校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听、说、读、写、译具体语言能力的提高上,还体现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上。目前我国高校外语院系开设了大量西方文化课程,例如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导论、西方文明史专题等等。然而,在强调目的语文化输入的同时,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母语文化的渗透。例如,我们的学生可以流利地用英语讲述圣诞节的来历,却难以用英语介绍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甚至有学生在被询问中国节日的细节的时候,理直气壮地说:“西方很多节日都是跟宗教历史有关的,我们很多节日是跟吃有关的。”这种想法竟然受到了不少同学的赞同。诚然,宗教问题是中西文化的分水岭。但中国以道德代替宗教,以伦理组织社会,又怎么是简单的“节日跟吃有关”能解释的?如果外语院系学生本人都不深入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又怎么可能向其他人介绍中国文化呢?《20世纪的社会转型》作者阿兰·图雷纳提出,“现代性并不是一笔勾销往昔,而是要把尽可能多的往昔纳入到尽可能多的未来。”只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才能保留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和特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国家维护文化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概念,认为在信息时代,软实力的重要性变得比以往更突出。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要素之一,同志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是很难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文化认同不是一个中性的活动,而是带有价值观选择的、有喜恶倾向的活动。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国家越来越注重运用文化力量来获取国家利益,为其战略目标服务。美国一直致力于将美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扩展到全球,用美国的方式“改造世界”,最终实现全球霸权。面对这一现实,在十七大报告中,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高校外语教育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以应对文化殖民主义的威胁。先生认为,“语言是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占主导地位的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如今,英语在国际上处于主导地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3月公布的统计:全世界每年出版的翻译著作大约有2.4万种,其中从英文翻译成其他文字的占60%,而美国的英语著作又占其中的80%;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用本民族文字写的作品,能够被翻译成英语、法语等语言出版的,只占这2.4万种翻译著作的5%。中国作家的作品想要在西方获得认同,往往需要迎合西方人的口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脱节。在中外双向的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认识自己的文化,才能同世界其他民族分享中华文明的结晶,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此,党和国家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文化贸易。然而,没有精通传统文化的高素质外语人才,“走出去”战略只是纸上谈兵。
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在向前发展,腐朽落后的被淘汰掉,精华的则被保留和发扬。无论是为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还是为了高校培养跨文化优秀人才、国家提高综合实力,在高校外语院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外语能力的同时深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希望高校能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张通往工作的门票;高校能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有文凭的工人。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分享几千年文明结晶,充当传统文化的守门人,恰恰应当是高校外语院系和社会语言培训机构的区别之一。
参考文献:
[1]顾建新.跨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7,(Z1).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汪清松,查昌国,张国定.杨叔子院士文化素质教育演讲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张元济,著.教育救国论[M].侯且岸,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钱民辉.教育社会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马广利.文化霸权:后殖民主义批评策略[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抽取本地医学院校2013级、2014级、2015级护理专业9个班级360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性17名,女性343名。
2. 研究方法
采用整体抽样的方式向参与本次调查的360名护生发放调查问卷,闭卷作答。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中国传统文化对护生的重要性;②传统文化受到全球化影响情况;③对传统思想道德的认知与接受程度;④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
二、 结果
1. 中国传统文化对护生的重要性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2份,问卷有效率为97.78%。其中,51.7%的护生认为传统文化很重要,44.6%的护生认为其有些作用,3.7%的护生认为可有可无。
2.传统文化受到全球化影响情况
4.8%的护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全球化影响很大,40.6%的护生认为二者互不影响,并行发展,54.5%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与发扬。
3.传统思想道德认知与接受程度
在对传统思想道德中“仁、义、礼、信、忠、孝、廉”的认知调查方面,41.8%的护生从小了解并能够完全接受,52.8%的护生认为其中一些思想难以接受,仅有5.4%的护生完全不接受。
三、讨论
从本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有部分护生未能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有少数护生认为其可有可o;在当前全球化影响下,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有一些护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全球化二者可以实现并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道德,大多数护生持有部分接受的态度,更有少数护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持拒绝态度。在本次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掌握不够深刻,未能全面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针对当前护生传统文化缺失现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①政府应当加强全程教育,做好整体规划。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护生教育整体规划纲要之中,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融入护生教育教学工作中。②对医学人才培育考核体系进行完善。构建并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均衡护生的人文知识、理工知识和医学知识,使其能为未来医疗服务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当前的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做出调整,在考核内容和模式上增加人文内涵考核,使之成为一名职业护士的必备素养。③医学院校应当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一方面,医学院校应当在经费设置、人才培养以及课程建设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并且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加深护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与认知,利用传统文化使护生形成优良的修养与品质。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加强师资、课程与教材建设。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和医学教育结合的教材编写工作,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增加护生传统文化类选修课程,让越来越多的护生参与其中。④护生应当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积极践行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 敏.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提升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J].西北医学教育,2015(5):789-792.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商务英语;缺失;策略
一、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片面理解跨文化
英语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官方语言,受重视程度较高。因此,为了学好英文,开始强调对所学国家文化背景、语言表达的理解,但是却忽视了本土文化的认知。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但在当前的商务英语学习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错误理解跨文化的现象,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增加了欧美文化,欧美文学等课程,但是很少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其中,这就违背了语言的双向性和交流性的需求。尤其是对中国自己的翻译而言,在日后谈判中不能展现自己的文化底蕴,反而影响了谈判的成功率。
(二)教师培训较少
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在大学内进行语言类教学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我国高校在发展中,注重专业的发展,注重专业的就业率等,但是忽视教师的培训。导致在教育理念更新后,教师的思维并未随之更新,高校组织的教师培训也较少。商务英语教师秉承着学好英语必须强调语言文化背景的原则,但在教学中,与汉语文学作品,汉语文化的连接较难。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是不冲突的,是可以相互存在的,汉语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但是高校教育中对这一点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强调少,对教师中文底蕴较低,影响了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
(三)错误理解语言教学目标
语言作为一种功能,不仅具有交流功能,还承载着文化的传播的任务。在商务英语谈判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对方的要求显然不是最佳选择。错误的理解语言就认为,语言的功能仅有交流,在教学中强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这并没有错,但是对于教学而言,就忽视了语言其他功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没有将其放置在重要位置上,高中之前为应试教育,大部分学生的应用表达能力不强。大学阶段,部分学校延续了高中阶段的教学方式,部分学校虽然对其进行改革,但仅仅是片面的强调英语内容教学,很难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对于商务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首先应改变理念,从根本上对学校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商务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也认识到语言的文化传承作用。从而基于此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注重培养商务英语教师的中文底蕴。在教学中能够适当的穿插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商务英语与汉语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底蕴。这一过程中,要以两种文化的平等交流为原则,不能厚此薄彼。以交流目的为核心,正确对待语言、文化,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使双方舒服。理念的转变是商务谈判专家最基本的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培训形成。
(二)注重新时期商务英语教师的培训
对新时期商务英语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注重英语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传统文化,在教学中传达正确的商务英语理念,也能起到一定的汉语文化传承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其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寻求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使其在日后的商务谈判中更好的传达自己的理念,完成商务英语谈判。学校组织进行英语教师的国学培训,尤其是针对年轻英语教师,要给予其更多的培训机会。教师的理念改变后,才能逐渐改变自己,提高国学认知能力,提高文学底蕴。对教师自身而言,要通过学习逐渐转变自己的理念,认识导致自身的不足。
(三)教材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
现行的教材侧重于英语国家文化的体现,包括了听说读写和外国文化课程。在这一基础上,应对教材进行调整,由教育部统一改革,增加国学文化内容,切实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增加学习欲望。减少以往课堂和课后单项选择题,语法题目的时间,增加阅读时间。翻译课堂可以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材料,比如《红楼梦》,将其中服饰、文化、饮食、诗词等传统文化作为基本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促进文化的传播,实现传统文化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开放式教学,并且要求学生掌握语言以外的礼仪、技巧,使学生能够在二种语言之间自如切换,实现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寻求中外结合的切入点,促进教学发展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要具有针对性,要多个方面了解西方语言和历史文化背景,减少交流中的误解和错误语言使用。与此同时,将由目的性的将其与中国文化对比,寻求二者之间的不同和联系,在课堂上,不能将西方文化生搬硬套到中国文化中,而是要从思维方式、生活理念等方面进行比对,翻译以信达雅为原则,要求学生通过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翻译原则来进行翻译。对商务英语而言,主要是谈判为主要目的,在表达上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一个方式,而是要从双方出发,在语言语气上,可以尽量满足对方的特点。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正确设置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感受商务英语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形成传统文化与英文教学的结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我国为社会主义社会,多年的发展经历不同,导致语言交流特点,语法都有所不同。对于商务英语大学阶段的课程,要具有目的性,而在教学方式上则应主动求变,教师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文化特点,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作用,最终很好的将中国文化应用于教学中。
关键字:现代化建筑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K928.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化建筑设计多数已向安全性,舒适性方向转变;在市场需求改革同时,房地产经济产业链结构也在发生重要变革,“计划型”经济制度已取缔传统“粗放型”建筑体制。而在追求现代化,舒适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中,优秀设计师逐步意识到我国本土文化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及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建筑的重要性探讨
为提升市场占有率与竞争力,努力融合现代化建筑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审美方式,现代化建筑是高度融合,高度同源,追求设计质量与设计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品。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有五千年底蕴,并形成儒家,道家等审美意识和理念,中国人讲求意境美与雅正之美,但现阶段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先进文化互动交流时期,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深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元素“再生”,将我国独特建筑审美理念充分融入高质量,高品质的现代化建设中,在追求舒适安全性的同时追求文化,艺术同源,创造属于我国特有的“中国风”建筑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风俗和展现中国美的重要保证,确保我国民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根本要素。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应用
现阶段,现代化建筑主要包括钢混,轻钢等主体结构,呈现商务性与装塑性,例如:经贸大厦与环球经融中心等超高层现代化建筑均是以浓重商务气息为主,缺乏建筑灵动性。而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丰厚文化内涵,例如:中国结文化,符号文化等。
1.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应用
所谓传统符号文化,即以图形,文字为载体的显性文化和数千年历史传承的儒,道思想的隐性文化;纵观我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古代建筑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古代建筑的形式得以传承与弘扬。
现代化建筑主要包括外观和内部质量,伴随我国施工技术的日益提高和施工结构的日益完善,内部质量得以稳固提升。同样,在外观设计中,以传统符号文化为现代化建筑外观设计理念愈发成为时代趋势。建筑体完美程度与建筑结构,色彩,光影等均有重要关系,
1.1 图案色彩符号
图案或色彩符号传递建筑主体因素和相应视觉信息,在享受现代化建筑带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优美图案或色彩设计会带给人们文化传承方面的享受。
在现代化建筑中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图案或以喜庆因素著称的红色等传统中国文化,更凸显建筑重要性和个性化,带给民众视觉享受冲击。
例如:中国馆的中华艺术宫,全体采用红彩配以倒阶梯式,以及中国传统的四方形建筑设计,在整体建筑感觉中,给人以大气磅礴的建筑特效。此外,沙特馆的月亮船建筑,正是将我国传统的木船结构融入建筑中得以借鉴与发挥。
现代化建筑的设计灵感以及设计理念多数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其中色彩与图案等设计是符号设计最关键因素。
1.2形态符号设计
形态符号设计包括建筑结构,空间以及节奏等建筑元素;以其独特建筑形态和建筑样式向人们展示建筑魅力与建筑风范,并有效传承文化价值。据调查,现代化建筑中融合形态符号设计的建筑会得到民众广泛认可,例如:上海马靴楼建筑,其将中国传统马文化中的马靴造型作为现代化建筑的设计原型,并在无形中展示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传统文化形态符号设计不仅包括自身建筑价值,更在长远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信念展示提供舞台,通过现代化建筑展示更多传统文化,让文化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享受中国文化带来的巨大视觉盛宴以及视觉冲击。
例如:国家体育馆“鸟巢”,其在外形结构中主要由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葕架柱,外观根据普遍的鸟巢形态作为建筑原型,并依据各部位面积大小相应比例组合形成“鸟巢”。
各钢架之间看似错综复杂的叠加象征“团结统一,荣辱与共”的民族思想。鸟巢的设计融合我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化建设理念,充分展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展现建筑艺术美和文化美,是现代化建筑中最成功作品。
2.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应用
在以我国符号文化作为设计灵感的现代化建筑之外,传统建筑文化和中国特有建筑风格亦是现代化建筑的重要应用或借鉴要素。在地标性现代化建筑中,借鉴中国特有建筑风格与文化传承更具有实际意义。
例如:上海金茂大厦设计师,来自SOM设计事务所的史密斯称,金茂大厦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中国塔建筑。摒弃传统木质结构,将钢混以及玻璃成功运用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原型的现代化建筑中。设计结合中国文化内涵,里面分为十三个塔节点,并配以切角和方正感,给人一种似塔非塔感觉,充分展示不同文化,不同地域设计理念的完美结合。
此外,金茂大厦融合传统文化中的古塔神韵,呈现阶梯式逐层递增之势和圆润感让观赏者在任意角度均能领略“第一高楼”的风范,是继鸟巢之后中国最成功的现代化建筑。
结束语:
“鸟巢”,中华艺术宫,金茂大厦等现代化地标性质建筑均充分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在我国建筑现代化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胡冬香:《中国古建筑木构体系一脉相承之意识形态原因浅析》,《华中建筑》 2005年第6期。
[2] 杨娟.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3)
[3]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西方建筑的意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5.
【关键词】工业设计 包装 工艺 产品
引言
当提到英国的家具我们就会想到英国皇家的气派,当提到德国的产品的时候,也许你会马上想到某件产品本身的稳重感和产品的加工精细,但是当提到中国的产品又会联想到什么?很多企业为了笼络客源,开拓市场开始走起了“文化产业”道路,利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来不断进行设计、创新。
1 工业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应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包含内容及其丰富的,建筑、衣冠服饰、古玩器物、传说神话、琴棋书画、诸子百家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世代传承,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物质形态,无论是颜色还是材料,无论是服饰还是建筑,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可供借鉴的设计资源。
1.1 古韵外观加以运用设计
从形态造型设计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些器皿的设计形态是千姿百态的,从自然的到刻意的,从写实的到抽象的,无奇不有,我们所知道的就有祥云火炬,祥云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卷轴和中国特有符号相结合加上现代设计进行的整合,就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奥运火炬。比如说我们要对酒瓶进行设计,那么就可以参考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青铜、彩陶器皿。
1.2 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创作理念
在思想方面,我们就有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庄子的“天人合一”,就是教育人们应该与自然和睦相处,不能破坏自然,与在现在人们关注自身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而可利用资源的日趋枯竭,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时候,提出的现代工业设计要讲求绿色设计是十分一致的,我们在设计产品的同时要运用到这些先人的思想,比如我们的奥运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就很好的运用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一“天圆地方”思想。
1.3 合理借鉴民间工艺
中国独有的民间工艺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工业设计也可在此吸取养分。剪纸就是其中一样,剪纸工艺是很宝贵的传统财富,很多丰富的图案造型都是在剪纸中体现出来。在一些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剪纸融入进去,那是别有一番风味的。还有剪纸技术融入到家居灯上就给吊灯赋予了新的含义,形成一种特殊的产品文化。还有传统的中国结,就是利用了编织技术将绳子变得如此浓墨重彩。北奥运会徽就运用了印章的方式,很具有中国特色,在产品的设计中也可以将这些编织的技术融入进去。
2 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设计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设计中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我们应该从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设计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功能,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从而进行创新与创作。在现代工业设计中,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不是全盘否定,当然也不可能是全部吸收。我们应该要做到创新,国家现在提倡“创新型”国家,就是要以创新为核心。我国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身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十分的吸引人,加上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加创新,将现代工业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结合,融入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那么我想我们就会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之美。
3 包装设计的意义
3.1 包装设计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一种手段
产品的包装设计在营销推广方面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亦即人们已用战略眼光来重新审视产品的包装。比如化妆品,精美的包装设计正是能够使商品富有年轻、青春、健壮、雅致、丰满、整洁、力量等一切你能赋予它的感觉,你可以通过包装使商品活灵活现,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这就是包装设计的魅力,它能使顾客满足心理上、精神、文化上的需要,这也是包装设计赋予商品的额外价值。
3.2 包装设计的核心要落实到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上
通过包装来达到产品的视觉冲击,达到美化商品,促进销售的目的,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策略。设计师试图在提供给市场和消费者一件有用的产品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在其中表达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使之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及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设计人员,只有对本国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工艺有一定了解,对现代美学有较深的研究,对消费心理学有充分认识,才能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文化内涵的作品。以此在包装上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由此推动我国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红忠,吴云.包装设计中无彩色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6(01).
[2]刘丽萍,魏风军.试论包装产品的极少主义设计[J].包装世界,2006(02).
[3]马海英.“无装饰”包装设计表现探究[J].印刷技术,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