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90后”; 时代特征;心理特点;对策

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生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有着不同与以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理念,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但又有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和淡薄的道德意识。这对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来讲,面临的是更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其特有的思想行为,探讨影响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发挥作用。

1. “90后”大学生性格、心理特征分析

1.1集体主义欠缺,自我意识强

由于“90 后”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成长的环境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有部分学生不适应集体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行我素,不考虑他人感受。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以自我成才”为中心的习惯,在生活上自私自利不懂得贡献和分享。他们喜欢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只为自己考虑,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正如有的学者这样定义他们:“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定义,我们是自己,我们只做自己,我们只能被自己左右。”[1]

1.2擅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缺乏辨别能力

“90 后”大学生可以说是电脑、网络和各种电子产品陪伴下成长的一代。他们从小就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和咨询,这种获得信息的习惯,使得“90 后”大学生拥有较同年龄段更丰富更多样的知识体系,具有创新精神,他们接受新事物应用新事物的能力远远强于前期的大学生。但是由于在接受信息来源时缺乏过虑和指导,使得“90 后”大学生在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资讯的同时,也会受到一些西方思维和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想的冲击。 “90后”大学生缺乏取精去糟的能力,在处理信息时常常全盘接收,导致“90 后”常常做出出人意料的行为举止,甚至有些“90 后”会做出违道德和有损社会风气的行为。

1.3个人能力强,但道德意识淡薄

“90 后”大学生物质生活环境优越,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有时会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对孩子从小时便开始扔入,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孩子长大后都能歌擅舞,多才多艺,个人能力非常出色。但是,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经常出现学生上课吃东西、玩游戏,不尊重老师,与老师擦肩而过都不打招呼,形同陌路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一些“90 后”大学生对父母态度也十分恶劣。显现出他们极其淡薄道德意识。

1.4受挫折能力差,叛逆心强

“90 后”大学生没有受到过太大的挫折,他们的受挫折能力差,加之有些学生有些大学生孤僻自闭、不愿意和人说话,所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看管下成长起来,他们不喜欢和父母交流,有很强的叛逆心理,不喜欢别人的约束。

2.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

2.1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使学生融入到组织中来

“90 后”大学生因其个性张扬,好奇心强,对于加入学生组织有极大的兴趣,并且对学生组织的各项工作有着很大的热情。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学生组织的力量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90 后”后大学生在各级学生组织得到锻炼,通过学生组织的工作使得“90 后”大学生能够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懂得贡献和分享的意义,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2.2加强网络健康教育,抢占信息教育制高点

“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和使用网络,通过网络手段教育和引导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丰富性、交互性、隐蔽性的特点,在网络设立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扩大网络信息中优秀内容的影响,过虑掉不良信息,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的制高点,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

2.3强化感恩意识,注重德育培养

育人先育德。对“90后”大学生德育观的强化与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过程存在一个盲区,即缺少对教育对象起码的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达不到教育目的。就这要求辅导员要注重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结合,要采用理解、宽容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培养,言传身教,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

2.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由于“90 后”大学生自尊心强,叛逆情绪易发,因此应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我们应及时有效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并将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品德训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 “90 后”大学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代,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针对他们的特征,有的放矢。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还应不断努力,继续深入了解“90 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新局面。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象能力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想象力,而大多文学作品的形成,技术的创新等,都需要依托想象力,因此不难发现,想象力是人们思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发挥这项能力,才能推动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在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小学生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使写作的内容更加具有个性特点,形成更加高品质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想象力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想象力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想象力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1.提升写作灵活性。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思维意识更是处于跳脱阶段,在考虑事情时不会仅仅依靠固定模式,因此小学阶段也就成为培养学生现象能力的关键时期。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写作灵活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描述事物的题材是作文中较为常见的命题式作文,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其中要领,在写作中也没有表现出抵触情绪,这也就说明学生具备了想象能力,就能够产生写作思路及灵感,因此写作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的现象能力,这种对写作能力的间接培养能够被学生们所接受及认可。其次,学生在写作时运用想象力,能使自身所掌握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从而形成更加立体的现象空间,使作文描述主体能够通过学生思维加工,展现出另一种形态。

2.推动学生个性化写作。通过对高品质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及作者的写作风格都是因人而异的,他们都存在着的鲜明的个性化写作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想象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现象能力的培养,同样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表现出个性化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这是由于想象力来自于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学生个体不同,思维也就难以一致,所以想象力也就不能被模仿,学生运用想象力写作出的文章,就会被赋予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个性化写作;其次,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更加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从而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而现象力却可以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写作,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想象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1. 丰富学生自身的表象储备。学生的年龄和社会阅历都比较少,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积累时间尚短,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想象力框架。尤其是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知识的积累或者是表象的储备还存在着不足的问题,从而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其在小学作文中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表象备,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素材。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了增加自然或者是景物表象的储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去野外进行观察,让他们亲身经历一些自然事物。

例如:观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景象、感受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植物的形态、动物的活动等等,在以后想象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让学生多阅读一些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让他们感受一下名人的写作风格,以及描写事物的手法等等,观察一下名人的想象力的发挥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想象力的延伸;第三,不仅要提高学生表象储备的数量,而且要更加注重表象储备的质量,在对小学生进行表象储备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取优质的表象题材进行观察和学习,才能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往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阅读或者观察一些对想象力发展无益的事物或者作品。

2. 立体思维的培养。想象力需要良好的立体思维能力为支撑,才能将想象的画面变得生动、形象,进而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将其描述出来,才会显得更加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小学生由于进入真正学习的时间尚短,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合理的立体思维的培养,在立体思维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立体的事物进行描写,安排不同的学习处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写出自己看到的事物的形态,最后学生可以就自己的描写进行相互交流,或者是从另外的学生的角度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能从各个方面对事物进行感知,从而建立起事物在脑海中的立体形象;第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工艺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完全凭借脑中的想象进行完成,然后将制作的工艺品与真实的事物进行对照,教师指导出学生在工艺品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差距,从而纠正学生在立体思维中的不足之处。

3. 自由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跟自由思维的关系密切,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进行自由思维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自由思维并不是指学生可以胡乱地对事物或者人物进行想象,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对想象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夸张或者延伸,自由思维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我们在培养自由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这些手法是培养想象力和自由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利用这些手法能够进一步扩散自己的思维,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打开自由思维的大门;第二,自由思维不仅要培养思维的广度,而且要培养思维的深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想象,从而不断扩充自己自由思维的深度,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描写和想象。

参考文献: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年龄特点 兴趣 创造性 想象力

中小学音乐课程,特别是小学音乐课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是现今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难题和薄弱环节。小学音乐拓展训练,是解决这个难题和克服薄弱环节的有效手段和学习方式。这是因为:

首先,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有这样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周岁至十二周岁,尚属于学龄的初期阶段。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注意小学生年龄的特点,让学生在形式活泼、新鲜的音乐拓展训练中学习和掌握音乐的知识,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精神状态,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

其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歌曲的编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音乐作为富有创造性的艺术之一,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最大优势即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音乐创作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编创环境、条件和创作方法,提供求新求异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

那么,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上该如何操作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呢?几年来,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在小学音乐拓展训练中着意推动“我是小小音乐家”的课堂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小学生课堂学习音乐的乐趣,在不同的年级设计了以下不同的编创活动:

1以动作编创来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一至三年级)

儿童阶段对音乐经验的积累、发展、升华,是儿童在音乐的亲身实践中通过感受和表现活动来实现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在音乐动作创编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表现得到了较完美的体现。学生能听着音乐自由地做动作,听着音乐表现音乐的变化,听着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能长时间地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之中。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请上来,或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或描绘歌曲表现的意境,或当一回小老师,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如何唱好新歌……这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创造意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也间接性地帮助学生理解了音乐。

2以节奏创编来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三至六年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上学习的乐理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始逐步挖掘学生的音乐创作才能与潜能,这样也会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知道只有理解感悟音乐才能更好地创造音乐。用一个节奏或旋律乐句作为例子模仿它的节奏类型进行编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教师自己先念再拍,然后由同学一起拍,看谁的节奏编创的好。接着,再引导学生挑选合适的乐器来伴奏,最后由学生去编创节奏。这样在活动中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所引发的联想与想象也不同,创作的结果也就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其想象力、独创性的发挥,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但他在实践中的体验和获得的经验,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可以通过启发、提示、讲解、示范,学生的积极投入,创作出了很多节奏,表现各种的情境。这样,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让他们的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在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创作中,一个很小的音乐素材可能被扩展成一部很动人的音乐节奏大舞台,在多次的创编积累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扩展,对音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有时结果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也远远地超出了歌曲本身的学习意义。

3以歌词创编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一至六年级)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根据歌曲节奏与内容,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为依据,自由地创编歌词,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每个人的体验不同,表达方式就会不同。在这方面可以让学生发挥自由的想象,创造出自己心目中各种生动的形象,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能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促进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思维的发展。音乐教学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启发、培养下一代的创作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它来培养、扶植、激化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就会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创作才能。而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掌握水平,在充满情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发学生即兴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能力,使其在成功尝试中增强了表现音乐的自信心,也激发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积累音乐学习知识和发挥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是小小音乐家”是小学生音乐拓展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试验和尝试,它既反映了小学生年龄和心智的特点,也合符音乐教育寓教于乐,动静结合的规律。通过实践与研究,使我对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加深了对音乐教学经验及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总结,由过去的浅表认识到逐步提升,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所以每当一堂音乐课结束,孩子们围着我将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举得高高让我看的时候,我总是感到特别欣慰与自豪。他们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同时激励着我,成为我继续努力钻研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无尽动力。成绩只属过去,探索的道路还很漫长,我还要继续努力,使我的教育教研活动能结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陶艺;想象力;小学生

陶艺这一艺术形式的基本材料是水、火、土,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更是随处可见,充分满足了小学生对材料的大量需求。它更贴近自然,可画、可捏、可揉……所以陶艺教学是小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泥土芳香,表达自身情感的一门综合课程。小学生只要掌握了水与土揉合的可塑性与流变性及成型方法与烧结规律,就能促成陶艺的产生和演化,使陶艺作品产生美感。当然,要想创作出美而有新意的作品,就离不开小学生的想象力,这就是本文尝试和探索陶艺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意义所在。

一、陶艺的概念与分类

陶艺从大的范畴来说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人工形态。陶艺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去看,它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所以说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雕塑、绘画、设计等都有着传承与比照的关系。西方现代艺术的出现对中国传统陶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陶艺”这一概念一度成为陶瓷界的新时尚。

陶艺主要的制作方法有:泥条盘筑、拉坯成型、泥塑成型、泥板成型、捏塑、素坯彩绘等等。陶艺分为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其中,现代陶艺可分为观念陶艺、生活陶艺、环境陶艺。

陶艺教学就是通过小学生在玩泥巴的过程中熟练地运用各种技法制作不同种类的陶艺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精彩的作品。

二、小学生想象力培养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小学生在陶艺教学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心灵发现了陶艺的美,表现了陶艺的美,创造了陶艺的美,小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培养。可以从以下三几方面来培养小学生想象力。

(一)充分调动感官

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眼、脑、手,因为泥巴的可塑性和多变性完全可以征服小学生。所以可引导小学生进入忘我状态,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抱一抱陶土,闻一闻陶泥的气息,捏一捏陶泥的质感,掂量一下陶艺的重量,从而亲近泥土,亲近大自然,自由地尝试玩泥巴,可以随意地摔打、揉捏、压按、拉长、滚圆等等做成自己想做的任何物体,然后烧成作品,小学生在这过程中期待着,待成品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或是其他器皿轻轻敲击陶器,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摸,体会这种独创之美与成功的喜悦。而这种独创之美正是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把对事物的理解在头脑中进行创新,在与泥巴的不断交往中才使得“烂泥巴”成为工艺品,这无疑让小学生产生了自豪感,在陶艺教学中建立了自信,小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学会欣赏领悟

陶艺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使小学生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而这种表象越多越能够使其想象越广阔越深刻,因为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那么,陶艺的欣赏就可以分为大师作品欣赏和学生作品欣赏两部分,大师作品欣赏可以引导小学生从大师的生平、历史背景、情感表达、作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小学生久而久之也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创造,这种创造就是想象力的再现。同样,欣赏同学作品贴近了生活,拉近了同学间的友谊,学生可从中寻找自信,亦可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其他同学作品中看到闪光点,可以启发学生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在别人作品中也能看到不足,所以他们也不必失去自信。另外,为了使小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和学习陶艺课程的热情,教师可以把小学生的陶艺作品摆放在教室的展示区域,摆放在学校的环境中,还可以办个陶艺作品展。

当然,除了欣赏作品,也可以带学生去欣赏名家的制作过程,也可以邀请家长欣赏小学生的制作过程,家长也可以亲自制作陶艺。这些欣赏过程不仅增加了小学生学习陶艺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宽广。

(三)变无意为有意

陶艺教学中,小学生会看到每位同学的作品都与众不同,因为种类很多,比如人物、动物、植物、器皿等,创作手法也不同,比如小学生会使用比较简单的刻、挖、盘、镂、刮等装饰自己的陶艺作品。即使制作相同的作品,成品也会因为每位小学生的造型能力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色彩搭配不同等而产生独一无二的效果。当然很多情况是小学生无意识的行为,然而这时当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及时指出每位小学生作品的优点如夸张、变形、组合、错位等,甚至是告诉小学生有的陶艺作品具有故事性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同时,要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甚至可以播放不同节奏感的音乐,观看生活的点点滴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让这些都可以为小学生寻找灵感展开想象,让小学生把无意识的行为变为有意识地去想象、制作陶艺作品。

三、想象飞翔的陶艺课

陶艺教学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能力,而且丰富了小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陶艺作品作为一种时尚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甚至是在社会中陶艺都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自我放松的一种休闲方式。在这种放松中,人的大脑可以自由想象、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林梓波.陶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第5篇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教会学生面容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小学生每看到新鲜事物,都会问“为什么”,这就潜在了观察的契机。因此,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作文举兴趣的基本手段。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生观察事物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往往是看了之后,无法用评议表达出来,这就需要交给学生观察方法。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现时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平常经常观察一些小动物、小植物以及一些小制作、小物件;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日积月累,就会"言之有物"。

2、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述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贾志敏说过:"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写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抑制力较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因此,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如拔河、打扫教室等,让学生带着写作的要求去参加、去观察,注意力就会集中。之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完成了一次习作,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生想象力非常活跃,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就会想象出许多既现实又非常新鲜离奇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1、在看图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阶段有许多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想象力行之有效,在指导学生看图作文,首先要从整体入手,弄清图中的大意,然后把图中的事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应的事物形象结合起来,边观察边想象,作到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看、思、说、写紧密结合起来。

2、在一般性的命题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这样的作文中,我们可以通过“仿写”,“编故事”“续故事”“缩写”“扩写”“科幻作文”“童话作文”等富有想象因素的作文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训练时,要使学生解放头脑,大胆想象,对"相入非非"的学生不要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而要在表扬其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让学生讲为什么要这样想?根据什么?对新奇而合理的想象要大力表扬,激发学生想象的热情。

三、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小学生喜欢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重视自己,注意自己。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小学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乐,那对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尤显重要。

1、开辟“作文园地”

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选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让这些写得成功的同学自己誊与出来,这们,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表现欲,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

2、搞好课堂效应为学生写好作文后,可在课中将一些优秀的作文、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当堂朗读,给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无论是一点一滴都可读出来。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满足,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都增加了对作文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