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教育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院对1782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而笔者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二)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三)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
(四)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抑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九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其三、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笔者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笔者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要斤斤计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谈到自己竞选班长落选后颇多微辞的看法,我随即也在交心本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一个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这个女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剑了不少。
再有一个男生曾经为自己迷恋某个女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也给他回了一段话:“欣赏别人的同时,不是要你忘了自我。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干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高的起点,爱情也一样。我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侯,幸福就会来临。”事后我又反复与该生进行了交流,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那个悸动的阶段。
关键词 小学阳光教育 体育教学 青少年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1.081
1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21世纪教育的发展形势下,学生在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学习压力以及未来要面对的社会压力驱使当代青少年儿童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代学校中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出发点,以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固态教学方式,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体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优势所在。所以,笔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总结了以下几点:
(1)使学生养成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首先,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应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审视自身的生活状态并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难题,从而树立起一定的生活信念和学习目标。其次,当代的体育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但在体育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学,就可以在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勇敢刚强、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素质。
(2)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青少年儿童尚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里,学生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升学压力、与父母间的沟通、来自社会的压力等,这些形形的压力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负担,从而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锻炼过程,也是释放学习压力、缓解不良心情的出口。这种排压方式可长期运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走向社会工作都有很大帮助,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
(3)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现如今,高科技产品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学生也不例外。有些同学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以至于造成缺乏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且现如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为社会减轻了负担,但弊端也随之出现,自私、以自我为主等消极现象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共同点所在。因此,教师们可以将体育活动按组活动分配,这样能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们共同协作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活动的进行方式大都以团结合作加之竞争比赛的方式为主,因此学生更加重视比赛中的成功或失败,这种思想观点能够树立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更是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同时也深入进学生的心中。因此,这种待人处事的方式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青少年儿童目前的心理现状
近年来,多方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儿童存在多方面的的心理问题,以十七岁为分界点,平均人数超过三千万。其中,有五成以上的青少年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极端、忧郁等状态。且在三千万青少年儿童中,患有心理问题疾病的最小年龄为八岁。另外,据调查结果表明:因厌学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总人数高达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左右,根据厌学问题而衍生出的逃课、打架、作弊等现象极为突出。笔者也曾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网络问卷等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搜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处理,结果也多是焦虑、忧郁、情绪极端化等现象。因此,根据以上数据总结得出,我国青少年儿童问题比较突出,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及社会只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才能够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具体措施
(1)教师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基础的心理教育知识。首先,教师自身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前提,便是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知识,使之能够做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引导。
(2)学校应打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打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其一,便是要搞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生与老师间只有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与老师间加强交流,能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其二便是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应定期定时增加更换体育器械,定期美化体育课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有兴趣学习。
(3)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突出情感教育。教师们应在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加强对学生的重视和指导,应和学生多加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多问,增加其互动性,增进共同的情感基础。同时,适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好现代体育操场及多种多媒体设备,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将课内的活动纳入到课外体育的时间范围内,让学生们在课外时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4)对症下药。体育教学的知识构架虽然相当庞大,但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在进行体育课外活动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适合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并应顾及到学生与学生间在心理素质上所存在的差别,依教材内容与学生本身来制定教学进程。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自己揣摩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够加强学生的自身组织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等。同时又在学生的心理方面上,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可以使学生得到帮助和提高。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最佳途径。
4 结语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学校课堂中的各个教育环节,才能够改善青少年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此同时,小学阳光体育教学开展,推动了心理教育渗入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进程,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体育活动对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2(34).
[2] 张军平.中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4).
[3] 董斌,邵山.体育活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分析[J].少年体育训练,2009(5).
关键词:七年级地理;环境教育内容;教育策略
一、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
七年级地理环境教育内容着重于全球性环境内容教育。七年级地理环境教育内容之所以着眼于全球性教育环境,是因为这一年级的地理的教学范围是世界地理为主要部分。众所周知,一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分析这些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差异,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措施,通过这一入门知识挖掘自身的兴趣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了解了世界地理概况和人口、经济、文化差异,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七年级地理环境教育主要策略
想要研究相关策略,必须把七年级地理教材中环境的内容、特点研究清楚,并且从这些基本要素中找出地理教育大概念和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出以上要素之后,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结合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来总结相关经验,发掘环境教育的主要策略内容,从而更好地完成地理环境教育的任务。考虑到相关经验,笔者认为七年级地理环境教育主要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教育实施的先导,环境教育思想的树立
现代社会,地理学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化的学科。学好地理,可以帮助一个人了解自然和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既不滥用自然资源、损人利己,又要保护自然,维持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在对自然资源的运用中,要讲求合理性。现在科学的自然资源观念是关乎全球伦理道德的重要部分,从这一角度出发审视七年级地理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到地理环境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环境观来继续正确对待环境和资源。可以看出,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更好地加以运用的能力。这也是地理环境教学的指导思想。
2.环境教育实施的基础,环境教育内容的挖掘
上文提到环境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知识的掌握并更好地加以运用的能力,而环境的相关知识就是基础内容,在形式上体现为七年级地理教材。因而在培养学生能力时,要重视教材起到的先导作用。七年级地理教材的不仅内容上包括上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生的环境观,而且格式上也体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把环境保护单列为一章节。正所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不仅不应该破坏它,还应该继续维护和完善。作为地球赠予我们人类的一件重要的礼物,土地和自然环境从古至今维持着人类的生命,见证了人类的繁衍兴旺,所有人都应该认识这一点,并且尽全力去保护地理环境。
3.环境教育实施的保障,教师素质的提高
我国的中小学校,学生把老师当作榜样,老师让做什么都是很听话地顺从,所以老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引导的作用,稍有不慎,就会误人子弟。提高老师的个人素质对于环境教育实施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所以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顺应现阶段环境教育的实施要求。地理教学势在必行,所以教师应当起好引导和保障作用,使教育实施更顺利。
4.环境教育实施的方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教学形式演化到现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课堂为主、课外为辅。课堂教学是原有的传统模式,所以是课堂为主。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集思广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提问并且就问题进行讨论。另外,老师可以利用图片、地图、标本和模型等材料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外活动具有灵活性,运用好了效果十分显著,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可能会出现对课堂学习的厌倦情绪,所以要课外为辅。地理环境运用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带动教学环境的气氛。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演讲比赛、诗朗诵、阅读分析和知识竞赛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自控能力。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带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亲身经历环保实践,进行地理环境各方面的调查。并且在这些活动之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结论和问题等的任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有了经验就会慢慢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养成这个习惯。
5.环境教育实施的手段,教学媒体的现代化
【关键词】中学教育管理;内容与方式;革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教育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最终力量源泉,中小学基础教育对于整体的教育质量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教育的关键所在。在之前的长时间内,计划经济体制和强烈的中央集权意志对中小学教育管理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教育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的严重弊端越来越明显,并成为教育进步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近年来的我国的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可谓是全面而深刻,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日千里,瞬息万变的社会状况对社会各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也相继实施。市场经济的成熟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需要全体社会构成部件的全面进步与改善,只有全行业的有利支持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继续向前发展。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不言自明,是一国的生命力所在,教育质量的高低乃是关乎国家前途与经济社会命运的关键,因而高质量的教育、高水平的教育必须得到相应的实现。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石,良好的中小学教育将为以后的继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中小学教学的管理是关系着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以往长期的教学管理方式不仅僵化了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的发展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需要。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学管理就开始实行改革,但由于积弊深厚和地方上的一些因素影响,这些中小学教学的一些改革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改革措施也只是一纸空文,成为宣传的口号。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探索出新的教学管理革新方法,并认真地贯彻执行,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
一、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不足所在。
(1)教学管理的态度目标偏离了教育的目的。中小学的教育是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要在教育的基础阶段给学生在以后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实现个人不断的完善。但是一些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方法和目的与此相去甚远,没有践行教育的最初理念,自然导致在管理方式和教育品质的缺位。教学管理只注重升学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树立正确的为同学们的身心发展服务的态度,也出现了形式主义的泛滥,教育管理严格按照固有的规章制度,不懂得变通,刻板的管理方式背离了人性化教学的初衷。
(2)封闭式的包揽式的教学管理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小学教学管理采用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方式,并一度使很多学校争相效仿。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封闭式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校的政绩观,也有利于学校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避免自己担负一些不必要的责任,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极为严重的伤害。封闭式的管理是对学生自由的束缚,将学生严格地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包办孩子的一切,学习生活以及时间安排上都是统一的机械化安排管理,没有学生自己的观念与行动在里面。可以说,这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扼杀。中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环节,应该在这一阶段给予孩子充分的自,在开放的环境中接触多样的事务,如此才能在实践中发先自己的兴趣或者特长,从而良好地实现自己的继续教育。
(3)教学管理发展之路裹足不前,固守陈规。
教学管理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人性化的调整和改变。但是,长期以来,一些管理者为了保证学校管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谨小慎微,不敢进行新的尝试和变革,用老套的管理手段进行常年的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寻求中小学教学管理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革新途径。
(1)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目标。
转变管理的思想方式,回归到教育的初衷上来,摒弃升学教育的管理方法,采用综合素质教育的管理方法。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不能片面强调整体意志而导致学生个体的利益受损,管理上要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学管理要更加开放,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教学,给学生相对的自由。此外,管理的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教师的教学管理也非常重要,要通过对你双方的共同监督来实现整体教育的高效。
(2)管理实施中要更加注重实效和细节。
在对教学对象的管理上,要全面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教师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学生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管理,挖掘发展学生的个性。另外,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此也应加强管理。为了让学生整体拥有较好的学习氛围,要通过班集体的有效管理来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课堂教育管理环节,应该赋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改变教师的一言堂,活泼课堂氛围。
(3)在教学内容的管理方面,要稳步进行。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中小学的学习内容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知识结构很难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这需要在学习内容及结构进行稳步的调整,不可操之过急。
(4)中小学教学管理要认真做好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要充分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将是改善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学生、家长、教师及相关的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均需要认真的听取及思考,并在以后的管理中进行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是面向全体还是关注个别,是解决问题还是发掘潜能,是增进幸福还是消除疾病,还是两者兼而有之但以其中某一方面为主,这应该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水平和状况而定。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是建立在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大学生与一般成人相比,心理更不健康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的,不仅教材中研究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咨询与治疗的章节多,而且介绍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其他章节也大都采用“理论介绍+常见心理障碍+调适方法”这样的三段式内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相对集中于疾病与心理咨询、恋爱与性心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择业就业心理、身心发展规律、挫折与压力、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智力与能力、社会适应、意志、品德心理、网络心理等领域。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重构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一)理论基础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它主要是着眼于建立以下三方面:1.积极个人优势:6大类美德24项积极人格智慧和知识: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思想、热爱学习、有视野(洞察力);勇气:真诚、勇敢、坚持、热情;仁慈与爱:友善、爱、社会智能;正义:公平、领导力、团队精神;修养与节制:宽容、谦虚、谨慎、自律;心灵的超越:审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2.积极情绪即帮助人们对过去生活有满足感;对将来有期盼、乐观;对现在有心流体验(快乐)。3.积极组织即积极社会环境积极心理学通过快乐、参与、意义来帮助人们通往幸福与快乐。积极心理学重视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并认为它们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主要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的塑造能力,而不是修正其缺陷。积极心理学极为重视心理疾病的预防。积极心理学发现,存在着具有缓解心理疾病作用的积极的人格素质或人格力量,诸如勇气、人际关系技巧、理性、洞察力、乐观、诚实、坚韧、现实主义、快乐能力、安适、心系未来、发现目的等。通过识别和增强人们身上的这些积极的人格力量,就能够有效地对心理疾病进行预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构应强调关注学生对未来的乐观希望、有价值的情绪体验、内在成长的积极动机、积极人际关系、积极的自我概念、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基本原则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要安排一定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深入浅出,既要让学生能够从感性层面了解相关理论知识,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第二、科学化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坚持科学性是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必要前提,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要做到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的科学性分析,所选内容要符合大学生心理与需要,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者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切勿片面与主观。第三、可操作性原则。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应更加注重课程理论的可操作性,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课程、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理论指导应通俗易懂、易学易用,同时也要留给教师创造空间,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第四、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本,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个人优势,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发展积极动机、积极人际关系、积极的自我概念、创造性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重构
在构建和选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时,应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依据,根据个体心理素质发展的需要,从整体和局部综合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构建五大主题及十三个相关概念逻辑关系:课程内容的体系有以下内容构成: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概述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了解积极心理学如何挖掘在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如: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等,如何让人类获得真实的幸福。
(二)发现个人优势
让学生学习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彼得森和塞林格曼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的人类个人优势———6大类美德24项积极人格。通过对24项积极人格概念的介绍,并通过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美德与优势积极地生活。
(三)创造力教育
创造力主要是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能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通过介绍创造力研究背景以及相关理论,教授提高创造力的方法,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发挥独创性思维和创造的想象力。
(四)幸福感培养
主观幸福感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其中生活满意度是衡量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介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幸福感的研究内容,让学生通过量表测量、了解自己的主观幸福感高低,介绍提升幸福感的策略,增加幸福体验。
(五)心流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流是人们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心流体验即享受当下,目的是提高专注力。契克森米哈融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表明人们在从事活动时获得一种十分兴奋的情绪体验,以致他们很愿意多次体验这种状态。运用心理学的量表对学生的心流进行测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教学,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六)乐观与希望
乐观与希望是针对未来的积极体验,顾群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乐观下的定义,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乐观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是建立在积极的解释风格(归因方式)基础上的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它是调节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的内部资源。积极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的乐观与希望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得到。一个人一旦通过学习而形成了乐观的人格特质,他常常就会把生活环境中面临的困难归因于外在的因素,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他都会朝好的结果去努力。如果有意识地让大学生多感觉有希望的事件或生活经历,他们会更易于成为乐观的人。
(七)人际交往教育
人际交往教育涉及到认识依恋类型和人际关系两个概念,依恋是一个终生建构的过程,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发展起来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会不断维持,并最终发展出其他的依恋关系,如朋友间的依恋、爱人间的依恋。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之间生活上的相互照顾,学习上的相互帮助,活动中的相互支持,感情上的相互交流,师生间的教学相长,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思想、行为、情感的沟通。
(八)感恩与宽恕
感恩与宽恕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积极心理学认为宽恕是使受害者从愤怒、憎恨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并不再渴望报复侵犯者的一个内部过程。感恩和宽容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也应是当代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九)生命意义教育
“90后”群体已经成为接受当代高校教育的主体。准确掌握“90后”大学生特点,了解其内心世界,对于养成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乐观态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他们积极心态、确立生活目标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改变人际关系的角度提高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同时在生命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死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十)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十一)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