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伦理学目的论

伦理学目的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伦理学目的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伦理学目的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目标管理;激励;效应

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1954年,他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它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有许多优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1.权力责任明确。目标管理通过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制定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把企业中各部门、各类人员都严密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中,明确职责、划清关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企业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看清个人工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激发大家关心企业目标的热情。

2.强调职工参与。目标管理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协商、共同讨论和意见交流。通过协商,加深对目标的了解,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分歧,取得上下目标的统一。

3.注重结果。目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企业和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应该达到的工作成果。目标管理不以行动表现为满足,而以实际成果为目的。工作成果对目标管理来说,既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根据,又是奖评和人事考核的主要依据。

目标管理可能看起来简单,但要把它付诸实施,管理者必须对它有很好地领会和理解。首先,管理者必须知道什么是目标管理,为什么要实行目标管理。如果管理者本身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管理的原理,那么,由其来组织实施目标管理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其次,管理者必须知道公司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他们自己的活动怎样适应这些目标。如果公司的一些目标含糊不清、不现实或不协调一致,那么主管人员想同这些目标协调一致,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学校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引进和应用。在西方,20世纪60—70年代即已引入教育领域。80年代,我国一些学校管理者开始运用目标管理思想来指导管理实践。逐渐地,目标管理这一现代管理中运用心理方法最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思想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学校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制度方法相比,学校目标管理因其本身蕴含的符合现代价值理念的管理特征,给学校管理活动带来了以下诸方面的正面效应:

一、 学校目标管理是激动人心的管理,具有激励效应。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确立一个长期或短期的目标,对学校、教师乃至学生都会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因为,在学校管理学中了解到,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内部动力,动机是推动人积极行动的直接动因,目标则是导致需要转化为行为动机的诱因。这虽然是理论上的东西,但在实践中却得到了有力的证实。

二、学校目标管理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具有自主效应。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和方法,它是行为科学与科学管理思想的“交合”。一方面,它吸取了科学管理的思想,强调目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目标指导行动,要求把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另一方面,又继承了行为科学的精髓,重视人的作用的发挥和人的思想因素的作用,把目标作为联结“人”与“事”的核心要素,使人通过完成目标去指向“事”。在确定目标过程中,主张让下级自定目标,或自己主动承诺目标。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反对上级或外部的过多干涉,主张变“他控”为“自控”,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最后,对目标达成情况让职工作自我评价。这种自主管理有利于建立工作责任感,有利于发挥下属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了管理只是上级的事的观念。在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及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很好。

三、学校目标管理强调成果,重视成果评估,对目标实现的具体方式不作硬性限制,认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具有独特的成果效应,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目标管理正是依据分目标对下级进行考核,并依据分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所取的成果的大小进行评定与考核。通俗地说,在学校目标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告诉下级的只是“你要登上那座山峰”,至于沿着哪个山坡,哪个途径登上去,那是由下级自己去决定的。因而下级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多的设计、有更宽的活动余地。这不仅有利于下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而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上下级关系,营造出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

尽管目标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目标管理使用不当也产生负面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轻视长远规划,偏重短期效益。学校教育目标具有长效性、迟效性的特点,与之相应,学校管理目标在时限上就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之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容易出现追求近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利益的倾向,如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过分注重升学率、高分率,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过分注重培养先进生、特长生,轻视转化教育后进生、问题生;在教职工人事管理上注重使用、轻视培养;在领导班子构成上,重视一时的情趣相投、轻视人员异质互补的长远效应。

二、职责权限难以划清,容易出现部门本位化倾向。学校管理是一个整体化的连续过程。而目标管理却要求按照学校职能部门或学科、班组分解目标,并建立目标责任制。但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有许多方面要严格区分目标责任界限是极为困难的,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就很难具体界定为某一部门的责任。因此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学校各部门之间常常出现执行任务时泾渭分明、以邻为壑,承担责任时互相推诿、大“踢皮球”,成果总结时有功相争的极端本位化倾向,严重干扰了学校整体目标的达成。

三、目标体系难以确定,容易产生目标偏差。实践表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与目标的明确度成正比。目标管理的关键在于各级各类目标是否可以考核,可以衡量。学校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培养人才的规格标准不像物质生产那样容易规定。就培养人才过程来说,它的周期漫长,涉及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加之外部形势和学校教育管理任务又经常变化;就教师劳动特点来说,由于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复杂性、相互关联性等特点,职责、任务只能做模糊区分。

鉴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提高学校目标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强化其正面效应,减少其负面影响,应从学校目标管理程序入手实行如下优化措施:

1.科学分析,准确定位。目标管理要做到激励性与可行性的统一,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科学分析校情的基础上,抓住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成既体现本校自身特点,又不致于过于拔高、不具备达成可能的学校发展目标。目前国外流行的“S、W、O、T”模式就是帮助管理者了解学校现状的有效工具。它包括4个因素:S(Strengths)表示实力。它要求找出学校的优势、强项。如队伍优势、质量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学校结构与管理制度及历史传统优势等等。W(Weakness)表示缺陷。它要求分析出学校在组织结构、人员配置、行为习惯、工作效率与效益等方面存在的不足。O(Opportunities)表示机遇。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把握机会的预见性,及早准备。T(Threats)表示威胁。要求管理者有危机感,及早发现问题,早作对策。这一模式能较为有效地帮助管理者清醒认识学校实际,从而准确合理地制订学校未来发展总目标。

2.系列规划,协调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针对目标管理中容易出现的“短期化”倾向,在学校的规划设计中,必须把长远发展蓝图的实现与中、短期目标的达成统一起来。要确定哪些是近期努力应达到的目标,哪些是经过不间断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当近期发展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相冲突时,一定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不要为一时得失而毁掉长远发展前程。

3.合理分解,双向构建目标体系。学校总目标确定之后,应根据学校系统各部门职能属性的不同进行目标的分解。这一步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部门本位化”现象的产生与否。学校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功能耦合系统。

参考文献

[1]《管理实践》 [美]彼得.F.德鲁克编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目标管理》 郭伦德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伦理学目的论范文第2篇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工程力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连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与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砌体结构设计等课程的桥梁,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由基础教育向工程实践教育的重要转折点,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力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力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工程力学的任务是学会如何对力学问题建模、如何将模糊的问题和想法用数学来描述,并培养提出、分析、设计以及解决科学和工程问题的能力[6]。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运用力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应从教学内容上加以优化。一是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更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如工程力学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概念、新实验以及国内外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实际问题。二是为了使学生对力学课程产生兴趣,在绪论课程中应引入经典力学的发展史。目前,在教材编写中,由于“少而精”的要求,绪论中更多的是介绍课程的研究内容、研究任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而弱化了力学发展史的介绍。从古代墨子“力,形之所以奋也”到牛顿力学《自然哲学原理》的编写,再到哈密顿《一个动力学普遍方程》的发表,经典力学的发展经历的漫长的时间,期间出现了很多促使力学发展的科学家,如牛顿、麦克斯韦、达朗伯、拉格朗日、哈密顿等等。这些历史及历史人物的介绍,可以达到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目的。三是强调概念性和实践性内容的重要性,适当减少计算性内容。工程力学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中,一方面弱化理论推导过程,另一方面应适量增加一些具有实践性或趣味性的教学素材;例题中,应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力学模型建立过程的描述,在课后习题中引入基于力学分析的工程实践的综合运用实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用力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力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现有的课件和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板书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将原来用在黑板上推导完成的公式,放到了多媒体课件中加以展示。这样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达不到吸引学生的目的,自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考虑到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会用到大量的力学简图和实验结论,如果可以将这些力学简图和试验项目(如在理论力学课程运动学篇中出现的连杆机构,材料力学课程中杆件的各种变形等等)用类似flas的直观方式表现出来,就可以丰富课件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引入课堂试验。力学课程中的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但目前力学的教学中,由于条件所限,工程力学课程中的实验部分主要集中在材料力学的一些验证试验中,如金属材料的拉伸压缩试验、梁的弯曲正应力试验、扭转试验等等。这些试验的开设,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要达到力学教学的目的,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大学经典力学的教学方法,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会会通过随堂实验的方式,验证本堂课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和原理,尽管这些实验的结果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此外还可以采用离开教室的现场教学。土木工程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应该在在学期中,安排2-4个学时将教学从教室搬到现场,通过利用现场的工程实物,教会学生如何对实际工程问题模型化,并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3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起主导作用。由于高校教师一职多能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稍显不足。鉴于这种情况,应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应以班级为基础建立4-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进行研讨式教学。研讨课教学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学相长,师生互动,通过专题研讨使学生主动建构和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针对课程重难点问题,设置相关专题讨论课。教师通过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通过互动交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也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科前沿相关的内容及热点,学生通过课后查阅文献,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板书、图片、多媒体、实物模型等灵活的形式展示,并由教师与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此外,在作业形式中也应该改变传统以课后习题为主的作业模式,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布置一些研究型的题目,通过查阅文献,以论文的形式的完成。比如通过材料力学课程中梁的合理设计问题,可以提出钢筋混凝土梁的合理设计问题、钢梁的合理设计问题等等,然后将这些题目布置下去,让学生查阅资料,并完成相关论文。总之,要以这种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4结论和总结

伦理学目的论范文第3篇

1.动态长短。对教师个体和教研组而言,一定阶段长与短是相对的。如,教师的体能、技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弱、变短,但教学经验、教育机智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强。教师能通过学习、培训出现长与短的动态转化,但短板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的,会出现相对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正视短板。没有长处成不了名师,总有短处一定是较差的教师。教师个体、教研组的长板更突出,就更有优势,更有亮点,短板越明显,劣势越突出。虽然我们应高度重视短板的改进,但切忌过分夸大短板的不足。做强、做大一个教研组,教师个体、教研组必须将短板放在教师专业全面成长和教研组整体的发展战略中去研究与应对,采取最优化、最有效的方式去弥补短板。

二、注重扬长

学校应引导教研组长根据教师的长与短实际,挖掘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利用教师的亮点、特长,从“亮点的长”中发现“隐藏的短”,从“明显的短”中发现“隐形的长”,力求以长拉短,扬长避短,以短促长。使教师不断保持和提升对某一领域或技能的强烈兴趣,进而忘我乃至疯狂地工作,取得卓越成就,实现教师个人与教研组长板与短板的双赢。

三、善于补短

1.巧补。教研组应明确个体短板与教研组整体短板的改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确立补短的针对性和重点,精心设计补短方案及操作策略,提高补短效益和效率。如,部分年轻教师在教材解读、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组织、教学节奏调控、教学应急机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年轻教师可在老教师、名教师的引领下,不断进行教学摸索与经验积累。

2.巧配。教研组既要注重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明星教师的利用,更要注意一般教师的开发,使“明星教师”与一般教师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相平衡。要着力引导明星教师、骨干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以“长”带“短”,师徒结对,友情配对,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要避免扶贫式的“拉郎配”,尽可能采用自愿组合、互补式组合,既扬长更补短。

3.协作。教研组管理实践中人们更多关注长板、短板问题,较容易忽视板与板之间缝隙的弥合问题,影响教研组整体的集成度与谐和度。实践中应围绕教、学、研、赛,进行同课异构、教研课、公开课、展示课等,真诚开展磨、听、评、学、研活动,拓展补短方式,在协作中学长补短,又在真诚合作中不断缩小相互的缝隙,更在共享成果的氛围中形成群体合力,达到最佳储水量。

4.引导。在教、学、研、赛活动中,教研组应建立教师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和分享激励机制。组长要适时深入教师的办公室、课堂倾听,善于在与教师的交往、交流、交谈中“察言观色”,全面、深入掌握教师长与短、教师之间配合的情况。当好组织者、协调者,引导他们调整心态,消除彼此间的“缝隙”,既解决抱怨,又培养团队合力氛围,更使不同成员积累的经验能成为团队共同的财富,提升教研组的凝聚力,力争多装“水”。实现教师个体专业成长、教研组整体优化。

四、互补策略

伦理学目的论范文第4篇

一、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即为创造出某种独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一次性的努力,项目主要体现在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并且需要满足在一定的时间目标范围之内,完成特定的多项相关工作。在项目的完整定义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对具有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来对项目进行完成。另外,还需要在特定的组织机构当中,利用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人力和财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可以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进行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满足项目当中所规定的要求和规范,包括性能、质量、数量以及技术指标等项目当中的要求。在进行项目的过程当中,主要为了满足客户、管理层以及相关供应商提出的相关要求。项目管理,即以项目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可以完成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之下,进行项目目标的最优化,并且根据其中的相关内在规律,对项目整体的周期进行科学、有计划的进行相关的系统管理活动。在项目管理过程当中主要是以网络计划技术、责任矩阵以及项目控制技术等相关的理论和工具为基础的指导,并且对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规划,包括系统性、综合性以及程序化等,最终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保证物质和信息的全面统一。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向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学生可以利用此种方式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主要是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进行传授。在此种方式下的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管理的主要载体方面出现了片面化的现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主要载体,学生在知识的接受方面呈现出了被动的现象。在中学的教学管理当中,教学管理在对教师的教学形成管理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相关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方面的有效管理。在此种情况下,对教师的地位过分的进行了强调,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成为了被动的客体,自身的主动意识在无形当中被得到了抹杀。其次,在组织形式方面形成了僵硬化的现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中学生的教学课堂基本组织形式为班级授课为主,采取集体教学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主要的教学中心的现象,对学生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此种方式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彰显出来。一方面,班级教学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整体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却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忽略。长期以往,在不断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对于每个同学的学习需求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学生也不能完全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另外一方面,班级教学当中的各方面是高度统一的,对于学生当中的个体差异并没有进行良好的重视。再次。在管理的氛围方面,中学课堂当中的学习注意力主要控制在课堂的教学内容方面,强调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将教学目标进行完成。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会应用自身所学的专业技能,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不断的解答,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方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整体的学习过程当中成为了装重知识的容器,课堂管理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收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影响,其中包括放任模式、教导模式、权威模式、群体过程模式、人际关系模式以及行为矫正模式这几种形式。在教学的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着单一化的现象,课堂的教学评价属于教学活动过程当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对教和学者两个部分进行评价,从而对教学的成果以及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评价当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相对单一,过多地强调了选拔的成分,并且对于评价的主体也呈现出了单一的现象,过多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方面,一般采用量化的方式,利用纸笔测试的方式来完成评价。

三、在项目管理理论下的中学课堂教学项目的实施措施

在上文当中,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需要提出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可行措施与对策,在本文当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了措施的提出,分别是教学的方法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以及教学环境的设计方面。在教学设计方面,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利用综合化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目的、对象、内容以及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以此来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组合的方式。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理论思想进行掌握,选择出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组合排序,并且将具体的教学思想进行具体化,抽象成为具体的方式方法,应用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当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环境和师生,最终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组织的形式设计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课堂组织计划,在完成自身教学计划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在进行组织形式的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的环境情景进行相关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作为教师来说,需要应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之下,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应用,从而使学生可以达到学习的状态。另外,自主课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师在进行组织的过程当中需要形成以学生为主要的指导核心,对教学的形式进行组织,从而达到有意识的指导。利用自身的教学任务和专业知识来对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方式方法进行不断地引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探索的精神。并且,教师还要应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断的激发,锻炼学生对于知识问题的探索、质疑、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最后,还要对学生进行锻炼,使得学生养成分组协作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和同学们之间的良好协作能力。在教学环境的设计过程当中,是教学活动当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利用环境来对教学活动行制约作用,集中体现为课堂的教学时空、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心理环境这三个方面。首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空的设计方面,需要教师来对固定的课时和固定的内容进行组织规划,根据教学的相关内容来对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的分析,其中包括课堂的类型、学生的把握能力,并且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调节,强调学生学习的专注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还需要对教学课堂当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心理准备。不能单方面地对教学时间观念进行强调,教师可以利用弹性时间及时地来对教学需要进行不断地迎合,使学生良好地融入到学习氛围当中,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彰显出课堂本身的个性。其次,在课堂教学资源的设计方面,教师需要掌握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还要利用大量的背景知识和材料来对教学情境进行不断渲染,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从而构建出整体课堂的个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保持自身教学的本质现象,不能出现偏差的现象,在保证课堂教学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出现偏离教学轨道的现象。需要根据中学课堂当中每一个教学环节和不同的特点来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做到符合中学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掌握课堂教学主动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实践应用能力,做好全面、细致的课堂教学设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的改革管理过程当中,中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可以保证中学教学的良好实施,在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还可以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建立。在利用项目管理理论来对中学课堂的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当中,需要针对其中一系列的问题进行管理,提升教师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引进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整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对课堂进行全面细致的设计,从而使课堂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符合现代对于素质教育人才的要求。

作者:李永亮 单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蓝田中学

参考文献:

[1]郭卿.项目管理理论在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商情,2011,(14):87-88.

[2]曹青.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J].科技展望,2016,(10):35.

[3]肖怿.高校创新创业项目中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220-221.

伦理学目的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C++教学;高职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49-02

一、项目教学法及基于项目学习理论研究

项目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以教师为指导,让学生自主解决相对独立的学习项目。针对C++课程而言,项目教学法具体涉及人员的有效组织及管理、软件的度量、软件项目计划的制定、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过程能力客观评估、软件配置管理等,所有的教学内容由学生负责,学生在项目任务引领下探索课堂知识,了解并把握项目每个环节的每项学习要求。信息r代的到来,计算机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在高职院校做好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输出,在创新思维指导下奠定科研创新的基础。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起源于美国,最初其被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模式之一,国外关于项目学习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优异成果。国内方面,2002年宁波大学刘景福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教学论研究中心钟志贤教授在《外国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研究》,明确了基于项目学习的定义: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将作品进行推广为目的,在现实世界发挥资源共享优势,解决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的新型学习模式。其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及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为支撑。2011年重庆大学金凡路在《职业教育立体化多元化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构想》中提出了多元化主体评价、多层化内容评价及多样化方式评价的立体化项目教学体系,同样是对项目教学理论的完善与延伸阐述。

二、C++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课程项目的有效选取。对于C++教学来说,最为关键的当属类与对象、继承与多态、输入输出流及异常处理技术的讲解。C++课程学习的难点在于课程语言的把握,其中指针与动态内存分配时语言学习的精华。开展项目教学必须做好教学项目的明确,项目必须做到语言机制精华的渗透,让传统教学知识系统化目的化。项目的设定应注重可理解性与实用性,也就是项目需求与实现能够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做最大限度的理解。课程项目分析、设计及实现接近真实的软件开发,学生通过把握项目方法与技术能实现企业类似问题的解决。UML是当前使用广泛的对象软件工程技术,在企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在项目教学中引导学生用UML图方式表达,实现与企业真实项目对接。将UML技术引入C++课程教学,学生理解UML的表达分析,同时能根据UML图写出对应的C++实现代码,制作UML图。项目的合理选取既能涵盖基本的语言机制,有具有实用意义,难度中等,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项目学习之中。

2.项目教学常见方法。(1)复杂向简单的转化。程序设计遵循既定原则,自上而下,逐步求精,将《学生信息管理》划分为系统初始化处理,依次是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维护。通过项目的层层划分,子项目数量增多,原项目难度降低,使得项目教学实现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而每个子项目还可以继续分离,以数据处理为例,可以具体划分为数据排序、数据查询等,让学生依次完成单一项目,逐渐实现代码的完整理解与把握。(2)最合适的描述表达。UML是C++课程中通用的图形化建模语言,定义良好善于表达,功能十分强大兵适用普遍,其中面向对象的分析主要在加强对问题空间与系统任务的理解上,改进交流、与需求保持一致、支持软件重用四个方面比其他系统分析方法更具优势。在项目教学中引入UML,对项目开展需求分析,注重总体设计基础上详细设计,编写代码,在各个阶段进行对应描述,实现图到程序的有效转化。(3)启发引导教学的魅力。以冒泡排序为例,依次比较相邻数字,小数在前,大数在后,第一趟所得最大数值放到元素最后位置上,第二趟将剩下元素两两比较,剩余元素最大放到倒数第二位置,依次找到趟数与该趟比较次数之和等于元素个数,启发学生对二维数组的思考,假设其按照行排序,对应的列中元素也发生相应交换,在教师的项目启发下,学生加强对相关问题的关注,有效解决异常问题。(4)算法优化理论的应用。依然以数据冒泡排序,某趟排序后,数据满足排序需求,是否还进行排序?排序结束设计标记,标记初始数值不需要排序,若有交换,该标记位置位需重新排序,当末趟排序完成,查看标志是否依然需要排序,如果不再需要,排序完成,如果需要,优化算法。再例如求质素问题,斐波那契序列问题的优化都是通过算法优化让学生了解算法执行时间与数据占用空间进行估算完成的。

三、C++课程项目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首先是用已知问题创设情境。语法上先让学生回忆数学中的有穷序列,然后讲解数组,将数组与有穷序列加以对照,二维数组与矩阵,平面对照,三维数组与立体坐标对照。算法上,以往选择目测方式进行数组的有序排列,在此基础上给出两两比较进行排序的冒泡法。例如在判断正整数N是否为质数时,可以根据数学定义求解,用正整数分解两个因数积的形式得到最大的因数不超过M/2,再接着深入分析,最大因数不超M的平方根。其次是寻找新旧知识连接点,做好情境创设。通过组织学生分享对“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特点与活动,让学生分享“演绎与推理”的认识,在函数及结构体的基础上,提出类的概念,让学生依次理解类及其特点、语法格式等。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的很多概念是源于数学,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

2.课堂教学优化师生关系。首先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总结,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强化自身学习能力,激发其潜在创造力。在该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就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方法与大家共享,在课堂上形成集体探讨的热烈氛围,而这也有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其次是创设良好的环境。计算机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发挥各种载体的教学优势,为学生呈现生动丰富的案例,鼓励学生在模仿中逐渐形成计算机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讲解项目设计的原则与思想,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通过练习项目掌握计算思维的方法原则,教师点评,学生自由发言,在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一起探讨分析问题,学生思维更为流畅,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最后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项目教学重在项目设计,学生拿出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方案,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探究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及易错点,教师可以故意出错,通过对错的对比教学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学生从实际出发,参与实践性问题的解决,实现课堂学习与生活经验的融合。

四、C++课程项目教学效果考核

教学效果考核涉及阶段考核、小组自评、课堂交流、综合评价四个方面。其中阶段考核就是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监督之下,每个小组认真参与完成项目的教学实施,直接参与项目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单元测试及集成测试,在学习后接受考核,完成该阶段的学习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对应做好考核记录。而小组自评重点是自评,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迭代及收敛等程序概念,通过迭代后优化的系统模型,积极消除功能性错误。按照预防保护及通过冗余、容错及纠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从最坏情形恢复系统的计算思维原则,让学生形成更加成熟系统的思维体系。在完成上述两环节任务后,鼓励学生课堂交流。以组为单位,每一组代表就组内研究成果课堂展示共享,具体阐述系统设计过程、遇到什么问题、问题如何解决等细节性问题,教师及其他小组提问,组内成员解答,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让整个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学生在讨论中获得多方面的认识。最后是综合评价,C++课程要求学生做好学习记录,在阶段考核基础上开展综合评价,该评价包括自评、组评、师评,重点做好对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及处理方法的评价,多方评价整合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结束语

在C++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借助项目拉动教学实施,学生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项目教学案例融入使得交互课堂更为活跃,学生更深入地了解C++课程的既定原则与思维方式,提升课堂参与性与主动性,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提升C++课程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孙博.基于项目的学习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