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Abstract】picked with the related theory of cross-cultur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principle as the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ntified for cross-cultural English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Taking the action teaching method, the five steps of the action research are carried out to train the English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on the inter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Cross-cultural awarenes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跨文化外语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讲授另外一种文化的知识,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另外一种文化中具有得体的行为,而是强调通过对一种文化特有的历史、习俗、观点、社团和成员具有的深刻的理解和同情感,强调通过对文化的普遍性的深刻理解,包括对重大事件的分析等,培养学生获取理解文化的特有性和普遍性的综合能力(Moran,2001)。

我??采用行动研究法,依据行动研究的5 大步骤: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并对其归类、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开展行动以及反思(Ferrance,2000),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学,构建符合本土高职学生学情的跨文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 跨文化高职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多为应对考试,教师和学生往往将英语学习的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是讲解遇到的跨文化现象,并没有对跨文化教学做系统的整体上的安排,弱化甚至忽略跨文化教学。这样,学生对文化的了解“支离破碎”,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滞后。

具体表现为:(1)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文化知识未被纳入到全国应用能力考试A、B级等大型英语考试的大纲中,对文化学习持消极的态度;(2)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局限于表层文化,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文化了解不多;(3)受母语思维定势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时候,往往只从汉语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

2 收集数据并对其归类

为了验证在上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跨文化教学的问题,我们选取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三个非英语专业的班级的学生,共102人,作为研究对象。选用具有一定信度与效度的由陈国明和Starosta(2009)设计的跨文化意识调查量表,在跨文化外语教学前,调查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情况。

3 解释数据

运用SPSS(19.0)软件统计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调查结果,p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跨文化意识偏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5点:

(1)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缺失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2)高职英语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接触英语文化的机会很少。虽然大部分学生学习了多年的英语,但几乎没有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机会。

(3)跨文化学习的动力不够。目前在高职非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英语仅仅是一门基础课程,大多数学生打算毕业后在国内工作,认为没有必要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了解西方人的价值取向。

(4)具有“民族中心主义”的倾向。部分学生认为在当今,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外国的文化已经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威胁,我国文化最好,学习外国文化是对我国文化的侵蚀。

4 开展跨文化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根据调查量表的数据以及与学生交流的情况所反映的问题,对研究对象开展为期一学年的跨文化外语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英语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适应,具有文化同理心。即,使学生清楚文化只有差异,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应该客观地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不能“妄自尊大”,以本土文化为中心,也不能“妄自菲薄”,全盘地接受英语文化。

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4.1 与教材相结合的跨文化外语教学

根据跨文化教学应遵循的“系统性原则”、“对比的原则”、“主流性原则”、“由易到难的原则”、“实用性原则”(张红玲,2014),在开展行动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安排,整体设计10个教学单元中的每个单元将融入的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跨文化教学的内容与教材有机结合。教师结合每个单元的主题发现问题,确定可能妨碍学生学习英语材料的文化点以及可能妨碍学生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文化点进行教学。

每个文化点的讲授主要划分为三个环节:

a.讲解跨文化知识。由教师或学生讲解、补充篇章中涉及到的或相关的跨文化知识;

b.分析案例。由教师或学生选择与主题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案例进行解释,分析案列背后的潜在的思维方式或价值观等;

c.反思文化差异。让学生以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反思中西方文化差异。

4.2 与时事新闻相结合的跨文化外语教学

根据跨文化教学应遵循的“动态性原则”,在进行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文化不断变化的这一特点,了解英语文化的最新动向。

在每个学期初,教师给学生布置“讲新闻”的任务。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两名学生分工协作,在课前准备一则国内新闻,一则国外新闻,要求新闻内容积极、健康。课上,学生借助PPT,通过新闻的相关图片、视频,客观地向大家介绍该新闻的内容以及自己对这则新闻的见解,从而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5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反思

为期一个学年的跨文化行动教学结束后,课题组进行了教学反思。

5.1 对跨文化外语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前测与后测的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跨文化行动教学后,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较行动教学前有了显著的提高,说明了课题组开展的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通过跨文化英语教学,学生对跨文化的认识和态度从开始的一知半解和排斥发展为包容接受。大部分学生表示跨文化学习很重要。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并没有对跨文化学习完全持积极态度,个别?W生仍然不感兴趣。对此,我们认为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几乎没有跟外国人接触的经历,许多学生对跨文化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不够。

5.2 对跨文化外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

5.2.1 缺少系统的高职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实施标准

目前,国内跨文化相关理论还不够完善,还处于发展与研究的阶段。这样,在实际的跨文化外语教学中缺少系统的,用以指导高职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标准。在跨文化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自己对教学深浅度的把握是否合适存在困惑。跨文化外语教学应该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是目前困扰教师的问题。

5.2.2 需要对外语教师进行跨文化方面的系统培训

在高职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在跨文化理论知识、跨文化教学能力以及跨文化教学态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跨文化教学的要求,急需对外语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

5.2.3 缺乏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教材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药剂学

一、以“课”立项,以“情”动人

《药剂学》教材中的单元知识点,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教师的 “情”和学生的“情”如一条线,把颗颗珍珠串成一条漂亮的项链。

中职学校学生具有的学习特点是:文化理论相对差,但好奇心强;读书能力差,但活动力强。教师若能灵活洞察学生的这些特点,将现实生活中的鲜活实例和具体的授课内容结合在一起,整节课乃至整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利用声音、画面、实物场景手段创造一个轻松的授课情景,让教师的“情”带动学生的“情”。

实例一:某次药剂学课上,我正在讲授关于剂型的单元知识,正在这时,第一排的一名女同学大汗淋漓,双手发抖,头顶在桌子上,这时,全班同学都把目光聚集在了这名同学身上,她用微弱的声音:“药,药!”,同学甲拿出速效救心丸,让这名女同学用温水服下。这时,同学乙立刻拦住了甲同学,大声说道:“速效救心丸不应该这样服用!应该放在舌头下”。

刚才的这个片段是我精心设计的教学情景,同学们在我设计下,完美演出了一曲“服药救人”的场面,演出活灵活现。演出后,我马上提出问题:甲同学的观点对还是乙同学的观点对呢?经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各自发表意见,表达看法。情景教学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

反思:

对于上述分析结果,我想到这样一句话“蹲下来看学生”,教师每天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却从来没有想过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通过调查问卷,我感悟到:教师与其涛涛不绝的主宰整个课堂,不如坐下来,先问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通过这次情景教学,让我深入的接触学生对教学的想法,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转换了角度,探索风格活泼的教学手法。

二、我导你学,穿针引线

情景教学模式中,问题情景的设计是开端,是一根针,问题的存在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情景中的问题是调动学生思维最直接的“刺激”。

(一)问题设计应有启发性

实例二:在讲解“胶囊剂”这节课前,我给学生展示一则新闻: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经检测,被查获的空心胶囊及生产原料中,重金属铬的含量超过正常标准的65倍。据了解,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毒胶囊”的新闻,引起学生认知的“失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唤起学生获得新知的愿望。问题的设计上尽量汲取社会典型的新闻素材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事件,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特别容易调动起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

(二)问题应有适宜的难度

问题设计太简单,学生不假思索既能回答,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过难的问题又会导致学生茫然,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难易适度,恰到好处的问题,达到“在树下,跳一跳才能摘到桃”水平。

(三)问题应有开放性

设计问题时,即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又不能将学生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中,所设计问题的答案不唯一。

在颗粒剂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第一个问题:

问题一:你能举几个例子,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服用过或看见别人服用过的药物哪些是颗粒剂的剂型?试着说说这些药物的名称?

在我设计的第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中,学生在脑海中燃起对问题的探究。

问题二:这些颗粒味道如何?如果打开包装,放置一段时间后,这些小颗粒会有什么变化?

我拿出课前事先准备好的“胃苏颗粒”、“三九感冒颗粒”,请同学们尝尝味道,观察颗粒的颜色,摸摸颗粒的手感,从色、香、味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颗粒剂的辅料大多有蔗糖,颗粒剂易潮解的等特性。

综上,“教”无定法,但“教”的得法,用“情景”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心路成长。可以看出,学生在情景教学模式下,兴趣盎然,求知状态旺盛。总而言之,情景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打造精彩课堂最有力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国强,邵光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信念对教学行为影响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9(10).

[2]田国瑞.寻找最为适用的教法[J].文W教育(下),2009(11).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改革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在培训中,通过听南京各名校一线教师的示范课后,悟出了自己课堂教学与这些优秀教师课堂的差距在哪里。根本原因是:笔者平时缺少对课堂教学的精心研究和设计,把教学设计这一重要的环节只关注了常规格式的完备和字数的多少上,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研究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方法揭示和教学策略的优化等问题。

案例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单元复习课。笔者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引领学生先回顾一遍知识点、强调考点,然后就做练习册后面的单元测试题,总认为复习课就是做练习。教学的方式多半采用自己不停地讲,让学生认真地听。但南京新城中学莴老师的复习课设计就像“新授课”一样,以父女夺宝的故事创设情景引出学习内容。学生课前自己构建单元知识树,教师通过学生练习设计的展示活动,对典型的课前复习内容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来完成对本单元知识的概括总结;然后精选不同类型的试题,进行分类分层练习指导,查漏补缺,强化练习,突出复习课的重点,在学练结合中渗透中考知识点。分析这位老师的教学,教学理念新,做到了心中有教材。

案例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中的课题二“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新授课。由于平时的教学过程很关注考试成绩,结合中考知识点,对本课题实施没有重视,由此,在教学设计中,只是从知识层面上让学生了解,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但南京金陵河西分校包老师的新授课做了充分有效的课前设计,并在上课前与资深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案设计,采用了集体备课。她在课堂中先以最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新闻展示”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随后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来引入并代替课本实验,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及合理利用。包老师的教学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尤其对情感目标的完成恰到好处,达到了学科育人的目标。

目前,很多年轻教师课前只是草草完成教案,以备学校检查,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设计,这一核心环节缺少的就是课前的思考分析。课堂的精彩来自学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同样来自教师课前对教学设计的反复思考。有效课堂的实现,必须从教案的有效改革开始。

树立科学态度和操作探究能力

我们的课时安排是每周四节课,考虑到教材内容多,课时紧这一现实,平时的实验教学只能赶进度。在实验前还对缺少仪器和药品长时间放置变质等原因的考虑,经常采用教参书后面配备的视频光碟或下载的视频做间接实验,以视频实验代替了学生实际的操作实验,忽略了体验实验过程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在培训期间,马宏佳教授和龙琪教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要重视实验教学,没有实验就不是化学课”。他们的专题讲座给笔者感受是:不管进度如何紧张,还是实验仪器的严重缺失,我们要努力从生活当中寻找替代品来让学生感受实验的魅力。受训后,笔者积极用培训期间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课本当中的相关实验,根据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做家庭小实验带到学校来评比,甚至把他们做的家庭小实验来代替课本中的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大有提高,有些以前不喜欢化学的同学也有改变。

案例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金属》中的课题二“金属的性质”新授课。笔者教学设计是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观察现象总结知识点。而南京中华中学上新河分校林老师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内容。整堂课老师讲的很少,都是学生在做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为了节约时间,她巧妙地把小组合作学习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另一部分是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在课前每一个实验桌上都放好了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学生通过有序地“玩实验”,把金属活动性顺序给归纳出来了,并且以游戏的方式对顺序进行排列。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学得很轻松!

学习与反思的重要性

以前,笔者很少连续写教学反思,在南京培训中听了专家的讲座,触动很大。现在,每上完一节课后,根据课堂的效果,特别对笔者感觉对“糟得很”和“好得很”的课及时写下简要反思,以备后用。笔者觉得坚持写教学反思,对自己很有帮助。只有在不断反思中,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不断地提升和进步。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反思过程

一、 引言

最新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侧重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要求》规定,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

在职业教育理念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运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高职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拟结合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探讨构建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职业教育理念下更加有效地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理论基础――构建主义学习六要素

构建主义亦称“结构主义”,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如Bruner(1960)、Ausubel(1968)、Vygotsky(1978)等又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人类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构建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也为其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Gagnon & Collay(2001)等人总结出构建主义学习设计(CL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Design)所包含的六大基本要素:创设情境(Developing Situations)、提出问题(Asking Questions)、搭建桥梁(Building Bridges)、组织协作(Organizing Groupings)、展示成果(Arranging Exhibits)和反思过程(Inviting Reflections)。

创设情境指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建与教学主题有关,有利于教学内容意义构建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构建主义认为,人类知识的构建是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进行的。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把教学内容融入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和情境,使学生意识到新学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并将已有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

提出问题是构建主义所倡议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问题学习”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思维。构建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一种肤浅的思维(丰玉芳,2006)。

搭建桥梁就是把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联系起来。Piaget(1973)提出的已有图式与现有经历之间的“不平衡”概念,以及Vygotsky(1986)提出的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支架”理念都是对搭建桥梁的解释。这一点与Lee Shulman(1999)的观点不谋而合,即在学习任何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先前的知识。

组织协调是指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多种协作方式,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Vygotsky(1986)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体验,构建知识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个人独立思考,理解问题;阶段二,与他人交流协作,检验自己的意义构建;阶段三,在更大的群体中检验意义构建。在交互协作中激活的旧图式,能构建更准确、更全面、更完善和更深化的新意义。协作式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展示成果就是让学习小组以不同的形式把他们新学的知识或对问题的思考展示出来。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交流与协商,并以多种形式呈现其成果。通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重点和方法做好准备。

反思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和归纳整理。“温故而知新”,反思过程使学生把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融会贯通,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能显著改善学习效果。反思活动进行得越全面、越深刻,就越有利于学习者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潜能的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性也因此得到全面提升,教学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丰玉芳,2006)。

三、职业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2009年11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英语立体化教材《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职业场景设计教学内容,每个单元涉及一个主题,浓缩一个典型工作环节。本文以第一册的第三单元 “Deals Over Meals”为例,说明构建主义六要素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1.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商务餐的新闻报道或录像片段,如“赵丹阳出资211万美元和巴菲进午餐”“Bill Gates 和 Warren Buffett共进午餐讨论慈善”等。在讲解或播放录像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考虑商务餐的表达、作用、种类以及礼仪。然后,总结商务餐的重要性,并进入教材的导入练习:商务餐座次安排。做这个练习时,先讲解基本的商务餐就坐原则,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终完成练习,为进入正文学习做好铺垫。

分析:这个导入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关注和兴趣。新闻短片让学生意识到商务餐的普遍性及重要性。商务餐座次安排让学生意识到商务餐安排的复杂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音频、视频、动画、实物、幻灯、图片等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播放英文影片、外语新闻、背景知识、人物传记、地理风光等内容,为学生创设信息丰富、贴近社会、与真实职场相近的环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生记忆中的已知知识,使学生能够顺畅地将原有知识运用到新学知识的情境中。

2.提出问题

在讲解课文之前,教师先提出一系列与课文有关的问题。

例如:(1)How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business meals do you know?

(2)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kind of business meals?

(3)What should/shouldn’t you do during business meals in the west?

(4)What are the principles of table manners in the west?

(5)What do we chinese people usually do in such situations?

(6)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by giving examples.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先不要公布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然后再次讨论这些问题。

分析:前四个问题的答案是课文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后两个问题是拓展性问题,为后续的搭建桥梁做准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了解程度,学生对于要学的新内容了解多少。在确定了学生的原有知识含量和掌握程度之后,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应深挖素材,适时适当地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自主探究、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纵深、有所提高,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Sanders(1996)曾经指出:“好的问题应具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或者高度的探究价值。”

3.搭建桥梁

“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搭建桥梁的过程。”(丰玉芳,2006)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会激活其原有的认知结构,自然而然地在新旧知识之间搭起桥梁。

具体到本单元而言,上文后两个问题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了解西方商务餐礼仪的同时,联想已知的中国商务餐桌礼仪,激活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在新旧知识和经验的对比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另外,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

分析:构建主义认为,意义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双向反复的交互过程中构建的,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先前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意义建构和学习新知识时,其已有知识如社会知识、文化知识、哲学知识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激活这些已有的认知结构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4.组织协作

这个环节特别适合本单元的Mini-project部分:在网上查找西餐摆台的规则,将书本上列出的餐具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英语水平,适当增加难度,如增加中餐的摆台练习。

教师要提前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和性格等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5人,并选出组长负责督促。要提前安排各个小组进行课前准备,分工协作。布置任务的时候,教师应当适当点拨,让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侧重点,从而避免在下一步的成果展示中出现内容相同的情况。

分析:分组很重要,要确保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代表性,使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爱好特长的组员能够在合作讨论中彼此激发、互相帮助、各展所长。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生成性学习的机会。在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合作沟通时,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得到更多有效的信息输入,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分组学习的组织方式能使课堂气氛紧张、热烈、活跃。构建主义理论(Jonassen,1992)认为,虽然理解由个人构建,但是理解和学习应产生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中。所以,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协作,重视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构建。

5.展示成果

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上展示成果。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专题汇报等。教师和其他同学在聆听的过程中若有疑问或不同意见可以提问,演示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对问题作出解答。

分析:通过讲台上同学的展示,讲台下同学的提问,全班同学都扩大了知识面,加深了对中西餐桌礼仪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意义构建者。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口语练习。

长此下去,学生的表达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这种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积极互动的环境不仅能增强师生情、同学情,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另外,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安排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6.反思过程

展示成果之后进入反思评价阶段,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可以参照下表:

在小组自评和互评之后,教师要对各组的表现作出公平、公正、详细的点评,指出各组的成绩和不足,并对本单元所需掌握的知识和重难点进行总结。另外,还要布置课后书面作业,达到融会贯通、温故知新的效果。例如:Compare the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less than 120 words。

分析: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而是在活动中进行知识建构。通过对活动过程的反思、概括和总结,能够有效地获取知识、构建意义和创新性学习。另外,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而且是对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丰玉芳,2006)。

四、 结语

诚然,职业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构建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组织融洽的协作学习,帮助学生在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系统;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自发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将问题引向深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外,教师既要敢“发散提问”,又要敢“收敛总结”。教学之余,教师应当自觉加强在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学习,积极地、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与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有条件的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到企业实践,体验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提高“双师”素质,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Ausubel, D.P.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1968.

[2]Brooks, J. G.& Brooks, M. G. The Case for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 [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93.

[3]Bruner, J.S.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4] George W. Gagnon & Michelle Collay. Designing for Learning: Six Elements in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M].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INC, 2001.

[5] Joassen. Marra, R.& D Jonassen. Whither Constructivism [M]. Englewood: Libraries Unlimited. Inc, 1992.

[6]Piaget, J. The Origin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M].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1966.

[7]Sanders, Norris. Classroom Questions: What Kinds?[M] New York: Harper & Row, 1996.

[8]Shulman, Lee. Taking Learning Seriously [J].Change (New Rochelle), 1999,(2).

[9]Vygotsky, L. S. Thought and Language [M].Cambridge,Ma MIT Press,1986.

[10]武晓燕.试论构建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我校“学有所长,优有特色”的办学方针,我们的语文教学最初以“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搭建舞台,陶冶性情”为口号和行动原则,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六个单元有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严格遵守教学的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觉运用于教学中;

2、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力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提供服务。

3、利用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