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理解绿色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又联系本班学生的特点,基于以上原因,我对这篇课文教学目标做了如下定位:
知识目标:1. 积累生字词。2.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3. 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1. 学习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 结合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的特点,体会本文语言生动活泼的写作特点及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学会理解和尊重其他生命。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筛选概括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的定位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自测自评法。本课生字比较多又很生疏,我采用先布置预习,再用小卷形式当堂测试,当堂指名到黑板上书写,自己测评,及时纠正的方法,同时对于共性的错误重点讲解,这样做,既有针对性,又节省了时间。
2. 重点阅读法。本文语言非常精美,对于优美的语句指导写法,同时指导学生多读、会读、读好。
3. 质疑问难法。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应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领悟,真正地做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三、教学设计思路
1. 课时计划:1课时。
2. 导语设计:由学生的课前3分钟演讲《读〈龟兔赛跑〉有感》导入,在自然世界中,除了龟兔赛跑,还有知了唱歌,蟋蟀鸣叫,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天,我们又会结识一位新朋友《绿色蝈蝈》(板书)。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作者是如何利用他的生花妙笔向我们描绘绿色蝈蝈的特点和习性的?
3. 检查预习:
(1)请学生简介作者、作品、本文体裁。(2)检查生字词(以小卷形式检测)
4.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个自然段的段意。(2)归纳文章主要介绍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方面的习性?(3)绿色蝈蝈外表有没有介绍?若介绍又有哪些特征?
5. 品析语言,体悟情感。鲁迅先生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你能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他的语言魅力?
6. 课堂小结(略)
7. 拓展延伸:类文阅读《蛙》,检测学习效果。
四、课堂教学结构安排意图
1. 文本解读:《绿色蝈蝈》这一课浅显易懂,作者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同学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对文本进行理解,我认为教师在此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文章写法的指导,经典的挖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问题设置:在该课教学中,我设计了4个问题。
主持人:请问迈克尔先生,绿色医院建筑设计具有哪些特殊性?
迈克尔.普鲁斯:国际高科技绿色医院设计还包括了气象设计师。他们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专业工程师。他们使用昂贵的软件来模拟建筑设计和机电工程的联系。他会参照其他类似医院建筑设定基准线,通过节能计算来建议建筑节能的改善程度。这种绿色科技的考量不仅可以减低能耗,而且还能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也极大改善了医院的卫生条件。气象设计大大增加了设计成本,因此在中国很难通过整个项目过程来实现这一增值服务。
照理而言,应该考虑缩减医院的规模而提高其效率。按照德国理解,完善的功能布置和专业的医院管理也是绿色医院的一个方面。优化并缩减病人的等候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医院的卫生、能耗、护理质量和公共形象。在德国我们有个说法:质量高于数量!
主持人:请问迈克尔先生,采用适宜技术如何实现“绿色”医院的保证?
迈克尔.普鲁斯:绿色医院建筑的实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所以,在发展绿色医院建筑时,在生态策略上要考虑因地制宜,应采用适宜技术。
常规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有墙体保温、照明、太阳能发电、地源热泵等节能技术,污水分流、雨水回用、中水处理等节水技术,还包括节地技术和节材技术。医院建筑与其他建筑不同,构造更为复杂。医疗区域有门诊区、急诊区、住院区、试验区、检查用房以及净化区域的手术室、ICU等,配套设施包括垃圾污衣回收点、空泵站房、液氧站、医疗污水处理中心等。除了常规的节能措施外,还应采取一些包括热回收技术、冰蓄冷技术、智能化综合管理、垃圾自动回收等新方式。
主持人:请问迈克尔.普鲁斯先生,未来的绿色医院建设如何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制度?您觉得德国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
迈克尔.普鲁斯:必须考虑采取相对国家最低标准而言较高的标准,比如美国绿色建筑LEED健康医疗建筑部分的标准,德国DGNB质量标准或者中国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所有这些建筑标准在中国都有相应的审核机构,他们会提供更多信息。
确定所选择的标准必须格外慎重。一方面它会增加建筑成本,另一方面质量必须可控和可审核。就医院建筑而言,奥地利医院目前执行的“被动建筑节能标准”,目前来说并不可行,它将使建筑成本增加大约200-400%。举例说,为了避免任何热量或者冷量流失,超低能耗建筑的三层玻璃窗隔热层为25-40厘米。
为什么建筑项目会如此复杂?能否像生产汽车一样建造一所绿色医院呢?答案是可能的。交钥匙一站式地提供了所有解决方案:概念、金融工程、项目发展、设计、规划、建筑、设备、运营和管理。整个过程像工厂一样被组织起来。大多数交钥匙工程的提供者,如奥美德,会和大型国家投资人或政府机构签订包括成本、工期、质量和节能标准的合同。交钥匙工程提供者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和成本框架完成项目,如果不然他将付出额外的代价。他甚至会因为质量和能耗而负责。你购买了一座绿色医院,你就会得到一所绿色医院!
什么样的建筑物才是美的?
《创新时代》:你曾提出过建筑物“非哲学理性的瑕疵”的说法,你怎样理解建筑物的概念?所谓建筑物“非哲学理性的瑕疵”体现在哪些方面?
绳:建筑物通称为建筑,属于重大资产范畴,一般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交通、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工程建设品。建筑物作为一种社会综合体,一定反映了时代、地域、当时的技术、经济水平及当时政治活动等一系列特征。
建筑物在社会存在和历史遗存中,除遵循一定的哲学内涵外,还因其体现、强化哲学思想,从而起到引领、巩固哲学内涵的作用。尤为一提的是,建筑物也体现出了某些“非哲学理性的瑕疵”。众所周知,建筑物是最具属地特点的,它与当地的气候、建筑材料、水文地质条件、人文情况、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常常可以看到某些开发商对外宣称他建造了一座堪称为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小区,我认为此种说法是以荒唐作为卖点的,即所谓建筑物的“非哲学理性的瑕疵”。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开发商不顾建筑物的地域属性,单纯地将其作为商业卖点的行为,将造成错误引导消费取向的影响。
此外,由于建筑物是一个必然留存于建筑史年轮中的产品,因此它也是一种高价值、长寿命、影响巨大、有生命的且带有人文观念的产品。
《创新时代》:一座好的建筑物应有哪些方面的基本体现?行业应怎样深刻解读建筑美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绳:“好”的内涵包括功能、美学、安全、健康、环保、低耗等诸多内容。一座好的建筑物首先必须是绿色的,此外,它还应具备人文的灵魂、时代的特点及受科技支撑和引领的特质。
一个建筑作品为了新潮的外表,在投资、功能、节能、健康、环保及绿色等方面代价过高,那它就难免给人造成得大于失的印象。虽然中国在渐渐富足,且国内很多城区都有能力建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大型建筑,但却往往忽略了对建筑物基本功能的全面考评。比如说,如果人们认为造一座玻璃幕墙的房子是美的,但若在地点、气候不同时建造会非常费能,那么这种美就是不值得提倡的。反之,建筑的“美”不一定是高代价的,当建筑的“美”与科技、节能、环保产生矛盾之时,应及时调整美学方向,用科技引领、支撑美学观念。具体来说,就是在合乎当地气候及地域属性的前提下,将尺度合理、比例恰当、色彩选择等符合人类先进理想观念的“美”作为建筑美学的出发点。
针对现实中建筑师将美学位置提高而忽略建筑物的基本功能,最终导致本末倒置的后果,我认为建筑师的高明应体现在将各种矛盾因素合理统一的能力上,而不应随意说“非此不可”,如此只能暴露建筑师自身的无能。
《创新时代》:从美学理解上,如何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的合作方式?
绳:中国建筑产业的发展与世界建筑产业发展的背景相似。世界建筑产业发展的历史长达8000年,可以说从人类钻出洞穴之时就开始了。伟大的历史留下了诸如希腊神庙、凡尔赛宫、罗浮宫、兵马俑、紫禁城、颐和园及四合院等诸多辉煌的遗存,但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建筑设备专业所涉及的系统引入建筑物的历史只有约80年的时间,因此在中国,人们对目前“幼稚”的建筑设备行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们称那些辉煌的建筑遗存为“空壳”,除了“空壳”之外,我们更要对那些建筑物的生命系统给予高度的重视与支持。
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活动的日益丰富多彩,人们对建筑物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在美学理解上,应符合先进的哲学理念和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技术因素甚至可以作为建筑审美取舍和评判的缘由。当然,美学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诸多科学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成型,但目前我国的建筑美学概念尚处于初级阶段。
《创新时代》:从你担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的从业经历来看,你认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团队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绳:从我过去担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的工作经历来看,我非常了解建筑师的状况和苦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发展体制,决定了建筑业是业主、官员和技术人员共同营造的一种产品,而中国则突出表现为对设计师和其创作的作品的尊重不够,官员的强势和业主的主动要求分量偏大等特点,因此建筑师往往承载着争标、创新、业主爱好、领导意图、比对手要“高明”等诸多方面的重负,而建筑师应着力强调的节能、环保、健康等因素则被放在了微不足道的位置。此外,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建设阶段,已逐渐把创造性劳动贬低为生产型劳动。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里,建筑设计的团队好比“一条龙“,即建筑专业为“龙头”,其他专业常被比作“龙身”或“龙尾”。可以认为,掌握最主要决定权的业主、城市主管领导和有一定权力的评标专家是否能用建筑技术因素引领建筑美学发展走向的水平是建筑设计团队能否发挥创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建筑师、结构师、设备师等是并联在一起工作的,这种体制也促使了中国建筑师身份逐渐向艺术家转变的趋势。即中国建筑师学会了艺术家和外国建筑设计师的法权和牛气,但却并未学会外国建筑师学习、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并独立作出判断的能力。现实地说,目前中国更能按照规范操作、相对了解节能工作细节并可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的恰恰是暖通专业工作人员。因此,我鼓励暖通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更主动、更大胆地与建筑师沟通,支持建筑师把方案做好做细,最大程度地追求建筑物节能减排和健康的效果。同时,我希望建筑师能清楚认识到目前自身的薄弱和欠缺,从而虚心学习,加倍努力。总之,我建议设计院在接到设计任务时,建筑师不要急于规划及实施方案,而应首先听取官员的指导、业主的要求及来自建筑、设备、结构负责人的想法和建议后再统一构思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案。
绿色建筑全寿命期是节能的重要因素
《创新时代》:“绿色建筑”无疑是当下建筑行业中最热的概念之一,请问你是如何理解此概念的?
绳:绿色建筑指的是环保、节能且全寿命期长的建筑,包括绿色交通、绿色照明等诸多领域。首先,此类建筑对于全寿命期应是最节能且寿命较长的,之所以强调此点,是因为目前很多建筑物在经过很短的寿命后就被去掉了,此类建筑就不能称其为绿色建筑;此外,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消耗了很多能量的建筑也不能称其为绿色建筑。
在这里,我主张建筑物的“全寿命期”的提法。“全寿命期”概念与“全寿命周期”概念存在深层次的区别:生命周期是中国文化宗教的一种轮回,而建筑物的材料取自地球,经过人类加工做成了建筑物,其在进行使用和能耗后,最终变成了废品作为遗存处理,但此时的建筑物已不能轮回至自然界的原始状态,因此我主张建筑物的“全寿命期”概念。
《创新时代》: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范围内,绿色建筑的普及率高吗?
绳: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范围内,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普及率很低。绿色建筑概念涵盖了科学、技术、理念、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尤其在市场经济时代诸多利益的驱使下,我国推行绿色建筑理念更加困难,国家一方面要宣扬绿色建筑的理念,且做出了国际承诺,但另一方面却推崇建设500米超高层建筑。这种矛盾共同造成了绿色建筑在我国难以普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客观存在,那就是虽然我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但另一方面我们却仍旧会建造出更多非绿色的建筑。
很高兴得知我的老师—吴良镛先生创立的“人居环境学”在世界领域内被广泛认同,并在国内被授予了“最高科技奖”的殊荣,我认为这是社会对我们建筑业界人士的最大褒奖。
《创新时代》:在节能环保、节能减排已成为共识的当下,城市建设行业应从哪些方面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进程?
绳: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建设量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重要性取得共识之后,更要站在更高的理念、经济和科技起点上推进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上海、深圳、广州、北京、重庆、武汉、天津、沈阳、大连、青岛等大城市兴建了上千幢超高层建筑,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建筑高度也在不断地被争相刷新。摩天城市的天际线变化速度之快,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
如今的“标识性超高层建筑”实质上追求的是一种心态,甚至是一种不高明的美学和现代化的成就感。我对“几百层超高建筑才更节能环保”的新学说不敢苟同,这种新学说在最近十几年中也没有实施的基础。希望今后我们的城市化发展中少一点这样的“现代化”。
《创新时代》:分布式能源在建筑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绿色建筑并不意指简单的立体绿化,而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居住空间,同时又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建筑。
方案提交人:台达集团
台达集团是一家提供电源管理与散热管理解决方案的厂商,业务范畴覆盖电源及元器件、能源管理以及智能绿生活三大部分,同时也是国内较早开始关注绿色建筑的企业之一。
从2006年开始,台达集团开始建设自有绿色厂办。位于台南科学园区的台南分公司是其最早进行改造的厂办,采用了内凹遮阳、自然采光、高效率空调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等节能技术,厂办落成启用后获得了台湾绿建筑EEWH“黄金级”评级。根据台达集团提供的数据,2013年,该厂房比台湾传统办公大楼节能约22%。到目前为止,台达共有7座绿建筑厂办,5座对外捐赠的绿色建筑,比如台湾成功大学台达大楼、四川地震后捐建的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等。
除了建造绿色厂房之外,为了推广传播绿色建筑理念,从2006年起,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赞助举办“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每一届竞赛主题不同,鼓励高校学生提出创新性的建筑设计方案,优秀获奖方案将被落实建成。此外,台达还发起“绿领建筑师培训工作坊”,培养具备绿建筑理念的人才;招募台达能源教育志愿者传播能源概念;设立台达环境奖学金,资助部分学生赴海外进行环境研究等。
方案点点看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属于竞赛组委会单位之一,建筑师鞠晓磊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目前建筑能耗约占中国社会总能耗的29%~30%,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未来十年这一数据有可能提高至33%~ 35%。
绿色建筑和普通建筑的能耗差别有多大?据鞠晓磊介绍,在中国主要包括“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几个核心维度,国家也在2006年颁布了首个版本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目前建筑能耗计量方式还不够完善,以碳排放来说,主要在建筑的建造过程、运行过程中产生,但生产、运输期间产生的碳排放就难以量化计算,差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定,甚至可能相差60%以上。 1. 台达上海浦东研发大楼(LEED黄金级)。 2.四川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3.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右一)、台达中国区执行副总裁暨总经理廖庆龙(右二)实地参观“风土再生”实施方案中符合当地特色的夯土墙结构。
今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的主题是“阳光与美丽乡村”,农牧民定居青海低能耗住房项目是赛题之一,其一等奖获奖作品名为“风土再生”。此方案主要对“庄廓”(青海的特色建筑形态,由高大的土筑围墙、厚实的大门组成的四合院)进行研究与改建,包括保留并加强传统院落,增设适应农牧民的牲畜物院,取消采光不好的房间以及置入过渡空间等。
“这个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运用了现代夯土技术,在当地土质基础上加入秸秆等纤维材料,满足墙体的保温性能,同时应用了钢结构,可以有效增加房屋稳定性。而且造价压得比较低,还采用了太阳能技术。”鞠晓磊告诉记者,绿色建筑优先从设计建造方面来解决问题,模拟的时候发现数据不能达标,再用主动方式来进行补充,比如,热水功能无法通过设计很好地满足时,再加装太阳能热水器。
谈及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难处,鞠晓磊认为,如何通过技术来保证节能效果需要花较多心思,有时设计不能实现满意的效果,但又要兼顾主动式装置的经济成本。此外,因绿色建筑的工艺与传统工艺有别,施工工人对图纸的理解有偏差,会对最终效果造成影响。
除了新建绿色建筑之外,台达集团也对现有的自有厂办进行节能改造。台达中国区执行副总裁暨总经理廖庆龙表示,建筑需要从最初的设计阶段就全面考虑能耗问题,如果对现有建筑进行改造,因为其建筑结构难以改动,会有很多限制。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中国区副代表陈奕祥补充说:“改造现有厂办仍然要保证施工期间员工能正常办公,通常是在电梯系统、玻璃、照明系统等方面着手,这些投入带来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总体来说,台达12栋经过认证的绿色建筑在2014年就节省了1300万度电。”
关键词:建筑业绿色设计规划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绿色环保理念的理解也不断深入。这要求建筑行业在工程设计与建造中应更重视环保,将建筑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工程中,建筑设计者应该重点调查建筑地点的周围环境,保证建筑与环境能够和谐共存,充分发挥环保理念的优势。此外,设计建造应注重整体规划,利用合理的设计布局降低建筑物能耗,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浪费。本文主要根据绿色理念下的建筑节能设计模式进行思考。
1绿色理念是建筑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成为人民生产生活中的主流思想。在建筑中也是如此,每一栋楼的建成,都会经历设计、施工、运行、入户、装修到拆迁这一周期过程。在此期间,除了设计规划,其余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消耗资源,排放废水、废气、废物。
(1)适合居住。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了一个大的跨越,生活条件也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上更是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如何生存变成如何生活,生活的重心着重于物质享受。所以居住环境是否环保影响购房者的满意程度。而建筑规划设计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就是能够让人们在房子里住的舒心、住的放心,而无论选择使用哪种规划设计理念,这个核心目的都不能动摇,因此绿色理念下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设计人员务必考虑全面,全方位的设计出一款既经济又适合居住的建筑,比如,充分考虑通风性、采光性等等,使得建筑居住环境能够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并且使得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如何应用绿色理念建筑规划节能设计现在已经成为建筑规划设计的主流。
(2)节能性。
节能是绿色建筑理念规划设计的突出特点,而节能性的关键措施就是提高建筑行业使用的能源和材料的利用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节能的关键是怎样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如通过太阳能来进行照明,节省在光度强时减少人工照明的时间,同时应该积极地开发研究新型能源以及新型施工技术,逐渐的将这些新能源利用到新型建筑中,顶替传统耗能大的设施。
2绿色理念下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的现状
(1)建筑商与设计人员对绿色理念的认识不足。
现今为止我国的建筑设计人员和建筑开发商对绿色理念下的建筑还了解不够,依然没有运用绿色理念来规划设计的意识,而很多设计商也不愿意使用这种绿色理念,他们认为绿色建筑与平常的建筑在建设上没有任何的差异。此外,有的建筑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在绿色理念上显得不够精通,不会采用新兴的绿色理念,对于建筑商来说,在采用绿色理念上还是不够深刻,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认为采用绿色理念会增加建筑开发成本,忽略了绿色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例如,楼盘更好销售,开发商的声誉变得响亮等等,这也是绿色建筑迟迟没有发展起来的关键原因。
(2)绿色理念的建筑数量相对较少。
如今我国的绿色建筑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所增加,但在全国范围来看,绿色建筑的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且分布范围也不广泛,就现阶段各大城市建筑开发中,能够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建筑凤毛麟角。这主要是由于绿色建筑理念刚刚兴起,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不多,而且有很多因素影响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像开发成本问题,建筑选址问题,建筑用地批准等诸多问题,都是大大降低了建筑开发商的投资,这使得绿色建筑在城市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少,所以建筑中绿色理念还未真正兴起。
(3)绿色建筑具有局限性。
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城市现代化程度很高,大批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出现。相比之下,我国农村的建筑主要以居住用房为主,虽然一定程度上突显出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但是,在环境保护上,农村要更优于乡村,这几种的表现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的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它成功的对当地气候、土地等资源进行最佳利用,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建筑节能的思想,成为零耗能绿色的建筑典范。
3绿色节能理念下的建筑规划设计模式的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筑的不断增加与建筑物生命周期的循环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事实上各种能量的堆砌。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筑业都是古老的行业,如何使传统行业换发新的生机,走上绿色环保之路,成为人们越发关注的课题。统计结果显示,人们自然资源的消耗总量40%以上来自于建筑活动,建筑活动本身造成的空气污染、光污染、水污染、电磁污染等更是超过了地球环境污染总量的35%,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垃圾,42%属于建筑垃圾。由此可见,建筑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肩负起人类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
(1)提高建筑节能效率。
提高建筑节能效率,达到绿色环保。现如今,提高对太阳能、光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是我们倡导绿色能源的亮点。太阳能作为最广泛最持续的热源供给,应用于建筑绿色节能来说有着很大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太阳能应用将在供电和供暖方面。而天然的节能效果是完全满足建筑规划设计对绿色这方面的要求的,所以在进行运用这些天然能源的同时要尽可能充分的展现它的价值。很久以前我国就已经开始利用风能来取代电能和热能,为了降低建筑的能耗,设计多以提高建筑的通风透气性为主。通过合理的设计研究提高建筑的自然通风度,从而达到宜居度的提升。
(2)建立健全系统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从根源上控制为绿色建筑的存在空间。首先要建筑设计者和建筑商具体的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包括在选择材料,材料的制作过程及将来是降解是否环保,工程的施工工艺是否环保等细节要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能因为用了某种环保概念的产品就把建筑说成是绿色建筑。
(3)建筑朝向。
在对大型建筑进行整体部署时,朝向需要重点考虑,想要选择合适的朝向,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要对房子朝向经纬度,地段进行分析。而建筑物具体的朝向适合当地环境相关联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建筑施工时,尤其是住宅,日光的照射和通风情况都需要重点考虑。北方的冬天较为寒冷,需要安装暖气,因此需要耗费很多热量,而且有些时候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为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假设墙体可以吸收阳光产生的热量,那么就可以节省很多能源,也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
(4)增加国内外对建筑领域的交流。
积极开展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技术,通过国内外技术交流会,不断完善绿色建筑理念,而且要聘请国外知名建筑专家教授进行传道受业,增强我国建筑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对国外的成功案例积极分析,取其精华的方式将国外的理念引进,进一步研究提高我国绿色理念的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动态和发展中的理念,社会与技术的进步也逐渐的充实了其意义。“绿色”象征着环保,清洁。“绿色建筑”更是成为当今社会生态健康的代名词,从本质上来看,绿色建筑利用再生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极大地节约了自然资源,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再生,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新时期,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题讲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绿色建筑将不断增多,成为建筑业的主流。
参考文献
[1]杨杰,李洪砚,崔秀瑞.基于体制机制的绿色建筑推广责任归属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6).
[2]董波.试论大型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及优化[J].科技资讯,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