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
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山东出台了山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分析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战略性。这些产业不仅对经济发展有极强的拉动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对带动经济社会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新兴性。这些产业的产品、服务或者组织形式以科技创新为灵魂,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能够适应市场需要,实现高速增长、可持续发展。
3.辐射性。这些产业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而且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兴起。
二、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
(一)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山东紧随国家的产业发展指导,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山东工业坚持“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战略,在不断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作为经济转型的支点、持续发展的的新生力量。
早在2010年初,山东省便在《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中确定了包括新医药及生物、新型数字化装备、高速列车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船舶制造及海洋新兴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后在全省范围内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尽快扩大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山东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的“四新一海”战略以及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出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二)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景
为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011年山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规划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到2020年比重力争达到20%。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造地区发展新优势的必然之路。山东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尤其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个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制定产业规划,引领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被国家确定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发改委已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将随之确定。工信部也将结合工业和信息化体系的总体考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研究编制专项规划,如重大节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宽带、航空、海洋装备、卫星等,积极引导和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山东应抓住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难得机遇,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先试,力争上游。山东省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医药和生物、海洋开发、高端装备制造”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33 个重点发展领域。
1.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特种高分子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精品钢新型材料、功能陶瓷等领域;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通信网络设备与产品、集成电路、高端计算机、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领域;
3.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及装备、环保技术及装备、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及装备等领域;
4.新医药和生物产业,重点发展新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制造等领域;
5.海洋开发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开发重大基础设施、海水健康养殖、海洋精细化工、海洋工程技术及装备、高端船舶制造、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
6.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数控加工装备、轨道交通设备、通用航空装备、石油装备等领域。
山东应抢抓机遇,结合本地的资源,和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引领和促进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困境
1.制定财税扶持政策
一方面,加大财政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通过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另一方面,对纳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给予贴息或税收减免。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人们意识到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不断发酵的欧美日债务危机更是宣告传统的消费模式已经破产。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于2009年提出了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2010年10月,国务院提出计划用20年时间来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促进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新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是整个宏观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向,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与积极支持是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新产业选择原则
3.1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提倡绿色消费,即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消费已成为主流,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选择需要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就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选择那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能源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领域,进行重点培育和拓展。
3.2市场需求大
市场需求是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所选产业产品应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
3.3技术先进
所选择的产业产品必须特别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能够集中体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3.4防范产业发展风险
目前新产业发展前景大,市场格局尚未成型,但已呈现出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应避免一哄而起,浪费资源的现象。各行业发展都有其规律和周期性,因此,在选择新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需要系统地考虑其产能过剩、核心技术、产业政策、宏观经济等风险,并趋利避害地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
4新材料产业投资前景分析
4.1国家政策支持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正式出台,包括新能源材料、功能膜材料、碳纤维材料、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4.2市场规模
2010年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已超过8000亿美元,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则是更大的市场。《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15年达到2万亿元总规模的目标。与2010年约6500亿元的产业规模相比,新材料产业“十二五”末的产业规模将是“十一五”末的3倍。
4.3准确把握发展方向
从《决定》看出,政府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具有明显的优先次序:“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和半导体照明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当前新材料发展呈现出高性能化、高功能化、高智能化;复合化;环境化等趋向特点。因此,准备把握政府支持的发展方向重点,认清当前产业发展形势是企业选择新材料产品的重要前提。
4.4进入新材料产业的公司定位
拥有核心高新技术的公司,融资能力强的公司,能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节能环保类公司,具有独特市场渠道的公司,拥有核心人力资源保障的公司。
钕铁硼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 应用前景 发展建议
一、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现状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用途十分广泛,在多种新材料开发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其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现代工业开发、利用稀土已有一百多年,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稀土资源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应国,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廉价的稀土出口逐渐统治了世界市场,一度占有世界97%的稀土市场份额,2012年仍然供应着世界稀土90%以上的需求。钕铁硼永磁材料属于高性能稀土新材料,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稀土材料被列为优先发展领域。工信部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明确将稀土功能材料列为发展重点。稀土磁性材料居于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的目录首位,而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位列第一位。据2011年工信部统计数据,在我国稀土应用领域,稀土新材料应用占66%;在稀土新材料领域,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占66%。意味着在我国的全部稀土应用中,钕铁硼材料占44%。因此、钕铁硼产业的发展是整个稀土产业的发展的关键。
二、钕铁硼永磁材料应用前景钕铁硼永磁材料是世界磁性最强的第三代永磁材料,钕铁硼磁体已逐步替代其他磁性材料成为主流磁性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节能、环保”的发展基调及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产业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确保国家的生态安全与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1.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采用稀土永磁同步电机,提高了效率和稳定性。每台混合动力汽车需用钕铁硼2.5kg,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为每台5kg。我国已出台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长是困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如果借鉴法国电池换用模式,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大发展。2.风力发电风能是一种清洁的永续能源,我国将风能作为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国家能源安全的主要替代能源之一。与传统齿轮箱机组相比,永磁(钕铁硼)直驱发电机组成本略高,但发电量提高了3-5%,低电压穿越能力强,并网容易。且永磁(钕铁硼)直驱机组故障较少、维护成本降低20%。中国南车集团已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欧盟的风力发电发展较早,陆上风电技术成熟,目前正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据欧盟制定的2020年能源行动计划,风电占欧盟电力消费的比例将达14%,因此未来五年欧洲风电的需求潜力巨大。摩根斯坦利预计,今后永磁直驱电机将占海上风电装机的70%,2015年全球永磁直驱电机将占全部风电机组的15-20%。
三、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发展建议1.有效保护、合理开发钕铁硼资源。 钕铁硼材料产业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为前提。该产业是国家重点整顿和支持兼并重组的稀土产业的一部分,国家对稀土原材料企业实施了准入制度和配额生产措施,目的是为了保护稀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钕铁硼产业要遵循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淘汰落后产能,适应下游应用需求。钕铁硼产业发展要照顾相关产业,实现发展联动。稀土矿是多元素矿,在主要原料钕的开采同时也大量开采了镧、铈等元素,大力发展与镧、铈相关的稀土催化剂产业,防止资源浪费,实现均衡发展。2.鼓励钕铁硼产业基于原料基地的集群发展原材料氧化钕对于钕铁硼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钕铁硼产业发展依托稀土原料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将有利于企业规模化、集约化,降低成本,有利于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国已形成宁波、京津、山西三大钕铁硼产业基地,基于资源优势的包头、赣州钕铁硼产业基地正在发展壮大,我国已在世界钕铁硼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建立“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技术创新设立钕铁硼产业发展基金,提供以下功能:支持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公共平台建设;为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持;为创新型企业孵化和培育上市公司提供资金保障。钕铁硼发展基金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增加融资渠道,提高资金效率。可以更好的进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政府引导和支持能与市场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衔接起来,实现政府、企业和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加强技术科研投入,开拓创新性研究。加快下一代磁性技术研发,组建国家级钕铁硼研发中心,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专利封锁,强化专利保护意识,服务下游应用产业做大做强。4.规范贸易渠道,争夺产品定价权利用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的渠道优势,规范钕铁硼销售,打击走私。推动钕铁硼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在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推出相关交易品种,争夺国际钕铁硼市场定价权。
参考文献:
[1]胡伯平.钕铁硼稀土磁体产业发展及市场前景
[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2,(12):1-19.
《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建成100个具有一定规模、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力争建成8至10个年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省重点产业园区,建成一批体现地方特色的产业园区;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资800亿元以上。到2015年,全省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5000亿元以上,占全省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50%。
《贵州省煤炭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工 业
《贵州省煤炭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煤炭生产。2015年,原煤产量达到2.1亿吨;矿井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原煤入选比例达到60%;建设矿井275处,建设规模1.6亿吨/年;力争建成1个年产5000万吨、2个年产3000万吨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企业集团控制在200个以内;2015年,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建设40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消耗煤矸石600万吨/年,矸石发电利用率30%以上。
《贵州省“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建材产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投资250亿元以上;水泥产量达8000万吨以上,水泥散装率达45%左右,墙材产量达400亿块以上;塑料管材、型材产量达50万吨以上。建材工业年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达3000万吨以上。
服务业
《贵州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
“十二五”末,力争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达到670亿元以上,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达到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7个百分点、达到17.6%,增速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水平、高于全国和西部金融平均增长水平;把贵阳建成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及在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力争金融业竞争力在全国提升1-3个位次。“十二五”时期,全省社会新增融资总量确保达到9000亿元,力争11000亿元。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效益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关情况
(一)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它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特性,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有效缓解全球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粮食、环境、气候、健康等问题,也将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以及空间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如技术不足、设备落后等制约瓶颈问题。但总体来说,发展潜力巨大。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事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它以重大技术突破与发展以及潜在的广大需求为依托,能够将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相结合,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相结合,是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
二、山东省新兴产业发展的情况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积极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在主板上市;在对海外人才的引进上,也向生态保护与循环经济、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海洋科技开发等重点领域倾斜。此后,随着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项政策的深入推进,其中太阳能产业规模和生物医药产值已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风能和生物质能也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市之一。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以及海洋科技开发等成为山东省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山东省转换方式调整结构的关键环节和步骤。
(二)发展前景
早在2010年初,山东省便在《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中确定了包括新医药及生物、新型数字化装备、高速列车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船舶制造及海洋新兴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后在全省范围内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尽快扩大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山东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的“四新一海”战略以及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出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今年,山东省通过省级财政安排2亿元、省基建基金安排2亿元设立省级新能源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新能源生产、推广应用和技术研发等环节的资金扶持,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同时,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省级财政每年筹措20亿元支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等,推动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三、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瓶颈制约
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收到技术创新不够的制约,对于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共分为技术实用化、产品商品化以及经营市场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技术上的创新和资金上的支持,缺乏技术创新必然会造成技术瓶颈,终究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难以发展。而且,因为由于进行技术创新,势必造成造成一定的高风险性等不可避免的特点,因此,许多企业宁愿维持现状,生产利润空间小的产品,也不愿意冒风险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兴产业的新产品。比如:由于在太阳能技术尤其是光伏发电技术上的不成熟,我省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构建情况还很不成熟,在并网上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技术资源的原因,我省的核电、光电以及生物质电的发展空间几乎是刚性,因此,如果不能突破在此方面上的技术障碍,产业将难以发展。
(二)部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整体竞争力较弱
由于部分新兴产业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同时又缺乏具有能够主导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因此难以形成增长极和发挥推动效应,从而影响了新兴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比如说,山东省西部的新材料产业缺乏主导企业,整体竞争力较东部较弱。
(三)某些产业支持性资源供给不足
在能够影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持性资源如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上,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面临着供给不足的问题。
1 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需要完善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体制,我省在加大对此些战略性资源以及政策投资的同时,发现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论述融资角度这一方面,由于新兴产业有别于传统产业,因此投资风险相对较大,而银行等金融信贷的规模较小,因此从直接融资角度而言,由于新兴产业投融资产品的缺乏及存在高风险等特点,所以投资者较少。因此,受到上述融资限制,企业资金匮乏,导致研发投入少。并且,相关高校和科研院等机构,所作为相应技术主要提供者而言,也存在缺乏资金进行自主研发等特点。总体而言,我省在研究发展经费投入上存在不足,从而制约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
2 我省在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还是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由于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持续快速发展,因此相对于这样的发展速度,高素质有能力的创新人才的供给便存在相应不足的问题。虽然我省对于高素质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激励政策在不断完善中,但是还是存在相应的不足,我省许多地区缺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建立有效地高素质的创新团队和管理团队便成了问题,从而制约了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难以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及实现产业化的发展。
3 政策体系不健全。有效的扶持政策是发展新兴产业的有力保证,目前涵盖产业、财税、金融、科技创新、人才、土地等政策的支持体系尚未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府规划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比较散,难以产生集群效应
由于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些部分缺乏科学规划,因此造成区域布局不集中,较为分散,就那新材料产业来举证,在高技术陶瓷、特种纤维、高分
子材料等领域,我省拥有烟台万华、烟台氨纶、同大海岛新材料、山东东岳、山东工陶、威海光威、泰山玻纤和中材高新、莱芜爱地、威海拓展纤维等一批新兴新材料企业,这些企业虽然都发展很快,效益良好,但是由于距离非常分散,产业集群化发展水低,因此不能产生集群效应。而相关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重要载体的作用由于地域分散不明显,因此不能发挥集群效应,难以形成新的增长极与发挥辐射作用。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开发滞后
我省的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虽然早已开发出来,并且商品化,但是由于存在市场推广不力以及宣传与营销渠道滞后等原因,市场占有率一直不高。比如说,以时风集团的电力轿车为例,虽然性能很好,但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市场占有率一直上不去。
四、对策
(一)大力开发市场,做好新产品的推广
做好新产品的宣传工作,让新产品广为人知,提高公众认可度。由于是新产品,要做好市场推广工作以及建立有效地营销渠道,使新产品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有需求的消费者手上。
(二)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困境
1 制定财税扶持政策
一方面,加大财政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通过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另一方面,对纳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给予贴息或税收减免。
2 完善新兴产业投融资体制,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在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之外,还要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创立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积极扶持区域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吸引外来风险投资基金来拓展业务。鼓励企业或个人等各类民间资本参与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针对新兴产业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在对先进技术的开发、掌握和应用上,重视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保证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做到:一是加强产学研之间相互配合与写作,提高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及行业协会应促进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经常进行交流,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联系,快速将科技信息和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同时,根据企业的要求,解决企业在产品或工业创新中的困境,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二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技术创新。(1)坚决贯彻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法》和《专利法》,保护技术创新企业的利益;(2)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等方式获取收益。地方政府要贯彻技术参与分配的原则,通过专门中介机构正确评估创新成果的价值,保障创新者的利益。三是要加强对于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并注意加强对于技术成果的扩散以提高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政府主要通过设立公共研发中心的机构和渠道来加速通过扩散引入的技术成果,扩散渠道包括:增加关键技术与新技术的有效供给;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加强技术信息共享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