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老人如何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8)12(a)-030-02
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药物的使用是否安全、有效,不单取决于药物的使用是否合理,也取决于病人是否遵医嘱使用药物。正确的诊断和良好的治疗方案固然重要,但如病人不遵从医嘱,治疗也会失败,因此依从性好坏是成功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1用药依从性的概念
所谓用药依从性(drug compliance)通常是指病人执行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1]。具体是指能否按照医生要求的服药剂量、次数、时间坚持服药,是否能坚持长期服药,以及是否出现擅自增加或减少品种的现象[2]。药物治疗不依从表现为:拒服药或漏服药;未遵医嘱而自行用药;未遵医嘱而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未遵医嘱而自行选择用药的时间和顺序[3]。
2不依从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产生不依从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药物因素、医师和药师因素、病人因素,归纳主要为:
2.1用药方案复杂,尤其是对老年人最易引起不依从
不依从性的大小与用药方案的复杂性直接相关,要采用多种药物治疗,病人往往不能准确地遵从服药方法,容易将用法混淆。此外,有的病人多科就诊,用药品种多,用药方案不一,病人同样难以遵循医嘱。
2.2药物的剂型与规格不适宜或包装不当、标签不清
对于视力差和手指灵活性减退的病人和高龄老人,药物的剂型和规格就可成为影响病人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如药片太大难以吞咽,药片过小不利于病人抓取,有的液体制剂盛装于500 ml瓶中,不利于病人使用等。有的老年病人对水泡眼包装或金属箔片包装感到生疏,不知如何服用。标签本身不明确,采用一些专业术语而不通俗易懂,或者处方上用法说明不确切,病人很难理解这些词的含义。
2.3药物的副作用造成病人停用
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助长不依从性,研究证实副作用的发生率与早期中断治疗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较为典型的例子是病人服用三环抗抑郁药,多在1周后才出现效果,在此之前出现了心动过速、眩晕等不良反应,病人以为自己的病在加重,因而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怀疑,进而可能停服药物中断治疗。所以,医师、药师要想得到病人的依从,还必须让病人知道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4对病人缺乏用药指导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工作质量往往会对病人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医师能关心病人,认真治疗,病人对医师有信任感,其治疗的依从性就好[4];反之,病人不相信医师,依从性就差。另外,药师发药时未能详细解释和指导病人如何正确用药,有的甚至把调配好的多种药品放在一个药袋中发给病人就了事,使一些病人错把栓剂当成片剂口服。
2.5病人的主观因素造成不依从性
2.5.1认为自己病情好转,如轻型高血压病人,因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所以,只要自己感觉病情好转,认为继续治疗或终止治疗都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就中断服药。
2.5.2病人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健康保健要求过强。个别病人因担心药物成瘾,或者担心出现可能为药物所致新症状而中断治疗,这些都是因为对疾病和药物缺乏认识与了解,以致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医嘱产生了不依从性。
2.5.3经济承受能力不足,擅自换用其他比较便宜但疗效较差的疗法或药物。
2.5.4受社会某些不良宣传影响,擅自改服所谓的偏方或秘方。
3实施药学服务,提高用药依从性
药学服务(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药物治疗,其目的是让病人达到一个明确的治疗目标,进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药学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改变了以往药学工作者以药品和供应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来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
3.1宣传用药知识
用药依从性差可能与病人对药物知识的缺乏有关[5,6]。严格讲,病患用药指导的基本内容涉及药物本身的一般知识和药物治疗的所有信息。深入浅出地向病人或其家属介绍药物的一般知识,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包装及储藏保管,注意药物的禁用、慎用、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以及特殊病人应遵循特殊给药方案等情况。此外,还应指导病人药物治疗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要重视药物调节与机体自身康复之间的关系,指导病人不可片面依赖药物作用而忽视身体的自我调理和常规保健。用药物经济学的观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如果条件允许可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并设计和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指导病人了解个体化用药的必要性及益处,以求积极合作。
3.2提高窗口服务质量
窗口服务是医院药学的重要岗位之一。药师应不断提高调配水平,认真审方、调配、核对,向病人详细介绍药物的品名、规格、最佳剂量、最佳次数、最佳时间、药物之间的可能相互作用,药物的储存与保管方法(避光、湿度、有效期、变质的识别),特别要向病人介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告知病人24 h内的最大服药剂量,提醒病人注意。药师应采用口头交代与药物说明书导读等多种方法,同时应将病人、药品甚至药房的信息用非专业术语以附加标签的形式贴在药瓶(盒)上,让病人有机会认真阅读,这样可能会减少差错,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
3.3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
血药浓度监测(TDM)是药学服务于临床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检测血、尿、头发、唾液中药物、代谢产物的浓度,计算该病人的药动学参数,选择最适宜的剂量,适当的给药间隔,制订给药个体化方案。除了开展TDM,药师应发挥专业特长,深入临床,参与查房、会诊、抢救、病例讨论,协助医生制订给药方案,选择药物,指导合理用药,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进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积极向临床介绍药物信息,为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有关药学方面的咨询服务;为病人建立药历,即为消费者建立用药档案,通过药历对药物治疗进行全程监护,保障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7]。药学服务的开展改变了药学的被动服务局面,使医院药学逐步发展成为临床学科,药师可以零距离服务于病人,有助于提高疗效和病人依从性。
3.4开展药物咨询活动
药物咨询往往被忽视,事实上是十分重要的服务项目,是一项医患互动的药学服务活动,针对性强,效果显著。药师可通过咨询窗口或咨询热线与病人进行交流[8],了解病人用药情况,解答疑难问题,适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适宜的心理治疗,尽量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树立病人的健康信念,鼓励病人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必要时与医生联系,调整用药方案。通过交流,与病人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用药依从性。
通过实施药学服务,积极调动药师的积极性,全面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面向临床,与医疗服务、护理保健相互协作,通过多种药学方式全面服务于病人,使药物更合理、更有效、更经济地发挥治疗和预防作用,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使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Haynes RB, Sackett DL, Taylor W. Compliance in Health Care[M]. Baltimore:John Hopkins Press,1998.1-18.
[2]郜玉珍,肖传实.高血压病病人健康知识经济条件与其服药依从性的相关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1,30(6):471.
[3]冉茂盛.精神病人治疗的依从性[J].华西医学,1994,9(1):16.
[4]洪昆,刘宏.儿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615.
[5]林立敏,林琴.药剂人员在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中如何发挥作用[J].海峡药学,2003,15(2):83.
[6]叶晓青,刘雅玲,陈维清.高血压病人有关该病知识、信念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24.
[7]胡晋红.全程化药学服务[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心情烦躁,性子急,耐性差,有的爱发牢骚,喜欢自夸,常常看不惯这、看不惯那,有的固执死板、性情孤僻,说什么就干什么,一旦形成成见就不易改变}有的表现出孤苦伶仃、寡言少语,总觉得退休后大势已去,生活无味;有的兴趣狭窄、不爱活动,无所事事,有的不相信人,好疑心,总觉得年轻人不如自己;有的喜攒东西,好积钱,吝啬不堪,有的说话颠三倒四、絮絮叨叨,和年轻人的活泼性格合不来,有的特别关心自己,过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害怕死亡的到来
应当指出的是,大部分退休老人的心理是健康的,上述心理不健康的只是极少数。那么,造成这些老年人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哪些呢?
1,老人退休后,对家庭持有一种依存心理。他们并不满足于“有饭吃”“有衣穿”,而是期望得到其他家庭成员越来越多的关心,爱护、尊敬和信任。否则,会使部分老人产生不满情绪和晚年孤独感。
2,刚退休后的老人,都会产生抚助子女的心理需要,主动承担起家务劳动、教育第三代和照看门户的重任。但随着年龄的增高,老人的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降低,慢慢地便由抚助需要,变化为求助需要,如陪伴就医、煎药护理、帮助洗澡擦背、理发洗(梳)头等。如果他们的这种求助心理得不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就会产生忧郁、消极和怨恨情绪以及家庭遗弃感。
3,退休老人在退休后的第一个五年中,仍希望能继续参加工作,为社会再作贡献,特别是那些长期习惯于积极而有规律的在职生活,一下子转到慢节奏的退休生活的老年人,往往会因生活紧张程度的突然降低,而感到心理上的无所适从,无所事事。有的老知识分子不愿在退休后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消磨在家务事上,有的体力劳动者不愿过清闲的退休生活。有些性格好强的老人会因其退休前“壮志未酬”而感到失望,退休后成就心理就变得更强烈,一旦不能如愿,就会诱发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4,老年人害怕孤独,害怕无人关心过问自己,害怕自己会遭到别人的嫌弃。因此,他们退休后,亲和心理便油然而生,除了求得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亲热和睦外,还希望与朋发、邻居友好往来,用以解除老年寂寞,消除自己经常缅怀旧事的伤感情绪。据观察发现,低龄老人的亲和心理低于高龄老人,女性老人低于男性老人,脑力劳动老人低于体力劳动老人j丧偶老人的亲和心理尤为强烈。
5,一些健康状况不佳的老人,看到个别家庭中子孙对有病老人的恶劣态度,就会伤害老人切求健康长寿的心理。
6,老年失偶、离婚者为了避免老年孤独,产生求偶心理。但由于老人再婚,常带来激烈的家庭矛盾和社会舆论,这就使得不少有情老人终不能成眷属,即使再婚了也可能由于受不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偏见而被迫分离。旧的传统习俗和封建礼教使孤独老人不能很好适应这一心理变迁,因而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7,老年人的心理变化,还与他们的社会交往有关。多方面交往的老年人,在心理上的异常改变不会有多大,只有那些兴趣狭窄的人,由于其活动范围小,常常会感到寂寞和孤单,情绪上容易激动或抑郁,而这些精神状态,对老年人的健康和长寿都是不利的。
乐观的情绪能促进身心健康,甚至可以成为治疗疾病的一味“良药”。许多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说明,他们除了长期坚持适宜的劳动、锻炼、注意卫生和以素食为主等因素外,还与精神乐观、少发脾气有密切关系。一百一十二岁的湖北宜昌市老中医林雄成认为,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索在于情绪乐观,天下无不可了之事,任何事最终都会解决,遇事要想得开,并要能忍耐,遇事不怒,从容不迫。现代医学研究表砚,神经系统活动与生命衰老的关系最大。国外有人统计,人类疾病中,因为身(肉体)心(精神)失调所引起的占50~80%。 研究长寿的学者胡夫兰德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近年来不少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也都证实:不安和紧张的情绪在短时间内可使胆固醇升高,会导致实验动物心肌的损害,还能引起高血压以及肿瘤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争吵、暴怒而诱发中风猝死或心脏病发作,以及由于突如其来的巨大悲伤而出现昏倒、短暂意识丧失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与此相反,愉快的情绪不仅能促进疾病的康复,而且可以帮助消化、循环和振奋一切器官,活跃生命功能,以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那么,退休老人如何讲究心理卫生呢?
一,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生活起居规律化。退休后的老人只要身体条件许可,就应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当好顾问,参谋,辅导青少年,培养接班人等等,把自己的丰富经验继续献给杜会。只有使自己不离开社会生活,才会从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增加晚年生活的乐趣。
二、加强营养,坚持锻炼,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大脑的机能状态与心理卫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通过勤于用脑以及注意营养、充足睡眠、避免过劳等措施来维持大脑正常功能外,还必须积极锻炼身体,经常到空气清新的公园、海滨、湖畔或者阳台,林荫道、田野等处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
翻开报纸,最扎眼的社会新闻不外乎:杀人,跳楼,无钱医病,还有就是中老年人再婚引发的财产纠葛、子女闹事。对最后一种,看消息的人多是当笑话,笑话他们人老心不老,笑话他们狼狈不堪,很有一种与己无关的优越。令许多人不曾想到的是,如飞蛾扑火一般,身边反而有更多的“大大龄”独身者依然笃信要找个伴儿。
他们并不是少数人。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目前,我国有1,2亿老年人,单是60岁以上丧偶的老年人就有4500万,占37%。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大。现在,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离异或丧偶,等待他们的可能是近二三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孤独。
旁观者若有人性,可试想一下,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渐次与事业分离而回归家庭,身体走向病弱,儿女多自立。希望找到一位伴侣,是他们精神生活和实际生活中多么重要的需求之一:说话有人理解、呼应,过马路手拉手心里有底,生了病有人端茶端饭。
再婚成功的保障
审视身边的再婚人,发现过得不闲不淡的是少数,多数是冰火两重天――或是知情会意恨没早相逢,或是热烈开场惨痛收摊。从表面来看,老人再婚的最大障碍似乎是来自子女的态度。但究其根本,子女的反对绝大部分来源于能否得到父母财产的担心。
如何解决老人再婚牵涉的财产问题,已成为影响再婚成败的首要问题。
让我们以务实的态度谈谈财产的安排和使用,这个最是关键。不是吗?中老年再婚者多数已告别了挣钱高峰期,此时的财产,几乎是他们一生的主要积累。
如何使用自己的财产,给自己多少?给子女多少?给新伴多少?什么时候给?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撤单?这都需要一个合理和智慧的考量。
个案1:
夫妻财产协议:让付出者得到补偿
男方:66岁,企业退休员工,有高血压病。退休费每月1800元。有一套带产权的、建筑面积57平方米的住房。银行储蓄3万元。其子40岁,小学老师,有住房,已婚。
女方:53岁,身体健康。养老金每月1100元。有一套带产权的30平方米的住房,银行储蓄近3万元。其子25岁,未婚,在校学习。
夫妻财产协议企划:
①婚前男方拥有带产权的、建筑面积57平方米的住房(见产权证复印件):
②婚前女方拥有带产权的、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住房(见产权证复印件),现由儿子暂住;
③再婚后,女方住男方处;
④婚后若发生不可调解的矛盾而离异,女方回原来自己的住房居住;
⑤如果男方先谢世,男方同意女方在男方处住到再婚或故世。男方住房由男方子女继承。女方在男方谢世后的居住期间,对男方住房不得转租、转让、转卖、住房所有人不能改变。如果女方回自己的住房居住,男方住房则交给男方子女继承。
⑥各自婚前存款归各自所有。
⑦双方的婚后收入为夫妻共同财产。
点评:这对夫妻经济条件大致相当,但男方在年龄和身体上略有劣势,在将来的生活上可能需要女方的照顾和更多付出。这样的协议基本能够保障男方的生前生活,也让女方避免了伺候完丈夫马上就被赶出大门的厄运,同时也保证了男方子女对其父亲房产的继承。是个较为公平的协议。
个案2:
夫妻财产协议:明确责任和继承顺序
男方48岁,女方45岁,两人为同一单位职工,月工资都在3000元左右,均无产权住房,但单位承诺他们结婚后可提供承租房一套。双方子女都受过大学本科教育,均已工作,也都有意愿、有能力在外租房居住。男女双方各自的积蓄是主要财产,男方希望能对储蓄、生活费和医疗费事先做好约定。
夫妻财产协议企划:
①各自的婚前储蓄为各自的婚前财产。婚后,各自婚前的储蓄本金和储蓄利息仍归个人所有。
②按照夫妻应当相互扶养的原则,男方婚后每月拿出1500元,女方拿出1000元,作为月生活费。共同的生活费由双方共同管理。一方去世后,由生活费形成的积蓄和用共同积蓄购买的财产,归在世方使用和处置。需要购置大件物品时,另行协商。
③由于双方都有医疗保险,一旦患病需要治疗时,医疗费主要由社会医疗保险费支付。患病方需要护理时,第一护理人是老伴,第二护理人是各自的子女。对于医治大病的费用,患病者是第一承担人,自己的儿女是第二承担人,老伴是第三承担人。
④当一方亡故时,逝者1/3的个人储蓄由配偶继承,2/3由子女继承。
点评:由于男女双方均没有私有住房,明确安排婚前积蓄、婚后生活费支出、医疗费用以及亡故后遗产分配,是十分明智的。特别是关于医疗护理费用和责任方面,安排得尤其细致。值得推荐。
个案3:
好夫妻明算账
男方50岁,国企职工,每月付给跟随前妻生活的女儿500元生活费(前妻拥有有产权住房一套);女方40岁,无固定职业,有时做些小生意。双方已于1996年结婚,彼此十分珍惜夫妻感情,并育有一子。
2000年,男方单位搞房改,女方将自己婚前做生意辛苦积攒下的6万元全拿出来购买了这套住房。由于是男方单位的房改房,产权证办在丈夫的名下。现在,男方的儿女常常来闹事,男方的身体状况也开始出现问题。在此情形下,女方意识到自己和孩子的将来变数太多,担心若是丈夫变心或有了不测,这套住房的归属说不清。
夫妻财产协议企划:
①女方用婚前做生意积攒的6万元买下某某厂砖混结构、位于某某位置、某某平方米住宅房一套(包括装修及电器),房产证办在男方名下。
②该住房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由夫妻双方共同使用。
③如果夫妻关系有变化,女方有优先要房权。如果男方要房子,必须将上述房款、装修款和电器款如数退给女方。
④在一方不幸去世的情况下,该住房由另一方所有。
点评:许多人家如今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但房屋的来源和购买方式千差万别:有的购买公房,有的购买商品房;有全款付清的,也有需要用20年来偿还贷款的;房产证上有写夫妻一方的名字,也有写夫妻双方的名字;付款者有一方或双方,甚至还有由夫妇一方的老人提供的。这就尤其需要男女双方理智地坐下来,对房屋产权、付款、使用和继承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进行详细的约定。好夫妻明算账,不给未来生活留下猜忌不安的阴影,反而相处得更好。
个案4:
给妻子一份安全感
男方:53岁,经营并管理着自己的公司,公司的规模比较大,资产也较多;拥有一栋郊外别墅和一套位于市中心的公寓;汽车两部。儿子30岁,拥有父亲赠送的住房一套,先后从许多公司辞职,不再工作,经常向父亲要钱消费。
女方:42岁,原广告公司职员。
两人一直认为,女方在婚后应辞去工作,专心管理家庭,不插手公司管理和业务。但女方顾虑不工作后,自己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万一生活中有什么意外,很难掌握丈夫公司的经济状况,还要面对男方拒不工作的儿子,希望能给自己一份安全感。而男方也能体谅女方对家庭生活的付出,为让妻子安心,同时也保证自己的财产不受婚姻变故的影响,愿意签订协议。
夫妻财产协议企划:
①婚后,两座房屋以及房屋中的所有设施、电器、家具,均归女方所有。
②婚后,家中两部汽车中由女方驾驶的某某牌汽车一部,亦归女方所有。
③无论两人的婚姻关系是否存续,由男方投资并为法人的某某公司,所有资产及经营权均归男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