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始于1985年,环境工程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尤其在“211”一期、二期及“985”创新平台的支持下,发展非常迅速。环境工程专业分别于1993年和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环境科学与工程于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7 年获得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已经具备了较完善的科研平台和研究生培养体系,拥有教育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心”、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等建设平台。本学科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 人,硕士生导师30 人。经过 20 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形成了以下7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包括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环境规划管理与评价、环境地质灾害评价、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和地下水污染与控制等。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师资队伍、科研条件、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层次环保人才的责任。结合我国环保事业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状况,明确了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两大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和一项“三废治理”技能的高层次人才。本文提出协同提升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两大能力”的方案和模式,进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和工程能力下降的原因

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从全国范围来看,研究生就业形势危机初显端倪,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和工程能力有所下降,造成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就业的严峻形势和学生读研期间经济的双层压力,造成了学生读研期间的学习的稳定性;目前,“双导师制”落实不足,很多校内导师对研究生采取放羊式管理,校外导师的实践指导不够;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模式陈旧,没有体现环境工程学科自身的专业特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严重不足,是造成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两个极端:第一,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经费不多,导致研究条件和手段的缺乏,很多研究生很难接触到实际科研项目的研究,没有很好的建立创新和工程能力;第二,经费过多,导致了课题组庞大的工作量,研究生疲于奔命忙于各种结题杂事等,同样也造成了创新和工程能力的下降。

3. 协同提升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两大能力”的方案和模式

准确定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协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是学校对研究生阶段培养的主要目标。

(1)根据研究生期间毕业论文的不同方向,建立不同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从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来看,课程中主要包含有水和气两大方向。研究生和导师可以根据指导研究生的科研方向,加大某一领域的课程力度,采取文献阅读和课程内试验的方式,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目前,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缺少固废的处理课程,应该适时填补这一空白。针对中国矿业大学独特的行业背景,课程中设置了《煤炭转化过程污染治理技术》这一特色性很强的课程,有利于提高我校研究生在这一方向的独特优势。

(2)集中时间,让研究生直接参加到校外导师的设计、施工、环评和监理等项目中,参与设计、施工、管理、评价和项目验收等全程工作;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训工作制度化;落实双导师制,特别是让校外导师在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由于校外导师可能对教师职业没有多少了解,要加大对校外导师的职业培养。本文建立的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两大能力”的培养模式如图1。

图1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两大能力”的培养模式

(3)加大提高研究生导师自身创新和工程能力的素质,不断提高更新导师对前沿科研的把握能力。导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工程能力,有利于降低研究生的选题风险;导师应该保证研究生培养所需要的经费和科研硬件条件等。通过定期举办课题组会议的形式,在课程训练,文献阅读,选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加大对研究生的管理质量。很多高校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比例失调,要加大对我校中青年人才尤其是校外导师和高级科研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人才柔性引进”的力度。

(4)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特别是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沟通机制建设方面,通过定期举办导师工作座谈会的形式,充分讨论研究生的课程训练、论文选题及毕业答辩等众多环节;此外,要对校外导师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我国的环保战略等专业学术问题进行探索,校内导师和学生要熟悉了解国家和行业的重大需求。

4 .结束语

培养适应我国环保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全国环境工程教育行业对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为例,通过剖析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下降的原因,提出了协同提升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两大能力”的方案和模式。本文的研究内容对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2]刘宏波,刘和,符波. 关于当前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2012,大众科技,14(155):218-220.

[3]幸宏伟. 环境工程研究生教育中项目+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广州化工,2013,41(11):256-258.

[4]李凡修,艾俊哲,戴捷,黄河.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2014,41(23):161-162.

[5]申星梅,李辽沙.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2014,31(4):109-110.

[6]拜玉贤,明彩兵,刘 晖. 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文教资料,2015,(7):88-89.

[7]董帆,孙艳娟,傅敏.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探析,2012,(3):243.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钻井法;地层冻结法;凿井技术;打井不下井;钻井性能

中图分类号:TD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0-0164-02

一、钻井法与冻结法凿井简介

(一)钻井凿井法

钻井法是用钻头破碎岩石,用洗井液进行洗井排渣和护壁,当井筒钻至设计直径和深度以后,在洗井液中进行支护的机械化凿井方法。钻井法实现了全部凿井工序在地面进行,大大减轻凿井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安全,施工质量好。钻井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国于1969年首次采用钻井法钻凿煤矿立井获得成功。钻井法凿井技术可应用于任何地层。但就其技术经济效益来看,目前仍以钻进表土底层时效果最佳。

(二)冻结凿井法

立井冻结凿井是利用传统的氨循环制冷技术来完成的。它是在井筒开挖之前,用人工制冷的方法,将井筒周围含水地层冻结成一个封闭的不透水的帷幕――冻结壁,用于抵抗地压、水压,隔绝地下水与井筒之间的联系。而后,在其保护下进行掘砌施工。为形成冻结壁,首先在欲开挖井筒的周围打一定数量的冻结孔,孔内安装冻结器。低温盐水在冻结器中流动,吸收其周围地层之热量,形成冻结圆柱。冻结圆柱逐渐扩大并连接成封闭的冻结壁,直至达到其设计厚度和强度为止。然后在其保护下进行掘砌施工,以便安全穿过含水地层。

二、钻井法与冻结法凿井技术对比

钻井法凿井具有打井不下井的独特优势,是一种劳动强度低、安全可靠的井筒先进施工方法,技术水平发展很快。仅仅几年时间,就从仅能施工几十米的小型井筒发展到90年代采用国产煤矿专用大型钻机,施工钻井Φ9.3m,深500m左右的深大井筒,在钻进工艺、破岩刀具、钻进参数监测、泥浆临时支护井帮,以及井筒支护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步,实现了全套设备国产化,全部工序机械化,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冻结法施工其主要的技术包括冷冻站的安装、钻孔的施工、井筒冻结、井筒掘砌,在复杂和特殊地层施工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1.适应性强。它适应于各种复杂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下的任何含水地层的土层加固,并且基本不受基坑形式、平面尺寸和深度的影响。

2.支护结构灵活、易控制。可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环境及场地条件灵活布置冻结孔、调节冷媒水的温度,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冻土帷幕,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采用液氮进行快速抢险,与盐溶液人工冻结法相比,液氮人工冻结法具有温度低、冻结速度快、冻结强度高、无污染等优点。同时可通过地温监测指导施工,符合现代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3.隔水性好。它本身就是地下水的控制系统,防渗性能是其它施工方法无法相比的。

4.对环境影响小。它充分利用土体自身的特点,材料是土体本身,对地下水及周围环境无污染,冻结壁解冻后,冻结管可回收,地下土层恢复原状,对地下工程较为有利。

三、钻井法与冻结法凿井常见问题

(一)钻井法凿井常见问题

1.在钻凿第四系厚粘土地段时,由于其具有缩水膨胀、超细颗粒极易分散、粘结力特别强等特点,所以易出现泥包钻头现象。

2.成井偏斜率大,影响井筒端面利用率,以致于影响整个凿井的成败。

3.钻头在通过破碎或不稳定底层后,如果泥浆质量较差、井内浆液平面较低,岩帮将会失稳,在泥浆临时护壁作用薄弱处将会突破缺口而掉入井内,造成卡钻事故。

4.钻井井壁结构形式及设计理论均难以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造成井壁塌陷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5.在钻井过程中,由于设计、加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常常发生钻头、刀盘、滚刀、吸收器及风管等物意外掉落井内,若不及时打捞,轻则影响钻井工程的继续进行,重则使已经完成的钻井工程全部报废。

6.在不稳定地层中、松散的流沙及砂砾层中易出现塌帮。在个别地层中由于其化学成份有时可以迅速破坏泥浆质量,而又未及时调整,亦会导致塌帮。

(二)冻结法凿井常见问题

1.在冻结钻孔施工中,钻机性能跟不上要求,不能满足深冻结孔施工要求,以致影响工期。

2.掘进段高是指掘进段未经支护的高度。由于影响段高的因素较多,没有成熟的理论,目前只能采用工程类比法,按施工经验选取。

3.深厚膨胀性黏土层的冻结外壁发生破坏在国内冻结井施工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困扰国内建井界的棘手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地层土体性质掌握不全面,尤其是含有膨胀性矿物的地层;(2)冻结壁强度低,黏土蠕变膨胀挤裂外层井壁;(3)低温下混凝土早期强度低,在其未达到最终强度前井壁破裂;(4)因冻结壁形状不规则和厚度不同等造成冻胀力不均匀以及在掘砌过程中,由于冻结壁流变量的不均匀,造成砌筑外壁前冻结壁冻胀量释放不均匀,致使作用在外壁上的冻胀力不均匀。

4.在冻结井筒掘进中,冻结管断裂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由于冻结深度逐年增加,遇到厚粘土层的机会越来越多,冻结管断裂的现象也就会越来越严重。

四、结论

通过对两种凿井法的比较可知,两种凿井法各有利弊,所以不能简单地断言哪种凿井法更为有利。实践中要结合各地层的具体情况,合理地使用两种凿井法。冻结法、钻井法在深厚表土层中建凿井筒时广泛应用,冻结法还应用到建设斜井、城市地下铁道、过江隧道的引道工程,钻井法不只开凿井筒,在高层建筑桩基础、大桥墩桩、高架公路基墩工程中也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叶湘.冻结法凿井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煤炭,2000,(1).

[2]汪正云.钻井法与冻结法凿井技术对比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8,(4).

[3]胡坤,吕晓亮,荆留杰.冻结法凿井需注意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8,(19).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巷道变形;交岔点;修复支护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2-0061-03

1 工程概况

车集煤矿属高瓦斯矿井,现已投产10余年,井田面积61.4km2,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280万t/a,开采标高为-605~-800m,以开采二2煤层为主,二2煤层底板岩性以粉、细砂岩与砂质泥岩呈宽条带状互层,水平层理发育,特征明显;二2煤层以上,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夹极不稳定的二3煤层。由于巷道受深部岩层地应力、软岩及开采动压的影响,巷道受压变形严重,为满足巷道后期的需求,巷道在返修过程中对交岔点修复时的支护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2 选择合理的交岔点修复方案

交岔点位置处在原巷道应力重新分后的支承应力区,受力复杂。支护体系、结构和参数以及施工工艺应适应围岩变形后的力学状态,确保支护特性和围岩变形力学特征相适应,最大限度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和支护体系支撑能力,控制围岩变形。结合矿井支护技术,并考虑巷道的围岩特性、服务年限、通风断面、运输需求,应选择合理的交岔点修复方案。常用的交岔点修复方案有以下三种:锚网索梁+工字钢抬棚+壁后注浆的复合支护技术、锚网索+36U型拱形棚喷、锚网索喷支护技术。

3 交岔点修复的支护方式及技术参数

3.1 煤巷交岔点修复的支护方式及技术参数

3.1.1 2601下巷外段及28回风上山上段均为沿煤层顶板掘进,2601下巷巷修期间过28回风上山上段交岔点,2601下巷外段及28回风上山上段巷道服务年限长,采用以下支护方式。首先进行超前加固,在28回风上山上段开口3m范围内每棚棚梁下方打木点柱进行超前加固,点柱直径不小于180mm。

3.2 岩巷巷修过交岔点采用锚网索+36U型拱形棚喷支护方式

3.2.1 24皮带下山巷修期间过24皮回联巷交岔点,根据巷道围岩情况,采用以下的支护方式。首先进行超前加固,在距离交岔点5m位置时,在24皮带下山交岔点中心前后各5m范围及24皮回联巷靠近交岔点处5m范围内沿巷道正中打设木点柱进行超前加固,点柱间距1.0m,点柱直径不得小于180mm。

3.3 岩巷巷修过交岔点采用锚网索喷支护方式

3.3.1 南-420车场及21轨皮二联巷均为岩巷,由于巷道埋深较浅,并且巷道围岩较好,南-420车场巷修期间过21轨皮二联巷交岔点,采取锚网索喷支护方式。首先进行超前加固,在距离交岔点3m位置时,在交岔点处打木点柱进行超前加固,点柱直径不得小于180mm。

4 修复效果监测

巷道修复后,通过9个月的设点观测,统计数据表明,巷道平均两帮移近量为45mm,顶板移近量为28mm,巷道已趋于稳定,满足了后期巷道的运输、通风及行人的需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5 结语

针对不同的巷道围岩性质及巷道的服务年限,采取不同的交岔点修复方式,解决了巷道的运输、通风及行人的需求和巷道变形量大、浆皮开裂现象,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巷道的支护强度,减少了巷道返修量,降低了煤矿成本支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俊荷.矿图[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 胡贵祥.矿井巷道布置[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3] 东兆星.井巷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4] 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开磷集团;开拓工程;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D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2-0027-02

1 概述

贵州开磷集团矿业总公司青菜冲矿现年生产能力95万吨,到2015年要达到15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为保证采掘平衡,每年的开拓工程量要达到15000m(采用充填采矿,开拓工程量大)。以前的开拓工程均布置在矿体底板砂岩、红页岩中,由于底板岩层破碎,属不稳定岩层,需采用喷网喷支护,特殊地段还需要施工锚索进行加强支护,支护费用高,且巷道易受到采动影响,发生变形破坏,需进行整改,发生高额的整改费用。针对这一现象,青菜冲矿工程技术人员对开拓工程进行了优化设计,把开拓巷道布置在矿体顶板的白岩中,降低了掘进成本及整改费用。

2 矿体顶(底)板地质概况

5 方案比较

通过对以上两种开拓巷道布置方式的比较,底板开拓巷道每米需6500元,顶板开拓巷道每米只需3100元,相对底板施工成本每米节约3400元。按青菜冲矿每年施工15000米计,每年可节约施工成本525万元。且不需进行喷浆支护,工人不接触粉尘,降低了工人患职业病的机率,社会效益大幅提升。所以把开拓巷道布置在矿体顶板白云岩中从经济上、安全上都是可行的。

6 结语

把开拓巷道布置在顶板白云岩中比布置在底板红页岩中每米可节约施工成本3400元,即施工1米底板巷道可以施工2米多顶板巷道,且在白云岩中施工巷道工人在处理帮顶安全比较容易,不用锚网、喷浆支护,施工组织方式简单,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安全危害;工人少接触粉尘,降低了发生职业病的机率。顶板白云岩中施工巷道的唯一缺点是白云岩为含水层,需做好排水,加大对裂隙及裂缝的探测,做好预防水的工作。把开拓巷道布置在顶板白云岩中可以大大降低掘进成本,减少企业投入,且施工安全、简单,工人劳动强度低,可以作为同类或相似矿山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吉华.张集矿井开拓布置及其特点[J].煤炭工程,2002,(12).

[2] 刘文清.浅析从斜井群到斜立井开拓的技术改造[J].煤炭工程,2009,(5).

[3] 李斌宇.李家楼在建煤矿井型开拓及采煤方法优化设计[J] .煤炭工程,2009,(10).

[4] 方安炉,王跃,王争鸣.新集矿区开拓部署改革探讨[J].煤炭工程,2010,(6).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Abstract: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etc. in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thus further improve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in universities, "employment, practice and design" integration mode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aking the graduates of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as object and the contract unit of Hunchun Coal Mining Group Co. as practice base, the integration mode is put into practice.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is obtained, it realizes a win-win result for the enterprise, the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gains great improvement in the student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This resear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meaning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to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universities.

关键词: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人才培养质量

Key words: employment;practice;design;integration mode;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40-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工科教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其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实践教学中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重要环节薄弱,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通过用人单位和高校调研反馈,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实践及工作适应能力差、实践动手能力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实践性教学,特别是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弱化、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不对接。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借鉴实践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1-3],笔者提出以学生毕业签约为前提,构建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赢的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业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以本院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对象,进行“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

1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内涵与实施要点

1.1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内涵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以学生毕业签约为前提,根据学生毕业签约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签约单位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学生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实习学生即为签约该单位的毕业学生,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因此,该模式将学生就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者合为一体;学生根据签约单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毕业实习紧密结合毕业设计内容进行,在签约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身份进行现场实践,通过现场调查研究、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以及现场工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签约单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做到签约单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有效对接。

1.2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施要点

1.2.1 实习地点的确定 根据学生毕业签约情况,选择1~2个有代表性的签约单位作为学生实习地点,代表性的签约单位应具备如下三个特点:一是该单位与学校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或校企合作办学基地,二是学生签约该单位人数在3~5人以上,三是该单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实习地点同时具备上述三个特点,才能保证“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顺利实施,才能达到一体化模式的预期效果,因此实习地点的确定至关重要。

1.2.2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确定 每个实习地点由学校选派1~2名教师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学校指导教师,同时由签约单位选定1~2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由学校指导教师和现场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根据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情况,学校指导教师由研究方向与学生选题方向一致、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现场指导教师由从事岗位与学生选题方向一致、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1.2.3 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书制订 根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习单位生产实践要求,寻找现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现场选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由学校指导教师负责制订毕业设计指导书,现场指导教师进行补充修订,从而保证“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得以顺利进行。

1.2.4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学校指导教师由于个人、工作等原因一般很难保证一直在现场进行指导,但应保证2~3次到现场进行指导,每次指导时间不少于1周,其他时间可通过电话、腾讯QQ对话工具或邮箱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学校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内容包括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书制订、相关理论知识和工程图纸设计讲授、现场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拟定与设计、工程实践等。现场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除协同完成学校指导教师指导工作外,还进行现场工程设计案例专题讲授、实践知识专题讲授、现场设计方案验证等,全程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1.2.5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成效分析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完成后,应进行“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施效果评价,为保证评价方法的科学、合理、权威,应由签约单位专家组和学校评估专家组共同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签约单位对学生实习及毕业设计质量的反馈意见和学校专家评估的反馈意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根据对学生毕业后半年或一年内的工作表现跟踪调查的结果对其从业能力进行评价,以检验“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成效。

2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实践

根据构建的“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以本院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对象,进行一体化模式实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签约单位吉林省珲春矿业(集团)公司为实践基地,本校与该单位已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基地,并在该单位进行过较多的科研和实践教学工作,本院安全工程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有6名学生与该单位签约。珲春矿业(集团)公司由八连城、板石、英安和富强四个煤矿组成,年生产能力为10Mt,该单位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为低透气性难抽煤层,其中八连城煤矿和板石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矿井通风阻力大,瓦斯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亟待需要解决。通过与珲春矿业(集团)公司联系,本院安全工程专业6名学生在2013年3月到签约单位珲春矿业(集团)公司进行了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

2.1 指导教师和选题的确定 通过与珲春矿业(集团)公司沟通,了解到该公司八连城煤矿和板石煤矿在通风、瓦斯方面存在亟待需要解决的现场问题,因此,本院选派通风和瓦斯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秦老师和王老师担任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学校指导教师,两名指导教师在2013年3月与珲春矿业(集团)公司领导进行座谈交流,根据八连城煤矿和板石煤矿通风、瓦斯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方向为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和煤层瓦斯抽采设计,其中3名学生分配到八连城煤矿通风科进行八连城煤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另外3名学生分配到板石煤矿抽采科进行板石煤矿煤层瓦斯抽采设计,设计内容以解决矿井实际问题为核心。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和具体实践科室,选定八连城煤矿通风科科长和板石煤矿抽采科科长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现场指导教师,分别指导3名学生,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身份围绕现场实际问题边实习边设计,实现实习、设计一体化。

2.2 现场指导方式 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工作安排,在2013年3月和4月进行了现场专项指导,指导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图纸设计和煤矿井下现场实际问题研究,其他时间通过电话、腾讯QQ软件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现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内容,通过通风瓦斯管理实践专题讲座、现场工程设计方案专题讲座和井下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指导,结合现场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设计中所遇到的难题,并结合实际进行方案验证,保证设计方案实用、有效。

3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研究,通过科学、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学生在现场结合毕业实习进行毕业设计,设计时间更长,在双导师指导下,对设计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更全面、充分,设计内容来源实际,做到真题真做,实用价值较高,因此毕业设计质量得到较大提高;6名实践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由珲春矿业(集团)公司通风部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设计内容进行了评定,在考虑现场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日常工作表现评价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定,6名学生毕业设计均达到了一体化模式实践的目的,设计内容实用、完整,满足现场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的设计得到了集团公司有关领导的较高评价;同时,在本校2013届本科毕业设计评估中,校评估专家组对本院毕业设计尤其是6名实践学生毕业设计给予较高评价,设计质量较高。

3.2 既有效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又提高了毕业实习效果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合为一体,有效解决了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问题,该模式实行双导师教学指导,毕业实习时间较长,现场实践机会较多,较传统毕业实习相比,实习效果更好。

3.3 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学生到煤矿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更多的时间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现场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从签约单位和学校评估专家组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反馈意见中可以看出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3.4 学生从业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学生提前到岗熟悉企业基本情况和实际工作情况等,学生岗位技能得到锻炼,根据对6名学生毕业后近半年的工作表现跟踪调查,其工作表现较突出,从业能力较强,从业适应能力和岗位技能普遍比其他毕业生掌握得更快、更熟练。

3.5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加强了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企两大教育资源,开展校企协同办学,实现了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3.6 既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又实现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现场实际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学毕业生提前到岗锻炼,更早适应工作岗位,具备从事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技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应用效果较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该研究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起祥,李祖欣.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