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政策;计算机技术教学;教学手段
计算机的应用跟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平台技术的进步也在持续发展中,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涉及到,对于人们的行为手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此也就使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现如今的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运用怎样的职业计算机教学才能够顺应目前的职业发展趋势。文章对于在网络前提下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政策进行了讨论。
1 中职计算机教学在网络的前提下具备的缺陷
1.1 测试手段革新程度薄弱
计算机常识技能的训练和提升是中职计算机根本教学的关键,然而学校的测试对于学生计算机能力水平无法做出确切的评价。计算机基础测试出现漏洞也是存在很多因素的:一是进行测试的方式,简单的运用笔答或机答;二是题目的质量低,从而导致对于学生技能训练培养的能力无法展现出来;三是分值不具体,无法进行信息回馈;四是由于题目更新速度慢,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最新动态无法响应。
1.2 传统的教学内容造成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远远超过了教学内容转变方式。一方面,是计算机技能、网络技能的快速进步;另一方面课程制度和教学内容较为固定,造成了在计算机根本教学流程和资料的更换频率就远远不及技术的进步,使得计算机的很多新技术、新知识无法按时在教学资料上出现。传统的教学概念训练出的学生也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对于教育的领先性也就无法展现,导致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无法适宜。
1.3 教学效率低成绩差是由于教学方式造成的
在目前计算机学科技术迅速进步并且运用宽泛的时代,对于计算机知识学习方面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间就存在着分歧,教学设施和环境的局限性又导致一些网络和多媒体科技教学方法无法应用。运用嘴、笔、书本的教学模式是较为广泛的,运用这样关键是以语言、文字为传授信息的教学形式,不光传授的信息量贫瘠,而且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更为困难。
2 讨论计算机基础在网络条件下的教学形式
2.1 实行任务型教学形式
教师在对于一些新颖软件的教学不应运用陈旧的传授方式,原因是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局限性,而且也无法顺应软件开发者的用意。例如图形编辑软件Photoshop,这样的软件我们就应当运用任务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不单单讲述基础常识,而是通过对于一个真实的例子为目标和线索来实行教学,从而把所有的基础概念、简介和运用结合在一起的过程称为任务式教学方式。对于Photoshop软件课程任务式教学手段非常适宜,因为Photoshop软件的实践性很轻,使学生在操作中创新自己心仪的作品就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方面应当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从而训练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概念。学生在初步涉及时,教师应当选取“修复老照片并上色”的作业,通过简要介绍以后,让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各个工具的运用手段和技能,从而对于修补工具、选区、渐变、图层效果等逐渐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
2.2 重视运用网络条件实行学习测验、评估和回馈的教学手段
计算机教学课程和其余的课程相比存在差异性,因为它的实践性很强。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应当关注学生对于实际运用的训练,积极的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优点,经过多次实践的方式,挖掘自身的不足,从而处理自身所存在的缺点,这样能够防止如今在计算机课程中不能学以致用的事情发生,使得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操作技术的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升。学习测验、评估和回馈也是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无法欠缺的步骤。为了降低回馈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在网上的教学系统上进行网上测验,之后可以实施自动评分,再将其发送到教师那里进行审批即可。此外,教师能够运用网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程需要、教学方案等的布置;学生在留言板上可以将回馈信息进行保留,还能够利用问卷形式和课堂探讨的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这也有利于教师通过回馈信息进行整改教学方案。
2.3 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手段,应当改良中职教师知识构建
学习教育水平的优劣程度取决于教师水平的程度,学生的水平受到教师自身涵养的影响。因此一个学校不光应当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科学的训练计划、领先的教学手段和完善的教学内容,还应当综合的了解和运用计算机科技常识。所以,中职学校应当提倡教师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在彼此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出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经验。为了迎合当前计算机教学的进步,学校应当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进行学术研究的条件,让教师能够提升本身的素质,改善教师知识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计算机教学赶上时代的脚步,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
计算机网络对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攀升。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但是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却存在不少教学和操作上的问题。本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内容、实验设施、考核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思路。
一、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中的网络技术及应用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熟悉相关网络配置和维护过程,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的专业人员。
现实情况如何呢?以我校为例,我校为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有计算机专业,每年毕业生100~150人,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有计算机机房多间,网络实验室1间。教学现状是:一年级基础课,二年级有考证、计算机网络等两门专业课,三年级开设FLASH、网站制作等专业课程,但第三年第一学期部分学生开始出去实习了,第二学期基本上都在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掌握的专业技能有限,无就业优势,真正从事网络方面技术工作的学生不多。
二、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针对性不强,理论知识多实践内容少,内容相对陈旧。
在教材和选用上,局限性较大。虽然有部分学校采用自编教材,但是既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又适应学校实验条件的不多。加上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教学内容也需要及时调整。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还不能及时反应最新的网络设备与技术。例如有些教材还在讲解MODEM拨号上网的方法;几乎所有的教材都把OSI七层模型当成重点内容讲解,而中职学生普遍对些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感兴趣的无线网络基础知识介绍很少。并且教材通常只讲理论,没有提供详细的实验方法、步骤等。有一些培训教材过于注重自家网络硬件设备或软件设置过程的介绍,学生对照做完实验后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甚至产生造成“在做广告”的反感。
2.实验设施缺乏,实验师资不足。
多数学校只是在课堂上用课件进行演示性讲解,学生真正动手配置交换机、路由器较少,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很多学校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认识不足,导致网络实验设施不齐备。现下流行的无线设备、XDSL等缺少设备线路支持无法在机房中做实验。齐全的实验室因网络设备较多,专业性要求较高,对实验员要求亦较高,普通机房管理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法完全适应工作需要,设备维护跟不上,实验准备也非常欠缺。
3.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相对单一。
一般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还是教师讲授,方法相对单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程度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计算机网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即使开设有实验课,也只是验证性、辅的。学生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同其它科目一样,采用笔试形式,虽然有部分网络实验题在机房完成,但是学生的理论水平明显不适应这种方式,并且他们的动手能力没能得到完整的展示。
4.教师知识面窄。
计算机网络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如果教师固步自封,多年讲授同样的内容,那么学生就会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目前,大多数教师自身也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在企业环境中工作过也不太愿意主动承担一些网络建设、实验室建设的事务性工作,实践经验相对薄弱,造成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能力有限。
三、加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计算机网络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凸现专业特色。
1.加强教材建设,教学内容针对中职学生和就业需求做适当调整。
教学内容方面,理论教学要适度,做到少而精,以够用为度,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重点介绍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典型应用案例,便于学生在工作中有所参照。比如:在网络基础知识的教学中,OSI参考模型可简单介绍,而IP地址的计算要讲透,以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熟练运用;网络安全部分重点讲授在实际应用中用到的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增加或更新部分教学内容,如三层交换机,VLAN的应用,无线局域网知识,家庭/小区上网的拓扑结构、应用配置等;网站服务等内容通过组建一个网站的实例,向学生展示从域名申请、服务器安装、网站制作到网站、管理的全过程,学生从事此类工作可直接上手。学校可组织本校骨干教师自编参考资料或内部教材,并及时更新,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安排理论教学,组织实践活动。
2.加大投入更新实验设施,尝试使用模拟软件来完成部分实验。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加大投入,建设和更新实验设施,加强管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在实验室硬件设备陈旧与不完善的情况下,可采用网络仿真模拟软件来学习和实验。模拟软件能胜任大部分网络配置方面的实践教学需要,其操作简单,实验效果好,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尝试仿真模拟软件,既能降低网络设备的投资成本,又能提高学生做实验的效率,能够更好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是模拟软件可以方便地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软件中提供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案例,教师可以此制定详尽、明确的实验任务,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软件分组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从而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和比赛,并记入课程考核分数。
计算机网络课程纯粹在课室中进行理论讲解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甚至无用。学校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如: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让他们真正接触一线操作,了解操作流程;学校进行机房或办公网的改建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等。另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是增强中职学生自信,提高综合技能的好办法。如:组织校内技能节、知识抢答赛等;积极参加每年的综合布线、企业网、园区网三项“职业技能大赛”等校外相关比赛;让有条件的同学参加如CCNA,网络管理员等与网络有关的认证考试。通过这些活动可检验学生对网络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并调整我们的教学。同时,学生实践活动的情况、比赛成绩等也可折算成平时成绩记入课程考核分。
4.鼓励教师更新知识,参加认证考试,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针对教师知识面窄,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学校应鼓励教师更新知识,参与机房建设,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进入相关企业锻炼,加强实际操作能力,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技术;鼓励教师加强学术研究,多外出考察交流,学习别人的先进方法与经验。通过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新知识、新技术、企业需求状况,在教学中予以应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采取弥补措施;有条件的教师应该参加网络学院认证讲师、网络认证工程师考试,不断加强学习和专业化发展。
四、结束语
一线教师应积极更新知识,积累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改变教学内容,创造更多让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所需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邓会林.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与教改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10).
[2]卜晓宙.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如何做到以就业为导向[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1,(05).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差异性”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任务驱动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相似的学生,我们也寻不到一种适合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差异性”教学的背景
1.学习态度的差异性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异,可分为主动型、非主动型、被动型三类。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学的要求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况均有较大差异。如果我们教师对不同情感水平、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则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网络上、游戏上;而基础差的又会“吃不了”,加剧他们厌学的情绪。
2.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中职学生大多数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更有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在课堂上无视纪律,在计算机课上一点都不愿意动手。而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比较熟悉,因为他们喜欢上网、打游戏,从而没有心思花在学习上。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关键是动手操作,所以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能很快就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完成之后就想着打游戏,从而导致其他在学习的学生心神不定,不能及时掌握课堂知识,这就导致笔者想进行“差异性”教学的研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差异性”教学策略
学生之间诸多的差异性使《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采取“差异性”教学手段势在必行。这也是目前改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我有以下一些观点。
1.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对于有学习挫折感、厌学的学生,最佳方法就是唤醒他的学习兴趣。但兴趣从何而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自己的进步,学习有进步才会有兴趣,有兴趣就会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挫折感才有可能慢慢减少,厌学的情绪才会消失。行为科学认为,对人的激励必须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实现。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师给他信心,他就有信心取得成功,就会去努力。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比如获得表扬的机会、阶段学习目标的达成等,这样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对教师的指导也会欣然接受。如果失败,会使部分学生产生放弃或逆反心理,极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
比如,在学习Word 2003这一章节时,正好快到圣诞节了,笔者就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自己做一张卡片送给父母、老师或者朋友。做完后笔者用打印机帮他们打印出来,让他们把卡片送出去,设计得特别好的卡片还贴在教室里供大家欣赏学习,学生的热情特别高涨。
2.实施任务驱动,精心设计任务内容
任务的目标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大纲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教材中的每一章或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设计成一个个任务。每一个任务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或者包含着由旧知识引申而来的新知识,对学生而言,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在设计时,笔者把任务分配成“基础任务”“提高任务”和“挑战任务”,即低、中、高三个层次。“基础任务”是指学生能进行本节课上最基本的上机操作;“提高任务”是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很少的电脑操作,需要学生动点脑筋的;“挑战任务”则是能让学生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操作,能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统一,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此时就能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尝试,进而探究一些未知领域,即自主创新了。通过这些任务来鼓励学生层层推进,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上都能得到提高。
例如,学习PowerPoint 2003这一章节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更容易被学生自己的探索性实验所验证和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试验了解不同的动作方式所带来的动画效果差别。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开发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思维。在课后,我还鼓励学生用PowerPoint 2003给我做课件,真的有学生主动找我并且还帮我做了一个不错的课件,并应用于课堂中,这给了学生极大的成就感。
3.小组合作让学生帮助学生
小组合作的方式就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知识接受能力会有差异性,有些学生接受快,动手能力强,有些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慢,动手能力较弱。这就可以让那些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学有余力、素质过硬的学生作为组长,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为组员。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一个组长配2~3名组员,让操作能力较强些的学生做组长,并在上机座位上做相应的调整,尽量让每组集中坐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小组合作完成,当学生有困难时,组长可在同组中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进行指导。通过这样,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互相提高。实践证明,这样不仅可以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适应教学的进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且也让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知识,能力与自信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学生完成效果检验与差异性评价很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学习内容的不同,同时,在评价体系上也要相互协调补充,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催化剂。“小组评价+个人评价”是不错的评价方式,符合多元特点,评价真实、全面。任课教师先对每一小组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审查,每一次评选出若干优秀小组和若干件优秀的作品,让全班学生共同学习参考,并布置若干个类似的新任务供学生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作品中比较共性的问题,则通过课堂进行分析和解决。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检验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清学习思路的过程,一个帮助学生排疑解难的过程。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单能上好课,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学生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计算机教师基础扎实,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应答,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从而促使思维活跃,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四、实施差异性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划分到低层次的学生,我们不能歧视他们,相反,我们应更多地给予他们鼓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
教师切忌把任何一名学生长期置于低层次中学习,对于低层次学生,我们要鼓励他,让他知道自己能够完成更高层次的任务,否则会对他心理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3.要注意各层次的连续性
“差异性”教学并不是把各层次机械地分开,低、中层次教学只是一个阶段,他们最终应向高层次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衔接,保持其连贯性。要让每个学生明确该层次的目标、要求和学习重点,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努力向高层次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进取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教学 行动导向法 对策
一、前言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运用当中,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给行动导向教学带来诸多问题,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 行动导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行动导向教学法正好符合了计算机的教学特点,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使用行动导向法时,不能盲目进行,必须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教学任务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设计,并始终坚持将行动作为教学核心,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就教学任务开展合作学习,对任务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以便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对新知识进行挖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帮助和指引下对问题进行探究,以便促成问题的合理解决,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实现理论与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活动进行合理而科学的布置,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性、层次性和科学性。所谓目的性,就是为了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和充分结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使学生能够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帮助和指引下对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所谓层次性,主要是因为每个学生由于环境和性格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所带来的个性差异、喜好差异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教师在对活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接受水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层层设计,以便使得问题能够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对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发散延伸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中职生的经验较少,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仍然着较大的差异,对计算机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并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由于每个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便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另外,对知识进行发散和延伸也很重要。对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除了在课堂进行之外,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而且不必拘泥于同一种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3 加强课外实践,扩展计算机教学平台
实践离不开生活,中职计算机教育不应该单单局限于课堂上,还应该将教学空间扩展到课堂外部,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对计算机知识进行继续学习和挖掘,并及时进行实践,以便使学生能够及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丰富学生的阅历和经验,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4 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评价,体现人文关怀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良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促进行动导向教学的反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了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摒弃单调、冰冷、机械甚至挖苦的消极评价语言,一定要注意语态和体态和合理性,考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进行良好的教学反馈和反思,促进行动导向教学的顺利开展。
信息时代下,我国对于初级计算机人才有巨大的需求,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有着良好的前景。中职院校需要把握好时代的机遇,深入改革当前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而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批计算机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广泛需求,完成和企业需求的对接。
[关键词]
就业;中职;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技术十分火热,计算机专业在中职教育中的比例从几年前的百分之五飙升到百分之七十五,可见我国对计算机人才的巨大需求。面对当前的行业就业难问题,中职学校需要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就业率。
一、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思想落后
部分教师不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并且很少有行业接触和培训的机会,所以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质量低。在教学中往往过分重视理论的讲解,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没有实践性,这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导致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根本就不懂企业所要求的技能,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专业特点得不到体现。另外,教师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习惯了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长期如此,学生开始厌倦教学内容,并且提不起学习的精神,不知道怎么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二)考核方法落后
在计算机考核中,一般都使用笔试加上机考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其实并不符合当前的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许多考试内容仍然偏重于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应的是教材中的内容,并且考试方法单一。这样看来,培养出成绩优秀但是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是预料之中的。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
(一)明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所在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担负着为我国培养计算机实用人才的任务。目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一般都是采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直接向学生灌输计算机理论知识,并没有突出中职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我国仍然缺乏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导致人才供应和人才需求间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在我国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一共分成四个部分,计算机网络知识、电脑软件编程、多媒体信息知识和计算机理论基础。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对网络信息知识和多媒体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能够胜任平面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维护、文秘等相关工作。中职学校可以采用选修课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来选择计算机课程。
(二)积极开发中职计算机教材
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根本找不到哪一本教材可以满足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需求。如果根据当前的教材来讲课,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计算机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所以需要关注对计算机教材的开发。但是开发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如何通过教材来影响当前的计算机教学,如何让学生掌握真正的就业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中职院校可以把计算机教研组分为几个独立的备课组,并且独立开发不同计算机课程的教材。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教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计算机课程,分工完成各个部分的教材开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到用人企业调查实际行业情况,从而确保教材内容符合行业现状,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最后,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并且在后续的教学中持续改进和完善。
(三)革新课程考核方式
想要确保计算机教学符合就业导向,就需要走出课堂、走出机房、走出校园,通过多种新颖的考核手段和方式,进而培养出动手能力突出、创造性强、个性突出的实用性计算机人才,确保就业率。比如可以采取企业岗位考核的方式,这种测试方式指的是学生到企业中而不是考场里进行真正的岗位考核。这个过程在实习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的监督下进行,重点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水平,是不是掌握了在企业工作的职业技能。
我国具有较大的计算机人才需求缺口。因此,中职院校需要顺应当前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趋势,积极改进教学模式,重新安排设计当前不合理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符合相应的就业要求,提升自身竞争力。
作者:周正震 单位:江苏睢宁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