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主动探索,引发创新
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一般来说,保持较长久的记忆。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例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我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下,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创新教育的要求出发,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要还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尝试,要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真正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注重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虽然数学教科书中的全部定理、公式都早已被发现,但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能经常采用直接注入式,而必须把概念、定理等还回到具体问题中,创设问题发现和提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获取。这样,通过“再创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要比被动获得的理解更好,也更容易保持。”
四、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五、培养兴趣,激励成功,培育创新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打开智慧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相互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种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发展。
主席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机关报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
摘 要: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文章结合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中职;数学教学;创新意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58.2;B80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0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当前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对中职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鼓励质疑,培养中职生创新意识
既然数学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练习,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应该将相关的问题融入其中,让学生能真正进行思考,从而高效并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创新意识是指个体创造出新事物的一种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进行质疑时,教师应该认真倾听,而不是排斥。要鼓励学生将不同的看法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的想法正确,那么全班学生便学到一种新的方法;如果学生的想法错误,全班学生可以以此为戒。教师若允许学生提出质疑,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并创设能让学生得到自由发展的教育环境。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出问题并解答,教师可以布置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研究的同时讨论所出现的疑问。比如,教师可以利用银行存款中的年利率、利息、本息与本金之间的关系来布置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学会将具体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变量的选取、等量关系的寻找等问题,都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分析和讨论来解决。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优化内容,培养中职生创新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如今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问题导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得到较好的应用,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创新,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例如,在指数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教师可以设立这样的情境:一个商人在每天有10万元收入的情况下还贷款,还款规则如下:第1天还1元,第2天还2元,第3天还4元……第n天还2的n次方元。以此类推,请计算一下商人哪一天开始赔钱?学生们对指数函数不太了解,肯定会各有各的想法。此时,教师就需要利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学生的疑问,通过计算让学生认识到指数爆炸的威力。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有了十足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好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并以创新的思维思考每一个数学问题。例如,在讲授“正弦型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技术,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静态公式与动态图像之间的关联,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章节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一些数学中的转换思想,掌握创新型的转换方法,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
三、创新形式,培养中职生创新思维
当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教师可以借助科学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与信息技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并学有所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原本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的知识,方便学生理解。鲜艳夺目的色彩以及动画形式,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相关的数学游戏,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数学学习兴趣之后,学生便能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找到更加高效准确的解题方法。比如,在讲解函数图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列出表达式,并利用电脑作图,把绘点和连线的动态方式展示出来。这样,学生能够将图像和表达式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函数性质,激发创新思维。
四、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时,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突破旧的思维框架的局限。数学教师必须勤于研究,营造宽松而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向琴(1980-),女,湖南衡东人,讲师,从事中职数学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支金山.中职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探索[J].职教通讯,2015(05).
[2]徐莹.浅议高等数学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09).
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等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工作、生活中运用创新意识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智力和身心的发育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其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发散性的思考,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大有益处。其次,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我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该标准中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贯彻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必须认真对待和落实。
二、引导求异思维的新颖性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了,“新”、“异”的东西太少了,所谓的标准答案,压抑了学生心目中创新种子的萌发。因此,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应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适时点拨,让学生把隐藏的认知过程充分显示出来,总之一句话,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这样,学生的个性品质及创新思维才会得到培养。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探求解决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具有独特性,能够克服一般思维定势,用新、异的方式处理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求异思维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人们创造力的重要指标,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在当今住处量成倍增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扬需要实现的目的。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能力打破盲目顺从,迷信课本,被动地学,被动的回答问题的局面,应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思维面往独特性方向发展。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忽视求异思维训练的问题比较突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更新观念,转变方法,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如回答一些灵活的题目或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只要学生思维正确,答案不求统一,可百花齐放。
三、通过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各种知识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将其他知识切入进来,使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嫁接,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知识的迁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同时,在实现迁移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更要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其它学科知识,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并通过知识的迁移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的创新体验。
四、改变教学观念,挖掘创新潜能
关键词:中职;函数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函数的内容相对比较多,而且较为抽象,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面对中职函数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渗透与应用较为薄弱的现状,增强函数教学的创新理念是数学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如何在创新意识指导下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函数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中职函数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中职函数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进变量。体现创新理念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在中职数学函数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函数概念是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用函数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引进变量使数学从静止的数的计算变成量的变化,要充分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体现函数教学的创新理念。如在分析某些数学问题时,变量不明显,利用函数引进变量,就可以轻松解决数学难题。由于函数概念本身的表述较为抽象,目前大多数学生头脑中缺少创建变量的意识,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的引导,在中职函数教学中渗透引进变量的思想,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们树立相互联系、运动发展的数学理念,使学生更迅速地理解自变量与变量的定义,在学习函数知识的同时,实际上也打开了更多数学领域的视角。数学教师利用函数的广泛联系性,不仅给学生的解题带来新颖感、难题易解的,而且在广征博引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思维的灵活性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为思维的创造性奠定了基础,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实效。
二、建立坐标。激发创新意识
建立坐标,寻找函数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有些几何问题具有动态特征,采用学案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切入点,有助于促进生成高效的数学课堂。创新思维意识的产生来源于数学思想的应用,几何问题的代数化解决,是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途径。数学知识范畴中存在着“数”与“形”两个基础概念,坐标系中图形的变换很好地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如把图形放在坐标系中,把图形看做函数的图象,数量关系与空间图形有机结合在一起,再利用函数解析式及函数性质可顺利解决问题,这便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为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基础,在解答函数题目时,往往需要结合绘制图象,建立坐标,从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开始,就蕴含了函数的概念。中职数学中的函数教学应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充分利用“数形结合”观念,使学生理解函数变量与图象的对应关系,运用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知识类比,体现创新能力
在中职函数教学中,以对创新思维的理解及思维方式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知识类比来实现。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在教材的使用上进行大胆创新,强调整体地理解函数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进行函数教学时,对函数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对教材例题进行深挖,把“类比”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整体理解函数,让学生充分认识知识之间的关系,以便实现学生感知函数概念并形成函数概念的过程,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产生有效的类比联想,进而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横向转化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职函数教学的知识类比,使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运用类比的教学方法要避免两种认识的误区:一是只考虑和以前所学的知识的类比,二是只考虑函数之间的类比。只考虑和以前所学知识的类比,忽略对后续知识学习的影响和只考虑函数之间知识的类比,而忽略了函数与数、代数式、方程(组)之间的联系,都导致函数教学失去整体性和连贯性。在函数教学中,如讲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时,不要刻意把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区分开,可以通过类比、对比两者性质的差异,强调二者之间的联系,提升对教学整体性和连贯性的认识,这样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将对后续函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进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促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思维 兴趣 多媒体
传统教学内容的单纯性和教学方式的呆板性,很难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使教师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充分发挥多媒体这一资源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便富有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手段是创设情境。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是教学信息显示多媒体化,它以其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现状、执意于创造的内在驱动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一个好的问题,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在质疑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恍然大悟”的效果,从而产生创新意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这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例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频率知识时,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质疑。接着,教师把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归类后,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讨论、释疑。
2.2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好的学习方式。这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物理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而现代化教育技术恰好可以储存大容量的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信息阅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要为学生创造探索思考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用视频展示台展示一系列问题,比板书节省了不少时间,还引发学生去猜测、发现、探究,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迸发出创造火花,使得创新思维从这里开始,产生创新意识。
3、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所获得的信息和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利用各种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发散思维所追求的是创新与独到,它犹如阳光一样向四面八方发射,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坚持开放,才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动创新思维。如利用多渠道、灵活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来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能启发学生多想办法、开拓思路,往往能达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4、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巧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若能充分运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产生创新能力。
4.2加强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几乎每个物理概念都可以由某种实验和测量方法或者用操作结果做出严格的规定。物理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课堂上,教师将实验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动脑、动手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亲自得出结论,获得智慧的“金钥匙”,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分析实验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让学生直接感知完整的物理现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3研究课题,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学用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研究一些课题: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教师对课题研究进行适当指导,但避免给予具体步骤和方法,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或独立探究,或自由结合成小组协作探究,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创新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多媒体在优化物理教学中,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维方式,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点燃了学生的创新之火,产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桂溟《思维教学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