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设计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蓝天使”概念解读
“蓝天使(derblaueengel)”环保标志于1978年由德国联邦环保局等相关政府部门联合设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授权给相应产品的环保标志。其目的与宗旨就是通过中立的政府机构来进行创建,并将其授权给那些符合所制定的条件的产品,从而最终引导消费者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以起到保护地球环境的作用。“蓝天使”标志,本身是脱胎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标志。因此在形象特征上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有很大的相似部分。蓝天使标志的大致外形特征为由三个圆成环形而组成,在最外环的圆和中间一圆的空白部分写有“DERBLAUEENGEL”和“Weilemissionsarm”等字样。最外环的圆为白色,而中间的圆为较深的蓝色,并且上面环绕有两根橄榄枝。最中间的圆为白色,并在其中有一个四肢超出边界的蓝色人形图案。整体而言,这个图案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蓝天使”颜色的成因分析
2.1拟象的借用
而正如前文提及的,蓝天使环保标志是借助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标志设计而成的,而这样的一个借助过程恰恰完成了拟象的借用。拟象本是鲍德里亚在图像化时代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指的是我们的大脑被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或真或假的图像“渲染”的一个过程,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便加深了我们对图像的印象。因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已经成为了一个受到相对普遍认知的一个标识,同时由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行动也使得@个标志具有一定的公信力。而“蓝天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设计,不仅可以被快速辨认识别出来并将其归为环境保护的标志范畴,同时也在借用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的公信力。从而快速在大众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环保标志。同时,为了避免大众混淆两个标志。因此“蓝天使”标志除了形状是做出了变化,颜色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的RGB值约为(1,179,237),而“蓝天使”标志的RGB值约为(72,99,176)。由此可以通过RGB三个通道值的变化而看的出,其由之前的浅蓝色变成了较深一点的蓝色。因此,“蓝天使”标志不仅巧妙地借用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的内在含义和公信力,同时也树立了属于自己的标识形象。
2.2避免同类色干扰
“蓝天使”环保标志于1978年,而绿色设计运动虽然正式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但是绿色行动却在之前就已经出现,比如绿色消费,绿色设计等。这类的绿色行动的目的也是在于保护地球的环境资源。虽然目的在此,但是也出现了“貌合神离”的行为。其中之一就是表现为对于“绿色”的滥用。如在《20世纪的设计》之中描述的那样,“在1980年代的英国,出于生态的原因,甚至绿颜色经常被简单地套用,设计顾问艾迪生公司(AddisonAssociates)在为BP加油站作为形象策划时就把它作为一个关键元素,迈克尔・彼得斯小组在为新成立的Powergen电力公司设计企业形象时也把绿色作为其视觉面貌的一个重要元素,而根据新近私有化的电力运输网络――国家高压电网公司(NationalG ridCompany)当前公开宣传的‘公司业务的环境和鲜明性’,五角星公司的约翰・麦康奈尔(JhonMcConnell)也把绿色作为该公司的符号象征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使用”。而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从中也可得知,绿色设计本应是体现在实际行动和内涵上的“绿色”,而不是在于其外表特征是否为绿颜色。但是这依旧形成了一种将绿颜色作为绿色设计的主要颜色。而这无论是对于绿颜色的盲目使用,还是设计者考虑到绿颜色作为一种象征环保的颜色对于引发受众直接联想到环保的感知,都造成了绿颜色作为产品设计的一种重要颜色。而这就使得给“蓝天使”环保标志的设计带来了限制性条件,即尽量避开使用绿色作为其标志的颜色。因为“蓝天使”作为一种环保标志是要授权给符合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使用,以来促使消费者进行购买和使用。而这样的产品在绿色被大量使用背景之下应尽量避开使用绿色,否则由此一来也便无法有效提醒消费者进行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同样,绿色和蓝色作为相近色,将蓝色的标志附加在绿色产品之上也不会显得突兀,甚至还会有一定的和谐美感。
2.3蓝色本身的象征含义
作为颜色,绿色固然在受众中有着常识性的认知,常常被代指为环保色。而蓝色也具有同样的功能,也容易使人与环保产生相关的联想。这就如同在2010年在东京设计周上举办的以“蓝色之恋”为主题的环保设计展,将蓝色作为其主体色。正如设计师GwenaelNicolas评论道:“绿色象征植物和陆地,而蓝色则象征着天空和海洋”。正是如此,蓝色和环保联系在一起,通常会使人联想到广阔洁净的海洋和湛蓝明澈的天空。而它们都是蓝色的,也都是它们未被污染之前的本色。因此将蓝色作为环保色,也是非常符合标志本身所具有的含义。
【关键词】室内装饰 绿色设计 含义 原则 策略
建筑装修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住房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者们指定的设计方案不仅要满足居住者对住房功能的要求,还应当满足居住者对居住环境健康舒适条件的要求。随着装饰室内的可用材料以及电器的种类以及数量的增多,室内设计者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的装饰材料。在室内的陈设方面,设计更加符合住户要求的陈设设计方案,使用多元化的色彩搭配方式,令室内的装饰风格更加趋向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标准。
1 室内装饰中绿色设计的含义与原则
现代的设计应当从传统的设计理念上进行改革,设计时,积极体现国家的文化状态,地区特色和色彩的搭配优势,积极采纳居住者对室内环境装饰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向居住者普及绿色设计的概念,让居住者更加了解其居住环境的特色和优势,在居住时更加的满意,心情更加的愉悦。
1.1室内装饰中绿色设计的含义
绿色设计即生态设计。在设计的领域中,绿色设计是一种科学绿色设计理念和方式。绿色设计既承担了保护环境的责任,又肩负了节约成本的责任。在绿色设计中,由此产生的产品可以被便捷拆卸和降解。在室内的绿色设计中,积极采用绿色的产品来装饰居住环境,这类产品环保、危害小,还可以重复使用,使室内这个小整体环境,更加绿色安全有保障。绿色设计的范围不只是室内的一角,而是室内这一个大的整体。通过室内装饰中绿色设计,有助于提升人们生活的质量。
1.2 室内装饰中绿色设计的原则
人们的喜好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变化多样的局面。传统的装饰风格是复杂繁琐的,当今时代的人们大多摒弃了这一观念,在装修的风格上,都很欣赏简约明丽的装修设计风格。然而,资源的过度使用在提醒着设计者们应当在室内装饰中采用绿色化的原则,减少对装饰资源的大量使用,秉承绿色的设计理念,采用绿色的设计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积极面向自然,进行绿色化的陈设布置,打造清新、明亮的色彩搭配的居住环境,设计的过程中,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对装饰设计资源的最优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发展。
2室内装饰中绿色设计的有效策略
为了积极落实室内装饰中绿色设计,设计出更加健康安全的居住条件供居民居住。室内装饰中绿色设计应当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制定了相关策略,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室内装饰应用绿色设计理念
室内装饰应用绿色设计理念,环境与人是相互依赖,共存的关系。同时,人和环境也相互产生作用。环境可以由人来决定,人也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不仅影响人们的居住心情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符合居住者的各项要求,服务至上,保证居住者对居住环境各方面都能满意。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分调查人与自然的各项关系,在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基础上,打破传统观念的要求,改造出适合居住的环境。在设计时,积极考虑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在居住环境的形状,空间方面积极听取居住者的意见,满足居住者的要求,这也是设计时的关键参考因素。在视觉设计上,满足居住者的视觉感受。根据居住者的要求,合理搭配色彩和布局,对室内空间进行科学的划分,满足居住者的需要。
2.2室内装饰采用绿色设计材料
室内装饰采用绿色设计材料,在选择材料时,既要考虑材料满足装饰所需的功能,又要保证材料符合绿色的发展需要,在室内的使用周期内,发挥良好的环保作用。选择装饰材料时,注意防止各个方面带来的损害,比如污染,蛀虫,火和尘土,同时这类材料还应当具有可重复利用以及可以讲解的环保功能,降低化学物质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在考虑室内空间的划分特点的基础上,不能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堆积处理,而应当在设计时对材料的功能进行适当的筛选,合理安排材料的堆积位置和方式。同时,在选择时,也用当考虑,材料是否可以便捷的清洗,拆卸和组装。便于后续的装饰维护更换以及卫生处理,减少化学物质的含量,采用复合国家标准的装饰材料。
2.3室内装饰布置符合绿色设计理念的陈设
室内装饰布置符合绿色设计理念的陈设即室内装饰物品的堆积方式以及摆放位置应当绿色科学,更加符合空间的布局要求。使居住者的居住环境居有所需,居有所安,打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条件。居住的环境布置在布局时应当根据绿色设计的理念,从各个角度出发,比如观赏角度、功能角度、需求角度等,综合考虑对室内装饰的摆放,进行灯具,家具,装饰,植物的各方面布局设置。同时,在布局陈设时,使装饰物既有实用的功能,又能美化室内的居住环境,在设计上积极采用花木装饰,不光美化了居住的环境,还能净化居住的空气状况,为居住者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当然,植物还具有各色的亮丽色彩技,还能缓和当代居住者面对事业、生活的紧张的心情。
3总结
由此可见,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形式下,对室内装饰中进行绿色的设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绿色设计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绿色的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经形成一种习惯,是今后以及未来室内设计者的必备观念。对室内进行绿色的设计,不但可以使居住环境更加的安全舒适健康,而且还能令现代的居住环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令建筑和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绿色的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是一种设计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设计已经成为大众默认的一种责任心的体现,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强化室内装饰中绿色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景蕾蕾.室内装饰材料选择的绿色导向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7-10.DOI:10.3969/j.issn.2095-3550.2012.03.003.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协调发展
前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在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经济、科技等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自然环境是我们国家赖以生存的空间,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任何发展和建设都会失去意义。经过反思和总结,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探析绿色建筑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1“绿色建筑”的基本定义
我们对“绿色建筑”进行定义之前,首先对“绿色建筑”的文本含义进行剖析。
从文本的角度来说,“绿色建筑”这一个词组中主要包含了两个基本元素――“绿色”、“建筑”。当我们对“绿色”进行理解的时候往往只将其看做为一种颜色。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们将“绿色”冠以了新的含义。“绿色蔬菜”、“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等词语的出现,使得我们更喜欢将“绿色”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或是一种生活态度。
另外,通过文本层面来对“建筑”一词来进行定义,“建筑”和我们认识到的一样,我们可以将其片面的概括为生活中,常楼房、地标性建筑等。当我们将“建筑”与“绿色”进行组合之后,这两种词语的基本含义都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结合“绿色”的新时期定义与“建筑”表层含义,对于“绿色建筑”的基本定义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或是屋顶花园等,而是将它象征化。“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施工或是建筑产物符合环境承受能力要求,并且在发展中可以很好的和环境相互借鉴和谐共生,而不是在破坏的基础之上进行发展和生产。基于此种发展含义,我们也可以“绿色建筑”称之为“生态建筑”“可持续性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绿色建筑”要求建筑及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节约材料,例如电力、水、建材等。保护环境不被污染,促进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友好化[1]。
1.2“绿色建筑”的生态发展原则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改变现阶段的建筑工艺和建筑技术,来最大程度保护我们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周围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于建筑施工本身技术,然后对其进行改进,最终实现发展和环境相互协调的目的。基于以上建造目的,我们将“绿色建筑”的生态发展原则总结如下:
一方面,我们需要处理好建筑施工与所处场地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建筑过程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对于建筑施工场地附近的自然环境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对于施工现场周边的河流、树林等区域要实行保护手段,不能随的破坏当地的生物链及生态系统。我们要知道,生态问题不单单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及民俗特色,尽量采用当地经常使用的机械设备。并且可以就地应用劳动力,以此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施工建设中,应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通过合理的发展理念和新工艺技术,将国家的建筑事业打造成经济、绿色的发展模式。在保证企业的根本经济效益同时,最大限度的达到“节能”的标准。当然在这一个发展建造过程中还要保证建筑的舒适度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要立足于现阶段的经济建设和环境现有资源,设计建筑权使用期限的绿色计划。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思维,对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进行重新的审视。不仅要打造一个生产“绿色建筑”,还要完成使用中的“绿色”理念,并且保证建筑在使用期限中始终“绿色化”,满足建筑对于未来的适应性,落实保护资源、提升质量的目的。
总而言之,就是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合理及可持续发展视角进行考虑,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互相协调和融合[2]。
2、“绿色建筑”可生态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的城市发展十分迅速,建筑规模日益扩大,每年有15亿平方米的强大市场需求,但是国家的能源又非常短缺,人均资源平均占有量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耗较为巨大,随着其它工业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国家的森林面积及其它生态问题持续恶化,因此,实行“绿色建筑”,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
随着国家对绿色生态发展的高度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看重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对改善居住条件、工作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建筑业进行更新显的越来越紧迫[4]。
我国绿色建筑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并且于2016年底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5亿平方米;到2017年末,35%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是我们国家维护生态环境大策略下的必然产物。作为我们国家近几年发展的主要行业,建筑行业应该成为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先驱者。为我们国家其它行业发展做出榜样。以自身改革,促进我们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
结论:现如今,在经济和人们需求的双重动力之下,我们对于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生态环境大背景下,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建筑技艺等方面的改进,促使“建筑”迈向“绿色”,真正做到生态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献明. 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6.
[2]沈祖炎,罗金辉,李元齐. 以钢结构建筑为抓手,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A]. .钢结构建筑工业化与新技术应用[C].:,2016:7.
[3]戴德艺. 基于景观生态分析的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关键词:标志设计;色彩;企业理念;受众人群;视觉效果
标志是由文字、图形和色彩三要素构成的。三个要素都是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标志设计就是对这三个要素进行创意设计,而在标志设计中,设计师往往注重的是图形和文字的设计,却忽略了标志色彩的设计。实际上色彩也是标志设计成功的关键,其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三大要素中,色彩是标志与受众群体的第一线接触,是吸引公众注意的因素,最能引起受众群体的注意。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首先感觉的是色,然后才是形,在最初接触商品的20秒内,消费者的色彩感觉占80%,形体的感觉占20%,两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各占50%。由此可见,强烈醒目的色彩能在第一时间里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力并迅速的传达品牌信息,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标志的色彩不但可以能够起到吸引受众人群注意力的作用,还可以增强受众人群的记忆力,从而在受众人群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传达信息、宣传推广的效果,而且美好的色彩能直接左右人们的感知、记忆、联想、情感等心理作用,决定了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标志的色彩是标志构成元素中“最基础、最可靠、最永恒”的识别元素。无论与品牌相关项目的设计怎样变化,标志的造型怎么变化,标志的色彩总是相对稳定的。壳牌石油的标志在1915年使用了红色和黄色后,无论标志造型如何变化,其标志的色彩未改变。可口可乐公司的标志自1950年使用红色后,标志的造型虽然多次修改,但是颜色却一直是红色。1898年,百事可乐诞生,其标志使用的色彩为单色——红色,此后百事可乐的标志造型几次变化,但是依然用的红色,直到1950年百事可乐在其标志中又加入了蓝色,直到今天百事可乐标志的主要色彩依然红色和蓝色。国内的大公司在更换企业标志时也是不轻易改变标志的色彩,例如联想公司的标志一直使用蓝色,联通公司的标志一直以红色调为主。正是因为标志色彩的稳定性使得标志的色彩成为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中色彩设计的基础,成为企业确定企业主色调的依据。所以标志的色彩是企业的代表元素之一,是企业最稳定恒久的识别元素。正基于此标志的色彩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依据色彩属性和含义
色彩属性和含义是设计师进行标志设计的基础。设计师要进行标志的色彩设计,首先要了解色彩本身的属性和含义,色彩的属性和含义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生活的认知,不同色彩会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不同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感染力。在人们周围环境中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大自然本身就是色彩斑斓的世界,投入生活、感受生命,便能透悟色彩的奥秘,理解色彩的象征意义。设计师要了解色彩的各种属性,如明度、饱和度、味觉、冷暖色调、重量感、空间感等。设计师要根据色彩的属性,色彩对眼睛的刺激效果,给人的感受来确定标志的色彩,标志色彩的数量,标志的色彩搭配方案等。在各种色彩中,红色是一种引人注目的色彩,对人的感觉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增高血压、加速血液循环,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鼓舞作用,所以很多运动品牌标志使用红色,例如李宁、安踏等;蓝色等冷色调对视觉器官的刺激较弱,易使人的情绪较安宁,另外蓝色还充满科技感,所以电子信息科技品牌多用蓝色,例如联想、中国移动等;绿色为植物的色彩,对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都极为平静,刺激性不大,给人的视觉感受比较舒适、吻合,让人产生亲近的感觉,所以与农业、环保相关企业的标志多是绿色,如中国绿色食品认证标志、中国烟草等。目前标志色彩设计的趋势是使用较为明亮,鲜艳的颜色,因为这种颜色与周围环境区别较大,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凸显出来,另外这种颜色对眼睛的刺激性较大,容易引起目标人群的注意,给目标人群留下较深的印象。设计师运用色彩不但要遵循色彩的属性,还要了解色彩的象征意义。每一种色彩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具有热情、温暖、活泼、热闹、革命、幸福、吉祥的含义,橙色具有甜美、成熟、温情、华丽的含义。色彩在视觉上引起的心理变化是非常复杂的,设计师要了解色彩的含义除了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色彩的象征意义并不相同,例如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帝王之色,象征着辉煌、皇权、富贵,而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黄色有懦弱、软弱、无力、卑鄙、耻辱、病态的含义;红色在中国是吉祥喜气的色彩,但在西方文化中却是血腥、牺牲的含义;白色在藏族文化中是纯洁、无瑕、善良、喜庆的含义,在汉文化中是枯竭、无生命的表现,象征卑贱、死亡、凶兆,在西方文化中是清纯、纯洁、神圣的象征。[1]因此,在设计标志的色彩时设计师要特别注意标志使用环境的文化背景,该文化对色彩的喜爱和禁忌,各种色彩在该文化背景下的具体含义。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是一个红色的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象征幸福,吉祥;而红色寓意着吉祥、富贵、兴旺、成功、圆满之意;图形与颜色有着相同的寓意,共同表达了中国联通美好的企业愿景。
2色彩搭配原则
标志的色彩设计是通过不同色彩的有机组合,形成成一种视觉形象,给人以感情、情绪的感染,从而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引起感情共鸣。所以标志图形的色彩配置应根据品牌定位、产品特点、受众人群等因素,应着重考虑到各种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只有把握住色彩的特性,并恰当地运用,色彩元素才能发挥其在标志设计中的功效。标志颜色的选用上要求用色简洁。很多情况下设计师会使用一种色彩来统一图形,这种标志被称为单色标志。单色标志具有轮廓清晰、色彩饱和、明确有力、适用性广、易于推广的优势。[2]所以很多公司都使用这类标志,例如联通标志、中国银行标志等。与单色标志对应的就是多色标志。多色标志具有个性、时尚、鲜明、有活力、视觉效果好的特点。多色标志的色彩一般情况下用色不超过三种,用色太多会给人一种零乱、难识的感觉,使得标志起不到辨识的作用。多色标志设计的关键在于色彩搭配,优秀的色彩搭配可以让人看后瞬间产生非同一般的视觉冲击。多色标志常用的配色方案:第一,三原色搭配,例如广东卫视、贵州卫视等。三原色的颜色单纯、强烈、鲜艳夺目,艺术效果和传播效果显著;但是因为这种搭配较为固定,过于死板,所以现在使用三原色的标志变得较少。第二,近似色搭配即搭配的色彩在色相、明度、纯度三属性上保持其一个属性不变,其他属性作规律性的变化,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例如选择一种颜色,通过色彩明度变化达到色彩配置,如用桔红、桔黄、中黄、浅黄进行搭配,形成由浅入深的过渡色视觉,能表达出动态感,例如山东卫视、湖南卫视、凤凰卫视等;麦当劳的标志使用了金黄色和红色搭配,金黄色和红色都属于暖色调,金黄色是成熟的颜色,象征着美味的食物,而红色是热情的颜色,传达出喜庆友善热烈的感觉,整个标志给人以温暖、欢乐、亲切、美味的感觉。第三,补色搭配即互补色搭配形成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色彩配置,对比鲜明,图形格外醒目鲜艳、层次清楚,既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让人深刻印象,又容易记忆。能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4]例如百事可乐的标志使用红色、蓝色互补色以及白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蓝色表达了年轻、受欢迎、好玩的品牌文化,红色代表了激情、热烈,整个用色给人带来积极向上,朝气蓬勃,追求时尚,渴望无限,乃至突破渴望的信念。丰富的色彩对比能带来更多特定的色彩效果,满足了人们对色彩的喜爱需求,使得标志更具魅力,更能打动消费者。另外,一般情况下标志的颜色不宜超过三种,但是有的时候需要设计师有打破常规的胆量,突破常规往往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标志是一只多彩的孔雀,标志划由7个色块构成,每个色块使用一种颜色,一共使用了7种颜色。标志的7种颜色搭配得很和谐,富有韵律感,形成较好的视觉效果。
3标志色彩能满足视觉效果的需要
标志的色彩设计不仅仅要体现企业的精神,还要满足视觉效果的需要。标志的主要作用是吸引目标人群,区别其他产品,美化产品的作用。所以标志的色彩要满足标志的视觉效果的需要,满足审美的需要。设计师要合理的选择标志颜色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属性,使得标志的色彩满足视觉效果的要求。形状是色彩的容器,是色彩存在的形象要素之一。标志的色彩要与标志的形状配合起来,共同产生视觉形象。设计师特别要注意根据标志的造型和色彩的属性来控制色彩的使用数量、面积和色彩搭配。奥运会的标志是由天蓝色、黄色、黑色、草绿色、红色五个圆环相互扣接组成,五环象征着五大洲团结友爱,象征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友好相见,欢聚一堂,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但是五环的粗细却并不一样,五环粗细比例为蓝:黄:黑:绿:红=1∶1.3∶0.9∶1∶1。皮埃尔•德•顾拜旦设计奥运五环时注意到色彩的重量感属性,五种色彩中黄色重量感最轻,黑色的重量感最重,所以将黄色圆环加粗,黑色圆环减细,从而在视觉上使得五种颜色的圆环达到平衡。科技在进步,标志的色彩设计也在进步,得益于印刷技术的进步、显示屏的普及,现在高饱和度的色彩因为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较好的视觉效果,而被设计师大量的使用。光影效果、立体效果、半透明效果的标志因为创意新颖独特,也被设计师大量使用。汉诺威世博会标志就是利用光影投射形成的绚丽多变的标志,被称为“会呼吸的标志”。索尼手机的标志利用色彩渐变以及光影效果形成一个立体球形的标志。
4受众人群的特点
受众人群是指商品的销售群体,也是标志的目标人群。商品要迎合消费群体的喜好,标志的设计更要考虑受众群体的喜好。受众人群第一眼能识别的元素就是色彩,最后能大多数消费者能记住的也是色彩,特别是他们喜欢的色彩。因此,标志的色彩设计要从受众人群的心理出发,了解他们的需求,用颜色去打动消费者,达到完美的色彩设计。美好的色彩能引发人们美好的联想,使受众者与品牌之间产生感情联系,从而建立对品牌的信任感和忠诚感。不同受众群体的色彩爱好是不同的,例如年轻女性偏好粉色,儿童偏好糖果色,商务人士偏好稳重色,年轻人喜好鲜艳的颜色。设计师应根据商品的销售人群选择受众群体喜好的颜色,让商品更被受众群体所喜好,进而达到品牌宣传、促进销售的目的。当然标志的色彩还要体现企业或商品自己的个性特点。移动公司的“动感地带”(M-ZONE)品牌的目标用户群非常明确,针对15~25岁的年轻一族,所以品牌标志使用了醒目的橙色和黄色,整体配色热烈、活跃、醒目,象征新一代无线通讯服务地新奇魅力,符合年轻人追求时尚,崇尚个性、创新,充满活力朝气的特点。而“全球通”是移动公司网络覆盖最广,标准最高,功能最完善的品牌,其定位于中高端客户,所以该品牌标志使用了稳重而富有科技感的蓝色。
5标志色彩传达企业的理念
企业和人一样,有自己的精神、观点,有自己的理想、愿景。设计师要将色彩的含义与企业的精神联系起来,利用色彩的含义来体现企业的精神、理念。例如一个企业从事服务行业,希望表现出对顾客的热情,那么设计师可以考虑红色等暖色;食品企业希望传达给顾客绿色有机的信息,那么标志设计时可以考虑绿色系,但是如果企业的理念是生产出甜美的诱人的食品,那么标志可以使用橙色等成熟色彩。只有色彩与企业理念相一致,色彩语言才能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恰当的色彩选择有利于品牌的认知,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有利于展示品牌的独特个性。标志设计时设计师要根据企业性质和理念挖掘最能代表其行业特征和企业精神的色彩,将色彩与企业精神能够有机地结合。例如,IBM公司的标志使用海洋的深蓝色,蓝色体现了科技、前卫、智慧的企业形象,整个标志色彩的属性、含义与企业的属性相吻合,体现出了企业的精神、理念,IBM也因此被称为蓝色巨人。标志所要传达的信息十分丰富,而色彩是其信息传达的重要途径。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各种传媒形式的迅速涌现发展,使得现代人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企业标志或商标。这就要求标志要同数字信号一样,具有高度的识辨性,使在众多标志中吸引到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标志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依靠标志的色彩设计。标志的色彩设计是集审美、科学、创造、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色彩运用。随着物质生活现代化的高度发展,人们对标志色彩的审美品位越来越高。设计师要基于色彩基本属性,从视觉、心理、生理等角度综合考虑,达到标志色彩和谐统一,满足审美要求,同事又能传达出企业的面貌。
作者:刘彬 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广元,李黎.中西色彩比较[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31-56.
[2]肖虎.新概念标志设计[M].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12:100.
关键词:“绿色”绿色+名词绿色+动词语义泛化组合限制性
一、引言
词义是不断发展的,“绿色”在汉语颜色词中一直处于一个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频频以各种转喻义与其他词语复合而产生新词,如“绿色通道”、“绿色能源”、“绿色殡葬”、“绿色消费”等,在这些词语中,“绿色”逐渐摒弃了它表示颜色的基本义,而走向各种引申义。与此同时,在用法上也发生了变化。
二、“绿色”词语新用法
关于“绿色”的本义,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蓝色和黄色颜料混合即呈现这种颜色(《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绿色”是一个颜色词,这个词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就出现了大众化活用的倾向,在用法上出现了许多新变:
1.绿色+名词
(1)绿色食品离我们有多远(《质量指南》2002年第2期)
(2)全市建立了“发热病人绿色通道”,果断处置疫情,设立了15家非典病人定点医院。(《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
(3)一些资金雄厚的上市公司理应开发纺织绿色产品,只有这样,面对出口的“绿色壁垒”才能打破。(《新闻晚报》2003年7月25日)
(4)该联盟的负责人表示,青少年绿色网络的建设还缺乏企业参与。(“东方早报网”,2004年12月9日)
从上述各例可以看出,“绿色”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且从其所表达的含义可以看出,“绿色”已由颜色意义广泛转用为表示健康如(1)(4)、环保如(3)和生命如(2)等几种含义,意义上发生了转喻。这些词义均是在“绿色”本义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深层认知义,是以“绿色”本义为基础、而又超越本义的,在历史、心理、文化等影响下产生的引申义。
色彩是客观事物的重要属性之一,“绿色”附着后的新词语是新词新义产生的源泉,而这些由“绿色”限定的名词性词语,逐渐超出对事物本身颜色的界定,而走向对事物属性和特点的描述与限定。如:
绿色食品:未被环境污染、食用安全营养的食品。(亢世勇《新词语大词典》2003年版,以下简称《新》)
绿色能源:指来自植物的能量物质,不污染环境的能源。(《新》)
绿色包装:指卫生的、健康的包装。(《新》)
绿色通道:指医疗、交通运输等部门设置的手续简便、安全快捷的通道;泛指简便、安全、快捷的途径的渠道。(《新》)
绿色金库:喻指森林及其相关产业。(《新》)
由以上词语释义可以看出,除少数词与事物的颜色直接相关外,其余均突破了绿色的本义,而走向由人们看到“绿色”时所自然而然联想到的有关环境、生命和希望等的含义。概括起来,“绿色”在经过词义扩张后,主要有以下几种词义:①生态的、自然环境的;②环保、无污染的;③可持续利用或发展的;④健康、安全的;⑤生命的;⑥森林、林业。
以上词语也充分说明了“绿色”作为词素,它的几种扩张义是最具构词能力的。而这种本义和扩张义在构词量上的悬殊,也可以印证符淮青在《词义和构成它的语素义的关系》中提出的语素共义、语素变义之间关系的观点。正是语素变义的活跃使得“绿色”一词能够与各类名词相搭配,从而使“绿色”词群呈现出超常组合的特征。
2.绿色+动词
“绿色+动词”组合,更能鲜明直观地体现出“绿色”一词在语义扩张后的特征,例如:
(1)远山正英,创造中日“绿色往来”的“愚公”。 (新华网2004-03-12)
(2)一项得到联合国资助的绿色照明示范项目13日在上海正式启动。(“东方早报网”,2004-07-27)
(3)人民日报:广西工业实现绿色升级。(《人民日报》2011-2-24)
(4)千尺推出绿色下载工具 解决手机恶意扣费。(“中关村在线”2011-3-25)
以上各例中的“绿色”短语,既有名动兼类又有纯谓词类,且不难发现,这种谓词性成分的组合正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这是因为这类动词短语与“绿色+名词”类短语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组合上也更为形象和生动。这类短语生成后,既给动词本身增加了新义,也给原来的动词词义增添了更为突出的感彩。同时“绿色”在词语中,词义扩张性也体现得更为清晰,例如:
绿色设计:指卫生的、健康的、资源可回收的各种设计。(《新》)
绿色消费:指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新》)
绿色安葬:以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安葬死者。主要指生态葬,与传统的建墓竖碑式的安葬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新》)
绿色管理:把环境保护观念纳入企业经营决策之中的一种管理方式。(《新》)
以上多强调“绿色”引申后的含义,用于表达一种行为方式是符合环保要求、健康的或安全卫生的。于六种引申义中又侧重于使用前四种,这与前几种词义更丰富、更具构词能力有关。同时也说明“绿色+动词”类短语在“绿色”新义的指示上更为专一,“绿色”能广泛附加在这些动词前构成新词,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表达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所习用。
“语言是个开放的运动符号系统,存在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类化现象。”[1]词语能产的直接动力是类推,而这种类推是以语义泛化为支撑的。所谓语义泛化,是指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到自己的指称范围。[2]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绿色”只有一个义项,而从上面的“绿色”词族(“绿色+名词”和“绿色+动词”)中可以看出,“绿色”已广泛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等许多领域,这显然是一个义项无法包容的。所以说,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变化中,“绿色”的词义已经发生了相当程度的泛化,由语义泛化和结构类推的相互作用,使词义本身的演变加快。
三、“绿色+X”组合的限制性
“绿色+名词”和“绿色+动词”的结构方式,可以鲜明地体现出“绿色”词义的变异性、扩张性和能产性。但是这种能产性是不是无限的呢?下面就来讨论一下“绿色” 词语组合的限制性问题。
“绿色+名词”与“绿色+动词”形式被广泛使用后,在形式上与语义上均开始为人们所接纳,成为一种较为固定和合理的表达法,进而被纳入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但这一表达法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够适用于所有的词语,因而在组合上是具有限制性的。如:
“绿色+名词”类:
“绿色工作”、“绿色煤炭”、“绿色能力”、 “绿色感受”、“绿色面包”、“绿色命令”……
“绿色+动词”类:
“绿色打扫”、“绿色绘画”、“绿色引用”、“绿色增强”、“绿色投放”、“绿色办理”……
“绿色+其它词性”类:
“绿色可爱”、“绿色坚决地”
(表示下方例子是错误组合)
上述各例中的“绿色”均不能跟词语相搭配,因为它既受到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惯用法的制约,同时也受到正确语义条件的限制。语义通顺是一词语或句子能够成立的前提条件,而“绿色”与这些词语之间不能形成语义关系,因而构不成上述短语。这种搭配法也是未曾得到人们认可的,同时,反映社会新思想、新动向的“绿色”新词语组合,其组合关系是建立在人们新的实践成果出现,词义因此得到扩充的基础上的。没有人们的实践成果做基础,凭空捏造出的“绿色+词语”的搭配是不符合实际的。无论从语言学角度,还是从人们实际交往和生活的角度,都是不可能轻易产生的。
四、“绿色”与其他颜色词比较
一些其他的颜色词语,如红色、黄色、紫色、黑色等,它们在语义上也常会呈现扩张性特征,这种扩张性与“绿色”的词义扩张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黑色幽默”、“白色谎言”、“黄色笑话”、“红色革命”……也都超越了词语本义,被注入了新的感彩,能够较含蓄、新颖地表达出人们的心声。这些新义及用法体现出一部分颜色词的某类共性,即能够通过词义的转喻表达出某种新的含义或感彩。
但它们在颜色词中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在语义扩张的用法上也仅止于此,而未像“绿色”一样,出现广泛的词义泛化,能与各类名、动词相搭配。例如我们通常不会说红色食品、黑色能源、紫色生产、蓝色出行等。另外,这些颜色词语较多地与抽象名词搭配,仅用在固定结构下传递出几种很有限的意义,与“绿色”词义的丰富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五、结语
“新词新义是新事物新思想产生的反映,也是社会生活变化的反映。”[3]“绿色”词族的生成,正是时代变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映,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为一部文化史”[4](P255)。而透过发掘“绿色”一词语的灵活运用,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二十一世纪,及语言跟随社会进步不断发展、演变的面貌。同时,这其中一些尚未生产使用的词语,也可能会成为我们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
注释:
[1]胡习之:《辞规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2][3]周国祥:《流行语“绿色X”词族探微》,语文建设,2003年,第8期。
[4]姚淦铭:《汉字心理学》,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文献:
[1]周国祥.流行语“绿色X”词族探微[J].语文建设,2003,(8).
[2]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符淮青.词义和构成它的语素义的关系[J].辞书研究,1981,(3).
[4]周一民.新词新义的收录与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