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范文第1篇

一、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案导学的认识

1.学案导学“导”是关键。

鉴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局限性,要想让学生能利用学案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在学案中的“导”,可以说是“学案导学”的关键所在。“导”既包括导入新课、导入问题情景、导入学习过程,又包括深层次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方式引导、交流发言开导和组织学生互助学习,等等。总之,“导”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编写学案是门值得深究的学问。

2.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是基石。

学生依案自学,是学案导学的出发点,也是交流互助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充分依案研读课本,尝试解决疑难问题。当然,教师要在学案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给他们研读课本、解决问题铺设道路,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3.学案导学“小组互助学习”是捷径。

教师要想卸下“讲”的包袱,充分发挥“导”的效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学习是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捷径。为此,教师在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前提下,应及时、灵活、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释疑,然后教师对学生普遍的疑难精讲点拨,既调动了学生,又解放了老师。

4.“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思想要突出“三为主”:“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展为主导”。

(1)学为主体就是把教室变成学室。在课堂上的活动一切都围绕学生如何学,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参与度及是否围绕学习目标积极有效地学习。把课堂上学生听讲、理解、模仿、练习变成学生自主看书、动手、动脑、讨论、探究、发现、感悟的学习过程。

(2)疑为主轴就是学生质疑、师生互动。根据学生对学案上“自主探究:”这一部分问题的处理情况,可分为学生之间的质疑和师生之间的质疑。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的动力源泉。设疑、质疑、解疑是一堂课上使学生实现发展、达到目标的主渠道,疑是新课堂教学的主轴。

(3)展为主导就是学生展示、难点精讲。学案课堂十分重视展示。展示既是为了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问题,又是为了验证学习的效果。开放课堂前期可尝试这样做,培植一些展示明星,发挥“鲶鱼效应”,以此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必须及时杜绝“明星展示”现象。因为课堂是全体学生的,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课堂应该向“弱势群体”倾斜,争取人人参与、个个展示。

展示不是教学的目的,展示仅仅是“学”的手段。如果单纯为了展示而展示或者刻意降低教学难度,让所有学生排排坐吃果果,一个个轮着展示,那么展示岂不影响进度、降低教学效率?

到底哪些问题需要展示?我认为:这不能仅靠教师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教师要根据“学情”决定,需要展示时再组织展示。学案课堂的展示分为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每一种展示都不应拘泥于教师的预设,而应视学情而定,是现场生成的。教师假如缺少这份临场应变的功力,就很难有真正的课堂生成。传统课堂与学案课堂最大区别恰在于“生成”二字上。

二、学案编写流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学案编写的流程为:个备学案预案集体研讨修订个性化学案课后深化。

编写时应注意:(1)注意广泛搜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如图像图表、试题试卷、资料课件、社会热点等,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2)设计时想学生所想、疑学生所疑,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科书,做到生课熟备、熟课生备,精心整合教学内容;(3)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总之,“学案”在设计时要求教师深入浅出,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要能够深入浅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

三、学案教学的教学模式

1.学案引导,学生自主。

此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实现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学习目标;主要特色是学生个体利用人、书、网络、实验室等各种资源,展开有计划、有步骤、可检测的自主学习。

2.学生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个性化发展性学习目标,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主要特色是学生小组利用各种资源,展开基于项目学习为主的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教师精讲。

这一环节主要任务是通过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与分享,达到展示成果、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共同提高的目的。主要特色是按照成果展示的要求,打造一场自我展示、相互激励、共同分享的完美盛宴。

4.达标检测,总结提高。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测评与矫正”达到全面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主要特色是全员全面达标、由局部的学习到系统的理性梳理、由课内学习拓展到课外探究。

四、研究与反思

1.通过课堂实践发现每个学习目标设置的四个级别还有待改进,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角色定位 感悟

近年来,我区大张旗鼓地推进“高效课堂”活动,究其实质,就是要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课堂这一舞台上,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策划和组织,尽可能让每一位“演员”展现自己的“才艺”。但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经常出现喧宾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来关注和实施课堂教学,尽可能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大力提倡与学生共同讨论,并在适当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走上讲台,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教师要将书本外、课堂外与学生成长有关的知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生活的主人、教学的主体。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动起为来”,这事实上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们肯定都知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育学原则,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却自觉不自觉地调换角色,把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摆在了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我也曾经以口语表达的标准流利,语调的抑扬顿挫,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听、说、读、写等等作为一个好英语教师的标准和尺度。于是,我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讲”课的能力和水平。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了我的舞台,学生成了忠实的观众。三尺讲台,任我驰骋,使我的自我感觉越来越好,但学生的成绩却没怎么见长。我偶尔反思还不得其解,直到尝试“高效课堂”,切实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是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完全调动,所以考试成绩却难以大幅提高。这个问题的“瓶颈”是师生角色错位,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好比一个舞台,主角应是学生,而教师的硬性“灌输”“填充”不管多么生动都是本末倒置或者定位不准。

真正理解了新课改的理念后,尽管极不情愿但我还是选择了改变。我开始在我的英语课堂上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尽可能还学生“主体”地位,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下面是我一堂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验课。这节课是陕旅版小学英语第五册中第八课When is your birthday?按以前的教法,我会用近乎三十分钟的时间向学生介绍重点句型、“四会”词语,甚至再三地重复,反复引领诵读,学生只是机械地“复制”。但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难见踪影,学生的大脑不去思考,主动学习当然就成了空话。这次我是这样尝试角色转换的。

首先,组织团队。我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不直接称其为学习小组,而是让学生给自己的小组命名,如“女子先锋队”“蓝天雄鹰队”等。每个小组6至8人,要求他们随时准备接受“演习”任务。另外,预留2至4名学生作为“评委”和“领导”一起参与考评。这样,无形中会创设一种竞争气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其次,任务驱动。我把教材内容分解并提出三个问题(任务),分配给不同小组,要求学生在10分钟时间内先自主预习课本内容,然后各组内相互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进行口语交流,在基本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推选代表(队长)。任务一,说出家庭成员的生日,由第一分队完成;任务二,调查组类成员的生日,由第二分队执行;任务三,当你想知道某人的生日时该怎么用英语问,又该怎么用英语来回答,由第三分队去执行。

再次,效果评价。十分钟后,部署完毕,“演习”正式开始。在人人进行口语训练的基础上,第一组综合组员意见,推选出口语标准、语法准确的“队长”发言:My father’s\my mother’s\my grandpa’s\my grandma’s\my aunt’s\my uncle’s birthday is...教师评价:精炼、准确,这类问题一定要突出该名词的所有格。第二组发言:Liu Ting’s\Gao Wenli’s birthday is...这一部分的评价任务交给学生代表完成。评委甲点评:很好,但必须补充人名的正确书写,尤其是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评委乙点评:要注意相应的名词所有格。第三组发言:When is your\his\her birthday? My\His\her birthday is in January\February\March...评委丙点评:句型语法正确,单词发音标准。

最后,效果巩固。学生相互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根据课本内容和课标要求学习知识。教师则筛选问题,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教师以主持人的角色出现,要求各组在组内扮演的基础上选派代表上台表演。结果,各小组都跃跃欲试。这样既巩固了教学效果又给了学生锻炼胆量,展示才艺的机会。

一堂课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很快就结束了。兴奋之余,我反思这堂课,感悟颇多。

感悟之一:落实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是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这一舞台上,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策划和组织,尽可能让每一位“演员”展现自己的“才艺”,从而取得总体“舞台”效果。不管是高效课堂还是素质教育,都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只能是“填鸭”“灌输”,学生难免会成为被动的“容器”。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学生主体必然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感悟之二:教师走下讲台并不会失去“颜面”。以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感觉讲得越多就越有面子,讲得越精彩就越有成就感,而学生的感受往往被忽略。通过切实转换师生角色我才发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会和会学,教师帮学生学会和会学才是最大的成就。

感悟之三:换一下角色更能展现课堂教学的多维视角。从台上的“主演”到台下的“观众”和“导演”,没有以往的教师中心,不是教师想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而教师只是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适当引导,及时点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的视角更为宽广,既省时又高效,学生明显感兴趣了,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感悟之四: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并不会使课堂秩序混乱。每一个学生其实都想以某种方式体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只要引导得法,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其“角色”当中。特别是平常爱捣乱的学困生,教师应给他们先布置一些简单的能够完成的任务,让他们逐渐尝到甜头,使他们找回自信和尊严,从而做到人人都愿学,人人都爱学,就能使课堂秩序更井然。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范文第3篇

1. 指导思想 立足学校教学实际,反思课堂教学的实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活动期间力求在转变观念、优化环境、融洽关系、改进教法、专题研究等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几个关键点上实现突破,创建高效课堂。

2.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研究,深化思维。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高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进行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3. 高效课堂的活动目标及要求 (1)加强备课环节,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通过“教师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的基本途径,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保证每一份教案都被写成符合学生特点的“精品教案”。

(2)加强上课环节,以构建和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双主体”模式为核心目标,以最大限度发挥好“双主体”课堂教与学的功能为主要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求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度;要关注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数量及有效程度;教师重点讨论、讲解的问题符合学生需要的程度;要关注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

(3)加强研究环节,采取以备课组为单位的观摩课、汇报课、研讨课等多种课题教研形式,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现场,掌握改进、完善、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潜心研究,深入交流,为实现“精品教案”和“高效课堂”的课改任务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4. 主要任务

4.1 转变观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源泉。 在教学目标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且把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性作为重点。在教学关系上,要改掉以往教师一言堂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凸现;在教学内容上,应把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目的;在教学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和相互转化;在教学评估上,要以目标评价为杠杆建立课堂教学的监控机制,提高课堂教学的自我反馈调控能力。

(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堂内容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4.2 优化环境:是教学改革的源泉。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改革前提和保障。对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坚持骨干先行,典型引路。

(2)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的现代化。

4.3 融洽关系: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在课堂里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民主和谐。老师对学生父母般的爱不仅会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还会增添学生克服和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1)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动互补”的教学环境和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培养学生,使之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4.4 改进教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就我们的教学现状而言,教改的根本就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挑战自我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又有魄力和能力构建起“双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否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一般性模式,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学方法是不是符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

(1)教师讲授规范、精当有效,富有激情,给学生以启迪和感染;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分层分类指导;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教学媒体的应用要科学有效。

4.5 专题研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 专题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和发现的实际问题,经由课堂教学这一基本途径,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

(1)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为课堂教学实效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坚持“自修+反思”型为主的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创建高效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提升”的过程,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 构建高效课堂整体安排 学习发动、人人赛课、引领示范、总结表彰四个阶段进行。

英语科组为了实施高效课堂,特别安排了下面一些活动:

9月: 高一示范课教学 宁红

10月:高二示范课教学 朱筛娟

11月:高一观摩课教学 袁亚维

11月:观摩高二集体备课

12月:高三示范课教学 胡养国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作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长期困扰着作文教学改革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没有唤起学生写作文的主体冲动,没有真正让全体学生掌握表达的基本技巧,人格境界也未能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提升。因此,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入研究和认真实践以便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使得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效率,深化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语文素养是人们得以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写作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写作交际能力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可见,作文教学是完成公民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表达技巧,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解决作文课堂教学的缺失,探究并开发相对完备的作文课堂教学的内容系列,探索一种相对有用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不断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2.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往往是学生素质水平的体现。素质教育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从素质教育出发,培养初中生的作文素质是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如果把作文素质分解一下的话,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应是:

(1)传授“精要、好懂、有用的作文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知识在写作训练中起着指导、调节和评价作用。很显然,必要的有用的写作知识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2)培养学生现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根据对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他们在作文训练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文不切题,漫无中心,思维混乱,条理不清,语句不通,词汇贫乏等等。这些问题说明初中作文课堂教学要务实,要把培养学生具备现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作为当代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

(3)发展学生智力。作文是一种心智活动,作文教学担当着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其实,每篇作文的写作过程,抑或是社会、工作、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各种书面文字,都是作者以自己的思维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某个问题,都是作者以自己的思维来适应新情境的需要。

(4)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教学是不可能分开的,世界上绝对没有不渗透教育的学科教学,作文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精心创造时机、切实有效的育人过程。

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传授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其中,培养写作能力是关键。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中心,前承写作知识,后启发展智力,达到培养人的目的。这样,作文教学就能走上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3.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真正培养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界定几个关键性的概念。

(1)“新课程背景”。新课程背景是指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新教材的实际运用过程中,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在充分继承作文教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有效。“有效”是指学生在作文训练课中学会了什么样的技能,能否运用这一技能来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观察、体验、感悟。所谓“有效”,是相对于过去的“低效”而言的,就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师生的多向互动,达到可以检测的“效益”。

(3)作文课堂。有别于阅读教学或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关注如何训练初中学生形成作文写作基本能力的课堂教学。

(4)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主导的,内容确定的、目标明确的教与学的活动,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相应的训练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呢?

1.对作文教学终极目标、主要任务、教学效果的正确认识。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如地反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成为作家。这个终极目标是由许许多多小小的阶段性目标所体现的,而阶段性目标又是通过一次次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教会学生怎么写,让学生把现有的生活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学生去表现他们原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去深入那原本不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一堂作文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教师的表演是否精彩,不在于学生的举手发言是否热闹,而在于学生在这堂作文课上究竟学会了什么,他们实现了作文终极目标之下的哪一个阶段性的具体目标,他们能否运用这一技能来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观察、体验、感悟。

2.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初步构建作文篇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已熟悉了记叙的基本要素,能按时间顺序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和一事一议文章的写作。但是,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把一个事物说明准确,把一个道理说清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而这恰恰又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从作文训练的角度来看,片段写作是作文训练极其有效的重要途径和科学方法。作文片段训练的目标具有具体、科学、灵巧而实用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这里的片段,指的是文章局部,是从句到篇章的中间环节,即文章中意义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或几个核心的部分。

片段写作犹如素描、速写,是写好整篇作文便捷而有效的训练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训练:一是内容集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中心确定写作要求,力求在一点上真正做到有效的突破;二是篇幅短,可以有时间和精力逐字逐句地推敲,在写作基本训练上多下工夫,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片段训练为主,构建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要实践从片段写作和整篇作文的结合上安排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研究和训练的重点是片段训练;同时,以片段训练引导到完善成篇,提高构篇能力,使初中生真正练习好“写具体、写生动、写准确、写清楚”的写作基本功。

参考文献:

[1]高志华.中学生作文教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范文第5篇

一、课堂导语与课文题目的统一

语文课堂开场常用导语。好的导语具有组织教学、渲染气氛、引出课题的作用。不少教师往往一上课就把课题板书出来,然后再用导语开课。这种课题与导语分离的做法,使原本好的导语失去了应有的导入功能,原本醒目的课题失去了应有的目标作用。怎样使二者统一起来?要注意三点:一是设计好导语,导语内容必须与课题保持联系,使导语具有引出课题的功能;二是导语结构以板书课题为界分前后两部分,前者目的是引入课题,后者目的是导入解题;三是在导语过程中,随机插入课题板书,使导语与课题保持有机统一。

二、讨论问题与课文内容统一

阅读课教学常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不少教师由于不得要领,设计出来的问题难免缺乏深度和质感。怎样设计问题才能与课文内容保持统一呢?首先,从解题入手设计问题。题目是文章纲,纲举目张,好的解题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从课文写作重点或写作顺序入手设计问题。课堂教学要做到重点突出、条例清楚,必须使设计的问题突出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顺序,体现学生的认识规律。再次,从课文每段的重点内容和表达方法出发设计问题。问题应包括写什么、怎样写、用什么方法写三个方面。同时,问题设计要有侧重点,不能面面俱到,重点处、关键处要深入解剖,作典型分析。

三、课文朗读与讨论问题的统一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能增强阅读需求,同时为课堂讨论奠定感性基础。有的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通常的做法是先朗读课文,再提出问题讨论,这种朗读与问题脱节的做法,不利于讨论的展开,而影响学习效果。科学的做法是在解题之后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朗读课文、展开讨论,使朗读、问题、讨论保持有机的统一。

四、课文内容与课堂板书统一

好的课堂板书应该设计精美,展现课文要领,体现教学层次,对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是板书不得要领,或者板书与讲课内容不同步,或是设计上缺乏美感。做到课文内容与板书统一,必须注意四点:一是板书要反映教学的层次,随课堂教学进度同步生成;二是板书要反映课文写作的顺序,随课文学习进展同步生成;三是板书要反映课文重要内容,写什么、怎样写都应有所体现;四是板书设计体现规整美观要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五、文化因素与人文教育统一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在学习语言表达的同时,重视学习借鉴课文中所传达的文化成分。年轻教师生活阅历相对较浅,往往对课文所承载的文化成分重视不够,挖掘不够或分析不到位。怎样使文化挖掘与人文教育统一起来?一是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出发去再现当时的人文事件;二是从课文所写的具体事件、具体的语言做起,去领会其中的文化含量;三是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去讲解课文所表达的文化因素;四是在学习和借鉴文化的过程中,加入批判因素,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评价能力。

六、传统教法与课标要求统一

传统教法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成分,新课标则要求把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年轻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但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往往出现生硬结合现象,要么穿新鞋走老路,要么流于形式与教学实际脱离。做到二者统一,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由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演,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做适时地引导、点拨、补充、激励,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组织教学,从学生角度去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做好三个转变,即把预习和朗读课文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把集思广益的问题讨论转变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把文化成分的挖掘分析研究转化为学生探究学习。

七、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统一

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是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益尝试,但课文学习仍然是学习的主要任务,课外拓展只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不少年轻教师为了追求课外拓展这种时髦的教学形式,往往分不清主次,在大好的课堂学习时间盲目地穿插课外拓展内容,导致课文学习任务没有完成,课外拓展也不成功。要改变这种错误的做法,必须明确,课文学习才是课堂学习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课外拓展只是必要补充。在教学处理上,先完成课文学习任务,然后再完成课外拓展任务。如果没有时间,干脆就不搞课外拓展,避免抓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