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工程与工艺职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基础性理论
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和服务对象是学生,合适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理论基础有:学生事务管理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等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与教学和课程等学术影响有别,学生事务管理侧重于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设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在社会、职业、情感、道德、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从而直接服务于高校培养人才的使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以服务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要求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管理中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派代表罗杰斯认为,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他指出:学校要培养的人就是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是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贡献的人;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能灵活和理智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人;在自由和创造性地运用所有有关经验时,能灵活地处理问题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的人。
二、学生对辅导员角色定位基本情况的调查
2012年5月对宁波某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还向上述几个专业的本科生发放了200份问卷,收回168份,就所在专业而言,涉及机械工程与制造、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专业。希望在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及时代的要求,通过统计分析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品行、生活上对辅导员的需求,寻找当下辅导员自身的不足以及与学生要求不相适应的原因,总结出当代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以及适当的角色定位,为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调查结果:
(一)学生在寻求辅导员的帮助时,辅导员的热情程度较高,但态度“一般”占的比例最大,寻求帮助的内容上很相似,基本以个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情况为主。
(二)学生对辅导员的满意程度主要分布是:特别不满意和很满意占较小比例,而比较满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大学生层次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化,使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加重,加上部分辅导员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三)辅导员已经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要在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发挥了作用,但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心理辅导、专业学习指导方面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欠缺,而这些更需要专业知识储备,所以辅导员的角色发展要求是,进一步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从上述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辅导员在学习生活,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要求较多,因此,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定位:
(一)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员要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追求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提供必要的学习技巧训练。另外,辅导员可以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使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学习的方方面面,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辅导员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调动学生健康积极的思维,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高校辅导员一直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是与大学生接触交往最多的老师,是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状况了解最多的人,因此辅导员应该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认真聆听学生的心里话,及时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辅导员要能够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切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陶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好习惯,真正做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化工学科的学生从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就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就业之路,在就业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主要分化成了两类。第一类学生以考研为学习目的,占学生人数的60%以上,这类学生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争取学院有限的研究生推荐名额,在大四以前,他们认真学习所有能影响专业排名的课程。以河南大学化工学科为例,免试推荐的名额只有不足5%,争取到名额的学生一般都在班级名列前茅。这些学生非常注重考试成绩,其学习特点很大程度上沿袭了高中的学习方式,即搞题海战术,学得很累,而对于专业素质和专业思想的培养不是太重视,部分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另一部分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考研的那几门课程上,其他与考研不相干的课程(在他们看来如此),几乎都采取了敷衍的态度,尤其是实验和实习,在他们看来非常占用时间,更是应付了事。第二类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较差,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负担较重,也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是心甘情愿想要了解社会,了解化工企业的现状,下决心先工作一段时间再说。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以及对知识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别,而我们的培养方案模式僵化,在人才培养的结构上缺乏层次,不立体,成为工程教育的首要问题。
其次,年年出榜的中国高校排名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指挥棒,致使每个院校都采取了优先发展科研的办学思路,与之相适应的是各种科研激励政策不断出台。但是,从国家各个政府部门下发的科研经费有着向少数榜单上排名靠前的院校,向科研实力人物汇聚的趋势,绝大数的教师无力争取。于是,高校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陷入了想搞科研没有经费,但又不甘于全心全力从事教学的尴尬境地。试想一下,这样的一支教学队伍,怎样应对目前立体的、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再次,我国高等教育的高度计划性和市场需求的高度选择性一直是对无法解决的矛盾。事实上,从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初,教育工作者就意识到我们的培养方案与市场的脱节,并开始思考市场需求到底是什么?培养方案的不足在何处?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的工作者了解国家的化工行业的相关政策,以及现代化工企业的需求。阻碍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没有制定培养方案的自,因为害怕一旦放开,中国高等教育将出现失控的局面。最后是教学理念的陈旧,认定知识的传授就是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从一个个基本概念的剖析,到一个个数学公式的推导。可悲的是,我们的学生也适应了,换种知识的传授方式就感到很吃力。例如我院的一位教师,她在讲授《化工基础》课程的时候,喜欢训练工程的思维方式,即先给出一个具体的化工案例,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这套教学方法充满了好奇,但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感到不适应,因为他们很少主动思考问题,一般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娓娓道来,他们在下面按部就班地接受,到了后来,他们简直要抵触这种教学方式。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育出来循规蹈矩的学生。
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设想与实践
怎样才能增加培养方案的层次性和灵活性,使之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协调,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呢?学院一直把上述课题当成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个课题开展了系列教改探索,现把我们取得的一点研究成果在此简单介绍一下。针对在校大学生思想动态,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研究生录取院校的随访,我们认为化工学科的学生至少需要采取两种培养模式。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公共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平台三大块。公共平台包含政治、英语、体育、数学、物理、计算机,专业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基础化学及相关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制图、化工仪表自动化及实验,专业平台课包括化学工程的后续专业课程。我们尝试将专业平台课做成两个模块,一个为考研模块,另一个为就业模块。考研模块体现化工理论及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并强化学生从事科研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如开设化工前沿讲座、科研指导、化工数据处理、文献检索、专业英语、近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等课程。与之相对应的选修课模块,则考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开设的生物工程导论、材料科学概论、能源工程导论、环境科学导论、精细化工导论、高分子材料导论、等等。就业模块在保证化工理论完整性的基础上,适当压缩总学时,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学时,旨在强化其化工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