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行业商务经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建筑行业经济的重要作用
建筑经济包括国有建筑经济与非国有建筑经济,非国有建筑经济又包括民营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国有建筑经济与非国有建筑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并为我国增加大量的财政收入。目前我国的建筑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终极力量。
2、建筑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1建筑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①扩大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建筑业不仅在设计理念方面还是在施工技术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许多大型建筑企业都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施工技术,为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业规模积极备战。②扩大产业规模: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且产业规模不断提高,通过统计,在2010年,建筑企业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已突破9万亿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9千多亿,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③发展非国有建筑:国有建筑经济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近几年非国有建筑经济不断崛起,使劳动者自主合作、自筹资金、自主经营以及自负盈亏,并在容纳劳动就业、完成建筑总产值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④建设成就辉煌: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成就辉煌,目前,建筑业不仅在设计理念、结构造型上有所创新,而且在技术含量、施工难度上也不断提高,
2.2建筑行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认识:目前民营建筑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和国有建筑企业一起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但一些民营建筑企业,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行事,不惜缩短工期、减少质量安全生产的投入,使建筑工程不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②人才短缺:在我国大多数的建筑行业中,人员多为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技术水平较低;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时间和资金的消耗,没有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人员不能应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缓慢。③行为不规范:有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没有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施工,一系列不规范的行为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发展,例如虚假招标、恶意压价、压缩工期、出卖资质等等,影响了建筑经济的发展。④缺少发展能力: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而目前一些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并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合理利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这些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⑤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国有建筑企业和私营建筑企业们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利益,在管理上缺乏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管理体制,而即使一些单位制定了,也是着眼点较近,在制度的制定上不能对工程建设做长远的统筹和规划,从而影响建筑经济的发展。
3、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3.1拓展国际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进入国际市场既是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最佳选择。因此,我国建筑企业首先要加快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紧迫性。其次,要联合商务、外交等相关部门,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此外,要大力发展越南、柬埔寨等亚洲新兴市场和南非、西非地区的市场,争取扩大中东市场覆盖率,而对于欧洲、北美等壁垒较高的地区,可以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与国际知名承包商合作,学习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挺进欧美建筑市场做准备。只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为我国的建筑经济注入更多的资金。
3.2培养高素质人才。
我们知道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筑行业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就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这里所说的高素质人才是指参与整个建筑工程的每一个人,上到企业经理,下到建筑工人,只有打造高素质施工队伍,才能在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经济的产业效益,推动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基于这一点,政府和建筑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要不断通过教育、培训、技能训练以及国际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好地为建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3.3加强规划和引导。
为了保证我国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首先要根据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建筑业中长期技术研发与应用规划,为建筑业的技术与科技创新指明方向。其次要通过正确的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来规范建筑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及其行为的价值取向,推动建筑业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通过技术扩散等相关法规政策,促进我国建筑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传播与应用。
3.4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要遵循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是建设工程的生命线,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不仅是建设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建筑经济要想发展创新,首先要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此,建筑企业要制定并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例如,完善监管立法体系,进一步完善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完善联合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对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有制定并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才能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才能推动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
3.5完善市场体系。
首先要完善建筑业法律法规体系,因为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使相应的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要完善建筑业法律法规体系,尽快修订《建筑法》,完善相关法规,从而明确相关工程承包制度的法律地位,加大对业主行为的规范力度、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解决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界定不清和执法效力弱等问题。其次,要提高自然准入壁垒,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具有大量资金和符合标准的企业进入建筑市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调整产业结构。再次,要改革企业资质评级方式,建立不同资质等级企业的市场分工制度,以此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充分发挥资质管理对建筑企业择优汰劣的作用,从而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高效率。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质量;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加强建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管理方法是一个系统的、内涵丰富的课题,只有各级建筑主管部门不断的引导所有建筑人描绘出建筑管理体制创新远景。建筑主管部门既要强化政府市场监管职能,又要致力于引导市场的发展,既要有效地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又不能成为行业企业的代表从而导致忽视公共利益。只有这样,我们整个建筑行业才能是积极的、健康的顺应时代潮流的。在建筑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持续做好管理工作,提高企业层次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管理者重视每个管理环节,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作用,进而激活企业竞争力,才会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质的飞跃,迎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目前建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工资支付方式影响施工进程;在建筑业内,对建筑工人的工资的支付,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按工程量计算”,它是指工人工资的支付采取以工程完工量为标准支付,也叫计件工资:另一种支付方式就是“以天数计算”,即工人工资的支付实行干一天支付一天工钱的办法。在后一种支付方式的影响下,大多数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懒散,效率不高,工作不积极这样往往会影响施工进程。再加上建筑商对建筑合同不够重视,往往使得委付方碍于人情方面的问题不得不同意建筑商推迟交付日期的提议,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经常延期交付。
2、工程质量不达标;大部分的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不当造成的。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建筑技术落后。就目前我国的建筑承包商来看,超过50%的建筑商均为非建筑专业出身。这些建筑企业都保留和沿用着旧有的建筑技术,抵制新的建筑技术的引入,唯恐新技术不能适应建筑工作的需要,再加上出于建筑成本的考虑,这样就造成这些建筑工地上建筑技术的落伍,施工质量较差,不能适应高质量建筑物的建筑技术要求。二是建筑商偷工减料。偷工减料是建筑商谋取暴利的主要手段,这也是建筑业中存在已久的问题。对于建筑商而言,偷工减料的主要手段有:选用低标号的混凝土,选用横截面小的建筑钢材,选用小厂家生产的低质量建筑钢材,减少配筋,用表面的优质掩盖内部的粗劣。
3、管理制度不到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最突出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完备的建筑行业管理制度要配备功能全面的项目管理机构,还应根据实际施工需求有针对性地配备不同数量的工作员工,从而满足管理过程中各项运行作业的需要。可是在我国,大多数建筑项目想要节省员工开支成本,都是采取大量削减建筑项目管理机构,删减员工数目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做会使得管理部门跟员工严重不足,甚至有可能使一些管理人员要身兼数职,才能让整个项目正常运作。缺少了完备的管理制度,那么建筑管理作业根本无从说起。现阶段,我国市政建设管理机构庞杂,既有代行政府职能的若干事业单位,也有行使政府职能的各市区街道管理部门,责权划分不科学。直接行政干预过多,审批手续繁杂,带有极强的计划性和行政色彩,扰乱了现有的市场秩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4、安全意识不深入;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建筑安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些标准规范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加强,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是因为施工人员自己做出带有不安全因素的错误行为,而引发了一系列安全事故。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不良现状
1、加强建筑工程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效、科学的工程管理队伍。做好加入项目组织人员工作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频繁的人员流动,积极发挥个人在工程管理中的潜能与才能。应以经理为责任制的中心,将具体责任细化分配到个人,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人员开展一定的奖惩措施。通过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向管理要工期、要进度,保证预期目标按时完成。四是实施进度全程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应制定其他的计划。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前,承包方应拟定一份精细化的进度计划,再根据进度计划制定其他方面详细的计划,如劳动力、材料供应、质量保证、资金管理等方面。
2、切实提高施工质量;一是加大法律监督和整治力度。要逐步地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确实实现法律的监督职能,加大对于偷工减料的惩治力度,让建筑商认识到偷工减料进行建筑的严重后果,从建筑商心理上入手,让其对偷工减料产生恐惧,这是杜绝偷工减料现象的有效方法。二是要提高建筑设施水平。加强对施工企业建筑设施设备的监管,对质量不合格、设备老化情况严格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设施水平,为提高工程质量打好基础。工程造价与施工期明显低于一般水平的工程,都要作为施工图审查和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三是完善竣工验收工作。竣工验收是对工程施工情况的一个最终检测,在建筑投入使用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留下后患。所以,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十分重要,建筑工程管理者应当树立责任意识,认真做好竣工验收工作,使工程真正让人满意、放心。
3、增强安全责任管理;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在加强对工人安全教育的同时,施工企业应加大检查力度,使各项目部对安全生产引起重视,并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力者,企业应死盯不放松,采取罚款、通报批评等措施,直至整改到位。二是强化现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以安全法规为标准,规范人的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实行标准化作业,落实安全生产法规。三是强化领导管理。要使建筑商给予重视。建筑商应该从施工环境方面入手,投资建设安全的施工环境,投资引进具有应急能力的设施。要把施工安全问题作为建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年度总结的重要内容。四是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政府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管,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要切实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强对建筑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教育工作,使企业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使企业切实将施工人员安全和社会安全纳入日常管理的重要日程。
4、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一是营造公平的企业环境。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简化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手续,加强重点环节和部位监管,努力创造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从而实现用体系来完成管理,用程序来指导工作,有效避免管理中的很多人为缺陷。二是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筑行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建设工程从立项到设计、施工,从成本分析到竣工验收都依赖数字化的信息。利用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电子商务手段来管理是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提高管理质量的必然要求。而我国的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起步晚,发展缓慢,应用范围有限,因此必须加快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和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治宇. 关于建筑管理项目控制的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2,12:324.
[2]罗碧娇. 建筑管理项目控制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238.
关键词:建筑;财务会计管理;缺陷;对策
在建筑工程规模逐渐扩大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建筑企业在面临这样的环境下,财务会计管理也逐渐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但在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所以研究其解决对策势在必行。
一、建筑企业中财务会计管理缺陷
(一)制度尚待完善。
在现阶段,建筑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层对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追求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正确认识到财务会计管理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性。并且,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财务相关人员缺乏专业意识[1]。由此,企业中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尚处在较低的水平,当遇到突况,不能及时作出紧急预案来应对,从而使得局面更加混乱。
(二)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
要想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可靠的财务管理制度,将制度作为依托,才能够促进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保障财会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虽然在建筑企业内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很多财务的基本功能无法发挥出有效性[2]。
(三)人力资源方面有待加强。
人力资源是企业总体发展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要想长足发展,仅仅依靠资金和制度是明显不够的,还需要依靠人力才能实现资金的运转,也需要人力去执行企业的制度。但是在目前建筑企业的运营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短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才的缺乏是目前整体财务水平无法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过分干预。
在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内,一些管理者由于具有强烈的投资意识,但却没有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虽然理想是希望自己所在的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但是很多时候,盲目的投资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期望值,反而会使原有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对企业是有很大的不利的[3]。
二、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对策
(一)从思想上提高人员对财务的认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应具备全方位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对财务会计管理的认识,提高重视,以确保财务会计管理能够正常进行。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地更新财务会计管理理念,以满足现阶段财务管理的要求,要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组织管理各个层面加强渗透。财务部门要保持管理技术的及时跟进,完善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使财务会计管理能够正常稳定地运作,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财务会计管理流程,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法治化[4]。另外,以成本、效益为核心,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监控体系,进一步提升财务会计管理水平,节约开支、增加效益,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二)健全企业内部监督体系。
提高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需要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以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应成立独立的且具备监督权威的审计部门,采取内部审计的垂直管理,进一步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质量及效率。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内部控制报告以及纠正机制,接受除了财务部门以外的监督,以便及时发现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有效提升。
(三)加强风险防范。
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较大,资金投入的回收期长,对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是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措施。企业应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并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减少管理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可根据财务会计预警指标的设定,对预警报告进行预见性分析,同时制定出预警的标准值,规避财务风险。分析当前建筑企业的普遍情况,各个企业间的财务结构和资金运作等方面差异性较大,无法等量齐观。所以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定期进行核对,保证企业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四)建设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
根据前文人力资源的观点,建筑企业要保证财务会计管理的高质量,就需要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财务管理机构的科学合理,精简管理的层次,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高效和快速性。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还需要有一定的市场洞察力和预见性。专业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是建筑企业长足发展的主力股,能够根据市场的经济情况制定科学的财务计划,从而确保企业各项活动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转。
(五)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
建筑工程的成本费用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财务管理要从三个环节对项目成本控制进行分解,一是指标分解,二是指标控制,三是指标考核。在尚未得到上级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禁止项目部擅自购买固定资产,这样就能一定程度上减少资金转移、套用、挪用或者盲目支付的风险。采购建筑材料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考虑价格和运距,以减少支出,并且加强对进场材料的计量和验收,避免任何形式的非正常消耗。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审核、审批项目资金的使用与费用的结算支付。对项目成本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完善自身机制,科学地量化成本,促进技术施工、经济安全和财务成本核算的有效结合;落实项目成本管理责任,以项目经理作为领导小组的领头人,合理地控制材料、质量、工程技术、预算、财务与安全,保证人才投入机制考核的合理性。建筑企业的财务控制要以年度财务计划为蓝本,开展内部的监督和审计,严格控制预算以及财务的透明花费,合理地安排财务的花费,严格执行利润目标,以落实财务成本控制。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合理地规划财务成本,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加强成本的控制,实现财务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和全面化。
(六)项目资金的有效预测。
建筑产品是一种先定价再生产的特殊产品,对资金的使用和预测是财务会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管理人员根据合同中的规定价格对资金的使用进行预测,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而获得更高的效益。这就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对施工情况以及企业的施工成本有较深的了解,结合以往经验对资金进行预测,并且针对初步意见通过座谈会或者其它形式进行补充或者修正。再根据本地区的其他施工项目成本情况来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分阶段地管理,确保每一项资金都能与项目发展的进度相匹配。资金使用计划是财务控制的有效依据,包括项目资金的使用时间、数量和用途,因此要按照建筑工程的进度来进行合理安排。
结语:
针对当前阶段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我们要进行深入地分析,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优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加强制度保障和监督,强化风险防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玉明.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缺陷及其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8):125-126.
[2]黄红瑞.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缺陷及其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247.
[3]柴洪亮.探究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缺陷及其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199.
摘要 现代项目管理技术最大的优势是以目标管理(MBO)为导向整合组织拥有的及可拥有的资源,以科学、合理的计划为基础,通过组织中各个管理层次及员工的参与,借用最优化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低成本、高质量地完成组织中的各项活动。
引入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应该是一种低成本的管理技术变革,可以作为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传统管理技术的补充和创新,成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形势下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现代项目管理技术 机械制造企业 竞争力
项目管理中的技术演变从19 世纪到现在,可谓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每一次管理技术的革新都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的开始。现代项目管理技术是20 世纪中期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演变而衍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管理技术。它最大的优势是以目标管理(MBO)为导向整合组织拥有的及可拥有的资源,以科学、合理的计划为基础,通过组织中各个管理层次及员工的参与,借用最优化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低成本、高质量地完成组织中的各项活动。
项目管理技术从20 世纪中期以来,越来越被众多的行业所应用。伴随着其应用历程,该技术被不断更新和完善,并成为20世纪信息时代最受推崇的管理工具。
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刚刚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迁,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目前仍处于规模生产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过渡,即从规模经济、成本优势及实用性向一致性、可靠性及补救型服务过渡。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目前大多采用的是职能型等级森严的传统管理技术,已经不能适应2l 世纪电子商务时代的全球性(Globa1)、准时生产技术及客户化服务(CuStomer Oriented)的特点。但因为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目前所处的行业特性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达到国外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鉴于项目管理技术的特性,引入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应该是一种低成本的管理技术变革,可以作为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传统管理技术的补充和创新,成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形势下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发展历程以及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推广应用
现代管理技术在20 世纪初正式成为一门管理技术,最初为美国国防部提出,主要应用在军事工业的技术研发及制造上,以此逐步发展,并于20 世纪中期在欧洲及美国分别成立了项目管理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团体,即欧洲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及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项目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历程按年代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1. 1960 年前。按计划进行管理,主要关注工期及成本。
2.1960-1985 年。优化技术应用,开始关注组织和质量问题,但是仅限于军事、航天和建筑施工项目。
3.1985-1995 年。项目管理的普及阶段,即全面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技术在各组织中被普遍应用。
4. 1996 年至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项目管理,成为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主要运作模式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时至今日,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在IT、建筑、军事、航天、化工等行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以PMI 的PMBOK~2000 版以及微软的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ProjectManagement2000 为代表的管理工具在上述行业中的企业得到广泛的推崇,如朗讯、惠普、AT&T 和通用等全球500 强企业。同样,在传统的制造行业,也都普遍在使用现代项目管理技术,把现代项目管理技术作为传统管理技术的一种补充,以提高工作效率,如美国通用、福特、日本日产及德国博世电器等公司。
二、现代项目管理技术的应用对提升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我国的项目管理概念也可以说历史悠久,从三国时期都江堰建设到清王朝的颐和园,都依稀有项目管理的影子。~120 世纪70 年代末期,项目管理技术已逐步应用到建筑、水利行业。到20世纪80 年代,中国已在全国水利及建筑行业推选项目经理资质认证,但主要还是偏重进度、成本及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的引入及演变还处于初级阶段。到20 世纪末期,随着国际经济、技术及管理的不断交流,国内众多行业都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因而国际通用的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得到广泛的认可。
按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特性,非常符合按时展历程划分的企业特点。
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目前仍处于大规模生产时代及质量时代的交替期,领导及管理层的主要功能仍保留在被动解决问题及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制造管理上。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内的机械制造行业已不能不受电子商务时代带来的大环境影响,不得不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
如何快速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已是摆在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管理者案头上的首要问题。要赢得全球化带来的市场竞争,首先应从管理技术上与国际接轨。
三、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对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传统管理技术的促进
1. 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可以使企业发展战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需要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开拓新的产品、新的业务,或是在原有的业务领域进行优化,以适应市场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开拓创新,使我们的日常工作都带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各项活动都应该在活动结束时,产生对企业有益的可交付成果,这也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基本目的。现代项目管理技术之一就是强调启动各项活动时的决策科学性,即做正确的事(Dotherightthing),而绝非简单地把事情做正确(Dothethingright)。这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中贯穿于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如在项目选择上,该理论就强调收益测量法和约束优化方法,将常用的经济模型技术、收益评估技术与技术经济学的期望价值理论进行有效的融合。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强调新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这就要求我们的决策要依照产品效益生命周期理论,突出我们的决策方向。
又如项目的风险管理技术,通过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及量化—风险应对—风险控制的周期循环管理过程,对各项新的活动从立项到活动的整个执行过程中对下一个阶段的决策,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项目管理技术可以使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各项活动从计划、执行到控制过程更具逻辑性和持续性。从现代项目管理技术中对项目特性的定义时就可以看到,项目具有单一性、独特性及渐近明细三个特点。其中渐近明细就是强调企业的各个活动首先必须制定一份使项目各项关键利益相关者都满意的完备计划,即通常所说的基准(Baseline),并通过组织协调,使各项活动中的工作围绕着计划执行,同时,通过对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借用绩效评估及趋势分析工具,对原计划做出调整,适时制定出新的调整后的基准,使整个项目活动更贴近企业目标。
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特别是国有、民营机械制造企业中,各项活动的实施大多以指令为导向,而不是以计划为指导。当然,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也有很多活动都有以甘特图(Gantt)作为表象的计划,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或很少召开节点会议,很难对计划进行衡量和调整,更缺乏计划与执行情况之间的调整、衡量工具。因此,现代项目管理技术中有关整体计划及范围、成本、进度、质量、沟通、风险、采购等管理计划的建立和调整技术,对解决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中活动计划缺乏、空洞及不可追溯性等问题具有很大的作用。
3. 采用项目管理可以使机械制造企业的组织方式更趋多元化及灵活性。我国传统机械制造行业大多采用的是职能性组织机构,即企业的各级管理层次仍是严格按职能进行划分。这种职能型组织机构在大工业经济时代,即追求成本优势及规模化生产上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单一的组织方式已很难满足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流、物流及现金流的协调管理要求。
以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例,目前大多仍然采用以下按职能型划分的组织机构。
如果现在要开发研制一种新产品,在这种职能型组织机构中,一般都会由销售部按客户的指令下达一份简单的由技术准备—跌生产—试装车—小批量供货—批量供货等时间节点的计划,再由公司管理层以指令方式将相关:作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中,这种管理方式通常会造成如下结果:只有公管理层有权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若公司项目众多,管理必然混乱及低效;与客户的沟通见面管理混乱;各职能部门对各项活动完成情况很难进行有效的衔接及评估,销售部很难了解此产品在各部完成的真实情况,导致客户更难了解项目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各职能部门内部管理混乱,职责不清;资源利用率低,开发成本过高。
如果在职能型组织的基础上使用项目管理技术,就会按企业将启动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制定有效的项目章程并对职责进行有效的划分,形成一个既能履行所在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又能履行项目职责的团队,该团队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对项目的计划、执行、控制以及与客户、管理层的沟通负责。这样就避免了单一职能型组织的弊病,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使企业的各项活动组织安排更为合理、有序。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在职能型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按公司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形成多个灵活的管理团队。
4. 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可以使员工整体素质及公司管理能力不断稳步提高。人才缺乏,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困扰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难题,虽然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引进人才及企业内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因用人机制及行业特点的约束,很难长期稳定地拥有一批复合型人才,而现代项目管理强调的是整合管理。项目经理大多来自各职能部门,并不一定必须是职能部门经理或更高层管理者。通过授权给部门员工承担项目经理的职责,经过一个或多个项目实践活动,可使这些员工在业务整合、计划、成本、质量、沟通、团队建设、采购等工作实践中取得经验并提高能力,使这些员工真正成为企业中的梯队人才和骨干力量。
同时,项目管理技术强调在项目结束时要进行评估工作。这种评估主要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是对项目组成员在整个项目中的绩效评估及业务能力评估。这种评估的目的就是要求组员进行自我总结,同时也为公司后续业务的发展寻找最合适的负责人提供最有力的依据。其二是对整个项目执行状况的评估,评估的目的是总结该项目中获取的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为企业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借鉴,从而使员工整体素质及公司管理能力不断稳步提高。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要获得核心竞争力需探讨的问题很多,但毕竟该行业在全球范围来看,普遍存在起步低、技术含量低、机制不灵活和设备陈旧的现象,核心研发技术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为了能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使企业真正拥有竞争力,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缩小核心管理技术上的差距。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也是一项低成本、可供广大机械制造企业实践和探索的方法。
四、如何将项目管理应用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中有效地推广
1.使管理者及企业员工能得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及实践培训。
虽然我国有关现代项目管理技术的系统理论引入时间较晚,但毕竟在建筑及水利行业中已有近20 年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同时,随着外资企业入驻中国,已有很多的外资、合资企业在全面使用项目管理技术,其中有不少是机械制造企业。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与正在使用这些技术的企业进行交流,或聘用有丰富经验及理论知识的专家进行指导,或直接派员培训等方式,培养领导及员工学习项目管理的理念。
【关键词】招标;串标;围标;问题;原因;危害;防止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代公共建设事业不断的发展,建设项目的数量及规模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招标及投标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规范招投标过程,对于促进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保障建设工程的工期和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情况,强化权力制约、降低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出现的概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招标领域的管理体制并不完善,管理人员的经验尚不丰富,招标及投标等活动中存在较多的不合法不合规的问题,其中串标及围标即为十分典型的问题,该行为不仅不符合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竞争择优的市场要求,对招标投标市场公平性、稳定性及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招标投标行为进行规范管理,防治串标及围标的现场是十分有必要的。
1.围标串标的概念及出现的原因
围标串标是招标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违法行为。围标是投标人为了谋取利益,投标人之间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通过不正常的方式构成利益联盟。该行为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及严重的危害性等特征。串标的定义是投标人之间或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受到利益驱使,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互相串通,人为的对报价进行操控,实施不正当竞争,该行为严重损害国家的利益,也给招标人及其他投标人的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围标串标活动中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且由于管理制度有漏洞,监督力度不足,该类行为也具有隐蔽性,取证难度大,使之具有风险小的特征,因而会频繁的出现围标串标的现象[1]。
2.相应防治措施
2.1资格审查方法调整
资格预审是招投标活动的第一个步骤,而投标人是否能够通过资格预审,是由招标人或招标机构决定。该预审过程并不遵循公开的基本原则,透明度不高,难免会出现暗箱操作的情况。现代建筑市场的发展经历一段时间,其形势逐渐变化,资格预审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资格预审方式不公开不透明的特点已经成为了围标及串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考虑取消资格预审,更换为资格后审方式,确定投标人。实施资格后审制度最为重要的环节即是在开标之前,各项信息均需要保密,各个单位、各种类型的机构及投标人均不能全面的掌握投标人的数量、背景资料及其报价等重要信息,保密性良好。各个达到资格要求的投标报价均可以作为评标基准价的参数,能有效提高串标围标难度,对于投标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基本上没有重大的缺陷,不留时间的控制空隙及制度的空子,使得企图进行围标串标的人无法进行操作。该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的提高招标投标的工作效率,能够预防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的围标串标问题,对于规范建筑市场、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部分地区及县市已经开始实施网上报名及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的措施,在开标前三天缴纳投标保证金并刷交易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2.2全面推行电子招标投标活动
电子招标投标活动是指以数据电文形式,依托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完成的全部或者部分招标投标交易、公共服务和行政监督活动。电子招投标系统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所有的招投标过程各个环节的活动均在网上操作,包括招标公告(或资格预审公告)、招标文件购买下载(含工程量清单、图纸及其他技术资料)、投标疑问及答疑、投标文件递交、专家抽取、开评标环节、评标公示、异议投诉、中标通知书发放及合同签订等。
实行电子招投标制度,对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促进建立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场机制,降低招投标交易成本,有效杜绝招投标过程中保密信息的泄露,有效降低招投标串标围标现象,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采用电子招投标制度,能有效提高商务标的评审质量和减低评标专家的工作量,有效减低投诉异议的现象发生及人为干扰评标或暗箱操作的空间。电子招投标制度与常规招投标制度相比,有着顺应时展和无与伦比的各种优势。因此,全面实行电子招标投标制度,是我国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2.3完善评标定标方法
现行建设项目招投标,对于评标办法一般采用综合评估法。但是该方法的缺陷在于形式较为单一,其中的许多环节均可以认为操作。因此,如果投标企业属于完全利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有较大的比例,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进行施工公开招标的各项工作,基本上可以结合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应的方法,包括合理定价抽取法、综合评估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或者将该类办法有机结合等方式。如果选择合理定价抽取法及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进行评标,则投标人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因此串标难度即会随之增加。如果不设置标底,投标人则无需采用各种不良手段获得标底信息,包括贿赂、套关系等。利用科学的计算和评审进行准确的评估标价,投标人则无法采用人为操作的方式实施串通报价或者不平衡报价等行为,为己方的商务报价在评标中谋得优势[3]。
2.4优化管理办法
招投标管理部门首先需要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及实际状况,遵循可操作性、实用性、适应性等原则制定出招投标管理方式,并在实践中积极完善。在管理措施落实方面,公安机关、纪检监察、稽查、工商等部门需要积极配合招投标监管部门的管理工作,执法合力,强化监管力度,形成全面监管的态势,监管范围不留死角,积极打击围标串标行为。由于围标串标的特殊性,调查取证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可以提前介入,及时发现问题,实施突击。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充分的进行沟通交流,互相交换信息,并分析情况,建立长效配合机制,改善招投标市场的状况。另外,在招标投标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环节没有健全的法规进行约束,监管部门在对该类行为进行定性及最终的处理上具有较大的权力,也成为了违规操作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对于定性、定量存在一定困难的问题上,包括确认项目招标的条件、投标人及项目经理工程业绩的审核、投标人资质的相关要求、构成废标的条件、评委组的构成成分、中标公示管理等,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定,避免出现随意定性的现象,避免出现围标串标的现象[4]。
2.5改善评标专家库
将专家库的资源进行建档,将其输入用计算机系统技术,并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妥善保存,便于相关人员查阅。如果专家库的资源中存在机关公职人员,为了避免出现以公谋私的问题,应将其退出专家库。现代的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技术及管理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评标专家也需要定期进行专业考核,不断的进行优选,或者及时将出现不良记录的专家进行处理,取消其资格,或者设置黑名单,提高专家库的质量,并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调整专家数量。各个地区的专家库系统应相互联合,充分沟通,形成资源共享,该形式能够有效避免本地专家受到其当地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投标人对于最终进行评标的专家情况不了解,防止其与专家串通,损害招标人或投标人的利益[5]。
3.总结
现代建设工程的增多,招标投标预防和治理围标串标的问题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支持,将防治措施落实到位,规范市场行为的过程中,逐渐构件出有效的监管体系。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串标及围标的危害及防治策略,但是在实践操作中,还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实际的情况,包括招标投标的方式、具体流程、涉市场情况等探索出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预防措施,尽量杜绝该类现象的发生,有效的规范投标行为,构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切实维护国家、招投标利益方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沈宏飞,范斌,黄晓苏,陆红连.构建资格后审技术监管体系有效解决串标围标问题[J].中国政府采购.2009(02):57-58.
[2]王宇超,翁丹枫.工程招投标中“围标串标”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263-264.
[3]陈琼,纪殿勇,傅小坚.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