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第1篇

西安市第二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常见外科疾患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针对老年患者外科护理方法。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生理;外科护理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多疑

老年人患病以后心理负担比较重,怕自己得了“绝症”,对于医生及家属交代的诊断不相信,总是伺机探听“可靠”的消息,对手术效果持怀疑态度。

1.2 焦虑

当人进入老年时期时,由于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加之周围环境及社会因素等原因,使患者易发脾气,尤其患病后性格易急躁,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

1.3 恐惧

这是外科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尤其是老年人认为衰老就意味着死亡,自认为年老的身体难以承受手术的创伤以及术后的疼痛。

1.4 孤僻

老人患病入院接触到的人与环境都很陌生,不愿主动和医护人员沟通,亲人不能按时探视或对老人态度生硬时,都会使老人越发孤独。

2 老年患者生理特点

(1)慢性病。大多患者已患多年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常会影响手术的恢复程度和围手术期用药。

(2)对环境改变的适应和反应能力减退。老年患者对机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防御反射减退。如遇忽冷、忽热环境,老年人易诱发肺炎、心肌梗死等;对陌生的医疗环境和人际关系会出现失眠、烦躁等。

(3)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减退。老年人皮肤弹性降低,营养状况低下,使皮肤抗创伤、修复能力差,易发生褥疮,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加上肾上腺素等分泌减少,均使老年人抗感染能力和术后修复能力差。

3 老年患者的常见外科疾患

(1)老年急腹症。老年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与青壮年患者相比,体征轻,症状不典型,就医迟。常见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管感染、胃十二指肠穿孔、老年人的肠梗阻、嵌顿疝等。

(2)老年骨、关节疾患。老年骨关节疾患中以骨质疏松、变形性关节炎、变形性脊柱病以及外伤引起的骨折最为常见。

(3)老年泌尿系疾患。老年泌尿系疾患以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 癌、膀胱肿瘤为常见。

(4)恶性肿瘤。常见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癌等。

4 老年患者易发的意外伤害和并发症

4.1 老年患者易发生的意外伤害

(1)跌倒。

(2)误吸误食。

(3)坠床。

4.2 老年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褥疮:老年人的皮肤易受机械、物理、化学等因素而损伤。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局部受压,皮肤长期缺血缺氧,环境潮湿,尿和粪便污染等,导致褥疮的发生。

(2)下肢静脉血栓。

(3)肌肉废用性萎缩。

(4)感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

5 老年患者手术的护理

5.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无论手术复杂与否,都要做好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要让患者对手术成功充满信心。

(2)观察和检查。要对患者全身的状况进行观察,以及心、肺、肾、肝等常规检查,对原有的慢性病要控制在可手术范围内。

(3)预防切口感染。手术前的皮肤准备:擦拭、清洁皮肤或者备皮时要轻柔进行,操作者要集中注意力,防止皮损发生。

积极排查身体其他部位有无感染。如口腔,鼻咽,尿路。发现感染灶及时合理用药,感染控制方可进行手术。

(4)训练。为了对手术卧位和手术后各种进行适应,要在手术前充分进行训练。如脊柱手术联系床上排便、胸部手术练习腹式呼吸等,一般在手术前要进行2 ~ 3 次训练。

5.2 术中护理

(1)一般护理。老年人视力差,听力下降,反应迟钝,可以在手术前对其使用镇静剂(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要对患者进行保护,以免发生掉床现象。手术前要求要给老人讲清,摆好,避免动作粗暴,对骨突部位可保护性使用压疮贴预防褥疮,各种能够的安排时,要防止神经损伤保证循环、呼吸顺畅。(2)心理护理。很多老年患者本身就患有高血压,加之术前精神紧张患者的血压容易上升,这样很难进行手术。因此,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要保持安静,医护人员要轻柔进行操作,尽量避免有响声,对手术情况后果较差的患者不要谈论其病情,将监护仪器的报警声调到最低。

5.3 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患者会由于手术后切口疼痛,生活习惯的变化而产生焦虑,护士应根据病情及时制定饮食计划,包括进食时间,内容和量。指导术后保护伤口,卧床活动,以促进功能恢复。

(2)术后与活动。术后患者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一侧。清醒后按手术部位摆放合理。如腹部手术取半坐卧位,既减轻伤口压力又使炎性渗出局限促进引流。对于手术后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四肢摆放取功能位,可防止由于原因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变形,肌肉挛缩。屈位按摩(下肢静脉血栓严禁按摩)、下肢伸展等被动功能训练要适当加强。

(3)预防术后并发症。压疮,应激性溃疡,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是老年卧床患者最易出现的几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做好以上几点可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下降。

6 结语

经过手术的打击,老年人的体质更为虚弱,因此在护理时动作要轻稳,并指定陪护协助做好护理。术后功能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加量,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可造成严重损伤或切口裂开。在饮食上要逐渐适应病情的需要,指导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医疗理论知识,才能取得护理上的主动权,使我们的护理水平跟上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事业。

参考文献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第2篇

1 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1.1 老化因素 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也可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2]。

1.2 社会家庭因素 离婚率增高,子女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亲情关系的新模式等社会问题不断冲击着老年人固有的观念,当不能及时调整心理时,睡眠障碍作为一个不良后果,可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

1.3 躯体疾病 2003年国际基金会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的医学问题越多,睡眠问题越多[4]。

1.4 精神疾病 失眠与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相关,是诊断抑郁与焦虑有意义的特征,也是精神疾病早期临床首发症状[5]。

2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害

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6]。研究证实,持续的睡眠不足可导致思考能力及记忆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焦虑烦躁,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极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中老年妇女冠心病周期性发作的危险因素[7]。由此可见,睡眠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躯体健康,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3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

3.1 睡眠状况的评估 护士通过对睡眠状况评估,可以扩大观察病情的眼界,开阔分析病情的思路,全面了解和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对医疗护理的疗效做出评价,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8]。

3.2 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指导老年人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9]。纠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

3.3 早期开展心理支持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改善老年人睡眠的工作,帮助老年人妥善处理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的事件,争取家庭、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密切配合[10]。使老年人倍感亲切和安慰,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3.4 应用药物指导 老年人服用催眠药物的比例较高,且长期服用者占多数,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服药的最佳时间及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避免私自停药或改变药量,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11]。

4 小结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睡眠障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睡眠相关知识的培训,拓展老年人睡眠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从躯体健康、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使老年人能树立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志彬.住院老人 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广西医学,2004,26(10):1518-1519.

[2] 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99-400.

[3] 王晶,马莉冰,杨品.163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护理,2005, 11(7):510-511.

[4] 叶瑞繁.失眠的评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207-209.

[5] 陈兴时,张明岛.加强睡眠障碍的临床监测工具研究.上海医学 2004,27(1):1-3.

[6] 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2018-2021.

[7] 杨亚娟,蒋珍珍.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75-77.

[8] 王克芳,李绍枕,冯美丽.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1):58-59.

[9]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65.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老年肺炎 临床特征 护理体会

老年人容易患肺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延误诊断,延长治疗。为了进一步认识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我们对近3年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通过对老年肺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由于老年人适应能力低,所以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老年患者中85%出现咳嗽,72.5%出现咯痰,60.2%出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50.7%出现发热,10.6%出现胸痛,但除发热、胸痛发病率较低外,其他症状较明显。

123例老年肺炎患者均为我科2001年3月―2004年5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均符合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08例,女15例,年龄65-81岁,除2例死于呼吸衰竭外,其余均好转出院。

老年患者中117例(95%)伴有基础疾病,以冠心病最多(47例),其次为高血压病(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8例),陈旧性或急性血管疾病(17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哮喘(7例),糖尿病(7例),恶性肿瘤(3例)。

2 临床护理

2.1 热情接待病人,为病人创造一个整齐、干净、肃静的病室,病室湿度为60%-70%,温度为20-24℃为宜。

2.2 吸氧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基础肺功能差,多数对缺氧不敏感,慢性缺氧易造成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紫绀,曾患有肺心病病人吸氧,一般主张氧流量为2L/min,氧浓度为29%持续吸入,等症状改善后改为每日吸氧6―8h。

2.3 促进有效排痰 因老年人体弱多病,营养不良,呼吸肌疲劳,使有效排痰能力降低,由于胃肠功能减弱进食进水量少,呼吸频速导致失水增多,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因此指导患者正确排痰方法尤为重要,促进有效排痰,鼓励病人多饮水(少量多次,每次约60ml,30min饮水1次),并给予静脉补液,同时配合超声雾化吸入化痰消炎药物等。要让患者经常变换、拍背,通过叩击震动病人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但切忌用力过猛,否则会造成肋骨骨折,肺泡破裂等意外发生。

2.4 心理护理 经过看望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鼓励和安慰病人,让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切忌紧张、焦虑和悲伤。因为一切过激的心理反应,均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升高,使自身血管收缩,大量血液转移到肺循环内,肺血容量急剧增加,使肺的顺应性降低,呼吸困难加重,痰液不易排出,使肺炎加重。要求护士在护理操作时要做好到稳、准、冷、轻,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赖感,以消除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

2.5 健康指导 预防老年性肺炎很关键,北方的冬季是老年肺炎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所以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如患者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彻底地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发展成肺炎,患慢性病尤其是是合并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要积极治疗,还可以定期注射肺炎疫苗,另外老年人应适量合理地锻炼身体,使机体逐渐适应天气冷热变化,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日多吃一些营养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排出,不吸烟、不酗酒,尽量少去人声嘈杂、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

3 总结

肺炎系肺实质性急性炎症,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老年人全身反应能力差,肺炎常无典型症状,发病比较隐蔽,一般没有发热、咳嗽、胸痛、畏寒等肺炎的主要症状,因而使诊断困难,因此,老年性肺炎的发现和诊断非常重要,这需要病人,特别是病人家属多了解老年性肺炎的常识。另一方面,医生的明确诊断要以X线胸片为主要依据,在护理上只要我们护理人员参与家属配合,根据患者不同症状,给予不同的护理,使老年肺炎早期康复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和肺炎旁胸腔积液特点[J].中年老年医学杂志,2003,2(2):22.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精神疾病;跌倒;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增多,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亦随之增加。人到老年,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老化衰退,五官、四肢的功能出现障碍,这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的安全,其中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是临床护理人员探索的课题之一[1]。因此,探讨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对避免纠纷,提高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上海市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且发生跌倒行为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32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在我院住院且发生跌倒行为的32例老年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因神智改变所致的跌倒)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药物的使用情况、跌倒史及跌倒的时间、方式、所导致的后果等进行收集,然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61~90岁,平均(77.03±6.59)岁;疾病诊断:均为脑梗死及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躯体疾病;56.3%的跌倒患者曾有跌倒史。

2.2 发生跌倒的时间、地点 见表1,2。

2.3 跌倒与服用镇静药物的关系 32例患者中有18例服用镇静类药物,占56.3%。跌倒与年龄的关系,见表3。

2.4 跌倒后所致的后果 见表4。表1 跌倒的时间表3 跌倒与年龄的关系表4 跌倒后所致的后果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1)从一般资料可见,老年人均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压、脑梗后遗症为多,同时合并2种或2种以上躯体疾病,影响老年人的稳定能力,引起平衡失调。研究证明,老年人患慢性病越多,跌倒的危险性越大[2]。(2)资料显示:56.2%的跌倒患者发生于夜间,这可能与夜间工作人员少,患者自行上厕所、活动所致;同时46.9%患者由于起床或坐起而跌倒,这可能是因改变,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头晕站立不稳而跌倒。(3)从资料可以看出,56.3%的跌倒患者服用镇静类药物,镇静药物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Galesb等[3]研究表明,服用此类药物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4)年龄是跌倒危险的主要因素,资料显示,跌倒概率随年龄递增,8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占43.7%,与陈月娟等[4]报道的50%相似。(5)大部分老年人跌倒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后果,轻者,软组织损伤、出现开放性伤口,重者,导致骨折。这可能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体力衰竭,感觉反应能力下降有关。

3.2 护理对策

3.2.1 评估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 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服用镇静类药物、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者,久病下床及随时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注。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跌倒高危评估表来确立高危人群,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3.2.2 加强巡视,了解患者的需求 Conley[5]研究发现,有7.9%的跌倒与身体活动有关,白天的活动(如用餐、洗澡、行走、上厕所),晚上起床大小便均可引起跌倒。因此,护士应主动给予帮助,认真做好生活护理,对患者采取适当的个体预防,关注个人需求,使护理策略更加灵活[6]。

3.2.3 协助患者进行活动 对于老年人应督促或协助其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做操等,并对他们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久病卧床及服用镇静类药物患者上下床、久坐站立时速度宜缓慢,动作幅度要小,以减少性低血压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肌力训练、关节灵活性训练,并注意补钙、多晒太阳,防止肌肉萎缩无力和骨质疏松。

3.2.4 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护理力量 夜间护理力量相对不足,故应合理调配夜间护理人力,并配备必要的护工。

4 小结

预防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要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老年患者,仔细评价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以减少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跌倒行为的发生,提高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苏娜.香港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9-360.

2 张健,伍爱婵.广州3个城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1,9(5):257.

3 Galesb J,Menards M.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selected medications and falls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1995,29:354-358.

4 陈月娟,王荣,余小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5,5(5):56-57.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R1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74-01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对老年期疾病的影响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老人比例如果超过10%就算老龄化社会。1982年还是壮年型国家的中国,在2000年就已经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西方国家从青壮年步入老龄化,大多数都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过程,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然而我国只用了不到18年,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69 亿,占总人口的13%;且正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长,2050年将达到4亿,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5%,即每4个人中有1个老年人,这比英、法、德、意、日五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是全球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其影响甚为广泛而深刻,是对全社会经济、文化、家庭、健康和医疗保健等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到1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老年人口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地高于其他年龄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人口死亡年龄构成近40年来有相当深刻的变化,1955年40%的死亡人口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21%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到了1995年,死亡人口发生在5岁以下降至21%,而65岁以上升至43%;预计到2025年,5岁以下将只占总死亡人口的8%,而65岁以上则将上升至63%,充分说明老年人口同时是脆弱的人群,可见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任务之艰巨。

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目前超过1500万,比五个新西兰的人口还要多;我国的残疾老人目前有4500万,已经相当于一个韩国;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目前约有600万到700万,远远超出新加坡的人口总和。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体人群的3.2倍,伤残率是3.6倍。由于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因而就诊率及住院率均高,住院时间长,占床位的比例增加,医疗费用高。统计显示,占社会人口13%的老年人,消耗了近80%的总医疗费用。据统计,60岁以下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为7471元,老年人则为12679元,是前者的1.7倍。因此是一个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2 老年期疾病的特点

老年人群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由于人的老化,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发生一系列变化,其疾病发生发展有其特殊的规律,使老年人患病的表现和处理方法与中青年的情况不尽相同,老年病的诊断、治疗均有其特殊性。尤其是老年人常常可同时合并存在几个系统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老慢支、肺气肿、骨质疏松症可同时发生在一个老人身上。另外老年人肿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老年病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和预防上与年轻人存在较大差别,其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多病共存,一般老年人均患有2~3种慢性病,据我科统计,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85%同时患3种主要疾病,50%同时患4种以上主要疾病;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慢性病数为4.3种,75岁以上为5.9种,我科一位84岁的女性高龄患者有14个诊断。②发病缓慢,老年病多属慢性退行性疾病,有时生理变化与病理变化很难区分,一般早期变化缓慢,容易误认为老年生理变化,如有些老年人智力减退,动作不灵、肢体发僵,以为是人老的变化,后来发现是早期帕金森病;有些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初期症状也不明显,常常是经过一段时期后才发现。③临床表现不典型,如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差,发热反应较一般人低,甚至有些严重的感染,如:肺炎、肾盂肾炎,在一般人可发生高热,而老年人体温不升;老年人痛觉不敏感,一般人剧痛的疾患有些在老年人反应很小,如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人可能只有一些不适感。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患病常先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有的老年人患心脏病时,首发症状是昏厥,有些严重肺部感染主要表现嗜睡;④发病诱因与年轻人有时不同,如心肌梗死的诱因在老年人不一定是运动过量,在情绪激动或饮食不当时也可诱发;⑤容易发生并发症或出现脏器功能衰竭,在老年病治疗别强调早期活动,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康复医疗在老年病的治疗上尤为重要;⑥药物治疗易出现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剂量要适当减少,对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有些药如巴比妥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易导致低体温,洋地黄类药物易出现中毒反应,对肝肾功能影响大的药物更要慎用。因老年人多病共存,所以同时服用药物的种类也很多。据统计,老年病人服药5种以下10%~20%会产生不良反应,服药5~9种80%会产生不良反应,服药10~15种100%会产生不良反应。

据统计,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构成中,心脏病占13%,脑血管病占7%,高血压占15%,老慢支占13%,骨关节病占14%,消化系病占11%,糖尿病占3%,眼疾患为5%,其他为19%。关于老年人的死因,据全国13省市的统计,前四位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肿及呼吸系统疾病。

老年医学(Geriatrics)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关系到老年人的临床、预防、治疗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导致老年人病残或死亡的多发病、常见病。老年病除了与儿科及产科无关外,与其他临床各专科都有密切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类:①老年特有的疾病:如老年期痴呆、帕金森病、前列腺肥大、老年性骨关节病等;②老年人多发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肺炎、肺心病、骨质疏松等;③老年人和非老年人都可见的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胆石症等。老年医学的目标是防治老年疾病,提高健康预期寿命;对生命的最后阶段提供系统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老年医学的首要任务是利用基础医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相应知识和手段,探索病因;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和宣传教育,及时有效地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来降低老年人群体中常见、多发疾病的患病率。因此,开展老年医学工作,要更新理念,强调以健康为中心的积极健康促进观念,并以此代替既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被动等待病人上门的思维定式。

3 对老年内科疾病应进行综合治疗

老年病的内科治疗应该从老年患者的特点出发,把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目标,要考虑到方便老年人就诊及提供住院的便利,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延长老年人的生命。若在专业上分科过细,则对老年病的治疗不利。对待老年内科疾病,更全面地分析才能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手段,既要治疗“疾病”,更要关注“生命质量”。老年医学更注重“人”,而非只注重“病”,需要多学科合作的整体治疗模式,简单的专科整合不是老年医学科。近年来,针对个别脏器的诊疗手段越来越细化,但用在老年病治疗时采用过多过细的专科医疗未必就好,因为这种治疗手段可能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缺乏益处。老年人往往是多种慢性疾病缠身,由于衰老而发生的多脏器的功能减退是不可逆的。因此,要辩证地看待具体情况,不可一概而论。老年病人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相同的年龄、同样的诊断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个体化治疗是特别要强调的。例如,一个长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高血压可导致的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患者除了有冠样硬化,往往同时存在脑动脉硬化,如果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时硝酸甘油用量过大或静滴速度过快,导致血压下降过快,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脑梗死,这些都不是理论上的空谈,是血的教训。

前面已叙述,老年患者多种慢性病共存,用药数量、品种比年轻人显著增多。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已经低下,多种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不一定产生医生所希望的疗效。老年人用药副作用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服药品种多少、用药时间长短有关,肝脏的解毒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都是在用药前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因用药种类较多,要做好详细的用药记录,医生要熟知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用药,短期用药能达到治疗目的就不要长期用药。

4 老年病科可对老年疾病进行全面整体的治疗

老年人由于年龄关系,常常同时患有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神经精神等多系统的疾病,如果分科看病,就可能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老年人初诊最好先到老年科。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4.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机体出现一系列衰退性的变化。故老年人需要安全、饮食、运动、自我保健全方位的健康知识,而老年病专业人员是老年人得到全方位健康知识的基本保障。

4.2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精神活动能力减弱,如记忆力下降、孤独、抑郁、多疑、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等。这时老年病专业人员的耐心、热心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有效加强情感沟通的桥梁。

4.3 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4.3.1 发病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老年人感受性的降低,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老年病专业人员善于观察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可以准确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及早诊断提供依据,避免延误诊治。

4.3.2 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故治疗老年病要综合考虑影响老年人健康转归的各种因素,制定全面的治疗护理计划。

4.3.3 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老年病人免疫力低,抗病与修复能力差,致病程长、恢复慢,而经验丰富的老年病科专业人员会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护理目标,协助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老年病科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疾病特点而设置的。针对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多致病因素、多脏器功能减退、多种疾病并存的特点,由多学科组成的治疗小组为患者提供全面检查、诊断、强化干预治疗和健康指导等“一站式”医疗服务,为老年心、脑、肺、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和急性重症病例的抢救提供最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