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基本特征

生物基本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基本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基本特征

生物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生物工程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生物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生物工程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纳米生物工程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基因操作技术包括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重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等;生物信息技术包括生物信息的获取与开发、加工与利用,以及结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药物筛选、小分子药物设计等;创新药物和产业化开发上,将重点建立完善的药物筛选体系、研制重要药物品种、实验室建设、药物制剂技术等。生物工程技术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1.大科学工程研究方式的出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基因组的研究,使得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从作坊式转而进入了大科学的运作方式。基因组研究以人类基因组为代表,其研究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在整体上破译遗传信息,不可能用以前零敲碎打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其他学科的一些运作方式,包括大规模、高通量、信息化的工业运作方式。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引起实业界浓厚的投资兴趣,投资量逐年递增。

2.精细分析和广阔综合的统一。生物工程技术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整体乃至群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研究,以及生物工程技术与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的前所未有的整合,使得很多生命系统复杂问题的解决出现了可能。

3.科学进步和技术革命互为因果。生物工程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与技术革命相关,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也是越来越模糊了。

4.基础与应用的结合。生物工程技术与医学、农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这些应用学科的基础,也能从应用学科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很多重大社会需求的问题会构成揭示自然规律的一些重大科学工程的出发点,如对艾滋病、肿瘤、人口控制、抗病虫植物等方面的研究。

5.产业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各种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生物工程技术基础研究到实现产业化的距离较之以往大大缩短。

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生物工程技术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对人类解决面临的食物、资源、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十几年是世界生物工程技术迅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工食品、海洋开发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生物工程技术将是21世纪的主导技术之一,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农业生物工程技术。近几年来,国际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之快,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量增加的作用之大,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农业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中研究最活跃的是应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达到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海洋生物工程技术。海洋生物学与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海洋生物工程技术这一新的领域。海洋生物工程技术作为加速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改良海洋生物品种、提高海产养殖业产量和质量、获取有特殊药用和保健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新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已将海洋生物工程技术作为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轻工、食品生物工程技术。轻工、食品行业是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农副原料加工直接制成商品,如发酵制品、酿造等产品;二是以生物工程技术产品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的新产业,如低聚糖加酶洗涤剂、高果糖浆等;三是以生物工程技术为手段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从而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

4.医药生物工程技术。医药生物工程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热点,近十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投放大量的人财物力研究和开发医药领域的生物工程技术,已取得新的进展,其中基因治疗技术和新型生物药剂方面的开发应用最为广泛。

5.其他生物工程技术。随着世界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除广泛应用于农业、海洋、食品、医药等领域外,在其他诸如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等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三、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概述: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微生物也是生物。与种群一样,生物群落也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不是由组成它的各个种群所能包括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群落总体水平上,这些特征才能显示出来。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和结构、优势种、相对丰盛度、营养结构等。营养关系和成境关系在生物群落中具有最大的意义,是生物群落存在的基础。

(来源:文章屋网 )

生物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产品识别 PI 产品造型 造型基因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5.036

一、前言

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影响下,企业的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但在性能、外观,甚至是营销手段上都一味地模仿跟风,使企业失去了自身品牌的内涵和特色。所以企业需要有效的产品设计策略,需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有明显的差别,需要创造一种能表现企业理念的独特的产品设计,来强化社会大众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并建立良好的形象。

今天我们对“什么才是成功的设计”已不再是针对单个产品而言,而是指一系列产品的成功,甚至是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产品定位、设计、策略的成功。

二、产品识别(PI)设计与造型基因的概念

2.1 产品识别(PI)设计

“产品识别(PI)”设计是指将企业的全部产品按照“理念统一、风格统一”的原则加以系统设计,从而建立起的独特产品形象。是产品获得归属感和家族感,企业文化获得认同感,形成产品差异化的有效设计手段之一。产品独特的“特征”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独特的“特征”可以是外形特征、行为特征,也可以是材质的特征。比如,消费者一旦看到透明材质、水果颜色和独特的计算机外形,第一反应是苹果电脑,而看到双肾型形态的汽车通风口就会联想到宝马汽车的形象。

设计师通过分析企业文化的相关信息及用户的需求,提取产品识别设计中的特征元素,进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产品识别特征,通过企业及用户对特征的解读最终获得接受和认可。因此,产品识别(PI)的设计是多方面感性语意属性的汇集,通过产品内涵性语意认知的差异不断表现出来,整合了产品的外部形象设计及内在特质设计,通过差异化设计形成可被用户感知的识别特征,成为传达给消费者的特定的设计;是把设计深入到企业的生命历程,扩大到企业的策略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中来。

2.2 产品造型基因

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它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生物体亲子之间的相似性和继承性靠的就是基因的遗传作用。如果没有遗传,各式物种就不可能延续发展;同样,如果没有变异,地球上的各色物种就不可能有进化,也就不可能构成绚丽多彩的生物界。

产品的造型设计也是一个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所有新产品与以前的产品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完全一样。在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对一些“基本造型”的反复应用,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也可以成为一种遗传,这些基本造型就是造型基因。造型基因是设计信息的最小信息单位,具有造型设最小的知识粒度。就是说,造型基因是对产品形态具体表达和约束的遗传性元素。类比生物学,遗传算法和设计中的一些术语,设计中的造型基因和自然中的DNA都是用来构造的基本元素,自然界中构造的是蛋白质,而设计构造的是产品形态。而在构造的过程中,自然界的基因型(genotype)是通过转录和逆转录来实现蛋白质的形成;造型基因则是通过基本元素的组合、拆分来构造产品的形态。

三、产品造型基因的内涵

正如自然界里由于相同基因组成规则的不同而发生同质异构现象一样;由于设计造型过程规则的多样性,相同的造型基因产生的形态也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3.1 造型基因的生成

产品的造型基因构造的是产品形态,因此对产品造型基因的分析是提取产品的形态特征、确定产品造型风格的过程,而特征与风格正是产品识别的基础,所以,透过对产品造型基因的分析,获取产品识别的造型特征元素,从而形成产品的视觉识别特征。

研究表明,同一个造型元素只要三次以上出现在同一企业的产品上面,我们就可以把它认为是该企业的产品特征。同时一个企业的产品特征还必须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性格。满足这两个条件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特征视为它的造型基因。如图1所示。

(图1:产品造型基因提取示意图)

3.2 造型基因的遗传

产品造型基因的遗传性决定的是企业产品造型的延续性、家族性。遗传是企业最想要,也是重中之重,它标志着保持产品一贯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在消费者的心里树立产品品牌形象。

它将一类相同或相似的风格、细部特征,或延续或发展,持续不断地应用于企业的不同产品造型设计中,形成一个延续且统一的产品形象,引起用户的视觉注意并成为产品的识别特征。盾形水箱罩是最能体现Alfa Romeo造型特征的地方,其所有车型都延续应用了这一特征,因此这就成为了Alfa Romeo最重要的形态识别特征之一,如图2所示。

3.3 造型基因的进化与变异

产品造型的进化与变异决定了企业产品造型的创新性。变异是被迫的,就像物种的变异一样,都是环境改变的结果。产品基因的变异性是指人们对产品基因进行评价后采取优化措施,以获得或者适应某些功能需求引起的产品基因突变,从而衍生出具有新功能、新特点的新产品;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如果产品一成不变,终将被流行趋势远远地抛在身后。

3.4 造型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

企业产品如果只是延续前一代的设计则会给人一种一成不变没有新意的感觉,最终将被市场淘汰。而企业产品如果变化太大,每次新的设计都与前一代的设计风格迥异,则势必会给消费者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给产品识别带来很大的困难。如图3所示,纵坐标代表着企业产品的变异性,横坐标代表着企业产品的遗传性,企业产品的设计只有在变异性和遗传性之间向前发展才是企业产品设计的方向,也可以看作企业产品良好的进化过程。新产品与前一代产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者内在联系,新产品是前一代产品的继承和改进。

(图3:造型基因的遗传、变异、进化的关系)

四、结语

一个产品不用看它的商标,从它的整体风格和外观特征就可以识别出它的品牌,而它的风格和外观特征正包含与体现了这个品牌的文化特征,这就是产品设别(PI)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最高境界。在产品识别设计中,从典型产品提取外观基本特征运用到全系列产品并作适当调整,在以后的设计中不断地继承和发展这些基本特征元素,使它做到风格统一又各具特征。

参考文献

[1] 张文泉、赵江洪.汽车品牌_造型基因_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葛晓菲、赵江洪.产品设计中的产品识别(PI)[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 童慧明.DI一一新世纪工业世界观.装饰.2002

[4] 王兴元.产品形象(PI)要素构成、评价及其塑造研究.商业研究,2000

[5] 杨 磊. 基于遗传基因的产品“族谱”造型基因探讨.包装工程,2010

作者简介

生物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概念教学 障碍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攻破学生学习的薄弱点,而高中生物概念学习就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教师要确定概念教学的目标,将生物概念有效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加透彻地明白概念所要表达的本质内涵以及延伸意义,从而能对雷同的概念进行区分,对同类的概念进行无误的归纳,在不断的积累、整理、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概念体系,攻破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概念的障碍。

一、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概念出现障碍的原因

应该说,学生接触到生物是从小学的自然科学课堂开始,由于这门科目只作为一门副科来学习,所以教师没有对此做深入的讲解,学生也没有养成进一步探究的习惯,缺少对一些生物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对一些生物概念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例如教师在讲动物和植物的时候会告诉学生,有腿有脚,会跑会跳的是动物;无腿无脚,长在土地上的是植物。由此一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一种片面、错误的生物学概念,他们会认为蘑菇是植物,会认为鸡鸭是动物。这样笼统的概念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各个阶段都有一个学习特点,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在适当的阶段给予学生需求的知识。但是教师与家长常常忽略了这一点,起初就没有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就以最为常见的现象为例,小孩通常情况下会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就涉及到了生物这一学科概念,但是父母通常的回答是捡来的,或是更为唯美地说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家长对这一概念的阐述会让孩子陷入迷惑的状态。虽然随着时间的迁移,学生不断接受一些新知识,纠正一些,不科学的旧知识,但是由于起初没有养成严谨科学的探索习惯,所以对于高中生物概念的学习会存在一些障碍,这对学生生物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如何破除高中生物概念学习的障碍

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奥苏贝尔提出一个比较有见解的学习理论,即有意义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记住词句和内含的符号,还应理解这些词句乃至符号所代表的本质内容。而这一学习理论恰恰可以运用到高中生物概念学习当中。

生物学概念是对生命自身所存在的现象以及活动规律进行本质的反映,这是它的内涵。生物概念中所强调的生命体还有存在的条件和范围,这属于外延。内涵和外延是透彻分析概念首先要了解的基本特征,而在了解其基本特征之前,要创造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对于所学的概念来说,教师要将其逻辑结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这些概念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连接;对于学生来说要在内心建立起有意义学习的动机,自主地去学习探究,并愿意将新接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从了解概念基本特征这一层面来说,学生在这两个条件为基础的情况下学习,要想破除对生物概念学习的障碍,就必须明确生物学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就如酶这一概念,它是一种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具有催化的作用。对于酶的分类来说,大部分属于蛋白质,只有很少一部分属于RNA。教师在讲解这一概念的时候,要建立内涵与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心向,将现有的知识与新接触的内容很好地联系起来,明确其外延。

三、教师如何破除学生高中生物概念学习的障碍

对于高中生物来说,其概念庞杂繁多,而且由于这些概念的特征及内容不同,所以彼此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这样一来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联系概念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对高中生物的概念进行直接的讲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照学生的特点以及所授课程的特点来确定教学方法。对于生物学概念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都晦涩难懂,有相当一部分概念实际上是按照它本身特有的意思予以命名的。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些概念的时候,用一种直接的教学方法来讲解就可以了。比如教师在给同学讲“染色体”的时候,就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这一概念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即染成颜色的物体,然后再逐渐深入,为同学讲解其具体的含义:碱性染料容易将细胞核内的一种物质染成深色,这种物质就是染色体。

(二)采取概念解剖的教学方法来分析概念

我们将概念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多种要素组成,教师在概念教学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将概念解剖,找出构成概念整体的几个要素。通过对几个要素的分析来理解掌握概念。例如教师在讲到“相对性状”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找到其组成的因素,即生物、性状、不同的表现类型。然后再讲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

(三)采用生活的实际例子,将抽象化具体

生活是最大的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好这个课堂,将最本真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对于概念来说,它是事物本质以及特征的抽象概括,让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地看到生物概念的本质。

(四)有效地运用对比的方法,将雷同的概念区分

对比这一方法可以运用到各类学科中,通过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到对比物的内涵本质。有些概念比较相似,所以学生常常将其混淆,而这些概念一般都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同时这也是最易失分的地方。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对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有效类比区分,找出差异点和共同之处,使这些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清晰可辨,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

总结:

高中生物概念繁多无序,而且都十分抽象,使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更高效的教学方法,破除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概念的障碍。此外,教师教学生怎样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讲解概念的时候,还应让学生自己探究,掌握学习概念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中学生物学,2005(2):46~47

[2]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生物基本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心身疾病;基本特征;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心身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以惊人的高发病率与高病死率冲击和改变着疾病谱和死亡谱。据一些发达国家的调查,在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中,略高于1/3的是躯体疾病,不到1/3的是神经症,其余1/3是心身疾病。国内研究提示心身疾病的患病状况不容忽视, 如上海的调查显示:心身疾病占门诊量的33.2%;北京调查,心身疾病占门诊量的40%;上海心血管科和内分泌科的心身疾病分别高达60.3%与70.4%。目前,我国心身疾病患者多在内科就诊,医生一般容易忽略患者心理神经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从而影响其治疗和预后,因此大力开展对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心身疾病概念的狭义与广义之分

1.1 心身疾病的概念 所谓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一组与精神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疾病的表现(如冠状动脉硬化)或确定的病理生理基础(如偏头痛),但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2 心身疾病概念的界定 心身疾病可按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加以界定。狭义:因社会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躯体疾病;广义:除了狭义界定的内容之外,另还含有两层界定:(1)虽然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器质性病变,但心理应激作为第二位的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但却表现为躯体症状,如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的"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即那些具有明显躯体症状的器官性神经症或心理生理障碍。虽然一些学者认为,狭义的界定便于临床操作,但实际上广义的概念更吻合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它包含了社会因素所致的疾病以及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紧张性头痛、月经异常、皮肤瘙痒症、恶性肿瘤、荨麻疹等。

2 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及诊断

2.1 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 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1)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主要或重要的作用;(2)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社会应激往往起到"扳机"作用;(3)机体的个性特征是心身疾病的易患素质;(4)心身疾病以躯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为主,一般有比较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系统或器官;(6)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心身综合治疗能收到较显著的效果。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的评估,如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采集病史这一步中,不仅对患者的心理、躯体、社会三方面的现状作出评估,还对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有意义事件及成长经历中的关键阶段、家庭变迁、事(学)业成就,人际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特别关心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目前,学术界对心身疾病的诊断已达成共识:认为临床上应从躯体、心理及相关社会因素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分析,以作出生物躯体的"器质性疾病"与社会心理的"适应不良"的双向诊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社会心理因素直接影响躯体疾病的病程、治疗疗效、病情演变及转归。

2.2 心身疾病的诊断 心身疾病的诊断包括:1.生物学诊断。运用一般体格检查和辅助仪器检查(如心电图、胸片、胃镜、超声检查、病理切片等),以便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明确患者躯体疾病的诊断。2.精神状态的诊断。这有别于一般内科疾病诊断,主要包括:(1)情绪评估:常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综合医院焦虑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问卷等评估量表,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并注意患者的情绪体验与不良情绪的表达方式;(2)个性评估: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A型行为量表等人格测验量表,对患者的个性特征进行量化评估,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3)认知评估:常通过采用自动性思想问卷、自控量表、自信心量表、认知反应测验等测量,来了解患者的认知方式,从而评估患者的认知与情绪、行为的相互关系,最终达到对其精神状况进行量化测评的功能。3.生物学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相关诊断。这主要确定心理社会因素的存在及其与躯体疾病发生的密切关系,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生活史、生活环境、家庭婚姻状况、工作情况、发病时的生活事件等,尤应注意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社会应激因素,及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变化对躯体疾病的影响。

当今社会存在大量的心理应激因素,心身障碍患者身后影射着许多社会心理问题,必须了解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社会支持系统,把患者放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加以考察,才能对患者的心身问题有更完整、更全面的剖析。

3 心身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3.1 心身疾病的研究现状 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建立了心身医学会,并召开各级学术大会进行心身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心身医学已成为部分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并作为医护进修和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国在80年代初也已意识到了疾病谱的改变,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心身疾病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初步调查了各类心身疾病在城乡居民中的患病率和心身疾病在综合医院中的发生状况;(2)开展了心身疾病的病因及机制研究。一方面从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神经生理等方面寻找分子生物学基础,同时研究人体对不良心理社会因素的应激及其与心身疾病的关系。目前认为,任何单一或多因素型平面的病因学难以解释,必须采用多层次、多因素、多系统非直线型模式探索。(3)围绕临床上部分常见的心身疾病进行了重点研究,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4)对心身疾病的防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诸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精神支持疗法、行为治疗、生物反馈疗法、自我训练等在治疗心身疾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