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老年护理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总结了健康教育对老年人戴用可摘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针对佩戴义齿前后不同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保健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通过126例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认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对可摘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状况。
关键词:
健康教育;老年人;可摘义齿;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口寿命普遍延长,并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及器官功能的减退,牙齿缺失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久而久之会导致消化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出现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佩戴可摘义齿,可修复牙列缺失,恢复嚼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可摘义齿具有适应范围广,磨除牙体组织少,摘戴方便,易于清洁和价格较低等优点,目前是老年牙缺失者首选的牙齿修复方法[1]。对已接受治疗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正确的义齿清洁方式,对可摘义齿戴用者具有重要意义。不正确的义齿护理,不仅达不到义齿修复的目的,还会引起许多口腔疾病的并发症,如义齿性口炎、牙周病、牙龈炎等。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2]。现实生活中老年义齿戴用者缺乏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不知道义齿清洁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老年人可摘义齿戴用者进行几方面的健康教育,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接诊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共126例,包括生活不能自理10例,年龄65~80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55例。
1.2结果
126例老年戴用可摘义齿者普遍缺乏口腔健康知识,经统计,68%(86例)者不戴义齿时不知道将义齿浸泡在冷水中,42%(53例)者吃完饭后不漱口,46%(58例)者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60%(76例)者睡前忘记摘下义齿等。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对义齿护理知识明显提高,比例超过健康教育前,改变了不良习惯。总之,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护理行为。
2方法
2.1佩戴前健康教育
2.1.1
关心安慰患者
医院首先提供整洁、明亮、舒适、安全的环境,创造开放式的谈话场所。患者来就诊时,护士热情接待,根据不同患者产生的应急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里护理,以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和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焦虑及恐惧心里,了解患者病情,询问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了解有无治疗禁忌证,并给患者漱口以清洁口腔。
2.1.2取得患者配合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局部义齿戴入的步骤及治疗时间、预后、并发症、治疗费用;告知佩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对于听力下降及反应迟钝的老年人应反复交代。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误吞,如有不适则举手示意,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身体,以防导致口腔软组织意外损伤。
2.2佩戴后健康教育
2.2.1义齿取戴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取戴义齿,不宜强力摘戴。安装义齿时注意好金属翼环和套用翼环的牙齿,双手左右平衡放入口中,不能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不宜用舌将义齿顶出,防止损伤自己原有的牙齿、口腔组织或损坏义齿。初戴义齿如有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修改;在修改前不能耐受的疼痛,应摘下义齿放入冷的清水中浸泡,不要干置,待来医院前1~2h戴上义齿以便准确查明原因,得到正确修改。切忌忍耐戴用,以免压伤牙槽粘膜或损伤牙周支持组织。
2.2.2义齿的处理
告知患者饭后及睡前应将义齿取下即时清洗。可摘局部义齿与牙龈和粘膜之间有间隙存在,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每次进食后应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的健康。夜间睡眠也不宜戴活动性义齿,以免造成误吞,同时可缓解牙槽骨压力。义齿清洗时在流水中用普通牙刷清洗干净,再浸泡于冷的清水中,禁止浸泡在热水或酒精等有机溶剂中,以免造成义齿基托树脂老化而影响使用寿命。义齿磨光面用软毛刷轻轻刷洗,组织面由于较粗糙可用硬毛刷仔细清洗。对口腔无病变及损伤者告知经常戴用义齿,以防余留牙位置改变或牙槽骨吸收变形而导致义齿摘戴困难,甚至无法戴入。
2.2.3加强口腔卫生
老年人佩戴的义齿和余留牙之间会产生新的滞留区,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同时减弱了唾液冲洗或缓冲作用,利于细菌附着,加之老年人口腔自洁能力和抵抗力下降,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引发义齿性口炎、牙周病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3]。应告知患者每次进食后及时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健康。
2.2.4饮食指导
初戴义齿应先吃软的小块食物,尽量少用前牙切咬大块食物,根据情况逐渐增加食物硬度,最好不吃较硬的食物,适应以后也不要吃坚硬食物,以免弄坏义齿。
2.2.5不适复诊
初戴义齿时口内会有异物感,语言不清晰,恶心,唾液增多,咀嚼功能差,一般1~2周后即可缓解。若余留牙和粘膜的疼痛、义齿松动、摘戴困难、咬颊舌、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或义齿损坏等应及时就医检查、调改和修理,不要自己修改义齿。正常半年到医院复诊1次义齿,即便活动义齿没有出现问题,也应该五年左右到医院更换一次。
3讨论
可摘义齿体积大,带入口腔后影响牙齿的自洁能力,降低口内生存环境,同时义齿周围容易滞留食物,促进细菌繁殖,导致佩戴可摘义齿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之老年人自理能力减退,反应迟钝,科学保健观念淡漠,认为老年人不需要口腔保健。因此,需要护士充满人性化的关怀,向老年人讲解相关口腔疾病和防治的保健知识[4]。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义齿护理行为,达到良好的义齿卫生状况,培养了老年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崇锦.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71-638.
[2]贾晓青.健康教育在口腔科门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52):144-145.
[3]应巧燕,杜靚,张维,等.社区健康教育对可摘义齿戴用老年人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6B):2092-209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mproved nursing on health behavior,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From July 2015 to November 2016 for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a total of 128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improvement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taken in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group to impro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health behavior on nursing work satisfaction.Result:After nurs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otal score (40.14 + 8.59), health behavior score (185.36 + 15.69) poi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and improve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8.4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79.69%).Conclusion: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proved 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behavior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corresponding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Improving nursing;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aged;health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01
随着近些年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多种生活习惯病发病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冠心病对老年人群影响较大[1]。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相应症状,但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情况仍受到严重影响,且由于该疾病具有易复发性,对患者生命健康仍存在一定威胁[2]。相关学者指出[3],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本次研究通过对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改进,探究其护理意义,特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共计128例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共计128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6.59±5.13)岁,全部患者经检测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年龄均≥60岁、病程≥3个月,并排除以下情况:1、患者伴有恶性肿瘤或其他慢性疾病;2、患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类疾病;3、患者伴有语言功能障碍。将其随机分为改进组及常规组,每组患者64例,其中改进组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65.71±5.47)岁;常规组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67.32±4.89)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情、病程及受教育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饮食、运动、用药等进行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
对改进组采用改进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2.1 住院护理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与责任护理人员一同对患者资料进行查看,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掌握其病情、身体机能及心理状态,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具体包括:1、通过在病房内摆放患者喜爱的物品等方式提高患者对治疗环境的熟悉程度,避免患者因治疗环境的该病而出现不适感[4];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指导宣传册及当场指导等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该病症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高其对该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避免不良事件的?l生;3、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于该病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征[5],而患者又为老年人,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及焦虑等负面影响,并对家庭负担及痛苦等情况表现为过多担心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通过专业且易懂的方式,详细向患者讲述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每天与患者交流至少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5min,以使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情,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消除其疑虑,增强其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4、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由于患者为老年人,因此家庭的关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工作的信心[6],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通过常对患者进行鼓励,并实时照看在患者周围,提高患者对生活信心,避免患者听天由命等消极态度的出现。
1.2.2 随访护理 在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通过电话方式对其进行随访,对患者运动及恢复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并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并保证通过时间≥10min,于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家访,详细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对治疗的配合情况,协助并指导患者完成相应康复训练,并保证时间≥30min,在患者出院后2-12个月内,每个月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并针对上次随访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通话时间≥10min,并于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对其进行再次家访,巩固其护理效果。
1.2.3 运动及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恢复程度及饮食习惯,制定相应饮食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营养、高蛋白且富含纤维素等食物,并根据其机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有氧运动,在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随访时,可适当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护理计划。
1.3 评价指标 采用CQQC评分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体力、病情、社会及心理状态等6方面,总分为154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并采用HPL评分表评价其健康行为,包括躯体活动、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6方面,总分为208分,分数越高表明其健康行为越好,同时在护理工作结束后,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
经过护理后,改进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40.14±8.59)分,与干预前及常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
2.2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行为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健康行为均有所改善,且干预后改进组健康行为评分为(185.36±15.69)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
2.3 比较患者满意度
改进组护理满意度为98.4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69%(P
3 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机能下降,导致冠心病治疗后,恢复速度较慢且病情易出现反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对其生命造成威胁,导致患者及其家属负担较重,同时,老年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差[7],且独自进行康复训练安全性较低,进一步降低了其恢复速度。
【关键词】老年人;跌倒;综合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86-01
本文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2013年2月间的50例跌倒的老年人,并根据老年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50例跌倒的老年患者,其年龄在60岁以上,确定患者在签署护理干预同意书时,思维是处于清晰正常的状况。并根据老年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均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统计学无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跌倒后的一般护理方式。在患者跌倒后,应当立即将患者搀扶进病房并同时通知主治医生。在医生到达之后,根据患者跌倒后的伤情,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紧急的处理措施。如患者的伤口是属于外部开放性的伤口,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消毒杀菌,如已经损伤到了骨骼,就需要将老年患者受伤的部位固定住,防止二次受伤。并采用CT检查老年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在之后观测老年患者在跌倒后的生命体征情况以及受伤部位的伤愈情况,及时的做好记录工作,并将跌倒的情况记录在跌倒登记表上及时的上报[1]。
1.2.2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在给予老年患者跌倒后的一般护理的前提下,再给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其中主要包括身体锻炼、宣教以及饮食护理。①身体锻炼护理:在给予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后,医护人员除了需要定期的检查老年患者的基本身体情况,还需要为老年患者制定合适的锻炼方案。例如建议老年患者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运动,运动内容可以包括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等等。②宣教护理:进行宣教的目的主要是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措施,宣教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的穿着护理,锻炼指导、服药方法;如患者在家中,则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穿着进行护理与建议;如患者患有感知障碍,则需要针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生活物品进行介绍和建议,例如上街需要佩戴老花镜或是相关的助听器。由于老年患者的年纪大,所以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对老年患者进行讲解,直至所有老年患者明白为止[2]。③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在跌倒后急需要补充蛋白质,因此在饮食护理上就需要提供具有充足蛋白质的食物。但是又不能够太油腻,否则会对老年患者的心血管造成影响[3]。
针对在在家中的老年人,可建议家中摆设是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各项生活用品,老年人不用费劲就可以拿到,生活起居用品最好是有把手,并且在老年人跌倒后,家中需要有人照应。
1.3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一年内,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结论
老年人跌倒主要是在平地上进行行走时发生摔倒,或是从高处摔倒在地上的一种情况。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老年人跌倒后的死亡率在医院高达20%。老年人身体结构比青年人要更加的脆弱,因此在跌倒后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老年人跌倒后就更加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4]。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单单只是在医院中可以实施,在上文方法中了解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也是可以在家中实施。优于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空巢”老人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老年人独自在家中遇到跌倒的危险指数也在不断的升高。因此,为了能够保障老年人的独自在家中以及在医院中的行动安全,采用该种护理干预模式,是能够明显的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以及受伤率,是值得在临床护理以及家庭护理中应用的。
参考文献
[1]赵洁.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A].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31-32.
[2]邢润莲,封芳.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08(17:23-24.
【关键词】 健康教育;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护理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人体骨量减少, 导致骨骼的脆性增加, 从而使人体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骨骼性疾病, 该病和人体老龄化成正比关系[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 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 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对于我国逐渐老龄化的社会,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184例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184例, 随机分组, 对照组92例患者, 男57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72.5±11.8)岁, 女35例, 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73.1±11.2)岁, 其中登高性跌伤患者32例、运动性跌倒27例、重力因素致伤25例、其他诱因致伤占8例;观察组92例患者, 男47例, 年龄62~81岁, 平均年龄(73.5±12.3)岁, 女45例, 年龄62~83岁, 平均年龄(73.7±12.9)岁, 其中登高性跌伤患者27例、运动性跌倒26例、重力因素致伤33例、其他诱因致伤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病因素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有:①护理。术后在患者的双腿间设置一个三角形软垫, 以防止髋部内旋和内收, 并可以有效减轻疼痛, 让患者的肢体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 在膝盖部位放置一软枕, 术后1 d采用半卧位, 屈髋不超过90°, 术后3~5 d扶步行器部分负重行走, 随后1个月单拐行走, 最后弃拐。②疼痛护理。对于老年髋部骨折, 术后1~3 d是最为疼痛的时期, 该时期的疼痛使患者难以忍受, 影响患者食欲和睡眠, 严重的刺激原来的并存病, 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 所以为了防止出现这类情况, 在术后通常对患者进行止痛治疗, 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观察组则加入健康教育措施进行护理, 主要在心理教育、饮食教育、运动健康教育等方面。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评定护理效果。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实验采用NRS疼痛指数进行评分, 采用0~10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 不影响睡眠;中度疼痛为4~6分, 偶有出现疼痛惊醒症状;重度疼痛为7~9分, 患者难以入睡或者经常睡眠痛醒;剧痛为10分, 无法入睡, 需采用镇痛手段。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评估等进行对比,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护理满意度统计结果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研究, 观察组的满意度94.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 1 针对骨质疏松的饮食健康教育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关键在于钙元素的补充, 钙元素的最佳来源是从饮食中获取, 富含高钙元素的常见食物主要有肉类、豆类、奶制品、海产品以及绿色蔬菜等。而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长期的烟、酒、浓茶、咖啡摄入等对人体中的蛋白质合成有比较大的影响, 所以建议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应该尽量多的到户外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 接受一定阳光的照射, 以及建议患者戒烟戒酒, 尽量避免喝过多的浓茶和咖啡, 特别是饭后。蛋白质是生命物质的基础, 研究学家研究表明低蛋白的摄入和椎骨、股骨的缺失呈正比的关系, 饮食中缺少蛋白质的摄入增加了骨量的丢失, 所以建议患者应该在饮食中适当的摄入鸡肉、牛奶、瘦肉等含蛋白质高的食物[3]。
3. 2 针对骨质疏松的运动健康教育 通过以往的对骨质疏松患者的研究表明, 适量的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来说, 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以增强肌力、抑制骨丢失和维持骨密度, 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质疏松症。人体的骨骼在40岁以后就开始逐渐衰老, 骨量逐渐下降, 骨丢失情况也越来越明显, 为了及时预防这类情况, 以延缓骨质疏松出现, 建议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选择有氧运动, 不仅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也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产生了极佳的护理效果, 就数据统计来看, 开展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均要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 因此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敏楠, 齐丽荣, 李效静, 等.健康教育表单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医药杂志, 2013(9):99-101.
[2] 舒婷.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4):320.
【关键词】脑血管;老年人;心理状况;心理干预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月至6月期间共收治老年患者991人,男510例,女481例,平均年龄72岁;入院诊断脑血栓70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500例,脑梗塞病200例;生活完全自理者500例,部分自理者 120例,不能自理者80例;城市患者450例,农村患者50 例。
2 心理状态分析
2.1 孤独心理: 老年人住院后,由于条件限制,只能独自一人住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失去了与亲人的交往,与社会的沟通,家属来探视只是“蜻蜓点水”,由于中国的医疗体系使得医护人员也不能时时刻刻陪同在患者身边,老年人就更现孤独。
2.2 焦虑心理: 这是所有患病者特别是老年人的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患者往往对自己疾病不够了解,对愈后的担心,对各种疾病产生的疼痛以及面临死亡的恐惧心理,对各种治疗检查缺乏认知,对医疗费用支出的担心等一系列问题,都会使患者产生极度焦虑的心理。
2.3 猜忌心理: 老年人往往只相信自己或亲近的人,特别是对医护人员有一种抵触心理,且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稍有不适即怀疑自己患病,对旁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正确接受。
2.4 自卑心理: 老年入丧失了劳动、自理能力,减少或无收入,社会及家庭地位下降,自觉不受人重视和尊敬,感觉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
2.5 消极心理: 因为丧偶、离异,子女外出工作,组建自己的小家庭,老年人会对生活无望,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有“生不如死”的念头,往往会不配合治疗护理,怀有一种消极悲观的灰色心理。
2.6 病急乱投医心理: 现今社会有部分老年群体,退休后领取丰厚的养老金,甚至一些经济不宽裕的老年人,为了自身的健康,往往听信虚假广告,不惜“一掷千金”,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经济,生理,心理的创伤。
3 心理护理
3.1 基础护理 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从生活护理开始,完善各项基础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培养患者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2 心理护理
3.2.1主动倾听:解除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排斥感。对那些焦虑的患者,我们采取主动介绍医院环境,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征求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联系各项检查,使患者焦虑情绪放松,安心住院。对于产生抑郁症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与之探讨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等,使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
3.2.2充满爱心:多与患者主动交流,尽量诱导患者倾诉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那些因经济原因产生心理压力的患者,要跟他们讲明治疗的必要性,同时与其家属配合鼓励其积极治疗。总之,在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与患者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取得其信任,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打消其焦虑心理,使其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3.2.3尊重患者:护理人员必须学会顺应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对他们的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谈话不要嫌麻烦,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时要慢而清楚,语调平稳。在工作中不能用强行的管理制度去限制病人,而是尽量要与病人沟通,在病人自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限制。
3.3 对症护理
3.3.1对孤独心理的患者: 通过与老年人家属的沟通,建议他们尽力多抽出时间来陪同老年人,同时,护士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巡视、观察、照顾,多与老年人聊天,唠唠家常,潜移默化的使老年人了解自己的病情,还可建议老年人多多与病友交流,同龄人,同病相连的人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以排除自身的孤独。
3.3.2对焦虑心理的患者: 要用科学的知识,通俗的语言向老年人解释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在进行各项检查及治疗前,要做好充分的解释说明工作。住院费用透明公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药,避免患者产生“一病回到解放前”的忧虑。鼓励患者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
3.3.3对猜忌心理的患者: 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言语温柔大方,对待患者以礼相待,一视同仁。把老年人当作自家的长辈亲人。关键是要精通业务,使老年人对我们放心、安心。努力缩短和他们之间的距离。
3.3.4对自卑心理的患者: 要关心老人、支持老人、鼓励老人,联合老人家属多关心照顾老人,不使老人产生被抛弃的心理。尊重重视老人,凡事都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参与其中,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3.3.5对消极心理的患者: 多鼓励老人与人沟通,接触社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组建新的家庭。多做宣教,使老人能够正确的面对死亡,使其了解死亡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无须畏惧,积极过好每一天。
3.3.6对病急乱投医心理的患者: 可以给老人通过读书看报、看新闻、真人真事讲解等方法,使老人多多了解骗局,防止他们上当受骗,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客观的治疗观念。同时要对各种虚假广告给予坚决的打击。
综上所述,对待老年病人我们护理人员要付出更加多的耐心、细心、关心和爱心。随着护理模式从生理护理到心理护理的转变,要求我们积极转变思想,适应新时代的护理大潮。应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加强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护理。只有正确了解神经内科脑血管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熟练掌握护理技巧,才能更好地给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也才能更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浅谈现代老年人心理问题及护理 刘欣 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江苏南京2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