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牙齿保健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我科对我市多所幼儿院及一所小学共计1000多名儿童进行免费口腔检查及700名7-9岁小学生免费窝沟封闭治疗过程中,随机调查家长及幼教工作者中得知,家长、幼教工作者对口腔保健知识及龋齿预防知识知之甚少,而家长日常主动带孩子到口腔医院及口腔门诊进行口腔健康体检的甚少,因此笔者认为,欲降低幼儿乳牙龋患率。关键在强化家长、幼教工作者健康教育入手,做到家庭、幼儿园齐抓共防儿童龋齿。
1 强化家长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意识,把好幼儿龋齿防护第一关
家庭是幼儿培养自我保健能力、预防龋齿发生的第一重要场所,要真正起到这第一场所的作用’,家长必须做到,转变理念.充分认识到保护幼儿乳牙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才能承担起家庭龋齿防护的重要职责。
1.1 家长应充分认识龋齿的危害性。龋病是严重影响牙齿正常功能的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对儿童危害常见为:
1.1.1 龋齿可能导致疼痛,影响咀嚼功能。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牙髓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牙髓坏死,继发牙根尖炎及牙周炎等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就使牙槽骨遭到破坏。
1.1.2 龋齿除剧烈牙痛外,还可造成牙齿的过早缺失,导致恒牙萌出顺序和位置异常,加上牙齿咀嚼功能不全会影响颌面部畸形,引起相貌不雅及儿童正确发音。
1.1.3 全身影响:咀嚼功能降低,因痛又使幼儿不愿饮食,就会影响儿童从食物中摄取身体所需的足够的营养,从而影响身体发育,诱发和加重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关节炎、心肌炎、肾炎,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1.2 充分认识龋齿的致病因素,积极预防。病因之一:细菌 变形链球菌是最主要的口腔致龋病菌,这些微生物能将含糖的食物发酵、产酸。酸性产物长期作用于牙齿使牙齿脱矿而形成龋病。刷牙是最基本重要的去除菌斑手段,从幼儿开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将终身受益,坚持使用含氟牙膏,含氟牙膏有助于防龋。当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就应每天清洁它,父母在喂完奶以后,用棉签或纱布蘸温水清洗婴儿口腔和牙齿,每天至少1次。2岁幼儿就要开始在家长的帮助下刷牙,每天1次,3~4岁,每天刷牙2~3次,每次刷牙时间3min,真正做到“科学刷牙”、“有效刷牙”。以有效去除菌斑,饮食后漱口也是防龋的有效措施,;还可以使用漱口水,防龋涂膜等。日常的口腔保健是防龋措施的重中之重。 病因之二:宿主 乳牙本身存在缺陷,矿化程度低,抗酸力弱,儿童唾液分泌量小,牙齿的凸度大,自洁作用差,咬合面的点隙窝沟、邻面的接触区域是刷牙不易清洁部位,需要家长协助清洁。
病因之三:食物 多数甜食含有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粘性强,含糖性高食物,餐间这些甜食、饮料的频繁摄入,为口腔细菌连续提供底物,龋斑的PH值连续低于临界的PH值,导致釉质溶解脱矿形成龋损。因此在保证必须能量提供前提下应控制摄入食甜食,晚上睡觉前应严格禁止含甜食入睡。
另外,“六龄齿”萌出后,及时到医院进行窝沟封闭及预防性充填,给牙齿做个保护层。定期到医院检查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儿童每半年一次,以发现日常自检无法发现的早期病损,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注重儿童在幼儿园的健康防护
大部分幼儿一天基本上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一日三餐都在学校吃.而且,幼儿都特别听老师的话,这使幼儿园自然成为幼儿龋齿防护的第二重要场所,幼儿园保育员、老师要熟知口腔保健知识,承担起幼儿口腔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职责.以从小培养幼儿自我保健能力为目的.向幼儿反复传授口腔卫生知识,并相应地进行口腔健康行为(如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医院的健康防护
医院积极开展口腔防龋健康教育工作如,门诊及儿科制作发放口腔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开始视频教育,开设儿童口腔健康体检专门诊室,口腔保健防护咨询等,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健康教育方式 口腔卫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文化里幼儿园由家长填写完整合格调查问卷的幼儿220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1.2 研究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 ②家长及孩子口腔卫生习惯、刷牙起始时间、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刷牙时间 ③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幼儿龋危害、幼儿龋预防方法、口腔保健知识获取渠道等。
1.2.2 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作菌斑指数检查并做记录:根据Quigley和Hein(1962年)提出,并由Turesky改良的牙菌斑指数记分标准记分,所有检查全部由同一位检查者完成。
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连续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在牙面1/3以下;4=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1/3,但不超过2/3;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2/3以上。
菌斑显示法所用染色剂主要成分为酚红、乙醇和水。
牙周病流行病调查中每位受试者均检查6个指定牙齿(即16、11、26、36、31、46),每个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平均值,每个人的记分为6个受检牙记分平均值,其为衡量口腔卫生状况指标。
1.2.3 干预措施及资料收集方法:①对220名幼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牙菌斑指数检查(世界卫生组织牙周病流行性调查标准)记录菌斑指数,瞩其刷牙后再次进行牙菌斑指数检查并记录,全部调查工作由同一检查者完成,期间无一人退出。
1.3 统计学处理:将口腔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数据做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一般情况:家长年龄:25-35岁;母亲161人,父亲59人;国企职员125人,私企49人,自由职业46人;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63人,大专74人,中专以下83人,他们所受教育不同,家长口腔卫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各异,随之幼儿口腔卫生状况出现显著差异。
2.2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表1 口腔卫生习惯调查表[n(%)]
表2 口腔保健知识
表3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
3 讨论
3.1 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菌斑可以减少和预防口腔疾病,正确有效的刷牙是控制菌斑与消除软垢的最佳方法,刷牙给予牙周组织适当的接触刺激,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粘膜上皮角化程度.增加牙周组织抵抗力[1],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牙龈上皮薄、角化差,受细菌感染后易发生炎症[2]。
3.2 学龄前儿童更需要保持口腔卫生:学龄前儿童所进食物精细,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易于发酵产酸;加之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自洁作用差,牙齿钙化程度低,龋齿发病率为71.97%,87.73%儿童有不同程度睡前进食不良习惯。
3.3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提高有赖于家长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调查发现保健牙刷知晓率只有29.09%,家长为孩子所带牙刷合格率只有23.19%,存在刷头过大、刷毛过软、刷毛过尖等误区:只有15.90%家长知道自孩子出牙起开始刷牙。
3.4 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宣教:我科口腔医师每半年到甲级幼儿园做一次免费口腔检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龋齿发病率为72.66%,而就诊率只有13.38%,说明广大家长对乳牙龋认识程度不够。
4 结论
健康教育涉及到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应采取直观化、形象化、多样化、具体化、反复强化等措施,另一方面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配合及监督,加强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家庭幼儿口腔保健[3],但他们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证,卫生保健完全靠自费[4]。建议政府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增加一些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农民家庭社会福利项目。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 预防口腔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177-178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十堰市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情况,探讨预防龋病的措施,找出影响学龄前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为防治儿童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该区6所幼儿园3至5岁儿童为筛查对象,由专业人员在自然光下进行口腔检查。结果:该区儿童龋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3岁组儿童患龋率为49.17%,4岁组儿童患龋率为61.64%,5岁组儿童患龋率为55.78%。结论:积极开展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防龋措施极其重要。
【关键词】十堰市学龄前儿童 龋病现状 对策分析
我国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很高(70%以上,龋均为4颗以上),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岁及以下儿童患龋率为66%,且97%的龋齿未经治疗。这远高于WHO 2000年5岁儿童无龋率达到50%的目标。为了全面了解十堰市学龄前儿童口腔龋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对该区内1000名3至5岁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1、 十堰市学龄前儿童龋病的现状
本课题通过对该区1000名3至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向其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以及走访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来了解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787份,其中有效问卷782份,回收率为78.70%、问卷有效率为99.36%。在调查对象中,男生362人,占50.84%;女生350人,占49.16%。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市、县的幼儿园,调查对象中,分别抽取大、中、小班进行调查,在年龄和性别上分布选取具有一定覆盖面和代表性。以上表明本次调查资料可靠可信。
本次调查表明该区3至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5.53%,较全国口腔普查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还是超过了WHO规定的水平,并且充填率仅为2.14%,有相当部分的龋齿未经治疗。
2、 十堰市学龄前儿童致龋因素的探讨
2.1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造成龋病高发的主要因素
此次调查发现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尤其是第2乳磨牙,以咬合面为主。根据Newbrum四联因素论,龋齿的发生和发展,由细菌、食物和宿主以及时间四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1。主要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菌斑(由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和糖类食物残屑形成)是细菌在牙齿表面代谢和致龋的生态环境,细菌在牙菌斑深处产酸,酸逐渐腐蚀牙齿,使牙齿脱钙、软化造成组织缺损形成龋洞。儿童爱吃具有粘连性的精细糕点、甜品等易粘附在牙齿表面的食物,并且没有刷牙漱口的良好习惯,这些为致龋菌提供了极佳的生存环境,从而诱发龋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蔗糖的消耗量与患龋率之间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2。糖类的进食时间、频率、方式对龋病的发生有不同影响,儿童睡前吃糖和饮用含糖饮料更易于患龋。因此,减少、消除菌斑是防龋中最关键的一环。而实现这一环的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是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和选用合适的牙刷。
2.2家长受教育程度以及口腔保健意识的匮乏导致儿童龋病高居不下
健康行为学认为,学龄前儿童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模仿,这为从小塑造健康行为模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提供了天赐良机3。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行动则是把知识、态度具体化行为的过程,其结果促进健康,父母是儿童获得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国外学者对学龄前儿童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不一样的家长对孩子进食甜食的态度和自我诊断行为存在这明显的差异,龋病的发病率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4。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从而间接的影响儿童患龋。如家长刷牙的频次、刷牙的时间和饮食结构的组成,会对儿童的口腔卫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儿童口腔中的微生物数量。变形链球菌可以通过饮食生活,直接传染给子女5。
2.3宣传工作滞后,学校健康教育不足是造成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客观原因
在走访当地相关部门以及与当地民众的交谈中得知,口腔保健的宣传工作较为滞后,群众没有较多的渠道了解口腔保健知识,从而造成群众保健意识低下。此外,在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学校在口腔保健教育方面工作并未全面开展,孩子缺乏正确的口腔卫生引导,口腔卫生状况不佳,龋坏严重。
3、 探讨十堰市学龄前儿童龋病防治措施
3.1增强孕期保健意识,减少母婴传播
胎儿的牙齿是从孕期第6周开始发育6,乳牙的硬组织是在胚胎时期形成,母亲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胚胎时期乳牙的发育,关系到孩子出生后乳牙的健康。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致龋菌存在母婴传播,因此儿童防龋干预应从母亲孕期开始,良好的口腔卫生、合理的膳食,会促进儿童乳牙矿化,减少母婴传播机会,降低儿童患龋率。
3.2加强卫生宣传,正确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电视、漫画、儿歌等形式把防龋知识教给儿童,也可通过家长、保育员老师,让儿童们懂得注意口腔卫生,培养儿童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及吃糖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并教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后要充分漱口。
3.3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充分发挥保健部门和幼儿园医务室的作用,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年1次,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儿童来院健康检查,开展对儿童口腔保健个体化指导及对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提升,提高家长自身口腔健康水平和关爱儿童牙齿健康的意识和责任。彻底摒弃“有病才就医,反正乳牙早晚要替换,治不治没关系。”的想法7。
3.4合理营养,经常锻炼
适当增加含钙及多纤维食品,限制糖类食品,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日光,使牙齿得到正常发育,增强防龋能力。
3.5合理使用含氟牙膏
氟是一种坚固骨骼和牙齿的元素,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推荐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但氟的含量过高对人体也有危害,尤其对正处在发育期的儿童。
3.6扩大儿童口腔医疗资源的投入
光固化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技术是儿童龋齿重要的预防措施,无痛无创,政府投资建立定点医疗项目对3-6岁儿童进行防龋干预。
为了让更多的儿童享有口腔保健服务,降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必须积极开展儿童龋病的防治上作。同时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口腔保健工作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全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水平。
参考文献
[1] 岳松龄,现代龋病学[M].北京:京医北科大学出版社,1993:59-60
[2] Nobre dos santos M .Relationship among dental plaque composition ,daily sugar exposure and caries in the primary dentition[J].Caries Res,2002,36(5):347-352
[3] 华科医科大学,健康行为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25
[4] Astrom AN , Kiwanuka SN .Examining intention to control preschool children’s sugar snacking: a study of carers in Uganda [J].Int J Paediatr Dent ,2006,16(1):10-18
[5] 高艳霞,冯希平.家庭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龋齿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调查[J].上海口腔医学杂志,2009,18(1):35-39
关键词:小儿 口腔 卫生 龋齿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74-02
龋齿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童龋齿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人的一生只有一副乳牙和一副恒牙,每一副都对人体很重要。任何一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的健康。小儿因为牙齿还没有发育完成矿化程度低,牙本质和牙优釉质比较薄弱,患龋齿比成人更高,发展更快更严重。儿童时期,因为小儿的认知能力和口腔发育情况不同,所以针对每一个年龄段,采取相应的口腔保健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仅对预防口腔疾病有益,而且使小儿受益终身。下面就从小儿从出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的口腔卫生保持及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1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指小儿刚出生到4周,这一期小儿身体比较弱抵抗力低且还不适应外面的世界。在加新生儿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量少,口腔粘膜比较干燥,容易发生感染,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也就是人们说的鹅口疮。因此喂奶后再喂点温开水,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洗掉。个别确实需要清洗的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蘸上淡盐水轻轻涂抹口腔粘膜。注意一定不能将粘膜擦破,以免引起感染。同时喂养时使用的奶瓶等器具要注意消毒和清洗。
2 婴儿期
婴儿期是指小儿四周到一岁这一阶段,是小儿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小儿长时间在熟睡中度过,而口腔细菌从婴儿时期就在口腔内生长繁殖,所以家长应该在固定的时间里用消毒的纱布蘸淡盐水轻擦和按摩牙龈为小儿保持口腔卫生。在给小儿清洗口腔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小儿的口腔变化情况。当小儿到六个月大时,由于出牙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加而小儿又不能及时咽下就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由于唾液偏酸性里面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口腔内有口腔粘膜保护但是口水流到外面的皮肤就会腐蚀皮肤的角质层导致皮肤发炎,引发湿疹等小儿皮肤病。所以这时要注意给小儿戴围嘴,并经常换洗,保持干燥。同时可使用专门的牙齿训练器,它由硅橡胶制成,样子很像牙刷,放到小儿口中,让他横嚼或竖嚼,这样既可以锻炼他的颌骨和牙床也可以刺激唾液腺更多的分泌唾液冲洗口腔,同时也可以使乳牙更快的萌出。当小儿第一颗乳牙萌出时家长就应给小儿“刷牙”了,家长可以用手指缠上消毒纱布蘸淡盐水轻擦牙齿的每个面。这时小儿的牙齿清洁大可不必按早晚两次来进行,可以一日一次,最好是在晚上小儿睡觉前给予清洁。有些小儿在萌芽期间会出现萌出性龈炎。患儿会出现发热,烦躁,流涎等症状。这时家长不要慌乱,应该让患儿多喝水,适当增加给小儿清洗口腔的次数。一般这些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如果还没有减轻那么就尽快带小儿到医院。当小儿到一岁左右,小儿前乳牙就快长完,家长就应该定时给小儿刷牙,现在应该选用硅橡胶婴儿牙刷或指套牙刷。同时也要给小儿形成良好的喂奶习惯。不能让小儿含着奶嘴和食物睡觉。
3 幼儿期
幼儿期是指小儿一岁到六岁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相对较长,小儿的可塑性很大,家长要把握这时期,特别是家庭成员的妈妈。家长在预防子女的口腔疾病和进行口腔健康行为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对口腔健康知识了解越多,对其子女的口腔预防保健教育就越多。由于这一时期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均较强,所以良好口腔健康行为的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使子女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母亲关于龋病预防的知识越多,其子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口腔保健知识;开始刷牙的时间也越早。刷牙作为一项长期有效的防龋行为,只有得到儿童母亲的重视,小儿才能够在其监督下将这一行为认真地坚持执行。到小儿两岁左右就可以用儿童牙刷刷牙了,但是为了小儿的健康最好选用白开水,早晚各一次。同时我们可以带小儿到医院检查一次。如果小儿抗拒我们可以让小儿看一些益智类节目,可以挑选一些专门针对为什么要刷牙,不刷牙会有什么后果的益智节目。这样充分调动小儿的积极性,让他参与其中。当小儿三岁时已经可以将含在口中的水吐出来时,就可以用含氟牙膏来刷牙了,因为牙膏中的氟有降低蛀牙的效果,为了避免引起误咽,量要少,大约黄豆粒大小。开始教可以教他上下顺着牙长轴刷牙的方式,强调不可只刷牙齿外侧面,内侧和咬合面。三岁的小儿刷牙刷不干净家长最好在给小儿补刷一次。此外,为了保护牙齿;预防龋齿,在饮食方面家长应该特别注意,应该少喂含蔗糖的饮料和流食。到3岁时,大脑皮层细胞已大致分化成形,语言能力迅速发肓,此期在正确地教养下可以开始培养小儿的卫生习惯,如早昨晚刷牙,饭前洗手,但是应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3岁时乳牙全部出齐但牙齿钙化度不够,极易引起龋齿,同时因为生长发育的需要小儿饮食相对较多,每天进食次数多,糖类食品多,若不适当控制会导致猖獗龋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许多小儿到三岁时其乳前牙已经全部龋坏,家长才带来看医生。这就是因为家长在为小儿口腔保健方面存在误区,一般家长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乳牙是要被恒牙替换,小儿龋齿可以不医治。
龋齿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慢性细菌感染性牙体硬组织破坏性疾病。发现越早越治疗危害越小,不然发展到牙髓炎和尖周炎那对小儿将危害更大。
(2)小儿可以自己刷牙,家长可以不帮忙。
(3)孩子不宜入睡,含着奶瓶是一种很好的催眠方法。
(4)母乳是最好的喂养方式,因此可以延长喂养。
(5)生活好了,让小儿奶瓶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6)小儿牙齿不会有问题,不需要口腔检查。
上面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小儿的第一次口腔检查应该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以后可以半年检查一次。
那么龋齿会对小儿带来那些不良影响呢?
乳牙龋齿,严重破坏牙齿结构,影响咀嚼和进食,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的吸收。
严重龋齿形成根尖周炎会影响恒牙胚的发育和萌出。导致牙齿萌出异常和牙齿发育不全。
乳前牙龋齿影响美观,给小儿造成心里阴影。同时婴幼期又是发音的关键时期,如果前乳牙龋坏还会影响小儿的发育。
龋齿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果小儿患严重的龋齿,那么细菌及代谢产物会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小儿各器官的发育,甚至诱发菌血症。
四岁时就可以自己刷牙了,但是家长也不能放松要在旁边监督小儿。同时要给讲解一些简单易懂的口腔知识。6岁儿童这一时期正是对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期,窝沟封闭[1]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儿童推荐的一种保护牙齿的方法,临床研究证明,窝沟封闭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窝沟龋齿的方法,所以家长在这时应该向小儿讲解让小儿接受窝沟封闭更好地配合医生,从而取得好的封闭效果。
作为家长小儿的第一位老师,你的一切都影响着你的孩子。为了更好的未名你的孩子守护牙齿,那么就多了解口腔保健知识。我国儿童患龋率为百分之五十五左右,其与家长的监督和指导有着密切关系。第23个[2]“全国爱牙日”,主题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是“呵护孩子,预防龋齿”,旨在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齿的效果观察。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更应在预防口腔疾病和口腔保健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儿童;乳牙;龋齿。
乳牙在儿童口腔中要使用10年左右,完整健康的乳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学龄前儿童中,龋齿属高发的口腔疾病,危害性大。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2010年1~12月,我们对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入园体检的4711名2~5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 对象:2010年,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所管辖的22所托幼机构的4711名学龄前入园体检儿童,其中男童2721人,女童1990人;2岁组2210人,3岁组1570人,4岁组671人,5岁组260人。
2. 方法:在入园体检时,进行常规口腔龋齿检查,具体方法为:在自然光线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腔健康基本方法”[1],对儿童龋齿进行计数,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儿童饮食习惯、喂养情况、口腔卫生和刷牙习惯。
二、结果
1. 患龋率与性别的关系
在受检的4711名儿童中,患龋齿人数为450人,患龋率为9.6%。其中,男童2721人中,患龋齿人数为290人,患龋率为10.7%;女童1990人中,患龋齿人数为160人,患龋率为8.0%。男女比较,无性别差异(P>0.05 )。
2. 患龋率与年龄的关系
入园儿童平均年龄为3岁零3个月。2岁组受检人数2210人,患龋齿人数为124人,患龋率为5.6%;3岁组患龋齿人数为168人,患龋率为10.7%;4岁组患龋齿人数为106人,患龋率为15.8%;5岁组患龋齿人数为52人,患龋率为20%。在2~5岁儿童中,患龋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附表1)
3. 学龄前儿童患龋齿危险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喜食甜食和碳酸饮料、刷牙次数、注意口腔卫生时间、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检查牙齿等因素与龋齿的发生有统计学关系(P均
4. 龋齿的治疗情况
在4711名受检儿童中,总龋齿数为1630颗,人均龋齿数0.35颗。其中充填的龋齿数为22颗,充填率为1.3%;做过氟化防龋的有10人;做过窝沟封闭的有6人。
三、讨论
1. 重视龋病对儿童发育的影响。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口腔疾病,发病始于牙冠,若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可引起乳牙疼痛、过早脱落、功能丧失、后继恒牙排列不齐等后果,甚至引起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和心理障碍[2]。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导致或加重关节炎、慢性肾炎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3]。
2. 龋齿预防工作应前移至婴幼儿。本次调查显示,入园前儿童龋齿发生率为9.6%,入园时平均年龄为3岁零3个月,2岁组人群占47%,其中已有5.6%患龋儿童。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3岁后才应当开始刷牙。而且,调查发现,在2岁组儿童中,习惯使用奶瓶喝奶的儿童龋齿发生率高,还有的幼儿牙釉质发育不良,更易龋坏。因此,在家长中加强婴幼儿牙齿防护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应该让家长知道,从儿童乳牙刚萌出时,就应该定期检查,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鼓励儿童少吃糖果,饭后清洁口腔,不长期使用奶瓶等。在婴幼儿还不会自己刷牙时,家长可用干净软布或指套刷帮助其清洁口腔。
3. 一旦发现儿童乳牙患龋,应积极治疗。由于一般患龋无自发疼痛,自觉症状不明显,而且很多家长认为:乳牙是暂时的牙,将来会被换掉长出恒牙,没有必要治疗,极易被忽视。即使知道孩子乳牙患龋,家长也不太在意,极少带孩子就医,所以治疗率极低。事实上,乳牙患龋不仅影响牙齿本身功能,造成儿童进食、消化功能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而且,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治疗,可发展为牙髓炎,继而发展为根尖周炎,甚至引起颌骨骨髓炎和间隙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病变,早期采取措施,可避免病变进一步发展。
4. 预防龋齿要采取综合措施。让全社会、家长和孩子都了解更多的牙齿保健知识,从婴幼儿开始,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补充牙齿发育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磷、维生素B1等,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在低氟地区推广氟化防龋技术,适时对儿童牙齿进行窝沟封闭。对患龋儿童进行积极治疗,以减少龋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R].4th ed.Geneva:WHO,1997: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