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婴儿护理方法

婴儿护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婴儿护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婴儿护理方法

婴儿护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关系护理现状望闻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60-02

婴幼儿在生病时,既无法完整的表达自身的状况,又极易脾气暴躁,吵闹不休,影响正确的诊治,有时甚至会造成误诊现象。因此,医院对儿科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在加强护理技术的同时,根据护理对象的特点,做好对患儿的病症监督及治疗护理工作。为了提高护理的质量,现代儿科护理普遍的从中国的传统治疗方法中吸取有效的方法,以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维护婴幼儿的身体健康。论文笔者结合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提出了望闻的护理方法,为提高儿科护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方向指导。

1儿科护理的要点

1.1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1.1.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婴儿出生后,身体器官比较脆弱,身体柔软,器官发育不完善,自身的病毒预防机制尚未发展,无法抵抗病毒的侵入,由此导致婴幼儿的抗病力低,极易生病。我国中医则认为幼儿身体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需要小心的呵护,尤其是生病期间,更是不可大意。不仅要求医问药,更要做好看护工作,保证病情的好转。

1.1.2生机勃勃,发育迅速。婴幼儿的生长很快,环境适宜的话,我们甚至能看到他们每天的变化。随着各种身体器官的生长发育,自身的技能也渐渐地开始发挥作用。

1.2婴幼儿的病理特点。小儿的身体防御体系尚未发育完善,自身系统十分脆弱,极易生病。概括来看,主要的特点有:

1.2.1抵抗力弱,易生病。婴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寒暖不自知,饮食不自节,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若护理不当,治疗不及时,容易使病情恶化,加剧偏于寒热,邪气由表而入,侵袭于肺,则易出现咳嗽、哮喘、肺炎等。小儿发育迅速,所需水谷较成人迫切,但又脾虚不运,则易导致呕吐,泄泻的症状。

1.2.2病情易变化,不稳定。小儿不仅发病容易,且变化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患病之后,调治护理不当,容易轻病变重,重病转危。

1.2.3恢复速度快,易康复。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处于蒸蒸日上,不断生长的阶段,脏气清灵,活力充沛,患病后得到及时治疗和正确护理,疾病恢复较为迅速,早晚变化十分明显。

总之,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之中,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机体特点,其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尚未成熟的状态,随年龄增长,才逐渐趋于完善。而且这种不成熟,年龄越小,表现越显著,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中医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归纳起来,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易于发病,易于变化,易于康复。故而,儿科护理应当以这种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并运用至实际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

2儿科护理的现状

2.1护理人员的身心状态。儿科护士在进行儿童患者的护理工作时,市场处于一种紧张的压力状况下,尤其是在需要给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患者哭闹、家长训斥,都会影响护士正常水平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护士经常被家属训斥,感情易受到伤害,有时候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严重的影响了护理质量。与此相应的是护士自身的素质亟待提高,不仅要坚强自身的护理技术,更要能够承受压力,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2.2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婴幼儿患者极易患病,因而医院的儿科护理工作经常是患者多、周转快、工作忙乱琐碎,护士超负荷工作,经常加班加点,这些都会打击儿科护士的工作情绪,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及技术水平的发挥,影响护理质量。

这些状况都影响着儿科护理的实际水平,但是,这些都是护理工作中的主观因素,是可以人为控制的。针对护理中的技术要求,即及时的贯彻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时的予以药理治疗,就需要护理人员切实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传统的中医理论,提出了护理工作中的望闻方法。

3望闻在儿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

3.1望诊。望诊,顾名思义,就是要仔细观察,观察儿童的生病特征,以及治疗过程的具体治疗情况。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面容气色、舌苔颜色、嗅觉器官以及呼吸状况。观面色可知气血盛衰,及时发现病情的轻重变化。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小儿的面色,以便发现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护士也可以根据患儿的舌苔颜色来观察患儿的病情轻重缓急,以及应该忌口的食物,制定合理的食谱。

3.2闻诊。所谓闻诊,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气息和动作来观察患儿的病情。护理人员在独自进行护理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患儿的个人卫生,及时做好婴幼儿的卫生清理工作,保证患者的治疗环境清新舒适。同时要注意耳听患者的情况,尤其是夜间值班时,更要提高警惕,注意倾听患者的呼吸变化,以便及时发现不正常的状况,采取措施紧急处理,保证护理的质量。

儿科的护理与其他科室明显不同,护理人员除了面对患儿外,父母甚至祖父母都是病房中的主要人员,因而要求儿科护理表现人文关怀精神,避免各种矛盾的产生,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时,护士要注易使用文明用语,微笑面对;工作时要主动,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引导患儿,理解、安慰患儿及患者家属。同时要采用灵活的工作方式,如拍背、贴敷时,要轻柔等。

小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各个年龄阶段的差别比较大。但是总体看来,小儿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尚未成熟的状态,而且年龄越小,表现越显著。中医对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并且生病时病情易变。故而,儿科护理应当以这种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将有效的护理方法运用到实际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婴儿护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疼痛;干预;啼哭;行为表达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sucrose , pacifier use and mother's milk during painful interventions to the newborns on the crying time and pain. Methods: Selected randomly 80 healthy newborns in our hospital for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2009 to 2010.The newborn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mother's milk, sucrose, pacifier and control groups with 20 newborns in each. Then 2 minutes later processed blood sampling by heel stick. Data collection include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emperature, 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and rates crying time and behavioural responses NIPS. Results: No differences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the groups for heart rate during painful interventions (p > 0.05). Sucrose followed by pacifier wa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of reducing the crying time and pain in the newborns. Conclusion:The three practices reduce the behavioural responses to pain at a higher rate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Keywords】Pain interventionscrying behavioural response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26-01

新生儿疼痛是其对不利行为、生理和代谢的应答,由于不能进行言语表达,主要是通过啼哭、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反应出来[1],啼哭是最明显的和最容易观察到的行为[2]。住院新生儿利用非药物对疼痛干预普遍存在,如吸吮安慰奶嘴、给予糖水、母乳喂养、拥抱、抚摸、音乐安抚等多种方法[3]。我们分别利用给予糖水、安慰奶嘴和母乳喂养等干预方法讨论对新生儿疼痛啼哭的影响。

1 方法

1.1 资料来源:随机选取我院2009~2010年80名健康新生儿,分成四组,皆征得家长对此研究的知情同意。新生儿入选的条件是:孕龄37~42周,体重>2500g,Apgar>8,无疾病表现和先天遗传性疾病。

1.2 数据收集:在进行足后跟采血前2分钟,糖水组和母乳喂养组用注射器分别给予2ml蔗糖水和母乳,安抚奶嘴组给予奶嘴,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措施;进行足后跟采血。分别收集各组操作前2分钟、操作中和操作后1分钟的新生儿特征性和测量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其疼痛反应。疼痛行为表达应用NIPS进行评估,采用NIPS评分标准。

1.3 统计方法: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多组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分析,组间多重比较用Post Hoc,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在我们的研究中38(47.5%)新生儿是女孩,其特征性参数(见表1)。心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格2),但呼吸频率在操作前有差异(P

2.2 在操作后,给予糖水组的啼哭时间比其他组都短,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操作前和操作中都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操作后有差异,经Post Hoc分析差异来源于给予糖水组和安慰奶嘴组(见表5)。操作前,在实验组中,NIPS平均值最低组为给予糖水组,最高为安慰奶嘴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没有显著差异(P=0.201);采血操作后,实验组中,给予糖水组显示出对疼痛的反应最低,母乳喂养组最高,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0),Post Hoc的进一步分析差异来源于给予糖水组(见表6)。

3 讨论

3.1 新生儿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特性参数之间的比较:据文献报道,新生儿对疼痛的反应会影响其生理许多方面[4],在我们的研究中,年龄、出生体重和身高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是胎龄和头围、胸围有差异,但是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在以前的研究中,新生儿的胎龄和对疼痛的反应并无相关性[5]。

3.2 新生儿的生理改变:在操作中和操作后,给予糖水组的心率增加最少,其次为安慰奶嘴组,一般地,新生儿对疼痛的反应和哭泣时会增加心率,给予糖水组新生儿哭得较少,因而心率增加得少,这与以前的报道相一致。我们的研究中新生儿在疼痛操作时和操作后心率都增加,这与Singhet[6]等报道一致;我们分别测试了新生儿在操作前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呼吸频率,结果显示有差异(P

3.3 新生儿疼痛干预中行为的应答:啼哭是对疼痛最明显和最容易观察到的反应,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不同时期的啼哭时间,给予糖水组啼哭时间最长,这可能与操作时间最长有关,然而在操作后比较发现,给予糖水组啼哭时间最短,紧接着是安慰奶嘴组。这与其他许多报道[8]显示出来的给予糖水在新生儿对疼痛的啼哭中最有效相一致,这可能是蔗糖水镇痛的机制可能是位于舌尖的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甜味刺激后引起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释放增加[9]。我们发现母乳喂养组啼哭时间最长,这可能是通过注射器给予母乳而没有与母亲拥抱和轻抚有关。我们的研究中,给予糖水组行为应答NIPS减少得最多,紧接着为安慰奶嘴组和母乳,这表明这三种非药物干预能减少其行为的反应。据报道给予糖水和联合安慰奶嘴有协同作用,能更好地缓解疼痛[10]。

4 结论

为减少婴儿疼痛的反应,护理人员可采用给予糖水、安慰奶嘴和母乳喂养这三种方法减少其啼哭时间和行为反应,疼痛操作后,给予糖水组可明显减少对疼痛的反应,因此可采取有效的疼痛干预措施,更好地加强新生儿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张巍,童笑梅,华.早产儿医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27

[2] Plaja F & Alesi M . Pain in newborns and children. Professioni Infermieristiche 2004,57:135~138[3] 高海霞, 陈京立, 高洪莲. 非药物疗法对新生儿疼痛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10) : 940~942

[4] 刘永琴,王汉青,徐芬等. 非药物治疗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护理杂志[J].2010,27(4):484~486[5] Gharehbaghi M & Peirovifar A.The effect of oral dextrose on pain relief of newborn infants. Pakist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04,23:881~884

[6] Singh H, Singh D & Soni parasion of pain response to venipuncture between term and preterm neonates. 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00,37:179~181

[7] Taksande AM, Vilhekar KY, Jain M & Chitre D.Pain response of neonatesto venipuncture. 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5,72:751~753

[8] Benis MM. Efficacy of sucrose as analgesia for p rocedural pain in neonates. Advances in Neonatal Care , 2002,2 (2):93~100

[9] 汤亚南. 新生儿疼痛临床研究进展[ J ]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 9 ( 3) : 281~284

婴儿护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观;临床护理带教;儿科门诊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68-2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最后阶段,护生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医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一种锻炼服务思想、培养专业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培养工作能力的综合教学环节[1]。临床路径是医院为减少医疗成本和有效保证高质量服务而实施的一种科学的服务和管理方法。是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质量效益型的管理模式[2]。它是一种包括了多专业的协调合作、预期结果的制定、服务的时限性、服务的连续性、持续的服务品质改进等特殊内涵的,设计精密的临床服务计划[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时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的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4]。我科将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到护理临床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8年5月―2010年1月在我科护理实习的护理专业共有116名,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名,来至不同的学校,其中大专54名中专62名;男生2名,女生114名。实习时间3―4周,均由护师或主管护师一对一带教,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具体实施方法为:实习学生入科室后,由科室主管教学的老师进行入科介绍,然后有各个老师负责带教。教学内容按照实纲随机完成。

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式带教方法,首先在实纲的基础上,结合我科特点,由护士长组织各带教老师编制儿科门诊带教方法图表(见表1)。

1.2.2实施及评价我科实习带教采取一对一带教模式,按照科室制定的带教方法执行。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全程参与、指导、监督、检查、评价。实习结束,由科室组织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考核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见表2)。同时护理部和科室护士长对护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护生对带教方法和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见表3)。

2抽样比对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两组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比较(X±S)分

组别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人数

对照组 86.0±3.1 84.0±2.6 58

实验组 94.0±2.3 92.0±1.8 58

t值 11.345 19.605

p值

表3 两组护生对带教方法和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 人数 满意 不满意

对照组 58 48 10

实验组 58 57 1

检验X2=4.33P

3讨论

3.1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式带教方法,更能充分发挥护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规范了临床护理带教流程,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建构主义学习观是护生主动建构知识。让护生在系统规范的带教环境中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每个人都最大限度的吸收知识,让实习变得快乐起来。在我们儿科门诊,吵杂、拥挤的现实环境,你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大的工作量,使得你没有太多的时间思考;家长过分的保护和疼爱、对护生的不信任以及法律意识增强,不给你实习操作的机会。所以,护生想让老师给你在成人科室一样获得很多实习操作的机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不然的话,有的患儿家长就会说你把他的孩子当成试验品,

(下转第72页)

(上接第68页)

坚决不同意护生操作,甚至还可能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故来我科的护生入科后就就必须集中学习我科工作特点和特殊环境,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观更适合我科,教会她们在我科实习的方法。

3.2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式带教方法,可以提高护生的交流沟通和临床服务能力在长期的临床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交流、沟通能力在我们科室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好的或者说是患儿家长满意的交流沟通,你就有了操作的机会。交流沟通的能力来源于你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所以对进入我科的护生,前两周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注重在“会看,会听,会讲”上,看一看你实习的环境,听一听病人家长的提问和老师的回答,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讲给病人和病人家长听,讲给老师听,讲给同学听。学会看透病人家长的心事,积极主动为病人和病人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直接或间接的服务,创造操作机会。知道为病人的服务是多方位的不论是直接或是间接的服务。

3.3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式带教方式,可以提高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水平护生的主动提问,带教老师为护生的解答以及我们的护生实习带教方法图表都促进了带教老师的主动学习和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带教老师通过对护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交流沟通能力的判断,确定每个护生的特点,首选适合的护理操作,然后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服务、操作,逐渐完成教学规定的任务。在儿科这样的实习环境中,护生必须做到主动学习,主动服务,主动操作。带教老师也必须做到业务熟练,判断准确,思维敏捷,语言丰富。对护生带教老师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并适时给予帮助。采用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带教方法更适合于儿科。

4小结

现今的临床教学方法各异,如何能取长补短综合利用,使之更加适合现有的护理教学环境,更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更加有利于全面培养护理人才,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5]笔者非常赞成黄晓玮《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的应用进展》中的观点。每个国家,每家医院,每个科室都有它的特点,不能单一使用某种带教方法。既要能完成带教任务,又能保证实习安全快乐,取各家所长,不失为更好的临床带教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静.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5,19(6B):1082-1083.

[2] 赵宁志,郭爱勇,陈飞,等.医院质量管理的临床路径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39-140.

[3] 赵晓敏,阳爱云.论临床路径于其他护理模式的辩证关系[J].2006,21(2):62-63.

婴儿护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疼痛;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124-03

由于新生儿年龄及身体发育情况不完全,在其桡动脉采血时,常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往往导致凝血现象、血流速慢等。此外,在采血时新生儿会感到剧烈疼痛,有研究显示,新生儿感知疼痛比婴儿及成年人更加强烈、弥漫和持久。疼痛刺激使新生儿产生显著的生理反映,长期反复的疼痛会对新生儿的行为发育及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新生儿采血时应给予其对应的护理干预,来达到控制、减轻最终消除疼痛。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20例新生儿在疼痛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20例新生儿,其中男新生儿210例,女新生儿110例,年龄2~14d,体重1.02~3.81kg,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桡动脉采血方式来采血,将全部新生儿进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均为1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全部新生儿入选标准:(1)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或窒息史等体征;(2)2天内使用过阵痛药或镇静药剂;(3)危重新生儿有机械通气者及对刺激无反应者;(4)先天性畸形或具有染色体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患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在疼痛刺激时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具体为:在操作结束15min后,整个过程中,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在操作前与操作中对新生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及经皮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1)改善NICU的环境。降低NICU的噪音,调节室内光线强度等;(2)宣讲健康教育。增强医护人员对疼痛认识,强调疼痛给新生儿的影响严重程度,要求操作技术娴熟、动作轻柔,尽量降低对新生儿的刺激;(3)治疗。取屈曲及包裹襁褓,提高新生儿的自我条件能力,降低由于各种操作所造成的疼痛;(4)抚摸。摇晃、按摩以及肌肤接触,可以减少多新生儿的触觉、运动感觉、前庭的刺激行为;(5)口服蔗糖水。操作前口服14%~22%蔗糖水4mL,反复操作时给予口服0.6~1.2mL持续口服;(6)非营养性吮吸(NNS)。NNS指在婴幼儿口中置于一安慰,来增加其吮吸动作,但并无母乳及其他液体吸入。

1.3评价指标

通过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对新生儿采血时进行疼痛评价,NFCS包括10项:挤眼;皱眉;张口;鼻唇沟加深;嘴垂直伸展;嘴水平伸展;舌呈杯状;下颔颤动;嘴呈0型;伸舌。每一项占1分,共10分,其中≤5分为轻度痛,5~7分为中度痛,≥7分重度痛。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则采用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评分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与对照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评分分别为(2.69±1.68)分、(7.68±1.7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481,P

2.2两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前后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变异率比较

两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变异率、呼吸变异率、心率变异率、收缩压变异率、舒张压变异率对比,研究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变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新生儿或早产儿在出生后即具有感知疼痛的能力,他们会对有刺激伤害的信息进行传递、回应以致记忆。新生儿的血液基本分布于内脏和躯干,四肢分布比较少,有研究显示,新生儿血管较细,血管充盈度比较差,采用静脉采血方法,时间长、出血慢、易容易导致静脉血管破坏,为新生儿带来更多的疼痛感,此外,大量研究显示,医疗操作是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新生儿所处的重症监护病房,对新生儿的操作频繁。疼痛刺激会影响新生儿的生理、代谢水平及行为的紊乱,造成神经功能的损害,特别是早产儿疼痛会影响其脑部的发育,造成继发性痛觉过敏或原发性痛觉过敏,进一步影响神经功能的重建。因此,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进行评价及有效采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的预后与成长发育有重要意义。有专家指出,新生儿疼痛时会出现面部表情(如伸舌、张口、挤眼等)异常,采用常规护理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感强烈,护理效果不尽人意。本研究显示,采用常规护理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其疼痛评分高达(7.68±1.76)分,说明常规护理方法效果不明显。有专家指出,心率变异是检测神经系统的调节情况,主要检测心脏以及其他器官上的神经活动状况,借以诊疗神经系统病变。常规护理新生儿采血时心率变异率较高,数据显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前后的心率变异率(22.36±9.61)%,常规护理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及心率变异率效果不明显。

婴儿护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并发症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婴幼儿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6%~1.0%[1]。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特别是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儿的术后恢复。因此,研究预防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心脏外科护理技术的重要内容。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对106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先心病患者106例为A组,男64例,女42例;年龄11 d~3岁,平均(1.32±0.78)岁;体重3.78~15.56 kg,平均(8.79±2.24)kg;其中室间隔缺损75例,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7例,法乐氏四联征10例,法乐氏三联征2例,大动脉转位4例,卵圆孔未闭3例。2004年4月至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先心病患者198例为B组,男性117例,女性81例;年龄7 d~3岁,平均(1.45±0.26)岁;体重3.09~15.24 kg,平均(8.35±2.17)kg;其中室间隔缺损133例,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3例,法乐氏四联征17例,法乐氏三联征6例,大动脉转位9例,卵圆孔未闭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患儿手术前肌内注射或静注氯胺酮2~8 mg/kg,经口或鼻行气管插管,术中使用斯托克体外循环机行体外循环。一般心脏畸形者采用浅低温循环,复杂畸形者采用中或深低温循环;非紫绀型患儿均行畸形根治术,紫绀型患儿行姑息性手术。A组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B组采用常规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资料比较,见表1。A组106例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21例,占19.81%。其中低氧血症6例,占28.57%,胸腔积液合并低氧血症3例,占14.29%,肺间质水肿合并低氧血症3例,占14.29%,肺不张2例,占9.52%,肺炎合并低氧血症2例,占9.52%,其他肺部并发症5例,占23.81%。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①婴幼儿先心病患者一般体质较差,术前易患呼吸道感染,值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体温、四肢活动、紫绀等,同时对患儿的家属做好相关知识宣教,严格控制术前呼吸道感染。②吸氧。婴幼儿先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术前吸氧可以改善机体缺氧。③加强体疗训练。选择在餐前30 min,以不少于10 min左右交替扣击、振颤患儿胸背部,对可以合作的患儿可训练呼吸并鼓励自行咳嗽。④患儿术前禁食,可预防术中因麻醉误吸引起术后吸入性肺炎。

3.2 术中护理 ①手术操作力争轻柔、熟练,手术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②正确选择气管插管的管内径及长度。一般管内径:1~6月/3.5~4.0 mm,7~12月/4.0 mm,12~24月/4.5 mm;管长度(cm)=年龄(岁)/2+12。③体外循环期间严格监测变温毯术中温度并平稳复温,严格控制晶体输入,胶体渗透压>16 mm Hg。

3.3 术后护理 婴幼儿先心病患者因心血管畸形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如低氧血症、肺炎、肺间质水肿及合并症,因此术后的护理对预防肺部并发症至关重要。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值班护士要每4 h重复吸净口腔、鼻道分泌物。对有咳痰能力患儿要鼓励其咳嗽、咳痰,对痰多不易咳出或无咳痰能力者,使用震动排痰机协助排痰;术后吸氧,术后早期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后期缺氧改善后可小流量持续吸氧,严防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引发呼吸抑制。②呼吸机的管理有资料报道,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肺部并发症有密切联系[2]。本组全部病例均采用婴幼儿专用呼吸机,呼吸频率设定:

参 考 文 献

[1] 姬尚义,沈宗林,杨建安,等.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1018例外科治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1):10-12.

[2] 刘爱萍,熊浩,柳霞.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8,14(4):46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