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

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

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业建筑新型材料 绿色建材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的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趋尖锐,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随之,各种绿色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了大量的绿色新型建材。工业领域也十分重视绿色工业建筑的发展,对如何做好绿色工业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行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就从绿色新型建筑材料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推广角度,浅谈打造绿色建筑行业的几点看法。

一、绿色建材的基本特征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各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被研发出来,而这些材料对于我国工业建筑的实现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绿色建材不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更重要的是,绿色建材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绿色建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达到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当前与长远的结合,因而,提高绿色建材在工业建筑中的使用率,是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归属。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无毒、无污染、无辐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建材,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特征一:生产建材尽量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或废液、垃圾等废弃物。

特征二:采用低能耗、无环境污染的生产技术。

特征三:在生产中不得使用甲醛、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不得使用铅、镉、铬及其化合物制成的颜料、添加剂和制品。

特征四:产品的设计宗旨是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阻燃、隔热保温、防火、调温、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功能。

特征五:产品可循环和回收利用,无环境污染废弃物,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可见,"绿色建材"最基本的功能是维护人体、保护环境,成为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有益材料,它从源头上就注意消除污染,并始终贯彻在生产、施工、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等的全过程。绿色建筑结构体系是从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的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其基本概念为:建筑物的骨架即承重体系所用材料是基于绿色建材之上的。这是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部分。

二、绿色新型建筑材料的分类

由于一些传统建材工业,如水泥业、黏土砖瓦业等大量消耗能源,污染环境,而且产品性能上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建筑业的要求,严重影响着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国家建材和建筑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中,发展新型建材一直是主导方向之一。绿色新型建筑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包括的品种和门类很多。从功能上分,有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粘结和密封材料,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五金件、塑料件及各种辅助材料等。从材质上分,不但有天然材料,还有化学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等。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新型建材的内涵发展为“用新的工艺技术生产的具有节能、节土、利废、保护环境特点和改善建筑功能的建筑材料”,例如:我国新型混凝土材料、防水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建材得到很大发展.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清水混凝土”一直是国内建筑领域少人涉足的一片神秘之地。20 世纪初时, 混凝土因其力学特性开始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到20世纪中期, 建筑家们逐渐把目光从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的具体利用转移到材料本身所拥有的柔软感、刚硬感、温暖感、冷漠感等材质对人的感官及精神的影响和刺激上,开始用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与生俱来的装饰性特征来表达建筑传递出的情感。国内有的航站楼采用的就是清水混凝土技术。这种新混凝土没有色差、气泡和裂纹,也不用进行刷漆装修,完全是自然灰色调,非常质朴。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40MPa)首先用于30 层以上高层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这种建筑物下部三分之一的柱子,在用普通混凝土时断面很大。除节省材料费用外,与钢结构相比,加快施工速度也是采用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特点。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的。除采用优质水泥、集料和水外,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还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

三、绿色新型建材在工业建筑中的推广应用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是解决日趋严峻的全球能源危机的唯一出路,而建筑能耗在整个能源消耗中约占30%-40%,故建筑节能的意义不言而喻。树立绿色建筑供能节能和绿色建筑装饰的设计与施工理念,是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归宿。面向新世纪运用生态学中的共生与再生原则,结合自然并具有良好的生态循环方面将是工业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

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材;建筑材料;发展意义

一、绿色建材的概念

绿色材料又称生态建材,是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90年代对绿色建材的发展、研究和应用更加重视,思路逐渐明确,制定出一些有机挥发物散发量的试验方法,并推行低散发量标志认证,同时积极鼓励开发生产绿色建材新产品和建造健康住宅。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处在世界前列,首都北京的污染程度又处在世界十大严重污染城市之列。我国在1992年把保护环境、发展绿色产品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环保总局正在抓环境标志产品及认证工作。目前住宅室内装修,人们除了讲究装修格局、色调、材质、做工和价格外,更关注所用装修材料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近一段时期一些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时有报导入住新装修的房主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对某些装修材料的危害性也有说法,如花岗石衰变会产生氡气,人长期处在高浓度的氡气环境中会有致癌的危险;涂料所用成膜助剂主要是毒性较大的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和苯甲醇等对人体都有很大的危害性等等。这些说法一方面提高了人们选材的环保意识,提醒厂家生产中少用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使百姓在选用装修材料时不知所措,因此,已经到了为绿色建材建立正确概念的时候了。

二、绿色建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一)绿色建材的分类

传统天然材料及大多数人造新材料均属于“绿色建材”的范畴。“健康材料”的概念系指具有特定的环保功能和有益于健康功能的材料,可具有空气净化、抗菌、防霉功能或电化学效应、红外幅射效应、超声和电场效应等。“绿色建材”主要针对地球环境负荷,而“保健材料”是指直接与健康有关的居室内小环境,也有人把二者总称为“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是指气、水、地球环境及光和热等自然条件之外,微生物、动植物等与人类有关的一切环境。因此,把“生态环境材料”分为如下几种:

1.气环境材料-净化空气材料

2.水环境材料-净化水材料

3.地环境材料-改良土地、利用废渣

4.循环材料-零排放废气、废水和废渣

5.保健环境材料

(二)绿色建材的基本特征

绿色建材与传统建材相比可归纳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

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3.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铅、镉、铬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4.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防火、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

5.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绿色建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现代与长远的结合。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安居乐业,健康长寿,又不损害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更大需求。总之,建材工业的发展、绿色化进程,不但关系到建材工业目前的发展问题,还关系到能否和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是一件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大事。因此要以战略的眼光、时代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努力促进各种绿色建材的发展,以绿色建材建造健康-安全-舒适-美观的建筑和室内环境,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三、发展绿色建材的意义

人类不断开采地球上的资源后,地球上的资源必然越来越少,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也为了地球生物的生存,人类必须改变观念,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由一味向自然索取转变为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在积极地寻找新资源的同时,目前最紧迫的应是考虑合理配置地球上的现有资源和再生循环利用问题,走既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又不致危害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到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眼前与长远的结合。

作为建筑材料而言,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消耗大量的能源,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和环境;另一方面,使用中会挥发出有害气体,对长期居住的人来说,会对健康产生影响。鼓励和倡导生产、使用绿色建材,对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质量,作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谈到空气污染,人们往往只意识到大环境中的大气污染,却对居室内空气污染认识不足,其实,居室内的污染对人体的侵害更为直接。这种小环境是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它与人们朝夕相伴,与健康息息相关。

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智能;建筑;特性

The Analysis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s Basic Characteristics

Tang Shao-wei,Yang Yuan-hua

(Chongqing Cit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Chongqing400015)

【Abstract】It is in favour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s development by analysis of which basic characteristics to clear key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cleared key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by aummarize which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which self-correlation.

【Key words】Green;Intelligent;Building;Characteristics

1.前言

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然而,单纯依靠智能系统并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为达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节约资源能源,建设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环境这一目标,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于此同时,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在工程中涉及的建筑设备、资源利用、管理信息、生态等领域,有大量需要解决的智能控制与信息管理的课题,如果不能有效的实现各类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不能完备的进行建筑物建设、运行与更新过程的信息管理,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2]。可见,绿色是目的、方向、总纲,智能化是手段、措施与技术[3]。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关系正如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中国的能源战略与绿色建筑前景》中所概括:“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减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2.绿色智能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充分融合,产生了绿色智能建筑。英国De Montfort大学的Derek Clements-Croome教授认为绿色建筑是高效运行,具有高效绩效反馈和响应系统、灵活的自适应设计、主动环境控制、多重使用空间、高效运行管理,能够独立控制通风、空调、自然采光、噪声和隐私性的建筑,智能建筑是自动运行,非格式化的智能空间管理,具有主动智能、组织智能、使用者智能等特性的建筑,综合起来绿色智能建筑就是智能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4]。南京工业大学的陆伟良教授认为现代绿色智能建筑除须具备传统住宅遮风避雨、通风采光等基本功能外,还要具备协调环境、保护生态的特殊功能[3]。有的专家认为绿色智能建筑即是以“可持续”为核心,通过智能化手段与绿色理念的融合来实现人、资源、环境三者的最优化发展[5]。也有专家认为,绿色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是运用计算机、通信、自控、建筑、物理、生物、生化、生态等高科技手段来建设低耗节能,与环境和谐相存的建筑物,是智能系统融入绿色建筑的完美结晶[1]。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把绿色智能建筑概括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

3.绿色智能建筑内涵

所谓内涵,维基百科解释为:称呼给定的词所包含的意义或特征;汉语百科解释为: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广义的,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对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其基本解释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根据前文所述绿色智能建筑的概念,结合文献[1],总结出绿色智能建筑的内涵:

(1) 智能化与绿色生态。绿色智能建筑首先应该是充分运用智能控制手段,服务于绿色生态建设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建设活动污染防治、节水、能耗监测、节能管理、室内环境控制等方面都需要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进行优化,做到现代高科技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2) 智能化与健康环保。绿色智能建筑号召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用新的思路来建设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智能化与低碳节能。绿色智能建筑必须是低碳节能的,并由此带给用户或业主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4) 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目标,产生最少或不产生废弃物,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策略。

4.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特性

特性是指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特殊的品性、品质,是事物内涵的外在体现。根据前文所述绿色智能建筑的概念、内涵,在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3][5],总结出绿色智能建筑具有如下的基本特性:

(1)开放性。绿色智能建筑在生态方面有广泛的开放性,留给研究者和有关从业人员广泛的空间,去思考、拓展,以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阐释。

(2)环保性。采用的是无害、无污、可以自然降解的环保型建筑材料。

(3)生态性。按生态经济开放式闭合循环的原理作无废无污的生态工程设计、建造和维护。

(4)清洁性。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降低建筑运转的能耗,提高自养水平。

(5)文化性。富有生态及艺术内涵,倡导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注重居住者、使用者精神需求的满足。

(6)舒适性。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日照、通风和采光。

(7)健康性。能够营造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求一切从使用者出发,不仅追求自然要素,还要注意使用者生理、心理、性格、喜好等人文要素,使之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

(8)安全性。具有预防外来入侵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5.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的自相关分析

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是内涵的外在表现,若建筑具有绿色智能建筑的各类基本特性,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建筑是绿色智能建筑。

通过分析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之间的自相关性发现:健康性是绿色智能建筑最关键特性,其次是生态性。其中环保性、生态性、清洁性、舒适性等基本特性的体现有利于健康性目标的实现,而开放性、环保性、清洁性等基本特性的体现有利于实现生态性目标(表1)。

表1 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自相关分析

基本特征 开放性 环保性 生态性 清洁性 文化性 舒适性 健康性 安全性 统计

开放性 2

环保性 2

生态性 3

清洁性 2

文化性 1

舒适性 2

健康性 4

安全性 1

注:表示强相关性,表示弱相关性。统计栏中数字表示从横向看除自相关的基本特性外,与该项基本特性强相关的其他基本特性数量。

6.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我国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文分析,总结出了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特性,明确了健康性和生态性是最重要的基本特性。因此,在绿色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要首先满足健康性和生态性要求。目前的智能工程技术比较好的体现了健康性基本特性,但是对生态性的技术支撑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陶根根 环境与绿色智能建筑 集团经济研究 2007年 第102期.

[2]陈大章 刘刚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5年 第10期.

[3]陆伟良 丁玉林 杨军志 对我国现阶段以绿色智能建筑为综合发展方向的探讨 城市建筑 2007年4期.

[4]D.J.Clements-croome,2006,Challenge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for the 21st Century,Proceedings of Xi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Architecture in Harmony,ISBN 884-897,978-7-112-00507-9.

[5]王平 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发展探讨 第五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2009年3月27日.

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 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和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 生态建筑的特点以及设计要点

生态建筑的特征及其对设计的基本要求传统建筑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忽视甚至无视建造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的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

生态建筑则是把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作考虑的基本因素,在充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使用者身体健康的提升。由此,生态建筑就其本质应具有下面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建筑物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友好与协调;是建筑物应让使用者舒适与健康。对上述基本特征,可理解为生态建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资源方面:a.应考虑包括土地、能源、水源、建材等在内的自然资源的消耗;b.应考虑对包括土地、空气和水源在内的自然环境的污染;c.应考虑对建筑物周围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其后两项更为重要,人们往往容易忽视。

(2) 健康方面:应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如空气、水源等)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建筑物室内环境(如建筑材料、室内空气等)对居住者身体健康的危害等因素。

(3) 环境方面:应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诸如周边建筑群及交通、通讯状况等其他生活设施的协调配置等因素。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生态住宅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率,如果住宅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绿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林地在改善室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绿地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宅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要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改善住宅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二是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只可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2.1 住宅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的不合理,会导致居住区局部气候恶化。高层建筑由于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导致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事例提醒规划师和建筑师,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宅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在住区内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即避免在过多的地方形成旋涡和死角)。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

2.2 日照、遮阳与采光

太阳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问题是指由于建筑物的外形设计、特别是凸凹变化的外型而引起的建筑围护结构(墙和窗等)实际按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相应地,互遮阳则是指由于建筑群布局而影响到建筑物实际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

自然采光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国北方冬季对自然采光就有严格要求。在住宅区规划与单体设计中需仔细考虑遮挡和自遮挡对自然采光乃至建筑物的热环境的影响。

2.3 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利用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建筑物能耗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从而得到一个更加合理的方案。

2.4 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宅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宅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干扰。污染控制问题也需得到重视。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规范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音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

3 生态住宅原则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涉及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也涉及住宅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系统和社会环境。培育生态住宅概念主要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住宅建设与发展中始终以生态问题为中心,在环保、绿化、安居、道路管网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使住宅区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之中。

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

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尽可能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

材料的无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建筑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

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雨水收集、中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特别是对于水资源匾乏的地区。

结合居住区的情况(规模密集、区位、周边热网状况)采取最有效的供暖、制冷方式。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

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

在技术成熟、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改善住宅的物理性能。注重不同社会文化所引发的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住宅设计的影响。提倡环保、简约的生活方式。

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材;建筑表皮;艺术表现;低碳环保

材料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物质要素,是建筑师用以表达设计意图和设计灵魂的重要语言。在国外,绿色建材已在建筑行业和装饰施工中广泛应用。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界逐渐出现“绿色建材”、“建筑表皮”等新鲜词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师的设计和实践。

1 绿色建材的概念

绿色建筑材料,简称绿色建材,也称作环保建材。它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无污染、无毒害的建筑材料,达到使用周期后可以回收再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绿色建材与传统建材相比有5个基本特征。一是生产所采用的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废渣、垃圾、废液等多种废弃物。二是采用的制造工艺属于低能耗且生产环境无污染。三是生产和配置过程中不适用甲醛等有毒物质,不使用含铅等金属物质及化合物的添加剂。四是产品的设计注重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且产品具有多种功能如抗菌、防霉、消磁、防辐射等。五是注重产品的回收再利用,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新时期的绿色建材包含多种,既有传统材料,也有新型材料。尽管对绿色建材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一定程度上难以有定量化的标准,主要在于绿色建材应当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并确保人体健康,要做到将环境与发展相统一协调,从长远角度看待问题。绿色建材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建材发展的重要趋势。

2 建筑表皮

随着可持续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绿色建材的出现,建筑表皮这个词汇也被广泛提到。建筑表皮是指建筑物与建筑物外部环境相接处的界面及其表现形式,还包括内外空间环境交界处的构件及组合方式。

同“建筑表面”、“建筑外界面”等具有相似性,在一定情况下,“建筑表皮”可以与它们进行互换使用。但是“建筑表皮”更倾向于强调建筑外界面的独立性,即外界面可以适当脱离机构支撑。在低碳环保的整体趋势下,“建筑表皮”一词的含义也得到深层次的扩充,一些建筑师提出要使建筑的围护体系具有调节室内温度,适应外界环境改变的作用,发展成一种“呼吸的皮肤”。人们通过用皮肤的功能来描述在新时代下建筑围护的功能发展,因此,“建筑表皮”一词,更为准确生动的表现了特定的语义。

3 绿色建材在建筑表皮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低碳生活和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建筑表皮的设计中,对于绿色建材的科学合理运用是目前相关表皮设计的主要趋势。

3.1 相似材料的组合表现

建筑表皮所用材料主要采用色彩和质感都比较相似的材料,甚至有的建筑采用单一的材料进行运用,这种方式对于促进表皮整体感有极大作用。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不同木材组合或者不同木材与竹材的组合,基本都会形成自然和质朴的感官效果,又会因为细微的纹理差异展现静谧和谐的细微变化。

3.2 多种材料的组合表现

在表皮设计中,比较常见的是多种材料的组合运用。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色彩和肌理也大有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通过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就进行组合,通常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层次效果相当丰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如果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随意的组合和搭配,就大错特错了。并不是在同一建筑上采用的材料组合越多整体效果就越好。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在设计初期,了解并掌握好材料的外在特点,处理好材料在整体或细节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掌握好材料与主题思想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组合多种材料,取得恰如其分的感官效果。

我国存在一些优秀的建筑,在材料方面采用旧砖、旧瓦、混凝土等材料,混凝土主要负责承重,旧砖、旧瓦等极大程度的体现了材料的再利用原则,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彼此相互承托,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外观。多种材料的组合表现,需要明确在整体中材料如何展现着自身特色,如何通过不同材料的个体衬托整体等。总的来说,表皮的选择不在于数量,不取决于价格,最主要的是建筑师的巧妙的构思以及对多种材料的科学合理的利用。

3.3 绿色建材的细部情感进行表述

国内外的许多建筑师都注重细部所展现的思想和情感,认为一个好的建筑要基于好的构思,并通过细部与其进行好的配合。细部设计能够很好地表现绿色建材的理念,在现代建筑表皮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细部设计展现了表皮形态的完美,它将不同的材质、饰面进行综合,体现了面与面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不同材料和构造的交接方式,并且这种交接带来了表皮色彩、材质及纹理的交接。有的建筑灵感来自于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量现有建筑被夷为平地的现状,把被拆除建筑中的旧砖旧瓦作为设计作品中的表皮材料,通过对这些旧砖旧瓦的巧妙组合,化腐朽为神奇,既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表皮形式,又有丰富的细部处理,同时还能从中读出当地工匠的传统手艺和对材料的运用方式,让人们体会到地域文化的延续,激发起人们的怀旧情感。

总之,优秀的建筑表皮必然有精彩的细部处理,反之粗制滥造的细部无法让人感知设计的品位。

3.4 材料的借光表达

“光”通常情况下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种。对建筑而言,自然光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建材的形、色、质之所以能够被人感知,都依赖于阳光。建筑师应该在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尤其是开始阶段就注重光线的运用。

首先,不同材料由于自身的质地、色彩不同,即使在同一光线的照射下,也会呈现出异样的效果。表而粗糙的材质,如木材、砖、石材、混凝土等,由于能够对光线进行漫反射,使光线均匀而柔和,形成空间氛围的均质感。同时,因为没有直接而强烈的反射,材质界而的视觉特征也会表现得更加真实,容易突出材料的本身质感;对于表而光滑的材质,在光线的照射下往往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反光,形成视觉上的冲击,令人精神振奋。

其次,不同的光线条件会影响材料质地、色彩的表达。同一种表皮材料,会因为太阳角度的不同和太阳色彩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阴影和明暗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结束语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困境,时代要求中国的建筑美观而适用、高效且节能、安全又经济,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绿色建材与建筑表皮设计结合起来,推进建筑物的低碳环保,本文在这一方而进行了一些总结,希望对建筑师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自尚平.国内外绿色建材发展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35):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