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思维逻辑培训

小学生思维逻辑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思维逻辑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思维逻辑培训

小学生思维逻辑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49-01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又是一门将思维与语言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国有很多小学的数学教师就思维能力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1.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与小学数学课程相比,其内容的难度与知识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以及相关思维能力的锻炼,对相关数学知识需要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有效的理解与学习。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完成了教学大纲内所制定的教学内容,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数学成绩上,运用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种模式的数学教学,将数学课程的特点逐渐的弱化,是其失去了独有的学科特色,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态度,体会其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相关的人文风采与气息。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提升,进行恰当准确的表达。除此之外,思维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中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2.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2.1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低。就目前而言,在大多数学校中,即使对教师提出了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训,但是仍旧有很多的数学老师对这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的教师依旧秉持着传统数学教学的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对相关字词以及重点文章进行掌握,并在考试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2.2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不科学。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数学教师对课本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清晰、明确的讲解,同时还需要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但是就目前而言,有很多的数学老师在上课时紧紧的抓住学生的思维,不给其时间进行独立的思考。在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上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进而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出现很多的困难。

3.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3.1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将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形象化与具体化,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激发,就需要在教学小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发挥想象力和联想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就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或者是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并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分析,而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课堂的参与度,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3.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要做到眼、耳、手、心相一致的情形,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用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内容,眼睛看相关的文字,用心思考的同时还要动手做好笔记,进而达到数学学习的读写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培养其逻辑思维的能力。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使其,对与周围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是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往往缺乏一定的完整性与逻辑条理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数学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来帮助小学生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与知识点,并对其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与概括。同时,老师还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答案,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

3.3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创新思维就是指人脑在对某些事物的形象感知认识的基础之上,将其进行一定的改造,进而形成的一种理性认识,进而引发出新的灵感,创造出新事物。小学数学学习就是要对事物进行较多的认识与了解,掌握其发展的规律。进而对其标新立异,追求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独立思考,并且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进而想、从中找出属于自己的新思路与新观点。

4.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的数学课堂知识点,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的基础之上对其他科目进行更好的学习。以此来完善学生的发展,提升其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生思维逻辑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语言;重要性;有效途径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可使学生数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而小学生数学语言培养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性也应当引起教师重视,并且应当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效途径积极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从而使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通过阅读使学生对数学语言进行体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使学生对数学进行阅读,能够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对于数学理论而言,其大部分内容都比较抽象,因此,在阅读数学过程中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能力. 在阅读数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学会相关专业术语以及符号,理解有关理论知识,并且要学会利用数学原理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理解课本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此外,对于数学而言,其精准性比较强,任何数学概念、符号以及术语均具备准备含义,所以,在阅读数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认真细致,应当积极思考与总结,对于不确定之处,应当在理解清楚之后才能够继续进行. 在笔者看来,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效果及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目标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重视.

二、通过不同形式教学活动培训学生数学语言

第一,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小组讨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将所有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并且在每组中均选定组长以及记录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有疑难问题出现时,小组内部可进行讨论,并且派出一名代表与其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在该学习方法中,每名学生均能够有机会表达自身想法,并且也能够听取其他同学发言,不但能够面对少数几个人发言,同时也能够在全体学生面前发言,可使学生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均得到大大提高.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团体,学生为使自身所在团体能够表达出更好意见及想法,均会积极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认真听取组内其他人员意见,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并且也能够使课堂密度有所增加,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第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另外一种常见教学方式就是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在实际数学学习过程中,同桌之间通过相互发表意见,能够共同对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并且比较方便. 特别是在学习新课程过程中,学生在将相关方法掌握之后,需选择一定语言及时进行总结. 比如在对名数间化法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给出这样的问题:2米6厘米等于多少厘米?可使学生进行叙述,可得出这样的结果:2米等于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 同桌之间通过互相进行交流,通过一些简单语言,便能够使学生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同桌带动作用下,也能够学会叙述表达,并且对问题正确解答,使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高.

三、通过实践操作对学生数学语言进行强化

实践操作是手脑并用的一种协同活动,在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发展方面属于一种有效手段,而对于语言来说,其属于思维的外化,属于思维的一种物质形式,在语言表达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内化以及相关智力活动,所以,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动手操作加强重视. 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其适当指导,应当注意使学生利用数学语言对其操作过程有条理地进行叙述,从而对知识获得的思维过程进行表达,使动手操作、动脑理解以及动口表达三者之间实现有机结合,才能够使感知有效转变成为内部智力活动,从而对知识能够深化了解. 比如,在对“分数初步认识”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学生对分数概念以及意义更加透彻理解,可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 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将一张纸折成均匀四份,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共分为多少份,每份大小情况,之后让学生用笔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以及四分之三,然后出示涂色纸,思考如何以分数表示,最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对自身思考过程进行表达,并且表述分数意义. 通过使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可启发学生思维以及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不但能够使学生对分数意义加深理解,还能够对学生新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并且还能够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得到更好发展. 通过进行实践操作,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通过使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有条理表达,可使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变成为内部思维活动,可使学生掌握本质属性,强化小学生数学语言.

结 语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上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学生数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应当对学生数学语言培养重要性加强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途径对学生数学语言进行积极培养,使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学生整体数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促使数学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能,王正燕. 论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 考试周刊,2011(13).

小学生思维逻辑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应用

1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1.1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发现知识,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形式,满足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具体情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而微课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将各种小学语文素材制作成PPT、音频或视频,不但能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还能够提供实际的使用情境,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

1.2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按照年龄段分成四个阶段。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2-6、7岁是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凭借表象进行思维。6、7-11、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着眼于抽象概念,但仍然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11、12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持。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存在持续时间短、易分散的特点,长时间的理论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时间短内容少的微课一方面短小精悍,正好满足了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形式多样的微课每一个课程都有具体的主题和情境,给小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内容,能够调动缺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2.1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现状:

(1)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的频率低。“微课”一词虽然出现了多年,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的了解有限,大都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微课制作相关的培训。有的教师不了解微课更不会制作微课,更谈不上在课上和课下随时使用微课教学。有的教师虽然了解微课及其制作流程,但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也是偶尔在课堂上使用微课。

(2)微课在线学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少。目前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还大都局限于课堂,教师仅仅是将微课作为一堂40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进行播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不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显著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左右,将课堂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8分钟左右的微课,更利于学生课下的在线学习。

(3)小学语文教育中微课资源还比较单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的动画视频等资源更感兴趣,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资源还大都是比较传统的文字图片类做成的PPT。教师缺乏系统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制作的微课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要。

2.2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优势

(1)微课时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和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网络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并且更侧重于具体的形象认知。而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是课堂教学中某一个知识点的重点或难点,或者是某一考点或疑点,内容具体。并且微课时间一般在5-8分钟左右,适应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2)微课资源形式多样,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各种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微课除了在线视频的主流格式以外,还可以以文字、图片、音频、PPT等一系列的流媒体格式呈现,可以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微课还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前使用,向学生们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在课堂上穿插使用让学生们抓住重点与难点,还可以在课下使用为学生们解答疑疑点并进行师生互动。

2.3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启示

(1)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微事物,人们也开始习惯用平板、手机能智能设备进行办公和学习。传统的以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已暴漏出很多缺陷,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生的“学”。“翻转课堂”模式和“微课”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微课”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2)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整合“微课”资源。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不光是学校之间零互动,就连一个学校内部各个教师也是各自为政,按照自身教学的需求制作零散的“微课”资源,即浪费了资源又难以取得持续的学习效果。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安排教师参加正规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将各个年级的教师组成一个微课设计和制作团队,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学纲统一制作各个阶段的微课资源。即能实现资源的共享,还能为师生提供持续的教与学过程。

【参考文献】

小学生思维逻辑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认知维度;情感维度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品德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品德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和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实现品德课的多维教学。事实上,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只有体现出教学的多维意义,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课的重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小学品德的认知维度

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小学品德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实际上是抽象的思维,也是小学生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之前,小学品德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制定品德课教学方案,体现出小学品德教学的多维意义。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的重要性。

二、小学品德的情感维度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而且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小学品德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品德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到学生的家里进行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品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适度宽容。小学品德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小学品德的品质维度

小学品德教学必定具有教育性,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比如:一只蚯蚓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水缸里面,一只小蚂蚁看到了,对小蚯蚓说:“这个水缸太高,你在里面也挺好的,就随遇而安吧,我已经被困在这里很久了,根本爬不出去,所以我也就习惯了这里面的生活。”小蚯蚓看了看蚂蚁说:“我一定要从这个水缸中爬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于是,小蚯蚓就一点一点地向外爬,经过了很多天的努力,小蚯蚓终于爬出了水缸,再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案例让学生懂得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小学品德课程的多维化对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参加专业化培训,补充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出小学品德课程的多维化。

总之,品德课程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之前,小学品德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制定品德课程教学方案。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品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适度宽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小学生思维逻辑培训范文第5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小学语文教学中,组词练习是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无论课内课外作业、复习资料和试卷上都经常出现“组词”一类的命题,这无疑有助于学生了解字义,发展语言和思维。

近日,有机会翻阅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本,发现组词的要求有不妥之处,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凡课本上出现的生字全部组词,甚至每字组词3—5个;有的教师对一些构词能力极差或不能拆开构词的连绵词如“葡萄”、“蝴蝶”等也作同样要求;有的学生组词时竟盲目照抄字典、词典,如作业本上出现了“风尘、风水、风采”一类词语。对此,本人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组词练习的目的无疑是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词义,为运用打基础,而教小学生掌握词义必须根据儿童思维发展水平和特点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朱智贤教授著《儿童心理学》P344)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抽象逻辑思维还在发展中。他们所认识的事物常常是事物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他们所认识的概念往往是具体的,可直接感知的,对词概念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风尘、风水、风采”是高一级抽象词语,他们不但难以理解,也许老师讲给他们听也是听不懂的。因此,教小学生组词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他们掌握可能掌握的概念。低年级学生对词概念的理解受词概念本身所包含的直观特征所支配,主要依靠感性表象来理解词的概念。如一年级学生用“水”组词时,组出了“水田、河水、kāi(开)水、r&egrave;(热)水”等词,这是切合实际的,但有的教师引导学生组出“水b&egrave;ng(泵)”一类词。学生没见过“水泵”,就难以建立“水泵”的概念。尽管教师的语言直观(生动的描述)或图片、标本、幻灯等手段能帮助学生理解“水泵”的概念,而学生自己组词就没有这些条件。所以,教师教学生自己组词时,必须全面考虑。儿童认识客观事物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事物的外表到事物的本质。教小学生掌握词义,也应遵循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学生对词概念理解的程度如何,既决定词概念本身的难易程度,又决定思维对象与学生生活经验的一致性。因此,在组词练习中,只能由日常生活概念到社会政治生活概念,由物质概念到精神概念,由具体概念到抽象概念教学生掌握词义,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以上说明,把小学生当作成人,要求他们组那么多词,教他们掌握过多过深的概念是不现实的,也是违反规律的。

二我们知道,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本身不表示念什么声音,语言的音节,要看它作为一个词或同别的音节组成一个词是什么意义,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而,单字与其它字组合可组成很多不同意义的词字义也随着不同。

而在这“很多不同意义的词”中,有的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相一致的,有的是学生不可能接触、认识或难于理解的,因此,小学生组词切不可硬组滥组、漫无边际、多多益善。教师要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把组词练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做到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究竟如何掌握这个尺度,可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词语以理解书本上的词语为主研究资料表明:小学阶段最初书面言语的词量少于口头言语的词量。初入学儿童已在生活经验中掌握了大量口头词汇和语言,理想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大量内容应该是这些词汇和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果脱离课文,反而把学生熟悉的事物变成新的因素了,学生要重新建立概念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既不理解,又费时费力。前面所述“风采、风尘、风水”一类词语既脱离了课本,又脱离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宜成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组词内容。所以,为了让学生把书面形式的词汇和语言与已有的熟悉事物联系起来,小学低年级学生应以学习书本上出现的词语为主。

2、教师要帮助低年级学生接通所学生字与口头语言中已掌握的词语的联系如教“黄”字时,教师先以具体标本或实物让学生认识“黄花菜”,并掌握“黄”的概念,了解它的种类:“浅黄、深黄、金黄”等。而“黄瓜、黄豆、黄牛、黄土”等词语是学生生活经验中熟悉的事物和口语中已掌握的概念,但与“黄”色的“黄”联系不上来,一经老师指出,学生就豁然明白,啊,原来这么多词语中的“黄”就是“黄花菜”的“黄”,这样不但明白了词义,而且接通了生字与口语中已掌握的词语的联系。

3、利用所学生字与学过的熟字组词也便于学生理解“往”字,有“去、向、过去的”意思,学生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组成“往东、往西、来往、往日、往事、往常”等词语,这些词语学生口头能说,而且“东、西、来、日、事、常”都是熟字。如果在课堂上由不同学生提出,教师稍加解释,6个新词一下子为全班学生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