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舞蹈的训练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体育舞蹈的运动周期类型
体育舞蹈的训练周期可以分为超大周期、大周期以及中周期、小周期等四个基本类型。这些周期的训练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完整的训练过程。第一,超大周期。这个周期指的是体育舞蹈运动员重大的竞赛日程,例如:世界杯、奥运会、世锦赛等,这是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形成及发展规律的周期。超大周期一般会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来训练,这是一种训练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工作量的形式,而这种形式的内容则是由大周期环节的内容组成。换句话说,超大周期的训练内容就是大周期中主要的内容,两者包含关系,相辅相成。第二,大周期。在大周期期间的所有训练,都是根据超大周期期间的所有重大竞赛的时间、竞赛内容以及体育舞蹈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状态来确定、合理的安排的,往往这样的安排就是体育舞蹈运动员一整年的训练内容。在大周期期间,主要安排一些重要的训练方式,这些训练的方式可分作双训练的周期、单训练的周期和多训练的周期。第三,中周期。在这个周期中主要是根据运动员运动的适应规律和其超量的恢复原理来提出的。中周期是大周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也叫做体育舞蹈运动的训练阶段,而且每个训练的阶段都会消耗0.5个月至3个月等的时间。第四,小周期。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小周期一般是由7天的时间来组成的,就是一个星期的时间。小周期的训练时间又是中周期的训练内容的构成部分,一般2到12个小周期就组成了一个中周期,所以,体育舞蹈训练的中周期时间为14到84天不等。
1.2体育舞蹈训练的结构
在体育舞蹈训练的周期中,训练的过程一般是由三个阶段所构成,就是准备阶段、竞赛阶段、过渡阶段,这三个阶段看似独立,但实际上者三个训练的阶段在一整个训练周期中是互相联系的。在训练的过程中,大小周期和各个阶段训练的计划全部都是由各个周期的紧密衔接而实现的。在这些训练的周期中,每个周期都有自己的训练目标等,所以,必须要科学、合理的来安排周期的训练,充分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各项素质,使其的训练质量和竞技的最佳状态以及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的机率大大提高。
1.2.1体育舞蹈训练的准备期
运动训练的准备期,可以从运动员的心理及生理上影响其学习的倾向角度及个人的训练技能。对于运动员的生理上来说,准备期是其自身运动的力量、强度、运动速度、运动耐力及自身柔韧度形成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运动员的身体内各个器官的系统完善的重要时间段。然而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是运动员培养自身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运动员会学习许多与体育舞蹈相关的理论训练的知识。准备期一般可以划分为专项训练的阶段和普通训练的阶段等两类,在这两个训练的阶段中,运动员又有着不同的训练任务。在专项训练的阶段过程中,其任务的重点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在竞赛当中运动战术及技术运用的能力,再者就是培养运动员专项运动的素质。在专项训练的阶段中,要逐步增加训练的负荷强度,同时减小其负荷量。在体育舞蹈训练准备阶段的内容主要是根据诊断运动员的起始状态及建立明确的目标来确定的。对于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来讲,这两项内容是两个独立的环节,而这两个环节的主要内容则是整个准备期的训练计划里面重要的、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
1.2.2体育舞蹈的竞赛期
竞赛期是继准备期后的第二个训练阶段。竞赛期是训练周期当中重要的组成阶段。竞赛期主要的为了提高、巩固体育舞蹈运动员专项竞技的能力,并且是为竞技比赛充分的做好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准备,使运动员能够充分、最大化的发挥自身的竞技水平,创造优秀的竞技比赛成绩,实现全年体育舞蹈训练的终极目标。在竞赛期阶段中又可以划分作比赛前的准备阶段及比赛的阶段。其中比赛前的准备阶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体育舞蹈竞赛前期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来鼓励运动员,使其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第二,应该适当的安排一些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竞赛战术的练习,让其充分的掌握竞技比赛过程中战术高度的自动化。第三,运动员还应该适宜的安排好自己运动的负荷,使自己的体能能够在竞技时期达到超量恢复的阶段。比赛阶段中需要注意的几点:第一,主要采取重复法来对运动员的体能进行训练,然而技能训练的方法就要利用完整法来进行,并且还要与比赛法结合起来,便于能够综合的发展与运动员竞赛有关联的技能、体能和战术能力等。第二,要特别注意和合理的组织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训练,并且对其竞技的状态进行合理的整顿,对赛间间歇充分的利用,力求做到在最短的时间里采用有效的措施以改善运动员的整个竞赛情况,获取新训练的效应。以运动员全年的训练周期为例子,这一整年当中训练的周期数目越大的话,那么一个训练周期中的比赛期就会越短。通常情况下,一整年的单个训练周期有4到6个月的准备期,而全年则属于双周期,只有1至2个月的准备期。
1.2.3体育舞蹈训练的过渡期
体育舞蹈的过渡期也叫做恢复期,这个阶段是训练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过程。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阶段、比赛期间的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都将会导致运动员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紧张、高度的动员状态,就算比赛结束后,这种紧张的状态总会长时间的伴随着运动员,使其在比赛后还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这样不利于其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日常的训练。如果这样的紧张状态一直持续的话,会严重影响到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尤其对其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恢复阶段的手段有两种。第一种是让运动员自然的恢复,例如用医学、生物学及营养学等的手段来让运动员的身心慢慢的得到放松,使其逐渐放下紧张的心情,轻松愉快的享受生活。这样的恢复方式比较自然,注重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和营养方面的调节。另外一种恢复手段是根据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给予休息安排,休息的时间有几天到十几天不等,这是一种由运动员自己调节的手段。最后,在过渡期阶段有一个是否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要总结对一整年的体育训练,检讨哪些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知道自己什么地方需要再次突破。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年终训练的总结,总结这一年里的付出与收获,总结这一年期间的而需要改进的方面。另外还要制定出第二年的各项训练内容及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指出第二年的目标以及如何开展训练等的内容。
2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周期的特点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艺术和体育为一体的舶来文化,不仅具有服饰美、音乐美、形体美的特点,还有高度的健身、建智、建心等价值。体育舞蹈在传入我国短短的二十几年,就已经得到快速普及和发展。体育舞蹈也名国标舞。体育舞蹈内容丰富、舞蹈种类多样、风格迥异,所以学习体育舞蹈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自己喜欢且容易练习的舞蹈种类。体育舞蹈一般可分为两类受众类型,一种是一般受众,该类主要是中老年人为了健身所学习或者一些以交谊应酬、健身为目的的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和白领,甚至是一些为培养兴趣爱好的小孩;另一种是专业受众,该类体育舞蹈则是针对一些专业的学校、学生所开展的,而本文对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周期特点的研究就是从一般受众和专业受众两类来进行阐述的。
2.1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训练周期特点
对于专业的体育舞蹈学生来说,体育舞蹈不仅是其自身的一种专业技能,而且还是其将来求职的方向。所以,参加一些体育舞蹈竞技的比赛可以使学生积累经验、自我检查,是其将来求职的重要途径。对于专业的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讲,体育舞蹈几乎占了生活的大部分,所以,一些专业的体育舞蹈运动员会利用参加竞技比赛获取名次、物质奖赏等方式来扩大自身名气,更重要的是能够给自己所代表的单位争得荣誉。
2.1.1专业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训练内容
技术训练是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核心,舞蹈运动员对舞蹈风格把握程度、和舞伴的默契程度、动作的难易程度都会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体育舞蹈竞技比赛对参赛人员的耐力、灵敏度、速度和力量都有很高要求,所以,参赛人员的身体训练是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基础,艺术表现力则是重点;此外,对参赛人员进行心理训练是很关键的,通过对赛程、场地及对手的熟悉了解,才能在比赛时做到游刃有余、随机应变,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艺、水平,这对参赛人员的心理素质就有很高的要求。
2.1.2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训练方法
体育舞蹈比赛通常是由男女搭配将舞蹈动作结合音乐风格来演绎的。所以,在准备阶段通常会使用间歇法和持续法来训练,使运动员的风格稳固化、动作自动化,进而全面提升其素质;在体育舞蹈运动比赛过程中一般会使用重复法,主要发展参赛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且稳定其竞技时的状态,以便达到最佳成绩;恢复阶段主要以变换法和训练法为主,有助于消除运动员的心理及身体疲劳。
2.1.3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比赛时间跨度
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比赛莫过于每年五月底举办的全球性体育舞蹈盛会,就是人们常说的黑池舞蹈节。其次就是中国体育舞蹈的公开赛、大奖赛及体育舞蹈世界锦标赛,最后就是一些专业受众国内外的比赛。一般情况下,比赛的准备期大约是0.5到2个月的时间,比赛期限有1至3天,恢复期则为0.5到1个月。
2.1.4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负荷安排
体育舞蹈运动的负荷强度及负荷量随着准备阶段的进度逐渐增加,此时要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身体素质及坚强的意志力;进入比赛阶段后,负荷量逐步减小,而负荷强度继续增加,使比赛状态得以保持和巩固,让运动员的身体达到超量恢复的阶段,此时逐步减小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消除疲劳,使运动员各项素质积极恢复。
2.1.5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比赛安排
体育舞蹈运动比赛主要可以分为检查性、适应性、训练型及竞技性的比赛。训练性的比赛主要安排在比赛期前,针对舞蹈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或者综合能力的培训;适应性和检查性的比赛大多用在比赛前,专门用来提高运动员战术的自动化能力以及对比赛场地、裁判、气候和比赛对手等的适应力,进而,为获得比赛的好成绩打下牢固的基础。
2.1.6体育舞蹈专业受众的运动恢复
对专业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恢复不仅只是恢复原来的水平,还要采取训练的手段、营养学方面手段、心理学手段及生物学方面的手段对其进行恢复,力求超量恢复。
2.2体育舞蹈运动一般受众的训练周期特点
体育舞蹈运动一般受众的训练虽然通常以兴趣爱好、健身休闲和交际应酬等为目的,但是为了使体育舞蹈运动能够更好的发展,相关的协会还是会举行一些业余的比赛,这就要求了业余的体育舞蹈运动员也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素质。业余的体育舞蹈比赛不会像国际性的比赛那样重大,大多时候都是各相关协会综合各种现实的因素一年举办一次。而参加比赛的人员也是为了锻炼、检查自己,以获得更多参赛的经验。所以,安排全年多个训练周期相对适合一些。一般比赛的准备期为0.5个月到1.5个月,比赛期为5到8天,恢复期是0.5个月到1个月。另外,体育舞蹈运动一般受众的训练方法及内容与专业受众的大同小异,只是两者的目的不一样,一个注重比赛成绩,另一个则注重锻炼和体验。一般受众的训练与专业受众不一样的是运动恢复阶段,一般受众采取的办法是积极利用音乐疗法或者休息等方式来恢复。
3结语
【关键词】高校 体育舞蹈 全民健身 作用 实施策略
一、体育舞蹈的作用及在高校中的开展
体育舞蹈是竞技体育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舞蹈,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体育舞蹈教育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从情感教育着手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决定其更容易被学生主动接受。体育舞蹈既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体育事业的重要一环,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起到了责无旁贷作用。
我国部分高等理工、文科院校已经开始设置体育舞蹈及艺术类专业,教育重点已开始向综合性素质教育方向转轨。从高校中学生对公体课的选课情况来看,特别是女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热情极高。体育舞蹈在社会上已有所发展,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程的锻炼技巧,走出校园后亦有广泛的施展空间,从“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角度讲,体育舞蹈可算是最佳选择项目之一。因此,高校应重视体育舞蹈的开展,加大普及力度,使其能尽快地蓬勃发展起来。
二、高校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
高校体育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个性培养和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等教育期间,学生是由“教育体育”向“自身体育”过渡的关键时期,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而体育舞蹈对培养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增强对终身体育的认同感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体育舞蹈的本源就是从人民大众的健身中走来,如果将体育舞蹈在高等学府的体育教学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再回到广大群众之中,这是一条周而复始的成功道路。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广大学生的心里特征。根据体育舞蹈的分类和特点,在高等院校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事这项运动的体育教学,借助课堂上的体育舞蹈能起到文体活动并举的效果。其运动量可达到中等以上水平,而且可以达到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目的。从学习之外角度看,使学生掌握这项技能,可以作为一种闲暇之余的集体活动,有助于青年学生个体参与社会群体,满往需要,从而增大从外界获得各种有益信息的机会,无疑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实施策略
通过对体育舞蹈教育功能的分析,我们发现体育舞蹈有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并不亚于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而且在当前高校还能发挥独特的价值作用。但是,体育舞蹈在高校的普及和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发展遇到了诸多问题,抑制了体育舞蹈教育价值的发挥。针对当前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为了使体育舞蹈教育功能尽快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得到推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实施。
(一)大力推广体育舞蹈课
体育舞蹈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又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各校在体育课改革中应积极引导及推广该课程。由于体育舞蹈内容十分丰富,技术多样,如交谊舞就有华尔兹、探戈、快步等,这对学生来说就有不同的选择。教师不断发掘体育舞蹈的魅力,更加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舞蹈锻炼的兴趣。
(二)加强高校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强大的体育舞蹈师资队伍是高校实现体育舞蹈教育功能的有效保障,主要包含着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两个方面的工作:在扩大规模上,高校一方面加强体育舞蹈教师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各高校可以派遣有能力和有兴趣的教师参加培训,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在提高质量上,可定期组织体育舞蹈教师培训和交流,保证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的发展,也使体育舞蹈教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体育舞蹈训练课上利用录像机,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完成情况及再现教师的教授情况,从而改进技术的不足之处。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弥补高校中教学条件的不足,从而提高个人的技术。
(四)加大宣传,转变两种观念
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运动项目来。高校要全面实现体育舞蹈教育的功能,必须转变观念。首先,必须转变体育舞蹈不是体育项目,没必要在体育课中开设体育舞蹈项目的观念。其次,必须转变“体育舞蹈是女性的舞蹈”的观念。
(五)实行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体育场馆是体育活动的载体,高校的体育场馆主要是学生的体育训练场所,在高校自己需求的基础上,还应兼顾发挥社会作用,在节假日或其他时段为周边社区居民开放,满足市民的健身和娱乐需求,实施无偿或有偿开放,既能保障场馆维护费用的来源,又能满足社会需求,从而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六)高校体育舞蹈不仅要服务于学生也要服务于周边群众
在大学园区内可以开设体育舞蹈校际选修课,各校学生可以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同时为了使教学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可以面向社会公众,让市民也能接受正规的学习,这样高校的体育舞蹈不仅使学生终身体育,而且也使得周边群众也得到全面的锻炼,从而实现了全民健身。
四、结语
体育舞蹈是竞技体育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舞蹈,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高校应重视体育舞蹈的开展,大力推广体育舞蹈课,加强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建设,并且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来培养学生,转变的思想观念,同时高校体育舞蹈也要服务于周边的群众和市民,并且让高校的体育场馆开放起来以方便群众使用,使高校体育舞蹈能尽快地蓬勃发展起来,对全民健身运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萍.示意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林正苑.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 体育舞蹈 运动损伤 原因 防治
1.研究目的
体育舞蹈通常称国际舞蹈或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际舞。是一项新兴的融体育、艺术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是融舞蹈艺术于体育健身为一体的高雅文体活动,要达到美感呈现、情感表达以及内心世界的体现,就要求体育舞蹈选手必须通过长期不懈的磨练与雕琢,才能达到技艺超群、形神兼备的审美意境。由体育舞蹈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引发的运动损伤常常与体育舞蹈选手相伴而行,是困扰体育舞蹈选手的难题。
2.研究方法
对体育舞蹈选手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用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找到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产生的机制与防治措施,
3.资料统计、分析
本校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54名本科在校生,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时间1―3年。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有47人次,占总人数的87%,受伤次数累计达119人次,平均每人患病2.5次。常见损伤部位见表1。损伤性质;急性损伤6%,慢性损伤94%。损伤组织;多表现为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关节韧带、肌肉、肌腱、滑膜囊的损伤,软组织损伤占90%以上。损伤程度;多为轻、中度损伤,重度损伤少见。
从统计资料分析看,体育舞蹈选手用于支撑、平衡、稳定的部位损伤发生的机率较高,尤以足、踝部关节韧带,膝关节,腰背部肌肉等处明显,三处损伤占总次数的87%,其中急性损伤仅占总人次的6%,绝大多数损伤都是慢性、积累性损伤,这与体育舞蹈专业旋转、跳跃、复杂多变的舞姿造型多集中体现在腰胯、下肢,且在长期磨练与雕琢中为掌握和巩固动作必须不懈的训练有关。
4.讨论
4.1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4.1.1 思想上重视不够。学生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平时不注意预防,缺乏运动保健常识,在教学、训练、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致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4.1.2 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减少肌肉的粘滞性,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
4.1.3 训练负荷过大。在安排训练时没有考虑到训练者的生理特点,训练负荷超过训练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荷量;或训练方法单一,造成局部负荷过大,引起局部肌肉、肌腱微细损伤的积累,发生慢性损伤。
4.1.4 身体功能状况和心理状况不良。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的力量性、柔韧性、关节的灵活性、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映较迟钝,此时参加训练或练习较难动作时就可能发生损伤。
4.2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治疗
祖国医学的推拿手法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疗效显著,是治疗软组织运动损伤的重要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4.2.1 推拿手法的选用原则。对急性损伤有出血肿胀者,应立即冷敷、包扎固定、制动、休息,宜在伤后24―48小时后再进行推拿手法。选择手法宜轻,不宜重,或采用轻-重-轻的原则;对慢性损伤手法宜重,不宜轻,较重的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解除痉挛,软坚散结的作用,常用推、按、滚、板、弹、拔等手法治疗。
4.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严重损伤或全身反应严重的患者,在推拿手法治疗的同时,可内服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并结合制动患肢、卧床休息等措施,以改善局部功能状况,促进损伤部位的早日康复。
4.3 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预防
4.3.1 遵守科学的训练原则。在训练中要根据技术水平制定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要广泛易行,不仅要包括各项专项训练,同时还要重视全面的身体训练,防止身体局部出现过度疲劳和劳损。
4.3.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肌有粘滞性的特点,粘滞性对肌肉的工作产生阻力,影响肌肉力量、伸展性的发挥。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减少肌肉的粘滞性,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减少肌肉运动损伤的发生。
4.3.3严格控制运动量极限。人的运动量有一定的极限,每一个人的运动量极限都不相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运动量也不相同,因此在训练中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注意大、中、小运动量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分别对待。训练中根据其表现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训练量,切忌急于求成、贪多求全,避免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发生。
4.3.4加强易损伤部位的训练。有针对性的加强易损伤部位或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其功能是预防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
4.3.5训练后要做整理运动。大运动量训练后肌肉、关节、韧带等软组织会出现疲劳及收缩反射,长时间的收缩反射会造成肌肉、关节、韧带的挛缩。为避免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挛缩,保持关节灵活和肌肉柔韧性,运动后要做整理活动――拉伸脊柱和下肢,即静力牵张(拉伸)练习。静力牵张(拉伸)练习对消除大负荷运动训练后肌肉疲劳及收缩反射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时还可起到发展肌肉柔韧性,预防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发生的作用。
5.结论
5.1 体育舞蹈选手用于支撑、平衡、稳定的部位损伤发生的机率较高,尤以足、踝部关节韧带,膝关节,腰背部肌肉等处明显。
5.2 为减少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发生,要加强思想、安全教育;遵守科学的训练原则;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严格控制运动量极限;加强易损伤部位的训练;并在训练后加做整理运动。
5.3 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医是治疗运动损伤的重要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2]郑怀贤.运动创伤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3]王维刚.舞蹈保健手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秦晓松.国际体育舞蹈选手过度疲劳的预防与恢复[J].体育与科学,1999.6.30..
[5]范炳华.运动损伤与运动推拿的临床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9.2.38.
[6]司徒炳坤.论体育舞蹈的价值[J].体育学刊,1997.2.89.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的现状,探索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策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提高体育舞蹈课程教学。
关键词 现状 体育舞蹈 教学 对策
一、前言
高校体育舞蹈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大中小学体育舞蹈教师的水平。本文从课程设置、实际情况、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今后安庆师范学院体育舞蹈课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发放教师问卷5份,回收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5份,有效率为100%;发放学生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100%。
三、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现状的分析
(一)课程设置的分析
经调查,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中已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教学计划规定,体育舞蹈普修课为36学时,为2个学分。
(二)开课情况的分析
经调查,该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并全部按教学计划安排上课。
(三)体育舞蹈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分析
根据调查5位教师的结果显示安庆师范学院理论教学内容为体育舞蹈教学法、体育舞蹈编排、体育舞蹈教学理论与方法、体育舞蹈竞赛组织与裁判,并没有完全根据教学大纲开设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
(四)师资结构的分析
表1的数据显示,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师5名,年龄结构多数集中在20-40岁,教师群体比较年轻;体育舞蹈教师的职称结构为讲师与助教,没有教授与副教授,充分反映出其职称水平偏低;从学历结构来看,硕士学占40%,本科学历的占60%。综上所述该校在教师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不均性。
(五)教学效果的分析
1.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表2显示在被调查的60名学生中对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结果表明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程设置基本达到但没有完全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实地访谈中学生主要是对在教学方法,教学设备上的不满意。
2.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效果分析
由表3可知,该校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大部分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学习效果,但有的学生也并未达到自己理想的学习效果。
(六)体育舞蹈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分析
由调查可知,安庆师范学院只有健美操训练馆,健美操与体育舞蹈公用舞蹈房,并没有专门的训练房,这样的场地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对该校实地考察得知,学生对该院系所订阅的体育舞蹈专业期刊、图书、本专业藏书及音像制品基本上不知,从这些可以反映出该院校影音资料的建设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这必然会影响到体育舞蹈专业教学的质量以及对体育舞蹈了解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该校体育舞蹈开展刚刚起步,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已把体育舞蹈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中,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达到自己的理想学习效果,但是由于一系列因素影响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效果,引起对课程设置的不满情绪。
2.由于该专业在该校是新兴专业目前还处于完善阶段,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教师团体队伍比较年轻,甚至有的教师未参加任何培训以及外出学习。
3.体育理论课教学不够完善,教学时数偏少;主要是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课程标准与教材,理论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建议
1.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体育舞蹈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比赛以及表演活动,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推进教学。
2.领导以及体育各部门应加大重视与投资力度,加强对场地设施的建设,增加体育舞蹈训练房,完善该校软件、硬件设施;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和考核机制,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体育舞蹈优秀人才。
3.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加大图书馆的开放力度,订阅有关于体育舞蹈方面的书籍,共同建设良好的影音资料库;优化体育舞蹈理论课,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开设理论课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体育舞蹈既包含体育的要素,同时又融合了舞蹈的特点。在快节奏的社会当中,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身体的健康。在全民健身的氛围和趋势当中,许多高校也开设了体育舞蹈这门课程。从目前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体育舞蹈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们了解到体育舞蹈发展的背景和趋势,同时还需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组合和技巧。通过同学之间合作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交流和社交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其文化修养。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一、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单一。体育舞蹈主要是来源于西方的一种形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当中已经逐渐融合了好多代人实践和智慧的经验。在如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当中,体育舞蹈已经从自娱性转向了具有技术性、艺术性的一种竞技性舞蹈。可以说在这个变化的过程当中通过其动作造型的多变以及情感的丰富,已经变成了一种较为新兴的体育项目。我国对于这种体育项目的引进时间比较晚,在高校教育当中的教学开展时间也比较少。正是由于这种滞后性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如今我国在体育舞蹈方面的水平还比较低,其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从我校以及其他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对于体育舞蹈的教学更多是停留在了基础性的阶段当中,其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更是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舞蹈这一项目,同时也不能促使其更好地普及。
(二)缺乏对音乐感知、审美情趣等艺术元素的深度教育。体育舞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主要是一种将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项目,因而其兼具这两种特征。体育舞蹈既包含着体育项目当中的运动性,同时还包含着舞蹈的艺术性。但是由于舞蹈本身就是广大民众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其中所蕴含的感染力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但是由于这种体育项目是从国外引进的,同时国际标准舞又具有不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因而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之下,其所代表和呈现的舞蹈韵律、音乐风格和节拍也都不同。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单一化的动作教学并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们把握体育舞蹈当中的内涵和精髓。从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较为系统和规范的理论课程,更多的只是通过训练课偶尔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之下并不利于对学生们进行音乐感知以及审美情趣这些元素教育的开展。
(三)教学内容不够规范。规范性是体育舞蹈这种体育项目当中的基础性特征,这种规范既表现在运动的脚法、方向以及反身动作方面,同时还体现在了引导和升降这些技术当中。而且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的动作移动、升降、旋转以及摆动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步骤要求。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每支舞蹈都有着自己的节拍和音乐速度,具体到比赛当中更是需要选手动作和音乐进行密切配合才能够完成。但是由于目前许多高校当中的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并不能真正与时俱进,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导致了教师们对于音乐和动作的规格以及动作风格方面的讲解不够全面和完善,同时由于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比较低,因而在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这样就更不利于体育舞蹈教学的深入发展。
二、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体育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体育舞蹈情报的搜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外来的体育项目,在高校当中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本身就影响着教学水平,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就需要充分掌握教学的内容,通过对于知识的融汇贯通以及独特风格的运用,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工作当中不仅需要对教学和训练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还需要不断钻研专业的体育舞蹈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理论素质,同时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其教学效果。当然由于体育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在实践当中其形式和风格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以教师们就需要及时了解国内外体育舞蹈项目的研究动态,这样不仅能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
(二)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与技术并重。体育舞蹈项目既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同时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其内涵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将舞蹈技术原理、历史文化以及音乐内审等要素进行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明确舞蹈动作所要表达出的艺术内涵,同时还能够促进音乐节奏、重心起伏以及动作达成一定的协调性。况且理论本身就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因而通过对于体育舞蹈理论方面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对于舞蹈风格和内涵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能够使教学更加具有方向性和指向性。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将理论和技术这两者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这样能够在技术当中渗入文化背景和理念。
(三)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运动训练学和生理知识的运用。体育舞蹈主要是以人体作为载体的,因而对于身体的训练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对运动技能进行教学和训练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要从局部动作逐渐扩展到全局动作。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的时候就需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的有序性和系统性,首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再由学生经过锻炼来提高熟练程度。而在进行运动训练学知识学习的时候还需要充分利用生理的内容,在明确了教学训练计划之后,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学生们所应该达到的身体指标。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既是欣赏者又是实践者,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都有一定的考验,因而教师们就可以通过对于训练强度和负荷的合理安排来对体温和晨起心率进行测量。
三、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知识的了解展开的,在文章当中首先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对音乐感知、审美情趣等艺术元素的深度教育和教学内容不够规范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之后从体育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体育舞蹈情报的搜集、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与技术并重和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运动训练学和生理知识的运用这三个角度说明了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对策。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在文章当中我并未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地阐释,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丽华.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
[2]崔伟芳,王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3]刘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现状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