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研究发展趋势

科学研究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研究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研究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教师;化学实验研究;课题来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5-006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5.030

随着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可以说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能否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教师自身的化学实验素养。化学学科性质决定了化学课程改革必然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具备不断在自己的实验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开展化学实验研究的能力。教师开展化学实验研究的前提即为能够学会自己选题。因此,探讨化学教师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的来源及发展趋势就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一、化学实验研究的内涵

在化学课堂教学当中,化学实验既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化学教学基本途径和手段。教师作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者,不仅要能够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化学教学实验来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本质,学会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科学研究。在如今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会做化学实验,会教化学实验,更要学会自己研究化学实验。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担当的角色也必须发生转变,由传统的单一的组织实施者,转变为化学实验的组织实施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

教师所开展的化学实验研究有别于化学家在科研活动当中所开展的化学实验研究。从实验研究的目的来看,化学教师实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化学教学效果,是为实现化学教学目标服务的。而科学家所开展的化学实验研究是以研究、认识人类未知的化学事物或其规律为主要目的的。从实验研究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来看化学教师所使用的也远不如科学家所使用的先进。在此,我们所说的化学实验研究的主体定位于中学化学教师。教师成为化学实验研究者本身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学化学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最容易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一线教师也是对于实验问题解决效果好坏的第一实践者和检验者。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化学实验研究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中学化学实验从内容、体系、呈现方式、培养目标和要求到教育思想、理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具体的教学中怎么实施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都需要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对化学教师来说,从事实验研究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化学教师只有亲自从事实验及教学研究,才能更好地培养研究能力并养成科研习惯。中学的化学实验一般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可靠性。多年来经过无数次重复,人们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按理说应该达到“炉火纯青”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实验仍然在不断被完善、改进、改造、取代、补充。这样一来对一线教师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由于一些化学教师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高水平的实验研究能力,教师在实验研究方面还只是停留于经验的层面,在实验研究理论的总结和提炼以及运用化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对于什么是化学实验研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要知道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也是一种研究活动。而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改进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效果为手段,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概括地说:化学实验研究即教师为了实现化学教学目标,通过不断对化学实验的内容、装置、仪器、试剂、操作、反应条件等实验要素进行改进以优化化学实验的研究活动。

二、化学实验研究课题来源

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的来源有很多,可以从文献阅读中产生,也可以从新闻热点问题中产生,还可以从各级各类项目申报指南中产生等等。但是,对于一般化学教师来说,化学实验研究课题主要是教师在自己实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来源。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一线教师在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的来源。从课题在实践中产生路径的不同可有以下几种来源:

1.课标及教材当中的实验

通过对初高中化学课标及教材的分析,会发现在化学实验系列中,实验内容很多都需要重新进行研究与探索。如对于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涉及到的许多实验如:设计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产;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农药、化肥对人类是利多还是弊多等等许多实验[1]都可以作为教师化学实验研究课题来源。此外,即使是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改造或改进。这都为中学化学教师开展化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课题。

2.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化学教师只要是一位有心人,就会发现在化学实验的预实验过程中会有很多实验效果不佳。即使是按照课本的实验步骤去做,也仍然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教师若不放弃,而是带着研究的眼光对待之,则可能发现一个好的研究课题。例如,教师在演示铁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时,按照传统的实验方法在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丝来做该实验。然而,教师若真去做,会发现效果并不好。看不到暗红色的铜,短时间内也看不见溶液变浅绿色。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改进呢?这样就产生了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教师自己来说就是一个潜在的研究课题。“异常”现象并非“无规可循”,而是在现象背后隐藏着学生所未知的原理。[2] 在遇到“异常”现象时, 教师通过文献检索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后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人已有很多好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解决,自己在验证别人实验的过程中若认同别人的研究,则可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另一种情况是已有研究没有人对“异常”现象进行探讨,或即使有研究也仍需对其进一步完善。此时若该“异常”实验问题具备了科学问题的结构特征、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具有新颖性与创新性同时该问题的解决具有可能性这几个标准。[3]那么该问题就可以作为一个真正的课题去研究了。

3.学生所提的问题

学生会有许多与化学实验相关的问题。学生问题的来源也多种多样,可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自己做的假想实验习题、自己实验过程中的疑惑等等。如学生问为什么SO2通入FeCl3溶液不像理论上所说的溶液变成浅绿色?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会生成Ca(HCO3)2吗?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有漂白作用。若把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让混合物通过湿的有色布条时,其漂白效果如何呢?总之,教师不要忽略学生所提问的任何实验问题,很可能学生的问题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实验课题。

4.化学实验研究理论的困惑

理论上的缺位与不足,必然导致实践上的盲动。化学实验研究缺乏扎实的理论支撑,同时化学实验的理论研究也是目前国内化学实验研究所最为欠缺与薄弱的。若想从根本上改变实验设计现状应加强实验设计的理论研究。[4]一线教师不能仅停留于具体实验操作层面的研究,也要不断拓宽化学实验理论研究的视野。针对一些化学实验研究遵循哪些方法论、化学实验设计的创新模式有哪些、实验研究的策略有哪些等等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是化学实验研究的新课题。

三、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的发展趋势

1.生活化、绿色化、微型化研究是主要趋势

体现生活化的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作用与价值。如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含量的测定实验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趣味性。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从源头上防止了污染,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与现实意义,是国际上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共同趋势。同时,化学教师树立起绿色化学课程意识符合时代的诉求,也是教师主体地位的提升的表现,更是绿色化学课程行为的保障。[5]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研究中应以实验的绿色化为准则。实验的微型化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实验,随堂实验或家庭实验。由于其安全、用药量小,很适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实验的微型化也是化学教师开展实验研究的一大趋势。

2.新材料、新方法、新手段、新设计、新组合的引进研究

随着塑料、有机玻璃、压电陶瓷、电子器件等材料的应用以及燃气、电热、光波、电弧、电火花、电磁、微波、激光等能量传递手段的应用,化学实验在直观、安全、快速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信息技术、手持技术等现代实验手段与化学实验结合的研究等也是化学实验研究的必然趋势。

3.实验研究体现一定的探究性

对于一些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形成较成熟的体系,可以让学生在做这些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来学习科学探究,在使用科学方法的过程中学习方法,从而形成对科学本质的深刻认识。探究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的现象或数据,并在获得现象的基础上概括出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6]主要是针对验证性实验而提出来的。在化学课标中有大量的探究性实验课题,如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等等。

4.加强化学实验研究的元研究

加强化学实验研究的元研究也即为对化学实验研究的研究。其中主要研究一些关于化学实验研究的理论,目前关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经验层面。化学实验研究的理论是指在化学实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固有规律。它们是开展好化学实验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加强化学实验研究的元研究要以新的实验研究观来指导实验研究。即要研究体现出化学实验的方法论、认识论、价值论方面的问题。实验方法论是关于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理论,对所有实验活动都具有指导作用。实验认识论是探讨实验认识的本质、前提、基础、发展规律等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实验观有着本质的不同,实证主义关注的是实验本身而非学生,否证主义则从学生的背景知识出发,强调学生在自己背景知识基础上,通过实验来进行学习。[7]实验价值论主要研究实验对于学生主体的发展有何意义等问题。此外,化学实验元研究还要关注实验研究的策略、方法、理论基础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 孙丹儿,王祖浩.化学教师实验研究选题的新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09,(2):91-93

[3] 吴俊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48-49

[4] 周青,刘建青,杨辉祥.我国目前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述评[J].化学教育,2005,(1):14-16

[5] 高成,李鹤亭.绿色化学课程意识及其课程设计方法论[J].化学教育,2005,(6):13-15

科学研究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西方 科学 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Trends of Western Scienc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CHEN Ziyu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No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Abstract 21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mmittee believes that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of teaching skill can't emphasize enough, and it should be a priority problem in any countries."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level of teacher development will surely have certain representativenes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as for their leading level of the western science courses, This paper will explains and analysis wester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level from the two countries.

Key words western; science; teacher development

1 美国科学教师发展概况

1.1 背景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布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为科学课程教师专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其中包括培训的目标、秉持的理念等,还有教师发展中关于学科的知识、技能、方式等,同时还列举出训练教师的模式以及教师未来发展的范式。指出美国提升科学课程教师素养今后的方向,为国内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以及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机构完善了质量标准。

1.2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分为“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科学”。“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认为美国科学教师对于科学知识形成统整的全面的理解,对于科学知识有一个模糊但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 是在反思认知科学等学科关于学习的研究方法和观点的基础上新近兴起的一类流派。

第二部分包括“科学课程教学的知识”和“学习科学课程教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知识”指的是美国科学教师在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方法等学科领域内所应具备的知识。② “学习科学课程教学”则指的是美国科学教师对于教学的学习方式,通过创建最接近于真实生活环境的教学情境,经过探究、反思、阐释、模型化以及实践这几个步骤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对于教学的理解。

第三部分即“终身学习的知识”和“终身学习的技能”。“终身学习的知识”中的终身由成为教师的第一天起至教师生涯的终结,这期间的反思和学习。这是一个由阶段性、分科独立的概念性知识发展成综合性知识,在教学情境中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最后将之前不断将习得的综合性知识自如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第四部分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培养体系主要包括职前、职后、终身三个阶段,以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作为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培养标准,采取训练—实践—训练持续循环的模式来培养教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晋升需要以及兴趣爱好来选择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学校在制度上的配合也是科学教师的学习、进修的最大保障。

1.3 结论

美国科学课程标准通过以上四个部分对美国科学教师培训计划的条件、内容、目标、方式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做了详细的规定和阐述。同时做到四个统一:“学科性”与“专业性”的统一, “通才”与“专才”的统一,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合作学习与自我教育的统一,这意味着在掌握学科内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教学能力,对所教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并更新教育理念,教授概念性知识不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更依靠同事与培训教师的协助。

2 英国科学教师发展概况

2.1 背景

为了适应英国科学教育改革的需要。英国于1998年4月颁布了小学科学教师职前培训课程文中有时简称“课程”,作为培养具有科学探究理念和掌握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小学科学教师为目标,描述了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职前培训的师范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理解和技能。

2.2 主要内容

英国的科学教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全(下转第64页)(上接第62页)球的科学教育正是起源于此。因此,无论是科学教师的职前在职培训,英国都有着一套成熟的课程系统和模式。在《合格教师资格标准》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统一要求》的指导下,英国的科学教师培训课程主要分为BED和PGCE两类。

BED课程规定了教师培训机构的职前教育所应包括的内容,如师范生录取条件(其条件必须高于其他同等专业);课程时间和范围即以学制和学科内容作为划分课程时间的标准,对教学实践相关要求;教师教育机构以及与之互为伙伴关系的学校技术上应得到保障。后者是对师范生进入教师行业的一系列清晰明确的可量化规定。它的适用范围既包括在职的教师培训计划,也包括对学习结束的师范生在相应学科的知识、能力以及教学理解等方面进行考查,为培训机构对师范生根据目标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便利。同时也是教师资格合格证书所考查的标准,

2.3 结论

英国科学教育协会负责人贝尔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这两个标准分别从职前与在职两个阶段,规范了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教师培训课程质量得到提升,为新教师发展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提供了保证。根据这两个标准,英国将通过开设教师培训中心,来提高国内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增加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助于适应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变化。通过这种在职培训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③

3 结语

综观英美两国的教师教学发展过程,教师的发展分别对培训结果和设置培训的过程进行了探索,虽然设立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关注到了培训课程的内容的丰富性、时间的灵活性以及形式的多样性;都以教师自主选择而不是国家硬性规定的形式对培训内容进行设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教师发展的关注以及给予教师自由的考量,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科学课程教师发展的内涵,同时也告诉我们要不断努力地去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理论,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为了使教师“标准”科学教育中能发挥好的作用,英美两国对教师进行了科学培训,在各学区和学校层面上实施了各种科学教学项目的学习和试验,使他们从中得到了科学教学的宝贵经验,在现实教学中可以因人、因地而选择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方式对他们的学生实施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

注释

① 湛启标.美国教师教育的制度变迁与改革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3,158(7).

科学研究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对策

体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大学生的思想意志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来看,许多大学还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简要研究了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对策,旨在推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分析

(一)体育课程发展多元化、个性化。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大学教育应当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而对于大学体育课程来说,要想满足这一要求,多元化的发展势在必行,不同的高校,其体育课程的设置也不尽相同,例如专业的体育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与常规大学的体育课程设置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同时,受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同大学生个体对于体育课程的喜好也不一样,为了照顾到全体大学生,将来体育课程势必会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此外,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其多元化和个性化还应当考虑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为了保证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不仅仅要设置关于身体素质方面的体育课程,同时对于锻炼学生心理以及意志的体育课程也应当设立发展,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也要坚持体育课程个性化的改革和发展,这符合强调个性化发展的社会趋势[1]。

(二)体育课程内容生活化。体育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体育课程内容将会有着生活化的改革发展趋势,其课程内容势必会更加贴近生活,这对于体育社会服务价值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下,学生不会将体育当作是一门学科,而能够在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充分的享受学习,这才是体育课程内容生活化的意义,让体育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渗透体育,在生活中结合体育。

(三)体育课程专题化。为了满足给个性化发展,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将呈现专题化趋势,体育课程内容将以专题的方式呈献给不同的学生,这样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够保证大学体育教学的全面性。

首先,大学生在专题化的体育课程下,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与个人兴趣来选择符合自己的体育课程,从而提升了体育教学效率,能够让学生在专题化的体育课程中实现自我、突破自我,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的目的。

此外,大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而有的大学生受限于自身因素,有的从小受疾病困扰,有的身体有残疾,对于这些特殊的大学生来说,体育课程更加重要,专题化的体育课程能够单独给这些学生开设保健类课程,同时这些学生普遍有自卑心理,因此心理健康专题类的体育课程能够培养他们身残志坚的品质。

二、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对策研究

(一)教学内容多样化,丰富学生的生活。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增强学生体制为目标,要想实现学生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多样化发展至关重要,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服务学生生活。具体来说,大学体育教学应当增设培养学生体育文化、体育安全意识以及体育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全面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大学体育教学可以增设体育安全课程,讲解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有哪些安全隐患及具体的预防措施。

(二)多样化教学策略。要想实现多样化的教学,体育课程设置多样化是关键,为了保证大学体育教学的全面性,学校应当增加病残学生针对性的体育保健课程,以此来提升病残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知识,同时学校可以为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设置多种体育选修课程,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特点,开展例如瑜伽、跆拳道、散打等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其中体育保健课程主要是指导病残学生的康复,选修体育课程主要是开发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兴趣,丰富大学生活,提升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大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育,在快乐中增强体魄,培养意志。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现代化生活需求,教学方法的改进至关重要,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讲授体育知识,之后进行体育考试,这种“任务式”的教学方法会极大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大学体育教学应当以服务学生生活为目标,将生活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合计情况以及具体的课程设置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例如篮球教学中可以通过举办篮球比赛来进行教学评价,完成教学课程[2]。

(四)科学的教学评价。在大学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唯一“运动技术”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破传统的课程模式,丰富评价方式,综合各种因素来制定评价标准,例如可以根据大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水平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评价标准,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其符合时展的趋势,符合学生的根本需求,本文简要分写了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并研究了具体的改革发展措施,旨在帮助各大高校立足当下,明确方向,对体育课程进行科学化的改革,以此来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科学研究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联盟;高校体育;可行性;实施策略

当前伴随着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多和适龄学生数量的减少,各高校的生源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不得不面对教育质量与教育规模的两难抉择,在这种客观背景下,国家与各高校都在积极地研究探索摆脱困境的高校教育新型发展战略[1]。高校教学联盟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高校教育发展新构思,它是在区域教育均衡的基础上建立起实施基础的优化整合教学模式[2]。教学联盟的实施有利于高等教育无边界思想的实现,通过教学联合的形式为高校学生提供更为优化的教学条件,有利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也可借助于教学联盟的方式获取师资、场馆、设施等优化的体育资源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下面仅就本人对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内涵、可行性以及实施策略的初步研究做一简述。

一、区域性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定义及内涵

区域性高校体育教学联盟被定义为为了实现对教学目标的整合和体育资源的优化利用,存在于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两个或多个高校间形成的以一定的合作规范、程序为依据来共同执行合作内容的联合体育教育体系[3]。它的有效实施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无边界的先进思想,其实质是高校之间通过教学联合的形式,获取较单个高校更为优化的教学条件,以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

二、实施区域性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可行性

在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实施区域性教学联盟可行性较高,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支撑条件的存在:①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下发的体育法规和政策的指导精神为区域性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构建奠定了政策和制度基础;②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区域性高校体育教学联盟获得了坚实的技术保障;③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之间实施的学分互换、互认制,使区域性高校体育教学联盟获得了构建的渠道和途径;④国内外现有的高校校际间成功合作范例的经验和教训,可供区域性高校体育教学联盟在建过程中加以借鉴。

三、教学联盟在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中的实施策略

(一)更新理念,顺应时代要求

要想使高校体育教学联盟获得顺利的实施和发展,第一步就是要求高校的管理层和师生群体均要更新理念,顺应时代的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层必须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体系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式,对教学联盟在促进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达成共识,引导高校师生群体接受并适应跨校实施体育教育活动的新型教育模式。

(二)构建起高效、务实的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组织管理体系

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出现,对于多个相关部门来说都是全新的事物,因而构建起高效、务实的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组织管理体系以便维系其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各联盟高校应组织成立具备较强服务意识,能够务实、高效地履行职责的联盟委员会,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工作会议,制定完善促进教学联盟发展的各项合作政策以及相关制度,对参与联盟的各高校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应承担的责任、应履行的义务等加以明确,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地进行商讨、协调以便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唯有如此,才能够切实发挥各联盟成员在体育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并形成合力,从而保证教学联盟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注意构建教学联盟时要恰当地选择合适的联盟成员

联盟成员的选择是否恰当,是高校体育教学联盟能否获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一环。由于各大高校的体育教育资源均具备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因而参与联盟的各合作高校必须在执行联盟计划之前,对各成员的情况加以详细的了解和准确的定位,在选择联盟成员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包括:①互补原则;②相容原则;③共赢互利原则;④优化原则。

(四)注意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合作方式应遵循灵活多样的原则

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合作方式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联盟成员的具体结构形式,同时还会对各联盟高校成员之间所能达到的交流、沟通、协作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可以说适宜的联盟合作方式是实现高校体育联盟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区域性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方式主要有4种类型:①强强联合式;②局部合作式联盟;③全面合作式联盟;④优势互补式。在选择高校体育教学联盟方式时,必须以各高校的特点、合作项目、合作目标等为依据,遵循灵活多样的原则,选择最为适宜的合作方式,以便促成教学联盟的顺利实施。

(五)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构建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是一种新生事物,在其构建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因而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统一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立正确的适宜目标,有计划地按步骤逐步实施,渐次拓展和深化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内容和层次,方能保证教学联盟的稳步前行而不致中途流产。

四、结语

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联盟有利于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之间的优势互补,通过彼此之间对体育教育资源的共享,可有效提高体育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更佳的办学效益,参与联盟的各高校均可借此提升各自的整体以及核心竞争力,提高教育质量进而培养出人格健全、体质强健的优秀学生,以提升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生源竞争的应对能力。基于高校体育教学联盟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诸多有利因素,我们有必要采取多种策略,克服困难,构建起良的体育教学联盟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区域高校体育教育可持续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艳红,刘斌.构建长株潭高校体育专业战略联盟的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25(5):105-108.

科学研究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信息是如何助力科学研究的,阐述了科技信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因素地制约,科技信息是如何助力科学研究的,最后对如何做好科技信息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科技信息 科学研究 信息资源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技术分工愈来愈细,形成的文献资料越来越多。各国的经济发展以各行各业的信息资源为载体并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想要真正把握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及时地、准确地获取各种科技信息。

1 科技信息如何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科技信息推动科研发展和科技创新,科学研究不但涉及到科研管理、科研设备、科研经费、人员素质等方面因素,科研发展还要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信息指导科学研究,为科学研究做准备,辅助科研工作的开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信息。有效地利用科技信息、及时把握科技发展的动向,掌握科技发展趋势,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确定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才能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科技信息工作就是整合国内外的科技信息和优秀成果并使其正确地应用于科学研究的一项科技工作。科技信息工作是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价值的科学工作,是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科研人员主要通过自身的力量与信息服务人员的配合共同完成科学研究工作。科学研究工作从科研项目立题、项目设计、项目研究、项目测试、项目鉴定、项目投入生产、产品验收、产品改进、技术创新等等环节,都需要科技信息的服务与支撑。科技信息和科技服务始终服务于科研研究的整个过程。科学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取得的成果都离不开科技信息的传递和使用。

2 科技信息的发展受到哪些制约

科技信息管理观念陈旧、管理体制不健全,科研工作从项目确定到经费落实整个过程需要层层传递,研究工作只注重前期的研究进展,忽视了后期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科研工作不积极,普遍缺乏自主性。不注重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信息管理,管理体制缺乏外推力。虽然现在不少科研单位资金充裕,设备完善,但是真正具备熟练操作能力,了解管理制度的全方位人才数量有限,阻碍了科技信息管理工作的发展。

3 科技信息如何助力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从项目立项、可是研究、反复试验到产品合格进行批量化生产,整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科技信息的支撑。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取决于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的熟悉程度与参与度。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信息服务人员要协助科研人员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帮助科研人员进行信息检索、收集有用的信息、整合网络资源、有针对性、有效率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从事科技信息咨询的专业人员十分有限,再加上一些新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信息专家没办法对所有学科研究提供准确有效的服务,所以将信息专家与科研小组组合在一起很困难。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应当加强自主获取信息知识的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获取信息知识,把科研人员逐步变成信息专家,既懂得科技信息知识,又能从事科学研究。科研人员和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都应当增强信息意识,管理者也应当重视信息工作。因此,搞好科技信息服务的大前提就是服务于科技信息的工作人员要了解各个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

信息服务工作能不能做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科技信息,了解科研的需求,精准地为科研提供服务。把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与图书馆数据库中海量的电子资源有效地衔接起来,并能够精准地捕捉到科研人员所需的信息,更深层次地对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挖掘,扩大对读者的传播力度和传播,加强网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地扩大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将教工,学生、社会人员都纳入到信息宣传和信息服务的队伍中来。

科研工作在课题申报之前,首先要进行课题立题查新,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申报的课题进行全方位的文献检索工作。通过文献检索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科技发展史、科技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科技的发展趋势,确定国内外开没开展过同类型的研究课题,研究到什么水平及发展趋势是什么。有没有其他人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或者正在进行相同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程度,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目前没办法解决,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问题没办法得到解决。以上这些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作为科研人员进行选题和科研管理部门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科研工作进行到立题这个步骤之后,还要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定期查新,坚持对课题的跟踪服务,及时发现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和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认识,时刻关注科技信息动态发展,不断获取新知识,才能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服务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红艳.科研事业单位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探讨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31):71-72.

[2]夏立新.加强科研院所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探讨[J].水产学杂志,2009,22(2):62-64.

[3]张会娥,张智雄,林颖,李飒.基于RSS的科技信息聚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07):60-63.

[4]马桂艳.开放获取对科学研究活动的影响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2):138-140.

[5]张玉凤,梁晓天,王凤翠.图书馆在科技信息化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