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管理学院中开设西方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增进对市场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的理解。由于我国政府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已经基本上采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对学生今后把握自己的工作、生活有重要帮助。但这门经济学基础课程只针对管理学院的学生开设的,学时也比较少,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窄,造成了其他学院如临床学院、药学院的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调整自己的专攻方向,使一些学生在进校时选择了热门专业,毕业时却找不到工作。笔者认为在中医院校各专业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一批既懂医,又有经营理念的学生。

1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性

40余年来,高等中医教育造就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对中医人才知识结构及专业设置提出的更高要求,按传统的纯医学课程培养出的高级中医人才,已暴露出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这些只学好所谓技术知识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适应社会。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提高,中医院校应该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人才设置,增加国际经贸知识等课程,让各学院的学生都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医药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对了解到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有所帮助,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另外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学校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培养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研究生阶段应培养精英人才,在自己的专业上下功夫。因此,在本科阶段接触到另一个领域的知识也是有益处的。

2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途径

2.1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采用比较浅显易懂的初级教材。教学的重点是已经发展成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对于各种流派和分支、前沿问题,可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做简单介绍,有正确的理解,能够对基本概念做出正确解释,并能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社会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和政府政策。

2.2 考虑到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别,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接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实例教学。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运用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现象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加以说明,并根据专业不同,调整课时数。

2.3 培训教师,至少每年1次让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参加经济方面和医药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这让老师在授课时更有针对性。

2.4 面向全校的学生开设经济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结合时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使具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或知识的职业经理人(包括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等潜在的职业经理人)再增加自主创业的能力、素质或知识。因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内涵,既不是培养职业经理人的教育,也不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创业教育,而是把职业经理人培养成能够创办自己企业的企业家教育。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途径,既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的企业创业教育,也包括社会培训的创业教育。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才 创业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社会背景

创业教育是从商学院的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开始的,美国是最早实施创业教育的国家, 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迈赖斯•麦斯教授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课程,这门课程后来被认为是美国创业教育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与传统的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区别,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办企业的人才。

美国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与其社会经济的变革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美国和世界的其他一些地区,小企业和创业者每年创造70%以上的新就业机会和70%以上的新产品和服务,强劲的经济增长、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新兴产业、风险资本等为新企业创造了机会。中小企业社会贡献率的增加激发了美国人的创业热情,其认为创办自己的企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从1990年以来,美国每年都有100多万个新公司成立,即平均每250个美国公民就有一个新公司。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持续繁荣得益于小企业、创业者的贡献和美国人的创业热情。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从粗放式增长向节约型、低碳型增长转变的阶段,在此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鼓励创办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战略。中小企业的创立需要大量的创业人才,然而,目前高等教育中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是以大型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等白领阶层的培养为基本定位。这种培养模式使创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不够深入,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落后,这与我国现实生活中对企业创业人才的需求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内涵

从理论上讲,创业教育不限于企业管理人才。只要是以培养创办自己事业的人才为目标,都属于创业教育。但是,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不同的。例如,金融危机发生后,有的地方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此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教育,这种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再如,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基本目标是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强调创业教育要与所学专业背景相结合。

企业管理者是指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事务的人员,在教育领域中,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通晓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的职业型企业管理人才,即培养职业经理人阶层。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仍然属于创业教育,其目标依然是培养创办自己事业的人才。

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人才本身的培养定位是职业经理人,企业管理人才与其他群体的最大差别在于,其自身已具备或应当具备经营管理企业的基本知识或素质,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实质上是使具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或知识的职业经理人(包括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等潜在的职业经理人),再增加自主创业的能力、素质或知识。

因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内涵,既不是培养职业经理人的教育,也不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意义上的创业教育,而是把职业经理人培养成能够创办自己企业的企业家教育,也就是说,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其目标定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人才,而是具有职业经理人素质的中小企业创办者,即培养专业的企业创办者,具备创办新企业的素质和能力,掌握创办新企业的知识和技能,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寻找创业的领域和方向,创办企业并促进其成长发展。这种教育的目的并非为了帮助企业管理人才自主就业、自谋出路,而是为适应现代社会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创办企业人才的需求。

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与既有的企业管理教育不同,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创办新企业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业激情

具备强烈的成功梦想和创业激情是创业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创业企业家需要具有追求成功的强烈愿望,努力付出,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承担风险,喜欢迎接挑战。

(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寻找把握商机的能力

哈佛大学商学院将“创业精神”定义为“追求超越现有资源控制下的机会行为”。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创业领导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向个体提供把握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学员在别人犹豫不决的问题上具有洞察力和自信心的过程。创业企业家必须具备寻找商业机会的能力,必须找到创办企业的产品或贸易服务领域,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商业竞争中具备寻找商机的眼光,寻找创办企业的经营发展领域和方向是创业企业家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融资能力

创业企业家必须筹集创办企业所需的资金,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寻找合伙人,寻找投资方,申请银行贷款,争取风险投资等,需要具备金融学、投资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具备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能力。

(四)经营和管理新企业的能力

创业企业家需要根据所创办企业的类型和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制定各项管理和运行制度,招聘企业各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并对其进行管理和激励。根据经营范围、生产销售产品、或从事贸易、或提供服务,创业企业家必须熟悉企业管理的流程,管理的技巧和管理的知识,并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五)创新能力

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创业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企业要适应环境参与竞争,就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只有具备了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得在于不断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广义的,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营销创新等,因此创业企业家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推动和主导企业创新。美国戴尔电脑公司董事长迈克尔•戴尔所创立的直销模式,改变了人们购买个人电脑的方式,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并带来收益。

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培养途径

目前,国内一部分大学对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认识模糊,授课内容集中于成熟企业的一般管理运作状态,强调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的创新,而不是自主创办企业意义上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经理人,学生毕业后到公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而国外大学商学院强调对学生进行企业创业阶段的教育,以树立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为主,传授创立和管理企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创业企业家。

笔者认为,我国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定位应该着眼于培养专业创业者,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这一培养目标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高等教育机构的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

一是通过系统传授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创立企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开设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核心系列课程,这些课程构建学生创建企业的基本知识结构和素质,包括一个新企业筹划、创建、组织、管理、运行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创业过程细微的管理知识。

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的代表性创业管理课程有:《开创新企业》、《创业财务》、《创业管理》、《创业营销》、《小企业的经营与成长》、《创业精神、创造性与组织》、《风险投资与个人股权》等,从中可以看出,其核心课程直接针对创业管理。

二是形成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创业是一项非常复杂、实践性非常强的管理活动,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实践的比重应该多于规则和知识的讲授,通过实践类课程让学生体验创业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寻找评估机会的能力、创新能力、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

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模拟创业活动以使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体验。如美国百森商学院开设了《新生管理体验》课程,新生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订出创业计划,贷款3000美元作为原始资本启动一家新公司,在学年结束时公司必须返还本金和利息,而超过原始资本的利润则成为大一年级学生开办慈善事业的基金。

再如,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创业项目,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完整的商业计划上交给一个由风险投资人和企业家组成的专家团。项目要求学生的商业计划能够吸引投资人,资金计划周密;要有专利;已规划出长期的营销战略。此外,项目还能够给正在经营自己企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开发新产品或新战略模式的机会。

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应该包括:第一,针对创建企业的全过程或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创业活动的模拟,由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第二,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不定期给学生讲授创业成功的经验、教训和过程,企业竞争的新形势和新环境,企业管理的理念和发展的方向等,并参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讨论,为想要创业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诊断式咨询,通过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带给学生最前沿和最真实的创业实践,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第三,通过多种渠道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如建立创业实习基地、创业实验室、模拟公司,广泛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项目实习的机会等。

三是举办和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利用竞赛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寻找创业机会。有实力的大学可以自己举办创业大赛,参加人不仅是本校的学生,也可以是致力于创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例如,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每年组织多场不同主题的“牛津大学商业计划大赛”,参赛者面向全球,参赛项目可以是投资资金小的项目,也可以是大项目,大赛由国内外著名企业家、风险投资人、政府决策制定者、大学学术权威和大公司经理担任评委,大赛最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是能否获得风险投资,参赛者不仅可以得到创业项目的指导和建议,还有可能获得一笔创业资金。同时,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并为学生提供帮助,一些全国性的创业计划大赛会对参赛者的创业计划提出具体的建议,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交流,并举行融资、创业计划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举行创业项目推介会,促进企业与资本有机结合,并为获奖者颁发奖金。大学应要求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开阔视野,扩大交流,增长见识。

(二)社会培训中的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

除了高等教育机构外,企业管理人员的创业教育,还可以通过社会培训的途径实现。社会培训的途径与高等教育创业教育途径侧重点不同,社会培训的侧重点主要解决现实需要解决的个案,对象主要是职业经理人或其他创办企业的创业者,而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等潜在的职业经理人,侧重点不是解决个案,而是一般性地培养企业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小企业为GDP贡献达六成提供八成就业岗位.中国新闻网,2009.12

2.陈晓春.创业教育 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新华日报,2010.3

3.李萍.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比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李时椿,常建坤.略论美国创业教育实践与对我国的启示[M].学习出版社,2005

5.张会亮.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创业教育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8(11)

6.铁生.实施创业教育提升企业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J].商场现代化,2007(12)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1.1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条件

其一,终端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使用电脑来完成数据的采集、传送和决策执行的基本内容。其二,网络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网络技术,网络形式分为有线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人们通常使用的是有线宽带网络,也有一部分的企业使用的是无线网其三,管理软件。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初期,我国大部分软件系统均借鉴国外先进的软件技术。随着国内软件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适合国内企业建设特点和发展的集成化系统得到广泛的开发和运用。尽管由于地方政策、企业管理方式不同,但管理软件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使得管理软件更加适合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

1.2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试运行成功后需要进行功能切换,逐渐进入到系统正式运行和维护阶段。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其运行维护需要维护人员、组织、相关制度、设备和软件等进行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管理信息系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运行维护管理,才能够使得该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在运行和维护的整个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评价、改进和完善。另外,在运行维护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首先,组织管理。其组织管理主要包括机构成立并明确其职责范围、管理制度的制定、协调系统运行、管理各部门间的业务关系、组织检查、系统评价等内容。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就需要注意完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组织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其次,加强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其中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有普及型宣传教育和特定型普及宣传教育。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体员工进行普及型宣传教育,让所有员工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针对专门负责管理该系统的人员进行特定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的知识和内容更加专业化。另外,在人员培训方面,需要对用户进行操作培训,让用户熟练掌握该系统的操作流程;针对信息中心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对这些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从而适应企业的发展。再次,在系统运行方面,需要做好运行记录、使用记录、故障和处理记录以及出错和修理记录等。并对这些记录和数据建立一个数据库,为以后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有利的依据。另一方面,在系统维护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软件、硬件、应用软件、数据、代码等进行维护。定期对这些因素和环节进行检查,如有发现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最后,需要对该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分析,其检查和分析的内容主要有管理制度、规范章程、技术等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从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3]。在系统评价方面,需要在该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产生其管理制度的评价方式,对其运行和维护中的相关制度、操作手法、运行情况、维护情况、人员等进行评价,有效的确保该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并进行及时的维护。

二、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

企业想要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获取并使用高质量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并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就需要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进行综合、全面的管理。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顺利运行的有效保证,其中项目主要包括计划管理、组织保障、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下就是对项目管理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其一,计划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制定总体计划,制定各个阶段工作计划,并对工作的进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其二,组织保障。组织保障主要分为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其中领导小组主要是以企业领导为组长,业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信息专业负责人等组成。其主要任务是确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的,对工作的进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协调好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另外,还需要对管理制度、人员、体制、组织机构等进行调整,并制定出相关的决策,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工作的实际情况。另外,实施小组主要成员是各个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和精英,主要职责是扶着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全部工作,并制定出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并进行实施。还需要定期召开项目联络会,专门负责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实际情况。

其三,技术管理。其主要职责是确定标准化的管理,例如需要执行的各类国家、部门、行业等的标准和企业自编的标准。还需要对各种文档进行编制、审批和管理等。其中文档管理主要有对文档进行编号、制定文档保管、使用、维护、修改等管理制度。最后,还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操作、维护等技术问题进行管理和控制。其四,质量管理。对企业整体的工作质量进行管理,还需要分阶段性的对工程质量进行确定,并开发周期性的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方面,需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要求进行,听过多种有效的检查方式对各项环节和流程进行审核和检查,并对各个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其五,人员管理。对人员进行管理首先就需要制定出相关专业人员管理的计划,还需要制定出专业人员的调配和培训计划,并进行分阶段实施。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原有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安排,并随着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景辰的不断被加快,逐渐开展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和水平。

三、总结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农村中小企业 人才匮乏 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中小企业灵活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管理落后、技术创新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企业更具有代表意义,因此应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企业入手,分析人才匮乏的原因,以期探索突破人才困境的出路。

农村中小企业人才匮乏的原因

目前,农村中小企业的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造成中小企业人才困境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一是企业外部环境缺乏吸引力。这些企业大都处于地域比较偏僻的农村或乡镇,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落后,信息更新比较慢,自然条件比较艰苦。习惯了繁华喧嚣城市氛围的大学生,往往认为只有在城市工作才能有成就,一般比较倾向留在城市寻求发展,即便来到农村企业,只是为了积累经验和技能,遇到合适的机会,很快就离开了;另外,在目前城乡差别明显的情况下,乡镇和农村繁华不如城市,待遇不如沿海,造成居住在城市的人才对农村企业望而却步。农村的环境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而且也不是一个企业所能改变的,这些客观因素都不利于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二是企业自身缺乏吸引力。农村企业规模较小、管理理念落后等,不易引起优秀人才的归属感。如企业的生产规模小、拥有的资产少;中小企业的员工多是当地人,在生活习惯和企业文化上,融合其他地域的氛围不足;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家族作风严重等等,这些因素都使得外部人才不愿落户。

企业内部培养的人才不断流失。中小企业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大多数生长在农村,经过在企业多年的实践锻炼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成为农村中小企业重点培养、使用的对象和技术上的依靠力量。一般来讲,他们的家庭、亲戚朋友在本土,他们应该能比较安心地在农村中小企业中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这些企业培养起来的“土专家”也不断地流失。首先,高薪的诱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界对企业员工的诱惑很多,高薪始终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一些私营企业竞相开出高薪、高福利等诱饵,甚至不择手段地从农村企业挖走人才。其次,自身发展的需要。有些农村企业实行“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限制了有能力的人才进入企业管理层,人才只好另寻出路。而发展比较成熟的企业提供了更多实现抱负的平台,他们的用人制度健全、管理方式科学,人才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容易受到中小企业的人才的青睐。最后,缺乏职业精神。部分农村企业人才缺乏职业精神,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培养他们,而等这些人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能后,很快就跳槽了,仅仅把企业作为另攀高枝的踏板,而相应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对他们构不成约束。

管理人才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农村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初高中文化程度者居多,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从业者比例很低,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几乎没有。首先,企业决策层。他们很多都是从农民直接转化而来的,主要是靠敢于冒险、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灵活的头脑,灵活利用本地资源,通过深厚的人脉抓住市场机会,在企业中拥有很高的权威。但是,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对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了解甚少,仅凭权威、经验和直觉办事,当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就会面临很大的困惑、迷茫和压力。决策层是企业的灵魂,如果外界环境变了、组织结构变了、企业制度变了,而决策层素质能力不提高、管理不创新,企业发展就会遇到瓶颈,也难以走向纵深。其次,企业中低管理层。在农村中小企业中,中低层管理人员往往是因为技术突出和工作成绩突出而被提拔上去的,是生产经营中的骨干,他们的基本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中低层管理者在技术上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他们的短板在于管理。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同时欠缺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又没有决策层的权威,所以,管理往往通过私人关系、道德约束和一些简单的奖惩方式来维系。

职工整体素质不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很大提升,但在现阶段,全国4亿多的青壮年农民中,仍有近1/4是文盲和半文盲。农村中小企业一线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职业技能水平普遍偏低。目前,这些企业的职工基本来自农村,既没有经过现代工业文明的熏陶,也没有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思想文化、技术素质都不够理想,与生产的继续发展不相适应。伴随着农村打工热潮,在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年龄较大、女性偏多,在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更差一些,文化程度普遍只有小学或初中的水平。一般说来,职工掌握生产技能能力的强弱和文化水平与技术理论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低文化素质的乡村企业员工不容易掌握先进的生产设备。虽然大多农村青年能吃苦耐劳,但是文化知识偏低,作为产业工人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往往达不到现代企业的要求,他们的安全意识、营销意识、合作意识都比较弱,这些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

突破农村中小企业人才瓶颈的思路

新时期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就是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随后,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之一就是由主要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形势发展,不断突破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向人才、管理、技术要效益。

打造懂市场、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企业的发展与经营者自身素质关系极大,一个有知识、有能力、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经营者,能使企业由小变大,迅速成长。第一,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企业管理者多为半路出家,缺少专业训练,平时又忙于企业经营发展,静下来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不多。现在,国内一些高校开设EMBA班,课程内容广泛,企业经营者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集中上课,系统学习工商管理知识和有效经营的规律。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融会提炼,把学到的先进企业管理理念结合实际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另外,有针对性地参加短期培训是获得现代管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较短的时间内,专家从组织管理、团队建设、领导魅力修养等多方面、多角度带给企业家最前沿的企业管理信息;而参加培训的企业家在讨论和交流中,启发自己发展企业的思路,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第二,注重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真正的企业家不仅是经营管理的专家,也是相关知识的通才。一个具有强烈学习意识的经营者,讲究学习方法,明白“学什么、怎么学”。经营者应主动地学习法律、外贸、信息、营销、金融知识等现代企业家所必需的高层管理知识,这些知识不需要企业家精深的研究,但是必须掌握其基础知识。作为企业家个人,也应注意关注当前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的管理经验,及时学习掌握新知识,不断实现知识更新;同时,有的放矢地学习,针对企业现实问题学习新知识,寻找新办法,从而顺利地解决面临的问题;不仅习惯于在书本上找答案,也善于向实践学习,学习借鉴他人长处。经营者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主动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效率,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和企业生产力。

造就稳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队伍。技术人才是企业最为缺乏,也最容易流失的人才。既要吸引人才,又要留住人才,企业在无法改变外部环境的条件下,需要下大力气改变企业内部环境。一是以待遇留人。相对于同行业其他公司来说,企业的薪酬水平要具有竞争性,切实提高技术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在不拖欠工资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物价上涨的实情,企业合理确定他们的工资水平,满足技术人员正当的物质需求;及时办理各项社会保障福利,如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等等,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允许技术入股,使技术成为参与分配的一种方式;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创新,对于在技术改造、技术革新中有特殊贡献的要给予重奖,因为每次技改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福利待遇,既指看得见的真金白银,也指员工各项权利能否得到尊重。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员工的休息权要保证,如果要加班加点,必须按标准支付加班工资。特别是技术人员,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往往以厂为家,加班加点,节假日也不能正常休息。二是以感情留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物质上的需求不是唯一的。因此,企业要创造恰当的精神和情感因素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对于企业自己培养的“土专家”,他们对故土、对培养自己的企业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企业要发挥同乡本土的优势,在乡里乡亲朴素情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企业人性化的关怀,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能够甘心留下来。例如,平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家庭中的难题;逢年过节,到技术人员的家里去慰问和看望;婚丧嫁娶,企业出头露面为他们策划组织等等。三是以事业留人。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能够让人才脱颖而出,为他们的事业提供上升的空间和机会。鼓励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定,这关系到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也是充分发挥他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提供技术人员不断学习充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一些既能不断学习技术专业知识、又能不断学习现代化管理思维的技术骨干,企业应逐步培养锻炼他们,使他们成长为企业和行业最迫切需要的管理技术复合型人才。

培养有能力、有办法的企业中低层管理人员队伍。中低层管理者要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状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有效地组织生产,使企业达到上行下效、信息畅通、职工团结的状态。首先,要提升管理能力。中低层管理者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能够自觉学习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企业制定规范的培养规划,构建中低层管理人员的长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来企业进行培训指导或者组织管理人员到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借助外部力量增强中低层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其次,要引入竞争机制。对中低层管理人员的管理任务进行细化,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以工作成效来衡量他们的成绩,让每个管理者有压力和动力。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和工艺管理、如何加强纪律管理和生产安全管理,这些思考使管理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不断涌现新思路、新办法。而一些好的经验和办法,不仅提高、优化了中低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使企业充满活力和生机。最后,要发挥带动作用。中低层管理人员是对职工进行直接管理者,又是生产经营的直接组织者。他们工作在职工之中,也是技术上的佼佼者,所以,要身先士卒,刻苦钻研,带头解决技术难题;在生活中保持良好形象,在行为上做出表率,在工人中既有较好的公信度,又能同职工打成一片,带动和影响一群人。作为中低层管理者,要既能带头严格执行企业的决策计划,又能经得起职工的监督,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团结职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培养基本素质扎实、技能娴熟的劳动者队伍。职工群体是一切技术活动和生产活动的终端,他们的文化和技术素质对于生产活动的实施和有效运行有着直接影响。农村企业的职工大多是当地村民,其本身务工又务农,他们一是不愿学习知识,二是缺少时间。要培养一支基本素质扎实、技能娴熟的劳动者队伍,一要鼓励工人学习。企业的学习力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农村中小企业外部缺乏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工人自身文化素质又不高,更需要通过后天努力来提高自己。企业应在组织好生产的基础上,号召职工积极参加学习,并逐步实现学习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企业激励员工从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入手,结合岗位和自身特点,利用业余时间报考各类大中专院校,参加各类资格考试或其他形式的学习,在企业形成倡导学习、尊重知识的导向。在工作实践中,要提倡爱岗敬业,使职工能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作时能够共同攻克难关,闲暇时能够相互交流技术、经验。二要开展比学赶帮活动。企业应搭建平台,利用节假日在职工中进行技能比武,大力倡导学技术、搞革新、争贡献,让职工有技能展示的舞台和增进交流、切磋技术的机会。对于在技能竞赛中的优胜者,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技能与工资福利挂钩,并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主要依据。对于技能较差的员工通过传、学、帮、带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难题,尽快提高操作技能。通过技能大赛比出差距,学到本领,能有效提高一线工人岗位操作的能力,促进操作人员之间的业务技能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在企业内掀起比技能、学技术的热潮。三要强化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职工的素质,企业要精心组织,避免培训的简单化、形式化。培训要理论联系实际,书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既需要职工通过记忆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又需要在车间或岗位进行操作讲解,能够解决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培训要符合受训者的水平,根据农村中小企业职工的学历低的实际情况,培训内容要通俗,容易理解和接受,使受训者易于消化吸收。培训内容要全面,既要传授从事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培训企业文化,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同感。培训要具有长期性,要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引进和应用,随时培训相关人员,使员工熟练掌握岗位技能和发展变化的新知识,及时适应企业的需要。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尽管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参差不齐,状况不一。但据不完全统计,已有80%企业已经开展档案工作,在这些企业中,规模大的企业好于规模小的企业;创立时间长的企业好于创立时间短的企业;效益好的企业好于效益差的企业。这说明当前民营企业对于开展档案工作已有相当的自觉性和发展水平。

二、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对策

(一)积极引导,激发民营企业建档热情

要树立企业的档案观,就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首先从管理意识引导。民营经济要想在“二次创业”中得到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从无管理的经营向现代化管理的经营方式的转变。在新形势下,只有加强管理,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民营企业的档案意识也只有植根于宏观管理观念的土壤,才可能生长发育。因为档案管理本身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而档案又为企业的各项管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忽视档案工作,民营经济的管理便成了无本之木。其次是逆向思维引导。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正确估计出档案到底为企业产生了多大的直接效益,但却能从反面告诉企业主,滞后的档案工作必定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所谓“短板”是指决定整体效益的关键制约因素,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民营经济的发展就会留下致命的管理漏洞,滞后的档案工作就会成制约企业整体效益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民营企业在决策上的特点使它在投入和自身建设中具有排他心里,因而档案部门不能一味的急于去做正面的宣传灌输,有时可以侧面,甚至反面逆向思维的角度来激发民营企业的建档热情。

(二)开拓创新,实现民营企业档案多元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单靠面上的简单宣传不够,靠行政的强制手段也不行,只有通过提供及时的档案法规信息,通过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标准,向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技术规范标准,以便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档案部门为民企提供服务,应更多地注重于宏观上的政策与技术上的引导,而不应拘泥于繁重而不现实的具体业务环节,要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出一些新路子、新方法。一要充分运用档案网站的传播优势,开辟内容丰富、信息新颖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服务专栏,传播最新的法规、标准,传播先进经验,成功做法,普及档案知识。二要有针对性地编写业务指导材料和工作指南,送发到各有关企业,指导建立档案工作。三要针对民营企业档案人员变动频繁、兼职过多、工作繁重的特点,档案部门可以采取上门培训、现场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档案人员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三)坚持依法治档,注重监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