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学应用技术

光学应用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学应用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学应用技术

光学应用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摄影艺术;应用

普及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相机从高档奢侈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开始离不开摄影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变得十分必要。一方面摄影简单易学,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摄影也比较感兴趣。在小学阶段开设摄影艺术教学,让小学生及早接触光影艺术,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之美,确立摄影艺术在小学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的背景

摄影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摄影艺术是靠私人之间的相互授受进行传承,没有系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国人来说,摄影艺术更是遥不可及,相机只是有钱人摆弄的洋玩意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相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这为摄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摄影艺术课程,受到了很多在校大学生的青睐,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摄影艺术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开设摄影艺术课程,使学校的学术氛围得到极大地调动,育人环境得到优化,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小学生与大学生在年龄上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摄影艺术在高校的成功值得借鉴。对于能否把摄影艺术教学引入到小学生的教学当中,许多领导和老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在对小学生对于摄影艺术兴趣的调查中,小学生也表现出了学习摄影艺术的浓厚兴趣。

二、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摄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首先要学会认识相机,熟悉相机各个部位的功能,然后才能正确使用相机进行照片拍摄。这个过程让学生对相机从陌生到熟悉,充满着乐趣和新奇。小学生正处于探索求知欲很强的阶段,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所以能够快速地掌握摄影技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摄影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如:数学、物理、化学、美术、地理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如:想要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就要用到物理学中有关凸透镜的知识,想要学习拍摄过程中色彩的运用,就要用到美术学中关于色彩的知识,想要了解相机的工作原理,就要去研究机械构造,电路原理。另外还有色温、构图、取景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都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发学生智力

摄影艺术在开发学生智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摄影艺术中涉及的色彩、动静、线面关系、明暗、空间等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拍出更美的照片,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开发,有助于养成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摄影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形形的人物,学生可以在摄影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进行沟通,怎样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小学生能在这些交流和沟通中得到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摄影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事物的形态复杂多变,每个人对于事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拍摄过程中细心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人物摄影为了突出人物个性怎样摆造型,静物摄影如何处理光影关系,风景摄影怎样构图,晚间摄影如何打光等等,这些都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摄影是一种艺术创作,在拍摄新闻及突发事件过程中要求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在这种场合里,没有太多的反应时间,时机稍纵即逝。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学生能在摄影过程中接受艺术的熏陶

摄影是一种美的艺术,小学生能够在摄影过程中接触到美与丑、善与恶、快乐与悲伤,这能让小学生对自然、社会、人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接近美的东西,远离丑的东西,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的可行性

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国家倡导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素质教育,小学生通过学习摄影艺术,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学校和家庭都有能力、有资本教育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学校是综合性的教育场所,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摄影艺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四、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如何普及

(一)不拘泥于形式,鼓励创新

有些人认为摄影就是背上单反相机,配上单反镜头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影,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摄影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在于能否发现生活中的美,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是用普通的手机也能拍出令人叫绝的作品,若是没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纵使背上再贵的相机也无济于事。怎样才能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呢?那就是多思考、多练习,鼓励学生大胆拍摄,大胆创新,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能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二)寓教于乐

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在课堂上学习是极其乏味的,摄影艺术教育要打破现有的课堂格局,组织孩子们到广阔无垠的天地中去,寻找到适合他们的途径和形式,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喜欢上摄影,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由此可见,小学摄影艺术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小学生可以在摄影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开发智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收获属于自己的童年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柄凯.小学摄影艺术教学实验与推广[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周梅祎.浅谈摄影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0(4):91.

[3]刘敏.中小学普及摄影教育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光学应用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光伏技术应用》 信息化教学 教学设计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迅速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深层次变革。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2012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教学。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文件精神,自2010年起,教育部牵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各职业院校组织校级比赛,并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市级、省级、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大赛机制。大赛宗旨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赛项目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笔者本人参加了2015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具体赛项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1)的专业课程一组(能源与新能源类),并获得省赛一等奖。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赛作品――《光伏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块“太阳能路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并浅谈了大赛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学分析

1.1教学内容

所用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光伏技术应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太阳能光伏产业校企合作职教联盟、开昂教育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编写。“太阳能路灯”是第8章光伏技术应用实例的第二节内容,也是《光伏技术应用》课程的重要章节。为了让专业课更好地服务于岗位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中引进了企业项目:太阳能路灯设计。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太阳能技术利用专业中职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联系实际的知识感兴趣,伴随着信息时代成长,是信息技术的原居民,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喜欢借助各种平台沟通。这个班是校企合作冠名班,企业深度介入专业教学,学生的成绩将于其就业岗位挂钩。

1.3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确立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提升,情感目标是归宿,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层层递进、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知识目标。掌握太阳能路灯的结构和原理。

(2)能力目标。学会太阳能路灯设计的思路,掌握太阳能路灯各构件的匹配。

(3)情感目标。形成低碳理念,培养团队意识。

1.4重点难点

(1)重点。太阳能路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难点。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太阳能路灯构件。

2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指南。本次课以学情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项目完成为载体、以能力形成为根本,构建愿学、会学、乐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真正还课堂给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教学有效性。具体为:

2.1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感受太阳能路灯设计的真实性;

2.2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极域电子教室、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拉近了学生、教师、企业之间的距离;

2.3通过Flash索引、Flash演示、Flash游戏,把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符合学情分析,赋予知识新的生命。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本次课分为课前准备、任务引入、任务探究、任务实施以及任务评价五个环节。

3.1课前准备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导航,一周前,教师将学案上传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登录平台下载学案,学案要求学生收集传统路灯存在的问题,了解太阳能路灯构件及原理,了解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等。

根据学情,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带领学生,走访企业,让学生切实感受企业的设计、生产过程,了解产品结构、性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3.2任务引入

课堂上,为了迅速把学生调整到最佳求知状态,教师请各小组汇报传统路灯存在的问题,学生争先恐后用视频展示传统路灯存在着:维护成本高、能源消耗大、电缆易被盗、漏电等安全隐患,就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乘势抛出问题:能否让路灯规避上述不足呢?问题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期待进入主题。

3.3任务探究

太阳能路灯是综合结构,首先要了解各个构件及其工作原理。学生登录平台查看Flash索引,从能量转换的主线出发,了解到太阳能路灯有四大主要构件: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负载,其功能分别为:集能、控能、储能、耗能。这与太阳能路灯的工作原理一脉相承。

通过极域电子教室监控,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电池板集能原理难以理解,如此薄片,怎样实现光能向电能的转换?教师引导学生查看平台上的Flash演示,Flas把复杂的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特性,把光能转换为电能的神奇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学习平台的在线答题系统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帮手,结果统计:学生对太阳能路灯构件及原理的掌握达到了预期效果。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3.4任务实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太阳能路灯的相关知识,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学生登录平台,查阅校企合作任务书,详细了解客户需求。谋定而后动,设计目标是否正确、设计思路是否准确、设计步骤是否合理,是设计前必须确定的内容。首先,学生讨论交流,进行需求分析;其次,给设计步骤排序,如果出错,软件会提示,直到排出正确的设计流程。这样教会了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选择合适的构件是设计中的难点,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确定太阳能电池板的功率、蓄电池的容量以及控制器的类型等。借助极域电子教室,教师远程监控学生的设计过程,将错误捕捉、汇总;学生可以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远程消息直接发送给教师机;完成设计的同学电子举手。取得理论数据后,学生通过光伏测试软件进行验证。

3.5任务评价

客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本次课的学习成绩由在线答题、设计思路、设计方案三部分组成,综合了主观和客观,结果和过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

信息化的评价手段,使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实现了信息反馈的快、细、准,便于教师宏观掌控教学进程;学生通过评价系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为今后更好地学指明了方向。

4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教学,延伸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展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校企交流的疆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四个转变是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最好诠释:第一,师生、生生通过平台相互交流的多了;第二,学生通过平台向企业技术人员请教的多了;第三,根据家长反馈,学生课后主动学习的多了;更为突出的是,有利于孩子们实现由学生到从业人员的转变,真正体现了专业教学为岗位服务的宗旨。

5大赛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作用突出

5.1增强了参赛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动机

在积极备赛的学习、研究和培训过程中,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诉求。

5.2提升了参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大赛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增强了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主动性增强、开拓了视野、促进了教学设计的规范化。

5.3促进了参赛教师个人的持续发展

信息化教学大赛对于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显著,参赛教师在经历了信息化教学大赛之后,信息技术应用的频次明显提升,持续发展势头强劲,主要表现在:继续推广应用大赛作品及成果、继续开展信息化教学作品的开发、参与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课题或专项研究、拟定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论文等。

5.4促进了参赛教师引领团队的持续发展

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后,在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通过多种教研活动形式积极带动周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以点带面,引导、指导其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参赛教师主要通过经验介绍、公开课形式、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方式发挥带动作用。

6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职业院校的全体教师,应以大赛为契机,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趋势,特别是要探索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支持下的新型学习活动,研究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市场,2015,(7):159-162.

光学应用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CCD技术 光学实验 教学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N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7-0088-01

CCD是一种电荷耦合元件,亦称为CCD图像传感器,可将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在将影像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到计算机中,可进行数字处理,得到实验所需的数据。在获取图像像素数据时,一般采用先选取图像一端Y方向上各点的point值,再将Y轴向另一端推移,可得到图像所有像素的point值,进而进行处理。以下将列举几种光学实验的例子,进一步阐述其应用方法。

1 光学实验举例

1.1 光的衍射实验(以圆孔衍射为例)

在普通物理实验中,用CCD视频装置代替刻度板和光屏,在排除杂光干扰的情况下,调整好CCD的位置,可以在计算机视频中可到圆孔衍射的图像。在圆孔的夫琅合费衍射中,假设圆孔半径为0.1mm,透镜L2与CCD视频装置的合焦距f=50cm,所用单色光波长为589.3nm,则可得衍射图样中艾里斑的半径大小为1.5cm左右,远远大于CCD摄像装置的分辨距离。通过调节CCD的焦距可使图案达到最清晰。

处理图案像素时,可得到图案中的每一个像素point值。具体处理方法为:For x = 1 To Picture1.ScaleWidth

For y = 1 To Picture1.ScaleHeight

c = c & strRGB(Picture1.Point(x - 1, y - 1))

如果直接用point值进行作图,可能会因为point值过大造成图像出错,此时可将point值进一步进行处理,转化为图像RGB值。

Dim r As Integer, g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r = (color And &HFF) Mod 256

g = ((color And &HFF00) \ &H100) Mod 256

b = ((color And &HFF0000) \ &H10000) Mod 256

strRGB = "RGB(" & b & "," & g & "," & r & ")"

得到图像各点的RGB之后,重新计算各点的光强度值,记作Y,此时Y的值在较小数值范围内,容易作图与控制

Y=0.212671*R+0.715160*G+0.072169*B

在图像中做横纵坐标,其中横坐标为衍射图像中经过艾里斑圆心的水平轴的坐标,纵坐标是此坐标上各点的Y值。

可得到类似图1的结果:

两图为改变孔径大小所得到的结果不同。

在具体的计算时,需要将真实的艾里斑大小进行定标。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解决,在原有光路上用2mm狭缝代替圆孔,保持CCD位置不变,此时可得到2mm狭缝像所对应的像素X,根据透镜成像原理,狭缝像的宽度L=狭缝的物距/狭缝的像距。则CCD图像上2mm所对应的长度为X/L.利用此原理定标可得图像中所有距离的实际长度。

1.2 光的干涉实验(以牛顿环为例)

在光的干涉中,牛顿环实验是典型实验,在现有的实验过程中,一般用读数显微镜进行数据记录,人眼读数过程中将产生较大误差,且十分繁琐。将CCD安装在原来的读数显微镜上,并将图像传入进计算机处理,将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牛顿环干涉实验基本光路图如图2所示。

可用1.1中结尾处定标的方法对固定位置的CCD图像进行定标。得到图像后通过自编软件确定各级干涉亮环的半径大小,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可得牛顿环半径。通过此方法可大大提高计算速率与准确度。

1.3 莫尔条纹与光谱

莫尔条纹:同上述实验,在光源后加两片相交的光栅或丝网,在光栅或者丝网后添加一CCD装置,通过自编软件可得相对运动时的物理量等内容。光谱:将少量光线通过狭缝后经过棱镜或者光栅分光,可得到该光线的光谱,在一定角度设置一CCD装置,固定好所有器件的角度,进行不透光密封处理,再连接如计算机进行定标作图等处理,就可得小型简易光谱仪。

2 总结

2.1 CCD光学教学的整合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使CCD光学教学系统更加完备:1、通过位置固定和标准大小配置,使CCD装置在各个子实验中装拆方便。2、通过在计算机中建立同一界面,使数据处理部分集中,便于教学。

2.2 CCD光学教学应用前景

通过CCD技术,配以必要的软件工具,可以完成教学中难以展示或者耗时较久的光学测试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将复杂、抽象的光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例如,在无法大量开设实验课的情况下,通过CCD光学教学演示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都能直接观察到真实的实验结果。再如,在更需要了解原理和计算过程的光学实验中,能大量建设繁琐的观察、调试、数据记录过程,方便进入数据处理阶段。在光学教学中,此技术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是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光学应用技术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多媒体教学 广告心理学

21世纪中国广告业需要大量达到培养目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广告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广告心理学”的开设,为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研究学术领域增添了新的内容。在广告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多媒体教学是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教育的新模式,通过多种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助于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网络时代的综合能力。

一、广告心理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目前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是物质的、金钱的交换形式,而且在心理需求与心理满足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现在普遍认为:科学的广告,遵从了心理学定律。成功的广告人,无论是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成功,或者是通过所在的广告部集体的努力获得成功,都必须认真研究心理学。

广告心理学已成为开设广告专业高校的学生所必修的一门综合性理论课程。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广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技能;认识广告活动中受众的心理活动规律、特点及广告策略, 培养学生广告创作、设计的创新意识;增强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社会适应性能力,为学生进行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广告心理学理论基础。由此可见,广告心理学课程在广告专业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广告心理学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广泛,与广告学、心理学、平面设计、广告写作、广告文案、图形创意、色彩构成、市场营销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而其中大部分学科是广告专业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因此,为了强化学生对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等方面的认识,我们要及时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先进性、主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调整广告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与模式。当然,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广告心理学教学效果会起到重要作用。

二、广告心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传统的广告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核心,教学过程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教学的客体。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粉笔加黑板为主,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而广告心理学的学科以及广告专业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在教学中浏览大量的广告案例,如影视广告、平面广告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领会广告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创作中所遵循的心理学原理,并通过广告实践训练,指导学生在广告实践中进行广告策划与设计。由于条件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只能用语言描述广告案例的画面设计特点和文案内容,用语言来解释广告制作的原理与创作意图。这种单纯的声音、文字板书方式,使信息传输渠道单一,信息量小,传输速度慢,效果差,难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更无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枯燥沉寂。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在广告心理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即教师设计教学引出问题,通过多媒体手段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通过多媒体手段与教师交流、反馈信息,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获取知识。从心理学来讲,注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多媒体中的声、光、色、动为一体的资料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广告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扩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将生动、形象、清晰、美观的文字、图片、国内外优秀的影视广告、平面广告与基本理论的课件进行链接,使学生对抽象理论有了直观形象地认识,能增强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三、广告心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尽管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以非凡的功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在教学应用时也要注意相关的事项。

首先,在制作课件中,要购置各种相关硬件设备,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广告影像与平面资料,并且要熟练掌握PowerPoint、Photoshop等软件。在此基础上,还要遵循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原则,开发不同于教科书和备课笔记的,“讲思路、讲方法、讲要点”的多媒体课件。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做到“效果最佳、时间最省、过程最简”。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的优劣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课件制作要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具有良好的用户接口,操作简单直观,便于课件的维护与修改。画面设计要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否则会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心理压抑,严重影响学习兴趣。不要穿插伴奏音乐,而要适当地穿插相关的广告案例,从而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广告心理学教学,要适应现代人的思维模式,这将为日益发展的广告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广告人才、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QW200744)

参考文献

[1]王春月,张文诚.广告多媒体教学实践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17(2).

[2]方国柱. 浅谈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光学应用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红外光谱技术;环境科学;应用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46-01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高新科技,它的出现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它是近二十年来发展的最引人瞩目的光谱分析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创造出了很多的社会财富与价值。就环境科学来说,红外光谱技术是目前最重要的分析手段和方法,它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检测、污染物的分析、突发性污染的控制都有作用。

一、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一)不需要将样品做处理

近红外区内的光散色效应很大,而且穿透深度十分大,这就使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利用漫反射直接测定样品,不需要将样品做预处理。

(二)可以多个组同时进行测定

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多个组同时进行测定,通过一次的全光谱扫描,可获得样品中所有化学成分的光谱信息,再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就可得到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三)不具有破坏性

没有破坏性是红外光谱技术最具有意义的革新,它的分析过程只是对样品进行光谱信号的获取,不需要进行其它测试,因此不会破坏或消耗样品,对样品的外表及内在结构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四)分析的速度快

红外光谱技术扫描十分迅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获取整个样品的完整光谱图,平均的扫描时间是1s到60s。将采集到的光谱迅速地输到之前建好的数学模型中,就完成对样品的测定。

(五)可以远距离进行测试

红外光谱技术可远距离采集样品光谱,并可进行实时的分析,对在线分析特别的适用。利用光导纤维技术进行远距离的主机取样,并将光谱信号及时地传送到主机,就可直接算出样品的成分含量,确定样品的性质。

(六)测定的重现性好

红外光谱技术有非常好的重现性,测试的结果受人为干扰程度小,和常见的化学方法比较,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显示出更好的精确性和重现性。

(七)不适合分散样品分析和痕量分析

在建立红外光谱技术之前,一定要投入相当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才能得到比较精准的校正模型,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经常性的质量控制,又经济又快速,但是对不时常进行分析或是散性样品的分析就不是很适用了,会浪费资源。

二、红外光谱技术在国外的应用和发展

红外光谱技术在国外应用的较早,早在二十世纪初Coblentz就已经发表了百余种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五十年代,红外光谱图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红外光谱数据。七十年代由于计算机的蓬勃发展,使得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走进了国外现代化学家的实验室,成为了结构分析的有效手段。近几十年,一些新的技术不断革新、涌现,使得红外光谱技术在国外得到了更加飞速的发展。

三、红外光谱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了,它对固体、液体、气体都有很好的监测分析功能。例如:在生产牛奶时,由于要达到出产产品致化的目标,需要保持原料成分的含量一致,还要保持发酵过程的统一。但是,在现实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其必须连续进行,不能停止生产来满足检测的指标,这时就可以运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完成。它具有适合在线检测的特点,与光纤技术结合来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这种方式对比常规的理化分析,显现出快速、准确的优势。另外,利用红外光谱和色谱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可将很多种气体中污染物成分的光谱信息进行定性测量,对环境污染的检测和控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对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的未来展望

红外光谱技术有很多优点,比如操作方便、检测速度快、可以同时对多种成分进行分析、无损坏性、无污染性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红外光谱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将被逐一解决,其精准度会越来越高、灵敏性也会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未来,红外光谱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并对环境生态的修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利用其分析技术有耐受性植物对物质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累积作用,从而揭示其污染物介质吸附的过程、提高植物的积累率、探讨其作用机理等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评估污染物介质对环境的危害和人体健康的威胁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保护、环境生态修复拓展新的空间,是个非常有前途的领域。

五、总结

文章总结了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完善以及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发展做了展望。由上我们可得出红外光谱技术及其联用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加以完善和利用,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是科技造福人类的有力证明。

参考文献:

[1]任瑞娟,柴春祥,鲁晓翔.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展望[J].食品工业科技,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