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职 美术设计 教学思考 教学实践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得一些独立发展的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日新月异的软件提供了绚丽多变的特技效果,给设计人员带来新的工作手段和观念。一个成功的设计师既是艺术家,又是计算机创作专家,他的任务是把艺术设计创意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为学好相关软件做好准备。课程包括内容较多,涉及美术知识范围较广,短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该门课程应侧重以下几点:
一、分析课程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计算机专业《美术设计基础》课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即“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设计基础”,每一部分内容中又有诸多的小分支,在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中,仅结构素描一项内容就要花大量时间才能掌握,而在本课中才安排十几课时,对于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能掌握一点皮毛就已经不错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准确定位,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特点和学生现状,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必须力求打破传统的造型基础教学“重视具象绘画技巧”的教学模式,不能面面俱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结合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特点,重视能力的训练。例如在“造型基础”这一章的教学中,以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作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解透视知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多研究结构,对各种典型形体的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再画复杂形体结构时就可通过简单形体的拼接轻而易举地做到。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美术设计的目的,学会突破难点,重视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学会感受、观察、体验、表现等方法,力争在短时间里掌握设计基础知识。
二、学会感悟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能力,这种欣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的是要通过艺术鉴赏的实践。对艺术作品看得越多的人,就越能鉴别和欣赏艺术。多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一方面加大欣赏的“量”,另一方面又注意欣赏的“质”,教会学生如何感悟作品。我总是先让学生谈感受,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然后再透过学生的理解加以点评,这样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就会动脑子,用心去感悟,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审美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增加欣赏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领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美术基础,文化知识水平也不高,所以美术设计的学习不能单纯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而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加深学生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设计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每一部分我都增加了课本中没有的欣赏内容。如在“结构素描”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一些光影素描、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的范画,光影素描虽然不是重点内容,但也要让学生了解,通过对比,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结构素描。在“构成基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欧洲近现代绘画作品,了解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众多艺术流派。从这些作品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构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对于理解构成、了解具象到抽象的转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单单了解历史是不够的,学习美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真正走进设计,为此我让学生欣赏了大量的现代构成和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思维,点燃了灵感的火花,将学生逐渐领入设计的大门。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当前,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创新能力培训。美术设计是最离不开创新的,设计的精髓就是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设计。某些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设计就是计算机的应用技巧,满足于一些计算机图形处理的特殊效果,忽视了计算机设计创意的重要性。从计算机设计与创意的关系来看,人始终是第一性的。创作意念才是真正的主角,计算机只是辅助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我们经常根据某一主题进行设计,启发学生对身边一些熟悉的产品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画出草图,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者从某一自然物象出发,发挥联想和想象,尝试各种表现方法,这样做改变了一些学生的从众心理和喜欢人云亦云的毛病。通过欣赏作品和案例分析,他们养成了勤思考的好习惯。做练习时要求同一主题多种方案,启发学生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改变了某些学生的思维定势,这样设计出的东西才会有新意。经过这些强制性的训练,创新的意识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
五、丰富表现手法,加强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似乎鼠标轻轻一点就能轻而易举地做一名设计师,其实不然,美术设计的基本功才是做一名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只不过当今的设计师更多的是使用鼠标作画笔,显示器作画纸,而一些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集成了某些高难度的绘画技巧,使设计看起来更容易表现一些手绘难以达到的效果。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中,如网页制作、photoshop、3D等都要有美术基础才能学好,而美术设计也离不开这些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将计算机软件与美学理论结合起来,用于设计实践,才真正达到了学习美术设计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总是结合相关软件的特点来讲解设计知识,练习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兼顾多种手法,手绘草图和计算机设计相结合。
总之,《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好、用好相关软件的基础,是走进设计大门的钥匙。
关键词: 施工技术 多媒体 教学 效果
1.概述
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应用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亦不例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课程的教学中。施工技术课程是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介绍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学科,其覆盖面大,内容庞杂,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采用多媒体授课能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
人类认识、理解世界,感知、接受事物,是在有声音、图像、色彩和语言的多维世界中完善和发展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语言和文字及简单的教具,很难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发展的整体过程,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对有些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给予直观表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工程场景,适应高职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多媒体的使用效果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新的冲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学生抓住并且记住多媒体表达出来的主要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许多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关注的。
2.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施工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2.1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接受。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序复杂多样,用传统教学方式表达起来抽象空洞,苍白乏力,常常是一本教材、一根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外加简单教具的教学手段,不少教师劳心费神,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黑板上,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信息收入有限,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不利于事物立体形象的建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厌倦,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多媒体教学基本特点是内容表达形象直观、信息量大、表现手法新颖多样、信息反馈及时,可根据教学需要将大量的信息如施工工艺流程、工程实物及施工场景等一起制成幻灯片等合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可视可听、表达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形象生动,充分训练并发挥学生的推断力、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把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接受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在语言表达有困难而只能用图象表达时,更能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2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培养敬业精神。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广受师生欢迎。课件的内容在课堂上很容易成为焦点,能更有力地调动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高效地表现客观规律、传达知识内容。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单调,形式简单,学生很难长久地保持注意力,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则化静为动,具有良好的听觉和视觉效果,增大了学生的记忆内容量,增长了记忆的持久性,能节约大量的书写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个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
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是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对新知识的学习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新知识难度太大,或是学生经过努力仍难以接受,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的动力和效果。而兴趣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如果有兴趣,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调动各种身体的和精神的因素来接受新知识。与传统的授课方法比较,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既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又可以突出重点。例如,在学习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相当于将一根完全透明的灌注桩搬进了课堂,通过动画演示,能把施工的全过程连续完整地展示给学生,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看清了整个桩基动态施工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色彩、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更明了地观察、理解新的内容,形成更生动的印象,激发对学科探索的更大兴趣,有利于学生视听水平的提高。根据学生平时反馈,课堂上的表现及调查的意见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施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融会视频、动画等多种功能,设计出一个逼真的情境,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使学生的知识视野不断开阔。多媒体教学展现出来的是教师辛勤创作的成果,它是教学内容的提炼、升华。好的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师的精彩讲授,将带给学生知识学习的乐趣和享受,教师的这种精神也感染着他们,多媒体教学内容中所展现出来的施工场景也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那种工作作风和标准的操作也将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提前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3教学方式灵活,备课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明显、效率高。可将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抄写的教学内容事先做成课件,利用投影仪显示在屏幕上,学生看得清楚,同时也节约了板书时间,增加了信息量。教师可以补充大量的相关资料,便于学生理解和课后复习。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多渠道的信息输入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真正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创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书本上的知识,感受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感受不到的情景,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质是通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备课,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节省时间,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实时性。在网络教学中,大量的先进的教学资源可以进行共享,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和投资,方便了教案的再利用和教师之间的切磋交流。制作施工工艺过程和技术构造内容方面的多媒体课件时,可以从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施工技术方面的图片、视频、动画等网上很多,也可以从同事、朋友、专业网站和学校的信息资源库得到共享资源,还可以自己去施工现场拍摄照片和录像来作为制作素材,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4促进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加强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
在课件制作时避免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及落伍、淘汰的一些施工技术。对于一些模糊的工艺流程,要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查阅有关资料,确保无误。由于现在的工程规范更新比较快,要能做到课件内容的及时更新,与现行规范一致或不低于现行规范的要求。这样就促进了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也便于新规范的推广。
施工技术课件一般由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制,一方面可以规范教学,指导和协助新教师备课,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讲授,另一方面可以使本课程授课规范化和统一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随时将学科的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补充到原来的课件中去,并可根据教学实践不断修改完善,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跟上时代的发展,使课件的效果达到更为理想的境界。规范化的教学也有利于教学管理和学期的有关考核。
2.5形式紧随时展,实现多向互动教学。
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的声、光、电的综合表现力,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接近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实现了人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互关系,通过这三种交互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所学的内容,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多媒体教学还可利用校园网和因特网开设聊天室或在线留言,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网上交流提供平台。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管理系统进行个别辅导,释疑解惑,指导作业。网络教学对学生在自学成才、因材施教、发挥主动性各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及掌握现代的人际沟通方式。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相当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全方位拓展学生素质、培养多种能力提供了平台。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由于课件易于拷贝,大量教学补充内容和有些问题详细求解过程都可以放到课外,即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网上阅读或查看课件来复习提高。特别是一些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在课外自学深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加强了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逐渐改变了学生过分依赖课堂、依赖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另外,目前非常流行的远程网络教学,一般是通过光盘课件或网上视频结合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完成教学过程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天气、授课次数等的限制,经过多年的运行实践,效果不错。
3.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重视多媒体课件的专业技术含量,为教学内容服务。
信息量大、效率高等是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对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能起到好的作用,但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讲解的,它所表述的内容要与所教知识点紧密结合,并且要严谨规范,要与现行的各种标准、规范及定额相一致。如果刻意地追求现代化,过度使用多媒体,把施工技术课变成多媒体课件演示课,就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目前主要有这么几种不利的现象,一是许多教师的专业水平很高,但计算机水平或多媒体制作水平比较低,影响其专业水平的发挥,有的甚至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发生一些误操作,导致一些尴尬的事情发生。二是多媒体的制作没有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华而不实,过多地脱离自己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三是对多媒体的作用认识发生偏差,如刻意增加多媒体使用频率,盲目增加信息量,过分注重课件外观而忽视内容的质量。四是多媒体教学时节奏控制不好,过快就会使学生来不及掌握知识,把握不住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记下来,过慢则授课进程不流畅,有停顿之嫌。因此,要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水平,充分发挥其优点,不能华而不实,要克服上述不利的现象和趋势。
3.2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优点,不能全盘舍弃。客观上讲传统教学方法是人类经过多少代教育者智慧的结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师的备课、授课、复习、练习和测试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有相对严密的系统性、科学性,精辟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互动、因人施教等手段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课堂之外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效果,而这正是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施工技术多媒体教学中,对于一些原理性、概念性的知识,仍可采用传统方法,对于一些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施工现场参观学习等。在每次课的安排中,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内容,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就是在同一次课上,也宜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施工过程中或有关工程外的一些背景资料,比如某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施工单位以往的历史,发生过哪些工程中的大事件,通过这些单位的历史,看它的现在和未来,从中吸取一些成长的经验教训。其间可利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板书、生动幽默的肢体语言、富有激情的讲解等方式,穿插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3.3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
对于施工技术课程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给予充分的时间和资源,几乎都可以用计算机技术真实或模拟表达出来,然而在情感互动等有些方面还受计算机技术本身存在缺陷的制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具有的很多作用是计算机功能无法取代的,教师仍应占主导地位。教学的过程是知识信息通过语言传递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多媒体展现的是实际的场景而非学生直接参与的实践活动,因此可能缺乏用自然语言进行人际交流的环境,也没有实际工作中痛苦和快乐等真实感受。有的学生觉得用计算机学习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体现,学习积极性高,而有的学生不愿意跟冷漠的机器交流,认为没有教师的学习过程缺乏人情味;有的课件提供的练习方式和答案设计不太合理,无法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相应的及时提示,因而学生无法随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实施高职施工技术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课件,并且要求教师有控制课堂、驾驭内容的能力。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适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度,以切实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来说,接受一项新知识必须有一个反复过程,而且思维不可能保持长时间高度集中。现代化教学主要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教学中,要正视不同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实现与学生情感互动。教室的布置宜优先考虑的是如何为师生双向交流提供场景和氛围,使学生既能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先进优雅,又能感受传统教学手段的实在纯朴。现代化教学手段应该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道具,成为学生敢于创造、乐于创造、快乐学习的媒介。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时间接受、思考及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突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控制好进度节奏,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让课堂的中心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
3.4加大多媒体教学软硬件的投入,完善信息资源的收集和管理。
多媒体教学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等,制作课件时需大量的图片素材、动画素材、应用软件等,采集素材时还要照相机、摄像器材、交通工具等,多媒体教学有时还要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搞好多媒体教学对物质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学校要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要运用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是很重要的。对教师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因此,一方面,要适当加强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培训,另一方面,要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方便和帮助,避免广大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和花大量时间寻找资料。学校应有计划地进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文字、视频、图片等素材的采集、制作和搜寻,可以建立课件制作研究中心,举行优秀课件评比,开展公开课教学,与一些专业网站合作,网上搜集课件等,并做好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便于教师查询搜索,且定期信息,使教师了解最新动态,节省的时间教师就可以用到对事物客观存在的现象、规律、方法和各种问题的分析和讲解上来,研究课件内容的充实和课堂环节安排,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学习以及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改进研究等,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4.结语
高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积极进行教学探索,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吕秀娟,陈武新.多种教学方法在《建筑施工技术》课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建材,2008,(1):14-15.
[2]孔凡胜,李立群.高校多媒体教学与课程适用性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1):23-24.
[3]田国红,卫绍元,李刚.汽车构造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4):121-122.
一、美术基础课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学校对美术基础课的教学缺乏必要的重视。包含着较强的功利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大规模地培养临摹高手。到最后才发现,缺乏的是真正的高手。甚至有人认为: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基础训练有多大意义。基础课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更多地停留在绘画范围内,实用性不强,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中职学生的生源大多没有美术基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源的不断紧缺,职业学校为了生存,往往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选择性忽视,对于学生的专业前景和专业愿望缺乏必要的考察,有的甚至是为了满足学生或者家长的“需求”而开设了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无法胜任相关课程的学习。在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围绕几种常用电脑设计软件进行学习。对书本中的相关实例进行反复的练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基础训练。学生的学习成了对相关知识点的临摹,因为缺乏必要的美术基础,加之缺乏必要的创新设计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只能从事最简单的软件操作,违背了当初专业设置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略美术基础的训练,但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学校急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而缩短甚至忽视了美术基础课的教学,以至于专业水平提升慢,学生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展现前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专业认识,在刚走进职业学校大门的初中毕业生来讲,是那样模糊,他们来学习可能就是家长的选择,或者自己“随便”的选择。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工作的性质等等都缺乏必要的认识。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资源,借助学生对新环境、新专业和新知识的好奇心的特点,在入校后即通过让学生观看反映最新时尚潮流的录像、优秀设计师的作品等,使他们知道服设计师是一份了不起的职业,是一份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工作,是提升人类品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专业前景的认同和渴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很容易就被激发起来,从而能充满兴趣地投入今后的专业学习中去。
2.比学帮带,促进水平提高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个特有的氛围中去学习。这个氛围就需要我们教师来设置。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小组合作传帮带的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组建学习互助组。把那些专业学习基础好、悟性好、成绩突出的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由于这些学生平时成绩优秀,容易形成号召力并被其他同学接纳。在小组内竞争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开展小组学习竞争,形成“比”的氛围。成绩欠缺的学生向好的同学学习,以成绩好的同学为追赶目标,形成了“学”氛围;反过来,成绩好的学生指导成绩较差的同学,形成“帮”的氛围;通过学生既看个人的学习成绩,更侧重小组的整体实力,以此激励和深化小组互助学习的模式,这样成绩好的同学带领整个小组不断进步又形成了“带”的氛围。最终通过“比学帮带”,促进学生专业水平不断的提高。
3.牢抓基本功,强化专业基础
想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必须有好的美术基础,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是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最终目的,美术教学结合专业特点,从促进专业成长的角度切入教学。例如,设计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学当中学到的Photoshop等基础软件的学习,美术当中的色彩、构图、平面设计、构成等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如果没有较好的美术基础知识支撑,这些软件的学习只是掌握和熟悉了一套机械的计算机工具。只了解了使用的方法,却没有自主创作的意识和理念,从而不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创作,专业技能何谈提高。在实际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在设计教学计划的时候必须安排足够的学时保证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作为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于色彩、素面等的练习,牢抓基本功不放松。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对基础掌握重要性的了解,清醒地认识到基础课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只有好的基础才能让学生在设计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如:因为色彩的认知比较差,而导致设计空间的调子俗气或者不搭;因为素描底子差而出现所设计的作业存在空间感不足等等。
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及认知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合格人才。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尿激酶溶解术
脑室内出血是指由于非外伤性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神经外科急危重症, 临床上极为常见, 病死率高。对于脑室内出血目前尚无临床统一的有效治疗方法[1], 早期确诊, 掌握手术指征, 尽早行脑室外引流术, 清除血肿是治疗本病的成功关键。本院近3年来, 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脑室内出血, 疗效可观,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经CT检查诊断为脑室内出血患者52例, 其中男31例, 女21例, 年龄56~78岁, 平均年龄61岁。随机分组为采用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组(对照组)26例和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组(观察组)2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情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经CT确诊后, 立即采取侧脑室额角外引流术, 根据患者病情程度, 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取冠状缝前2.0 cm, 中线旁2.5~3.0 cm处为穿刺点, 置入直径为3 mm的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头颅CT检查血肿量多少从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8000~12000 U, 氯化钠溶液5 ml间断灌洗, 直至脑脊液呈清亮状。外接无菌引流袋, 在引流过程中定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量, 反复通过CT检查, 直至侧脑室内出血消失, 并记录两组患者脑室内出血清除时间。在无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 予以拔除引流管。
1. 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均按GOS评分法评定近期(3周)疗效, 比较临床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间断行CT平扫检查脑室内出血从术后到完全清除所需时间;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在GOS评分周期内, 以优良和轻残记为有效, 观察组有效率为76.9%, 对照组为34.6%, 两组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脑室内出血完全清除所需平均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脑室内出血完全清除时间比较, 观察组为7.2 d, 对照组为10.4 d, 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 P
3 讨论
脑室内出血分为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 以继发性出血常见[2], 脑室内出血与单纯脑出血不同, 患者病情凶险, 出血可在短时间内凝成血块并成形, 形成脑室内占位和扩张, 颅内压升高明显, 严重时可形成脑疝;当血液进入导水管, 可致使脑脊液循环障碍, 脑积水进一步增加颅内压。该类患者病死率极高, 且幸存者常有生理功能缺损或认知障碍, 是脑出血的急危重症, 单纯的内科保守疗法预后差, 据国外一项研究报道死亡率在75%以上[3]。侧脑室内出血, 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组织环境的改变致使红细胞破坏, 其释放的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可使血管痉挛,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另外, 血红蛋白自身氧化产生的氧自由基和酸性物质可加重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 在12 h内即可有促炎因子、一氧化氮等细胞毒性物质产生, 进一步损伤脑组织。因此, 早期确诊, 掌握手术指征, 尽早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清除血肿是治疗本病的首要措施。
尿激酶是一种从人尿中分离或从人肾脏组织培养获得的酶蛋白, 可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将纤维蛋白溶解为可溶性多肽, 从而发挥溶栓作用。本研究在治疗脑室内出血应用侧脑室外引流术加用尿激酶注入溶解术疗效可观, 和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相比, 可显著缩短脑室内出血的清除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疗效方面比较, 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有效率为76.9%, 而单纯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有效率为34.6%。本研究过程中还发现, 在脑室内出血发病早期(6~24 h)即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和尿激酶溶解术疗效更好, 因为在出血6~7 h后, 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坏死, 随着时间延长而继续加重, 若不及时干预, 脑组织将出现不可逆性损伤。
综上所述, 对于脑室内出血, 早期应用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术临床疗效可观, 可显著缩短脑室内出血的清除时间, 缩短患者住院周期, 对患者术后预后有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雪松, 刘秀丽, 迟欲欣.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学装备, 2008(2):54-56.
[2] 刘文科, 李浩, 陈礼刚, 等.前瞻性研究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 29(4):54-56.
关键词:学生兴趣;基本技能;鉴赏能力
一、注重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将学生引入艺术殿堂的第一个台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目的是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绘画中,人的情绪可以说是关键性因素,如果作画时饱含着情感,那么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灵感必然生动、富有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的任务。
二、素描教学应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发挥指导作用,将学生的主观感受最大限度地诠释在素描作品中,发挥其潜在的表现力。
三、在素描基础教学中要认真、细心,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1.轮廓准确
保证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造型不正确是初学者最普遍的现象,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敷衍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构知识,必将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2.注意整体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整体观察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遵循“整体—局部—整体”是素描笔法的正确轨道。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四、重视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美术作品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艺术情感的结晶。它能够激发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如优美、庄严、和谐、悲壮等。但这种情感还是初级状态,没有内化成为学生自我情感中的一部分,所以在欣赏中需要激发学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使欣赏者真正心有所感,情有所动,凝聚成内在的情感品质,产生真正的情感共鸣。同时,要以美术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绘画手法扩展学生的思路,从而提高其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受能力。
总而言之,基础素描是学习素描的根本,兴趣是学习素描的动力。在学生热爱这门课的前提下打好基础关是我们作为美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魏国诗.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