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

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

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范文第1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会计实务中,使会计人员的职能由核算型逐渐向管理型转变,这一变革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这使得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需要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做相应的调整和加强,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的业务处理程序及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手工账务处理程序下,会计信息以账、证、表等形式处在不同的纸质上,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原来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资料减少了,并且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复核等工作,现在由人工在机器上操作完成,其意义不同以往。

(二)会计人员职责比较集中

企业会计电算化实现后,会计人员的职能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经手人越多,业务处理透明度越高,错误和舞弊发生的风险越小;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原来有多名会计人员处理的事项,现在可能由一名业务人员在会计软件上一次完成,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从而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三)会计电算化加大了财务舞弊和犯罪的风险

采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其产生的财务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那么未经批准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大,而且数据改动后可以不留痕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这就对会计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纸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维护好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程序。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应建立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鉴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产生的数据信息具有无纸化的特点,企业应当建立两套会计档案,一套以书面形式存储;另一套以电子版存储。打印输出书面凭证、账簿、报表,这些资料应及时存档,指定专人负责档案保管,完善资料借用和归还登记制度,为会计档案设置标签和索引,并定期进行检查。另外,还应对所有会计资料的电子版定期备份,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并妥善保管好这些备份介质,企业应制定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和恢复的办法。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能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二)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会计机构的每名会计人员应明确各自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电算化会计岗位可以按照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几个岗位来设置。电算主管、数据分析可由会计主管兼任,但软件操作(包括输入原始数据,编制记账凭证等)应与审核记账岗位相分离,系统操作的职务应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相分离。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设置应当符合企业的实际规模和企业的总体经营发展目标。

(三)建立严格的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定期更换,坚决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装有会计软件的机器不用于登陆互联网站,拒绝不明来源和未经防病毒检测的软盘、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机房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资料和数据。

(四)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

为监督并促进系统运行质量的提高,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委员会或高层决策机构领导下工作。内部审计应包括: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3.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建设

有这样一则案例,上海某超市的经营者从2005年3月份开始突然发现库存商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急剧减少了近400万元。经分析库存商品的减少不可能是简单的商品损耗造成的,也没有发现有大宗商品被移转的迹象。警方在检查了超市的收银系统后找到了原因,原来,就是负责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员方某非法在超市的计算机收银系统植入了一个“漏斗”程序,这个程序的特点是收银员按了几个键后,就会自动地删除20%的营业额,再由收银员悄悄拿走后进行分赃。

在这个案例中,充分说明了企业实现电算化之后,如果系统维护人员缺乏有力的监控措施和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就很难避免有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经济犯罪。由此,接下来我们要谈的就是如何建设和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话题。

我们知道,会计电算化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为序幕,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会计数据的处理手段、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实务都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使得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形式以及内部控制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最为明显。所谓内部控制,一般是指企业通过在内部各职能部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制度、方法和手续,为达到保护财产安全、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等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控制管理活动。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输出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及时性、防止违法舞弊行为的发生,作为企业来说有必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各项职能。

一、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冲击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受到很大冲击,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侧重点上都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系统,会计事项处理的电子化加大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风险,使得会计电算系统内部控制的范围更为广泛、技术要求更高。

1.内部控制方式的改变

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由传统的单一制度控制方式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方式往往是通过会计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即:通过凭证的人工传递程序,利用日常业务处理工作中会计人员间的相互校验、相互核对的内部牵制,来达到确保会计信息正确、防止漏洞和舞弊发生的最终目标,例如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核对等。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包括了手工处理、手工与计算机共同处理和计算机自动处理三个方面,会计人员除了进行收集、审核原始凭证的手工操作以外,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会计处理工作都交给计算机完成,计算机接收到合法指令后,对会计数据执行自动加工处理。而且,整个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是在人机共同参与下完成的。这就使得原来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诸多内部控制措施全部转移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程序来执行,比如计算机自动对记账凭证的借贷发生额实行平衡校验、账与账之间的自动核对等。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由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的制度控制改变为人机控制,即:制度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

2.内部控制侧重点发生改变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会计人员以手工登记账簿,内部控制是以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为重点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账、账相符。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原始数据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并以记账凭证的形式输入计算机的,计算机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因此,所有的账表数据都源自于记账凭证,只要记账凭证数据录入正确,计算机系统就会自动进行一系列正确的业务处理,如凭证审核、记账等。但是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人为错误,各种账簿数据甚至报表数据都会产生一系列错误。所以,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就在于数据输入操作的控制。

3.内部控制的风险系数发生改变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记录在证、账、表等的纸介质上,如果对凭证、账簿等进行任意涂改,容易留下涂改后的蛛丝马迹,舞弊行为易于被察觉。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记账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都存储于磁性介质上,这种无纸化的存储方式使得会计数据修改、复制、备份或删除都不易留下痕迹;另外,有不少的会计核算软件对于已记账的凭证,提供了较为隐性的“反记账”、“反结账”功能,记账凭证、账簿可以被不留痕迹地加以修改,凭证的无痕迹修改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控制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这样一来其后果必然是让人很难区别出会计数据的真与假,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带来较大风险。另外,会计电算化环境还引发出其他的风险,例如,计算机病毒破坏会计资料的风险、未经授权擅自调用和修改软件等风险,都会使得内部控制的风险系数变大,不利于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所以,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特点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和复杂性。

4.授权、批准控制的改变

授权、批准控制,是传统会计系统中较为基础的一种内部控制,针对某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关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从而形成复核和把关多层化手续的审核机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岗位职能的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环节的业务处理都交给了计算机完成,电算化功能高度集中导致了会计职责的高度集中,使得手工方式中的审查、复核等内部控制措施被大大削弱甚至被取消,一些计算机操作人员就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窃取运行程序的权力实施非法操作,从而引起数据被非法篡改,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例如,业务人员执行非法操作,核销营业收入窃取钱款等。

二、加大并完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客观、真实的强大保证。加大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既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只有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预防和减少电算化舞弊的可能性。

1.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更新、程序修改控制制度

所谓会计电算化系统更新、程序修改控制是指对现有电算化系统的更新、程序修改等方面的控制。

(1)新旧系统更新的控制。当新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替换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或者旧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时,必需实施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做好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重新配置、新系统初始化数据的安全导入等各个环节转换的准备工作。还应注意的是,在新旧系统转换时,新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否优于旧系统,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具体运行的检验,即二者需要同时运行一段时间(一般不少于三个月),以此来检查新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情况数据是否稳定、良好,以确保甩账工作的顺利完成。

(2)程序修改控制。随着企业经营行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运行中的财务软件有时确需进行相应的修改,而且,计算机会计系统经过一个阶段的使用,一般都会暴露出或多或少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企业在对会计软件程序的修改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严格周密的控制,一旦疏漏就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文章开始所举的案例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企业要求系统维护员对于程序修改的原因出具书面形式的报告并经上级授权方可执行;或者规定系统维护员进行程序修改时必须有管理部门监督人员在场,也能够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

2.建立和完善管理控制制度

所谓管理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加强和完善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各部门以及人员的控制和管理,建立起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职责岗位控制、上机操作控制、会计档案控制等内容。

(1)职责岗位控制。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职责岗位控制是指将系统中互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工,通过不同职责岗位的相互稽核、监督和制约,保障整个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职责岗位的控制重点应放在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上,应制定的互不相容的职责主要有:系统开发与系统操作职责相分离;系统维护管理与业务操作职责相分离;数据录入与数据审核职责相分离;系统操作与会计档案管理职责相分离等。通过建立互不相容职责,并且实施有效的轮岗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各种错误或舞弊行为的发生。

(2)上机操作控制。 企业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计算机使用的控制。一般认为,上机控制措施的内容应包括:①授权控制;主要是指对电算主管、系统管理员以及系统操作员权限的控制。电算主管是本单位的业务总负责人,一般具有最高权限。电算主管指定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应对电算主管负责;而系统管理员指定各个操作人员并赋予其操作权限。②上机操作控制;例如:非操作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操作;录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对于发现输入数据有误的凭证,需按系统允许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用有痕修改法执行修改等。③制定上机记录制度、轮流值班制度,建立完备的上机时间、备份制度,如规定上机时间、规定数据的日备份、周备份、月备份制度。

(3)会计档案控制。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及磁性存储介质中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各种证账表书面会计数据文件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的各种文档资料。一个合理和完善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档案存档审批手续;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打印输出的各种会计档案应有会计主管、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方可存档保管。②各种会计档案安全保卫措施;企业必须妥善保管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如规定存有会计数据的磁盘应存放在干净、清洁、防潮防磁的场所;会计档案的保管实行内部牵制制度,程序开发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不能兼任会计档案保管员一职等。③会计资料的保管期限。④会计档案的备份制度;企业应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备份并将其保管好,还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防止由于磁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为防止会计档案遭破坏,企业还应制定出相关的恢复数据的应急措施和手段。

3.建立和完善日常控制制度

日常控制制度是指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经常性控制措施,包括: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内容。

(1)数据输入控制。数据输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会计电算化中,数据一旦输入计算机,将会实现高度共享,许多数据都是数出一源;如果在数据输入阶段数据输入出错,而且直到数据处理或输出阶段错误才被发现,那么错误的修改就变成一件比较费力费时的事情。因此,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下,加强凭证的控制是输入控制措施中最有效的控制。以记账凭证为直接输入的依据时,凭证控制应该在记账凭证的审核、输入、传递、保管等环节实行全面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记账凭证数据应经过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输入。在数据输入时可采用一些技术控制手段对输入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校验,这些方法是:控制总数校验、试算平衡校验、屏幕审核校验、二次输入校验等。利用以上方法进行检验,如果发现错误,系统应具有自动警告操作员进行检查和修改的功能。另外,凭证的传递还应该规定严密的签字手续,防止凭证的失落或出现非法凭证,保证数据输入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控制的实质是指对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施控制。虽然准确的数据输入和可靠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安装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但是仍然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程序逻辑错误、处理非法数据、重复输入等问题。所以,企业会计电算化必须设置数据处理的控制措施,采用各种控制技术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例如登账控制,即系统确认数据经复核后才能登账的控制;防错、纠错控制,即系统防止或及时发现在处理过程中数据丢失、重复或出错的控制措施;余额控制;总账明细账余额核对等控制。

(3)数据输出控制。数据输出是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的最后结果。对会计数据输出的控制一般包括屏幕查询控制、打印输出控制和备份文件输出等控制形式。对于各种数据输出形式,要求进行权限设置,未经授权计算机应能够拒绝执行其输出的要求;机房工作人员未经授权不得提供任何会计资料。

(4)数据通讯及网络安全控制。数据通讯及网络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采取有效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这些措施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控制,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控制等,通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保密等技术,基本上可以确保会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度。

(5)对计算机病毒的控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企业应重视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防止计算据病毒入侵系统,造成系统不必要的损失。一般情况下,防范病毒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的管理制度。例如,绝对禁止在工作机上玩游戏;建立软盘管理制度,防止乱拷贝软盘;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升级本系统的防病毒产品;定期检测并清除计算机病毒;同时对于外来软件和下载的数据必须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严禁使用游戏软件等,从而达到有效防范病毒的控制目的。

参考文献:

[1]钟爱军:《会计电算化应用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年

[2]王斌岳向群:《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2005年

[3]赵景炜:《试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2007年

[4]刘一张剑:《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2006年

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范文第3篇

所谓的会计电算化就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中有了广泛的应用,为此,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策略,旨在说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重要性,以期为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企业;应用;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25-01

0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会计电算化应运而生。会计电算化使财务工作内容和流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财务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会计数据处理的数量和范围急剧增大,致使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安全保密意识较为缺乏;软、硬件更新换代较慢,其具体内容如下。

1.1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之一。就目前而言,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使得会计电算化工作受到影响。究其原因,长期以来,会计工作受传统的会计影响,无论的思维方式还是专业技能都停留在手工核算层面,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还不太熟练,一旦碰到具体专业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运用就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效率。

1.2 安全保密意识较为缺乏

安全保密意识较为缺乏使得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陷入困境。会计信息是一个企业财务现状的体现,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由于会计信息安全隐患带来的经济损失,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会计信息大都保留在计算机设备中,而这些设备又极易受到外界病毒的侵袭,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加之会计人员在应用会计电算化时缺乏安全保密意识,使得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

1.3 软、硬件更新换代较慢

软、硬件更新换代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软、硬件更新换代方面较为滞后,现有的会计点算用应用软、硬件,如Access、Foxbase等。这些数据库系统功能薄弱,主要面向单用户,无法适应多用户并发使用,功能单一,不能适应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需要,因此,探索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策略势在必行。

2 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在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关键。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财会人员熟练掌握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要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

2.2 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

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对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是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就是要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会计电算化应用安全的重要性,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如定期开展对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的检查和维护,力求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可以尽可能减少电脑病毒入侵、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等对企业的影响。

2.3 更新电算化软、硬件设施

更新电算化软、硬件设施对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中,工作量的加大需要更高的处理速度,适时更新电算化软、硬件设施,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电算化软、硬件设施的投入,确保会计电算化应用不受软、硬件设施的束缚。另一方面应结合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软件功能和模块,进而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有效性。

3 结语

总之,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企业而言,为提高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应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更新电算化软、硬件设施,面对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丹丹.浅析会计电算化对现行会计的影响及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30).

[2]杜强.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3).

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范文第4篇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中的普及程度还相对较低。比如美国,其会计电算化普及率达90%以上,而我国大中型企业才到70%左右,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更低,只在30%左右。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全面,一些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仅仅是将电脑运用在会计核算环节,以提高核算效率、降低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层面。然而,会计电算化不只是改进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不仅限于核算方面,会计电算化旨在改变企业会计内部的组织职能及整个会计工作的流程,更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要求。

(二)会计基础相对薄弱

会计核算流程的设置,制度的设计,数据的核算方法等是现代企业会计基础的主要内容,也是使会计电算化得以全面开展的基础[1]。目前,单就企业会计基础建设而言,不管是会计制度、会计流程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方面,还是会计核算的精准性等方面都不容乐观,这给企业会计电算化目标的顺利实现造成了很大阻碍。

(三)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意识不高

于企业而言,一些会计信息关系到企业的决策与战略规划,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所以信息是绝密的。但目前财务软件的设计方向更多倾向于技术和功能方面,对信息的安全性以及保护的研究相对弱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旦有病毒入侵或者黑客攻击企业网络,不仅会造成企业会计电算化网络的瘫痪,还容易出现会计信息数据被删除、窃取、篡改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诚然,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会计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的管理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四)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而现有的会计人员也没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难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企业尤其缺乏同时懂会计和计算机的综合性人才。在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中,会计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外,同时也要掌握计算机和财务知识,但目前我国企业中的财会人员很多只接受过短期的电算化培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对财务软件的了解很少,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组成以及软件的维护技术知之甚少,他们进行正常的软件操作没有问题,但对于软件运行中产生的故障无法迅速排除,因而无法全面满足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实需要。

(五)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不健全

与企业传统的手工记账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存储和应用等方面与传统会计处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创新和改变,但是很多企业仍旧沿用传统手工记账会计处理时的会计制度,没有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环节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上有些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初始阶段,缺乏足够的实施经验和专业化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所以导致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设存在很多的漏洞和缺陷,在岗位分工、责任划分以及会计电算化的业务流程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会计电算化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信息安全风险[2]。

二、加快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观念,长远规划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需要管理者正确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思想,深刻认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先进信息技术的采用是实现企业科学、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保证其市场地位的有效方式。作为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层领导,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就财务管理而言,只有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而实现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只有在思想上高度认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并结合企业的现状进行全局而长远的规划,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二)合理配置软硬件设施,优化会计基础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获得有开发定制和直接购买两种方式,企业一般选择直接购买。在购买会计软硬件时,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把自身情况与短期目标和未来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购置的软件应同时具备通用性、合法性、方便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等性能;对于硬件的选择,除了考虑硬盘容量、CPU运行速度外,还需考虑其硬件配套设施的性能。只有实现了软硬件设施的合理配置,才能为企业会计基础现状的改善创造良好的条件,更好的满足和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际需要。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企业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并建立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控制措施。同时,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日常管理与监督。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平台操作流程的完善和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提高会计信息输入、输出处理水平,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3]。同时,要重视对会计电算化终端设备的控制与监管,如要监督员工使用U盘、复印机的过程,计算机要对杀毒软件进行定期更新,关键会计资料要进行备份等,以此来规避因员工工作疏忽或职业道德问题而给企业经营引来的隐性风险。

(四)加快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高低,企业可通过引进高素质电算化专业人才和对内部会计人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4]。在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时,要根据其实际工作需求对培训内容进行实时更新,制定科学化、常态化、持续化的会计人才培训制度,及时传授最先进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然后同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之效。同时,应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结构进行完善,对会计人员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运用有效的奖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才华。

(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中,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重要保障,尤其是对于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如何在初始阶段建立相对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顺利与否。因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生产经营与会计业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及时对会计分工、业务流程、会计人员培训等传统管理制度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制定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通过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日常行为,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更好的开展企业的内部审核和内部控制工作,降低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会计风险。

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改进对策

一、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及充分的认识。

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较低,有很多人还未能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和必要性,某些企业还存在不太重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的现象,不能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些领导和员工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是用电脑计算代替手工计算。有很多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只是应用在代替手工计算,应用在财务计算上,而不能将企业的管理部分与之紧密结合,没有发挥管理的功能。这些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快速普及。

(二)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水平普遍较低。

在大部分企业内部,专业会计人员少,同时也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型的会计。在很多企业内部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企业的会计人员本身就是企业领导的家属或亲人,这些人多数缺乏会计从业前的专业培训,会计专业素质不高。还有企业聘请的是早已退休的老会计,这些人虽然有丰富的经验,却不能跟没上会计发展的步伐,排斥会计电算化,缺乏创新精神,这样就给会计电算化造成阻碍。

(三)缺乏健全的管理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的制度。

因为对会计电算化缺乏认识,同时也缺少专业型的会计人才,一部分企业仍然保持会计电算化以前的手工会计企业管理制度,但是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在执行业务时所采用的方式是不同的,这就会造成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会计电算化后的职责分工也不明确,在进行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以后要重新进行分工,有效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才不会造成电算化后的资源浪费。在对电算化以后,管理技术支持和网络安全方面也存在风险问题,电算化后要求会计在电脑上进行交易,有些会计因为缺乏网络安全知识容易给交易安全带来安全隐患。

二、改进企业内部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来获取强大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作出及时反应并拿出快速的解决方案。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就是适应市场快速的一种表现,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大背景下求得进步的体现。实行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不仅会提高利用人力资源的效率,更会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从而给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这就要求企业领导树立重视会计电算化的观念,正确认识到企业内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整体素养

在开展电算化的工作时,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学好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最新知识,用来适应新工作的各种要求。另一方面计算机代替人工完成会计人员的计算工作,会计人员在掌握计算机能力的同时,从复杂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和个人完善,这样就会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要对会计进行再培训,训练成企业适应市场需求而需要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同时在计算机技术变化极快的今天,企业也要不断更新使用的财务软件,来适应技术的不断变化,更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提高。

(三)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一个完整和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它的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机房制度、系统维护等,做到对会计电算化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重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性工作,促使会计电算化向管理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转变。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也是会计电算化成功实施的基石。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后,档案的保管方式、表现会计数据和信息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企业在制定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时,在遵守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

三、结束语

虽然企业内部的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目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整体国际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更要提高发展的力度,同时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会计专业人员,培养具有成熟技术水平的计算机人才,在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同时,更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培养懂计算机的会计人员。也要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的制度管理,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吸收会计电算化在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军.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财税,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