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第1篇

伴随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适应新课改要求,造成了中专学校体育教师面临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的挑战与压力。基于此,中专学校体育教师应充分结合中专学校体育教学实际特点,以增强学生素质教育为根本,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专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实施,使得当前中专体育教学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有[2]:

(1)受各种因素影响,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并且教学仍以竞技体育为中心,没有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这种情况下,学生被动听课局面未发生根本改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于学生体育专业技术方面的教学,而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等没有足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2)中专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无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合理评价。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评价标准应具有多元化特点,既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又对学生学习态度及行为进行评价。但是,现有的中专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仍沿用传统教学评价标准,导致对学生全面素养的评价过于片面单一。

(3)当前,中专体育教学方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其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性。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强调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中专学校体育教师仍沿用原有的教学方案,不但阻碍了学生对体育观念的形成,而且不利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

(4)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在中专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学模式以竞技运动为主,并且配以相应的体育知识,这使得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这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而且使得体育教学真正内涵无法表现出来。此外,受教学资源匮乏,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影响,中专学校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大大降低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甚至部分中专学校体育课程开设与新课标要求完全不符,严重脱离实际,导致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破坏。

二、强化中专体育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中专体育教学现状问题,为提升中专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具体

有[3]:

(1)在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转变传统陈旧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创新中专体育教学模式。首先,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体能训练,坚持“健康为上”的思想观念,同时强化学生身体与心理整体性发展。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为学生提供舒适性、积极向上、快乐的体育训练环境,保障中专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其次,转变以教师、教材为主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第三,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中的枯燥单一的模式无法适应新时期下学生体能发展需求,应逐步改变这种“教练式”的教学模式,中专体育教学结合不同学生发展要求,因材施教并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可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2)不断提高中专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教学灵活性,实现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首先,受传统体育教学统一性和集体性模式影响,学生在个性发展方面受限。基于此,中专体育教师应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按不同水平进行针对性分组,并加强体育教学项目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性,进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体育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影响较大,这就要求中专体育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愉快、宽松、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这样既可以有效的增强师生间交流互动,又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第三,针对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类型不同,中专体育教师应在充分了解中专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安排,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效的参与其中。

(3)为进一步加强中专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中专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应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一方面,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转变传统评价体系中消极、被动的评价方式,转向鼓励性评价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同时还可以通过竞技比赛方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热情,提升学生自我超越意识;另一方面,中专体育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科学、积极、有效的自我评价方式,可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对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效果。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85-01

游戏教学法能够对体育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乐趣,加强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思维的开展,从而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锻炼的趣味性,能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和技术的提高,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发挥出游戏教学法的重要作用,促进自身体育教学技能的完善与发展。

一、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可以通过借鉴生活中的实例来编写游戏内容。生活实例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教师通过实例教学的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对体育教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中,可以多采用生活中的实例,以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初中体育教材“跑步”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制定出与跑步有关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的过程进行跑步锻炼。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警察抓小偷”的实例来编写体育游戏内容,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游戏教学模式设计内容:将班级同学进行分组,一部分学生扮演“警察”,一部分学生扮演“小偷”,在进行游戏之前首先要划定区域,扮演“警察”的学生一个区域,扮演“小偷”的学生一个区域。如果有“警察”跑入了“小偷”的区域,那么“警察”就被淘汰。如果“小偷”跑入了“警察”的区域,那么“小偷”就被淘汰。游戏时间规定为二十分钟左右,时间一过,教师就需统计“存活”下来的学生人数,哪队的人数多则哪队取得游戏的胜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奔跑、跳跃行为有效地锻炼了身体,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技能的进步。

二、利用情景创设激发课堂活力,促进教师的体育教学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模式促进自身课堂活力的有效激发。教师可以将情景导入游戏教学中,让学生深入教师的教学情景,从而有利于学生提高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设计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增加“小话剧模式”的游戏。“小话剧模式”指的是在游戏教学中,让学生扮演游戏中的某个人物。学生通过扮演游戏人物的过程,能够很好地理解体育教学知识。例如,在人教版体育教材“跳跃”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游戏设计,教师可以通过“袋鼠游戏”来进行“跳跃”课程的知识讲解。“袋鼠游戏”的游戏内容为:学生扮演“小袋鼠”角色,通过跳跃方式将教师给的东西送到终点。教师在进行游戏之前,为了促进游戏的有趣性,教师可以给班级成员制作一些“袋鼠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佩戴“袋鼠帽”的方式来促进游戏教学的有趣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结合问题式教学,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应用

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来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应用。很多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会注意体育的理论知识,而是注重实践。因此,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非常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游戏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加强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积累,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有效应用。问题式游戏教学又称为“有奖竞答”,即学生可以通过竞答形式得到奖品。这种有奖竞答游戏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例如,教师在设计有奖竞答问题的内容时可以参考以下策略。首先,以田径类知识为主:(1)田径由哪几个项目组合而成?你能不能将它们都说出来?(2)在进行田径运动时,为什么要做热身运动?如果不做热身运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3)在田径运动结束后,为什么不能蹲下来休息?(4)在进行田径运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学生回答完田径类知识后,可以再以跳跃类知识为主进行提问:为什么在进行“沙坑跳远”时要助跑?在“跳跃”时有什么注意事项?为什么?成年男性一般可以跳多高?成年女性一般可以跳多高?跳跃时要做热身运动吗?如果你认为要做运动,请说明原因。通过回答“田径类”“跳跃类”这些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体育有关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方法,增强体育课堂活力,充分研究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发挥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的体育教学策略,完善自身的体育教学方案,促进自身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高平.浅谈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法;中学;体育教学;应用研究

在素质教学不断被重视的今天,初中体育教学成为锻炼学生体能,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且在教学改革中也明确的提出了,体育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将差异化教学法应用在教学中,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1差异化教学法的内涵及其应用意义

所谓差异就是指区别、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等,在教学领域之中,差异永远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首选要认同学生的差异,并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差异化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充分的尊重并利用好学生的差异,进而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应用差异化教学策略。而这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差异化教学法体现出来教学的公平性,可以说教育的本质诉求就是公平,而这也是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还是教学者都会存在本质的不同,这些都影响了教学的公平性,但是差异化教学法是站在这种前提基础下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其以公平为目标,力求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教育的尊重,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由此可以看出差异化教学法是对理想公平教学的一种追求,因此其对于初中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其次差异化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期的教学理念,而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必定会存在各种异同,如身体情况、心理素质、习惯爱好等,因此其发展状态是完全不统一的,但对于中学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因此可塑强是学生的最大特点,教师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完善自我、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由此可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差异化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

2差异化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1针对学生差异特征,灵活制定教学目标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差异化教学法,首先要做的就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特征,灵活性的去设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中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对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时,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性别出发,根据男生和女生的差异特征去设置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一直都是一种一视同仁的方法,对于很多女同学而言其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这就致使体育学习在一部分的女同学心中产生了排斥心理,影响了学生共同发展进步,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去制定教学目标,对女生适当的降低标准,如动作标准、体能强度标准适当的放宽一些,体育教学就会得到更多的女同学支持,而这些女同学也会在达标的自豪感中激发体育学习的信心,这就是差异化教学法的一种体现。其次教师可以浮动化去制定教学目标,如对于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好且比较热爱运动的学生,去适当的增加其训练强度,而对于一些体质较差的学生,就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这样有浮动的、分层次的对学生设置教学目标,更能体现出体育教学的人性化。最后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者生理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或者树立学习信心为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能够有所改变,就是教学目标的一种实现。通过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让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功。

2.2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多样化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体育教学都有这样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之中过于散漫,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统一规划教育,可以说整齐规范性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是教师也应该清楚,学生之间是存在个性化差异的,这种统一式的教学其实不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如在进行广播体操教学时,一定有一些同学模仿能力比较差,因此在进行分解动作学习时动作总是不规范到位,而在进行长跑教学时,总有一些学生无法完成800米的长跑训练,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对集体运动有一些排斥,因此从心底就不愿意去参加体育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依靠传统的集合式教学方式,是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只有在规范性的基础上,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出发,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课堂中,进而提升自身的体能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是丰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学习“投掷、变向跑”这节课程时,可能有一些学生对于360°的转体就是掌握不好,这是教师就可以采用针对化的教学策略,单独对这个学生进行指导,或者采用结对式的教学方法,让一些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帮助学习,这样就避免课上时间的浪费。而当学生陷入疲劳训练状态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游戏活动,调整学生的状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是差异化教学法的重要体现。

2.3根据学生身体情况,营造差异教学环境

从差异化的教学理论分析,每个学生身体发展情况其实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表现不断进行变化和创新,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性的采取一种一刀切似的教学方法或者大同小异的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的身心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对学生的差异进行研究,分清W生之间差异的性质,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差异化的教学环境,才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具体的说,就是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差异的客观存在,对其进行分化教学,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例如在进行铅球这项运动教学时,男生与女生体能素质不一样,教师在选择铅球时,男生投掷的铅球可以以5kg为主,而女生投掷的铅球则可以4kg为主,让学生在有区分的体育设施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让男生与女生的体能充分得到训练。再或者进行跳远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进行分组,让同组身高的学生进行跳远比赛,这样就有利于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平的环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信心。其次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在看到学生缺点所在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优势进行挖掘,进而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的体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这里笔者以伟大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为例,其小时候就由于上身长下身短,在跑步等运动中受到同学的歧视,但是他的教练没有放弃他,让他学习了游泳,结果接塑造了一个游泳天才,由此看见,教师能够在差异中,对学生的优点进行挖掘,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2.4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多元化体育考核评价

在传统的体育考核评价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的考核模式比较单一,往往以成绩对学生进行判断,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初中体育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得到体能训练,进而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学科不比其他智力学科,为此在学生进行考试时,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身心体质有所提升,才是教学的核心。为此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出发,多元化的对学生进行体育考核评价。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重新制定一个考核标准,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与学习状态也列入到考核之中,将其分为自我评价、考试成绩、教师印象三个方面,而在具体的考试内容规则中,也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方法,如100米速跑,男生15秒为及格,女生18秒为及格,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体重对不同的项目进行划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弱势,积极的投入体育训练之中。

3总结

差异化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所面临的困难比较多,可以说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为此教师更应不懈的努力,加大对其探索研究。以上主要提出几种差异化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本文的分析对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给予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蔡士凯,种静萍.体育课程改革提倡三种学习方式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5(06).

[2]高彩琴.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参与度的实验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6(05).

[3]侯海燕.差异化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6(01).

[4]胡小明.差异化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05).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教育策略

长期以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仅仅采用单一的“技术”教学,以负荷、强度的大小衡量体育课的优劣,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手段和方法。采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要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一组加一组以提高学生练习的量和强度,教师依照预先设计的程序加以实施,只要学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教师就对体育课教学效果十分满意。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学生的想或“自己空间”、一定的自主练习,整个体育教学过程都是教师起主导作用或者整堂体育课完全是“放羊式”的学生自己的自由活动。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吗?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学生的运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遏制。因此,应改变现有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以“技术教学”为主导的观念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相违背,无法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教育的时代要求。观念是先导,是指导行动的航标。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现代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才能达到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要求。现有的以“技术”为主导的体育教学观念,在大多数体育教师思想中根深蒂固,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朝夕之事。首先,体育教师要主动地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并有意识地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实施,只有教师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其次,更新体育教学方法,改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运用。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以“健康第一”、“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在体育课教学中,不能以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准进行教学和要求学生。真正让学生在课上“活动”起来,掌握切实可行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为体育教学之根本目的,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二)改革、创新体育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

仅靠体育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应设置体育课、选项课、体育项目兴趣班或项目俱乐部等多元化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满足中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运动需求,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学生有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其主观能动性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其潜在的能力就能得以有效发挥,其所学知识才能在运动实践中有效运用、创新。通过运动促进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强化、提高。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纠正错误——练习巩固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观能动性难以有效发挥。因此,教师在教授完基本技术动作后,应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练习的空间,对学生练习的形式不应有固定的程序,而应留有学生创新的空间。如在防身术教学时,教师教完单个基本动作后,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合动作、创新新动作练习,而不是在统一的套路组合整体一致地练习。

(三)更新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学体育课外锻炼是学生自己随意活动,体育教师只是监督学生的运动安全问题,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没有和体育课有机衔接,课外活动只是少数中学生的体育活动课。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应建立课内外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学体育课外活动应建立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积极性的双赢效应,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达到有机统一,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外活动项目应设置中学生兴趣较高,新颖时尚的跆拳道、街舞、轮滑等运动项目,充分激发中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潜在能量的发挥,让中学生在快乐的运动参与中提升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打下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力元素基础,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四)提升与完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中学体育课对学生体育成绩主要从运动成绩,即跑得快慢,跳得多高,掷得远近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做出一次性结果评价,无法反映学生的参与情况,这直接导致学生忽视了学习过程,注重结果,把通过考试合格或取得一定的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因此应改变只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建立起评价内容、方式多元化、多样性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因此,中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应从体育课堂参与程度、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学生学习进步幅度、健身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锻炼习惯的养成、创新精神的树立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客观全面评价,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等方式,充分体现过程评价特点,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敬平,等.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2):107-109.

[2]赵夏娣.论大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96-97.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 活动课 体验式教学

一、以常规活动激发兴趣

常规活动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频率最高,旨在形成教学常规,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兴趣不易保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重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了系列常规的热身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从动脑、动口、动手中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活动,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

上课前,教师可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唱学生喜欢的英语歌或说唱节奏强烈的chant。例如,在复习句子“Open the door.Turn on the light.Colour it yellow.”时,让学生边听边指向窗户,边听边做开灯的动作,边听边画边涂颜色,这样学生边做边学,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就能全身心地投入英语活动。歌谣充满童趣、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富有动感,恰恰迎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与口味。比如,学完数字1―10后,可让学生Say a rhyme:

One, two, buckle my shoe. Three, four, shut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lay them straight.

Nine, ten, a big fat hen.

强烈的节奏和韵律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既帮助学生学习了新单词,又能帮助学生回忆已学习的单词,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流利程度。

二、以主题活动引领认知

这是指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课内专题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探究、掌握知识、体验过程、形成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尽可能接近真实的交际过程,使教学活动符合自然的交际活动。

三、以特色活动拓展深化

特色活动是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体现英语语言交际的活动。旨在挖掘生活经验,创造接近真实的交际环境,将教学内容拓展深化,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挖掘生活资源,在学生生活经验的背景下,开展英语角、采访、实地考察等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大大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采访的内容亦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而愈加丰富多彩,愈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真正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培养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What grade/class are you in?I’m in...这一句型后,让校门口值日生与一位拾到一枝钢笔的学生进行了对话:

S1:Good morning.

S:Good morning.

S:I find a pen.Here you are.

S:Thank you.What grade are you in?

S:I’m in Grade 4.

S:OK.(用笔作记录)What Class are you in?

S:I’m in Class 5.

S:OK.(用笔作记录)What’s your name,please.

S:Oh.It’s a secret.Goodbye.

S:Goodbye.

这些特色活动的拓展,形成了学生英语知识由浅入深、英语能力由低到高、英语交际由易到难的进阶链条,让学生习得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为培养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燕子.体验式英语学习对初中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11.

[2]韩瑜.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3]张明.英语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