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工作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农村人口普查存在的难点
难点一:居住分散,普查费时。农村幅员辽阔,人口居住分散,要在短时间内挨家挨户地上门普查登记,十分耗时耗力。
难点二:流动性强,联系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繁荣,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在有的村达到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在家留守的多是些老人和小孩,对于外出人员情况知之甚少,给普查工作增加难度。
难点三:“两员”难找,素质需提高。近几年,部分乡镇政府年轻的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在农村,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因而要选调熟悉业务、精力充沛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存在一定难度。
难点四:重视不够,支持需加强。乡镇政府和村社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精力、工作经费有限,加上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足,因而在人口普查的组织领导、宣传动员、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点。部分农村居民由于戒备心理、保密意识和抵触情绪增强,对普查工作及其详细问题的回答不予支持,或是不如实回答,也影响普查工作质量。
二、破除农村人口普查难点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人口工作的重要性,在机构组建、人员安排、经费保障、宣传动员、实施普查等各个环节给予重视,满足普查所需的人、财、物。
二是加强宣传。要利用农村赶场日、村民会议、中小学课堂等阵地,以散发宣传单、悬挂标语横幅、用宣传车放音像制品、办墙报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力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思南农村商业银行2014年网点服务
标准化工作总结
根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网点服务三年提升工程及网点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明确2014年为服务规范年,着力推进网点服务标准化工作,实现网点服务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科学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服务竞争力。自2014年3月正式启动我行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至今年12月已完成6个的标杆网点创建工作,完成了省联社下达的本年度创建任务,现将思南农商行2014年服务标准化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我行按照《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网点服务三年提升工程及网点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要求聘请外部专业培训机构于2014年5月12日至29日组织全辖266名员工开展银行职业品质暨网点服务提升培训,员工参训率达100%。此次培训得到行
领导高度重视,培训期间老师授课讲解课题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全体员工气氛活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互动,通过此次培训,增强了全员职工的凝聚力、执行力、服务力,使全体员工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针对省联社网点服务三年提升工程和全面推进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我行成立客户服务部制定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并建立健全了关于网点服务标准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服务规范监督检查、客户满意度调查及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等,服务日常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思南农商行根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网点服务三年提升工程及网点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要求,对2014年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计划达标的网点(即大坝场支行、三道水支行、文家店支行、合朋溪支行、亭子坝支行、大河坝支行)进行了网点改造、服务礼仪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等,网点服务环境、员工服务形象及日常服务行为规范得到很大提升,在当地客户满意度很高,受到广大客户一致好评。
(五)严格执行网点服务管理检查制度,对2014年申报的计划达标的6个网点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
二、存在的问题。
在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中,虽然6个网点达到验收标准但我们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因思南农商行标杆网点创建工作实施较晚,培训力度不够,总行监督、制度执行不到位。二
是网点员工服务意识虽有提高但执行力不强,标准化服务流程服务手势不规范。三是优质服务评比等活动开展较少,员工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由客户服务部组织实施,定期对辖内所有员工开展礼仪、服务规范、业务技能等服务标准化培训,更好的提升服务形象、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弥补2014年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所发现的不足。
(二)做好2015年服务提升年计划达标的14个网点(40%)的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开展优质服务评比活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多说、多学、多练,推动行内良性竞争使员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加强合作、共同进步。
(一)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造成部分原始凭证认定难
由于农村的经济业务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在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村民之间,这些经济业务,很难取得规范的原始凭证,有些仅是村民简单出具收条,既无数量又无单价;有些是业务经办人员自己写的现金支出条,既无事由又无收款人。对于这类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的认定成了审计的一大难点。如果认定这部分单据无效,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支出得不到承认,这显然不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失公平;如果认定为有效,又缺乏法规依据,很难让其他村民信服。
(二)农村财务审计独立性较差,造成调查取证难
农村财务审计必须进行大量的调查,才能分清是非,认定事实,但农村财务的审计工作主要由农经部门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对其审计主体的地位虽然确认,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还不是权威的审计部门,在向一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户调查取证时,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配合,一些人故意设置障碍,不及时出证;而另一些人则出伪证,或刁难取征人员,致使审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乡镇农经站虽然熟悉农村集体经济的情况,便于开展审计工作,且多年来,在促进廉洁勤政,促进集体经济发展,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村账乡管”的财务核算模式下,农经站在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方面独立性则变得较差。首先,按照农业部对乡镇经管站的职能划分,乡镇经管站要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的指导工作。让农经站行使审计职责,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违背了独立审计原则,这样势必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其审计结论也可能违反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其次农经站负责大量的繁重的日常农经工作,必然冲击审计业务的开展。
(三)农村财务审计执行力度小,造成审计决定执行难
基于目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成为乡镇政府附庸的现实,乡镇政府会出于各种考虑或利益权衡,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严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者在决策时,往往也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但是分析现行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由于受到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法定强制力、易受到乡镇行政干预、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是无法提高腐败被查处的概率和加大惩罚力度来提高腐败成本,不能有效地遏制违法违纪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审计决定是审计人员在认真审查、取证、认定事实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的审计结论。对被审计单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被审计单位应该无条件地执行。由于审计权限的限制,农村审计机构对许多审计事项只能在审计决定中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处罚建议,而不能直接做出处理;由于被审计单位涉及的人员多数是农民,他们对利己的决定事项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致使部分违法违纪人员得不到及时处理,使集体经济损失不能及时得以足额挽回。
二、农村财务审计的对策
上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不仅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且影响了审计决定的权威性和时效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挫伤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对于这些审计难点,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合理安排农村财务审计主体
作为国家基层行政组织的乡镇政府应当基本退出村级日常审计监督活动,只有发生重大违法、违规经济案件时,政府审计部门和有关部门才可组成联合审计组。强化民主理财小组的,为真正发挥其内审组织的作用:一是全体村民应有权控制村级管理者的任免;二是提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专业技能,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主导。因其独立性与胜任能力上的优势,注册会计师理应作为村级审计监督的外部主导,其审计范围是:村级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审计;村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审计;村级管理者受托责任审计等。
(二)优化农村财务审计监督的制度环境
积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进程。切实赋予村民完全的民主权利,使村民真正拥有村级人事管理权和村级财务管理权。拓宽农村民主监督的渠道。比如,加强对村务公开制度的指导和监督,规定乡镇政府接待日等等。合理配置权利。强化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宗旨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是实现乡镇政府由领导职能向指导职能的转变,在尊重村民自治权利的基础上,以经济、法律和教育等综合手段指导农村工作;国家有关法规应尽快明确乡镇政府指导职责的具体内容,以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规范乡镇政府行政行为;四是规范村级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提高其经营管理活动的透明度,消除村级管理者与村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三)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建设,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作用
一是提高认识,增强了民主生活会的严肃性。过去,有的领导干部对民主生活会涵义理解不透、要求不明,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研究工作或总结工作的一般会议,回避矛盾,脱离实际空泛议论。针对这些情况,县委常委会对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进行了研究部署,县纪委和县组织部负责具体指导实施。要求领导班子和成员明确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深入查找、深刻剖析在党性党风、思想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党内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民主生活会的目的,增强了民主生活会的严肃性。
二是严格要求,增强了民主生活会的规范性。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好2003年度县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坚持程序,坚持标准,保证民主生活会质量。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和通报制度。要求领导班子11月底前召开民主生活会,特殊情况需要延期召开的,必须事前报告,征得同意。会前15天要分别向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书面报告方案,县委组织部书面答复后方可召开。会后15天内要分别向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报送民主生活会的综合情况报告、原始记录、经过梳理的群众意见、突出问题整改方案等。县委转发了乡镇、部门等县管领导班子可以参照执行的《重庆市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实施细则(试行)》,使民主生活会有了更具体的要求、更强的操作性。在实施过程中,县委组织部还下发了《关于开好2003年度县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补充说明》,真正做到了高标准要求,规范化操作实施。
三是加大力度,增强民主生活会的实效性。为进一步增强民主生活会的实效性,县纪委、组织部认真审查了各乡镇、部门的民主生活会方案,看主题是否切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看上报的方案是否可行,不符合要求的予以纠正;审查梳理的群众意见是否准确、符合实情和触及实质。同时,县委组织部和县纪委将对县管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进行抽查通报,不符合要求的要限期重开。另一方面,联系乡镇和分管部门的县领导还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纷纷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一起研究有关事项,“点”班子、个人存在的问题。纪检、组织部门还对乡镇、部门班子民主生活会提出的整改方案建立了档案,跟踪落实情况。
当前,从方法论上探讨做好党的农村工作是一个重大课题。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给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党的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社会进入转型期的新阶段,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健点在于将群众组织起来。
一
“组织和发动群众”,是我党推进一系列重大历史变革的政治优势,也是我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历史经验。在农村工作中,过去,我们在组织群众方面在一套成熟的经经验和作法。但是,在农村改革以后,这种依靠行政命令组织群众的传统作法失去了效力,很多地方对新形势下如何组织和发动群众缺乏应有的研究,给党的农村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容怀疑的是:在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农村的基本生产单元被细化,农村工作的难度加大,许多地方基层组织弱化;干部和群众的鸿沟加大,相互抱怨,缺乏理解。有的地方甚至干群矛盾激发,酿成事端。
有时候,为什么基层组织和干部的良好愿望不能被群众所理解?发生在干部群众之间的“事”,固然每一件都有其不同的直接原因,但从深层次上分析,干部在组织群众上缺乏应有的方法,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在干部的认识上存在一个偏差:那就是土地承包下户,干部无事做,种田是农民自已的事。在工作中存在两个极端:一是事不关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工作方法老套,强制命令,好心办坏事。由于农村工作难做,基层组织软化、作用难以发挥,很多村社为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不惜动用社会不良分子压制群众,这种作法虽然对一项具体的工作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损伤了干群感情。许多地方干部说群众不听话,而群众则说干部不为群众办事,相互抱怨。在一些比较贫困的乡镇,公共、公益设施缺少维护和必要的投入,损毁严重。水库干涸、堰渠倒塌、公路无人养护,基层干部说:“国家没有投入,政策不允许增加农民负担,一事一议议不了,没有办法嘛。”而群众则怀疑干部挪用了国家投资,不给群众办事了。
探讨新形势下贯彻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方式方法,就是要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组织起来。这一点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要稳定这一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产业化、调整和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公益事业,都需要组织和发动群众。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贫困度深,农民致富本领弱,信息不灵,需要基层组织和干部有所作为。同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组织和发动群众的方式方法,也是在县及以下政府机构改革以后,基层组织和干部职能转换的客观要求。以前,基层干部管种管收,催粮催款。现在,用“三个代表”来检验我们的工作,为群众服务,必须实现基层组织的职能转换和干部的角色转换。改过去的“指挥员”、“税务员”为“服务员”、“信息员”,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二
如何有效地组织群众,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基层干部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回答以上问题,一方面要思考群众需要我们干什么;另一方面要思考组织群众干什么。这要求我们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当前从工作实际出发,群众需要我们办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抓发展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农村经济向市场化过渡、农村民主空气越来越浓厚的情况下,将群众组织起来的形式从经济上要有利于引导农民奔市场,政治上有利于发扬民主。其具体形式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
一是组建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新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将千家万户的农民联结起来,解决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生产脱节和农民共同走向市场的两大问题,当前组建这一新的经济合作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奉节县在柑桔主产区,组织果农成立了华源脐橙协会,入会果农达2000多户,取得了较好效果。华源脐橙协会的实践表明:农业服务的出路在于社会化,广阔农村需要各种协会等中介组织,将千家万户与市场连结起来,从而实现“按需服务、服务有偿”的目标。果品、畜牧要有自己的协会,其它的行业也要有协会,通过协会实现农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实行种子、农药、技术上门服务,逐步向订单农业过渡。种养殖大户也要联合起来,组建各类专业协会,提供信息、技术、防疫方面的服务。同时,借助供销系统“两社两化”的契机,充分发挥供销系统在农村辐射面广、网络健全的优势,扶持、发展、壮大农村新型服务组织,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二是引导开展好“一事一议”。税费改革后,取消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并不是说不准向农民收取一分钱,对于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全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将事情充分交给群众去议,让所有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表决权,这一点奉节县建农乡就做得很好,修路、架设自来水管、整修学校等,都交给群众去议,都议成功了,群众愿意拿钱,公益事业发展起来了,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干群关系得到改善,这是一举几得的好事情。现在许多同志说“一事一议”没有用,群众会开不起来,事情议不成功。这说明我们对群众还没有做到心中无数,工作起来比较被动。建农乡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真正将好事议好、议成功,首要的是要清楚群众想干什么事,才会有工作基础。通过正确引导,特别是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对少数不同的倾向随时了解,化解群众的顾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交给群众去议,确保议事成功。议成功后,后期管理也很重要,包括资金使用、材料采购等,要建立账目,公开使用情况,整个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要选派有公心、有威望的群众,管理现金和材料,工程结束后,要及时公布账目,进行决算,让群众放心,确保议事不留后遗症。
三是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当前,农村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超计划生育、不按时缴农业税、暴力抗法,以及宗教势力、家族势力、封建迷信,包括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等等,已经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影响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有的农户害怕强盗,晚上将牛关在堂屋中,将猪拴在床边,欺行霸市、估买估卖现象也还存在,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东西卖不了多少钱。对此,我们要充分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民兵组织的作用,共同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增加村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对问题多、矛盾集中、社会治安较混乱的地方,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理顺农村各个方面的关系,为发展经济提供良好空间。
四是培育农民经济人。农民经济人是一项新生事物,正在焕发蓬勃生机。这些人对于繁荣农村市场,加速农产品交易和流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民经济人既是当地农产品、农民生产生活物资交易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当地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和领路羊,对于传播先进文化知识、科学种田技术等等,是一个无声表率和榜样。要善于发现农民经济人,对于有文化、有思想、敢闯敢冒、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鼓励他们参与农产品的流通;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农民经济人,要大力支持和培育,促其壮大规模,在税收、工商费等方面给以优惠。要及时提销信息和国内外销售行情,提供商机,化解风险。引导农民经济人和种养大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他们向龙头企业过渡,鼓励他们向订单农业转变,建立自己的基地,建设加工厂,大力倡导“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实现三赢目标。
五是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成为解决农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门路,奉节县农民务工每年从邮局和银行汇回的现金都在5亿元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退耕还林全面展开后,农民有稳定的粮食收入,大量的劳动力得到释放。脱离土地约束的农村劳动力急需找到出路,除部分劳动力本地转移,包括到城镇就业的以外,大多数农民仍然需要到外地务工挣现钱。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有针对性地研究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办法,引导、指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积极为劳务开发龙头企业、回镇创办企业和外出务工人员搞好各方面服务。要认真抓好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劳务大军的整体素质。建立务工服务信息网络,将本地在外地务工有所作为的农民工连接起来,利用好各种渠道和各种资源,及时收集各地的用工信息,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国内、国际劳务供求信息网络,及时向社会和农村基层,尽可能的减少民工的盲目转移,特别时春节后的大批量转移。利用务工信息网络,将本地的优势资源推出去招商,从回乡创业人员中挑选精兵强将领办乡镇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在土地利用、税费征收、资金扶持、人才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外出民工带技术、项目和资金回乡创业。
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很多工作时效性很强,必须突出工作重心,妥善处理好各项工作关系。要真正掌握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方法,让基层组织的工作得到群众的赞成和拥护,必须求真务实,转变工作作风。
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解放思想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应该付诸于工作实践中,付诸于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既要敢于大胆让利,也要鼓励和允许别人先富起来。对于农业资源和已经形成的农业固定资产,敢于卖,敢于入股,敢于转让,要鼓励农业资源产权私有化,盘活农业资源,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向农业领域投资。要鼓励和提倡乡镇干部领办和协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允许乡镇干部入管理股、入技术股,承认其合法非劳动收入。产业结构调整既有山上、地上的调整,也有水田、河流的调整,我们既要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将林果业、草食牲畜业发展壮大,也要引导和鼓励农民自发地调整水田、平地的种养殖结构,我们既要要求干部解放思想,也要教育群众解放思想,通过算账对比,促使群众自发投身产业结构调整中。
二要深入农户,融洽感情。组织群众是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既不能坐在机关遥控指挥,也不能凭个人爱好和喜悦乱发指示。要强化干部的管理,从工作纪律、学习制度、考核奖惩等各个方面予以规范。要强化干部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向书本学、向农民学、向老干部学,学市场经济理论、学法律知识、学农村工作方法。干部要深入村社,深入老百姓中间,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掌握贫困农民的心愿,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然后做出决策,才能够合民意、解民忧。要从群众的吃水、走路、用电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入手,全面掌握一个地方、一个村社农民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同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组织群众来议、来评,动员群众积极投身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中。要注重农民的教育培训,特别是法制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依法治村,村民自治,做小康社会的文明村民;同时,强化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
关键词:农业;农业统计;问题;策略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农业,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也成为了科学研究的主要部分,合理有效地实施方案是大量的实践与统计数据之间不断地对比总结而产生的,不仅能够刺激农业新技术的产生,还能够实现农业产业化,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农业统计范围逐渐扩大,农业统计内容不断增多,停机的对象也越来越复杂,使得基层农业统计工作越来越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找出农业统计存在的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对于加强农业统计工作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农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统计对象复杂多样,任务量大
目前我国农村规划程度不高,农村规划场地比较分散,种植的农作物多样化,给农村统计对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农业统计主要从生产经营户处进行收集,收集的资料主要有每户种植的品种、面积、产量等,统计工作量大大增加。再加上农业统计表报制度没有充分考虑基层及部门统计工作实际,多专业重复设置相同指标,统计指标过繁过细,设置无数据来源渠道或无统一口径标准的报表内容等,增加了基层工作难度,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
(二)统计制度和方法存在不足
在统计制度上体制不顺,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一是政府统计系统内部统筹协调、配合意识不强,造成重复布置和重复填报,统计内容过多过细,涉及到的统计专业及业务部分多,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及工作难度;二是政府统计系统内部的农村统计机构工作衔接不到位,没有形成互相效应,造成了一门多数。三是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交叉重复,造成了数出多门。在统计方法上过分依赖于层层上报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抽样调查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形成。国家在总体制度上设计不够,缺乏整体举措,考虑国家自身需要多,对地方尤其是对基层的需求考虑太少,如何使地方、基层农业统计实行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制度方法,更好地为各级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问题,仍多数停留在理论探讨上,实际做的不多,这是抽样调查工作在农业统计中无法成为主流的主要原因。
(三)统计数据信息的质量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抗干扰能力差
从我国目前农业统计的现状来看,严重缺乏对工作内容的规范性,尤其是在基层统计部门,经常会出现不报、迟报以及漏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再加上由于体制转换等多种原因,统计管理职能仍比较薄弱,部分地方和单位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淡薄,人为干扰统计数字的现象时有发生;前后任统计人员之间不办理交接手续,出现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的情况,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四)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和统计队伍建设令人担忧
县乡政府改革后,农村统计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成员的比例增多,对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上有所欠缺,对乡村统计工作指导不到位,不能充分保证各种农业统计报表的准确、及时上报。
三、加强农业统计的策略研究
(一)建立健全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
在统计过程中,如果对统计指标缺乏合理的设置,将会导致统计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要确保农村统计能够将农村生产情况充分反映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再生产的条件和过程。要建立指标名录库,对指标名称进行统一命名,才能有效地对指标进行分类,然后再结合相关主管部门对数据的整理,将更加容易确定指标的属性。指标增加要考虑数据取得的可行性,对没有条件取得和缺乏科学依据的指标要暂缓,避免造成数据质量下滑和不可用,给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带来误解,影响统计的诚信度。
(二)对农业统计制度方法进行改进
在农业统计调研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数据资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确保数据资料准确的重要方法就是选择最为合理的调研方法。应尽量减少全面报表的数量,大力推广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非全面调查方法,共同来完成农业统计报表任务。首先,大力推广面积调查工作,这种方法较为成熟,其调查结果也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其次,要改进农村人口、劳动力数据的统计调查方法,分村人口数统计只要户籍人口即可,而对常住人口的统计可用抽样调查的办法进行;最后,要完善畜牧业生产统计制度,改进数据公布口径,避免重复统计,对规模以下畜牧业生产采取抽样调查的统计方法。同时市及县级统计调查工作方法应赋予更多的自,在保证对国家、省宏观统计数据及时性、准确性的前提下,市和县级统计部门可结合当地经济情况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向国家、省只需上报综合表。这样不仅能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量,还能保证调查统计数据的科学性。
(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统计队伍
稳定农业统计人员队伍是确保农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在对统计机构进行建立的时候,要确保统计机构的健全,对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实行全编制,专岗专人,坚决杜绝其他部门人员兼职统计人员的现象。同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确保统计人员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从而更好的开展统计工作。在农村农业统计中,必须要求每一位统计人员深入农村,全面了解农村的生产规律与生产常识,更加透彻了解农村的基本业务知识,从而提升农业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统计人员做到科学评估数据质量。对于统计人员的更换也要严格要求,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更改,必须报上级统计部门审批,只有经过审批通过之后,才能够执行,否则不能对人员进行擅自更改。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农业统计工作作为国民经济统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综合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基层农业统计管理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正视农业统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统计质量。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出谋划策,把农村统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充分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和加强此项工作的紧迫感,才能真正搞好农业统计工作,实现其服务农村、服务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克林.我国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3).
[2] 赵云贵.谈农村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