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电算化主要课程

会计电算化主要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主要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电算化主要课程

会计电算化主要课程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普及,会计电算化也越来越广为人知。因此各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要求提高了许多,这就要求各学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才能满足社会上各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出专项人才,才能促M社会进步;从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来看,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教学问题;改进策略;培养方向

1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问题

1.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安排总课时有限,往往是理论课加实验课的模式,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总学时仅有32课时。目前教学内容仅包括四个模块:总账系统、报表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而购销存系统、应收、应付系统等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因课时不够选择放弃。但在实际企业工作中,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购销存系统和应收、应付系统的使用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1.2忽视学生的参与,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校会计电算化上课的教学方法为“教师电脑演示+学生上机操作”的模式,即先由教师将有关业务处理用电脑及控制系统进行演示,再由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基本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计电算化本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若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动手操作,那么学习效果将不理想。

1.3教学硬件、软件设备限制

硬件方面,我校机房硬件设施落后、配置较低、计算机设备运行速度慢,使得学生学习效果吸收不佳;软件方面,采用的是网络版会计软件,但是不具备供应链管理模块及应收、应付管理模块,只能反复练账系统、报表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这四个模块,因而全部企业业务流程不能完整的学习掌握。而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大多会购买使用供应链管理模块,这使得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胜任对应工作。

1.4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讲授能力,还要对财务软件及计算机业务十分熟悉,但现实是他们的知识体系落后,知识结构老化,均会影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且较多直接从学校毕业招聘走进教师岗位,本身实践能力不强,碰到硬件软件问题不能迅速的解决,这样就会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1.5培养理念有偏差

在理论教学上极为重视,而对实践教学则不够重视。加强理论教育本身无可非议,但是相对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监督力度却不够,导致目前中职学校的实践教育质量和效率并不高,这与会计电算化的教育目标是有偏差的。

2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策略

2.1积极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加大课时设置,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积极与管理人员沟通,调整课程结构:根据课程标准与企业实际对财务软件各个子系统的应用,可以将课程总学时调到64学时。且可以将理论学时与实训课时的比例调整到1:2。同时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电算化人才。

2.2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动手实践为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电算化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将具体的案例情境融入课堂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实际情况,不断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3加大会计电算化教学经费投入,改善软件、硬件环境

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改善,提高硬件设备的运行速度及效率。选用两种财务软件进行教学,在课程中对两个财务软件的异同进行比较,了解不同财务软件的特点,重点讲授两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及操作方法,以满足企事业单位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上手。

2.4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学校可以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到校给会计电算化教师举办技术讲座;选派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进修;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同时还能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以便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结合实际讲解理论内容。

2.5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

改变传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要对当前的教学加以创新和改变,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特点来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以切实的满足当前社会人才的需求。

3结论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课程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电算化技能熟练的会计从业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大大小小存在一些问题,会直接影响着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为了培养适合社会时代要求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适应时展。本文结合作者从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以及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和了解,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莫海等.我国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20):24

[2]王晓丽.浅谈我国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J].内江科技,2010,27(16):184186

会计电算化主要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电算化给原有的企业商务模式带来一定冲击,但是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有解决其中存在问题,企业会电算化才能顺利发展。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

1.会计电算化含义

会计电算化主要就是会计工作者利用会计软件,使用各种计算机先进设备代替手工工作或者是做手工工作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的一种计算机技术。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数据自动化处理。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不仅仅是会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中的广泛应用,给会计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核算功能,更好的规范了业务流程,解放了手工记账的人力劳动,避免了不规范行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为经营决策提供了更科学等规范的建议。同时降低了会计人员会计工作的负荷,提升了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管理水平。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深入认识不足

有些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够深入,单纯的认为是手工记账的替代品,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对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也没有那么高,没有对会计电算化进行深入的认识制约着会计电算化的向前发展。

2.会计电算化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企业电算化技术的使用者基本是企业原来的会计人员,虽然有计算机操作基础但是相关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业务不熟悉,导致会计电算化出现较多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不仅使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大,而且对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不熟练,对及会计电算化的维护更加困难。企业中缺少既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熟练,又懂财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3.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功能比较薄弱并且覆盖范围不全面

会计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系统的更新速度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控制功能并不完善,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繁多,但是功能却基本类似,虽涉及到往来、资产、销售、成本等方面,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业务范围也不仅仅涉及财务的方面,企业中的动态核算和在线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4.会计电算化软件安全性存在漏洞

会计信息大多是企业的机密,但是,网络能带来便利同时也能带来危机,会计电算化系统方面存在安全问题,对一些病毒的入侵还有黑客的入侵等缺少有效的防御。

三、解决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问题的对策

1.加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运用的深入认识

加强企业管理者对换机电算化的重视,详细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在企业中应用的意义,企业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培训制度,对会计电算化技术方面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企业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在进行招聘人员时,将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的标准纳入招聘要求中,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2.提升会计电算化人才综合素质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各大院校的财会专业应适当的设置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包括社会上的专门的会计培训机构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力度,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度不断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拓展专业知识,都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

3.加强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的开发

对于企业来说,适合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者应当实时了解市场的需求,根据客户的需要不断完善系统,不断对系统进行升级优化,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4.提升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

会计信息是企业的重要信息,确保保证信息的安全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任务。针对现阶段出现的安全问题,企业应加强对财务数据加密处理工作,不同的人进行操作要进行监督。在算计系统中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避免木马和不法分子的入侵。在日常操作中,规范操作,及时做好备份。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会计电算化技术起步相对较晚,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工作中,不断的去完善会计电算化技术,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会计电算化技术在企业的发展中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余连琪子.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6,03.

[2]南淑娟.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07.

会计电算化主要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一、前言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场革命性质的技术,会越来越得到普及和发展。实现会计电算化,能减少大量繁重劳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其发展正如火如荼。然而,随着新的形势的变化,会计电算化事业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产生了冲击,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二、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

1、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包括: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软件操作负责会计信息的录入工作,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会计主管兼任。)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位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建议由专职人员担任。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此岗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由会计主管兼任。

2、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2)防止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账簿;(3)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4)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五、建立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2)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异地分置的双备份;(3)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行升级和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等工作,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在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4)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采取相关技术保证财务专网与外网分离。

3、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3)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4)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5)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

4、建立电算化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是社会发展时代前进的必然要求,拓宽渠道,培养人才,是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关键。单位领导在安排会计工作时必须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进行综合考核,选用技能好素质高的专业人员担任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并且加强日常考核、监督、评价工作,并且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加以规定,明确职责分工,保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胜任电算化会计任务。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事业单位电算化人员要能够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管理知识,事业单位要加大培训力度,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从基本的系统维护、系统操作、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培训,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证考试和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等相关课程。

三、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直接直接影响着电算化会计的实施,不断优化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才能解决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才能尽早在我国实现有较高会计电算化水平的目标,使会计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主要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发展 基本组成 异同 意义

一、前言

《会计信息系统》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算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专门用于企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收集、存储、传输和加工各种会计数据;输出会计信息,并将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决策活动提供帮助;为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提供财务信息的系统。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看,会计的各项活动都体现为对信息的某种作用,构成一个有秩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处理任务,所有部分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目标,形成一个会计活动的有机整体――会计信息系统。目前人们把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称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或者简称为“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本文在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体会,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从数据处理技术上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机械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和会计电算化阶段。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是指财会人员以纸、笔、算盘等为工具,实现对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并编制会计报表。机械会计信息系统阶段,财会人员借助穿孔机、卡片分类机、机械式计算机、机械制表机等机械设备实现会计信息的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和编表工作。会计电算化阶段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后,会计数据的主要处理过程全部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如数据检验、分类、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并能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又经历了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电算化三个阶段。会计核算电算化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管理电算化主要包括: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会计控制、开展会计分析。会计决策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会计辅助决策支持软件来完成决策工作。该软件根据会计预测的结果,对产品销售和定价、生产、成本、资金和企业经营方向等内容进行决策,并输出决策结果。

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管理已经成了突出的问题。因此,大力推进财经专业的会计信息管理电算化进程,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1.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员和会计规范等基本要素组成。

计算机的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的所有物理部件,包括:主机及外部设备。对于电算化网络系统还应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卡和电缆线等。

计算机软件是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人员是指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会计主管、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凭证录入人员、凭证审核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等。

会计规范是指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制度和控制程序。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通常由账务处理系统、往来核算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存货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销售核算系统、报表汇总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各自处理特定部分的会计信息,同时各子系统间又通过信息传递和核对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账务处理系统是核算系统的核心与基础,主要包括凭证数据输入、凭证登账、转账、结账等工作。往来核算系统主要用来核算企业单位发生的应收、应付款项及其归还情况。工资核算系统主要是正确计算每个职工的工资,计提职工福利费,并正确地将工资费用进行分类汇总,以便计入到有关产成品成本中去。固定资产核算系统是完成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增减变动管理、折旧的计提以及自动转账等。存货核算系统是完成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的收、发、存和材料采购成本明细分类核算。成本核算系统是正确核算各项费用的支出和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销售核算系统是负责产成品入库、发出和结存的核算,以及营业收入、应交税金、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等核算。报表汇总系统是完成系统内的各种内外部会计报表的打印输出。财务分析系统是将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通过各种指标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加全面清楚地反映企业单位的有关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与营运能力等。

四、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异同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共同点

制订会计准则的目的和依据相同;系统目标基本相同。两者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遵守相同的会计规范及各项政策制度;遵守相同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相同。采用的记账方法相同。记账使用的文字相同。记账本位币相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相同;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任何一个信息要达到系统目标,都应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不同点

运算工具不同;信息载体不同;会计职能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方法不同,内部控制程序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形式不同,会计数据代码化、数据存储隐形化;系统运行环境要求不同;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数据的收集或输入存在差异;会计数据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账簿功用、格式以及簿记规则上有所差异;会计数据信息输出以及会计报表编制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纵观上述种种区别,集于一点,就是计算机的应用对传统的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和现代化。

五、结束语

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以下现实意义:

可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人员,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改进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加快信息流速,提高会计数据的时效性,支持快速合理的决策,促进经营管理,有利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推进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会计学科理论的深入研究,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比较分析.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5).

会计电算化主要课程范文第5篇

一、离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现状

(一)将会计电算化教学等同于会计信息化教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一般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主干课程,近年来随着ERP系统应用的普及。虽然也尝试将财务软件的选择从单一的核算型软件升级为管理型ERP软件,并对这一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有过多次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教学内容基本上只定位于对系统初始化以及账务、报表等常用财务模块的应用,片面地强调培养应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这种状况主要源于各高职院校对会计信息化的概念认识不清,把会计电算化教学等同于会计信息化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称“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为“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沿用了二十余年,以至许多高校将会计电算化等同于会计信息化。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不同时期发展的产物,前者是为了改变我国财会工作手工核算的落后局面应运而生的,而后者是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从形式到内容的根本性变革,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过程;是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建立起为决策者提供可靠、实用的决策信息并能实时主动地报告财务信息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两者主要区别体现在:(1)从目标上看,会计电算化是实现核算会计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会计业务全面信息化,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与企业管理和人类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2)从范围上看,会计电算化涉及的部门仅限于财务部,由财务部门负责输入数据、输出会计信息并报送其他机构,而会计信息化涉及部门包括财务与其他业务管理部门,企业的各个部门可根据授权直接从系统中获取信息和输入信息;(3)从技术手段上看,会计电算化主要采用计算机技术,会计信息化除了采用计算机技术,还采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技术,从而使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可见,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在内涵、目标、范围、技术手段方面有显著的区别。将两者等同起来,无疑对当前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的内容、业务处理流程、会计的职能转变等方面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使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脚步仍停留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阶段,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化的教学远远滞后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未能有机结合 高职财会类专业的传统课程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融合,应当是财、会、审各门课程内容的信息化,但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却是独立的会计信息化课程和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双轨运行”,两者间未能有机结合。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一个信息“孤岛”,而是ERP系统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ERP系统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从财务角度看,ERP系统的应用使原先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开始端点从记账凭证上溯到原始凭证。会计核算的起点由原先的记账凭证录入转变为供、产、销环节的各种票据与单据的形成或录入,并能直接在相应的业务系统中生成凭证,传递到财务系统。ERP在会计中的应用导致会计作业模式的转变,要求财务人员熟悉ERP环境下的业务重组流程并掌握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处理。如此体系庞大的软件,仅靠一两门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或ERP课程根本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同时,ERP系统的应用对传统的财、会、审的程序和方法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各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均应反映出这种影响。因此,学生在学习传统的财、会、审课程时依然仅基于手工环境进行教学。只有会计信息化教学采用ERP系统进行的现状必须要改善。

(三)缺乏科学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实践性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因此,实践教学是会计信息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重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但缺乏科学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一般包括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习两个部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及其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许多企事业单位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不愿意让外来人员知道其真实的会计资料和财务状况,这就造成会计实践教学包括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以校内模拟实训为主。随着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普及,我国高职院校一般都开设了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训课程,先后引进了一些核算型财务软件和管理型ERP软件用于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但教学时基本上只进行部分子系统如总账、报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等单独的模拟实训,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综合实训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使用很少涉及,而且要求和层次只停留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给定步骤和详细资料、按部就班操作的基本训练上。此外,大部分高校上机实践环节仍以“封闭式”为主,即单机操作,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建立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实践内容仅仅是某个虚拟企业某一时期的部分业务,各部门相互联系的业务很少,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因此,笔者建议,可考虑专业方向进行重组,联合实习,共同完成所设计的实训课程,这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另一方面还可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改革设想

(一)更新观念,打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建立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 在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在建立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时首先要更新观念,不能再把会计信息化教学简单地等同于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跟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相适应。目前我国企业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会计处理的信息化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应制定

比电算化时期的会计软件核算功能单一目标更为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把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ERP系统中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处理甚至掌握审计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等包括进来,培养真正适应新形势的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会计信息化教学应该打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把会计信息化教学融入到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实现财、会、审各门课程内容的信息化。同时,会计信息化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因此必须大力拓展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通过财务软件模拟实训和ERP软件模拟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软件操作的基本技能;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模拟会计(经济)环境进行运作,使学生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综合实训等来体会ERP的精髓,实训中还可分小组分岗位进行,并交换角色,以体会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职责,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校外实习环节薄弱的现状下,尽量提高校内模拟实训仿真度成为各院校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和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进行合作是一条可行之路。各软件厂商在抓紧抢占市场的同时,不乏一些有远见的供应商也瞄上了教育这一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体的培育市场,他们非常愿意向高校提供会计信息化教学软件。对于院校来说,专业厂商数十年的软件开发经验、广泛的客户基础,可以在实验环境的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案例教学的真实资料等多方面为院校教学提供切实的支持。

(二)改革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 笔者以时间为序,设计一种适合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学期一般都会开设基础会计课程,并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为期一至两个星期的综合实训,在课程综合实训中,先进行基础会计的手工模拟综合实训,然后将手工模拟的资料用财务软件(可以用核算型财务软件)进行验证,这样就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使用财务软件对会计工作的巨大帮助。从而对会计信息化产生兴趣。同样,在第二学期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增加运用ERP系统相关系统模块完成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核算工作的操作,每个模块都基本按照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等流程进行处理,随后讲解具体的方法。在这种模式下,软件的应用步骤讲解不是重点,而重点是如何利用软件实现需要讲解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第三、四学期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和配套的ERP软件模拟实训课程,可以将财务系统部分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期,而将业务系统部分的学习安排在第四学期,如此既照顾到两大系统所涉及的知识与技术的衔接关系,又避免了同时接触不同软件模块给学生带来的思维交叉。这一设计让学生首先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财务系统初始化、账务处理、报表编制以及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应用原理与操作技术,在对财务应用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与实践之后,着重学习购销存业务处理的方法与技巧。配套的实训课程还可以使用于不同公司的软件,培养学生在掌握软件的共性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同时,第三或第四学期还可以开设ERP沙盘模拟实训,以物理沙盘或电子沙盘为主要实训工具,在沙盘上模拟企业6~8年的经营,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概念不做过多解释,以学生体验为主,在沙盘上进行分组对抗,目的是使学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企业的全局有一个总体认识,认识到会计是企业整个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