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和减少事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活动主题

长知识、强意识、善管理、压事故、保平安。

三、活动内容

(一)构建校园安全物质文化

从优化校区规划与建设入手,严格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汶川地震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科学规划校园建筑设施布局,严格实行校园功能分区,严格进行建筑项目“三同时”审查,确保校园安全设施“三达标”、“三落实”。

“三达标”即:校舍建筑安全达标——无地灾隐患,无危房、危墙、危坎,有校门和围墙;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堂和厕所;有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校园警务(门卫)室,按规定配备卫生室。

校园设施设备安全达标——有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且无安全隐患的体育场所和活动器材,有合符规范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消防水带、应急灯等)、防雷设施,有校园报警点等物防设施,有必要的技防设备。校园饮用水源、水质、供水设施达标,校车及驾驶人员合符相关规定。校园内门、窗、讲台、课桌凳、学生床铺等完好整洁、美观。

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达标——临近公路的校门口有交通警示标志、标线和标牌,周边池塘、渠堰要有安全围栏和标识,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和危化物品仓库、经营站,无乱搭、乱建、乱堆现象,无无证经营的小摊点等,环境洁净,绿化美化好。

“三落实”即:校园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学校门卫、学生公寓、学校食堂食店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要落实,要有相应的职能职责要求,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校园安全宣传阵地落实——有固定的校园安全宣传专栏,有季节性校园安全宣传标语,有校园安全隐患警示标志,有班级安全宣传栏,具有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教育教材落实——校校有安全教育教师用书和教学光盘,班班有一套学生用书和挂图。要落实安全教育课时和师资,做到有计划和总结,有教案或讲义、有知识检测和考核。

(二)创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

结合学校实际,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安全台帐、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分解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网络。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逐步构建学校安全管理科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 安全考试系统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管理密切关联着教职工以及在校学生身心健康,与平安校园建设息息相关,关系到整个高校的稳定、和谐,是科研、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

一、实验室发展现状及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扩大,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和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增加,都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各类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了新的实验室种类出现,已有的实验室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增加数量、提升科研能力。实验室出现了药剂种类复杂、实验人员繁多的特点。许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涉及的实验技术不熟练、安全管理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安全意识淡薄。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安全方面知识和能力培养尚有欠缺。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不但实验室安全知识不足,而且安全意识也十分单薄,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2.安全投入不足。我国高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上,这两个方面投入产出比高,普遍忽视了安全方面工作的投入量,导致实验室安全相关设备替换升级较慢,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

3.安全体制不完善。目前,高校安全培训的力度取决于高校管理人员自身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培训内容的饱满度也依赖于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没有从上至下形成成熟、固定的培训机制。

4.安全教育不足。实验室安全事故中,有98%的事故是人为引起,现在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着内容不全面、渠道过于单一、过程缺乏连续性、考核过于简单等诸多不足,实验人员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起到安全培训应有的效果。

二、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对策

1.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校安全工作,将实验室安全建设视为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作为其主要职责之一。与其他部门共同合作,形成管理结构清晰、职责明确、分工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断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

2.加强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培训。安全培训工作在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影响重大,效果也最为明显。实验室安全培训对象包括所有大学生、研究生和教职员工,高校应该将培训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内容把安全教育持续做下去,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

3.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是为了从管理上强制学生与教职员工掌握必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只有通过了安全培训考核才能获得进入实验室的资格,规范实验室的人员管理,从而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实践

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作为高校的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当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在不同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共性问题上加大投入,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水平。通过建立安全考试系统可以实现安全培训的开展和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建设。

在校学生和实验室教职员工可以在特定网站上进行自学,按照系统规定的考试时间登陆系统参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实验室的准入资格。安全考试系统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方式,促进各类涉及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学习安全相关知识,提高人均素质和校园整体安全水平。

1.安全考试系统的实现

安全考试系统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公告模块、学习模块、考试模块、系统管理模块:

a.公告模块。校级管理员可以使用公告模块准备工作、考试通知,或其他与实验室安全考试相关的公告。分院管理员和考生通过此模块获取信息后,执行对应行动。

b.学习模块。校级管理员可以在学习模块添加或删除不同专业的学习资料和题库内容,考生能够在此模块学习对应知识,并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c.考试模块。考试系统针对不同专业从对应题库抽取试题,考生在指定时间可以进入考试模块进行答题,交卷后系统当场显示考试成绩。

d.系统管理模块。对于所有用户,系统管理模块都包含有登陆密码管理。对于校级管理员,此模块还有系统参数设置的功能。

2.系统应用效果

安全考试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有本科生11527名、研究生935名顺利通过考核,覆盖全校54.48%本科生、90.60%研究生,考试内容包括通识类、化学类、医学生物类、机械建筑类、电气类、辐射类等,有效地达到了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意识培养的目的。

四、结语

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复杂度随着科研水平的发展持续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积极主动以营造“和谐校园”为目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持续的吸收新鲜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促使高校安全管理水平与时俱进,为高校科研、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温光浩, 周勤, 程蕾. 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4):153-157.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1安全管理体系不顺畅,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不足。目前,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资产处、教务处、科研处、保卫处、后勤处等多部门共同管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够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同时,由于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编制较少,许多涉及化学、环境、生物类院级单位尚无专职安全管理员,导致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不足,难以开展有效的安全工作。此外,实验技术人员长期以来作为教学科研辅助人员,学校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重视不够,致使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强,安全技术知识不够全面,未能发挥队伍应有的作用。1.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近年来,高校开始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涉及面、内容、数量和可操作性均不够理想。特别是在执行层面,许多制度未能落实,制度约束性明显不足。2003年“非典”事件后,国家卫生、农业、畜牧兽医、质量监督检验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先后了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规标准,但针对高校实验室环境、卫生、危险化学品管理、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的法规和标准依然较少。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还缺乏严格、明确、系统的法规和标准,不便于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参照执行。1.3校园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实验室安全文化缺乏。长期以来,学校师生员工对校园安全的认识尚停留在感性层面,校园内“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尚未形成,危险性实验和仪器设备缺少实验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程。在实验过程中,师生还未养成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具等习惯,均以“被动安全”为主,未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部分高校仅将消防讲座、消防演练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消防演练以观摩为主,师生参与度明显不足,未能发挥应急演练的积极作用。同时,院系和实验室层面的安全教育依然薄弱,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参与性不强。此外,很多高校未开设实验室安全必修课或选修课,对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以致于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安全素养不高。1.4安全检查推进不均衡,隐患整改未形成闭环管理。2015年以来,教育部依据《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进行了实验室安全大检查,起到了很好的工作成效,但各高校的重视程度、安全规范、检查成效不均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也定期自行开展安全检查,但是检查人员专业水平不够,未能严格按照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的“五查”要求开展工作,尚未形成安全检查的闭环管理。1.5实验室建设不规范,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未能按照安全规范设计和建造,在通风系统、逃生通道、废气处置等方面均有不符合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实验室建设质量和安全设施难以有效保障。另外,部分学校由于办学经费有限,未设立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通风系统、危险化学品存储、消防设施、紧急喷淋装置等实验室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具配备不到位,大型仪器设备未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安全检验,设备带病工作或超期服役等情况比较普遍,存在安全隐患,易发生安全事故。1.6危险化学品管理不严,废弃物处置不及时。危险化学品事故是实验室安全事故中最常见的类型,经常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严格的危险化学品采购管理制度,对实验室采购量、供应商资质和配送安全未进行审核和控制。与此同时,有些高校未建设规范化的化学品库房或暂存库,大量化学试剂存放在实验室,存储不规范,化学品动态记录、使用台账记录不全,未形成闭环管理。此外,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废液种类繁多、组成成分复杂,因具有处理全部废液合格资质的环保公司较少,导致处置价格垄断、处理周期长和价格偏高。更为严重的是,含卤族元素、含重金属、含少量剧以及不明成分的废旧试剂、锂电池、树脂凝胶废弃物、凝固态废油料等固体或混合废弃物长期被拒收,只能将这些特殊类型危险废弃物长期堆放在校园内,成为学校的危险源之一。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实践

近年来,在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校认真落实各级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的要求,规范实验室安全工作。同时,学校从制度设计、安全检查、实验室管理和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和实验室的主体责任,逐步构建起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涌现出了一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先进典型。本文以我校环境与测绘学院的环境实验室为例,介绍环境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与经验。我校环境实验室始建于1983年,目前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承担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环境实验室围绕学校和学院发展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面打造了安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实验室,提升了实验室安全环境,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2.1认真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为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院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链接”的“学院—实验室—导师”三级管理组织构架,并在管理的每个环节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明确到岗位和人头,形成分工合理、齐抓共管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新局面[3-5]。一是学院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书记和院长是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行政院长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责任人,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二是特殊场所如化学品仓库、气瓶房等配备了兼职安全员,每个实验室明确了安全责任人,确定了工作职责,按照工作职责开展相关工作;三是学校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与学院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协议后,学院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行政院长与实验室主任签订了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实验室主任与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签订了实验室安全协议。2.2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6-7],涉及水电安全、火灾与消防、生物制毒物质处理、化学废液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置等。近年来,学院根据学科特色、专业特点,先后出台了《环测学院安全管理办法》《环测学院危化品管理办法》《环测学院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实施细则》《环测学院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此同时,环境实验室根据学校、学院有关要求,先后制定了《环境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制度》《环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实验室气瓶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等多项规章制度,做到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2.3改进优化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近年来,环境实验室通过教育部修购专项、校内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等,提升优化了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先后建设了实验室门禁与视频监控系统、实验室通风系统、实验室集中供气系统、化学品采购与管理系统、实验室废弃物收集系统等,改造了实验室化学品仓库。通过系列项目的实施,实验室的安全环境显著提升,更好地保障了师生的实验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药品库配备降温空调、通风设施、防盗设施、自动灭火设施、个人防护设施等,实现了药品分类存储和分类管理,实验室药品库更加规范,保障了药品库的存储安全;二是建设了规范的室外气瓶房和集中供气系统,将氢气、乙炔、氮气、氦气和氩气等实验气体分类存放,并通过输气管线集中输送至各用气实验室,实现了人瓶分离,降低了用气风险,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三是为相关实验室配备了通风橱、防爆排气扇或集气罩,对实验室废气进行净化排空,彻底改善了实验室的通风环境,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健康;四是配备了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实验室废弃物暂存柜,对实验室的废液、化学试剂空瓶全部进行分类收集和暂存,同时学校依托环境实验室建设了“水污染治理与控制实训中心”,该中心解决了实验室废液无法处置的问题,同时也为环境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8-9]。2.4严格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完善的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如果没有较好的安全教育保障机制,安全教育过程难免会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10]。为此,环境实验室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安全准入体系,具体做法如下:(1)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学院组织实验室教师针对实验室安全开展入学教育。学生在进入专业实验室之前,实验室通过安全讲座、安全展板、安全视频等方式开展具有专业特点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相关法规和制度、实验室安全常识和专业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等。考试通过者(≥90分)可自行打印《实验室安全准入合格证》,具有准入证书的学生方可进入实验室;为获得准入证书的学生发放实验服,要求学生实验课前将手机、书包等相关物品存入学生寄包柜内,穿实验服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2)上实验课前,实验课教师结合实验项目特点和使用的具有危险特性的仪器设备,如烘箱、马弗炉、高压灭菌锅等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将教育内容记录在《实验教学计划登记表》中。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预习报告中写入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对于需要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如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的本科生,除上述措施外,学生还需填写《实验申请书》和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申请书中写明实验原理、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并根据实验原理产生的物质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阐述实验防护和应急措施,然后由指导教师签字上交实验室。实验室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实验申请书内容,进行一对一考核,无问题后,方可授权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3)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工作。2016年,环境实验室率先在全校开展了实验室一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工作,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认可;2017年,环境实验室承办了学校一级、二级和三级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演练工作,并录制成视频,在每年的安全教育中为学生播放,丰富了学生的应急知识。同时,该视频也得到了教育部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开放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定期对学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学院每年将行政运行经费的1%作为从事实验室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经费。2.5全面落实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查思想、查制度、查隐患、查整改和查管理。在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中,认真落实安全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二级单位自查与学校检查相结合、季节性检查与节假日检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强化各类责任制度的实施,真正实现“计划—落实—检查—整改”的闭环管理。在安全检查工作中,环境实验室的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实验课开课前,实验室全体教师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以保障实验教学正常开展。正常开课后,实行定期检查(1~2个星期)制度,并形成常态化。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实验指导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值日和安全检查。在安全检查工作中,注重关键部位(化学品仓库、气瓶房)的安全防范、关键人员(安全员)的安全教育、关键时间(节假日)的安全检查和关键环节(隐患整改)的安全监督。采用实验室视频监控系统和语音对讲系统,随机对各实验室进行安全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如学生不穿实验服)及时要求整改。2.6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环境实验室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室安全活动,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构建完善可行的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变学生的“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自2016年以来,环境实验室率先在全校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讲座、网站与展板文化宣传、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安全实验室评比等主题活动。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了实验室安全文化的辐射作用,实现了师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达到了预期效果。2.7认真做好实验室安全档案归档。实验室安全档案记载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做法[11-12],在教学评估、专业认证、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工作评比、安全事故追责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认真做好实验室安全档案归档工作至关重要。一直以来,环境实验室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档案的归档工作,根据工作实际配备35种安全工作记录本,并按照责任体系、安全制度、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安全奖惩、队伍建设、安全培训、事故调查与处理、专业安全等设置了23个档案类别,每学期末集中归档,档案实行专人管理。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1.1美国美国在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十分重视立法建设,早在1994年国会就通过了《学校安全法》,随后又制定了《危机事件响应和学校应急管理指南》(CriticalIncidentResponseandSchoolEmergencyManagementGuide)、《危机响应和学校应急安全管理指南》(CriticalResponseandSchoolEmergencySafetyManagementGuide)等法规。各个学校可以根据上述文件来制定具体的校园安全管理行动方案。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学校备有各栋建筑物和文体活动场所的详细位置图,建筑和房间的每个入口,包括窗户、门、通风口等都有专门标注。美国的中小学校还十分注重通过权威性机构如学校安全服务署对校园安全管理进行评估。学校安全服务署是美国著名的为学校提供安全咨询、相关培训、学校安全评估以及其他有关青少年安全服务的专门组织。除此之外,美国中小学校每年都可以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各类基金会获得必要的安全管理资金资助。这些拨款主要用于购买物资和装备,培训工作人员和组织学生应急演练等。

1.2新加坡新加坡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采取国家统一管理的体制,由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实行科学、规范、标准的直接管理。各个中小学都通过网络系统与国家教育部门进行直接联系,从而保证信息的通畅。在具体的中小学资源和设施的安全管理方面,新加坡制定了标准化的模块管理方式,主要包括:1)要求各中小学必须制定计划定期进行硬件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2)硬件设施有问题,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维修;(3)至少指定一位专职员工管理硬件设施,硬件设施的维护必须形成书面记录;(4)中小学校必须及时处理对硬件设施的投诉;(5)必须制定防止硬件设施损坏的计划;(6)对于硬件设施维护的响应时间要设立目标进行考核;(7)中小学管理层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硬件设施资源;(8)确保校园的安全,确保紧急通道的畅通,定期进行防火演习;(9)确保校园内的人身安全,安装保安报警系统。

1.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在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具备先进的理念和管理办法。为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小学科学实验室逐渐成为重要的学生活动场所,与此同时,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导致实验室成为中小学安全管理的重点场所。澳大利亚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制度。(1)进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要完成入门课程,了解实验室基本配备和操作方法,对于复杂或新的设备维护,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2)在实验室安全保障方面,相关管理人员专门配备实验室管理手册,在设施设备上标注安全标识,同时配置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设备;(3)对于设备安全管理,澳大利亚中小学制定了设备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OP),对故障设备的隔离维修、化学物品的运输存储、废弃物管理、事故报告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定。

1.4日本2003年8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修订了《中学设施建设方针》,2007年12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修订了《中学设立标准》,这两个文件对中学的校舍、室内外运动设施设备、教室图书室等场所以及相关照明设备、电力设备、通信设备、排水设备、空调设备和防震防火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标准进行了规定。综合以上国家针对中小学文体场所和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可以发现其安全意识较高,制度较为完善,安全管理可操作性较强,具有较好的管理实效,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2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

2.1学校安全管理缺乏整体协调性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主管部门,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或出台过相关文件。各地方或学校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或具体的安保措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为什么校园安全问题依然频繁发生,甚至有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一些地方中小学校的领导过分重视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追求升学率,而学校的安全管理被忽视。甚至有些学校畏惧承担安全责任,将单杠、双杠等器械拆除,跳马、跳山羊等有危险的体育活动也被取消。这样就导致了中小学对文体活动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监管缺乏主观推动力和事先预防,使很多本能避免的事故不断发生,形成了被动管理的局面。

2.2安全管理制度缺少有效的手段支撑任何制度的执行和完善都离不开有效的手段支撑。近年来,各地在落实国家有关中小学安保制度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维护校园安全,规避风险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而言,我国中小学相关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在执行和操作层面上缺少相应的标准支撑。尤其是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十分有限,这导致了在实施安全管理活动中,茫然无力。

2.3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不到位在具体实施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时,有些地方中小学的管理者存在职责不到位,这导致安全隐患不能有效排除。不可否认,定期评估、监测、检查文体活动场所、体育器材、教室、会场等工作负担较重,但是这些场所和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是中小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实践中,很多中小学由于经费等多种原因疏于维修、更新老化设施设备,检查活动走过场,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甚至擅离职守,最终导致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3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路径

立足我国现实需要,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加紧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制定工作为了能够使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客观上需要加紧安全管理的标准制定工作。一方面,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修订现有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构建安全管理标准体系,使中小学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不但有法可依而且便于操作,为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3.2建立健全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体系标准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体系是否完善合理是标准化工作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既要分析现有标准的适用情况,做到协调互补,又要重点制定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标准,从设施设备的选购、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使用前的安全风险评估、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检修、安全事故报告、设施设备淘汰更新等方面进行细化规定,从而增强各方面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3.3注重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的实施针对我国已出台的有关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实践中还存在着实施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安全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说教上,必须切实遵守,进行标准化规范管理。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制度;对策;创新;重要性

1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正进入一个“深水化”阶段,各方面都面临新的发展目标和新局面,人才培养方式也已然不同于之前,而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对于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而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则反过来促进实验室的发展,而这一切的发展源头和基础则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只有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那么教育工作和科研探究才能够顺利展开和进行,因此高校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实验室财产、设备以及实验操作等各方面的安全,这既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需要。

2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依托塔里木大学建设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成立于2004年6月,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新疆阿拉尔市。实验室以“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特殊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开发利用、荒漠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重建、天然产物分子结构与功能”四个研究方向进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在功能重组和合理架构的过程中,形成了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室、果树遗传育种研究室、应用微生物研究室、生物多样性研究室、天然产物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分析测试室、植物组织培养与种苗繁育基地、化学工程与发酵中试基地的“七室两基地”的研究单元。目前,重点实验室基础设施完善,仪器设备先进实用,面积达6000m2,截止2016年,实验涉及的精密仪器和大型仪器等设备总数达千余台(件),总值达2000多万元,实验室固定的研究人员有53人,承担各级课题90余项,科研经费1100万元。实验室学术交流频繁,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张新时院士、工程院邓秀新院士等46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实验室已成为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应用基础研究的基地、南疆地区聚集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随着我校这几年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实验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无论是在实验室的数量规模上,还是在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随之而来的也是一系列的安全管理问题和隐患,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越发困难。

2.1实验室安全制度不完善

当下,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中,制度管理并没有达到完善的水平,安全责任也不能具体落实到位,这就容易出现安全管理的漏洞,出现问题和漏洞也没能做到责任到个人,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对于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建设以及安全实验室的具体安全管理都是不利的。而哪怕是存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是也存在着过于宽泛、没有具体化,不能够针对性的规避实验室安全潜在威胁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在管理不同类别、属性的实验室上,实验室的统一化管理制度却不能够使得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2安全管理的意识欠缺、淡薄

当下,我国的大多高等院校对于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重热度之高可见一斑,但作为科研的主要场所和平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却还处于十分低的水平,具体的问题有: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流产于形式,虽然无论是会议强调,安全管理工作培训还是定期的制度检查,在形式上都可以算得上是应有尽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宣传教育、安全培训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却没有真真正正的应用起来,仍然存在着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防患意识严重缺乏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实验室制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一点真正的效力;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大家对于实验室制定的制度的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使得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操作、如何预防潜在危险以及发生危险时候如何自救等相关的知识更为的缺乏。

2.3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有限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去,那么再好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制度都是空口说白话。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来说,基本呈现出资金投入分配重教学科研,轻安防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来说,在实验室的建设投入方面,大部分的资金都用来搭建试验平台、购买实验仪器等工作上,而对于设备的维护、安全管理及检查却是十分的欠缺,而由此产生的安全事故在我国的诸多高校可谓是时有发生、屡见不鲜。以我校为例,2014—2015学年,我校的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费用,除去实验设备的维护费用后,投入到实验室安全管理上的资金十分有限,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2.4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对实验室管理而言,事务众多、工作量较大,要求管理人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建设专业性高、素养高的管理队伍十分重要。但实际上,学校缺少相关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水平,缺少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目前实验室里有部分员工还是临时编外人员,工资待遇极低,晋升渺茫。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缺少必要的责任心,缺少专业技术和学历,难以及时、科学的管理实验室。

2.5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不到位

而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今天,实验室势必走向了互联网+的时代,虽然计算机和网络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许多的便捷,但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计算机病毒、设备系统存在的设计缺陷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实验产生的资料和数据的各项安全管理以及保密工作的有效展开进行。

3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新措施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不能够有一丝疏忽,其安全管理和保障需要所有实验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一同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当下我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特点和现状,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对策和创新发展模式,对于保证学校各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条不紊的开展,其意义不言而喻。

3.1提升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

水、电、火、气等都是实验室中经常涉及的实验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实验仪器设和化学药品的操作管理,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着手。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再根据我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我校相继制定了《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上,通过做到落实管理个人责任,做到管理的制度化和统一化,只有这样,那么我们才能够有效地规避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潜在危险。3.2侧重安管宣传,强化我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调查现实,大多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的疏忽是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和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在安全管理教育、安全文化氛围等方面做足了工作,那么要想使大家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公共意识也就不在话下了。

3.3从经费投入上提升实验室安全建设力度

按照相关的实验室建设标准,我们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对我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进行标准化改造。如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合适类型的灭火器,并定期检查更换失效、过期设备;实验室的总电闸和各个分电闸均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等。3.4优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人才队伍构建实验室安管工作的质量,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人”这个基本的出发点,专业性是优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当下优化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的内容就是加大在负责日常管理的教育技术中心上面。由于实验室种类多,设备数量大,工作量巨大,只靠实验实训中心的几位专职管理员根本无法完成。因此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聘请相关的实验老师为兼职实验室主任,用他们专业的技术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为了提高实验室的相关管理水平,学校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去参加各类讲座、研讨会、培训班,努力提升自我。同时给符合条件的老师提供丰富的晋升空间和优越的薪资待遇。

3.5提高实验室安管级别

实验室安管级别,决定了教育与科研的质量。作为实验室里接触实验资料和数据的第一人的工作人员,需从法制观念上出发认识到自己在实验室工作过程中进行工作内容保密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从制度上落实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最后还必须做好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保密工作,建立多层病毒防护体系、进行有戏身份登录验证、加密数据库与存贮、系统访问权限分级设置、备份重要数据、定期升级相关实验设备系统补丁等。

4结语

教学科研力量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而实验室的发展是决定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加以重视,探索适应新时展需求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手段,然后才能够更好地为该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发展等更好的贡献力量和光热。虽然过去几年也在实验室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鉴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继续努力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布合力其汗·白克力 单位:塔里木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许春英,阳会兵,黄拥军,等.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115-116.

[2]蔡杭锋,丁建波.独立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与实践[J].新西部,2008(18):198.

[3]俞政,沈伟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学术论坛,2011(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