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知识点总结

美术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知识点总结

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微课;小学美术;微信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88-02

1 前言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美术课程能够较好地启发其审美情趣,训练其空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为此,重视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小学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逐渐兴起。为有效提高效率、顺应教育的发展节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微课,已成为小学美术教师研究和实践创新教学的一种尝试方式。结合微课的性能特点,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正好与之契合,微课对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2 微课的便捷性让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更加灵活

在小学美术的微课备课准备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往往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结合知识点的分布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课件的制作。通常来说,微课的时间大部分在10分钟左右,适合展示的平台较为普遍和简单,运用手机、iPad、电脑等均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选择以微课方式进行教学。在微课中,小学美术教师首先将认识平面以及组合平面的知识点列出,限制微课时限;然后利用Flash的格式对一个平面图形由一个点到一条直线,再由这些不同的直线构成不同的平面。在微课中,小学美术教师同样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进行平面的展示,同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层面和限度,可以在展示现实场景的平面时将其进行动画版的处理,让其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在微课的最后,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对点、线、面进行连续动画的展示,并在动画的最后加入由面到体的延伸,以此来激发小学生更进一步地进行探索,有效地开发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物体的全面认知。

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精品的微课通过师生微信群或是QQ群等方式发送给家长,让小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为一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从而打破教学局限于课堂的现状,而是让小学生自己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大大地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并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同时,微课中常以动画的形式来进行抽象的小学美术知识点的展示和讲解,大大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

3 微课的短小性让小学美术教学更加精准高效

在微课的制作中,其短小性使得小学美术教师在制作中就必须通过一些较小的、通俗易懂的事物或事件来进行知识点的阐述,从而达到知识精准投放的效果,极大地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通常来说,小学美术教师在制作微课件时,往往选择一些教学中小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为制作目标,以深刻而易懂的事例来对其进行列举,通过思路清晰的逻辑来层层推进教学,让小学生能够跟着课件展示的内容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点。

如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针对“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教师在制作微课件时,应注重课件与小学生的交互性,通过微课件中音频的设置,利用问答的形式来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和认知,让小学生融入微课件的教学中,同时也能引导小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课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课件中用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为主要的图形,并将其涂上不同原色,让这些动画人物自行发声,说出自己属于什么,是原色,还是间色,在原色中属于什么颜色,在间色中又属于什么颜色。而在调色部分的知识点介绍和展示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之前不同的原色进行类型动画片中变形金刚等形式的合体设置,然后不同原色的组合得到的间色各是什么颜色,由此颜色来对新的动画人物进行命名,加深小学生对这些颜色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些原色、g色的微课件展示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动画人物对小学生提出操作要求,比如让小学生从原料中选择出原色动画人物提出的颜色,并在纸上进行图画。对于间色的知识讲解时,在完成一个间色的组合时,小学美术教师在微课中让新组合的动画人物对自己是由什么原色组合而来的进行重复讲解,由其引导小学生调出不同的原色并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动画人物的间色。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掌握好教学时机,适时地进行暂停,让小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吸收,同时要让小学生能够进行自己的操作。

在完成常规的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在微课件的末尾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如可以鼓励小学生自行对不同原色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得到不同的间色。在微课件中,可以将三个不同的原色动画人物进行非融合的组合变形,对小学生提出疑问: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颜色?通过让小学生实践,得到一个新的颜色,并鼓励小学生进行其他颜色的组合,得到新颜色时,小学美术教师应告诉小学生颜色的名称,并让小学生进行记忆。更深层次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这些颜色与一些生活中常见事物进行联系,让小学生总结哪些颜色有哪些事物,通过不断补充各种事物来对小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同时有助于他们加强对世界的认知。

4 微课的生动性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

微课的组成中有音、视以及立体、动画的元素,使微课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在小学美术的一些抽象性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掌握知识。如在进行“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时,大部分小学生往往如雾里看花,看不出个所以然,部分小学生则是在跟着教师完成一次练习后就不能自行进行操作。一些小学生缺乏意志力,当遇到困难时,往往因为知识点掌握的难度大而放弃。为此,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小学美术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而微课的特性又能够较好地降低事物的抽象性,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点的可接受度。

在讲解运用各种材料进行“二方连续纹样”时,小学美术教师在微课开始之初可以展示几个较为经典的样本,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对其感兴趣,为小学生学习此知识点提供一些动力源泉。针对此知识点难理解、难讲解的特性,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分步讲解的方式对二方连续纹样进行抽丝剥茧的知识点分解,利用3D立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纹样进行展示,让小学生看到现实操作中看不到的部分,以此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纹样制作的步骤讲解,从书面中二维的角度转变为三维的角度来进行操作动作的剖析,让小学生更易上手跟着操作。

在微课件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美术鉴赏的知识点,而不仅仅是单一地停留在二方连续纹样的制作。通过对二方连续纹样的由来以及相关历史进行阐述和讲解,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他们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兴趣点,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研究,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小学美术教学困难的现状。

5 微课的时代性更加适应现代小学的教学需求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目前的小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对社会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不同于以往小学生认知度较低的情况。现代的小学生往往好奇心更加强烈,喜欢一些新鲜事物,同时也较以往的小学生思想相对更成熟。小学生一些新兴特点的出现,使与之对应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变。信息化是迎合小学生特点的较好方式,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介和平台,让小学生在感受到新兴教学方式的同时,能够更加高效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能够更加投入小学美术学习中。小学美术微课的运用,其较强的交互性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性,较好地契合小学生好动的特性。

如在讲解“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时,微课的时代性以及信息化、便捷化能够更加契合小学生的需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更新速度较快,新鲜事物的出现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出来。通过网络平台,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更加容易和快速地搜索到一些小学生喜好的事物的调查结果等内容。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以这些内容为基点,选择一些更加符合小学生审美观点的美术作品,让小学生能够从这些作品中寻找到心中的共鸣,感受美好事物的存在。

在“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一课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挑选每一位小学生一幅最好的作品,制作进微课视频中,进行精心编辑,配上与之适应的音乐,让其更加的赏心悦目。利用微课,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对小学生的作品进行动画处理,让其更加生动,增强小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美术的动力。而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中动画语音的方式来鼓励小学生进行作品的赏析,并在微课中列出几个赏析作品的角度,比如简单的颜色、线条、形状、组合、布局等;还可以挑出几幅相对较好的作品,让小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述,然后让小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加强小学生实践以及与微课之间的交互性。

6 结语

总之,利用微课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进行教学是一种教学创新。运用微课开展教W,能够让小学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变,打破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精准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微课的多种优势还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较难的知识点。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提高对微课的重视,保证微课的质量,以精品微课为制作初衷,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完整的教育应至少包括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

 

唯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实现真、善、美在受教育者身上的有效统一。[1]艺术教育是以“美”为核心的文化传承。美育是创造美,完善美,升华美的重要途径。任何艺术都需要美育来加以完善,美育显然是艺术教育最前沿阵地。

 

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美育的同时,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创作出新的优秀艺术作品。从而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也就是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使我们的精神境界,艺术素养也有所提高,真正使传承美术教育渗透到艺术创新中。本文从美术教育对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三个角度分析,以实例剖析的方式,阐述美术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整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一、美育是传承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家知道,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对每个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观察和体验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鉴赏,却可以使我们接触到许多个人生活经历远不能涉及到的领域。例如:历代的许多绘画、雕塑、工艺品和各种建筑艺术等。这些作品都是经历了人类历史进程的筛选、淘汰、不断丰富的人类文明财富的总结。具体讲,就我国的建筑艺术——苏州园林来说,这种画中有画,移步一景的美丽画卷无不使观赏者有美的享受。

 

同时,在我们欣赏之余了解到创作园林的目的和意义,建筑师们的设计理念等相关知识,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和个人经历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

 

再比如中外历史上一些反面题材的美术作品,我们并不能说它就是不好的,在鉴赏过程中,通过比较鉴别,也可以使我们具体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肯定,什么是鄙弃,这对人们的思想感情也是一种很好的陶冶。这种陶冶思想感情的过程,其本身也是提高精神境界,传承艺术教育的过程。因此,美术可以推进文化艺术教育的传承。

 

二、美育是促进艺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国际上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schumpeter)提出的创新理论,他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

 

[2]因此,创新是一个兼容并包的过程,作为艺术与艺术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必须具备五个条件,我的理解是:要有懂得艺术,懂得欣赏艺术的人,通过对许多优秀艺术作品的分析、鉴赏、学习其精湛技巧的同时,应用自己所学美术知识和能力,创作出一幅可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新作品,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创作能力,加强对美术学习的爱好。

 

想要达到这五个条件,本人认为在我们的教学中加入音乐、动作或者把画面中的情节排练成话剧等。这样我们的美术课就不会单一、乏味,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比如,我们来上一堂美术欣赏课:这堂课有三个知识点,我分别采用了三个不同艺术情节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个知识点是了解画面的社会历史背景欣赏作品;我先准备一段和所要欣赏的画面情节相容的音乐,让学生用画笔或者语言表达出自己所听到音乐中的画面情景来。

 

结果让我很受启发,把学生们的描绘组合起来就与我们所要欣赏的画面很吻合。第二个知识点是这样安排的:我找了几幅伦勃朗的自画像,通过对画像的欣赏,学生分组做出不同时期伦勃朗画像中的思想感情的再现,让学生们猜测是哪个时期的伦勃朗。起先学生们很害羞,经过我的鼓励和示范,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大家都开始按我分配的小组讨论,选出一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所表现的这个时期的伦勃朗的表情。等到不同时期的伦勃朗都上台了,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找出他们相对应的角色来。

 

这说明同学们认真了解过伦勃朗这位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观点,不然怎么能够表演的这么形象,让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第三个知识点是作品的形式美,这个知识的是关于美术专业知识,我找了几幅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画面,讲述每一画面所运用的艺术家们独特的绘画手法,使同学们了解到这些作品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有一种想要自己试试的心理,我抓住他们这一心态,准备一些纸笔、颜色等绘画工具,让同学们亲自感受一下创作的意义!最后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今天的上课内容,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这节美术欣赏课完美的完成了。

 

通过这样换位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对美术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美育既可以完善自己的心灵美,又可以利用你们的智慧和通过学习美术后所掌握的能力,创作出新的艺术人生。把美洒向人间,为社会服务,美化我们的生活,提高全民族的审美素养,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美术教育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3]。例如,凤凰和野鸡,珠玉和石头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有人总是把它们弄混。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发达,把石头加工的和玉石很相似,人很难用平常知识识别出真伪,但一个珠宝商或玉石生产基地的人对玉石的识别就容易的多。这说明我们的见识不够广。所以说“有比较才能鉴别”,多学习鉴赏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结束语

 

美术教育不仅有助于端正人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因此,美术不仅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斯大林把画家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美术教育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也是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五学”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

“五学”模式是我校刘秀妹老师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总结出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实践“五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该模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以提高教学效率。该模式改进了原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重建教与学的方式,注重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促进美术教育思想的有效落实,提升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何为“五学”模式?它又有哪些内容?在美术学科中,它与手口传授的传统教学又有什么不同呢?

美术学科的“五学”模式的结构可以分为: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学习。这五个环节既是相互联系的五个环节,又是相对独立的五个模块。

“五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相比以前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是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总结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主要充当引路人,这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四个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灵活应用“五学”模式。既要看到各个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各有体系,更要看到各个学习领域相互交融,紧密相关。因此各课型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灵活地选择具体的环节。如“造型与表现”领域强调的是自主探学,简化的是合作研学。“综合与探索”领域的课型则要强调合作研学,简化自主探学。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学习领域,都应凸显“展示赏学”。因为“展示赏学”是五个模块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现在的美术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而应用“五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本节课自己该干些什么,学些什么。“目标导学”很好地做到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他们学什么,该做怎样的准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的具体情况,给自己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你想学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你有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及学生的自主精神。“自主探学”和“合作研学”这两个部分,改变了以往的求知模式,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说学生听,很被动的学习方式。而“五学”中的“自主探学”和“合作研学”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学习,并且把学到的掌握的知识再教给同组的同学,以“生教生”的互动模式,主动求学。相比这两种教学模式,笔者觉得,“五学”模式真正解放了学生,不把学生困在课堂上,做知识的复印机,而是自己去寻找知识点,记录知识点。并且通过“自主探学”和“合作研学”两个模式的锻炼,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小组的同学各有所长,互相互补,使很多害怕画手绘线条的同学在“生教生”的模式下敢动手了,使习惯了“饭来伸手”被动学习的同学主动了。

而“展示赏学”这个环节,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展示成果,不仅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学”模式的五个模块从不同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值得推广。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以“五学”模式来教学,如果想要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查阅有关本节课的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做好预习工作。如果学生没有完成好预习,就无法达到学习目标。美术知识涉及面广,学生的美术知识程度有很大的差距,怎样分配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以及学生怎样有效的查找学习资料,是今后推广美术课“五学”模式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下面,就以一个教学案例,来说明笔者是怎样把“五学”模式应用于美术教学的。

课题:《捣练图》欣赏

教学流程

组织教学,准备上课

引入课题,《捣练图》欣赏

一.目标导学

师:对于捣练图这幅画你们想要了解什么?每个小组把想知道的问题写在纸上,写好了贴在展示区。

学生:小组讨论,写出问题,展示。

师总结:总结归纳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

1.捣练图的绘画内容。

2.张萱的绘画风格特点。

3.这幅画产生的时代背景。

4.张萱与周的作品比较有何不同点。

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欣赏捣练图总结张萱绘画风格特点

2.欣赏作品的方法及步骤

二.自主探学

学生:围绕目标各小组根据课本、收集的资料解决刚才提出来的问题,并阐述问题答案,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通过各小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①

张萱的绘画风格特点:线条匀细。色彩艳丽。注重动作细节的描绘。

三.合作研学。

探讨学习目标②欣赏作品的方法及其步骤。

师提示:可以回想下刚才我们欣赏《捣练图》时做了哪些准备和预习,总结作者绘画风格特点的时候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小组思考讨论,记录问题,总结自己本小组欣赏过程中的方法。写在纸上贴在展示区。

欣赏作品的方法及步骤:1.作品的绘画内容.2.作品创作时所处的时代。3.作品的表现手法、风格特点。4.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总结:结合各小组展示的方法及其步骤总结欣赏作品的方法步骤:背景、绘画内容、作品表现、表达的情感。

四.展示赏学。

提供平台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好方法。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评价。

五.检测评学

根据自己总结的方法及步骤欣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Photoshop;美术基础;课程改革;渗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89-03

Photoshop是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它以非凡的表现被广泛地应用到平面设计、美术、摄影、动漫、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出版印刷、网页设计等众多领域。因此,它也成为了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和多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Photoshop图像处理”等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许多专业教师普遍感到:其实际操作性强,软件的使用看似好教,但教学效果却始终不能通过学生的作品得到良好的体现。存在学生“只会模仿、不会创作,只会操作、不会创意”的问题。问题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个人兴趣不同、审美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也有教师教学方式呆板等问题。许多教师苦于找不到好的教材、教法,以便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院根据在多媒体科技公司工作的毕业生的反馈,历经数年进行了Photoshop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探索,现将收获的经验展示出来与同仁分享。

明确正确的教学目标

根据多年来用人单位的反馈,多次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举办的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师资培训中专家的共识,从事多媒体设计,工作时间、技术不是重要的,而创意、创新才是最重要的,学生的跨域、整合能力十分重要。

我们将Photoshop课程的能力目标定位为:不仅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Photoshop基础知识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掌握Photoshop图像处理、图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备灵活使用Photoshop知识制作出符合要求又具有创意的图像的能力。这就明确了学生学习之后不仅仅是熟练的工匠,还要能自主进行图像处理与创作。

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

我们共进行了三次课程设置的调整,每一次都及时进行总结与分析。

第一次调整,将“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拆分为两个阶段: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与案例式课程的指导。结果发现,学生确实在运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技法上熟练程度得到很大提升,但许多学生还是限于“工匠”式的模仿,创新能力仍然很弱。

第二次调整,致力于让学生应用Photoshop做出各种绚丽甚至超越意想的艺术效果。它要求学生具备色彩搭配等相应的美术基础知识,这就需要与美术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于是,我们在多媒体专业培养方案中引入了“电脑美术基础”课程。这样就进行了三个阶段课程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学习上较被动,学习兴趣不浓,上“电脑美术基础”课时,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美术基础知识普遍感觉偏理论,甚至个别学生在做手工作业时有厌烦情绪。另外,随着高职院校课程对各科目实践实训、毕业实习课时要求的提高,“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基础课时被要求压缩,影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由于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异常强大,编辑手段和技巧层出不穷,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学生在图像处理技能与熟练程度下降。

第三次调整,我们将Photoshop基础知识,如基本工具的使用,引入“电脑美术基础”教学。例如,Photoshop在色彩教学中的运用,不论是在红、黄、蓝三原色的调配,还是纯度色阶变化、色彩对比等,都能以直观的形式表现色彩构成各个方面的知识。对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如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学生可以通过Photoshop中绘图工具(如直线工具、曲线工具、圆形工具等)绘出一个基本型以后,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选择某些编辑命令,如复制、粘贴等,较快完成课堂作业,避免了人手制作中枯燥的重复劳动。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完成了从手工设计到思维设计的演绎,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压缩了“Photoshop图像处理”基础课的课时。教学重点转到“Photoshop图像处理”后期课程与实训进行典型案例剖析与项目式创作指导。自编教材并尽量采用本院学生创作作品作为案例,同时结合美术基础知识演绎。这种相互渗透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多方位地引导学生学习,以全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目前来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积极自编教材,进行内容整合

我们选用过许多市面上现成的教材。目前,教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教程式的,以传授Photoshop软件基本应用与技巧为主,用案例进行辅证。这一类教材的优点是基础知识介绍得较详细。但应用案例偏少,学生能较熟悉软件的工具,但灵活应用的能力不能得到较好提升。在做设计时,由于缺乏基本美术知识,通常会犯许多常识性错误,如做产品销售包装设计常是三无产品(无商标、无品牌、无产家),没有产品货架印象、立体效果不符合透视原理;做平面广告出现光线、阴影方向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第二类教材为案例或称项目式的。此类教材案例较多,有的甚至是纯案例,通常会提供素材,并有详细的案例过程指导。此类教材的优点是:学生在其指导下能够做出完整的作品,有成就感,但由于许多案例涵盖的知识点有限,且缺乏设计的构思解析,更有甚者直接提供各种抠图好的素材与完成图,学生直接拼装即可完成作品,对作品构图理念缺乏理解,对Photoshop的学习变成“蜻蜓点水”式的了,对于Photoshop强大图像处理功能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工具、技巧的应用。

为此,我们决定自编教材,在“电脑美术基础”中添加Photoshop基本工具的教学与应用,在“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渗透美术基础理念。首先,从案例的筛选入手,在教材前半部分精选出一些简单实用的案例,并尽量一例多变。教材后半部分选择涵盖知识点多的、符合美术观点的案例。在案例设计中讲解构思理念,讲解应用Photoshop技巧的目标,然后将每个案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全部列出来,分析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适用范围,并提示另一种处理的差别效果。例如,制作一个汽车飞驰的效果,来反映奔驰这一自然现象,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作:第一种方法是使用滤镜菜单中的动感模糊和辐射模糊;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滤镜菜单中的风滤镜。对这两种制作方法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哪一种制作方法效果更佳,适用于物体的大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本院学生的作品作案例更能贴近学生。

实训的项目教材则按如下要求进行设计:能注重Photoshop与美术理论的渗透;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需求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进行规划或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许多院校从事Photoshop教学的教师都是出自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软件不存在问题,但由于缺乏美术基础知识,在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方面不能做到正确引导,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我院特地派从事Photoshop教学的教师参加美术基础知识培训,确保Photoshop与美术基础相互渗透教学的落实,让学生在美的艺术氛围中学习Photoshop。

课堂教学组织也是一门艺术

虽说现在Photoshop教学基本上是在多媒体教室或机房实现的,比较直观,但教学组织流程不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

首先,我们将学生优秀作品制作成视频,在第一节课进行播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创造令人愉悦的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气氛也是十分重要的。Photoshop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很富有创造性的课程,可适用的教学法有讲授、案例、实操、小组讨论等等。课堂练习实例要尽量能让大多数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内完成。这样能有时间让学生相互观赏与评价,就像教育家陶行知说的,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解放他的双手,解放他的眼睛,解放他的嘴,解放他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主导课堂的机会,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告诉学生模仿到创新是学习Photoshop的必经之路,讲解案例要求涵盖知识点多,学生操作则采用让其快速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作品,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因此,设计学生练习题也考验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我们分别从广告、照片处理、CI企业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界面设计、网页设计类中选择有代表性作品进行剖析,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构图、色彩搭配、主题等各类图像的主流设计风格。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实验教学环境

在当今信息时代,多媒体信息网络迅速发展,在网上Photoshop基础教程比比皆是,应用技巧层出不穷,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网上学习条件。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网上去查找同一种目标的多种设计方法,如火焰字、人物抠图等,让学生比较查找到的方法。还可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多欣赏中外文学、音乐、影视、绘画等艺术作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这些对学生创作是非常有益的。

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有一款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基于此,我们尝试建立学生多媒体工作室,让学生在服务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软件运用能力。

在考核评价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许多高职院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仍采用笔试和机试两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法,但重点已经从过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记忆进步到注重技能的掌握运用。但我们认为,考试只是在限定时间内考核共性的、统一的技能熟练度,学生容易过多注重教条式操作。实际上,在项目实训中更能反映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更能表现出学生的潜能。为此,我们强调实训在学分中应占更多比重。为防止抄袭,我们要求学生在实训中,用书面写出创作作品的主题、构思以及步骤,这也是对其美术基础知识的一次总结。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对Photoshop课程的评价方式,我们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三种形式。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存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指导教师及时发现指导,但在评价时多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与展示。作品美,美在哪,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应尽可能让学生自评,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Photoshop是一门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课程,它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高,同时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相应的美术基础也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绝不可简单呆板地只教会学生设计绘制几个实例就了事,更要注重Photoshop与美术基础的结合性,应该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提升自己的美感。

参考文献:

[1]郭琦.引入美术设计思想的Photoshop课程教学方案新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7).

[2]叶爱英.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美术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 教育游戏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令美术教育工作者苦恼的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美术课堂完成其它学科作业,看无关的书籍或睡觉,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国外已有许多学者在游戏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教育家杜威提出:“在游戏当中,儿童不仅熟悉了种种意义,而且也把种种意义组织起来,使之紧密连成一体。”人的精神人格的完善在教育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在进行,游戏的价值正润泽学生的生命,培养他们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享受学习,通过学习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石中英教授在《教育哲学导论》中写道:“以人的培养为己任的教育就应该充分展现其游戏性,使教师和同学们的整个身心经常处于一种游戏状态: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和忘乎所以。”他更指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活动中游戏状态的缺乏是造成教师厌教和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教育游戏常用的教学策略

1、启发引导式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宜采取启发引导式游戏,例如笔者在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本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运用到的“以物易物”的游戏,参与学生手里发放写有以下词汇的小方片:快乐、朋友、考上大学、健康、疾病、失败、车祸、被欺骗、1000元、500元、100元,然后和其他几位同学,用自己手里的卡片内容进行交易,可以用钱买别人的快乐等,也可以绑定式销售,或者换取其他你心里所需要的,时间为3分钟。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在寻求美好的事物,尽力规避一些不好的事物,但那些不好的事物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这个时候宗教的作用就体现在于此了,它们常常会对宇宙以及世间万物的变化做出很好的解释,然后回到课题,谈谈这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宗教美术所带来的安慰和影响。用游戏更贴切地帮助学生理解宗教的作用与含义,由浅入深,更好的学习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内容。

2、自主探索式

学习者在游戏环节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这种策略比较适合综合类和角色扮演类的教育游戏,游戏内容一般出于探索研讨式任务,学生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或者设计与之相关的教育游戏。例如笔者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中,让学生在清明上河图中,模仿当时人们生活场景,不仅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当时社会的习俗和生活场景。学生可以围绕核心问题可以展开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的挖掘一些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意图。这种自我探索需要教师把握游戏时间,对知识要点进行及时总结。

3、诊断学习式

斯金纳程序教学法是这种方式的理论依据,它是把教学程序化,其基本点是:要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要求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的“反馈”及强化;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学习进度不要求一致;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低到最小限度。他还认为要完善地实施程序教学,必须借助于教学机器的帮助。这里提到的教学机器即用游戏来代替,采取这种方法可以使他们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强化巩固知识的作用,教师通过教育游戏对学习效果来进行诊断评估。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用时短,课堂气氛欢快活跃,同时学习者在游戏中也能进行自我诊断,结合游戏反馈的情况,来查看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深更牢固的掌握知识点。

4、竞争合作式

在美术课堂中引入教育游戏,需要为学习者的合作和竞争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或设计相应的教育游戏,让学生熟悉游戏的操作规则,然后将全班分成若干对抗小组。组内集体讨论游戏内涉及的知识和问题及操作方法,并进行组内成员的任务分工和角色分配。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在其周围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随时提供帮助和解答问题。比赛结束后,学生可以以自评与互评的方式对各自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再辅之以教师的适当点评与总结。在这种教学策略下,教师要注意对失利组或表现欠缺的组进行鼓励和指导,发现他们的优势所在及需要优化整改的地方,最后对游戏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加以提升和总结。

三、教育游戏运用需遵循的原则

1、学生自主性原则

教师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考虑其认知特点及知识水平,安排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感兴趣也是力所能及的知识内容。教师应成为活动的观察者或参与者,游戏的伙伴和环境的创设者,间接地对活动进行调控,引导学生向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在有效的教育环境中,有更多机会自我决定、自由选择、自然发挥。

2、淡化竞争性原则

竞争固然能够使学生有动力的去学习,去创造,但是不能给学生,特别是年龄偏小的学生,承受过多的压力,所以教师必须淡化竞争,让学生明白重要的是过程体验,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结果。

3、情感体验原则。学生在游戏中能够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能够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美术欣赏方法,拓宽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结束语

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游戏教学策略能够在美术课堂中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方法需要灵活运用,把握它的适用范围。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来设计适合自己教学的游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建立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惠及师生。

参考文献:

[1][美]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