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管理的概念

课堂管理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管理的概念

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价值观 ; 课程观 ; 教学观 ; 师生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16-02

教师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为先导,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一、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观的核心取向

反思我们以往的历史课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是满堂灌,教师真正成了“讲师”,学生成了“听客”,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积极的思维。不断提升教育过程中人的地位,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它反映在四个方面: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密切关系,与教育是否得法以及学生学习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应该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把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学生看成是同等重要、同等光荣、同样有价值的事情。所以教师教学观念的实质性转变就成为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二、生活、世界――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观

历史学科实践性、时代性与教材相对滞后的矛盾,曾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屏障。新课程改革及时地提出“教科书不等于课程,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的新理念。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也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教学内容也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可以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

让师生共同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世界,让教师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出色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且能够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交往、互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传统的教学观,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了死的教条,把学习简单地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差异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力求把教材承载的知识结论准确地传给学生,学生则认真地听老师讲,并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知识记下来,花工夫、做练习记住,考试时再复现出来。而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教材内容的组织设计到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活动设计,从关注知识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从关注外部管理到关注学习者的自我引导式学习、自我调节性学习等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充分发展的特点。作为历史课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构建新型的教学观,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四、指导者、研究者、合作者――角色重新定位中的师生观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历史教师的专业化特征不明显,加之历史课程在中学课程体系殊的地位、功能和价值,所以不少历史教师的角色意识模糊不清。教师应及时调整和转变自身角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知识的动态生成者。突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师首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创造性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成为一种富于创造性的从中可以获得精神愉悦和自我提升的生命活动。

其次,教师应该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教师作为知识搬运工的角色已不合时宜。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有科学教育观、会自我教育、善于合作的探索者,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合作,共同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

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97-01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学生们是否能在课堂上轻松地学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课堂上是否有良好的纪律,是否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或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角色总是强硬的,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布置好,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无条件接受遵循,这样的课堂可能在表面上看来是风平浪静,管理有素,但往往在平静的掩藏下却是学生们极度不满的埋怨,他们的心压根就没有用在课堂上,只是被教师压榨得像在学习。但现在有的教师由于没有接受正确的课堂管理观念,盲目地追随一些诸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口号,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胡闹的场所,这又走上了课堂管理的另一个极端。这样的课堂管理都是不科学的,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特别是初中生这样一群思想活跃,放荡不羁的青少年,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反思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让学生在舒适的课堂环境中学习。

一、心怀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学生,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考虑。特别是在语文课堂,这样一种自主性较强,强调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科,更需要教师心怀学生,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中心,营造一种学生可以舒适学习的氛围。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是人心汇聚的源泉,初中语文课堂上同样如此,教师应该跟着社会的脚步,将以人为本的观念引导课堂管理中来,让课堂管理充满人情味,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首先在进行管理设想的时候就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其次,在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管理中的不足与优点,要及时调整管理中存在缺陷的地方,要善于将优秀的点子用到其他地方,还要勇于敞开心扉去接受学生们的意见。只有这样的计划与实施才是完美的,才是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管理中的温暖。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数不甚数,尤其以网络为载体的资源更是铺天盖地,无法阻挡。面对这样一个信息社会,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课堂管理更有效更科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其他教师分享或者借鉴其他教师的课堂管理经验,多学习多切磋就会有新的发现,会有新的管理方法。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进行管理方面的学习,可以通过视频课堂、网络会议等渠道学习各级教育部门开展的课堂管理教学课,让曾经因为时间、地点等限制而不能进行的学习成为现实。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对课堂直接进行管理。有时候教师难免会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而不能准时到达课堂,这时教师就不用担忧没有教师给学生上课,或者担忧代课教师给学生带来的不适应感,教师可以事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在上课前交给学生或者传到班级群里面,到了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就可以将视频播放,这样就不会给教师不能在教师给学生上课而带来困扰。

三、努力学习管理知识

课堂管理不是简单的在课堂上临时生成的一些零碎的话语或者一些简单的管理行为,而是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拥有较丰富的管理知识,就像教授知识一样,教师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才能给学生上好一堂课,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课堂管理也同样如此,教师需要有专业的管理知识才能将课堂管理好,为高效的课堂做好前提准备。但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对课堂管理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课堂管理,更不要说整个课堂管理系统以及一些与课堂管理相关的概念、理论。教师应该多主动积极地学习课堂管理的理论知识,可以参加一些课堂管理讲座,可以买一些课堂管理的书籍进行自学,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管理的完整体系,从管理到课程管理有些什么特征,从这个概念产生到目前有哪些进步发展,怎样做才能使课堂管理收到良好的效益,这些都是教师在学习课堂管理知识时需要关注的地方。另外,教师在学习了课堂管理知识后还要学会怎样将其运用到课堂上,要敢于在课堂上将以前的错误做法改正过来,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上来,多实践才会有所进步。

四、注重师生合作管理

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理念;优化;凸轮教学

一、管理理念的融合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教育为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服务,强调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为“消费者”和“顾客”的理念,强调“学生为本、学生为教育的服务对象”。全面质量管理已经带来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是以向服务对象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最佳的服务为目的,以组织的全体职工为主体,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种因素,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科学管理方法。该方法是从系统观念出发,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工作环节、过程以至各个工作岗位全面系统地管理起来。它利用质量标准,激励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来关心并追求产品的高质量,都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

全面质量管理原是企业界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它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调在尊重人的价值的前提下,注重战略规划、全员参与、团队精神、协调工作等。

在学校教学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体现对教学、管理、后勤工作的全面管理。二是全员性,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学校所有的教职工、学生都需关心并参与质量管理,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三是全过程,注重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强调每一环节都符合预定的目标,加强教学环节间的衔接管理,保证教育质量的过程管理。要从服务的角度看待学校的一切工作,建立一套质量体系,以持续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的服务理念

1.服务的概念

服务是在商业、企业等领域广泛运用的一个概念。在教育中引入服务概念主要是为了重新审视教育内部与外部的诸种关系,通过对既有关系的调整创造新的教育局面。首先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调整。传统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虽然也暗含着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但这种服务意识与行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张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而是学生在为教师服务。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服务意识的明确引入,将重新摆设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被服务者,这样传统的师生关系将出现一种新的改观。其次是对教育内部关系的一种调整。在企业中,企业内部所有工作环节之间都有“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要求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教育中的内部服务也是应该重视的。

2.服务的质量要求

只是把服务观念引入教育还不够,还需强调质量服务,即有质量的服务。在教育服务中,质量意味着服务者对自身的一种严格要求,同时意味着对消费者的充分重视与关注。对“教学质量”一词至少有两方面是值得重视的:一是教学过程质量,一是教学结果质量。表现在过程中的教学质量体现为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技巧高超、教育机智灵活等;表现在结果上的教学质量则指学生学习效果优良或走向社会后为社会所认同。教育中服务的质量标准可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来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质量对自身的要求和对学生的标准两个角度来思考与行动,争取自身做得更好,让学生更加满意。

二、凸轮教学的优化

(一)提升课堂的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包括:课前控制、课中管理和课后评价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组成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可见,课堂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能动的、权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决策开始,用教学来实现,并以评价作为结束,每个环节的实施,都对整个过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应该突出强调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和全员管理。全面管理是指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目标、模式、时间、方法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全面深入的管理,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与模糊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全程管理是指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实施、检查与督促、评价与总结等过程的管理,通过至始至终的全程管理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整体优化。全员管理是指参与课堂教学管理的人员不仅仅是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还包括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既有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因素,还包括教学环境因素、校园内部因素、校园外部因素等等课堂外部因素。

在凸轮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寻求其它部门人员的协同和支持,安排现场教学,让学生到机械设计实验室,亲身观察凸轮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以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同时,加强挂图、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优化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和应用。在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时,需要理解图解法设计原理、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机构实现预期工作要求的参数。

(二)优化教学管理的教学关系

1.全面质量管理与课堂教学角色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教学实践中的各种角色关系。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民主式的教学角色关系适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在这种新型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由教学的权威者变为教学的参谋者,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录入信息的容器变为主动选择的有个性的人,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教学系统的贡献者,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愉悦。在开放性的新型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系统,它可以有序地、渐进地促进教学中各种良好关系的形成。学习活动也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螺旋,可以得到持续地提高。所以说,要实施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其中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应该共同成为课堂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2.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师生的关系始终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主导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主从关系,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教学从来都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学生即是教学服务的“顾客”,课堂教学也应为学生迅速提高知识、智力、道德、情感、个性及社会适应性的素质提供服务,因此,只有创造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管理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生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高效地学习,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其自身价值的实现。

3.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必须注重教师的动态化管理,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TQM强调以人为主体的思想,注重人对质量的作用。对学校而言,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学行为的改进有赖于教师素质或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改进与提高。

教学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具体作图方法和步骤如下:

(1)以r0为半径作基圆,以e为半径作偏距圆,过点K作从动件导路与偏距圆相切,导路与基圆的交点B0(C0)便是尖底从动件的初始位置。图3

(2)将位移线图s-φ的推程运动角和回程运动角分别作四等分。(图2)

(三)优化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教学设计是一个计划过程,具体的教学是执行阶段,教学反馈后的反思则是检查效果阶段,在教学反馈、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对照计划和标准进行总结,然后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投入下一轮的教学。这样不断循环提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客观分析、总结,直接关系到诊断教学问题。要充分利用评价所提供的数据和反馈信息。在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总结时一定要全面、客观,要因人、因课程、因课的类型的不同进行具体的分析,要注意分折、诊断学生整体与个体存在的学习问题,诊断教师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诊断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使教学管理部门心中有数,并采取相应措施,调节教学活动,保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是让学生分组讨论,用全面质量管理的4个阶段--PDCA循环的基本程序剖析凸轮教学案例。一是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二是找出产生教学质量问题的原因;三是找出教学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四是针对重要因素制订措施;五是按计划实施;六是检查实施后的效果;七是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纳入有关教学规范。八是根据遗留问题,提出下一个循环的目标计划。

二是通过举办实验技能大赛,引导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联合学校制造中心,充分利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资源,由学生自己动手将设计构思变成可以直观的实验模型。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将凸轮教学与机械设计、数控编程、加工工艺等课程综合起来,而且使学生的方案付诸于实践,学有所得。

三是以组为单元,分别各组陈述观点,这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他们在回答过程中,可以适时运用所学凸轮知识剖析问题,也是培养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轮流发言之后,教师穿针引线,融合各方面的精华,以赞赏的理念鼓励学生。同时,强调凸轮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在完成程序规范的过程中,以保证和提高质量为目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和方法,把教学质量管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从而在凸轮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课堂管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1-0098-02

一、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内涵及其基本内容

1 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内涵

课堂管理是指建立有效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管理过程。首先,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建立一定的秩序,并设法维持这种秩序,即所谓的“课堂环境”。其次,课堂管理并不是教师的单方面行为,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决定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学生的反应行为则会反作用于教师的管理行为,即所谓的“课堂互动”。最后,所有的课堂管理活动或行为的目的都是为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并服务于教学目标,最终目的则是促进学生的持久发展,即所谓的“课堂生长”。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学目标与课堂秩序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时必须要考虑的两个首要的、核心的因素。教师对于课堂管理的理解及管理目标的制定是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课堂秩序则是实现课堂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和依据。课堂活动是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活动是其大学生活,乃至其整个人生中的最基本的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因此,课堂对于大学生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挖掘,才能真正有助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管理就是调动一切可能的因素,增强课堂的活力,发挥其生长功能。

2 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有效课堂管理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随着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所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控制型管理,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需要无条件地服从。但在大学课堂上,教学对象变成了拥有独立思想、能够客观看待问题的成年人了,教学目标也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自我管理过渡。因此,有效的大学课堂管理含义包括:教学时间的最大化利用,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基本内容不是单方面的对课堂纪律的控制和对学生行为的管理,而是涉及多方面、全角度的管理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管理,即课堂管理、教学时间管理和课内外作业的管理。

二、有效的课堂管理的特点与标准

1 有效的课堂管理的特点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基于对课堂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只有对课堂管理有切实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才能理解有效的课堂管理的特点和本质,从而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有效的课堂管理的本质是对教学环境的管理,即对“管理”行为的管理。是“通过运用行为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促进课堂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和在规范行为的基础上的创造性。”它与课堂中的教学行为有着根本不同的特点。

(1)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的目标。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的出发点与直接目标是实现课堂的管理目标,即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来实现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营造,从而间接提高教学效果。

(2)有效的课堂管理的行为方式。课堂管理行为是利用管理相关知识和理论,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手段来使教学环境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教学行为的专业性不同,课堂有效管理是通用性的行为,管理的内容和其他管理并无区别。

(3)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实施对象。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主要针对除了教学活动以外的一切影响因素进行管理。针对的对象和教学活动不一样;教学活动主要是针对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果的对象。因此,有效课堂管理行为就像是戏剧活动中的背景,而教学活动就像是戏剧主角。

2 有效的课堂管理的标准

在课堂上,能够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能够确保自己的威信度不降低;在课堂上。能够与学生维持一种良好的、较为融洽的、而且是非正式的管理。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维度。

(1)基础性。包括:1)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2)是否注重个别差异;3)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4)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2)发展性。包括:1)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2)是否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鼓励冒险精神等);3)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4)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三、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实现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创建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1 明确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培养目标

大学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应当具备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体魄健全、意志坚定的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如北京大学聚集了中国最优秀的青年学生,他们求知欲强,富于进取精神,这要求学校提供启迪智慧和富于挑战的教育平台,使他们成为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国家栋梁之才。

2 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的基本条件

改进大课教学质量,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其中,有效的课堂互动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适度的人数规模与时间掌控。安排适度人数或小组的主题发言、提问、演讲、辩论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用多少,学生用多少,学生间的互动又用多少,什么时候进行学生间的互动,都应预先考虑并做出安排。2)教师的平衡功能。教师维护每个学生正当的课堂发言、辩论、提问等权利,从而最终做到维护所有学生的整体课堂话语权利。教师要在掌控互动时间、改变互动方式、转换话题以及指定发言人方面做到平衡与和谐。3)明确的课堂主题。教师要事先给学生准备用于课堂发言、演讲、讨论、提问的主题,并且这些主题要具有针对性、课堂相关性与时政趣味性等特点。4)互动方式的多样性。有效的课堂互动,必须具有多样化的方式与途径。否则,方法单一容易引起学生视觉疲劳。对此,教师要善于创新互动方式,其中课堂讨论较为常

用。

3 有效的课堂管理的教育评价及操作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教师授课质量的优劣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的高低。本文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教学评估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明确评价办法。对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按校、系二级管理办法进行。评价工作应本着日常教学工作与期中教学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一是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二是专家(同行)评价、系级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由各系组织进行;三是校级领导评价、教学督导组评价由教务处组织进行。

其次,确定评价程序。一是领导评价。校、系级领导采取随机听课的方式。要求各级领导每学期至少听一至两门课。二是专家(同行)评价。结合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本系同行两门以上课程。三是学生评价。由各系部学生工作部门组织,以班为单位,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座谈,在广泛参与的情况下,对任课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学生评价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四是教学督导组评价由教务处组织。每学期开学初将本学期课表及任课教师名单提供给教学督导组,教学督导人员随机听课。听课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到教务处及相关部门。五是在评价过程中要求教务处、各系部要认真负责、认真组织,做好评价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查工作,严格管理,以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再次,处理评价结果。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部系能及时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不得拖延。评价结束后,各部系要将相关评价表格提交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分析处理。教务处要建立教师教学质量档案,以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依据。

四、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1 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以精彩的教学为基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

用好课吸引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充满知识性。兴趣性,令教学活动有价值、有趣味。课堂有效管理的前提就是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需要精心设计上课的引导活动,在课堂上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2 有效的课堂管理关键还是在于能够有一个吸引学生的教学过程

只有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前提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授课的计划。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不能过于死板和单调,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课堂就要成为游戏的乐园。应该把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在一起,娱乐性保证学生能够提高听课的兴趣,知识性保证课堂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体现教学活动的价值。

课堂管理的概念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5501

1 课题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上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逐渐出现,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相关研究,课程改革也被重视并希望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我国各级一线教学之中。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及高校应用翻转课堂在我国的适用性及效果方面,对某门课程进行翻转课堂分组实验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试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的必要性以及基本思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2 翻转课堂的特点

2.1 翻转传统教学流程

学习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即信息传递和知识内化。信息传递过程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授课的形式来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学生在独立去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上完成信息传递,课后完成知识内化,这样经常会出现课堂所讲授的知识是同质的,与学生需求无关,同时课后知识内化的过程往往会被学生忽视或者在该过程中学生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影响学习效果。翻转课堂则是在课前将视频、课件等材料布置给学生,将信息传递在课前进行,而老师课堂上则是对学生学习困难之处进行指导,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好的完成知识内化过程。

2.2 改变学生认知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起到引导作用,传统教学授课模式中,多为教师主动的讲,学生被动的听,而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是将学生变为了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从主动认知、自主消化到教师干预指正、深化再到学生掌握知识、拓展技能。

3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及应用翻转课堂的契合度分析

3.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限选课程,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从员工招聘、人员培训到员工薪酬管理、员工绩效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等方面均需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

3.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契合度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对学生掌握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教师更多的是就书本上理论知识进行传授,而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这就导致学生仅能够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缺少实操技能的问题。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将原来的教学流程进行改变,学生在课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课上更多的进行案例分析以及模拟实训,这将极大的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操技能水平。综合以上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涉及学生实际操作技能部分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4 翻转课堂教学实验设计

本次采用了分组试验的方法,验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效果,并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翻转课堂设计。实验周期为16周,每周2学时,共32学时,两个课堂参与实验,其中一个课堂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课堂中16学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本次实验选用教材为邱立姝主编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中选取了前八章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组,教师编写了教学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学习指导,并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相关的教学资源,同时建立了QQ讨论组与学生共同交流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对象为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三年级(下)本科学生,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人数29人,翻转课堂模式课堂人数30人,共59人。

本次实验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两个部分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基础理论部分和实操技能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和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共6学时,实操技能部分包括员工招聘与录用和绩效管理共10学时。翻转课堂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提前将课程内容布置给学生,将传统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学习指导下发给学生,并给学生布置5-8个课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对下节课内容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掌握基本理论内容。理论部分在课堂上主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实践部分则是通过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具体来说,员工招聘与录用

部分在运用翻转课堂时先布置给学生关于招聘的相关理论,主要是关于招募的渠道、招聘的内容、招聘方法以及招聘流程等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讨论和学习,课堂上则是引导学生运用课后学习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分组撰写招聘通知、模拟面试流程,并总结作为面试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招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绩效管理部分在运用翻转课堂时与员工招聘部分流程基本一致,仍为先布置绩效相关理论,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问题探讨和案例分析。

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和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两部分理论教学完成后,对两个实验小组进行了测试,测试题目为40道选择题,其中单选30题,多选10题,单选每题1分,多选每题2分,共50分,测试时间为45分钟。传统课堂平均分为36.24,翻转课堂平均分为3372,其中传统课堂在基础理论尤其是易混淆概念、抽象概念方面得分高于翻转课堂。在员工招聘和绩效管理课程完成后,对参与实验的两个班级分别进行了测试,测试题目是为你所在高校的教师设计招聘流程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两个班级的测试题目一致。从测试结果中看,传统课堂的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了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对绩效考核的内容、指标、周期等要点覆盖较为全面,但是存在单项深入不足、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运用翻转课堂的学生在作业中理论性也较好,并且能够自主查阅学校相关信息,在招聘流程设计和绩效设计过程中结合学校情况,能够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5 实验结论及建议

5.1 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实操技能的提高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并且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知识互补,学生在核心理论方面掌握较为透彻,并且能够对理解理论内容,在分析实际问题时,能够很好的找到将理论和实际的契合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并且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5.2 传统课堂的基础理论教学效果优于翻转课堂

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在基础理论测试上平均成绩优于翻转课堂的学生,所以翻转课堂并不是适合所有课程内容,应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出现这一问题可能是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多为应试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僵化,所以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更多依靠教师讲解,抽象及易混淆概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较难。在基础理论方面教学上应该侧重教师为主,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在边缘概念、抽象概念及易混淆概念应该重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