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与建议

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与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与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与建议

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与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实施 课程改革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80-02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充满挑战与困难的教育革命。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课程设计模式安排课程,都有可能面临课程实施这一现实问题,因此对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课程实施概述

加拿大课程专家M. Fullan认为,课程改革过程一般包括开始、实用与评估三大阶段,每一阶段往往都是相互影响与交错的。因此,很难辨别哪一阶段更为重要。但毋庸置疑,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以往有人认为课程改革开始阶段的课程开发是改革的全部,却不知正如Goodlad所提出的那样:“创新很多时候被视为失败,其实不然,而是它们从来未得到实施。”

从20世纪中后期人们关注课程实施问题开始,一直到今天,许多课程研究都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改革方案的开发、推广、策划和采用通常不会带来真正的改变。正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所进行的国家课程发展运动,为开发适合所有教师的课程而投入大量资金到课程改革项目。但随后的评价研究却发现,创新课程并未被广泛应用,使用的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表明了一点:教育变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有效的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课程实施具有不可预见性。课程的许多问题只有在实施阶段才能被发现,而问题的发现便于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课程改革能顺利开展。

二 我国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资源匮乏

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是课程资源。缺少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就成为了空谈。同时,课程资源充足程度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对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也有很大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全国十个课改实验区的问卷调查中,78.4%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不能满足需求,93.2%的教师认为新教材的难点在于缺乏必备的课程资源。这些数据表明: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但在各学校课程资源都非常缺乏,农村学校尤为明显。

2.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改革失配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影响课程实施因素中最关键的部分,也就是说,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占主体地位。课程改革不能仅依靠行政命令来施行,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这一主体的素质与热情,才可能顺利推进课程开展。遗憾的是,不管是在职教师的发展还是职前教师的发展都没有纳入课程改革的视野。目前,在职教师发展偏重教师的教育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再提高,甚少关心教师教育理念、教师职业认同感、创新教学方法等的培养。就职前教师培养而言,师范院校更侧重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教师职业培训,很少有学校开设与课程改革相关的课程。也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并未获得新的专业能力。再者,教师一直未能有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利与责任也是课程开展受限的重要因素。总之,“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课程改革的最大阻碍是教师课程专业能力与课程专业自的缺乏。

3.评价改革的滞后

评价改革是落实课程改革的配套措施,评价制度制约着课程措施的落实程度。如果一切以考试、升学为中心,课程改革就举步维艰。有访谈调查显示,社会各界都很关心课程改革中的评价改革,在中学尤为明显。以下是访谈资料中校长、家长、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看法。

校长是学校的代表,他们认为,实际中如能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的确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中考的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从现实角度来说,学校如果忽视“双基”,那教学质量也很难有所保障。

家长比较认同课程改革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但家长更担忧孩子们所要面临的各大考试,因为目前存在教材与考试不配套的现象。

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他们认可课程改革,但实际中与之相应的评价方式却未有变化。而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冲突使教育改革并未收到预期的成效。现有的评价方式都是围绕考试而展开,这使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践的积极性大受影响。

通过这些调查发现,评价制度对教师参与课改的程度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也能发现课改中的不同个体有着各自的担忧以及对现有评价方式的不满,新的评价方式是课改参与人的共同期许。

三 推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建议

1.开发与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课程实施的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这就是说课程资源支持是顺利推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因此,开发与创造课程资源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重视培养教师的开发主体意识,给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激发教师的潜力。通过教师教育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第二,教师必须对课程资源有清楚、准确的认识,不能因为教育工作者的偏差认识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第三,社会与家庭也应加入到改革的队伍,积极配合、支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教育不能仅靠教师和学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资源的不断更新与利用,课程改革与实施才能取得圆满成功。

2.重视教师发展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直接参与人,教师的素质、态度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课程改革必须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且一定要避免培训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弊端。所以,应根据教师的所在地区、学历层次、年龄与学科的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往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过是改革的执行者,几乎没有课程专业自,这样的方式称为“防教师”策略。受这种策略的影响,教师一般只注意“如何去教”,却很少思考“为何而教”、“教什么”的深层次问题。换言之,教师都有教学的概念,却没有课程的意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把教师的课程专业自和课程专业能力与课程改革的实施联系起来,以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3.改变考试取向

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的前提,考试就是一根强有力的“指挥棒”,但也是课程改革的束缚。如果中考与高考的取向不变,学校与教师就很难贯彻课改的精神。因此,出台与新课程改革相对应的考试政策是促进课改的关键因素。考试目标多元化是这一政策的重要举措。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突破纸笔考试的单一形式,将笔试与口试等方式相结合。同时,积极建立有效的校外评价制度,将其与考试评价相融合,建立一个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4.加强指导,及时评估,稳步推进实验研究

新课程改革从推行到现在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课程内容难度较大;初中综合科的教师表示对新课程还不能很好适应;部分教师认为工作负担过重。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因此,教师不能一心求成。针对现有问题,需要加强指导。课程研究结果显示,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发现课程设计的问题,不断反馈以完善各项措施。作为实验的新课程,通过评估的反馈来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并非等到问题严重时再将实验否决。因而,课程改革应贯彻过程评估这一正确思想,在指导与评估中,坚持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积极开展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第二版)[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

[2]唐丽芳、马云鹏.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题与障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与建议范文第2篇

我市小学数学研训工作,要坚持在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指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及我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继续推进并深化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为我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建立校本研训机制,理论积淀,厚实底蕴。

1.各校要建立校本研训机制,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制度,加强理论学习的指导,认真组织好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学期要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同时建议各校可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人民教育》编辑部编)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各校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如“集体备课、沙龙研讨、专家讲座、校内骨干教师的讲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博客、浏览教学网站、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真正用于督促和反馈教师学习的效果,使教师个体化的学习经验确实成为进行课改实践的理论基础。我们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师在理论指引下去关注和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发展、课堂中教学的生成、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等问题,这是当前小学数学应该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

2.各校要认真组织学科教研组回顾第一轮课改实验的实施情况,集思广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反思存在的问题。依托理论学习,首先从理念层面进一步更新认识。可以根据面上的问题,充分考虑教师们的需求,整体规划学期理论学习活动,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系统性。

3.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将组织市“小数会”年论文评优活动,主题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含“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截稿时间10月10日)。

(二)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夯实课程实施基石

1.各校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减负”精神,坚持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积极为推进素质教育创设宽松的环境与条件;要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应确保基本学习要求的有效落实,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2.各校要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常州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常州市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常规)”以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同时可以组织教师讨论制定切合本校数学教学实际的常规,以让“常规”真正做到校本化。

3.抓常规,要以加强教研组建设为中心,要以“备课、上课”为重点,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教师间同伴互助,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在贯彻落实“减负”精神要求下,加强对“常态课”的研究,追求质朴而真实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开展好“课题+教研”的研讨形式,即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提倡教研与科研有机整合,做好专题研究。在施教过程中提倡教师从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考虑,组织积累性常规活动,如:每节课前五分钟,可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诸如“口算、对口诀”等专题训练,要求活动节奏恰当、点面结合灵活、活动方式有趣。进一步探索与完善确保常规落实,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教学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的日常调研工作。

(三)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要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那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生活数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实践价值。当然,数学又不仅仅是“生活”,数学课必须具有浓厚的“数学味——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故,针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1.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教学研究小组活动,进一步明确活动目标,改善活动方式,提高活动的水平。针对当前教师们普遍反映对现行“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内容和体系不够熟悉的状况,建议各校在数学校本教研活动时,可以新教材为依托,深入地对教材进行钻研,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他们是如何看待数学教材内容的,哪些是难点,哪些表述不容易理解?要研究“针对具体情况,我们的教学策略是什么?”以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

2.为更好地彰显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方向、凸显研究的重点,转变研训方式,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提供研究与发展的平台。本学期对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部分内容将继续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要对教材中“整数计算的教学”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工作,在总结计算教学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围绕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具体要求、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编写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改进建议、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分析等问题展开。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年级单元具 体 内 容页码连续

课时研究

时间

二9《时、分、秒》》P88-93311月

三7《乘法》P70-75310月

四1《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二)》P8-1029月

五6《解决问题的策略》P63-6739月

说明:另《数学探究我快乐》中的六年级《近似值和估算》(P33-36)与四年级《有趣的数阵》(P51-54)的各1课时材料作为本学期特别的研究内容。11月

对以上专题研究的内容,望其他校的教研组老师们也能积极主动地在本校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并进行教学反思活动,以追求区域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的有效提升。

3.继续维护和充实“金坛市小学数学交流中心”网站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并整理教学一线教师的经验和做法,让资源进行共享。

(四)认真抓好课题研究,扎实推进教育科研,深化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数学课堂是师生彰显生命活力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要做到这一点数学教育科研应是先导。首先,全体数学教师都应“聚焦课堂、研究教学”,努力实现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其次,教师要努力学习教学理论并力求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学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再次,各校数学教师要形成“教、学、研”的共同体,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积极营造具有浓浓教研文化的氛围,这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力之举。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各校已备案或立项的各级各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要继续扎实抓好研究过程的落实,不搞课题研究的花架子,要走“研训一体化”之路,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年课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⑴在新的平台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⑵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⑶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追求真实、有效的学习过程,以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2.由市研训中心小学数学组领衔研究的省教研第七批立项课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研究》,本学期将从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目标、有效策略、材料的选择与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评价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度研究。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组长要继续从各自研究的重点进行开创性研究工作,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多践行,深思考,要为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在本学期组织人员继续编写《数学探究 我快乐》上册书稿,以拓宽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提高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各校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要积极开展“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研究”,特别是已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实验小学的学校要先行一步,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提高教师教学预设的水平和驾驭课堂生成的能力,探索实现师生主体性张扬的途径和实施策略,同时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素质。

1.各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常州市级、金坛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主持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青年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在相应范围内上1-2节研究课或示范课;数学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力争每年在省、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1-2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2.在市“研训一体化”工作要求指导下,本学期小学数学学科将充分发挥兼职研训员在学科领域方面的引领作用,将组织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协进会”与“学科中心组”开展“同课异构”、“主题沙龙”、“读书沙龙”等小型研讨活动,注意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点带面,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与教学业务水平,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与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程改革 物理课堂 高中生 人性化 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的特性和要求为高中物理教学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基本的诉求,即透过科学、规范和有序的课程改革提升教学工作的活力,为高中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要时刻牢记的是,高中物理课程的新变化和新改革都要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要本着为学生谋利益的思路开展。无论如何,研讨新时期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路、要求和主要方向,其现实意义十分显著。

一、课程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性化的革新之路

应该清楚的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本质就是透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物流思维能力和应用水平,深化物理知识的实践性能。综合来看,高中物理由于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学的工作大都与成绩相关,严重忽视了物理本身的乐趣,也淡化了对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在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冲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将过往教育教学工作“以成绩和结果为纲”的错误思路纠正过来,千方百计的培育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高中物理课程的新变化、新改革应该坚持“人性化”的方针和路线,即尊重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按照学生的诉求出发,将教学的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进一步说,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必须走“以人为本”的道路,这里的“人”就是学生。只有学生真正的热爱物理课,热爱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例如,在日常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按照既定教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常规的授课,也要积极引入其他的多元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内容,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诸如“开放式课堂方法”、“情境教学模式”等都可以成为物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教学方式选择。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能够激发课堂的气氛,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必然可以更加迅速,改革的质量也必然有所突破。

二、坚持“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方针,增加实验教学的内容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实践和亲手操作的科目,只有在不断的实验操作中才能取得教学的突破和学习的进步。根据这一原则,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学课程的改革也应该想方设法的增加实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实践走进实验室、接近物理实验器材和工具,亲手感受物理实验的气氛和情境,亲手体验实验获得进步和。在过往的很多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授课的内容,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诚然,这一结果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学校物理实验条件滞后,实验器具匮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物理教师缺乏物理实验先决性的意识,对实验内容的重视不够。因此,推进新时期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必须增加实验的内容,让学生透过参与各类实验和物理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操作水平。只有学生懂实验、参与实验、认知实验的本质,高中物理教学才能取得进一步的跨越式发展。

因此,在推进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中,都要牢固树立和坚持“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方针,让高中生真正有机会和时间参与到物理实验中,体会物理实验的乐趣,认知实验的本质和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也只有坚持“实验驱动物理教学”的理念,高中物理教学才能有所进步。

三、注重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提升物理教师的评价和考核功效

要知道,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改革要以“物理课程”为抓手,以物理教师为主要推动者,亦步亦趋、小心翼翼的推进。高中物理课程的改革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改革设计者、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物理教师的多方努力,这其中,物理教师的功能性作用尤为关键。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建立健全以物理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考核、审查与评价机制,定期定时的对课程改革推进的步骤进行督察,力图强化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要看到,高中时期的物理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地位是十分显著而突出的,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综合的统筹与执行。透过评价和考核机制的建立,能够规范课程改革的执行细节,提升课程改革的落实效果,拓宽改革的基本辐射面。所以,新时期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必须十分清晰,并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后期的评价、考核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必须引起相关从业者的重视。透过上述措施的制定、落实和贯彻,新时期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推进是大有可为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促进效果很快可以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钮小桦,周传章,李建红. 以务实、创新的态度面对高中新课改[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7(11)

[2] 宋荣睿.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浅谈在课堂上如何渗透物理思想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9)

[3] 樊 强. 开发抽象思维,拓展思维空间——论高中物理教学培养抽象思维的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9)

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与建议范文第4篇

20xxc年11月9日-11日,我参加了在常州举行的《20xx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骨干教师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中,我听到了许多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思考,对工作、对学生独特的感悟。10号上午在常州二中的课堂观摩与学习让我对教师课堂教学与改革有了更深的感悟。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感受颇深。下面是我的两点感悟:

(一)继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打造精品课堂

在高中教学第一线工作近10年的我,在工作中始终尽职尽责,热爱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自认自己是一个称职、优秀的教师。但在常州二中听完这两节课后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尤其在以下两点: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从张珩老师的课堂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女教师的亲和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尊重学生爱好和人格、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2、创新设计教学案,注重课堂生成。戴老师的课堂让我看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教学案的精心编制、时政新闻的创新引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自己的课堂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二)加强教科研学习,做学者型教师

这次培训我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他们对于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推进新课改,如何做好教科研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深深吸引了我,我真切地感受到“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师不是一名优秀教师”。我也深切感受到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巨大不足。作为一个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范文二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的安排,我们作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骨干高中政治教师参加了为期三年三次集中的省级培训,培训单位是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三年的培训学习,我们非常感谢四川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非常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非常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3年来,政治学院的领导和指导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与安排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比较全面的覆盖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这些课程主要有:教育改革与素质构建,教师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压力与情绪管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探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中学教师如何做科研与写作,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两位老师的示范课,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思考,政治课教师教学的专业化特征分析,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等等。另外,每次集中学习都安排了学员之间、学员与指导老师之间的讨论和探讨,效果很好。同时,安排教育发达地区的优秀学员为我们展示优秀示范课,打开大家的思维和视野。为我们授课的老师,除了政治学院的专家教授外,还从新课程改革已经先行一步的福建等地请来客座专家学者。总之,政治学院领导和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享受了一顿丰富的培训大餐。

三年的培训一晃之间就过去了,回想起来收获多于辛苦,成功大于付出。平时我们这些老师大多忙于工作和生活,难得有时间坐下来读书、反思,更难得有机会聆听到专家学者的讲课。所以我们全班骨干老师学的都非常认真和专心,每个人都记录了大量的听课笔记,都写了不少读书心得体会。我作为来自凉山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第一线的一名学员,也和大家一起刻苦学习,珍惜着来之不易的机会。在所有集中培训期间,从未缺课,认真参加所有活动,并保质保量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结束,我有以下诸方面的收获。

一、聆听指导老师——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课和报告,再次丰富了我的中学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理论先于行动,观念决定实践。培训教师,首先必须培训先进的理念。好几年前(2001年10月——2002年9月)我曾经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那次培训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使我思考问题常常站在了较高的角度。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又使我感觉回到了从前。那些专家、那些教授、那些大师,从他们口里面讲出来的最新课改理念、最前沿的理论信息、最精彩的论断,最新颖的课程展示,来自新课程改革地区名师的实践经验教训,常常使我激动,常常使我感慨,常常使我浮想联翩。我大段大段的记录,大口大口的吸收。我这个来自偏远地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深深陶醉在培训收获里面。

二、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许多新课程改革的东西。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四川省的新课程改革是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的,时间是2004年。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四川省决定从2010年秋季开始。我们这次培训就是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政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准备了相当部分的新课程改革专题讲座与报告。如谢吉新老师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卢志老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四川师范大学李方建教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探究》,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作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福建福州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作的《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刘文川教授作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等等。这些专家学者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和讲座,让我们集中享受了一场高品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盛宴,使我们领悟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手段、使命等,大大开阔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视野,加深了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我们今后投身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三、这次培训政治学院的领导还专门安排了四川省教育发达地区的三位特级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新课程的教法。仁寿一中的唐树林老师上了《价值规律的作用》,成都树德中学的吴金全老师上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郭开全老师上了《商品的价值量》。三位老师都是用新课程改革的方法上了旧教材,课本为载体,师生互动,课题活跃,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是生成而不是预设和灌输。行家里手的这三节课让我们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教学经验,树立了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四、来自新课程改革地区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传授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政治学院领导还邀请到了新课程改革先行地区福建省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传经送宝。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刘文川教授作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积极解决这些困难与矛盾的思考。福建福州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作的《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从课程改革的概况、福建省课改现状、高中课改的深层次矛盾、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衡量标准、师生互动要注意的问题、新课改复习备考建议等8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其实践经验之谈,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大大受益,对许多问题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五、我们这次参加省级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的老师都是来自全省各地、各校的精英和骨干,大家同行坐在一起听课、交流、探讨,不可避免的要碰撞出许多的思想火花与心得。每次集中培训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都安排了学员分小组进行座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探讨教学问题,切磋教学技艺,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培训方式。大家坐在一起把平时工作中的困惑、矛盾、感想都拿到培训会上来交流,求得答案,求得,在互动中进步,在探讨中前进。我在整个培训期间写出的好几篇教育心得的博客,其灵感就来自于小组讨论和听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

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与建议范文第5篇

二、主要工作

(一)更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1、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在改革的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在实践积累中进行理论创新,在教改实践中反思。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改革和创新,全方位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教育教学认识。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空间、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育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2、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搞好课改年级课教材的集体备课,并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观摩研究课。

3、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4、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刊物、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改进教研方式,做好教学工作。

1、组织学科新教材的培训,组织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美术学科教学建议》。

3、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日程安排

第一月份

1、召开全体美术学科教师会议,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

2、一年级苏少版课标本教材以及四年级教材的培训工作。

3、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第二月份

1、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研究课、教材教法研讨座谈。

2、学科常规调研。

3、美术一年级集体备课。

4、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第三月份

1、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课题研究工作。

3、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第四月份

1、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

2、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3、课题研究工作。

第五月份

1、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2、参加市区美术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议,商讨下学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