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 美术教育 三维目标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之掌握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途径。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素质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人类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美术教育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新一代开拓型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也应贯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就是讲美术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美和术。美即审美教育,术就是知识技能。一堂构思完整的美术课必须是美中有术,术中有美,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审美教育是前提,只有发现美、认识美、理解了美的内涵,才能对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技能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人的感官对美的感知、认识和欣赏,充分利用人类的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揭示出美的规律与法则用艺术的真谛:真、善、美去打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理,才能使他们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庸俗……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感悟美术作品引起我们的关注对我们的感情认识产生影响并激发我们对周转事物做出反应。例如:对于荷花,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它的美丽花朵更能意识到它象征着高尚和纯洁,这种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的意识升华,就有赖于审美教育的渗透。

审美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在观察时、临摹时、练习时,都能发现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平衡美、韵律美、统一美、对称美.……

只有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审美观点,才能辨别我们身边事物的美丑,从而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审美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敏于观察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真、善、美、假、恶、丑。这样儿童和青少年就能利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从而成为具有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的一代新人。

二、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绘画技能。

这就是美术中的术,进行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任务是其它一切学科无法代替的,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美术教学,将系统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欣赏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等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知识的掌握是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理论与熟练的绘画技能,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也只有在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切教学实践表明,只有以知识教学为核心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实现素质教育。

小学美术教材中美术欣赏课,丰富的知识,优秀的作品使学生在艺术长廊中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精神境界及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也是研究美和理解美最基本,最具体的手段。而通过绘画知识的教学使小学生了解不同绘画种类的形式美特征与表现技法,学生会在具体的绘画实践中提高了造型能力与审美水平,也培养了小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感知美,并用适当的绘画形式表现。通过美术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当前和以后学习的相关科学而言,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则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如大力的发展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有利于语文的学习,操作技能的训练对物理实验大有好处……这些为我们的学习以及以后从事美术专业都能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可以说使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美术教师的重点,也是对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全面发展。

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完善的人格,这是素质教音和历来教育追求的目标。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培养,都在美术教学中有所体现。有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学画画,陶冶品德是政治课的任务,其实是极端错误的,美术课以其艺术形象的直观性,具体性,能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画面展现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启迪对培养学生新始高尚的审美情操,有着特殊的教育力量,美术教学中陶冶品德与知识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不容忽视。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会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认识绘画的对象对于事物的整体和具体的形态、造型、色彩、比例等视觉形象进行观察,这种观察过程不知不觉地提高着我们的观察能力,观察是获得视觉形象知识的第一步,也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是,学生的脑海中有了丰富的视觉形象以后视觉形象成为想象力的基础,从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美术作品,学生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潜力。在接触美术作品后,他们会利用头脑中的视觉形象来进行美术创作,从而对视觉世界做出反应,而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所有活动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小学生记忆画和默写课中记忆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形象记忆力的提高可以大大的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成份。

在审美教背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完善的人格的中心环节就是构筑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品德,生活习惯。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以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目标,不能单纯地认为美术课仅仅是教学生绘画,教学生依葫芦画瓢,具体地说,美术课上,也要教书育人,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要创设学习环境

愉悦的环境能够让学生身心放松、舒畅,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自由的想象。如在《贴鼻子》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贴鼻子”,有的学生将鼻子贴到了脸的外部,有的学生将鼻子贴在额头上,还有的学生将鼻子贴到了眼睛上,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在游戏似的活动中,学生轻松的认识了人体头部的构造,对各个器官的位置及其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对各部分的最佳比例有了深入的认识。这次教学活动充满着欢声笑语,在学生自我表演,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二、要适当添加游戏、表演环节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形象大于思维,常常用感性的形象代替理性的思维。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课堂的设置应该以感性为主,可利用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表演来增强学生的感性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去,从而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正是由于这样一些活动、游戏的设置,为学生创造了有趣的情境,使得学生的主动性与感性在美术学习中发挥了巨大优势,使得课堂氛围快乐而丰富多彩,使得我们的美术教育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与作用。

三、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我发现与单纯的绘画相比,很多学生更喜欢制作类的课程,学生在制作东西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美,而且从中体验到设计与动手能力的结合,这是美术的一个使学生更加快乐的方面。绘画方面小学生显得弱了很多,因为他们的天性就是坐不住,好动,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依赖性特别大。他们凡事都找老师,记得到小学上第一节美术课《神奇的口袋》,我叫孩子用手中的色彩画大树。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说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老师我不绘画你帮我画吧!老师我们不会涂色你帮我涂吧!我接着说有一句话怎么说的了:“自己事要自己做”,老师不能帮忙做。他们听了我的话又都回到座位上认真的画起来了。

当然,很多国家还将舞台表演与布置纳入艺术造型艺术进行学习,将学生的艺术学习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舞台表演与布置这样的艺术学习中实践能力更强,更能让学生感觉到创造感与快乐,是我们美术教学中应该学习的地方。

四、要讲究以人为本

小学美术教育要“以人为本”,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当一个人非常愿意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乐意去了解它。为了调动学生上美术课的兴趣,我会允许学生说出所喜欢的物品形状、特点,和喜爱的原因,还允许学生对最喜爱的小动物、小玩具或其他物品仔细观察。这样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用“投其所好”的方式,比较容易唤起小学生观察、想象和画画的兴趣。有了兴趣之后,学生就会觉得画画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这样不仅学生乐于上美术课,而且对于老师来说,课程的效果也要好很多。

五、要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

传统的美术教育以老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互动过程变成了单一的老师教授的过程。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们的原创思维,要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自由,个性得到解放,画心中之所画,表心中之所想。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没有条条,没框框,不受什么规律和理论的约束。他们的思想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比如在执教《有趣的半圆形》一课时,要求学生对半圆形联想、添加组合成一幅漂亮的画面。我却发现李苗苗同学的画面看不懂,上面乱七八糟的就是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这画的是什么呀?于是我便轻声的问他画的内容,他乐呵呵的告诉我他画的天空。尽管只有一些凌乱的线条,更谈不上想象力,但他表现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对于她的涂鸦我没有批评而是加以提示耐心的辅导,不一会她又从新画了一个用半圆添加出来的小鸭子,色彩图的也很漂亮。所以我觉得要表扬学生的每一次参与活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及时进行表扬与激励。通过我的实践教育,让每个学生敢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绘画,及时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激励,使得学生增强信心,勇于参与。

六、要正确运用评价机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表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认可,小学生更是如此。在美术课中他们的画充满了梦想与天真的色彩,他们非常渴望老师对自己画的画有一个很好的评价。可以说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以后能否继续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作业,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采取“差异化”的评价方式,尊重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具体特点,多挖掘出作I的优点,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挖苦,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批评,不能只注重用“一把尺子”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独立性的认可。在作业中并加以评语表扬。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七、结语

我们应该将“快乐教育”融入小学生的美术课学习中去,让小学生能够发挥主体作用,快乐的学习美术,领悟美术的魅力,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发展,让小学生在美术课中能够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造力;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通过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专业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美术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能和才能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客观发展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通过美术教育改革,将创造力放在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中,使学生的智能和才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知识水平和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美术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重视。但是我国小学的美术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师不能尊重学生对绘画的表达方式;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抑制了学生的美术直觉和创作灵感,使学生自由表达的天性受到压制。小学美术教学彻底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沦为简单的绘画训练。美术艺术变得格式化、符号化,教师在授课中对绘画的对象进行详细的讲解,将绘画中的颜色、形态、结构、比例等都进行硬性的规定,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个性表现,使学生的创造力受到抑制。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结合

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美术表现形式。小学生的美术作品从用色上、线条上都比较夸张,在对绘画对象的描述上具有随意性,在对绘画对象的表现上具有主观性,创作风格不手拘束,但是就是这种创作才更容易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能以绘画作品与绘画对象的相似度来进行评价,而要看绘画作品是否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创作是否新颖和独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开始绘画,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只有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才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比如,在教授“静物写生”(小学五年级美术下・人教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绘画对象,然后由学生去自由发挥,从不同的角度去创作,教师切不可给学生过多的条框要求,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去创作。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角度不同、学生的感受不同,创作出的作品也会不尽相同,教师在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时,就不能从与实物的相似程度去评判,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学生的内心。

2.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的表现出来,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行创作,同时也要能够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态度以及讲话方式,要做到态度和蔼,尽量使用温和的语气,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教师敞开心扉,进而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在这种氛围下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并能够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个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因素。美术属于艺术范畴,而艺术最宝贵的精髓就是创新和个性。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丰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在创作上比较大胆,不受拘束。小学生的创造意识尚未完全形成,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行有效的开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副科”,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使美术教学的地位获得提升。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够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挣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内心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对绘画进行创新,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课本上一些静态的材料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因而也就对此兴味索然。如果我们教师仅仅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讲解来开展教学,则很难让小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真谛。因此,我们教师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悟美术知识的内涵。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在后半堂课便会走神,此时,教师可以讲解美术知识与人们心理活动相关的知识来提高学生兴趣。人们的心理活动不仅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属性,还可与外在环境产生联系,更多时候是通过自身动作以及面部表情向外流露感情。教师可在学生走神的时候说道:“人们在无心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便会变得心不在焉,如在课堂上大家不想听课,便会不自觉向外望,或者将目光集中于某处,并未观察教师上课内容,思维也会出现掉队现象。”因此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向人们展示画面这么简单,还可通过画面向人们提供一些基本信息以及情感。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体会到美术教学精髓,还能够将思绪调回课堂,认真听课,一举两得。

2.利用情境教学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率

美术是一门以生活应用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运用能力。美术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运用能力。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渲染。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一些为小学生常见的物品作为美术练习。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生活气息,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吸收美术知识,同时有利于小学生提高美术知识运用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思想。

3.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故事教学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故事,能够极大地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犹如催化剂,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例如,在进行任务绘画教学中,教师可选择《白雪公主》作为教学故事,《白雪公主》中人物类型丰富,有天真活泼、美丽大方的白雪公主,也有善良厚道的七个小矮人,还有外表美丽内心邪恶的皇后。在讲故事的同时引进美术教学知识,让学生懂得可运用不同绘画技巧表现不同人物的品质。这样利用故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美术知识,通过故事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师在教学中需善待学生所犯的尝试性错误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活跃课堂气氛,还要彰显学生个性。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难免会在课堂中犯下错误。有时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可能违背自然规律,教师往往觉得这样的发言可能会影响其他学生。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在课堂上犯下教师认为特别低级的错误,因此可能对学生说出一些不当语言,甚至出现一些不恰当举动,影响到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范画;合理应用

一、范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在美术课堂中,有些术语、概念、法则很生疏且抽象,有些学习内容难度也较大,这时,单凭教师的讲解,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接受,作画时也仍感茫然失措无从下笔,从而产生为难心理,导致学习兴趣淡漠,学习信心减退。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若能将一幅幅美观生动的范画展示或演示给学生看,并辅以一定得讲解,让他们直观感受,一目了然,这样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增强其学习美术的信心,同时也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欣赏范画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是《新课程美术标准》中要强调的。调动学生的作画积极性,引导学生完成正确的作画过程,增长他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

(三)范画可以向学生传授技能技巧,提高课堂效益。每一张范画、每一次教师的示范都是具有指导意义和辅助效应的。在美术教学中,技能技巧的传授与训练不容忽视,因为艺术表现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受过技法的训练,才具有实际应用能力,才能缓解表现上的困难,从而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和对提高整个美术教学的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优点而忽略了它的缺点,范画在美术教学中有好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它的不足之处。我们要考虑到运用不当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弊端。

二、范画选用不当对儿童美术教学的消极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范画选用不当则会造成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在美术课中也存在这种类似的问题,因为范画反映的是具体性与直接性,学生们在教师出示范画后,会有学生生搬硬套教师范画的现象。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实践能力,是美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力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人的思维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思维作为人的智力核心,是智慧的集中体现。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使我们片面地认为范画教学是限制学生主体性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名小学的美术教师,不能清醒地、理性地认识这些问题,不能在向学生提供范画的同时避免到这些问题,那么就可能在给学生带来正面引导的同时也带给学生错误的影响。我在此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和一些优秀教师的好的范画使用法,就这个方面的问题作进一步阐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应对措施。

三、合理地、科学地应用范画的具体措施

(一)范画的运用应视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经过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实践表明,对年龄较小的学生(一、二、三年级学生)离不开范画教学法,而对年龄比较大的学生(四、五、六年级学生)则可减少甚至不运用范画教学法。因为年龄较小的学生对事物及生活的认识能力不够,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和概括事物。加上年龄较小学生特别需要进行一些基础的知识训练来充实他们的头脑,老师的范画就可让他们较快地理解和掌握绘画的材料、表现方法及设色基础知识,有利于为今后绘画打好基础。就比如一年级课本当中的《威武的狮子》一课,狮子的诠释可以说是非常难的,即使我在前面的导入中让他们看了动画片《狮子王》,也讲解了狮子的特征与习性,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件难事,迟迟难以下手。这时给他们看一看同龄人画的或者是一些名画,那他们就容易多了。毕竟画面变成画面比真实物体变成画面要简单的多。而年龄较大学生却不同,他们对社会生活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他们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出创新、想象,就可以组织成一幅好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年龄较大的学生尽量不用范画教学法,而应尽量多地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让儿童自己创作,自由想象,让学生在不同的构图、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环境创作这些方面下功夫。

(二)要巧妙使用局部示范。特别是对年龄较小学生,可以把作画的主体物提供给学生作参考,但周围环境、人物的增减、场景的变化,则应由学生自己想象添加,这样就不是那种原封不动照抄范画,而是给学生的思维想象及重新再创造提供了条件。比如小学一年级中的一课《大鱼和小鱼》,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各种鱼的种类,在范画中重点突出鱼的绘画方式,教给学生鱼的种类和特点,色彩变化。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可能对鱼的表现形式不能很好的诠释,而对除鱼以外的背景的变化,则可以交给小学生自己想象创作,一般我都会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这时小朋友们就会浮想出很多的场景。这样既完成了这一课所希望完成的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想象及重新再创造提供了条件。

(三)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范画时,必须注意辩证引导。

当一幅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喜恶偏好对范画作出“正确”与“错误”的不客观、不准确的判断。作为一件美术作品,好与不好是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的,也很难用“正确”与“错误”来严格界定和区分。学生作为观赏者,也同样存在着差异,因为人的美感由于审美观点、审美标准、审美能力的不同,对审美对象产生的审美感受就会产生差异,不同的学生在观赏同一作品时,受不同环境、不同气质和不同修养的影响,审美情趣和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只能作为学生走进艺术殿堂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引导他们尊重自己的艺术个性。

结语

综上所述,范画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合理应用范画的重要性。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范画,在使用范画的过程中要客观地分析、讲解、引导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胜任绘画基础的教学工作,还必须勤于苦练,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范画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宋幸.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范画的应用[J].在线学科教学,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