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汽车电控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汽车空调 “教、学、做”合一 六步教学法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0-01

目前,高职汽车类专业均已制定了学习领域型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并设计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着力点在于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摆在高职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汽车空调检修》为例,开展企业一线专家、教育专家及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研讨会,进行汽车空调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跨学科选取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利用六部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多媒体、实训台、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一、《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现状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汽车机电维修高等技能型人才,《汽车空调检修》课程是核心课程之一,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占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诸如:教学组织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实训设备易损坏等问题的困扰,从而严重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维修汽车空调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汽车空调检修》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分别为:汽车空调认知、制冷管路检修、采暖系统检修、进风系统检修、汽车空调电气系统检修、汽车空调性能检验,每个学习情境包括1-2个学习子情境,总共12个学习子情境。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约束,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从岗位12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教学体现“教、学、做”合一特征。通过12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可完成岗位的12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12种典型的“工作情境”。以Passat自动空调实训台为例,汽车空调电气系统检修学习情境的参考学时为2周,完成2个学习任务(包括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元件认知、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任务的难度呈递增关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如何实施六步教学法

在一体化实训教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做”合一,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全过程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分组决策、实施计划、检查并评价工作完成情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接受职业氛围熏陶。授课方案(以4课时为例)见表1。

表1 六步教学法授课方案

三、六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以“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元件认知”子学习情境为例,组织教学时,除准备好实训设备、汽车诊断与维修工具、维修资料外,还需要明确学生的兴趣点、前导与后续课程等相关情况,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对课堂的“编导”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以把握以下教学要点,组织学生去学习,引导学生在工作中总结规律、工作过程、工作原理等,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结论。

(一)引导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各个元件的功能、位置、结构、电路图、检测方法等,能用文字阐述,并整理归档。

(二)引导学生制定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各个元件的检测计划,分组讨论确定最终诊断、维修方案。

1.引导学生明确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各个元件的检测条件;

2.引导学生明确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各个元件检测项目的测试对象;

3.引导学生明确汽车空调电控系统的检测工具,熟练掌握诊断工具的操作技能;

4.引导学生明确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各个元件测量、诊断方法;

5.引导学生正确读取汽车空调电控系统各个元件检测结果;

6.引导学生能根据工作原理分析电控系统各个元件检测结果;

7.引导学生分析测量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判断元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8.引导学生得出诊断结论;

9.引导学生提出修理方法;

10.引导学生给出维修建议。

(三)引导学生注重团队的分工、协作、交流与沟通。

(四)引导学生养成劳动安全、环境保护、现场5S、质量监控等责任意识。

四、结论

实践证明,学习领域型课程体系促进了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内涵发展,而六步教学法的广泛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有效提升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采用六步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后,对师资、实验实训设备台套数、小班额授课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将高职汽车类专业建设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赵锦.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我国高职实训教学体系若干问题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2008(5).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1.中高职课程衔接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目的及任务

学生经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已经对汽车发动机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在中高职课程衔接背景下高职教育阶段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主要实现以下目的:教导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控制电路等基本理论,进行使用和维修发动机的基本操作训练;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准确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了解车用柴油机电控技术和燃气发动机电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汽车电控技术的专业技能,提高其社会交际能力,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能不断积累有关发动机电控检修方面的经验。

2.中高职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策略

(1)兼顾中职教学内容,巩固和拓展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知识面。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是其他课程的延伸,与其他课程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和分工。如中高职阶段的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等都是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难点是对各种传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对汽油喷射和点火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过程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该课程的梳理和定位,发现该课程与中职阶段教学存在的差别,区分其难易程度。在高职阶段教学实践中,应当对中职阶段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提高和拓展,在巩固学生学习基础的同时,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和知识面。

(2)优化高职课程教学方法。在高职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知识的输入和技能的输出两大板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与研讨方法等。比如,在采用小组合作与研讨的教学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汽车维修资料与光盘等物品分发给每一小组,并且将教学环境布置成具有实训区与讨论区的格局模式,然后再让学生在实训台前进行自主研究与摸索,独立完成对各种故障的检测与维修。然后再所有小组的学生到讨论区,与其他同学分享或讨论自己小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者是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适时的点评或者对学生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与探究能力的提高。

(3)提高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教学中也是如此。为了使得评价能够更好地反馈教学效果,可以采用老师评价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评价可以选取每组的代表来完成,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对教学做一个客观评价,然后再运用加权平均数的相关原理来对其进行衡量。其中,老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仪器的整理与使用、安全性等,而学生的评价则侧重于团队合作和方案的质量等。这样对教学评价进行设计,就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大大提高评价的合理性与效果。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发动机电控实践教学 岗位能力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177-02

岗位能力,是指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职业岗位任务的能力。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岗位能力鉴定定级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省、市)的考核,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后,所给予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同时,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按照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职业岗位能力强,适应面宽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基于此,针对汽车类《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开发必须按照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和各类型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设置。

一、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

(一)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梳理发动机电控检测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

汽车维修工对职业的定义为: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及检修设备进行汽车的维护、修理和调试的人员,对其职业能力特征的表述,见表1。可以看出对该工种的从业人员学习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要求很高,在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应加强训练。

表1 汽车维修工职业能力特征等级

汽车维修工职业标准中的中级技能等级,对汽车电控发动机诊断和修理类别技能能力和应具备的理论基础,见表2,高级技能等级对汽车电控发动机诊断和修理类别技能能力和应具备的理论基础,见表3。从两张表中可以看出,职业标准针对发动机常见故障和疑难故障排除应具备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表2 汽车维修工职业标准(中级)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方面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汇总表

表3 汽车维修工职业标准(中级)解决发动机疑难故障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汇总表

(二)走访汽车维修服务企业等用人单位,分析和整理发动机电控检测维修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通过对南京11家汽车维修服务企业进行的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汇总后,相关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能力要求比较高,希望毕业生能零距离与工作岗位对接,能独立开展工作,具有一揽子解决电控发动机各类型故障的能力。

(三)《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应培养学生具备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对上述两方面的分析,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以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维修为主线,配套相关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内容,将能力培养汇总为以下三点:

1.电控发动机故障初步判断,构建检修流程的能力(能力1)

对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仪器检验法和人工经验检验法,确定故障诊断分析的大方向(集中在发动机的某个自系统中),据此能制定出后续检测诊断的流程。

2.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测量和测量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力2)

根据故障初步判断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测量。首先,做到检测仪器设备选用正确;测量方法正确;数据读取正确。其次,综合多个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更为精准的判读。一是与初步判断吻合,找到故障的原因;二是初步判断,根据测量的结果重新分析故障的原因,制定新的更有针对性的检测诊断流程。

3.传感器、执行器拆卸、清洗、装配、匹配的能力(能力3)

拆卸、清洗、装配、匹配传感器、执行器是电控系统故障排除的执行部分,操作的正确可靠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

二、《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项目教学设计与安排

(一)针对能力1设置项目

以电控发动机怠速游车故障为例进行说明。

1.教学情景

实训中的帕萨特轿车发动机有游车现象,EPC灯不良。在实训情景通过更换一只热膜上有污物的空气流量计设计故障。

2.知识准备

学生起动发动机认真观察故障现象,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同学在课堂上发表意见,教师进行引导,将意见集中为喷油器喷油量控制不精确对发动机怠速工况的影响。发动机喷油量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发动机进气量(空气流量计检测)和对应工况的空燃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这两个知识点。

3.任务实施

意见集中后,学生分组制定后续检测诊断方案(读取空气流量计数据流、测量工作时波形),并实施。

4.技能拓展

通过更换一只无故障的空气流量计,发动机游车现象排除,分析对比故障排除前后发动机的工作状况,验证空气流量计在发动机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针对能力2设置项目教学情景与实施

以空气流量计波形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1.教学情景

空气流量计波形分析的教学情景选取与上例相同,要求学生使用数字示波器测量空气流量计输出波形。

2.知识准备

学生分组讨论,回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学习的空气流量计的结构与测量空气流量计原理,教师引导并总结正确波形的基本形状,讲授和示范数字示波器测量原理和操作使用方法。

3.任务实施

学生分组使用数字示波器测量空气流量计输出端波形,并进行图形保存或打印空气流量计输出波形,再组织讨论,得出空气流量计输出信号波动小,可能是空气流量计遭到污染造成发动机游车故障的结论。

4.技能拓展

分析发动机怠速高故障,是否是空气流量计过分灵敏造成的。

(三)针对能力3设置项目教学情景与实施

以空气流量计热膜测量装置清洗为例进行说明。

1.教学情景

空气流量计热膜测量装置清洗与上例相同,要求学生拆卸空气流量计,进行清洗操作。

2.知识准备

教师设定一个议题,空气流量计有自清洁功能,为什么还会造成热膜部分被污物包裹呢?分组讨论,学生制定空气流量计拆卸和清洗的操作步骤和有关注意事项。

3.任务实施

关闭点火开关,根据空气流量计线束插头的形式,拔出线束插头,拆下固定卡箍,取下空气流量计,认真观察空气流量计内热膜部分被污物包裹的状况。使用化油器清洗剂清洗污物,待吹干后装复,起动发动机排除故障。

4.技能拓展

分析发动机电控系统线束插头形式,总结拔出插头的若干方法。

三、课程建设成效

首先,通过项目课程开发,构建贴近岗位和生产一线的项目,以教学情境为驱动,以知识准备为引导,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技能拓展为延伸,学生在理论方面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动手操作的协调性得到锻炼,学生熟练掌握课程项目内容后,参加顶岗实习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其次,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能力实践教育结合到教学活动中,培养高等职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敬业的职业道德。

最后,通过项目课程教学,学生真正感受到学到了技能,自信心得到增强,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与生活,更好地推进项目教学成效的落实。

【参考文献】

[1]苏广义.《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6).

[2]孟国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李贵炎.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课程开发和实践[J].职业技术,2010(10).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汽车电器;教学;探讨

一、课程地位

汽车技术迅速发展,最突出、最主要的变化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据统计,当前生产的汽车平均每辆车上的电子装备占整车成本的20%―30%;高档车电子产品的费用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汽车上的革新70%来自汽车电子技术及产品[1]。现在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又加快了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的更新速度。为了适应市场对该类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独立学院汽车类相关专业均开设了《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就业前景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安排

调研全国12所独立学院的汽车类专业,均开设有本课程,课程学时在48学时左右,其授课内容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电控悬架、电控动力转向以及车身电器与电子控制装置等,授课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但总学时不多,只有合理安排组织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组织

依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根本,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期对《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和讨论,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创新考核方式。

1.优化教学内容

在课堂内容选取上,开放教学内容,依托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与时俱进,与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最新发展想结合,整合课程的教学体系,如删去“传统点火系”等淘汰的教学内容,弱化讲解过渡内容,加强汽车常用电子技术内容讲解,增加汽车新电器及电控的知识。针对每一个电子系统,引入不同车型的相关系统电路图,讲解其组成、工作原理、工作过程,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增加其使用与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内容,满足不同专业对该知识的需求。

2.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综合教学环节,即将理论教学与各项实践环节相结合,形成“综合教学环节”,增强教学的互补性。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增设创新性实验,如汽车自动变光器制作,老师准备所需电子元件,由学生在实训环节完成制作,既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培养计划,设置汽车电子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以及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涵盖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从教师授课影像、声音、文字、动画演示等方面,可以有声有影的将汽车电子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介绍汽车传统电器设备时,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大量采用视频,将汽车电器的结构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介绍系统或部件工作过程时大量采用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介绍汽车电子新技术时,采用案例分析法,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知识印象;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仿真训练”“台架训练”“实车训练”“综合应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多,授课学时少的特点,要求授课老师除了课堂的讲授、提问、讨论以外,还要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讨论、辅导和答疑,并收集大量的课外参考资料和最新的电子技术成果与学生交流,为课堂讲授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走近学生,和学生结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们在指导中渗透着自己独到的科研感悟和研究成果,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启迪。

4.创新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既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也应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因而,在考试上改变原来的“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试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多次、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方法。课程考核的评价体系包括平时作业10%、课上课下表现10%,实训考核30%,试卷成绩50%,全方位考核学生,避免学生通过突击复习应付考试。实训考核重在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试卷内容上,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多考理解性内容,少考记忆性内容。建立《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试题库、实训技能考核规范、平时作业和课上课下表现评价指标体系,激励学生全程自觉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电器电子系统不断更新换代,电子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课程学时越来越少,课程的授课难度越来越大,只有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课上课下教学和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实际需要,达到理想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汽车电器 教学方法 过程

汽车电器结构与检修是汽车专业主干课程,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学生通过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 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的学习为本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又为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本课程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从事汽车电器维修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主要知识目标就是使学生理解常用汽车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能力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分析汽车电器常见故障,并且具备排除常见汽车电器故障的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的职业素质。

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依据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又考虑知识的递进和认知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制定了五大学习单元。分别是汽车电源结构与维修;启动与点火装置结构与维修;汽车照明装置结构与维修;仪表与警报装置结构与维修;汽车辅助电器结构与维修。每一个教学单元26学时共130学时。考虑到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又在学习单元二加入了发电机―起动机一体机技术,在学习单元三加入了智能照明技术等新知识。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是依据企业维修一线人员的建议和笔者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又结合校内设备情况以故障率高的元件为先,以普及车型为重点来设立内容与技能项目。本门课的重点是汽车电器元件的结构与维修,难点是汽车电器综合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通过对内容的梳理,选择的教材应当包括配套的信息单、技能单、作业单、考核单等。这门课其它的教学资源还有PPT课件、在线课程、教学录像、题库资源、动画图片资源、维修手册与维修案例、职业标准等。

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完后,首先我们就要对授课的对象――学生有一个了解,我们的学生有以下一些特点: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但是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自律性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教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就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本门课就是基于此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笔者,选择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堂和实训地点一体化,这样更好地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甘当指导者、 助手角色,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

在教法上综合运用分层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心得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这里着重说一下竞赛教学法,在笔者多年的企业工作中,体会到一名好的企业员工必须具备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和竞争意识呢?笔者是通过这种竞赛教学法来实现的,首先是组与组的竞赛主要是各组选出一名同学与其他组选出的同学比赛老师教授的内容,然后由老师和小组同学共同找出薄弱环节,教师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指导,使学生把知识真正弄懂弄通弄会。人与人的竞赛法,主要是老师通过在实践中设置一个有难度的故障,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已经比较透彻和熟练,可以对其在技能考核中给予加分等奖励。通过竞赛教学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团队和竞争意识。

在学法上要求学生要博览群书,要反复练习,要交流沟通。博览群书就是一个相关的教学内容,要看3本以上的书,每一本书作者的重点都有侧重,希望学生能博百家之长,掌握更多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反复练习就是要多动手,技能不是看会的,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每天要给学生开放实训室,使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到实训室练习技能; 交流沟通就是要常和学生沟通,使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才更有动力。

教学过程是整门课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只有通过教学过程将这些教法与学法实施出来。首先通过情景引入,激发认知冲突;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情景,一辆捷达轿车早晨无法启动,由同学扮演维修人员排除故障,教师将同学们排除故障的方法记录下来,在接下来的讲课过程中,让同学自己找出合理的方法,那些不合理的方法,最终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思考中完成他的学习过程。接下来通过实践,巩固知识。利用实验台的练习、实车的故障诊断、试验仪器的试验、零部件的拆装等实物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学会总结,取长补短,总结要能讲出来能写出来,能讲出来让别人听懂,能写出来让别人看懂,这是层次上的提升是知识的内化;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长处与缺点,然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学生在总结中进一步提高自己。

最后评价方法,我们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反映我们的教学成果,来检验我们的学生是否达到了要求。

笔者的评价方法是通过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过程考核三个方面体现的。理论考核,在课程的最后进行一次理论考核,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考核,除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外,还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学生操作过程中零件摆放是否整齐、合理,操作完毕工具是否随处乱放,学生在考核当中是否用礼貌用语等,都作为考核标准以相应的分数计入实践考核中。过程考核主要看同学平时的出勤率、课堂表现是否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教师通过学生的综合考核情况,可以给予学生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