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色彩知识点总结

美术色彩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色彩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色彩知识点总结

美术色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单招”改革 色彩教学 实践探索

近年来,随着全省“单招”色彩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桥中专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在主干课程――色彩的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实施过程中,既重视自身的意识转变,也强调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既确立总的教学目标,又围绕精选的知识点制定具体的训练步骤。边教学边改革,边改革边反思,边反思边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中职色彩新课堂。

一、构建色彩学科新认知的主要途径――博采众长,凝聚智慧

(一)途径一:向大师经典学习

凡・高、毕加索、马蒂斯、布拉克等西方现代大师作品的精髓为创意色彩的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作品风格典雅,意蕴悠长,国画、景泰蓝、脸谱、漆器、刺绣……都是色彩作品创作时的灵感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首先应该对这些作品深入研究,引导学生将其审美核心因素融于绘画中。

(二)途径二:向其他学校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学校的色彩学科教学也会形成一些成功经验和优秀作品,在改革过程中多与其他学校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可以实现共同进步“双赢”的局面。例如,和桥中专常与宜兴市其他同类学校举行教研活动、联合考试、观摩课展示等,旨在让任课教师的教学思想火花在碰撞中闪光。

(三)途径三:团队成员互动交流

团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生群体,二是指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共同体。这两个团体成员在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中,通过互动交流求得相互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相互提醒、借鉴;教师与学生间也同样如此,创新思维可双向激发,并不是由师到生的单向灌输。

二、达成色彩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精选内容,分步训练

色彩,是美术领域一个最基础而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高度结合的统一体。它的知识点非常丰富,既有客观性的(色彩产生、色彩三要素等),也有主观性的(色彩联想、色彩对比调和等)。新背景下创意色彩的学习,既需要客观性知识打基础,更离不开主观性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教学过程中,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易走入追求“面面俱到”的误区,过量的信息反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透彻,一知半解。

和桥中专在创意色彩阶段的教学思路是:确定整体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分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创作训练。整体教学目标是,挖掘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精选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形的塑造、色彩对比调和、创意表现。围绕这三个核心,分步展开专项练习,精练精讲,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在练习中积累知识,由量变走向质变,达成创意色彩的教学目标。

(一)强调“形”的塑造

1.物体的造型

色彩借助于光而呈现,依附于物体而存在,在自然界中,色彩和物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创意色彩中,为表现纯粹的色彩效果,在恰当之处放弃了形的塑造,只是颜色的堆积,但这也只能是局部表现手法,不能应用于整体创作。优美的物体造型在画面中仍是不可缺失的重要元素。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借助素描、速写等手段进行物体形的强化。

2.画面的构图

创意色彩中的构图在写实色彩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改变,透视规律不是唯一的“真理”,画面氛围营造成为“王道”。因此,构图训练既可保留传统,又要有大胆突破,立足形式美法则,追求新奇变效果。实际操作中,可分类精选静物组合,例如文具类、器皿类、花卉类等,进行构图练习。

(二)培养“色”的感觉

“色”的感觉培养,这个命题很大很空,但创意色彩练习中却又无法回避,必须有个抓手才能落实。事实证明,每幅优秀的、成功的色彩画作,都会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对比,而在整体上看又是调和的,只是根据主题内容和画面效果的需要,有的侧重于对比,有的侧重于调和,调和与对比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研究讨论后,和桥中专美术专业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将“色彩调和对比”这一知识点作为突破口,以其为核心强化练习,再“由点到面”,实现整体色彩感觉的培养。教学中,强调“大调和小对比”,引导学生在努力经营画面色调氛围基础上,体现纯度对比、明度对比、色相对比、色块面积大小对比等,运用“整体调和下局部对比”的手法进行色彩画面表达,逐步提升学生色彩语言的驾驭能力。

(三)增强画面创意表现力

创意色彩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色彩表现力,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调和关系。它在绘画的材质和表现技法上有了极大拓展,不再局限于水粉,可以使用蜡笔、彩铅、丙烯等绘画材料,表现技法上有刮、涂、拼贴、喷洒等。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在材质和表现技法上不断突破,大胆创新,增强色彩艺术表现力。但是必须要把握好“尺度”,切不可为了表现而滥用技法,喧宾夺主,必须围绕画面整体效果塑造进行正确的选择与取舍。

“单招”改革背景下创意色彩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色彩修养,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和分析习惯,感悟色彩与人心智发展的关系。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课堂中精讲精练,勤总结,多积累,紧抓色彩的基本规律,围绕既定的教学重点有条不紊地进行系统训练。引领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练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其掌握不同的色彩表达方法,为他们今后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色彩运用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永宽.学科认知结构要素及提高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5):79-80.

[2]王贤培,李白丁.设计色彩[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美术色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 色彩基础课堂 多样性多元化 教学评价

一、中职校色彩基础课堂实施多样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背景

首先,中职学校由于受普通高中扩招的影响,生源质量难免相对较低。而色彩课程又是一门基础课程,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学来不一定有用”,对色彩学习不感兴趣,美术基础知识普遍较差,甚至有放弃的态度。个别学生学习习惯极差,主要表现为:教师示范时不认真学,不认真看;自己练习时不认真画,应付了事,甚至不准备绘画工具,不带书本进画室,在课堂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说与课程无关的话。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不习惯修改画面,把课堂实践当成一项极不愿意的苦差事。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色彩课程的学习效果。

其次,多样性多元化教学评价力求产生一种能让学生在整个色彩基础课堂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验、在实验中创造的积极效应。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过去那种采用课堂最后几分钟通过一幅画来评论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的方式,是片面地理解了美术教学评价,忽视了评价的全程性、全面性,不能全方位地考虑评价问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那些单一的夸奖“画得好”“画得真棒”“不好看”等无趣、笼统、浮于表面的评价对中职生来说越来越无效。

因此,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让“评价”为课堂教学有效服务。而多样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能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对色彩基础课程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素养。

二、中职校色彩基础课堂使用多样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个体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和不平衡发展。这一新型的教育理论与当前的教育不谋而合: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差异。比如临摹能力不强的学生,有可能在创作能力方面很突出;素描造型能力差的学生,在色彩感觉方面特别敏锐等。多元智能理论对评价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评价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能,而不在于判断学生的优劣;二是评价的形式是多元化的,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评价的角度是多维度的。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教育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评价观认为应重视评价学生知识建构过程,包括如何寻找知识点、使用认知策略与自我监控,如何在知识建构中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建构主义的评价观是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表达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科学地使评价以多样形式存在于整个课程教学当中。

三、多样性多元化教学评价在中职校色彩基础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实施多样性多元化评价的主要场地。笔者根据学生色彩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学校2012级三个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色彩基础课堂中尝试运用多样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把多元化多样性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堂实践过程中的起稿、大体色、深入、调整四个基本环节相融合,教学效果取得成效。

1.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作品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评价主体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群体互评式:学生与学生之间评价对方作品。在绘画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尽量建议学生第一问自己,第二询问周边同学,第三询问教师。在询问周边同学或相互评价时,教师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往往充满了趣味性、独特性、创造性,同学间的意见与分析不但会使绘画者更容易接受,而且还更愿意修改,一改以往不愿意修改画面、应付作业的现象,同时也锻炼了提出评价者的艺术素养及绘画评画的眼力、水平,并且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有了第二次巩固复习。由此可见,学生互评方式能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提高效率,活跃课堂气氛;能让学生爱上色彩基础这门课程。

(2)个体自评式: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一张色彩作业需要6课时完成,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目标、评价标准,按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在习作的背面对自己进行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可以连同课堂画作、自评详情一同上交。这是多元性教学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自评和自我总结是一种学习反思,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一种反省、监控和调节,是学生内在学习意识的觉醒,是将学习内容内化的重要过程。只有将学习自评和学习自我总结这个环节做好了,学生的学习才更具自觉性和自主性。

(3)角色多元化他评式。①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情况,对其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比如在上色彩课时无论是起稿、铺大体色,还是其他阶段,教师随时随堂指导,在指导过程中的纠正、修改、提醒均记录为评价内容。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对该课程和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在评价表上进行评价。②请学校以外的其他有关人员参与评价活动,如学生家长、专职的评价机构、教育决策机构、学校管理人员等。利用家长开放日、专业公开课、教学参观等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术色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重难点;突破;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00-01

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制定、处理、化解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对于教学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做如下探讨性的总结。

1.通过演示、示范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演示、示范教学是美术教师示范性地作画、制作,展示给学生观看并辅助讲授,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深化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科的特点,初中美术学科许多重难点是美术的技法。美术的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讲述是不够的,必须借助演示、示范。在十几年的美术教学中,笔者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很多美术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说得再多学生也不清楚,而示范一遍,学生就基本懂了,正如古语所说"百闻不如一见"。如,在七年级《用明暗塑造立体》一课中,明暗变化规律和运用明暗变化规律塑造立体事物是重难点。暗面、灰面、亮面、明暗交界线的对比度是相对的,很难讲清楚;明暗变化规律在作品中怎样具体运用,也很难讲述。通过教师的具体作品演示、示范,辅以语言讲解,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这些知识点就迎刃而解了。还有对初中中国画教学中笔墨技巧和设计应用教学中制作的关键步骤等重难点知识的理解,通过教师的演示、示范,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分段多次实践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分段多次实践教学是美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需要,把教学内容分成几段进行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实践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分段可以有效地分解、降低教学的重难点。如:七年级《写意山水――树的画法》一课的重点是树的生长规律和写意树的画法。在教学中,笔者实施了分段多次实践教学,先教学有关树干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展示评价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策略,再实践。树干的内容基本过关后,就是教学树叶的画法,最后是树干与树叶组合,完成一棵树的作品。通过分段,学生学习的压力减轻了,在多次实践中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了知识技能。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来看,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3.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广泛、功能强大,有着传统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教学重难点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可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教授七年级《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利用电脑、网络设计服装搭配的游戏,让学生在服装搭配的涂色游戏中感受色彩搭配带来的不同效果。然后让学生讨论"你喜欢哪种色彩搭配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色彩搭配的知识。在色彩搭配的涂色游戏中学生可直接在电脑上操作,这样就将电脑多媒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一般课堂所达不到的效果,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学生的作业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绘制。在电脑上操作比在画纸上绘画的灵活性高,也更快捷。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智慧、相互补充知识、相互给予帮助、相互吸收长处,集众人的智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在六年级《色彩的联想》一课中,课堂实践是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彩纸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抽象作品,如"阳光明媚""兴高采烈""兴平气和""闷闷不乐""月黑风高""春风得意"等;作品要求四开大小。考虑到作品创作的难度,笔者采用的是四人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在这种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激活了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个性和创造才能,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作品。

5.通过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

即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对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行。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该课的知识让学生尽可能的自己去发掘; 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尽可能的; 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让学生尽可能的探究并解决重难; 学生 能描述老师不替代; 学生能创造老师不示范。以《设计生活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生活中的标志,课前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标志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标志,让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深入到探究图形标志的认知过程,进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图形标志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标志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互补以此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6.通过分析学生作品,突破重难点

通过欣赏教材中的优秀学生作品、学生互评有问题的作业、拆组优秀手工作业等,一系列的学生欣赏、分析好坏的不同层次的作品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同事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以《提袋的设计》为例,"掌握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这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欣赏教材和课件中的提袋引导学生从提袋的结构设计拓宽思维,在通过让学生拆自带的纸纸提袋来探究制作步骤和方法,再通过我准备的制作方面存在问题的提袋,让学生分析问题出在哪?该如何去改正?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哪些问题?学生在欣赏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本课的重难点突破。

美术色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笔者从事小学高年级的美术教学,尝试在美术理论教学中凸现体验的教学方式,学生们通过体验获得了效果持久的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这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可以说产生了焕然一新的面貌。

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充分参与中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实践,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笔者觉得在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时安排体验型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两个环节要素的合理设置,即情景设置、实践操作。

一、情境体验让美术理论知识抽象变直观,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索

课堂上创造实际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亲自实践中,获得感悟和经验,建立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关于透视》这一课时,规则性很强的透视知识以往都是由老师分析讲解各种范图,向学生介绍透视线、消失点、视平线及近大远小等透视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不稳定。笔者在教学中创造了一个开放型的实际情境,把课堂搬到比较宽阔的场地,以彩旗作为了解透视的参照物,布置一组学生手持彩旗排好队伍,另一组同学从不同角度观察比较,记录发现,并拍摄或简单绘制实景,再回教室进行交流体会,并从自己拍摄到的照片中了解到了透视中的各个知识点。在这个合理的情境创设下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很快发现了透视的规律,因为是自己发现的知识规律,掌握得就特别好,学习过程十分顺利有效。

再比如在学习《认识抽象画》一课时,只通过老师的讲授要理解“摒弃客观世界具体形象和生活内容,在画面上表现几何形体的组合或者抽象线条的挥洒。突破了艺术必须具有可以辨认形象的樊篱。”对小学生来说很难真正地理解这些话的含义,大部分孩子对抽象画的理解是画得什么也不象,就与他们的涂鸦乱画是一回事,停留在这样肤浅的理解层面。所以笔者在这堂课的时候,用影像资料模拟情境,通过短片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喜悦兴奋的激动情感,让学生体会这种心情的感觉,并且用老师所给的各种颜色图形和形状拼摆出一个能体会此刻心情的画面,老师拍摄记录下学生创作的各种画面,接着继续播放下一段的短片,由于一些情节的发生,情绪急转而下,一种伤感沉重的情感笼罩了学生,请学生再次用老师所给的素材组织画面表达情感,然后老师将前后的两张作品一对比,学生就不难发现抽象的色彩和线条形状也可以表达丰富情感。通过这样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受到感染,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并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建立起对抽象画的全新理解。

所以说在体验教学中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引发学

生联想;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智。总之,情境能促进学生感悟。

二、实践体验让美术理论知识枯燥变鲜活,流于表面变深刻掌握

设置学生亲身经历的实践操作体验,有效地把“听――看――做”思维与学习者的行动结合在一起,并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学习者的角色发生转换,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比如《色彩纯度》这一课中学习色彩鲜艳程度的知识,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个色彩知识,牢固地掌握色彩纯度的变化,笔者设计了调配颜色的操作体验,准备好一个纯色和灰色颜料溶液,让学生分组调配颜色,逐步加入灰色,并做好逐渐颜色变化的记录,观察研究色彩纯度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有什么规律,并尝试了两个纯色相调的色彩纯度渐变,同样记录变化过程,在两个操作完成后,请学生交流记录的资料和调色过程中对纯度变化的发现。整节课都是在学生自主的实践和总结探讨中完成的,老师无需赘述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枯燥难懂的色彩理论知识。再比如在《图形的魔术组合》一课中图形创意组合有很多种,有替换组合、比例组合、拟人组合、叠加组合、时空错位组合等多种组合方法,如果逐个举例讲解,学生听到后来不犯晕也要犯困了,更别说巧妙运用了。针对这样的状况,老师设计了多个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比如学习“替换组合法”时,老师给学生一些图像素材,让他们把本来不相干的图像局部替换组合,而产生奇妙的效果,然后集体评价学生们组合出的图形,通过对比习作,学生们凭借以往的经验不难发现,哪个图形组合富有美感,哪个图像组合十分创意奇妙,很快就找到了“如何巧妙又合理地替换组合图像”的规律。在这一有很多繁杂美术理论知识的课堂上,老师没有填鸭式地不停灌输,只是旁敲侧击的引导,学生们却掌握得更牢固深刻,完全不觉枯燥,个个兴趣盎然。

美术色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在完成教学目标方面: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资源运用】方面:小学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我们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与时具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相结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网络信息资源激发想象,培养创新能力。象的水平是依一个人所具有表象的数目和质量为转移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其形象也会越生动逼真。有了大量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在其过程中就会油然而生。在美术教学完成方面:

一、高年级美术教学理念:(造型·表现)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看看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学习掌握几种人物速写的方法,能抓住对象的体态特征,用简练的线条,概括生动地表现其特点,特别是动态的任务形象。

2、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美术技法进行绘画创作或工艺制作。

3、工艺美术(实用)的特点,能了解接受并明确现代生活中工艺美术的应用和地位。

4、欣赏著名雕塑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二)难点:

1、人物速写中,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

2、在绘画、工艺制作中综合运用已学的构图、色彩等基础知识。

3、欣赏中,接受电脑美术这一新颖艺术形式激发创美信心。

三、教学情况分析:高年级学生在绘画方面具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具有较好的欣赏能力。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想象力下降。

2、部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作业完成男生较差。

四、措施:

1、跟班主任联系配合,端正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利用欣赏、复习等手段,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想象力。

4、利用班际作业展评,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

五、教材特点:

1、从整体结构上看,注重知识的延续性。教材的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和以往一样采用并列式散点式而非单元式,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同时教材进一步延续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2、从学习领域上看,强调综合性。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大多随堂教学相对比较薄弱,“综合·探索”领域有两课,但其他课中也渗透了综合。

3、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

【二】指导思想:以学校本学期下发的教学工作要求为指针,以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师德工作。努力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教师禁令,虚心向典型、榜样学习。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岗敬业,不求索取,讲求奉献。

二、本职工作。

1、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要认真工作,努力做好“备、教、批、辅、考”的基本要求中的各项工作。教学中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特长生的培养。在教学中注重特长生的培养,特别是美术学科的特长生,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发挥其特长,使其有长足发展。首先,在每个班级选出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然后,对这些特长生进行高档次的要求,同时利用课内、外的时间进行美术创作训练,使其美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3、教学提质和差生辅导。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保障措施是,教学时注重知识点的落实,有效利用好课内的时间,同时要恰当布置好课外作业,使学生扎实地把握好知识点。教学中要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认真落实基础知识,在此同时适当提高他们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