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问题能否高效解决取决于解题方向正确与否。很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都没有对题目认真分析,致使解题方向存在错误。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对题目进行浏览,并对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明确,对信息进行筛选,抓住关键信息,保证所获得信息具有准确性、有效性,教师应让学生在审题时思考,这句话传递出哪些信息,给出这些信息的原因是什么?帮助学生养成带着目的进行读题的习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思维模型
可以说,思维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更是学生高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和依托,但这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能力。通过对这些年来高考数学科目习题的分析,不难发现很多习题都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检测和考验。这就对教师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也就是教师在日常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足够的重视。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是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自己摸索解题思路,实现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养成,其实,这种方法是有待考证的,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学生数学思维无法形成,主要是因为解题思路造成的,并不是因为努力不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数学成绩受其思维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若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低,就很难有效找到解题的着手点,且解题思维也不是特别清晰。数学解题思想核心要素就是必要性思维,所谓必要性思维,主要指的是思维通过所求得的结论或者限定条件寻求前提的思维方式,学生只要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其解题能力就能得到显著提高。可以说,大部分数学题都能通过这一方法进行破解。
三、激发学生解题的主观能动性
虽然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解题的人也是学生,教师是无法替代学生回答问题的。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解题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问题解决充满兴趣,让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做题。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能够进行大胆想象,让他们能够勤于思考,更善于思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从层面对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自主探究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分析为主,而不是一旦遇到问题,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讲解,教师应给学生预留一些思考空间,针对共性问题,可以进行集中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还要注重技巧和方法的点拨。
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身体锻炼 体能发展 教学策略
在2000年开始的体育新课改中提出了“身体健康”的新概念,体育课程名称也从“体育”改为了“体育与健康”。这是在过去的体育课程要求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身体发展要求。
长久以来,人们常常解不开的一个困惑是:“练了体育身体并不见得好,不练体育的身体也不见得差。”其实质应该是在质疑体育学科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其实体育也是一门科学,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而健康与体能的含义也非常宽泛,其中也受到遗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和进行身体锻炼也要有针对性地工作,既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无视锻炼的意义。因此需要特定的教学策略。
那么,什么是体育教学策略呢?《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果及其模型》中指出: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所预想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设计体育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根据实际发生的教学情境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思想和方略。这个概念表名,第一,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师教案,而是设计教学方法的思想和方略;第二,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调控性。
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就随笔者一起,探讨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一、宏观策略:为什么教和教什么
(一)要将“体育与健康”理解为“体育为健康”
不能将“体育与健康”课变成讲授健康知识的理论课,也不能把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当做了促进学生健康的途径,而忽略体育课中的技能传授和身体活动性。更不能将其理解为“本次体育新课程改革是健康与技术之争”。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把“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在心中理解为是“体育为健康”,也就是说体育要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是个手段和载体,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是目的。也就是说,体育的身体活动性应该在“身心健康”的大目标下统一起来。而实现这个统一的第一标志就是要在体育课教学中积极地锻炼身体,使体育课程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出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体育好”和“身体好”在体育教学效果上得到最大的统一。
(二)教学中应着重体现“身体锻炼”和“保健养护”两个方面
身体锻炼,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学生身体结构和机能的改善,这也就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是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和技能学习;而“保健养护”则是指通过卫生保健的方法来保养学生的身体,这主要通过体育课的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的培养来实现,这也是对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中观策略:教多少和教会多少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仔细的研读和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阶段的“身体健康”目标下,主要实现:1.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2.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
笔者看来,“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关保健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保健原理,从理性上建立对身体健康自我保护和养护的认识基础,有着既着眼现在又兼顾未来的重要意义。它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加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等等。实是“授人以渔”的工作。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三、微观策略:用什么教和怎么教
这一方面的内容,其实是体育教师教师技能和素养的综合体现。根据学校条件和设施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
(一)教学中应该树立“健康”和“体育”是浑然一体的理念
在未来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中“体育传承”和“健康促进”不能称为两张皮,应该是浑然一体的。这就要求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地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要从单纯的“运动技能传授”变成“通过运动技术为主题的学习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课程。
(二)“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需要有“现在”和“未来”两个时间概念和两方面的工作
这个问题实际就是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交互式教学策略 实施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还要全面提高学生健康运动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个体创造、社会交际的能力及体育竞争精神。这些都是传统体育教学无法实现的,而交互式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可以有效达到这一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增强体育教学效果,实现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质的飞越。
一、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交互式教学法最先是应用在语言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意义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引进和应用交互式教学法具有新的教学意义,是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僵化局面,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老师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在遵循中学体育教学的相关标准和原则的基础上,有效加强师生在知识、精神及情感层面的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促进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提高,并最终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中学体育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影响、生生之间的交互影响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实践之间的交互影响,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并最终保证中学体育教学的良好效果。而中学交互式教学法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教学环节的双向性。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挥两大课堂元素的重要作用,增强体育教学效果;二是教学结构的创造性。交互式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进行教学结构的创新,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三是明确的教学目的。中学体育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组织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落实交互式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即全面、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二、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主要实施途径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运动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普遍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高中体育教师要有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专业化能力和技巧。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教师在面授过程中贯彻“点到即止”的原则,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符合现代网络信息社会对教师应有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适应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而在中学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学也开始重视将对学生进行体能锻炼与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结合起来,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的指导。因此,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教”为“学”服务,在锻炼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生体育意识,即发挥他们的自觉主动性,不仅在整个中学学习阶段不间断地进行体育运动,还要尽可能地将这一运动习惯保持终生。所以,体育老师在安排体育课程的时候,要从学生生活的需求出发,重视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层次的发展目标的实施。
2.合理地进行教学对象的设置和分配。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实施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因此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势必与教学对象的人数有很大关联。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条件比较差,往往一个班的人数都在五十人以上,这就加大了交互式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课堂实施的难度,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改善这一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实施男女分班。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男生和女生在体能、技能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将男女生进行分班教学,可以提高老师因材施教的质量与效率,方便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二是小班化教学。在师资及体育设施等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施体育小班教学,为交互式教学策略的落实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三是落实专项体育技能训练班。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等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的小组进行专项的体育技能训练,如篮球特长班、体操舞蹈班、排球班、武术班等,这样不仅方便老师有针对性地集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综合素质,进一步使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良好观念。
关键词: 回归生活 初中体育 教学策略
1.回归生活与回归生活的教学
1.1回归生活与回归生活的教学的概念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体育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我们应当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架起生活与体育学习的桥梁,让体育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和希望。回归生活成为教学的重点,回归生活教学就是具有生活性质的教学,让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2回归生活教学的理论基础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活动回归生活成为教育教学活动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改革过程中探讨的热点,其理论基础非常坚实。例如,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说,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生活教育观”,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宵”说,胡塞尔提出的“生活哲学”,等等。回归生活教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主要是有意义学习说和建构主义理论。
其中,有意义学习说核心观点: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学习者自身因素等。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三观,即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其中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而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2.初中体育教学与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2.1教育教学活动与生活相脱离
一方面,初中体育教学选用的教材,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及规律,过于强调学科的内在联系及逻辑结构,难、繁、偏、旧,学术味很浓而与学生的生活脱离很远。另一方面,教师的教仅仅是摘选某些章节知识,要求学生知道一些体育知识、会做一些体育动作,而这个教与学的过程是依“认知―应用”的步骤进行的,教师反复地教与学生反复地练仅仅是从书本到书本、再到练习的循环中进行的。例如,为避免敏感话题,教师在教学中不会开展共同学习“学生身心发展”的章节,常常让学生自学或不学。
2.2教学教学活动不能均衡个体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
教学教学活动不能均衡个体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主要体现在,教师误解性地开展回归生活的教学,教学活动更重视个体经验、生活经验,而忽视社会经验。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会列举一些学生日常锻炼的动作,很少涉及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的经典动作。
2.3教学教学活动不能均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教学教学活动不能均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主要体现在,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例如,初中体育教学需要让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并引导学生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学习间接经验,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两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3. 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3.1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坚持六大原则
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坚持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体育味”性原则等六项基本原则。
3.2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创设具有生活性质的教学情境
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创设具有生活性质的教学情境。第一,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第二,开展体育锻炼的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项目竞赛。
3.3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开发生活中的基本教学资源
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开发生活中的基本教学资源,形成教学资源体系。主要包括家庭生活资源、校园资源、社会资源三个方面的资源。
3.4基于回归生活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形成涵盖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型
形成涵盖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型,具体为:第一,选择典型的案例或问题设置教学导入与教学引导;第二,引入多形式的教学模式;第三,将体育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之中;第四,开展课堂练习的活动,变换教师所讲知识的应用形式。
参考文献:
[1]温小军.学生生活经验概念的必要澄清[J].当代教学科学,2012,(8).
[2]潘艳.论教学对生活的背离和回归[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3]谌安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J]广两社会科学,2004,(9).
引言
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素质人才。现在各大高校都开始注重全能型人才的培养,从德、智、体、美、劳这几方面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教学方法虽然是体育教学理论中老生常谈的内容,但却是一个复杂和令人迷惑的问题,就连什么是教学方法这个根本性的问题都存在许多可以质疑的地方。体育教学方法理论的不清晰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实践层面方法的运用和方法的开放,甚至出现“放松练习法”这种不是教学方法的内容,造成了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
一、体育教学方的概念分析
1.1 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1.2 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讨论
目前,教育学者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简介,至今都没有统一且固定的概念,都是含糊不清的概念,其中的中心词也都相当不明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是非常复杂且层次繁多的。例如,在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上有许多雷同的词语对其进行解释:“方法”、“方式”、“手段”、“措施”“途径”等,使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的定义。由此可见,人们对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理解是多样的,都是因人而异的,主要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理解能力来进行诠释的。不管人们是怎么对其进行解释的,总之,这种不明确的概念说明了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明确性和不稳定性,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这不仅使教学方法的研究出现了困难,而且会在操作上出现各种问题。
1.3 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之间的区别
1.3.1 方法和行为之间的区别
为什么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模糊不清呢?就是因为人们对概念的不同理解,对这个概念的措词各有不同。方法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是为了获得某样东西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行为指的是生物为适应环境的变换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主要体现在生存行为方面,例如:繁衍后代、御敌、取食等。因此,方法和行为之间的区别是非常大的,这些词用于解释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都会有不同的意义。
1.3.2 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的定义有所差别,二者之间也是有一定联系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教师们如何用更好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方法,因此需要教育学家探讨出更好的方式方法,对各种方式方法进行筛选,进行不断的改进,使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学行为则是教师在教学时的一系列的行为动作,与教育成果的好坏是互不影响的,只是一种行为动作而已。因此,人们应该将教学方式概念的定义诠释清楚,而且只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教学目的。
1.3.3 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容易混淆的原因
因为在体育教学上的“技术”与“行动”二者之间的区别不像平时日常生活中那么明显,所以人们容易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这两个概念产生误解。然而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之间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最主要体现在:教学行为的定义是“不学也会的行为”,而教学方法的定义则是“不学则不会的技术”。因此,教学方法是需要教育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寻找到更好的方式方法。而教学行为则只是一种行为方式,不需要进行更深的研究分析。
二、体育教学方法层次上的分析
如今“教学方法的界限和空间定位不明确”也是致使人们对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理解出现混乱不清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方法也是具有层次性的,本文根据如今的体育教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层次上的分析。
2.1 “教育方略”的层次分析
教育方略是教学方法广义上的概念,这是属于教学方法“上位”的层次。它是过去传统定义上教学方法中的组合,是教师运用多方面的教育手段和手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行为方式,也可以称作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单元和课程的设计是教学方略的主要体现方面,例如其中的组织讨论法、提问法、归纳法等,都是教师们的教学手法。
2.2 “教学方法”的层次分析
教学方法的定义基本等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属于教学方法中的“中位”层次,也可以看作是教学上的技术。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师用一种主要的手段进行教学,也是一种行为方式。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课堂中的教学步骤上。
2.3 教学手段的层次分析
教学手段是传统定义上的教学方法组成部分,这是属于教学方法“下位”的层次,同时也可以称之为教学工具。它是教师们对学生教育时采取的最主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中教学步骤的具体教学环节上。
结语
现代体育教学在不断提高教学者的素质和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和研究教学方法,因地制宜的改革和创新将高校的现代体育教学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总之,体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会导致师生消耗精力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我国的教育学者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的探究,找出更好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学校应设立相应的讲座,让教师们参与讲座,对教师们进行教育培训,让教师们学会如何运用好的教学策略把体育知识传授给同学们,用更好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我国的体育教学方法更加完善。这样不仅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还能为国家培育出更多新型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对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深入探究以及对其做层次上的细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1]陈雁飞,董文梅,毛振明等.论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层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180-182.
[2]李忠.和谐体育教学初探[J].网络财富,200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