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英语教学;应用策略

学习方式对高中英语教学有重要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英语教学作为高中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需要积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探讨更加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英语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征和意义进行全面分析,阐述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研究性学习内涵及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选定课题,依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新课程标准,采用科研方式进行主动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在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同时,不断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的体验活动,在教学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1以问题为载体

研究性学习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所有活动都是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给问题收集需要的信息,学生结合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分析、探索和体验活动。

1.2注重过程体验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主要通过自己收集、分析与处理相关信息,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1.3以应用为目的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探究,要求学生亲身体验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调查、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4体现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多与学生的社会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不仅限于课本知识,拓宽了学习空间。这种开放的空间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究与解决问题,从而采用不同的研究结论。

2.实施研究性学习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新课改形势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都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研究性教学倡导学生亲自体验与参与研究过程,这样学生能够在实践与体验过程中体会到快乐,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崆椤

2.2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实行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在英语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思维潜能,不受英语教材和传统学习方式的限制,采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敢于质疑,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结论。

2.3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需要学生在收集、分析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英语技能。同时,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合作与交流,通过相互交流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

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高效学习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改形势下,要积极探究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设各种具体的教学情境,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英语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策略指导,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3.2改变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高效的学习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探究话题,根据不同标准划分英语学习小组,这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与归纳总结英语知识,然后教师结合不同性质,将不同的教学任务分配给不同小组,从而增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性。

3.3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参与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能够正确地筛选信息,运用相关信息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这不仅可以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采用多种教学活动,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教师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引领者。教师要根据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引导学生对语言规律进行归纳和概括。同时,教师要注重情景导入,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另外,研究性学习中可以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田径教学;应用

我国现行田径教学中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多采用达标式或等级制,不能达到系统收集证据的目的,也不能清楚地反映学生的变化,多数学生只是为了达到某一成绩而学习田径,因此限制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也多以提高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误解了田径教学的真谛,这也是田径被认为是枯燥、单调项目的原因之一。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从广义上理解是指学生研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从狭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有关内容进行研究。

二、田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研究性学习首先有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田径运动就其本身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运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解决、自我实践”活动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使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田径教学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精神

田径教学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田径项目大多属于个人项目,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这种团队精神正是个别田径项目(如接力跑等)所必须的。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田径教学内容和练习形式往往较为单调枯燥,所以在有些项目(如长跑、竞走等)的教学中,学生自觉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经过分析、综合、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实践中挖掘更多的材料,并且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的知识。

三、田径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在田径技术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田径技术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关键在于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方式

田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方式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个人独立研究(如400米弯道跑技术)、小组合作研究(如田径运动会的编排工作)。但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的均匀搭配,尽量把差异降低到最低限度。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方法应多样性。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四、田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思想观念的改变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强调知识的传授,单一专业的训练造成相对封闭的教育模式,片面强调单纯的技术传授,忽视了体育意识的增强和学生兴趣的培养,严重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现代教学目标和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田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加以改变。

2.避免研究性学习开展时机的随意性

实施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周密计划。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问题。

3.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

研究性学习的优点很多,但它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替代运动技能的学习。因此,田径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注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田径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它对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研究态度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2)田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主要以在课堂上渗透为主,以课后独立完成为辅,与传统教学方法合理搭配进行,逐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3)田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还是个新生的事物,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2.建议

(1)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发生角色的转变,从传授者变成组织者和指导者。(2)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不是要放弃传统教学方式,而是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3)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观众”转变成“演员”。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范文第3篇

首先是教师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

课题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可能接受的实际水平;更要做到“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要做到:联系语文课程,结合社会生活,大事化小,小题大做。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它的两个重要属性,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虽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是决不是盲目放弃语文的基础,盲目丢掉课堂上的所学,一心一意研究新鲜而高深的语文问题。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首先应联系语文课程,让传统的语文基础性的东西与研究性学习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比如,课题设计可以结合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的“修辞无处不在”来进行,课题可以是:《古诗中的修辞也多样》。

接下来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首先,在上第一节指导课时,必须向学生阐述研究思路,牢牢把握研究课题的方向,防止学生偏离主体,在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开拓自己的思路。比如《福州方言探究》这一课题可以指导学生从福州方言历史、发音特点等方面入手,而有些学生基于此提出了福州方言与其它闽语系的区别、福州方言童谣等其它思路。

接着,在剩下的指导课上,教师的指导方法应是:少说,多听,多推荐。学生的课题研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会出成果,它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究兴趣的减弱、中止、放弃;研究专题出现难题而手足无措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课上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及时协助解决。而协助解决的最好方法不是直接把答案给学生,而是推荐研究资料。搞研究,必须占有大量的资料,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收集资料。

最后一步是结题报告和成果汇报。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范文第4篇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高中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宗旨是改变过去的教学思维定势以及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全面体现,通过研究性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参阅一些资料,寻找答案。

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去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研究性学习,不仅是新课程的一个方向,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实际练兵的好机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师生间的充分沟通和交流,可以更加密切师生间的关系。因此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德育实效性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参与、体会中感悟、内化,让学生不仅知道这个道理,而且还能从情感上接受,最后在行动上落实,真正实现德育准则的内化,收到德育的实效。

1.研究性学习评判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相关教学内容中安排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一定作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重在其取得的实效性,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宗旨能否实现,是研究性学习形式存在的前提。如果不能实现其原本的初衷,或者有更加合适的学习形式,那么研究性学习就没有必要存在。所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适合和有效。本来采用图表式或者漫画式或者故事的方式就能达到教学目标,却偏要弃简就繁采用探究式,就会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因此采用与否,要看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安排,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适合。

比如在学习《镇区交通现状及对策》时,我采取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在某时间段统计分析乱穿马路的行人年龄层次、人次、劝阻后的态度来了解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在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再如《快餐盒给我们带来什么》、《中学生对电子产品消费的调查与研究》等课题,很多参与研究的同学在其结题报告中都有这样的认识:“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团结的重要,也告诉我们要勇敢地去实践。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2.研究性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内化。

思想政治课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德育行为和德育习惯。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之后,会在已有德育认知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这时教师可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将德育认知进一步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思想政治课的特殊价值,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知识,获得了德育认知并内化为德育习惯。研究性学习就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的培养教育。因此,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悟”字,悟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学生通过研究,自己领悟出教学中所蕴涵的道理;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对教学的备课准备要求更高。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以科学的方法、严密的逻辑组织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指导学生运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进行学习,使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把学到的德育知识内化为习惯。

3.研究性学习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范文第5篇

【摘 要】针对语文接受式学习的机械性与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弊端,教育界提出了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旨在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存在。学生观上,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学习观上,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将既有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观上,提倡将教师角色定为“平等的首席”,强调师生之间的伙伴关系和教师的引导、监督作用,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活动上要勇于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教学观上,教学活动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前 言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一代人的显著特征。研究性学习正是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它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没有的独特功能。所以,理解与应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对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理念的诠释

研究式学习的核心和精髓,就是要求学习者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积极地发现学习”。它的特点在于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习者,而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的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2]

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探究课文中的语文现象、获取有关知识、掌握语文规律,并且运用有关知识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语文学习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以课题研究等多种活动组织形式为载体,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感觉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

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事物的规律,进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例如在作文的评改环节,可让学生互评作文。学生是已在形成、发展中的人,他们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会以自己原有的作为知识与技能经验去评改手中的作文。他们在评改中,一方面,使自己的经验技能得到转化运用与强化;另一方面,发现、学习其他人作文中的闪光点,增加自己的知识经验,发展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内化为自己的作文素养。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是针对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接受式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旨在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理念符合语文教育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只有接受性学习,不适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1]而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由传授者转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北京教育学院博士季苹说:“研究性学习使教育的基本观念在转变,过去我们认为知识是由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知识只有在热爱中、在探索中才能有活力,有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教学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提高认识、解放思想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渠道,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否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领悟语文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内涵,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地改革和创新。[2]

1. 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先进的社会需要的不是会接受的人,更需要的应是会创新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才,让学生将来到社会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做贡献。[3]上课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如果一味地由老师来“倒”给学生知识的话,学生就完全成了知识的接受者,而失去了对知识的创新。语文新课标明确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2. 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定位——“平等的首席”。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教育家小威廉姆斯·多尔认为教师应该是“平等的首席”,这个说法很形象地解说了教师的角色定位。所谓“平等”,即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伙伴关系;所谓“首席”,则是强调教师的引导与监督作用。“平等的首席”是新课程观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既保证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肯定了教师应有的价值。

3. 能够认识到应该指导的内容和范围——围绕“三维目标”设计教学。

(1)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注重的不是知识与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将既有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将既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经验发生反复的、相互的作用,进而使知识结构得到发展与完善,而且这也是新知识新技能产生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了有关“桥”的说明文单元后,给学生设计一个“我是桥梁设计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案,要求学生在自己生活熟悉的区域内选择一处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做出一座立交桥的设计方案。这个课题既是对学生已有的桥的知识及说明文知识的训练,又培养了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勤于动脑的好品质。

(2)过程与方法的指导。研究性学习所重视的是学生在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而非学习的结果。研究性学习的价值生成于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通过探究学习的过程而获得的丰富的体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比知识更珍贵。

(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健康完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教师必须以此作为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才能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和心理疏导。

4. 教师要能解放思想,探索出新。

培养创新型的学生首先需要创新型的教师。教师作为这种新理念的推广者,应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推陈出新。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应该是一种框架式的指导,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填空,自己去完成创造。如果教师干预的过多,就会失去研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

结 论

总之,研究性学习方式所实践的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所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符合语文教育的本体特征,是语文教育应然的目标,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然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案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