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体育理论课

高中体育理论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体育理论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体育理论课

高中体育理论课范文第1篇

依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需要完成1个学分(18学时)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而实际教学情况是,有一部分基础知识是无需进行室内课教学的,完全可以在室外体育课教学中渗透进相应的身体运动教材内容中去。不过,有一部分基础知识由于其学科特点与学生因素,需要在室内进行系统的教学活动方可完成。而这一部分内容具有这样三个特征:其一,为完成高中阶段体育学习、达成学习目标所必须具备的体育基本知识;其二,能够对学生锻炼身体、科学健身有指导意义的基础知识;第三,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如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在室外课中很难进行渗透的、必须进行系统讲解的内容。在以上内容特征的基础上,依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确定“以形成学生健身知识技能为主线,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目的,考虑学生的高考实情”的内容框架,在具体的内容选择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内容主题明确

在初中所学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保健知识,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我们确定了“科学健身”的主题,所有的内容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选择与安排,并以健身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线来串联所选择的内容。

2.内容构成全面

面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特殊性,所选择体育室内理论课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能使学生主动阅读体育与健康的相关文本,了解理论知识对科学锻炼身体的意义和价值,能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发展与生命发展的关系,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锻炼。学会自己制定锻炼计划,在锻炼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监督和调控,提高自学自锻的能力。

第二,能使学生明确身体锻炼与健康的关系,知道营养和能量对人的生长发育和体育锻炼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能使学生关心全民健身运动,了解全民健身运动的内容与方法,学习我国传统的养生健身理论方法,并能指导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在此前提之下,我们选择的内容主要有:如何把身体运动、营养卫生措施、生活制度、自然力(空气、阳光和水)、心态调适等作为健身的手段以及如何使身体运动与其他健身手段协调配合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定量为主进行健身效果评价的相关知识。

3.内容针对性强

高考的成功与否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体育学科如何为学生的高考服务,这在高中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我们的整个教学计划中就应该设有以“高考前身心调适”为主题的内容,而其中有的内容必须要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

高中体育理论课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 科研 能力

影响一个国家运动竞技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体育教师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修养,提高教学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是现代化教学涉及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途径经进行。

一、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

现代科学技术向体育进行全面渗透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加强体育教师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是搞好教学工作,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根本大计。德国思想家莱辛曾经指出:“能作正确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谁想创造,必须学会理论。”从某种意义上也给人们以下启示:只有了解现代科技并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人,才能胜任并指导体育教学的训练工作。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多种能力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必须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体育教师指导训练的能力、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能力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知识在能力的指导下‘活化’,没有知识的能力是低层次的,没有能力的知识是僵化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多种能力,对于教师的科研工作有重要意义。

三、学习科学方法论,提高创造才能

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为了正确认识和揭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方法的理论发展很快,已由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逻辑方法、经验方法、教学方法,发展到系统方法、系统学、系统动态学等。此外,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也非常普遍。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在科学研究中有所作为,取得教育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学习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可以告诉人们如何运用和驾驭知识,如何概括已有的知识去创造和发现新知识。在竞技运动的科研中,对观察实验获得的材料、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多种方法和教学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运用科学抽象方法;根据已知的竞技运动科学理论和事实上推测事物发展变化的未知规律,需要运用假说方法。总之,运用知识必须依靠科学方法。只有依靠科学方法,才能架起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并沿着这些桥梁,不断地向新的体育科学高峰迈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的创造才能。

四、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研讨活动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如运动训练科学化培训班,和种短期的体育教学讲座、学习班、新课改、科学教学方法学习班等,是促进体育教师知识更新,提高竞技运动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班和短训班的学习,可以获得大量有益的信息,有利于了解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与动态,从而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对策,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外,有计划地组织本组教师总结经验,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体育教师或多学科人士参加的多种学术交流会、座谈会、讨论会等,是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又一有效措施,并有利于交流信息和成果,激发灵感,促使科学研究获得成功。

五、善于积累资料,扩大信息来源

文献资料是体育科研和运动训练的重要情报和资料来源,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练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为论证课题和从事体育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和事实根据,因此搜集和积累文献资料极为重要。

六、努力钻研,重视自学

高中体育理论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课程 学生科学素养 理念

1.科学素养的内涵。对于科学素养的解释,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即便是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机构、组织或不同的专家对科学素养的解释也不完全相同。因此,目前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国内现在多数人认可的解释是: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并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在科学技术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改变我们周围世界的今天,具有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毕业生不一定要以科学或工程技术为职业。然而,当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事件和观点时,他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的原理和科学方法去做出判断或决策。在这方面,科学素养可以增加人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生命科学是科学的一部分,因此,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都有机会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

2.生物课程中关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

2.1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包括:

①好奇心。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生来就对周围的世界、尤其对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小学生在上自然课时,对自然界中的形形的生命现象充满了热情,并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生物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并将这种好奇心保持下来,并将这种好奇心转变成对科学和对学习科学的正确态度。

②诚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实事求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要求学生要真实地报告和记录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东西,而不是学生想像中应该是的东西,也不是学生认为老师想要的东西。

③合作。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研究的规模和范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组织起来共同研究和开发一个项目,一个重大科学发明往往需要许多的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因此,团体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创造力。创造力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主要是指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它指的是对人类社会和其他人来讲未必是新的但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新的、前所未有的。中学生的创造力主要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搞发明创造,而是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因此,中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2.2科学思维的方式。科学思维的方式包括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科学的思维习惯不神秘,也不是科学家所特有的,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技能。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终生享用。其中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过程。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其显得重要,有了这种思维品质,他们就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能作科学性的分析及批评,作出理性的决定。同时,在实践中当自己的意见与绝大多数同学不同时,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坚持,而不是人云亦云。

高中体育理论课范文第4篇

(一)提问及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定义

提问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z提学官?{不许接受民词,侵官喜事,其生员犯罪,或事须对理者,听该管衙门提问,不许护短曲庇。”这里提问的意思是传讯审问、提出问题要求回答。顾名思义,课堂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情况、学情等设置问题采用教学问答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提问,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概念,而是一种古老而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上至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精神产婆术,到今天我们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方式。人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不但是一种慧智的表现,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我们把视角转入对课堂提问方法的深入研究中,让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意识到“提问”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意义与作用

《师说》里讲“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由此可知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和学生的思考学习相互融合的过程,两个独立的个体产生学习思想上的共鸣就不得不依赖于交流,而在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就恰恰是最简单而有效的交流方式。课堂提问架起了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桥梁。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这样,课堂提问就可以被看作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而不仅仅是学生,这样学生在教师面前也会大胆地坦露自己的心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是的,大多数时候打开学生思维闸阀的那把钥匙恰恰就是一个问题的设置,他们就能文思泉涌,去发现和领悟一个崭新的世界。

二、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一)课前设置问题的缺陷

在课前的备课阶段,很多教师会在教学过程当中设置一些提问形式过于简单的问题,导致问题本身没有太大价值。他们过于去追求课堂提问的一些表面形式,一问一答,虽然师生之间热热闹闹的度过了一堂语文课,但是却华而不实,不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

那是不是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就应该在备课阶段设置一些难题呢?然而并不是,哲学上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过于困难可能会物极必反。

新时代的高中学生已经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许多教师无法设定的课外知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设置问题更要详略得当,有些知识是学生已经获取的就要少涉及或者不涉及,不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备课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就应该分清楚主要和次要内容。这样课堂提问的问题才能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具有层次性、阶梯形,梯度和密度都适合于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的存在价值很大,它引人思考,不仅交给学生课本知识,还教会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因此语文不仅仅是文学更是人学。但是很多教师考劝诫别人的艺术。

(二)课堂提问的不足

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是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然而教师进行课堂提问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而是真正的让每一位同学学到生活中的一些智慧,然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自始至终都是用问题来贯穿的,几乎讲到每一个内容都是先提问,学生从上课开始到结束就一直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并未真正地学到什么实质性的知识。

眼里只看得见成绩好的学生,这在课堂提问时常常会发生,可能是因为老师的职业素质问题,导致教师在提问时只抽问优等生而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存在。还可能是为了课堂效果,教师只提问优等生,这样的课堂看上去会没有太多瑕疵,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能够回答。再一个可能就是问题设置的时候就有难度而只有优等生能够回答,不管是出于怎样的动机,只顾及优等生的课堂提问是不成功的,这样不仅仅没有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而且还会忽略差生的存在,那么,这堂课的意义何在呢?

三、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一)合理问题设置

教师在备课环节,不应该将课堂上的提问设置得泛泛无边,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紧张,尽量以完成教学内容为最终目的去设置问题。

怎么进行一堂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无数教师都在尽力变无效或低效为有效,那么在课堂提问时怎样才能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问题就牵涉到问题是否科学,不科学的问题实质就是无效课堂提问的表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就是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堂课需要解决的课堂内容,不仅是要针对课堂内容,而且还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二)课堂科学提问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存在一些这样的方式:有专挑后进生回答问题的老师,为了避免他们开小差:有倾向于照顾绝大多数中等生的教师;有喜欢针对具体的情况提具体的问题的教师,如过只把复杂的问题分配给优等生回答,而把简单的问题分配给后进生回答。

在我看来,这些具体的分配方式不是不可取,但这样的分配方式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能导致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消极影响。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减弱。

高中体育理论课范文第5篇

1.选题的意义、价值

英语听力,作为语言交际和交流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高考英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全面贯彻、实施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英语听力测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难度进一步加大。这对于广大考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重庆市高考英语科《考试说明》明确告诉我们:高考英语科考试要“为了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另一方面,《考试说明》要求“遵循选拔性考试的规律与要求,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反映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注重基础、突出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普通高考英语科要求考生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结合功能和话题,在听、读、写三方面加以运用,并藉此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随着英语新教材的使用,特别是随着听力测试采用PETS-2级听力考试的改革,英语听力测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难度进一步加大,听力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但目前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尚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合理地、有效地、尽快地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水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是广大英语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听力教学研究资料,发现很少有人涉猎重庆地区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的听力教学问题,这对英语教学研究来说无疑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作为战斗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英语人才的 重任。笔者认为有责任、有必要把本地区农村中学生的听力学习作为研究对象。

2.选题的理论支持

(1)听力理解的概念。听力是领会言语含义的一种能力,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多种语言能力、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协同作用的结果,是领会语言语义的一项能力。听者要对听到的语音信号进行复杂加工,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积极非常活跃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者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相碰击、相互作用,对听力材料不断地吸收,最终形成理解。听力理解过程包括语音感知,词汇识别和语法分析及语境推导等主要环节。

(2)一般来说,在理论上我们可将听力理解分成5个阶段,即辨音、信息感知、听觉记忆、信息解码、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在顺序上,后一个阶段总是依赖于前一阶段。辨音包括辨别各种语音、语调和音质等,这是听力理解的第一步。信息感知指的是学生在具备了辩音能力之后有意识的感知语流中的语音组合,从而获取句子意义的阶段。听觉记忆指的是将所感知到的听觉信息在被理解之前在大脑中保存一定的时间。信息解码指的是理解或获取信息的过程。在经过以上4个阶段之后,学习者就可以运用所学语言将信息表达出来或储存在长期记忆中。总之,听力理解是通过听觉器官和大脑的认知活动,并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和各种非语言知识,把感知到声音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

1.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

通过学习与研究,丰富教师的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充分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优化课堂教学,创建和谐英语课堂,提高合作学习和课堂提问技巧,从学生的听、说、读、写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向45分钟要效益。

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对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分析和英语听力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2)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从影响“有效教学”的相关变量看,教学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益(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因此对教学设计进行个案研究,尤其是对“有效”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对“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问进行研究。

(3)对师生互动进行研究。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与研究的过程(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分工、活动安排等)安排

1.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相关高校、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关于高中英语听力高效教学的文献进行调研,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

(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和总结我校高中英语听力高效教学的现状和已有的成功经验,构建我校高中英语听力高效教学的模式。

(3)行动研究法。将高中英语听力高效教学的模式应用于实践,在强化学生听说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调整完善高中英语听力高效教学的模式。

(4)经验总结法:总结高中英语听力高效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的过程安排

(1)准备学习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落实各项有关工作,课题组老师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信息、书籍和研究成果的资料,制订实验方案、拟定研究方向。在学习了解的基础上,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料,明确研究方向,找出适合本课题的方法,并写心得体会,形成理论认识。

(2)分析现状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0月)。各研究老师根据课题组的布置和要求,调查了解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并进行归类分析。

(3)分析成因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4月)。分析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4)开展实验阶段(2013年5月――2014年3月)。落实方案、开展实验,探讨实施高中英语听力高效教学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