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工作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确立建立创新性国家的目标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作用将会更加明显。不过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而且基础薄弱,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作用不大,贡献率较发达国家低。
2加快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对策思考
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深化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从我国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2.1基层政府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推广在“三农”中的作用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总数的70%,而且由于过度开垦开荒,造成农村生态系统脆弱,要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为第二、三产业提供原材料,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提高对公益性的农业科技推广在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战略性作用的认识。
2.2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营造良好环境。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基层政府的农业科技主管部门,根据上级政府的农业科技政策,结合基层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科技推广计划,规划农业科技推广步骤,建立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不再是单一、封闭的,而是多元、开放的,应该制定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明确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法律地位、资金来源、队伍建设等方面,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真正地纳入法制轨道,以保障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健康、稳定、持久发展。
2.3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必须转换政府职能,改变传统的政府行政命令式推广手段,围绕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展,着眼于发展新型的农村、农业和农民,不断拓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领域,加强科研单位与推广机构的有机联系,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形成多层次、多格局的社会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率和科技在“三农”中的贡献率。
2.4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低学历和非专业技术人员占较大比重,素质低下,知识老化。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对这些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加强科技知识培训,使他们改变观念,更新知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需要既有科技修养高,又了解基层情况的人才,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和培育一批科技人才,专门从事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深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加强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安排,创造条件,使农业科技特派员到基层进村驻点,指导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普及科技知识。
2.5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投入。对国家在基层实施的重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不但要继续组织实施,而且要加大支持力度,提高项目的资助强度;实施优惠的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资金投入。
2.6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信息网络,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信息网络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产物,将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基层,推动基层农业科技工作的开展,实现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利用政府财政资金,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基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基层生活条件。
3结束语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xq”为你整理了这篇农业农村局2020年度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办理情况
县农业农村局2020年度共主办县人大代表建议13件、县政协委员提案9件。主要涉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生态循环农业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建议、提案充分反映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按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要求,县农业农村局认真组织相关股室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已全部完成建议、提案办理答复工作,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由于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人员变动,及时研究调整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张志宇任组长,局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责任科室及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机关办公室。通过加强领导,以解决突出难题,提高办理质量。
(二)细化责任分工。在收到县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后,县农业农村局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会上对每件建议和提案的办理都明确了交办分管领导和具办责任科室或二级单位,通过压实责任,提高办理效率。
一、健全合同服务指导站工作机制,明确合同服务工作职责。
各所合同服务指导站要配备若干名合同扶农指导员,通过上门指导、蹲点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合同管理机构和制度,开展合同法规政策宣传,通过签约介入、跟踪指导、事后回访,有效规范农产品订单,防范合同纠纷;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推出农业订单典型企业,利用媒体的宣传,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城区工商所合同服务指导站要根据辖区实际情况选择1—2家涉农企业作为联系点;藤桥、仰义、黎明、水心工商所合同服务指导站主要对辖区涉农企业、养殖(种植)户、涉农食品加工企业、浙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涉农经纪人作为联系点。
各合同服务指导站要加强合同监管工作人员的合同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合同监管人员的工作能力;还要组织涉农企业、农户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合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诚信履约意识,并积极为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合同法律知识咨询、合同签约指导,规范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签约、履约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合同农业市场交易秩序,推动合同农业稳步健康发展。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合同服务工作职责,合同指导服务站工作职责为:1、宣传与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2、监督、指导辖区内“涉农”合同当事人依法签约、变更合同,及时提出对主合同缺欠条款的纠正意见;3、监督辖区内“涉农”合同当事人依法履约;4、受理辖区内“涉农”合同纠纷、投诉工作;5、承担辖区内“涉农”合同争议的调解工作;6、向当地政府提供准确的“涉农”合同信息,配合乡、镇政府落实各项“涉农”合同补贴政策;7、开展涉农企业农业订单合同样本备案工作。
二、制定推广订单农业合同示范文本,为实现合同农业奠定基础。
目前省局已收集筛选实际使用的十三类159种农产品合同文本,编印了《省订单农业合同文本指引》,各所要通过合同指导服务站做好农业合同示范文本的宣传工作,积极做好推广应用工作。各指导站要根据辖区涉农企业、农户生产情况,认真征集相关部门和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农户的意见,为制定完善切合实际、适合农业生产经营需求的“涉农”合同示范文本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涉农”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和推广使用,规范合同签约行为,防止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坑农害农行为的发生。
同时,要及时监督、纠正“涉农”格式合同中的不平等条款。监督、指导“涉农”合同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即合同条款要合法、合理、公平;权利和义务要分明;专业术语要表述准确;遵循互惠互利原则,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主要条款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当事人约定支付价款的方式,规定最低保护价制度;2、当事人在约定价款支付方式时要明确支付期限,支付方式和拖欠支付的违约责任;3、合同中约定的产品质量验收标准要准确地表述质量标准的内容,对农药残留指标和施用化肥标准的约定,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4、“涉农”合同中约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内容,要依据合同标的(种植或养殖)特点和需求,科学准确地约定其阶段性(时间)的技术指导、服务项目、收购时间;5、“涉农”合同中要公平合理地约定违约金和保证金的金额,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6、“涉农”合同中要约定对标的的保险条款;7、“涉农”合同中要对合同标的是否已经设置担保抵押作出明确的约定。
三、开展涉农企业和农户“守合同重信用”的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涉农主体的信用建设。
各合同服务指导站要加强对“涉农”合同主体的监管,认真落实各项合同帮农制度,将涉农合同主体纳入信用建设规划,实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在认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时向涉农企业适度倾斜,加大对涉农企业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的培育力度,积极推荐涉农企业和农户参与“守合同重信用”认定,做好涉农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培育认定工作。同时,做好辖区内开展“守合同重信用”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公示活动。要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的参与主体向广大订单农户、专业合作社延伸,提高广大农户的合同意识和信用水平,倡导农户依法签约、诚信履约。分局将根据认定的结果提请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守合同重信用”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给予政策优惠和信贷扶持。
四、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办理动产抵押登记,拓展合同监管领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商业银行融资,帮助解决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凡属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进行抵押登记的,应当场予以办理抵押登记。
五、建立“涉农”合同案件上报制度,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各所要加强对“涉农”合同的监督工作,加大打击利用“涉农”合同违法行为的力度,及时处理利用“涉农”合同侵害当事人权益的行为。对利用“涉农”合同的欺诈行为,要及时立案查处,依法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一是要建立“涉农”合同欺诈行为的预警制度,在农产品的采收期、交易期、农资供需旺盛期及时作出预警提示;公布利用“涉农”合同侵害农户利益的典型案例和警示信息,提高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防范意识。二是要建立“涉农”合同案件上报制度,各所要在当日内将发生的重大“涉农”合同违法案件上报市场规范管理一科。应及时上报的案件有:涉案罚没金额在万元以上的“涉农”合同案件;在本地区影响较大、性质恶劣的“涉农”合同案件;“涉农”合同当事人违约并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农机;培训;政策
1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认知度不高目前,辽宁省所辖的市区都开展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但由于社会环境制约、工作人员调动、思想认识不深、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个别市区的职业技能鉴定开发工作进展较为迟缓,存在等、靠、看现象;个别市区虽然有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但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认识不够,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质量。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参加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后,部分农机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确实有提高,但获得农机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不大,从事农机行业电焊、气焊、维修电工等通用职业的机会不多,说明社会对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认可度不高。1.2职业工种少据有关资料统计,到目前为止,鉴定合格并核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达2.5万余人,其中约76%的人获得了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约20%的人获得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余的人获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涉及的职业工种达10余个,主要集中在农机修理工、拖拉机驾驶员等职业工种。开展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前期,采取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政策措施,但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城乡差异的不断缩小,社会对农机从业人员的要求和农机从业人员自身需求都发生了较大转变,加之任何一个职业工种和等级的人员经过一定时间技能培训鉴定都会达到饱和,导致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突显。1.3政策扶持机制不完善目前,辽宁省财政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缺乏经费扶持,部分工作开展顺利的市区是当地财政有所支持或单位内部有一部分培训经费,大部分地区培训鉴定的收入仅能维持正常工作,没有能力进行大的培训鉴定设施建设。无论是大力开展高级农机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还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和鉴定,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避免发生入不敷出的现象。1.4考评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在全省取得农机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督导员资格证书的28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大部分是农机化及其相关专业,其它职业(工种)的考评人员只掌握基础知识,专业化程度较低,有些新开发的职业工种需要考取相应考评员资格才能进行考评,不能满足多个职业(工种)技能鉴定需要。与此同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退休、换岗等,使考评员的人员构成及数量需要进行调整和充实。1.5职业技能开发力度小从农业机械生产、销售、使用、维护到报废的链条中,农机行业从业人员涉及的职业工种较多,势必需要大量的通用职业工种,如农机生产、维修环节需要电焊、气焊、维修电工等职业工种。这些通用职业工种属于行业管理人员,却无法正常对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导致鉴定数量同期锐减30%~40%,与一些职业学校和职业学院的合作关系也被迫中断。每年都有新开发的职业工种,但部分工种的培训鉴定较为困难,主要原因有:部分工种与一些通用职业工种相近,缺乏优势;部分工种的从业人员少,且地域分散;大部分培训鉴定设备需要租借,致使鉴定费用支出增大;对无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缺乏强制制约措施。这些因素严重制约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开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建议
上述问题在其它省市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应该正确对待,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如下几点。2.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知识和法规的宣传,提高农民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知度,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类新闻媒体宣传相关法规、政策,同时深入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及乡村农户开展宣传,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推动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快速健康发展。2.2提升鉴定档次和范围在鉴定条件不断完备的基础上,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中的农机从业人员进行相应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然后,逐步把鉴定范围拓展到农机管理系统,对农机监理考检员、农机推广员等进行相应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实行“双证”制,并落实相应待遇,提高全省的农机管理水平。借助“金蓝领”工程的大力实施,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提高鉴定档次和等级,从人才上解决大型高新农机具维修难问题。2.3建立长效扶持政策没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设备设施,成为鉴定工作发展的重要制约。现阶段鉴定机构的收费对象是农民,他们收入较低,收费不能满足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求。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争取政府、业务上级及有关方面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建立长期扶持政策。各级农机部门也要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加强部门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相应职业(工种)鉴定所需设备,提高鉴定质量和水平。2.4提高考评人员队伍素质随着大型高新农机具的不断出现及新职业工种的建立,考评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略显不足。建议农业部、农机化司组织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考评员培训班,不断更新考评员的知识储备。省、市级职业技能鉴定站要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情况,派出工作人员参加部里组织的考评员培训班。已获得考评员资格的考评人员,应定期开展新知识、新技术培训,提高鉴定考评队伍整体素质。2.5加强法规建设目前,农机行业开展鉴定的工种约10多个,但只有农机修理工一个就业准入工种,对无资格等级证书的上岗者无强制制约措施,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部省级农机主管部门可以将一些行业内的职业(工种)实行准入制,纳入行政审批许可管理范畴,使农机管理部门有权处罚无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农机从业人员,逐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部、省、市应通过健全和完善相应法规,变通相关通用职业工种,使之真正成为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6明确工作重点加强各级农机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水平;对全省各农机维修点、配件销售点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各类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鉴定,努力提高其对农业机械维护和保养的技能,减少事故隐患;对农机生产企业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对农机校、职业中专、大专及各类培训机构与农机相关专业毕(结)业生实行“双证制”。
参考文献
[1]胡建平,尹晋涛.试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的若干问题[J].现代农机,2016(3):25-27.
[2]王宏勋.浅谈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作用[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6(3):28.
[3]姚俊豪.对新时期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思考农机使用与维修[J].2014(9):17-18.
一、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提升“三篇文章”
一是抓好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这一载体。重点扶持培育4个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30个万亩示范基地、30家重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10个产业集群。新发展市级龙头企业10家,合作社100家。通过培育标准化示范园区、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现代化,实现上水平、出精品、创亮点、树形象。二是抓住调整结构这个“牛鼻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蔬菜、核桃、烟叶、小杂粮等高效农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特色养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比较效益,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收入,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三是加快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进一步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仲裁体系,以村为主开展流转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新增土地流转75万亩,累计完成各类土地流转165万亩以上。四是发展生态旅游。重点支持5-10家休闲旅游农业园区,打造亮点,示范带动;启动周山森林公园提升改造工程,用3年时间,围绕周文化开发,重点建设10余个精品景点景观,打造集休闲、娱乐、科普、餐饮为一体的精品景区。
二、围绕“水系为韵”城市建设理念,转变水利发展方式
一是做到“三个围绕”,“两个转变”。即:农村水利围绕“三篇文章”开展,城市水利围绕“水系为韵”开展,市场水利围绕开发经营开展;农业灌溉项目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产业转变,农村饮水项目由传统农村向新型农村社区转变。二是继续加大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力争前坪水库项目建议书上半年通过国家发改委复审,年底前开工建设。三是加快引黄入洛工程建设,通过采用新设备、新技术、采取新措施,积极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带来的不利因素,抓好施工环境协调、建设资金筹措等,力争年底前全线贯通。四是城市河渠治理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借鉴外地经验,提升设计水平;在资金筹措上要通过招商引资、向上争取、银行贷款等途径,多方筹措资金;在施工协调上要树立大局观念,明确责任分工,为工程顺利施工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开工建设洛河上下游各8公里、伊东渠18公里提升改造、秦岭防洪渠改造,完成邙山渠治理、中州渠治理示范段等水系工程建设任务。
三、围绕十年扶贫纲要,扎实开展扶贫工作
围绕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这一总目标,更加注重转变扶贫开发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到2015年,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牢牢抓住扶贫工作重点,把涉及我市的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村作为主战场,集中资源优势实施一批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邮政通信、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搬迁扶贫。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扶贫对象,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有序搬迁,今年搬迁扶贫3000户1.25万人。二是整村推进。对于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地方,实施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结合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易聚则聚,易改则改,分期分批实施,今年完成5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三是社会帮扶。各有关县要积极主动,尽快争取中直机关对口帮扶;市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都要定点帮扶1个贫困村,不脱贫不脱钩;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各类企业、各派和工商联积极参与定点扶贫。
四、围绕“生态宜居”城市定位,抓好各项生态建设工程
一是继续抓好山区生态林、生态廊道、城郊森林、农田防护林改扩建、村镇绿化、林业产业等,完成造林46.9万亩。二是扩大花卉苗木种植比例,2012年发展花卉苗木13万亩。其中,牡丹发展3万亩以上,力争年底达到10万亩。三是高标准实施六大类15项市级示范工程,包括3个县城周边绿化、5个核桃基地、4个花卉苗木基地、1个山区生态林、1条通道绿化、1个荒山荒地绿化工程,建成精品、以点带面。四是启动牡丹花都产业示范园2万平米智能温室建设工作,筹建牡丹深加工企业聚集区和牡丹花卉交易中心,力争用3年时间将牡丹花都产业示范园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牡丹产业龙头和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