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优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

本文剖析了目前我国医学实验室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分别提出对于明确医学实验室岗位分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内部以及外部的质量评审,实验室参数调整等主要的措施,为如何优化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部分实用性的建议以及意见。

1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医学实验室普遍实行定岗的编制,由于医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数量的减少,导致了医学实验室面向外界的开放还不充足的问题。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技术人员既是医学实验人员,还需要兼顾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这就导致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系统存在管理力度不足的现象。而查找并且发现问题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切入点,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能够验证出持续改进循环的实际效果,在内审评审和管理评审方面力度不足导致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人员不足的矛盾。而随着医学实验室外部环境不断地更新,需要对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长期的完善以及补充修订,满足医学人员以及病患者的需求,保证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改进。

2完善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2.1建设完整实验室结构,明确岗位分配

在建设以及完善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中,最主要就是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结构以及明确的岗位职责分配。在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下各项的工作需要委派专门的管理人员,落实医学实验员各个岗位的相应工作,针对医学实验室程序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应答。在医学实验室设立专业的管理组长,根据医学实验室实际的工作设立有关技术质量,仪器设备以及培训管理的岗位,全面地明确各项职责。在各个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质量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分层次以及专业建立相应的培训计划,将培训的层次分为院级的培训,科室级的培训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培训的专业划分为专业授课,现场学习以及实际操作。让每一位实验室人员掌握专业的技能,普及相关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医学实验室质量的目的。同时发挥传带精神,安排年轻的医学技术人员协助年长的医学技术人员进行设备仪器的软件使用,提高整体的管理业务水平。创造合适的条件给予实验室人员外出交流学习,保证医学实验室管理质量以及水平的提高。

2.2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医学实验室的仪器管理对于整个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仪器质量的设置包括了检测量大的项目,新开展的项目以及非常规的检测项目等有着重要影响的项目。医学实验室需要根据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在质量指标的模型中选取通用的以及非专业特异的质量指标,把质量指标控制在零差错以内。通过建立相应的有关仪器的管理业务,如仪器的收集,仪器的建档,仪器的维修与保养等多个方面的业务,保证医学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的常规更新以及维护保养,形成有效的仪器设备护理机制,贵重的仪器设备需要专门保管,常用的医学实验室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在使用仪器以后进行详细的记录,保证下一次医学实验操作中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行。

2.3完善实验室内部与外部的质量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的管理者以及负责人对于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方针提出适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适应性的评价的过程,是一次对于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检查。针对医学实验室的醫疗服务工作,包括咨询,检验以及实验过程的分析进行检查。保证必要时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动以及改进,为下一阶段的质量管理目标提供保障。对于医学实验室质量的保证还需要从内部以及外部两个方面着手处理。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内部的质量审核质量管理系统建立并且运行以后开展的。对于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的审核,需要医学实验室相关质量管理人员制定关于内部审核的准则。内部的审核准则需要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频率以及方法。通过建立内部审核的机制及时处理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运行不符合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整改,使得体系更加适合医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而外部的质量审核主要是实验室的主任以及医学专家对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进行强制评审,追踪每一位实验室人员的职责,保证实验室是一个整体的团队,提高实验室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

3结语

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规范质量管理工作对于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提升质量管理的水平。通过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对每一位实验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让每一位实验人员对于质量管理体系都有明确的认识,意识到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与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之间的差距,进而激发其对于优化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意念,从根本上推进医学实验室的质量发展。

作者:刘翠娥

    [参考文献]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 理论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军机械化程度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装甲车辆不断更新换代,在提升部队作战能力的同时,也给装备修理带来了新的难题。装备的增多,科技含量的提升,迫切需要与之相对应的高素质修理人才来保障。在新的形势下,装甲车辆修理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修理专业对实操能力要求很高,尤其针对士官修理骨干来说,他们是装甲车辆修理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修理任务。他们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实操能力,同时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支撑,以便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上处理装备修理难题,并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整体修理能力的提升。为实现以上目标,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装甲车辆修理专业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学员综合能力的提升。

1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材分离

在选取教材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用的是不同的教材,两者各成系统,相互分离,在学员学习理论知识时,很难及时了解相应的实践知识;而在学习实践知识时,又不能有效地联系起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1.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分离

在安排专业课程时,将理论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分离开来,过分强调知识或能力的系统化,而缺乏对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的重视。理论教学时,学员没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机会;实践教学时,学员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两者时间跨度过大。

1.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员分离

在安排授课教员时,通常选取不同的人,理论教学采用一个教员,实践教学采用另外一个教员,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衔接不上,起不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无法取得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讲解的良好促进效果。

2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法

2.1 树立一体化教学理念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要想取得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成果,应当树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编写一体化的教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从根本上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2 明确一体化教学目标

在车辆修理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一体化教学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努力方向,制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措施,不断提高修理专业的教学效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丰收。

2.3 建设一体化教学设施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离不开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保障。为此,院校应该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相应的设施,保证修理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进行。

2.4 培养一体化教学人才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离不开一体化的教学人才。因此,授课的教员应当是“双师型”教员,能够满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需求,适时解答和讲解理论难题,及时纠正操作错误,实现同一教员对同一班次学员的全程教学。

2.5 跟踪一体化教学反馈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其教学效果怎样,关键在于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部队岗位任职需要。因此,应当跟踪毕业学员在部队的适应与发展情况,及时听取部队领导和毕业学员的反馈意见,适时改进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法。

3 装甲车辆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注意事项

3.1 学习中不能重练轻学

实践操作趣味性强,学员在专业学习积极性高;但对枯燥的理论,教员必须适时引导,上升为理论,否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惰性,而且会使此教学法陷入传统的“师带徒式”的弊端,扼杀了学生自我提升和终身发展的潜力。

3.2 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

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理实的同一相融,不能变成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这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现象,教员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并应及时讲授,其形式可以是中途个别讲授,也可以课后总结,或是课前的集中讲授,或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错。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范文第3篇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涉及内容广泛,涵盖实验室的方方面面,而又缺乏较好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大多数学校安排授课时间较少,一般为20-40学时。随着我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的出台,对临床实验室质量、安全、信息等各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接触此门课程前,学生们普遍认为他们进入社会后必定长期是被管理者,要成为管理者还很遥远,有的根本不想成为管理者,这些均不利于此门课程的教学实施。

因此,我们在教学别注意强调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让同学认识到实验室质量不仅限于检验结果本身,而且包括影响分析结果检测的全过程和全方面;质量管理不只是质量管理人员或质量管理部门的事,而且是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的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可增强学生对检验工作人员在临床实验室管理中的地位、职责和作用的认识,使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提高,责任感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学生在实习及工作中较好地适应科室管理,自觉地按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开展工作。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

经过近四年的大学课程学习,此时学生虽然对医学检验专业有较全面了解,具有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但对临床实验室认识比较模糊。因此,我们将本课程教学安排在实习前最后一个学期,尽管还有少部分专业课教学仍在进行,但是学生已经可以结合各专业课教学内容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也可以把临床实验室管理知识内容与即将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联系,达到融会贯通作用。目前,在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本课程的理论课为20学时,没有实验课学时,教学进度为每周3节课。

由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研究内容广泛,包括组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学生自学、选学与教师重点讲授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并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像俱全、表现手段形式多样、教学信息量大等优势,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启发引导,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我们根据检验医学发展趋势和临床实验室具体情况,本着实用性、科学性原则,目前安排此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临床实验室管理概论、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前与分析后的质量管理、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医学实验室认可等。在讲授时,注重与各专业相关内容结合,强化各学科间相互联系,尽量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如在讲授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方面,注意联系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教学中所涉及检测注意事项与讨论分析部分的内容。

近年来,医学检验各专业教材建设得到完善,新版医学检验各专业规划教材中多已删去与临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内容,20学时理论课时难以满足更好地培养掌握先进医学检验技术、具备现代化、标准化临床实验室管理工作素质医学检验人才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知识,我校在2011年修订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理论课调整为36学时。

3注重教材选择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已成为检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数医学院校已经将其设置为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尽管有多种教材可供选择,但各种教材侧重点不尽相同。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杨振华教授主编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本科教材,该教材主要内容是质量管理,偏重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2008年第2版改名为《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我们认为其2012年发行的第3版《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更贴近于临床与教学。科学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出版了相应教材与专著,并进行了再版修订。我校在20世纪90年代以协编教材《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作为学生用书,自2003年后一直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作为教材,在教学中参考其他出版社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相关教材与专著。目前,我校作为副主编单位正参与一部《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书籍的编写工作。

4教学考核与效果反馈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14-0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一个主要的技术支持部门,承担临床检验,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检验、生活饮用水检验、传染病监测检验、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检验等任务。

所出具的结果是卫生执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重要依据和支持,确定了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影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环节和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水平,促进实验室的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依据《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 40号令)、《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05)[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 2006)[2]、《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家认监委 2010)[3]、《湖北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4]等要求,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室人员[5] 实验室人员不足,人才匮乏。主要在三个方面:一、实验室人员的数量不足,二、实验室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部分科室负责人学历为中专:三、实验室人员年龄和能级结构不合理,年龄明显出现断层,缺乏学科带头人。人员作为实验室核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一、对现有的实验室人员加强基础理论和新知识、标准知识学习,二、引进正规医学院校检验专业的毕业生,所选用的学生应较好的掌握英语,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学,医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医学免疫学检验等。对引进的人员先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后持证上岗,明确职责。上岗应不定期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参加学术交流会、或短期到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修学习。三、加强实验室人员的严谨,科学、务实、敬业奉献素质的培养。

2.2 实验室设备配置 先进优良的检测设备是实现检测工作的基本条件,。2004年的《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应配备的仪器设备、应开展的检测项目进行了明确,作为衡量实验室检测能力标准被广泛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和任务细化,检测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主要难点为: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住居环境有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体检开展等,由于仪器设备的缺乏或落后,实验室具备开展的项目有限,达不到有关标准。二、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高精密度和高准确度的设备已广泛应用,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于种种原因,却没有配置,检测服务能力滞后。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有关仪器设备,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2.3 真实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2007年一月国家实施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此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由以往的检查审核而转变为全面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执行力不足。主要难点为:一、质量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管理的力度有限。 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流于形式,使质量管理体系缺乏严肃性,真实性。 三、当检验标准或方法发生变化时,或检验设备仪器更新时, 未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时的修订体系文件。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设立专门独立质量控制部门,加大质量管理监督力度。根据质量管理体系中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规定及时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按照程序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6]。

2.4 规范的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2004年国家出台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2004】108号)、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等对实验室的规范建设有了具体规定,依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建设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变。但国家没有出台具体功能实验室的建设标准,由于经济,地域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功能实验室,所承担的具体职能不同,建设的标准也不一样。加上实验室建设投入多,技术含量高特点。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重要存在以下难题:一、实验室基础条件差,建设靠国家专项经费配置,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保障机制不合理。二、缺乏功能实验室建设标准,导致实验室建设的不规范。 三、部分实验室的建设是在原有的实验室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布局和设计先天不足。四、随着疾控事业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进一步的明确,特别是重大传染病检测,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检测等,要求建立相对高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因此,在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方面争取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开展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强化职能,精心设计和布局。再者,应以发展的观念建设实验室。

2.5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应该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质量管理的核心,较为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应包涵四个因素:一、计划和实施方案。二、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落实。三、质量控制具体的方法和形式。四、质量控制监督与检查。在工作实际中质量控制出现以下几个难点:一、一般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案,由于专业的制约,对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理解不同。二、在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案落实过程中。不同的专业人员在做同样的质量控制时,意见不一。三、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形式单一,质量控制的效果和可信度不高。四、质量控制监督与检查缺乏及时性、有效性。因此,在制定年度的质量控制计划时, 从人员、仪器、材料与方法、样品与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方面制定计划和方案。在落实计划和方案,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对不同的实验室应采用具体规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形式。并对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总结分析,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和能力。

3 讨论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进步,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加上社会对疾病预防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期望的提高,也要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搞好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真确和客观,本文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工作机构具体职责,探讨现阶段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难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质量控制难点。认为人员、设备、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的实验室环境建设及质量控制。这些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和重要因素。把这些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05).

[2]《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 2006).

[3]《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家认监委 2010).

[4]《湖北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800-02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应用于临床,极大的推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提高了检验医学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全面贯彻《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快捷、准确的检验结果服务。全面推进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服务质量控制,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二级以上医院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列入等级医院评审和考核的一项重要的指标[3] 。目前, 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愈来愈深入国内大中型医院实验室,有力地推动了检验质量的提高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常态。但由于我们对质控工作的认识、重视、力度不够,相关的质控知识缺乏,致使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没有对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指导、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的也只是应付检查,严重影响了医学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水平,现就有关问题结合实际加以讨论。

1.改变观念正确认识质控

过去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有三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是认为质控即上级领导检查的汇报资料和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日常室内质控,质控意识不清晰。二认为开展质控,增加科室的成本。三是认为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检验科自己的事情,因而忽视了与临床科室的配合、协作。四是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1.1 通过学习提高认识 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是包括:管理层的监管、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在这些管理措施中,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更为重要。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不能忽视检验申、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接收、检验、检验报告单送到申请人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均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宣传,共同提高检验质量[4]。

1.2 加大投入 开展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如果标本量不大,质量控制成本相对较高,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费用支出。但我们想一想,通过提高检验质量,减少了漏诊和误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诊断率,保护患者的利益和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行业知名度,不正是我们所获得的最大的效益吗?

1.3 认真执行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 办法规定,临床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作为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要坚持认真地做好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通过质量控制的反馈整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

2.怎样开展医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我们认识到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系统的、复杂的、科学的、全面的控制[4]。对于如何做好质控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2.1 医院领导重视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必须建立医院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的落实必须是医院、临床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所以,医院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协调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参与到医院。

2.2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医院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特殊岗位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因素。加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可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各实验室可根据实际工作的发展况进行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