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是当今教学领域的最新理论。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在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建构主义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若干启示。
1、引言
随着社会对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职高专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也备受关注。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并重,着力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尽管学生、老师都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高职生英语运用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要有相当差距。本文拟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现存的若干突出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来探讨如何针对现存问题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
2、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英语教学不满意,开始他们满怀信心地走进英语课堂,渴望自己的英语水平能够突飞猛进,但一段时间后发现现实并非如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大挫伤了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高职英语教学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高职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
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英语基础差。有的学生在入学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有的既听不懂又讲不出,词汇量严重足,所以能积极使用的词汇更少,语法知识贫乏,有的连最基础的时态、语态都.未掌握,写作水平低下,写的作文句子不通顺,错误百出。可见,高职学生普遍薄弱的语言基础影响了他们的基本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2.2内容滞后,缺乏实用性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英语教材仍然侧重知识的传授。这些教材往往课文冗长,练习多,内容缺乏时代性、趣味性。许多教材的各个部分缺乏联系性,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对教材学习的兴趣。
2.3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2.3.1教师依然是课堂的核心和控制者
英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一股是“以教材为中心”,“以语法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对其他教师上课情况的了解,高职英语教学主要采取以下程序展开:先听课文示范录音,接着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及语言点,然后做每单元后面针对课文I容和语言点设计的练习。仔细推敲下,不难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安排的一个个步骤和任务,而并非主动参与其中。学生成了老9币“忠实的听众”,在课堂上操练英语的机会、时间很少,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未得到真正的调动。显然,这种英语教学模式与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距。
2.3.2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时会使用一些教学手段,如: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等,但总体而言,对于现代化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利用还不充分,方式也不够灵活。
2.3.3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
师生间的交流尤其是课外交流不够。师生间有距离感,放任型师生关系普遍存在。许多教师上课以传授知识为主,只顾自己上课,不注重学生反馈,上完课走人,师生关系疏远、冷漠。
2.4考核手段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往往还是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检验标准。这种考核形式不能对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实践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恰如其分测试并获取合乎实际能力的相关指标,而只是以一份试卷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手段最终导致学生英语学习仍是以模仿、重复、死记硬背为主,不能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教学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又称结构主义,是关于人“如何知道”、“如何理解”的哲学观和认识论,最早由瑞士的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又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完全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和书本的能力,而是由学习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他人协作的结果决定的。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主要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情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牛由外部刺激的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3.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要求英语教学界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活动,努力探索改进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要思潮,学习和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带来如下启示:
3.2.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把课堂从教师手中转交给学牛,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以往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3.2.2设计学习任务,创设理想的英语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建构主义用问题来驱动学习,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出学习任务是整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学习情境设计有助于将问题置于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中。因此,教师要注重适时引入新鲜的背景资料,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英语环境中学习。例如:新视野英语教程》提供了各种具体活动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情境中,通过尝试、犯错和所获得的反馈信息,使英语变得更加流利。读写教程中的Leadin环节中有关的启发性强的图片,直观地反映了各单元的主题,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racticalwriting部分学生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名片、创作海报、制作请帖、填写出国留学申请表、填写银行储单及写公告等。在这些真实情境中,学生极大地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3.2.3丰富课堂活动,促进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
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建构主义十分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协作”与“会话”,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是这种社会性作用的主要体现形式。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就是“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通过小组讨论、扮演角色、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助等合作原则建立起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如:在每次课开始前的5分钟让学生热身,把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在组员之间进行分工。每个组员单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解决当前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或辩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牛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2.4积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为了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丁.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信息技术是学的工具。计算机多媒体即使可以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结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但是,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应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比如:向学生推荐实用的英语学习网站;帮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英语学习材料等。
关键字: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1、引言
随着社会对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职高专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也备受关注。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并重,着力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尽管学生、老师都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高职生英语运用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要有相当差距。本文拟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现存的若干突出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来探讨如何针对现存问题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
2、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英语教学不满意,开始他们满怀信心地走进英语课堂,渴望自己的英语水平能够突飞猛进,但一段时间后发现现实并非如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大挫伤了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高职英语教学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高职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
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英语基础差。有的学生在入学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有的既听不懂又讲不出,词汇量严重足,所以能积极使用的词汇更少,语法知识贫乏,有的连最基础的时态、语态都.未掌握,写作水平低下,写的作文句子不通顺,错误百出。可见,高职学生普遍薄弱的语言基础影响了他们的基本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2.2内容滞后,缺乏实用性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英语教材仍然侧重知识的传授。这些教材往往课文冗长,练习多,内容缺乏时代性、趣味性。许多教材的各个部分缺乏联系性,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对教材学习的兴趣。
2.3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2.3.1教师依然是课堂的核心和控制者
英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一股是“以教材为中心”,“以语法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对其他教师上课情况的了解,高职英语教学主要采取以下程序展开:先听课文示范录音,接着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及语言点,然后做每单元后面针对课文I容和语言点设计的练习。仔细推敲下,不难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安排的一个个步骤和任务,而并非主动参与其中。学生成了老9币“忠实的听众”,在课堂上操练英语的机会、时间很少,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未得到真正的调动。显然,这种英语教学模式与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距。
2.3.2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时会使用一些教学手段,如: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等,但总体而言,对于现代化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利用还不充分,方式也不够灵活。
2.3.3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
师生间的交流尤其是课外交流不够。师生间有距离感,放任型师生关系普遍存在。许多教师上课以传授知识为主,只顾自己上课,不注重学生反馈,上完课走人,师生关系疏远、冷漠。
2.4考核手段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往往还是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检验标准。这种考核形式不能对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实践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恰如其分测试并获取合乎实际能力的相关指标,而只是以一份试卷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手段最终导致学生英语学习仍是以模仿、重复、死记硬背为主,不能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教学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又称结构主义,是关于人“如何知道”、“如何理解”的哲学观和认识论,最早由瑞士的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又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完全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和书本的能力,而是由学习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他人协作的结果决定的。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主要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情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牛由外部刺激的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3.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要求英语教学界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活动,努力探索改进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要思潮,学习和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带来如下启示:
3.2.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把课堂从教师手中转交给学牛,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以往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3.2.2设计学习任务,创设理想的英语学习情境
关键词:支架理论;初中英语;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是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英语能力的直接表现方式。为了解决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将“支架”理论应用到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应用的意义
“支架”的实质是建筑行业在施工时使用的一种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支架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支架”是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是推动学习的外力。传统教学忽视了对英语写作的练习,过分强调语法句法的学习,英语写作作为一般的课时任务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多数初中生都知道英语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少交流,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老师的帮助,无法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所以在英语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厌倦烦躁。而“支架”理论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主导,创建学习小组,英语写作逐渐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死板的语句拼接,学习小组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到很多写作技巧,实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二、基于建构主义“支架”理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将“支架”理论应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就要求老师根据当前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东西,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可以选择“我喜欢打篮球”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老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挑选经典的文章给学生阅读,积累大量的素材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写作技巧,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写作的信心,继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
2.独立思考
“支架”理论的应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在“支架”理论应用初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分解文章结构,在创设真实情境之后留下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列出简要的作文提纲,并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简要的说明。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与此同时在简述思路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许多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生学会了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交流合作
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小组人员的讨论和分析确定写作内容,根据不同的意见对作文整体进行调整,通过集体思考的方式,巩固写作思路,让学生对英语作文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因为小组人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学习中代替老师起到“支架”作用,通过相互的交流沟通,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加强自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继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建议,对英语作文提纲进行修改和补充。老师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培养英语语言环境,减少学生对于英语的恐惧感。
4.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英语作文初稿进行评价,修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在自己无法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换作文进入互评阶段,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文章。作文互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英语知识,对文章进行整体的分析,整个评价过程就是一个独立学习的过程。在评价过程结束后,将一部分优秀作文作为范文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热情。同时老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阅,肯定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同时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弱点,进行总结性的说明。
综上所述,“支架”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在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也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支架”理论教学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大量英语作文练习经验的学生能够在写作之前就题目进行独立的思考,准确地把握作文主题,汉语式英译的现象也少了,真正实现了英语知识的熟练运用。
参考文献:
[1]康慧.基于建构主义支架理论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4(01):26-27.
[2]樊玉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6):73-76.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英语学习
国家教育部在新《课程要求》中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即“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秀部分。”
但是教育部提出的理论性指导意见,在具体操作中仍有诸多问题有待探索,如;如何培养习惯于依赖教师的中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人英语教学中,如何“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秀部分”。这些问题既是广大高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关注的问题,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巫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改革试点学校之一,江西财经大学以教育部外语教学改革精神作为指导,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教学模式改革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十世纪后期,认识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的鼻祖是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Piaget)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LevVygorsky。他们最先提出了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认为人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概念,从而使自身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Ausbuld,1964)。随后,这一观点用于解释和探讨语言学习过程。首先,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次,由于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调活动而实现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主要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学习者获得知识不完全决定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和书本的能力,而是由学习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与他人协作的结果决定的。RI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通过设计符合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语言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下是一种合作主动的过程。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制作与网络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给出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集成信息。集成信息的传递加速和改善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学习的路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难度。由于学生在学习的动机、能力、方法及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其语言学习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方式积累词汇,有的学生通过做习题来记忆词汇,而有的学生更愿意按照词汇表来有序地背诵单词。多媒体课件充分考虑到学生间个体语言习得的差异,设计了灵活多样的语言场景和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通过人机对话形式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可以由电脑及时地反馈和评价。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教育专家Moore(1989;23)说;“真正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和再创造。”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大量模拟现实,使学生在虚拟的学习场景中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学习体验,从而突破教育时空的限制,加速学习和生活的融合。大量的语言输人是语言习得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如Krashen(1982)所说,只有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可以理解略高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即i+1)的语言输人,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网络教学正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英语学习者语言输人环境不足而诞生的,反映了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成果事半功倍。如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卡通人物提出问题,有趣的动画效果能解除学生对提问的紧张情绪,让学生自然地参与讨论;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把标准的文字以动态的效果一幕幕生动地展开,需要时还可以把一些反映重点和难点的动画有选择地反复观看;利用flash和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动感更强,而且在视屏上打破了习惯的约束,造成新奇感和震撼感,引发学生无尽的遐想,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另外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WWW浏览服务也颇有用武之地;一方面,教师可以用Word将文字和语言素材融人自制的外语教学网页,供学生自由选取,可浅可深,可详可略;另一方面,Internet时空里大量的原版语言和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层面的语言信息。可见,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创造的学习环境里,纯正的语言,精美的画面,随进随出的课件设计,从听觉、视觉、使用便捷等方面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网络环境与教学效果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人的感官起着重要作用。感官接收应用得越多,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知识则越容易理解。由于网络教学展示的声光信号,图文并茂,声情融会,调动了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提高了视觉形象与听觉印象传递信息的效率。这种全信息表达和知识的多维呈现,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利用多媒体,可提前精心制作网络课件或CAI课件。课文中的单词及短语等等都被设计成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学生可以不断的使用鼠标主动搜索自己未知而想学的知识。这些课件可以使理论的语言与具体的表象有机结合,化解了教学难度,便于学生记忆。同时,这对加强学生形象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学生学到earphone一词时,只要轻击鼠标,就能看到超链接画面,于是他就懂得了receiver不同于earphone和headphone。的确,这些课件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各种感官,扩大了他们的感知空间和时间,因而提高了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范围,使学生主动记忆,积极思考,进行有反馈的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造性思维;建构主义;基础力学
本文将创造心理学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力学教学相结合,简述创新教育思维培养要素、与创新教育相关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及关键,以使创新教育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同时结合力学教学中提出创新教育的合理定位及创新能力培养环境的创设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及训练模型
根据心理学界和哲学界关于思维的定义以及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离性,人类思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时间逻辑思维与空间结构思维。
时间逻辑思维也称为逻辑思维,其特点是从一维线性的时间轴上,通过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方法,去把握事物运动过程的本质属性。
空间结构思维是反映空间结构特性的思维形式。空间结构特性指和事物在空间的存现形式与性质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联系时的空间位置、组合关系或排列次序等有关的特性。这种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既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又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
空间结构思维按思维材料又分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属性表象为思维材料)和直觉思维(空间关系表象为思维材料)两类。因此,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通常就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类,而这两种三类基本思维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不相关、互相排斥、彼此对立的。
创造性思维从其与创造性活动以及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来看,虽有其不可替代的极端重要性,但它是在时间逻辑思维与空间结构思维两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形式,而不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也不是与前两者并列的第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思维的心理模型一一内外双循环模型(DC模型),可以清晰地阐明创造思维的心理操作过程与加工机制,因此,可据此模型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从而促进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内外双循环理论模型(DC模型),创造性思维结构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六个要素组成。其中,发散思维主要解决思维目标指向,即思维的方向性问题;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为解决高难度复杂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思想与加工策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则是人类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也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过程(即主体)。换言之,六个要素中,一个用于解决思维过程的方向性,两个用于提供解决高难度复杂问题的指导思想与策略,另外三个用于构成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主体。
创造性思维结构是理解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的钥匙,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的总纲。如何在DC模型指引下,制订出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指导策略与方法,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力学创新思维培养特点及培养基点
根据创造思维理论,创造思维的六个要素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按理应该对其中的每一个要素进行训练,但是创造性思维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非随意创造性思维(有周密计划,可产生重要创新成果),涉及到复杂心理加工过程,其中与潜意识相关的横纵思维,到目前为止还未能得到较成熟的训练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只能根据课程的特点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对创造性思维的某些要素进行训练和培养。
基础力学是揭示力与运动、力与物体变形的关系学科。它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的。“观察”是自然科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分自然条件下的观察和实验条件下的观察两种;“实验”则是由观察方法发展而来,它是观察的延伸与扩充。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和实验,还要启发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去联想和想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思考,以便透过复杂的现象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联想、想象属于形象思维范畴;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揭示,通常要依靠形象思维(特别是创造想象)和时间逻辑思维相结合才能解决;而对力学量之间内在联系规律(即空间结构关系)的发现,则往往要依靠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相结合才有可能。可见,基础力学学科性质本身决定它们的教学过程必须将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三者相结合,采用“形象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相结合训练”和“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相结合训练”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按照创新思维理论,在力学教学中培养的创新思维,主要属于随意(无周密计划)创造思维,而随意创造性思维是更高层次的非随意创造思维的基础,因此只有对学生进行随意创造性思维培养,打好基础,才有可能进行非随意的创造思维,做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成果。过去并未重视学生随意创造思维的培养,一讲创造性思维就是高级、复杂的创造思维,就要以思维成果是否前所未有来衡量,使人觉得高不可攀,也不知应如何做。实际上在基础力学教学中只要结合课程特点对与之相关的创造性思维要素进行培养,并在这些思维能力上有所提高,不论思维的结果是否前所未有,我们的目的就已达到,这就是“创造性(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点。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创造性思维培养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该理论的特点是将传统被动学习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改变为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并且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所起到的是帮助、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是学生要能够主动探索和学习,显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因此,将创新思维培养方法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应当是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训练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获取知识的环境与思维活动的情境,因为这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必备条件。结合创新教育,我们认为在基础力学教学中着重创设以下的学习环境:
1.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
基础力学的教学方式目前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要同时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在心理上,要扭转学生多年应试教育形成的迷信书本,畏惧老师的心理,减少思维的束缚。作为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及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应用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路与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特别注意选择学生尚未知晓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素材)制订培养策略(根据随意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三结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思维的信息反馈作适时引导,形成学生主动思考与交流的氛围,创新思维的训练才能落到实处。
2.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信息环境
对于基础力学,要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仅靠课堂提供的信息是不够的。学生需要更多的相关信息,如力学问题的工程背景及应用实例,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人物等,这就需要为其提供丰富高效的信息环境。计算机的表现形式和网络系统的传播手段已成为创造这种环境的主要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案、参考书、资料查询链接等通过网络系统向学生提供。另外建立师生互动的助学系统(如网上练习,答疑,讨论)和学习管理系统(如考核,作业)。这样学生既能主动获取及加工更多的信息,丰富知识库,锻炼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还可获得必要的 帮助。
3.创新实践环境
基础力学是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助于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因此实践环境很重要。在这个环境中,一方面实验向学生提供更直接更丰富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实践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也会了解到书本理论的局限,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更深入的思考和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力学与工程结合的创新展示(创新展示室),启发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在此环境中,学生可利用提供的装置、材料和工具,动手实践其创新设计和探索性试验。显然,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都能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