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科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差别

学科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差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科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差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科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差别

学科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差别范文第1篇

一、 初中学生厌上体育课的原因分析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体育课受到学生的喜爱本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根据调研,我校初中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而且这种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就越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

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表现在教学方法上的单一性、简单性、形式化,大多是因教学内容多、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少、场地器材不足,指导思想陈旧所造成的。但是有些因素我们很难改变,有些因素是值得研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个别教师把教法变成惩罚学生的手段,由于教学方法的偏颇和生硬,使学生体会不到乐趣,相反尝尽失败的苦涩,必然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结果。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传统教学理论的偏差,在体育教学中的确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的现象,这和其它学科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也和学生对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相吻合。因此,在客观上显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枯燥无味。体育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各年级所教内容重复太多,水平相似;② 注重单个技术,缺乏实战性。③ 注重技术,缺乏给学生相关的理论。

2 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在两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区别:一是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差别显而易见,即可以在当场显示技能差别。一个动作做得好坏,一个动作学会没有、学得怎么样,可以立即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而其他学科因是头脑中的知识,当堂的学习效果别人并不十分明了(往往只有在考试结果后才知道,而且不是全部),所以体育课中既即时又直接的评价会使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感到自卑;二是在集体项目中,学生之间的技能是要相互配合运用的,而其他学科很少存在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相互配合问题。因此,差生在体现这种技能的配合体育比赛中容易受到排斥,自信心也容易受到伤害。

3 教学缺乏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

体育课和大众体育的最明显区别是:体育课是教学过程。它在“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在哪教”等方面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学生就会感到和课外体育很不一样,即感到缺乏可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但是上述的计划性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失去选择性。如在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的大前提下,也存在学生间互教互学;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完成的条件下,也存在学生自选内容的可能。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再把本来不多的可供学生自主地学习、有选择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可能性再去抹杀掉,那么学生就会更加感到体育教学的强制性,而逐渐产生厌倦感。

二、解决初中学生厌上体育课的对策

1 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厌学学生的闪光点。

气可鼓不可泄,鼓气、就是激励。体育教学时,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一旦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输氧助燃”,使之成为奋发进取的成功者。学生经常受到鼓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其学习。

2 与厌学学生面对面沟通,增强师生心理相容。

实践表明,学生喜欢这位教师,自然也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 我在体育教学中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事实上,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以情感人,倾注“父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如初二(9)班李舒在体育感想中写道:头上的汗水和手上的痕迹渐渐地多起来,换来了我的一种奇妙感觉,第一次我觉得身体是如此轻敏,和排球是如此默契配合,当然看球也很顺眼!

3 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

体育课,教师要想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掌握教学的艺术性。巧妙地运用考试,也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排球学习垫球时,很多女生怕痛,而且没垫几个就飞了,积极性下降。这时我要求进行排球垫球考试,考试要求不高。只要大多数学生稍加练习就能达到,这样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刻苦地进行练习,考试时很多同学都感到意外“我也能垫满分”,积极性一下子又提高起来。初二(8)班王园园同学写道“这次考试我得了满分后,对排球一下子就有了兴趣,不知不觉间我的排球有了进步,个人垫球一次可达100多个,还能与同学合作垫球”。

4 切实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科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差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途径;策略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稳定和较快发展,总体教学质量稳居世界前列。体育学科与其它科目相比,关系到学生的体能和健康,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使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全面发展是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差异性和针对性、深化传统课堂改革以及在教学中融入长期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新思路,采用新方法,从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推动体育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1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起引领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体能的主要方式,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承担者。某种意义上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对于体育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扩展了教学方式,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延伸,一些学科的教学纷纷引入了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让课堂效果和趣味性大大增强。与之相比,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教学手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要求。要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设法提升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针对部分体育教师文化课水平不高、学历较低的现状,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制定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的同时,学校开展校本教育,按照体育教师具体情况,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逐步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文化课要求和学历标准。把好入口关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师的职业成长、业务能力提升进行长远规划。体育教师除做到本职学科的教育教学拔尖外,无论是学识还是品格,都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示范。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应是全方位的,不可就体育培训体育。除注重培养体育教师对于所教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意识和能力外,还应加大对教育学、心理学、健康教育、生命科学以及一定的人文素养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让体育教师对当前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有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能在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角认识上把握教学。体育教师应自觉按照教育家的标准要求和培养自身,自觉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要有更深入的认识,自觉加强教学理论、多媒体信息化等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升工作的趣味性、时代性、创新性。

2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这是它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形式的主要区别。体育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学生参与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程度及质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十分真切地反映了教育的规律,因而被教育界引用多年。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原因,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因素,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一切教学才有了落脚点。对体育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反之,对体育不感兴趣,他们就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甚至会产生逃课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其试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王咏梅(合肥市梦园中学安徽•合肥230000)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他在课堂上组织的各种教学任务,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目的也更容易达到。体育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好感,可以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参与一个项目,在活动中与学生一同呐喊,加深相互信赖,也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击掌,庆贺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向学生传递鼓励。此外,还可以通过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趣味性教学手段,将教学目标融于游戏中,让教学方法情景化。例如,传统的立定跳远教学,体育教师往往让学生以一条线为起点反复在原地跳来跳去,由于枯燥,学生极易厌烦。此时不妨变换一下教学方法,在操场上画上连续的方格,学生像下棋一样地跳过每个方格,以此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增加了练习的次数,也达到了相应教学的目标。

3提高教学的差异性和针对性

不同于文化课教育,由于学生体能差别较大,一部分学生体育课表现较突出,另一部分学生展现出的体育能力欠佳。体育教师应正视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教学方式的针对性,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使每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前期资料准备和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体育教师要事先对学生个体情况做个摸底,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等方面情况,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细化课堂教学,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应把战术协调能力、整体配合作为教学内容,注重其综合能力的提高。要特别注重对体育能力较弱学生的关注和鼓励,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教学标准和要求降低和调整,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4深化传统课堂改革

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扩展了教育教学方式,一些学科的教学纷纷引入了新手段,新的教学手段应用让课堂效果和趣味性大大增强。相比之下,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教学手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要求。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体育教师仍沿用几十年前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方法依然是老师讲解动作和要领,之后示范操作,学生不加思考地模仿和练习。由于机械、被动式学习,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学习的效果也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递减。为了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相比中学文化课,体育教学的目的更主要是强健学生的体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可以是教材规定的内容,如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等,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的,符合学生兴趣和喜好的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滑板等,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编的寓教于乐的项目,如体育游戏、合作比赛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需要改变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框架,使当前体育管理从经验型和粗放型不断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转变,教师应加强学习信息化和网络化知识,开展网络教学培训与研讨活动,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提供更高要求。

5教学中融入长期发展的理念

中学体育教学不仅要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相比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中学体育教学更要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全民健身的理念,只有当中学体育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高质量的教学。加强体育教学,要针对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特点,训练其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中学体育特别是初中体育教学,切不可单纯受中考升学考试的影响,只安排与中考有关的体育课程内容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体育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锻炼身体为主要方式,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时期是培养人的终生体育的最佳时期。对学生的教学不宜采用对专业运动员培训的方法,不刻意追求动作的细节和标准程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须符合中学生的发展特点,要有层次、有针对性地传授体育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既调节身心又体验体育乐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九柱.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9):118.

[2]张潜.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5).

[3]孙成文.用现代教育手段搞活初中体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

[4]温延超.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

[5]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姚蕾,杨铁黎.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学科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差别范文第3篇

1.1公共必修课程

各高等院校教育训练学公共必修课的学分比较平均,都在为30-36之间。学时统计数据显示,各学校的公共必修课学时均在600以上,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学时最多的山东大学与最少的郑州大学相差了180个学时,造成这种情况体现了各高等院校在培养方案中对外语学时和学分分配的重视程度的差异。统计显示,各院校外语教学时数几乎都占到整个公共必修课教学时数的1/3甚至更多。但是,外语教学占用如此多的学时并未发挥达到预想的结果。在调查中,每个学校随机选取20名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生,一共240人。调查显示,六级及以上英语水平的有93人,占38.75%;四级水平的有112人,占46.67%;未过四级的有35人,占14.58%。大部分学生经过如此长时间的外语学习进步不是很明显,甚至还有个别学生的外语水平仍然停留在高中阶段。12所高校中外语学分占公共必修课程总学分超过50%的有6所,这与体育训练学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目标一致,但是调查中发现高校在外语教学中针对所学专业的重视不够,学生没有学到足够的阅读和理解本专业外语资料的能力。

1.2专业课程

1.2.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在各高校中都是以一级学科设置的,这是很合理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所有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业课数目都在10门以上,并且都包括体育教学论、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运动教育学和运动生理学这5门课程。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专门的体育院校,其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更有针对性,也更加全面,该校特别重视学生的竞技运动心理学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尽管高校都普遍开设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但用人单位和专家均反映体育教学训练学专业的学生的科研能力仍难以达到要求。

1.2.2专业方向课程

12所高校中,除了北京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其余10所学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都将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以及运动心理学作为了专业方向课程的重中之重,对研究方向缺乏足够的细化,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难以达到充分的接受和消化理解。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以培养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为重要目标,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适当增加与教育类相关的课程,这一点上,华南师范大学做的最好,这很可能与该校本身就是师范类高校,开展教育类课程比较容易有关。高校的高等教育是以培养的学生输送到人才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为目的的。学生的教育质量与其竞争力息息相关,而专业课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是其展现能力的最关键部分,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尤其需要注重专业课的设计与安排。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思路也不够开放,这造成了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所以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大对专业课程的投入力度。

1.3选修课程

12所调查的高等院校的选修课都有任意选修以及必须选修与任意选修结合两种。调查发现,任意选修学生自由度大,但是还必须加强老师对学生的辅导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必须选修与任意选修结合稍微会阻碍学生发挥个性,限制学生的自由度,但这种形式比较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框架的形成。各院校受到院校性质、办学规模以及师资力量的影响,选修课内容的设置有着一定的差异。综合性院校与专门的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相比,拥有更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它们在体育教育训练学未来课程的设置于完善方面优势较大。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专门的体育院校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要求学生每周都务必参加至少一次俱乐部训练,另外还开展了诸多跨专业和跨学科的选修课程。

2结论

体育教育训练学不仅是是将体育美学、人体科学等有关运动和人的关系运用于运动训练及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活动,还是有着明确目的和指向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运动训练、技战术和体育教学中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所以可以说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学中一个最核心、最实用、最基础的学科,该学科既有自然科学属性,也有社会科学属性。本文所选取的12所高等院校是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开展的较为好的院校,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我国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公共课程有着基本相同的设置,都由外语课和政治理论学习组成。各高校依据自身的特点,在专业课方面设置上都有自身特色,这对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多样性发展大有益处。综合院校与专门的体育院校的选修课差别很大,前者侧重于学术研究方面能力的培养,后者注重于专业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建议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高等院校学生完成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关键,课程设置囊括了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系统合理的课程设置必须全面、科学,照顾学生的要求,充分满足学生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意识的提高,民众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3.1优化公共必修课程的设置

政治理论课程要以理论、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主,教学内容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外语学习要紧密联系专业内容,这样增加外语学习的针对性,体现教学的目的。

3.2专业课教学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体育教学论、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运动教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等主干课程之时,务必配套开展合适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传授专业方向课程时,要以专题讲座为主,辅以教学理论,同时舍弃一些不合社会需求的课程,添加适应学科发展趋势是内容。

3.3合理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

学科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差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困生;兴趣

一、何为“体育学困生”

体育学困生是指由于某种客观因素引起的学生在体育学科方面缺乏兴趣,主动参与度较低,严重的甚至于产生厌学心理的一类学生。小学体育是实施素质化教育的重要学科,符合小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对于小学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而言,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而体育学困生相对较少,但也是近年来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重视体育学困生的问题,对于均衡学科教育的全面性有一定的意义,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下面本文通过分析体育学科教育中“学困”问题产生的原因,来探讨提升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兴趣,为有效解决小学体育学困问题给出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引发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学困”的问题分析

1.学生兴趣缺失

兴趣是任何工作、学习以及锻炼的强大助推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造成学生“学困”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学生兴趣有关,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首先,可能是家庭的原因造成的,家长为了使得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其他学生,在学生本来已经非常繁重的学科任务后,为学生进行各种的培训,长期得不到压力释放的学生容易产生对于学习的厌倦,这种类型厌学通常并不针对体育这一特定的学科;其次,可能是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缺失,缺乏创新型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也是学生产生学困的重要方面;再次,学生个体差异性比较明显,对于不同内容的知识把握学习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加以区别的对待,久而久之长期的落后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信心的不足,最终引发“学困”问题。

2.学生身体发育的差异性

身体是进行有效体育锻炼的先决条件,而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重要阶段,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身体差异性,如体质较弱,身体瘦小或者青少年肥胖等身体问题都是在进行同样体育教学内容时,学生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再加之教师可能缺乏必要的引导,这类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自卑心理以及厌学心理被无意的放大,以至于学困情况的出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到学生身体发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差别性的对待,在体育锻炼的对抗性、激烈程度方面进行层次化教学,以应对“学困”问题。

3.教师引导缺失

教师是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主观性较强的体育学科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更为明显,能够有针对性的做到教学引入、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是体育教学有效性保障的重要方面,而一些学校和教师由于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学创新方面的不足,教师引导出现了一定的缺失,呆板、单调的体育教学实施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最终导致了学困问题的出现。

三、提高学困生体育学科学习兴趣研究

1.创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参与度

创新教学内容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加强,其一,应突出“新”,由于对于陌生事物的猎奇心理,学生往往对于新鲜内容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为此在教学内容展开时可以将基本的体育锻炼融入到具体的体育项目中来,例如通过篮球来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利用足球项目来提升学生的跑步、身体协调能力;其二,应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竞争性,体育锻炼中竞争意识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因此采取一些具有竞争性的教学内容实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以接力跑步项目为例,学生往往为了小组的荣誉能够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通过个体的不断竞争有效的加强了体育锻炼。由此可见,教学内容的创新需要从新颖以及竞争性两个方面进行加强来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

2.创新教学手段,符合小学生身体素质特点

小学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文化类教学课程,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侧重于教学实践,对于理论的要求相对较少,因此鉴于体育学科这样的学科特点,做好教学手段的创新势必会对小学体育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游戏”式教学的实施,采用游戏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童真童趣的年龄以及心理特征,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十分贴切的满足了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应在传统的教师演示的基础上合理的运用当前十分流行的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演示能够使得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各种体育动作的技术要领以及实际效果,而多媒体信息化手段能够通过动作慢放、动作分解、动画演示等形式,更加凸显具体项目的重难点,使得学生更加客观、直接的了解体育动作要领,这对于体育教学实施也是非常关键的。

3.专注“学困”个体,进行差异化层次化的教学

差异化、层次化教学是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其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结合“体育学困”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层次化的教学形式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学困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畏惧心理,通过降低体育教学要求,使得该类学生能够逐渐融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教师应坚持鼓励与引导并举,逐步提升学困生体育锻炼的信心,在“学困生”有了一定的体育基础之后,再逐次的加强其体育教学要求,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差异化教学展开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除此之外,在具体的教学实施时还可以加强小组合作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帮扶的模式,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学困生”体育学科学习兴趣的提升,应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学困个体差异化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野芳. 浅谈体育运动学校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4:54-56.

[2]杨国荣. 初探体育学困生转化及心理健康教育[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3,03:39-40.

学科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差别范文第5篇

现代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改革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对中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成为研究重点。体育教学模式需要在特殊的教学条件下完成,其特殊的高效教学活动构架,包含指定的体育教学思想和专门设定的体育教学目标。

一、当代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进步,体育和健康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对中职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意义重大。可以提升中职的体育教学水平,让体育和健康思想被人们从心底接受,达到传扬体育文化、提升国民素质的良好效果。

二、当前国内中职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第一,中职体育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过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也造成了中职体育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在当下,很多中职还停留在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方法的教学,而忘记了对学生进行体育观念的培养。第二,中职体育教学课程设置较中小学差别不大,内容也较为陈旧。同时,学校的体育教学学科化倾向较浓,过分强调技术的准确与规范,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第三,中职体育教学内容、方式缺乏多元化,有的教师素质较低,这些问题已经限制中职体育的继续发展,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当下中职体育教学还将竞技体育作为重要内容,并不具有实用性,不符合中职学生的需要。中职体育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较低的素质很大程度拉低了教学水平,使得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一直未能快速发展。第四,学校在体育教学上普遍面临相同的困难,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与配套的器材和设施,太多的中职学校体育器材和设施太过陈旧,场地也不足。除此之外,关于如何做出高难度动作与灵活使用比赛战术,教师更想借助相关的设备和软件来详细分解教学,但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匮乏仍是中职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推进中职体育教学进程的策略

第一,中职学校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改革的第一要务。作为中职变革的引导理念,其先进性不但可以确保中职学校改革事业的稳步推进,还可以给中职体育教学改革以理论支持。中职学校要想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就要抛弃陈旧的教学思想,结合目前的发展情况,有创新地提出顺应发展的体育教学改革思想。要把人的全面发展当成改革的核心理念,信奉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体育体制改革当作中心任务,持续推进中职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进行。应重视中职体育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与维护,适时改变评价观念,构建完备的考评系统,让中职体育教学的考评趋于科学化、标准化。第二,增加中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是推动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充实的教育内容和多种类型的教学手段既能够迎合学生多样化的体育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和个体差别进行选择,还要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教学应和时代同步,配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完善现代体育教学方式。第三,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体育教学需要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创新体育课程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汇集各种模式的优势,并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此外,在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延续综合性的体育教学形式,照顾部分没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学习和锻炼。比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来说,能够利用教学过程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渴望,把一些竞技项目的体育课程变成爱好,或者在课堂中带进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太极拳、健美操等,采取选修模式或爱好班制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提升中职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和融入度,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第四,中职学校作为培育中职人才的基地,教师素质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掌握体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优化其知识结构,从而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第五,体育教学的环境是体育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其中,体育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和设备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规模和学生的数量,加大中职学校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学校应设置多个课程项目作为发展策略,重点扶持其中的热门项目。同时,还要注重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课堂教学的氛围和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