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的管理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要素 机制构建

我校是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重视实践教学是学校的传统。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加深、提高和综合运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随着理论教学的深入,与其相关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彰显了它的重要性。我校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是我校贯彻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议题。在全面实施校院二级管理的情况下,院系层面对于实验教学质量管理的责任更加重大,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验教学管理也越来越需要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环境的支持。

1.构建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实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缺乏高效的实验教学安排手段

随着实践环节在培养方案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实验安排变得繁琐,需要人工找空时间段安排后面的实验。教师在填写实验安排时间时也只是根据自己的上课进度,没有考虑到实验室当时的状况,如:是否是课程设计或实习周,与其他老师的实验时间是否有冲突等等。往往要和实验室负责老师多次协商、修改实验安排时间,影响进度,费时费力,低效繁琐。

1.2实验项目需要规范化管理

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修订,实验大纲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培养方案中确定了课程的实验时数,实验教学大纲中明确了该课程所有实验项目的内容。有的教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实验项目安排随意性很大,在已有实验大纲的前提下,实验项目仍没有按照实验大纲的要求设置,没有做到规范化。需要利用一定的信息化保障机制改变实验项目修改的随意性、盲目性,有实验项目需要修改要先提交相应的课程实验大纲,批准认可后再按修改后的实验项目进行实验。

1.3实验报告归档管理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产生的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和实习报告往往堆积在档案室,难以清理,有的教师没有整体意识,交材料要一催再催;做为管理员监管不利,监管难度大。实验教学档案需要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

1.4实验教学缺少评价监督机制

对于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与课堂教学相比,实验教学具有地点分散、时间零散,实验内容和安排相对灵活的特点,实验教学缺乏有效规范和监督,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实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限制了实验教学条件的有效发挥,制约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2.构建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对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运行和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验教学体系是指实验教学各要素之间的有机构成,这些要素包括实验课程、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而实验教学各个要素的构成和形式是建立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2.1实验项目是实验教学管理的基本要素

实验项目是实验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实验项目要紧密结合课程需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要体现出系统性,要体现出由易到难,逐步深化。将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不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验项目内容进行更新,做到少而精,整体优化。减少验证性实验,重视融入本学科发展的最新科技知识,渗透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能,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相当的比例。

2.2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是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不同学科、专业实验教学计划的编排,反映着本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实验教学计划较大程度上依托于本学科、专业的主干课设置,但随着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地位与作用的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计划又体现出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计划是实验教学的先导,它使实验教学任务明确,是实验教学过程控制的主要依据。

2.3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手段,让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相结合,从而促进虚拟、仿真实验和实际实验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开放实验室。开放性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内容及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向学生开放,以跨学科、跨专业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为主,吸引学生到实验室参加实验活动,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

综上这些实验教学各要素都是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的前提和基础,缺乏前提和基础的支撑,我们所要建立的管理平台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3.构建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建议

3.1确立二级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机制

针对实验室的实践环节安排,无论是依附于教研室还是依靠教学秘书,所做实验项目的审定、实验大纲、实验教材的修订等方面都不利于统一安排协调。

为了打破实验室依附教研室,实验教学依附理论课的旧格局[1],学校应该尽快批准确立二级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在二级学院内部逐步实现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共享。“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由具有丰富理论教学经验和实验教学经历以及较强管理能力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对每学期的实验教学任务进行统一规化安排,对于实践教学大纲进行统一制定和完善,对于实践教材或讲义进行统编写和修订,从管理层面上注重、确保实验教学软件建设不落后。实验中心管理负责机制将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效率,避免由教研室或教学秘书进行实验安排的随意性,更科学有效地进行实践教学任务分配。在实验项目的审定、实验大纲、实验教材的修订等方面都更有利于统一安排协调。实验中心的确立将是其它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建立的基本保障。

3.2构建网络平台下的实验项目管理手段

当前各高校基本上都已建立校园网这一基础公共通讯平台,二级学院可以通过自己系部的网站搭建起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基于网络的实验教学安排、实验项目规范化管理、实践资料归档管理以及实验教学评价机制。通过信息化交互手段,解决实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节省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效率。

根据管理员、教师、实验员和学生不同身份职责,分别设定不同的数据操作权限,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各级管理可实时和非实时交互,具体实现的各身份主要功能如下:

管理员:根据实验大纲,管理实验项目;下达实验教学任务,汇总实验安排数据;实验报告归档管理;查询评测结果。

教师:查询实验室安排情况;向实验员提交实验安排时间。

实验员:汇总实验室实验时间安排,向管理员提交相关数据。

学生:查询所做实验项目,对实验项目及实验员进行评价。

系统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WEB服务器、用户视图的三级安全访问控制技术和动态网页数据库技术,结合C/S和B/S模式,构建了一个网络化的实验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以信息手段代替烦琐的人工操作,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3.3分类完善实验室开放机制

开放时间的掌握:有些专业实验室一学期实验多,另一学期基本没有实验,如“射频技术实验室”,可以在没有实验的学期对学生开放;一般一个学期的实验和课程设计比较集中地安排在前三周和后三周,中间比较空闲的时间段可以 给学生开放。开放时间网上公布,广而告之。采用预约方式,可以以班为单位预约,也可以个人预约。

3.3.1课程实验的开放:可以贯穿一个学期,实验大纲中的实验项目有必做和选做之分,在实验课程时间内必做部分必须完成,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预约时间针对大纲中的选做部分拓展实践能力。

3.3.2课程设计开放:在课程设计的一周或两周时间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具体设计指标和要求,可在开放实验室完成课内未完成的课程设计内容。

3.3.3毕业设计开放:在毕业设计开始的前一周,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根据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需求,提出毕业设计场地要求,由实验中心统一安排开放的实验室和开放时间段。一方面设置专门的实验室提供相应仿真软件和论文编写的计算机,实行全天开放;另一方面,一些专业实验室在完成学期教学任务的空余时间为毕业设计学生开放硬件制作环境,实行提前预约方式。

3.3.4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的实践场地开放:针对每年学院申报的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项目的情况,安排特定的实验场所,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在项目负责教师的指导下在开放的实验场所内进行研究和开发。一般由学生提出申请,学生会专人负责管理。

3.4构建实验考核与评价机制

实验考核与评价体系,是实验教学体系的诊断机制。开展对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实验考核与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优化实验教学管理,也有利于把竞争机制引入实验教学过程。

3.4.1建立二级督导制度:学校评建办和二级学院自己的督导组。二级学院建立由主管院长、实验中心主任、教研室主任和高级职称教师组成的督导机构,设立秘书一名(一般由教学秘书兼任),每学期都制定详细的督导工作计划,其中必包含实践教学检查环节的安排,督导组成员深入实验室进行实践课程的听课工作,针对实验大纲、实验进度表、实验项目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抽查,填写“实践教学检查表”,由秘书进行情况汇总,检查结果一方面反馈给教师,一方面上报学校的评建办。学校评建办也不定期地组织专家深入到各二级学院实验室进行实践环节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二级学院,并在评建办主页公布检查结果。

3.4.2建立网上实验评教系统。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参与者,他们对实验项目掌握程度、实验老师教学情况以及实验员工作情况最有发言权。在每个学期末,组织学生在机房进行网上测评,是否参与测评与实验成绩的录入挂勾,没有参评的学生将无法录入实验成绩,以此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学生们对实验项目掌握程度的网上反馈将给教师在实验课讲解,实验大纲修订等方面做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修养,认知程度有限,容易以偏概全,很难对教师在实验授课中深层次的内容做出准确的评价,有些学生的应付态度和主观事彩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教学评估的可靠性。因此建立多方位的评估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公正评估的基础。

4.结束语

实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相符,要在实验室软件建设中努力更新管理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在完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等实验教学体系要素的同时,积极构建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平台,确立二级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地位,开发实验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分类完善实验室开放机制,深入开展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的督导工作,将大大促进和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规范实验教学工作,有利于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要求。

[课题项目]本文是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与构建”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Y200914)。

参考文献:

[1]江珩,吴雪梅. 关于深化高校实验改革的几点认识. 中国高等教育. 2005(6):42-43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范文第2篇

摘要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基地。笔者总结归纳了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自身日常管理经验,就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方法与运行机制两方面进行探究。

1 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队伍相对薄弱,优秀科研人才缺乏。很多高校属于教学型高校,此类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需要从事科研,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效率。而且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其科研人员待遇较低,科研条件差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缺乏对高层次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因此出现了人才匮乏的不利局面,使得重点学科得不到充分体现。

(2)缺乏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和资源管理权。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大部分是由本校优势学科通过整合后申请立项而建立的,通常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实验室研究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所以很难和研究型大学一样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这给重点实验室人员管理和日常运行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同时, 财务一般由学校统一管理,这使得重点实验室在项目经费收入和支出等方面很难调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竞争和联合机制的实施。

(3)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实验室人员积极性不高。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来鼓励研究人员,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增加实验室的凝聚力,使得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处于较松散和消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科研效率和实验室科研成效。因此培养全体实验室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完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 如何有效提高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

2.1 健全集体领导决策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

(1)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包括分管科研的高校主要领导、共建双方法人、科技部门领导和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要职责为负责审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针、发展战略、机构设置、经费使用等。(2)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管理考核工作。(3)设立综合办公室,配备重点实验室专职秘书。主要职责是处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科研项目管理等事项。(4)实验室按照研究方向组成由责任教授、研究人员、研究生三个层次构成的团队。构建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支撑各个方向团队的科学研究。

2.2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1)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财务管理等工作。重大决策按民主集中的原则,实行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和各方向责任教授组成的主任会议制。(2)严格绩效考核。实验室实行目标管理,由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考核组,听取实验室主任年度工作报告,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考核和评估。(3)基础台账须建立健全。为了有效地促进实验室管理和运行,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工作简报、科技成果等各类台账,内容必须完整,记录要详细。

2.3 科技资源的共享和规范化管理

实行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并通过专业网站向社会开放及服务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开放运(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62页)行工作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重点实验室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在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等多领域,与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全方位地展开产学研合作。实行资源共享、有偿服务、成果共享的运行管理体制。

3 如何科学构建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3.1 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依据上级部门关于高科技产业发展技术纲要的文件精神,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的重大共性科技问题和技术需求,构建科研平台,为该领域组建一支稳定、高效、创新的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该领域提供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研发急需的新产品,为此类行业培养和储备科技人才和领域专家,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行业特色明显、国内技术一流的技术创新基地、新产品研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3.2 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聘期内工作突出者,除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必要的生活和办公条件外,其岗位津贴在学校各级岗位津贴标准基础上适度上浮,同时享受成果业绩奖励。实验室设立学术交流专项基金,用于资助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中短期学术访问、进修。优先推荐实验室骨干进入国家、部省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此外,我们还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行薪酬改革制度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同时,实验室要切实做到尊重人才,信任、关心、爱护实验室成员,使他们产生归属感,激发其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

3.3 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积极探索校企交叉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学校的专家学者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自身科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

4 结束语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学术交流的基地,保持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高校建设和地方乃至国家的科技进步。本文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认为完善良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前提,团队建设及深度的技术交流是实现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的关键,精细化管理是重点实验室有序规范发展抓手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Z].科技部,财政部,2008:8-29.

[2] 万伟平.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与管理现状研究[J].广东科技,2006(1):44-46.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机能实验中心;实验室体制;教学质量;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b)-0149-02

实验教学是基础医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训练学生掌握医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机能学实验是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实验科学。机能实验课程内容编排兼顾三门学科的特点,从经典的基础性实验入手逐步过渡到较为复杂的涉及三门课程基础理论与机制的综合性实验。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医学类高校机能学实验中心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探讨。

1 建立机能学实验中心的必要性

机能实验学是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后的产物,它的建立将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主动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教学是高校的最基本职能,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科研是大学“型”的体现,其规模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由教学型大学建设成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国内许多地方重点大学的发展目标。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管理模式单一、封闭、重叠、低效,已经阻碍了机能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学科的全面发展, 制约了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不利用于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与进步, 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1]。要使实验室的综合管理水平在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内容融合、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达到与教学计划相对应和匹配的程度,关键是提高实验中心科学管理水平。

2 充分发挥机能实验中心的优势作用

机能实验中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使机能实验中心能够最大发挥其优势作用,应该建立较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建设虚拟实验教学、提高机能实验中心的人员素质、完善现有的考核体系以及健全机能实验中心网络化等方面有突破和改进。

2.1建立和完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充分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实验室经过了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科研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过程。实验室的组织结构、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有了明显的优化和改进, 已经初步形成了管理统一、资源共享、充分开放的机能实验中心。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即实行由学校领导与学院管理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 从而达到了高效、开放、有序, 全面提高了实验教学管理水平, 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2]。为保证实验质量和实验效果,对现有实验资源进行调整开放,在实验课前为学生提供教学大纲和实验课内容安排,供学生提前预习用;开放虚拟实验室系统,供学生登录自学和预习;同时,提供实验教学录像文件和教学课件,供学生自学和预习参考;中心现有的网络也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助学习。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学生、教师和实验室三者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验室建设和相关学科发展相协调[3]。

2.2 机能学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实验中心必须把教学和科研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只有让实验人员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实验人员进行独立科研或进行科研协作,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情趣,从而有效地促进科研服务。而对新近补充到教学岗位的技术人员,要制定全面、长期培养计划,尤其对与机能学实验所涉学科均提出具体的掌握要求,通过年长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帮助青年技术人员尽快建立较全面的知识体系上效果明显,促进了青年技术人员的迅速而全面的成长[4]。同时,加强实验人员道德修养,修订和完善实验教学行为规范基本准则,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中心管理体制和业绩考核制度,建立实验师师德师风的考评制度,积极营造“厚德博学,砺能树人”的学风教风,保持了中心旺盛的生命力[5]。

2.3 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的考核及综合创新体系

2.3.1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考核制度,给每个学生建立实验技能档案,将平时考核、实验报告和能力测试相结合。对实验设计完成好、学有潜力的同学推荐进入学校大学生创新能力项目继续培养。严格管理学生,遵守纪律,培养科学精神。

2.3.2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传统的教学理念有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存在,且在实验教学中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创造性缺失。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主旋律[6-7]。因此,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建立知识灌输转变为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室参与到导师科研之中,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获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从文献阅读、立题依据、技术线路、可行性分析、实验技能以及团队精神等方面开展基础科研训练和新技术培训,为大学生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实现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

此外,建设经费和实验用房是实验室建设的两大基本支撑条件, 也是制约实验室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学校在仪器设备更新维修、实验动物质量、实验器材药品、教师培训等方面应予以充足的经费支持与保证。因此,在积极申请建设经费的同时,要开拓思路,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多种模式联合共建实验室[8]。

“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学校至高无上的中心工作。科学的管理会给教学带来全新的面貌,可使实验教学秩序稳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更加紧密[9]。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 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因此,需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使之在实验教学和培养医学人才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静波,柏志全,曾靖容. 综合性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构建与管理模式[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316-317.

[2] 李程,龙鼎新,何爱桃,等. 预防医学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 (5):39-41.

[3] 肖智能,刘洁. 开放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及资源库的建设与实施总结[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7):47-49.

[4] 房杏青,陈慧玲,何月英,等.机能学实验技术人员素质要求及其提升途径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7-8.

[5] 李凌峰.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中心发展的初步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34(4):294-295.

[6] 欧林,梁楠,张晓. 机能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8):823-824..

[7] 张明昊,李玉洁,孙曙光. 主体参与模式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2012,26(3):28-30.

[8] 宋晓平,贾申利,杨帅.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54-256.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统一指导;分组管理

应用型本科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实验室、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场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我校是一所新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实习基地数量庞大,没有足够的实验人员进行实验室的管理。我校的实验人员只能完成一般的日常管理工作,实验、实习的指导,仪器仪表和设备的维修、维护和保养,实验室的开放,耗材的统计和购买等都无从谈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实验室的管理,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解决目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2]。本文以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管理为例,说明基于学生参与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是解决我校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

1.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开放不但是提高实验室整体效益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结合的重要手段[3]。钱仁根教授认为实验室开放的内容有几个层面:一是管理层面的开放,即学生可以自主地来确定实验的时间;二是内容层面的开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内容,或是在教师指定的范围来选定实验内容;三是对学生课外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开放。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单片机实验室、PLC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电工实习基地、电子创新基地等若干个实习基地,包括了弱电和强电实验。而相关实验室人员只有三人,普通教师由于有教学和科研的要求,不可能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

2.仪器仪表和实验设备的维护、维修,仪器仪表的准确和设备的正常运转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基本条件。由于学生在实验中误操作或使用不当等原因,仪器仪表的精度降低或损坏,设备的损坏等时有发生,因此平时必须进行维护和保养,损坏时进行维修。通过仪器仪表维护和保养,使学生了解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设备的维修,能使他们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我校每一届毕业生在毕业前都要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目的无非是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和问题[4],比如学生的管理、安全、实习基地的建设等。而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不但达到了顶岗实习的目的,还没有顶岗实习的隐患,为学校的顶岗实习工作提供了新途径。

3.耗材的统计和上报。实验中有很多器材和器件的损耗,比如电子制作中的电阻、电容等,电工实习中的导线等,对耗材使用量和剩余数量的统计和上报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

二、管理模式

基于学生参与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为:教师统一指导,学生分组管理。就是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的全程都是在教师的统一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的。教师根据需要,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学生,并将学生分为开放实验室管理组、设备维修组和耗材统计上报组。各组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后才可上岗。具体实施如下。

1.人员选拔。人员的选拔至关重要,在没有选拔之前,相关任课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宣传,使学生明白参与实验室管理的意义、作用、承担的职责和应享有的权益。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端正个人参与动机,具备良好的个性态度,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5]。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选拔那些对参与实验室管理有兴趣,又有培育潜力的高年级(大三)学生。

2.进行岗前培训。由于学生对实验室的管理不明,职责不清,仪器仪表和设备的使用也非易事[6],因此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所有参与的同学都必须参加各个科目的培训,因为各组同学之间是要进行轮岗的,只有培训后,考核合格的同学才允许上岗。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管理制度的学习,通过学习实验室管理制度,了解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流程,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开放实验室管理组的同学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值日表的要求,按时到岗,耗材统计上报组每月对各实验室耗材使用和节余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上报。②安全培训,学生的生命和实验室财产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通过培训学生应掌握用电安全常识,出现事故的处置方法,尽快离开现场的逃生方法[7],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增强防火意识,正确使用实验室配备的灭火器;增强防盗意识,养成关窗锁门的好习惯。③技术培训,参加实验室管理的同学必须掌握仪器仪表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维修,了解设备的操作方法,理解本实验室能做的基本实验。掌握这些技术后,就能对来做实验的同学做一个引导或指导。

三、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同时切实维护学生权益,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措施。

1.学生权益保障。为了激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验室管理中来,必须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学生的权益。把实验室的管理作为勤工俭学的一个岗位,纳入整个勤工俭学体系中,享有勤工俭学待遇,按小时发放补助。同时将参与实验室管理作为一门选修课,根据值班时间的长短和考核的结果,给与1~2个选修课学分。

2.监督检查。作为指导者的教师不是置身组织之外,需定期不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到岗情况、实验室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各种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报表的规范以及服务意识、责任心等。对存在问题及时给与纠正、指导和解决。

通过“教师统一指导,学生分组管理”的学生参与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不但解决了实验室管理师资紧张的问题,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缓解了实验室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加强了其管理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形成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红云.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20):135-136.

[2]姜科声,姜啸风.学生参与管理促进改革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872-874.

[3]刘长宏,张恒庆,李洪磊,等.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88-190.

[4]胡家秀,管平.优化顶岗实习机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8(6):55-56,64.

[5]赵成秀.民族高校学生参与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95-196.

[6]廖红,黄巨恩,田春林.岗前培训――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环节[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2):89,110.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管理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4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级技术人才得到全面的重视,职业技术类实验实习教学,早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职业技术类院校中,计算机实验室是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及书本相关知识的重要场所,除了必须的理论教学,学生通过大量的上机操作实习,才能真正地学好计算机知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践课程的主线,强化训练,突出实践动手能力是实验实习教学的目的。那么,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越高,管理越规范,就越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为使计算机实验室的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维护计算机实验室不仅需要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还需要优良的思想道德水平,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乐于服务师生的热情,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辅之以良好的人员考核制度。

优良的思想道德水平。它是高校教师必备的优良品质,起到模范带头、言传身教的作用。(1)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在面对许多不良风气的时候,高校教师能站出来,抵御外界污染,忠于党和人民。(2)热情关怀、尊重和公正对待学生。高校教师不应因学生的贫富、生源素质的高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差异对待。受教育者在教师面前都是平等的,教师们应该一视同仁,相同教育。(3)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广大教师应具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权益,用集体主义原则来调整教师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要相互尊重和学习,密切配合,共同提高教书育人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具备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顺应时代转变角色。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既当“教师”,又当“人师”,品学兼修,团结一致,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感召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岗敬业,宽容大度,能吃苦耐劳,乐于服务师生。爱岗敬业,是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的基本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做到仔细、认真、顾全大局,舍小利求大同。虽然在实验室管理体制中,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属于教育主线,某些待遇可能比上理论课教师要差一些,在职业院校中也只能是教辅人员,但我们要知道,若缺少这一大片教辅人员的辛勤付出,计算机教学将无法正常开展,因此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要有正确的心态,端正态度和作风,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提高自身涵养,才能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业务水平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1)在职业院校中,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具有特殊性,由于是公共课程,每个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硬件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就给计算机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实验设备的原理、操作规程、维修、维护,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实验技能,接受新的实验实习方法,一专多能,才能更好的适应管理需要,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习课程服务。(2)实验管理人员更要有及时更新思维和知识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宽阔,每年计算机应用层出不穷,根据每年实验教学科研需要,独立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业务管理素质是势在必行的。(3)能够做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使实验室管理具有规范化。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高低。在日常实验室的请购、使用、维修、改造、报废等构成的整个运行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达到高效能、低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仪器设备投资效益,减少经费投放的盲目性,避免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这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建立实验室的技术档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实验室管理者需要熟悉业务,做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

严格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竞争无处不在,没有良好的考核制度,就不能完善良好的人员管理。现在实行的全院聘任制度,对计算机实验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精,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正好促进了职业院校在实验室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制定的规章制度,对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压力让人不断学习,管理者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业务管理水平,才能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而严格的实验室人员管理考核制度,作为催化剂,可以造就一支思想道德水平高、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队伍。为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计算机实验室作为培养计算机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实践方式,其地位逐步得到重视,为实验室的未来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实验课程的类型也从一般的验证型转向综合型、创新型。就目前而言、高校实验室的数量与质量已成为评价一个高校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考核标准。这些改变给我们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促使我们对实验室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进行深入地思考。当前,我们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入手,做到全方位思考和改进,科学规划,加强管理,为职业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曲建民,刘元红,郑陶然.数据结构《C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艳红.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3):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