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防控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病例资料
1.1 基本情况
75例患儿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621例HFMD中合并肺炎的病例。手足口病的诊断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标准[1],肺炎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1]。
1.2 流行病学特征
75例HFMD合并肺炎患儿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2.16岁;市区48例,农村27例;托儿所儿童51例,散居儿童24例。发病时间分布:3月8例,4月15例,5月22例,6月21例,其他月份9例。
1.3 临床表现
① 发热:75例患儿均有发热,其中低热(37.2℃~37.9℃) 18例,占24.00%,中度发热(38.0℃~38.9℃)37例,占49.33%,高热(≥39℃)20 例,占26.67%。发热为首发症状的60例,占80.00%。② 咳嗽:所有病例均有咳嗽,多为干咳,呼吸困难16例,占21.33%。③ 肺部体征:有肺部湿性罗音32例,干性罗音15例,哮鸣音6例。④ 皮疹或溃疡: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手、足、臀部皮疹或口腔疱疹、溃疡。
1.4 实验室检测
对所有患儿均进行了血常规检测,白细胞正常者52例,占69.33%,升高者23例,占30.67%。中性粒细胞正常者46例,占61.33%,升高者29例,占38.67% 。C反应蛋白正常50例,占66.67%,升高25例,占33.33%。
1.5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显示斑片状阴影38例,占50.67%,网织样阴影,纹理增粗、紊乱37例,占49.33%,分布于两肺下叶56例,占74.67%。动态观察肺部影像改变,异常高峰期出现在发病后2~4 d,以后开始渐渐吸收。
1.6 治疗和转归
75例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同时给以抗感染治疗,并予以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结果全部治愈。
2.1 隔离传染源
家长和老师应密切观察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隔离并尽快就诊。合并肺炎的患儿需住院治疗。患儿应隔离治疗至痊愈后2周才可回托儿所,与患儿密切接触的儿童应重点医学观察,手足口病轻症患儿不必住院,避免交叉感染。
2.2 切断传播途径
患儿所在地要加强消毒,对地面、墙面及家具、课桌椅等用消毒液喷洒消毒,患儿餐具及毛巾等可用消毒液浸泡或煮沸至少30 min。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
2.3 保护易感者
指导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可能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不与患儿接触,教育儿童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家长也应正确洗手,防止间接传染。
3 讨论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EV)引起的小儿常见传染病,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HFMD的主要病原体。1997年以来,中国台湾、新加波、马来西亚、越南、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不断有HFMD爆发流行,引起世界各国关注。肺炎是HFMD的常见合并症,国内俞蕙等[2]报道HFMD合并肺炎为14.7%,本文资料HFMD合并肺炎的发生率为12.08%,两者相近。
流行病学方面的结果显示,75例HFMD合并肺炎有明显的季节特点,春末、夏处季节多见,年龄分布主要在是3岁以下的儿童,其原因可能是年幼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力相对较低下,幼儿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功能差,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同时,来自母体的保护性抗体逐渐消失,更易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等[3]。同时,本文结果显示,城镇和托儿所儿童发病明显高于农村散居儿童,这可能与人口密集、密切接触传播有关。患儿及隐性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的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同时患儿的粪便及疱疹液的病毒经手或污染的物品经口导致感染。所以,加强对患儿居住场所、托儿所的通风,玩具消毒并对感染者进行有效的隔离是对进一步传播流行的重要防范措施。
本组75例HFMD合并肺炎患儿均有发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占80.00%;所有病例均有咳嗽,继发细菌感染可有脓痰;气促、呼吸困难占21.33%,未发现合并呼吸衰竭病例。症状和体征并未显示有明显的特征性。气促患儿需注意与神经源性肺水肿鉴别,后者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并短时间加重,双肺布满湿罗音,同时伴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如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要高度警惕,可出现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要及时识别,合理救治,本组未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
本组病例胸部X线结果显示,HFMD合并肺炎主要呈斑片状阴影和网织样阴影,大都分布于两肺下叶。肺部影像学改变高峰期出现在起病后2~4 d,与母华国等[4]的报道相近。
实验室检测发现,本组HFMD合并肺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大多数情况下不升高,表明和病毒感染有关。但也有部分患儿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考虑这部分病例继发了肺部细菌感染,需要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在治疗上,患儿均采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满意。临床工作中,对HFMD合并肺炎病例,应积极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片、痰培养等检测,正确分析病原,避免滥用抗生素现象。本组病例中,所有病例全部治愈,说明HFMD合并肺炎预后良好。
4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2]俞蕙,叶颖子,耿胜竟.上海地区2008年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9,36(3):300-302.
[3]刘静,张先华,罗如平.手足口病并发症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190-2192.
[4]母华国,陈平有,桑玲,等.手足口病的临床及胸部X线分析[J]. 放射学实践,2009,24(7):781-783.
关键词:稻飞虱 发生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稻飞虱是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翅透明,常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之分。
稻飞虱长翅型成虫均能长距离迁飞(南向北迁飞,在秋季又从北向南回迁),趋光性,且喜趋嫩绿。稻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轻者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严重的常造成大片水稻枯黄倒伏,甚至造成颗粒无收,对产量影响极大,其中灰飞虱与白背飞虱还是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凝似黑条矮缩病的传播媒介。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提出了把好“五关”的防治控制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健身栽培关
(1)品种选择关,因稻飞虱欢迎在株型紧扣、密实、群体间比较荫蔽、田间长期积水的田块繁殖危害。因此选择种植品种是关健,如松散型或半松散型的品种有甬优538和甬优12,此品种有利于稻飞虱防治。
(2)秧田播种关
1)目前主栽的甬优12和甬优538品种最适少苗移栽,秧令掌握在15~17 d,保证在无霜期内完成整个生长期。
2)催芽后药剂拌种,用35%丁硫克百威(拌得乐)或35%稻拌成10 g,拌种前必须保持谷种表面湿润,并来回翻动拌匀,然后播种,播后保持秧畈湿润,可驱雀和防治稻蓟马、稻飞虱。
2 平衡施肥关
稻飞虱危害轻重跟施肥有直接关系,施肥要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使用。一般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氮∶磷∶钾分别为1∶0.5∶1。严格控制施氮和施肥总量,甬优12高产栽培亩需化学纯氮12.42~17.25 kg、磷(P2O5)20~30 kg、钾(K2O)15~20 kg,硫酸锌(ZnSO4)1~2 kg。
(1)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施腐熟农家肥800~1000 kg667 m2、尿素13 kg或碳酸氢铵35 kg;配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30 kg(土壤缺镁较为严重以施钙镁磷肥为好),氯化钾7.5~10 kg。于插种前一天耘田时施用,以防烧苗。
(2)分蘖肥:移栽后5~7 d结合化学除草,施尿素9~10 kg667 m2(土壤缺镁地区配施镁肥7.5~10 kg),追施有机农家肥或施尿素5~8 kg667 m2,与除草剂一起散施,促进分蘖生长。
(3)促花肥:倒3.5开始抽出至倒3.0叶时,每667 m2施尿素7.5~8 kg、氯化钾7.5~10 kg。
(4)保花肥:倒1叶开始抽出时,每667 m2施尿素5 左右,灌浆中后期每667 m2用磷酸二氢钾100 g或其他叶面营养剂喷1~2次,有利于防早衰、争粒重。
3 插种密度关
稻飞虱危害轻重跟插种密植程度有直接关系。目前在当地推广种植的甬优系列品种,因该系品种生长整齐、植株较高、株型较松散、剑直、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等生长特性,设计秧令15~17 d,人工手插密度为1.0~1.2万丛667 m2;实行宽窄行插种、小苗移栽和浅插,行株距为23.5-25.5×23.5-25.5 cm或18-20×30-33 cm,丛插一粒谷秧苗(无分蘖的秧苗插2粒谷秧苗)。2011年在山下郎村毛金华户种植的甬优12品种,861.24 kg667 m2;2012年也在该户种植甬优538品种,755 kg667 m2(还有增产空间),是合理密植的典例。
4 水浆管理关
有水插秧,寸水护苗,薄水分蘖发棵,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露田和晒田,采取多次轻晒,以控制无效分蘖,促使老根深扎和壮秆健株。幼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用水、若遇寒流来临可灌深水保温,至收获前7 d左右断水收割。
5 药剂防治关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可以随风雨远距离迁飞繁殖为害,并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喜欢荫蔽、潮湿的环境,成、若虫一般群集在稻丛下部活动,在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使稻丛基部变黑,叶片发黄干枯。
形成一团一团的“黄塘”、“落窝”等冒穿现象,要提高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必须掌握好施药时间和技术。
(1)防治指标。根据灯下诱虫和田间调查情况综合确定,如在孕穗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5头、分蘖期稻株超过10头丛的就该立刻喷药防治。
(2)防治适期。掌握稻飞虱的防治适期十分重要,稻飞虱种群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为减轻后期防治压力,要狠治水稻生长前、中期,抓住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时用药;当若虫数量突增或出现短翅型成虫时要立即喷药防治,只有控制了前期稻飞虱,才能确保后期安全。
(3)选对农药。25%吡蚜酮WP 40 g十48%毒死蜱EC(乐斯本)100 ml十1.8%阿维菌素EC 50 ml(或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SC 10 ml);二是水稻后期无水田块可用80%敌敌畏EC 250 ml加少量水稀释后拌细砂或干细土20 kg左右撒施(要带防毒手套撒施,现拌现撒)。
(4)施药方法。施药量要充足,每亩需喷足药液75 kg以上;喷洒要均匀并喷淋至稻丛基部(因稻飞虱大多集中在基部为害);施药时田间要保持5 cm左右浅水层;补治的田块应轮换药剂品种;高温天气应避免中午施药。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风险防范
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交易品种迅速增加。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降低了金融基础产品的市场风险,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金融衍生产品也创造了新的风险。一些触目惊心的金融事件往往与金融衍生产品密切相关。如2008年9月爆发的次贷危机被认为是美国自二战以来所经历的最严重的危机。目前,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正确认识风险,加强风险控制,对于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类别
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从货币、利率、股票等传统的基础金融产品衍生发展而来的,包括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在内的金融合约。作为—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同样具有一般金融产品所具有的风险,但是由于风险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交易的高杠杆性,使得其蕴含着更大的风险。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与金融衍生交易相关的基本风险通常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市场风险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是由基础产品派生而来,其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相应的基础金融产品,因此所谓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基础产品价格波动所可能导致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人亏损的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衍生产品价格的变动更为敏感,多采用杠杆交易方式,跨期交易又使未来的产品价格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市场风险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经常面对的一种风险,相对其标的资产,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更为突出。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方违约或无力履行合约的风险,是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一种主要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手风险,指衍生合约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另一类是发行者风险,指标的资产的发行方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涉及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有两种类型:市场流动性风险与资金流动性风险。其中,市场流动性风险与特定的产品或市场有关,是由于缺乏合约交易对手而无法变现或平仓的风险,主要发生在场外衍生产品市场中;而资金流动性风险与交易的资金有关,是交易一方因为流动资金的不足,造成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者无法按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从而被迫平仓,造成巨额亏损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当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因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由于操作风险是由主观因素所引发,所以本质上属于管理问题。此类风险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危险性极大。在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由于操作风险导致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和相当资金实力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的例子屡屡发生,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就堪称金融衍生产品操作失败的经典案例。
(五)法律风险
在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活动中,由于交易合约在法律范围内无效而无法履行或者合约订立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风险是法律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导致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发生的亏损,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有相当部分是源于法律风险。
二、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状况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经济主体迫切需要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回避各类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衍生产品开始在中国市场出现。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了我国第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国债期货,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和相应的风险控制经验,爆发了“327”事件,最终于1995年被取消;海南证券交易报价中心在1993年推出深股指数期货,则由于市场规模太小在当年即被叫停;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了《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允许中国银行首家试点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中国银监会于2004年正式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为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制定了专门的办法;2005年股市权证和债券远期交易正式推出,标志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2006年我国首家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有关事宜的通知》,正式启动利率互换业务;2009年《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9年版)出台,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体而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局面,但与国际发达市场相比,还尚有距离。从产品类型看,虽然基本涵盖了远期、期货、掉期、期权这四类衍生产品的基础形式,但仍没有在国际市场交易活跃的利率期权、权益类与商品类等场外衍生产品;从交易量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还很低,以利率互换为例,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交易名义本金分别为4121.5亿元,同比增长90.07%,但其所占全球市场余额的比例还很小;从市场的发展来看,尚处于初级阶段,场内市场还未正式交易,场外市场规模有限,尚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防范和投资需求。
三、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成因分析
作为一把“双刃剑”,金融衍生产品能够规避金融市场的风险,但由于其杠杆性以及定价复杂的特点,也有可能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我国金融衍生产品起步较晚,由于各种外部条件制约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自身特性,可能引发风险,出现一系列问题。
(一)监管体系尚待完善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主要由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外汇管理局来实施,监管主体过于分散,完整的市场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如果监管缺位,将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暴露了场外衍生产品由于监管缺失而产生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及雷曼清盘等一连串事件的严重后果。虽然2007年中金所与上证所、深证所等机构签署了跨市场监管协作协议,在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联合监管迈出了重要一步,但银证期保的联合监管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加强协调,既要防止监管真空,又要减少重复监管,还需要不断探索。
(二)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要保障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有序运行,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银监会于2004年颁布实施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法规。之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系列文本等制度的陆续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风险管理制度,降低了法律风险。但总体看来,我国现行的与金融衍生产品有关的法规,基本上为部门规章,是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各监管机构针对具体的衍生产品制定的,缺少统一的有关金融衍生产品的国家法律。以期货市场为例,中国的期货行业正在迅速崛起,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交易市场,而《期货法》至今还未出台。因此,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相比,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略有滞后,由于缺乏衍生产品交易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指引,不能适应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内部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随着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各类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认识和管理存在严重不足。2008年下半年以来,连续爆出中信泰富155亿元港元巨亏、国航亏损人民币68亿元等事件。作为独立交易主体,这些中央企业在参与海外衍生产品交易中,由于自身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漏洞,贸然使用复杂的场外衍生产品,违规建仓,导致了风险失控,在股权、商品、外汇市场出现投资亏损。
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防范的措施
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我国快速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高度协同的市场监管体系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跨市场、跨行业的特点,需要有关监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建立一个较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为保证投资者利益,有必要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建立监管协调机制,通过信息的共享,协调监管职责,提高政府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其次,加强交易所和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联合监管,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产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交易者的市场行为受到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此外,还应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监管与合作统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总之,通过政府统一监管,确保在市场管理、交易法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一致性,保证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
为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有必要加强金融衍生产品法律法规的建设。第一,在立法方面,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金融衍生产品设立专门性法律,出台统一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法》,以保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规范、稳定发展。第二,制定和完善有关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法律。创新赋予了金融衍生产品旺盛的生命力,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对于创新应该在方案上充分论证,有法律依据,并具有严密的监控措施。第三,制定有关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管理的法律,使风险管理主体的职责分工、管理程序、规则的制定都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和指引,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三)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为防范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避免出现重大风险和过失,交易主体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积极完善内部控制。一方面,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明确奖惩制度,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合理高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交易程序严格控制,实行前台交易与后台管理相脱离,对交易员的权限进行明确的限定,建立高效独立的信息通道。
2.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首先,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监控部门。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与投机性,参与交易者应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全面准确度量与评估风险,限定风险承担水平,并适时监控,对风险管理流程定期检查,以便有效地管理风险。比如对于市场风险可用风险价值方法来度量,利用分散化降低信用风险,借助完善的内部管理并健全交易程序减少操作风险;通过深入地研究和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管理和降低法律风险。此外,估计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的风险状况,建立预警机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连军.浅谈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08(2):65-66.
[2]万正晓,张晓静.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8(13):42-44.
[3]郑秀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现状分析及启示[J].特区经济,2008(11):80-83.
[4]谢群,武本建,谢婷.略谈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8(7):156-157.
一、医疗救治与防控
1.完善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工作预案,确保卫生应急工作机制顺畅高效。做好医疗机构人员防控、诊疗、院感控制等业务培训。
2.加强病例监测发现。各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监测工作,开展不明原因肺炎和发热等病例排查和报告,全力做好对发热病人的监测和回访服务工作;辖区内各个体诊所、门诊部、村卫生室和药店对一般感冒患者严格进行信息登记,对发热、咳嗽病人一律登记并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同时转介至县内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
3.进一步完善隔离救治定点医院,建立病例转运机制,继续将酒店作为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4.加强对确诊/疑似病人、一线医护人员、被隔离家庭的关怀慰问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
二、信息告知
5.采取多种途径向公众就诊信息,引导出现呼吸道症状无发热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分院)就诊,发热患者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6.每日依法本县防疫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风险。
7.建立信息共享公开机制,密切关注周边地区疫情动态,加强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
三、交通卫生检疫
8.继续开展兴华客运站、火车北站卫生检疫工作,设立交通检疫站,配备医疗物资和专业人员对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等病人全面排查;对通行车辆上所有人员开展“一查一测两问”,即查身份证,测体温,问出行轨迹、问居住史,实行一人一登记,确保信息完整,严防疫情输入。暂停往来省内社区爆发区、局部流行区和外省疫情严重地区的客运班车和旅游包车。
9.继续加强交通卡口设置和检测工作。高速公路境内出入口,国、省干道及县道因疫情防控需要,设置9处交通检疫站点。疫情防控期间,交通检疫站点坚持“每车必查、每人必检”的原则均实行全天24小时值守。高速路出入口检测点严格实行“一检多认”,对持有省交通运输厅统一制发的“今日体温已测”标识车辆免检放行。交通检疫站点对通行车辆上所有人员均进行体温检测;对市外车辆开展“始发地、目的地、是否有与湖北籍和确诊、疑似病例人员接触史”等询问工作;对省外车辆驾驶员做好详细登记。
10.保障邮件快递“最后一公里”投递顺畅。各小区要设置快件箱或划定特定区域收派快件。快递员体温检测正常,佩戴口罩后方可进入指定区域收派件。
四、人员排查和人群聚集限制
11.对返乡回流人员和旅游、务工、经商等人员,采取网格化管理方式,进行全面排查和信息登记,由社区、村社通知其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自我监测体温及身体状况。
12.对来自省内外疫情较重地区的上述人员实施信息登记、健康监测和14天居家隔离观察,落实责任人和健康监测制度。
13.继续停止群体性聚餐(含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严禁扎堆聚会、聚餐娱乐、走亲串友等人群聚集活动。继续停止大型群众性活动,包括:演唱会、音乐会、文艺演出、大型体育赛事、庙会、集中赶场、展览、展销、展会和人才招聘会等。
14.鼓励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排查掌握人员轨迹、进行身份识别和体温测量等。
五、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
1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按照国卫创建片区责任,各镇(街道)及二十五片区开展日常疫情防控巡查和督改工作。全力推进“六镇联创国家卫生乡镇”,突出城乡环境整治和家庭卫生“大扫除”,加大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力度,特别要严格对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公共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把环境卫生治理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单位和家庭,防止疾病传播。
16.加强健康宣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开展肺炎等传染病全民防控知识宣传,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参与防控工作,科学指导群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规范防控行为,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聚集活动,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引导群众尽量不去疫情较重地区。
六、应急物资保障
17.严格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充分做好医用器械、防护用品以及粮油等应急物资和民生物资的储备工作。加强对民生物资重点品种供应量的监测,保障物流渠道畅通。
18.全县实行应急物资统一调配,重点保障医疗机构、交通卡点、村(社区)、监管执法等一线人员。
19.开通应急防疫物资和基本生活物资运输“绿色通道”,组织物流快递企业保障运输,对运输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保障优先通行。
七、经济运行
20.在采取积极落实防控措施、保障员工健康、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分类施策,灵活安排,尽快组织企业自行复工复产,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保证本地区正常经济社会的运行。
21.酒店(内设茶座、健身房、洗浴按摩等除外)、购物中心、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便利店、药店、餐饮、理发等在合理安排营业时间,落实人员体温监测、出入佩戴口罩等措施后方可营业。使用空调的场所,应符合《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的要求,确保通风安全。提倡预约服务,服务场所不设置等候区,严禁聚集扎堆。
22.协调防护物资、土地、资金、用工和水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推动重点项目尽早开工复工。
23.暂不举行现场开工仪式、签约仪式等投资促进活动。
24.强化落实用工单位(企业、个体户等)对外来务工人员排查和监管的主体责任。鼓励优先使用县内员工,确需使用市外人员的,需严格执行向镇(街道)报备,提供《外出务工人员健康申报证明》,接受镇(街道)管理。
25.企业认真落实防疫要求,加强内外环境整治,严格落实人员分类管理规范,员工食堂严格执行分散就餐,做好防疫物资准备。通过错峰上班、弹性工作制等多种方式,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密度。建立日常清洁、消毒、通风、体温监测制度,坚决防止带病上岗。
八、市场供应和监管
26.实行市场自由供应,加大粮油、肉菜、蛋奶、水果等生活必需品货源生产、采购、调运、配送和门店供应,满足居民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
27.确保城乡居民用水、用电、用气正常供应,通信网络正常运营和监管。
28.确保应急物资生产、运输企业水、电、气的需求和成品油供应。
29.疫情期间,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行为。
30.加强对活畜禽市场的排查消毒,继续暂停县城中心城区活畜禽交易及宰杀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九、社会秩序
31.保障正常经济社会生产所需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全面平稳运行。倡导居民采取私家车出行方式。
32.继续延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景区、旅游度假区、KTV、网吧(咖)、茶楼、宗教场所、洗浴按摩、健身房、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关闭时间,视疫情情况确定开放时间和要求。疫情期间推行线上服务方式。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1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房屋建造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达到所需要求,有必要加强对施工混凝土的资料的操控,原资料进场必需要进行质量的检测,所以有必要对混凝土的施工资料进行质量的控制,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水泥应该承受严格的查验检测,全部把握其构成要素及功能之后才能投入运用。假如水泥中的某一项如三氧化硫、凡氧化镁、安定性、初凝时刻等没有满意规范需求,就应该将其归入废品水泥范围,制止运用;在出厂实验报告水泥功能满意有关规范的前提下,还要检查出场水泥与质保材料之间是不是存在收支,水泥包装象征是不是完全,一起检查水泥是不是呈现受潮结块表象。在气温偏低区域实施混凝土施工时,或许在酷热气候条件下调整混凝土凝聚时刻,制造高强混凝土,取得混凝土早强作用,混凝土缓凝,泵送高层房屋建筑施工需求的混凝土,以上施工工艺中都会运用到各种类型的混凝土外加剂。近些年来在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没有严格控制外加剂质量,在选择混凝土外加剂类型时没有加大注重力度或许没有依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运用,引发了很多混凝土质量安全事故。因此在运用混凝土外加剂之前,必须时刻坚持慎重的情绪,注重每一个细微环节的实施,保证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满意规范需求。首要检查外加剂出产商家是不是具有出产混凝土外加剂资格,有关出产证件是不是完善;检查质量保证材料时,要保证材料上的检测数据是不是处于有效期内,掺外加剂混凝土功能指标实验报告是不是实在。运用混凝土外加剂前,要展开混凝土功能的有关实验,查验混凝土外加剂和实践所用水泥之间是不是相适应及运用是不是符合预期混凝土功能条件。此外还要格外检查混凝土外加剂的出厂时刻,避免过期或结块。运用外加剂拌制混凝土时,还应该差异不一样用途的实践应用方式之间的差异性。
2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也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施工期间同样需要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调整,保证其配合比的科学、合理性。
2.1配合比的换算
混凝土施工时,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比例一定要精准,水、外加剂的添加一定要符合混凝土技术标准与要求,另外还要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通过准确换算方式来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整体性能。
2.2配合比的调整
有时候施工人员所配制的混凝土配合比并不一定与工程实际相符,甚至有的时候忽视了运输距离、气候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原本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发生变化,无法再满足混凝土施工和配制要求,这就需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适当增加或降低混凝土的含水率,使其坍落度达到施工要求。
2.3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
混凝土质量受坍落度影响,因此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采取如下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一,混凝土每一次浇筑施工之前都要对其坍落度做一次试验,目的是开盘鉴定,确保混凝土坍落度符合施工要求;二,混凝土正式浇筑之前要进行一次技术交底;三,不同类型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同,实际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要按照不同标准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控制。
3混凝土的搅拌质量控制
搅拌是混凝土制作环节之一,搅拌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质量降低,为其埋下一定的质量隐患,所以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同样要做好严格的控制与管理。搅拌时,要求施工单位控制好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和用量,并在搅拌机械上配置水表,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添加用量;搅拌期间要对混凝土的搅拌顺序、搅拌工艺等进行抽查,防止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发生离析;一般情况下,搅拌站会选用电脑来计量混凝土搅拌量和材料使用量,这样更加节省人力、时力,并且还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可靠性。
4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
混凝土运输期间可能会因为运输方式不当、运输距离过远而发生混凝土离析,导致混凝土质量受损。为此在混凝土运输工作中,必须先制定一套实际可行的混凝土运输方案,按照运输方案来严格执行运输操作,确保混凝土的运输安全。一般来说,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材料运输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混凝土材料运输要及时、充足,要能充分满足混凝土浇筑的需要,防止因供应不足对混凝土浇筑工作产生影响;二,混凝土运输期间要做好质量控制,防止混凝土在运输途中发生离析;三,尽量优化运输方案,减少混凝土的运转次数。
5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及捣实是混凝土工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将直接关系到构件的强度、结构整体性以及尺度和混凝土外观等各项目标是否能到达施工检验规范。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进行复核检验,模板的尺度精确、支撑结实,有必要到达施工检验规范,在浇筑前应将模板内进行清查,取出杂物,对模板浇水。混凝土的浇筑进程要确保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混合料不能离析或结团,大体积浇筑时要操控好分层厚度,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该超越30cm,浇筑进程要接连不间断地进行,不要让粗骨料集中地紧贴模板,确保外观质量。
6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
混凝土养护主要是要同时节和气候改变结合起来,留意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的改变,坚持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削减混凝土外表的热扩散,下降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避免外表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掩盖,并留意浇水维护,坚持混凝土外表满足湿润,保证混凝土外表缓慢冷却。在高温时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掩盖混凝土,尤其在正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掩盖维护,以避免外表疾速硬化后,发生混凝土外表温度和缩短裂缝。在冰冷时节,混凝土外表应设草帘掩盖保温办法,以避免寒潮突击。
7混凝土的拆模
7.1不承重的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外表棱角不因撤除模板而受损坏时,即可撤除。承重模板,如梁、板等底模,应待混凝土到达规则强度后,方可撤除。构造类型、跨度不一样,其拆模强度不一样。
7.2已撤除承重模板的构造,应在混凝土到达规则的强度等级后,才答应接受悉数设计荷载。
7.3拆模后如发现有缺点,应进行修补。对面积小、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先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底层,然后用1:2-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对较大面积的蜂窝、露石和露筋应按其悉数深度凿去单薄的混凝土层,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刷,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个等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细心捣实。
结束语
目前,跟着建筑工程结构的发展,对混凝土的施工技能要求大大提高了。高层建筑施工进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操控措施包括施工进程中的工序质量操控、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技能复合准则、质量操控点的设立和工程质量的预控。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不断发展的今日,混凝土施工技能就更为重要,只要操控好混凝土施工技能,才干有用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汉金,欧庆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2).
[2]林昌栋.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