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素描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校外美术教育;兴趣导向;灵活教学;活动促教
一、以多种形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个性化学习
校外美术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培养目标是开发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艺术特长,是一种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独特艺术教育。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练习和创作中分析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发挥的最佳途径与方式。因此,在校外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设置初级、过渡、高级三个阶段,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如长期素描与短期速写相结合,室内静物写生与室外风景写生相结合,素描与色彩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执行总的教学大纲的原则上,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完成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程度,逐步升班学习,优秀学生跳班学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性,又能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所成。多种形式的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了不同绘画形式的共同规律,启发了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思维。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基础上,运用不同绘画教学形式,选择适当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教学。如儿童画的手工制作、粘土制作、儿童时装设计等不同趣味教学形式,给学生以独立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自我表现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自主性,以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出对生活的感受及思想感情。
二、以兴趣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校外美术教育拓展了教学空间,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及生理特点,从学生兴趣出发,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校外美术教育教学目标。素描是绘画的基本功,不论是明暗、比例、透视,还是形体结构,都有其自身的绘画规律。如果按以往教学模式,从几何形体开始画起,翻来覆去地画,学生不但掌握不好基本功,而且绘画的兴趣也可能因此而消失。因为几何形体以抽象的形式出现,看似简单,画起来却很难,它排除了色彩因素,色调更为单纯;从形象出发毕竟与生活有一段距离,不论怎么画,都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要将枯燥的素描知识和技巧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大部分学生愿意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教学中可将抽象的几何形体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结合在一起,运用部分实物替代石膏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的包装盒,长方体的铅笔盒,圆柱体的水杯、花瓶等,以简洁的外观造型传授素描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对形体有一定认识之后,可运用点线面结合的黑白画表现素描的形体结构,运用油画棒在带色的卡纸上表现生活中的实物,用色彩使学生产生情感,激发学生绘画兴趣。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对基本形体的认知训练、明暗的表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而且启发了学生对每组静物中摆放的实物进行联想、自我创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不同的色彩静物及线描的写生训练,以及用线面表现的卡通画的练习,巧妙地传授了素描形体结构和色彩基本知识与技巧。
三、以灵活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和发现者
传统的美术教学始终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学生的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分初、中、高三个班级层次。一般在素描和色彩的学习顺序上是先素描后色彩、先石膏头像后真人头像写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研究。然而僵硬死板的石膏像与真人的形象有极大的差异,石膏像画得再像,也不一定能把真人画好。因此,应当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在画石膏像时,通过速写的形式用线描和明暗进行真人头像及全身的写生。因生活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富有情感,能给学生以更好的表现欲望,学生可以在写生中表现形象、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再回到石膏像练习中解决。在教学中要把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对具体人物头像进行写生和感知,理解素描学习的目的,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时间:
每双周的星期五的下午第七节课,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教室。
三、活动步骤:
美术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要办好美术兴趣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美术兴趣小组办的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
我校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在30人左右,所以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一次,由于种种因素,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五的下午,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小组活动内容计划
美术是一个很广的课程,设计、绘画、欣赏等都是学习的内容。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我们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这次的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简笔画方面着手,以素描为主。所以,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
(1)重点辅导学生运用线条方面的学习,
(2)欣赏世界名人名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素描、色彩等方面入手。
周次内容
第2周素描画基础训练(线条)
第4周欣赏世界名画(素描画)
第6周素描几何形体:正方体和圆柱体
第8周素描几何形体:圆球体
第10周素描几何形体:几何形体组合(1)
(注:作者简介:江建胜(1971- ),男,汉,江苏盐城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教学、美术教育理论。)
摘 要:素描艺术是艺术家视觉思维活动在一定载体上的整体建构。这种整体建构需要长期视觉体验的积淀和合式技能训练。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教学原则可以指导高师素描教学的合理建构,可以彻底消除目前素描课程单元与单元之间关系按照表现物象复杂程度设置的弊端,有助于改变以写实表现程度为中心的评价原则,帮助素描学习者保持学习上的正确关联,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高师;素描教学;教学原则;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Advance Organizer Teaching
Principle to Sketch Teaching in Higher Normal Education
JIANG Jian-sheng
自从夸美纽斯、卢梭等奠定了现代教学法,经历数世纪,产生了诸多教学理论,并在各自产生时代分别显现了其优、缺点。认知心理学在教学理论研究领域中得到运用之后,教学理论则呈现出逐步融合的趋势:以学生的学力和人格成长为基础,强调师生的交互性,推动了学习的革命,提倡研究型学习。(注:参见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培养研究型教师成为高师教育中新的培养目标,这就急需对课程与教学作相应的调整。
阿恩海姆在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的基础上对视觉艺术美作了概括,认为美是一种内在力的“完形”,即强调“整体”性。这种“整体”不是客体本身的性质,而是经由视觉、知觉活动组织建构的经验“整体”,是一种对事物的整体感觉。素描艺术实质就是艺术家视觉思维活动在一定载体上的整体建构,这种整体建构需要长期视觉体验的积淀。(注:参见[美]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那么,如何帮助素描学习者保持学习上的关联,有效进行视觉经验的积淀呢?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先行组织者也为高师素描课程有效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本文将根据视觉艺术的完形理论,尝试探讨先行组织者教学原则对当前高师素描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何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 Ausubel),在皮亚杰认知心理学基础上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目前,这一教学理论已被广泛研究运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特别在新授知识和学生认知状况的教学关联上提出了合理阐释。根据奥苏伯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但是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因此属于下位学习),使新旧知识发生关联。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有两种类型:(1)、陈述性组织者,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相当于一座桥梁,学生会把所遇到的新信息“挂”与其上。(2)、比较性组织者,用于相对熟悉的材料,其作用是区分新旧概念,避免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似而造成概念混淆。
先行组织者在学生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学习较陌生的新知识时,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这种教学的基本结构为:
(1)、讲解先行组织者,确认最本质的属性,给出背景和实例;
(2)、提出学习材料,把学习内容和先行组织者联系起来;
(3)、强化认知系统,澄清、检验与应用观点。(注:参见[美]P・P・奥苏伯尔等著,佘南星、宋钧译《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二、先行组织者教学实施原则对素描教学的指导意义
奥苏伯尔通过实验研究对先行组织者教学实施提出逐渐分化和和整合协调的原则,下面分别依据两个基本原则的涵义谈谈笔者将其运用于素描教学实践的心得。
(一)逐渐分化原则
1、逐渐分化原则的涵义
根据逐渐分化的原则,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
奥苏伯尔认为,这种呈现教学内容的顺序,不仅是与人类习得认知内容的自然顺序相一致的,而且也是与人类认知结构中表征、组织和贮存知识的方式相吻合的。他由此提出两个基本的假设:(1)学生从已知的包摄性较广的整体知识中掌握分化的部分,比从已知的分化部分中掌握整体知识难度要低些。这实际上就是说,下位学习比上位学习更容易些;(2)学生认知结构中对各门学科内容的组织,是依次按包摄性水平组成的。包摄性最广的概念在这结构中占居最高层次,下面依包摄程度下降而逐渐递减。
2、逐步分化原则与素描单元课程设置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理论,不同的素描优秀作品是创作者对素描视觉元素不同的综合关系,这包含着作者整体的意向性。这种意向性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艺术家来讲,就是他所用材料及其方法(肢体语言、动作习惯)与其观察对象后生成的审美意图或者创作思想产生的内化协同关系(整体性)在载体上的呈现。对于素描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这是难以理解的。在素描表现过程中能保持素描元素最大意义上的抽象性基础去反映表现对象的实质,体现创作者的意图,这需要相当长的物化过程。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素描作品,画面的整体性中包含着素描元素的个体意义。由此,素描整体性观念应该是上位的,是包摄性最广大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兼顾素描的整体性和素描元素的抽象性两者关系以达到对素描所需表达意义的真正理解呢?可以尝试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之逐步分化原则。素描教学各个单元课程设置围绕素描整体性这个包摄性的上位关系对素描学习问题进行分化研究。这可以彻底消除目前高师素描课程单元与单元之间关系按照表现物象复杂程度设置(注:素描学习不断提高表现对象的复杂程度,也是素描问题渐进方向之一,不能排除。因为简单还是复杂不是评判素描水平高低的标准所以复杂程度不是素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简单的对象也可以处理出其独特的艺术性。核心是作品表现的艺术整体性程度?)的弊端,有助于改变以写实表现程度为中心的评价原则。素描教学进阶章节序列如下:石膏几何体生活生产自然形态石膏(人头像半身像全身人体)真人(人头像半身像全身人体)。真正的素描艺术与表现对象本身复杂程度有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关键在于作者表现时的视觉艺术认知状况。伦勃朗的《假寐的女人》的寥寥几笔和委拉斯贵兹的《红衣主教博尔杰亚》的精确深入描绘都具有各自的魅力。
对于素描初学者,练习对象可以由简单到复杂。但长期如此,会导致学习者产生问题解决递进方向上的误解。有人指出“(素描教学)整齐划一、缺乏变化的写生造型训练课几乎延续四年却没有渐进式的变化和提高。”(注:参见商桦著《适应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转变高师造型教学理念》,载于《中国美术教育》,2007年第6期。)目前,这种情况在美术专业院校已出现改变,在高师却仍然延续着――侧重于“真实的再现”,其手段强调采用全因素素描方式。(注: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著《美术教育的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缺乏写真能力的训练,其抽象语言将无处依附和施展,所以全因素素描方式对于初学者是必要的,有助于素描单因素的理解。但这对已具备一定造型能力的学生来说却是狭隘的。素描教学过程中,长期强调、自始至终贯彻这些思维与理念,不提及素描单体因素的独立性和各因素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根据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他们容易由已知知识整合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素描的表现将囿于自己理解的素描涵义,从而限制其语言与形式上的进一步拓展与开阔,结果看到一些纯粹素描元素间关系抽象表现的作品就很不理解。
素描学习要解决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去描绘的问题,核心是表现的艺术性程度――整体性关系呈现状态。那么,怎样根据这个上位关系去确定下位关系知识点和学习材料?
科学的素描,应该通过学习获得对素描点、线、面、体、色度、空间、重量、质地、光线、材料等等各因素本身存在的形式、已赋予的意义和随之产生的本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解。换句话说,只有获得素描各个因素的深入理解才能产生对素描的真正把握,从而实现其服务性和独立性价值。如果把素描仅理解为描绘具象的过程,忽略其抽象的、纯粹元素存在的本身意义,缺少纯粹的抽象语言,写实的素描将变得苍白。由此,在基础素描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再现性素描训练外,还须涉及素描单体因素和各因素间关系的训练,否则难以达到素描教学的真正目的――通过对素描诸多因素的单体研究和各因素组合研究,以具备根据对象或创作要求灵活组合素描各因素的能力。就拿线条来说,线条所产生痕迹本身的粗细、曲直、长短、软硬、质地以及产生线条的媒介,无论何时都应该与画者的感觉和表现要求相对应。另外,线条存在的环境也是线条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即线条与其他素描因素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其结果是大大不同的,这就需要画者对线条的各种现象进行详细的考察并作大量的练习,以达到充分的理解。因此,运用表现对象的复杂性程度作为先行组织者下位关系显然缺乏科学性。
奥苏伯尔还假定,作为信息加工机制的神经系统也是这样构成的,即习得和保持信息的过程是与逐渐分化的原理相吻合的,那么,教师有意识地用这种方式来安排教学内容的话,就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水平。换言之,当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与新知识特别有关的概念能被用来作为理想的固定点时,学习和保持新知识就最为有效。
奥苏伯尔颇有感叹地认为,尽管这一原则是不言自明的,但在教材的安排上以及实际的教学中,人们往往都不遵循这一原则。比较常见的典型做法是,把各种具有不同特征的内容置于相互割裂的章节中,各章节之间的序列只考虑它们的相关性,而没有顾及到它们的抽象性、普遍性和包摄性等方面的程度。这种做法势必会迫使教师和学生用机械的方法去对待本来可能有潜在意义的教学内容。
比如,对于素描线条的表现,是需要每一个素描学习者或是素描画家毕生去追求其独特个性和表现性的。于本科生而言,他们已具备一定素描基础,素描教学始终关注线条为形体、明暗、体积、空间等科学性倾向的表现服务性,却较少关注线条本身。教师不引导学生自发地控制线条即研究线条本身,让其从一种不自觉状态转向自觉控制生发状态观察线条变化的结果与意义,逐步张显线条的独立性价值,认识线条的抽象性意义,达到可自由驾驭线条去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艺术目的。整个学习上升的过程存在逻辑而又渐进的关系。
(二)整合协调原则
1、整合协调原则的涵义
整合协调的原则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奥苏伯尔认为,所有导致整合协调的学习,同样也会导致学生现有知识的进一步分化。因此,整合协调是在意义学习中发生的认知结构逐渐分化的一种形式。
2、整体协调原则与素描单元课程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美术基本知识和审美规律呈现明显的从初级到高级逐步迈进的层次性,各层次学习上又存在着“基本知识和技能及其审美规律”同一知识的重复性和理解不断的深入性,还具有围绕这个中心的扩散性。最基础的实质就是最高端的。围绕“基本知识与规律”的展开并强调与课程的中心思想――提高素描艺术表现的整体性和审美层次的关联是每一层次学习的重点,这是视觉艺术教学的特点,也是素描教学课程架构的依据。在每个素描教学单元之前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情况呈现给学生上位的引导学习材料,巩固已有知识,促使新信息的获取,改善认知结构。在每一阶段必须强调阐释新的内容与素描要解决的终极问题关系,以备知识的有机整合,实现素描学习的螺旋上升。即使由素描同一作品也可不断引出新的认识,并不断推出新作品,不断刺激视觉认识,加强素描艺术观的彻悟。
整合协调首先体现教学时机的把握。如,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真实再现能力时就对其进行简单的单体因素及其各因素间关系的思考与训练,让他们理解具象和抽象间的联系关系,从而了解不面面俱到的精彩。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再现能力,而且会使他们的作品更具表现性和价值性,特别对再现性表现作品更增添画眼,更具视觉冲击力。在基础素描教学与训练中强调与加强学生对素描基本元素的理解与单独训练,显然是具有其科学性的,即实行具象教学与单因素交替训练,促使学生理解与表现能力迂回上升。(注:参见江建胜著《基础素描教学与训练模式探微》,载于《美术大观》,2002年第11期。)
整合协调主要表现在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中。例如,素描教学中常常进行素描元素点、线、面、线条、明暗、空间、材质工具等专项练习,练习过程由于目的性较强,学生思维与表现很活跃。当再回到主题性表现时又会陷于主题,一片茫然,发生概念上的混淆,不能进行知识的整合协调,要求再进一步分化生发就更加困难。由此可见,如果教师能识别出学生产生混淆的根源,就能促使他们产生整合协调的最佳效果。例如,有关现实的明暗关系与画面意向的明暗关系之间矛盾的理解,实际上就是“自然真实”与“画面真实”之间的关系。
除上述两条主要原则之外,奥苏伯尔还提出了序列组织和巩固这两条原则。序列组织的原则强调前面出现的知识应为后面出现的知识提供基础。巩固的原则强调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必须掌握刚学过的内容,确保学生为新的学习作好准备,为新学习的成功奠定基础。这两条原则的基本内涵,都可以被包容在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以及对先行组织者的论述之中。
三、结语
不管是具象素描还是抽象素描;不管是基础素描还是专业方向性素描;不管是写实素描还是表现素描、意象素描,所有命题之间其实都不能孤立地割裂,因为这些的后缀都是“素描”。新旧命题都是要解决素描的普适性问题,以获得学习者个性的最大释放。
美术高考色彩考试的基本要求一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求构图完整,形体比例准确,这是第一位的。其次,要求大体色彩基本准确,即基本色调、大色块倾向准确统一,又要对每个物体进行较好的色彩塑造。再次,一张色彩试卷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空间和质量感。最后,色彩试卷能给人以好感(构图的形式美和技法的娴熟)。为此,美术高考班水粉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和自然界变化的基本规律;熟悉水粉画工具、材料的性能;了解、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水粉画教学必须针对以上任务和要求,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教学。
一、尝试性地开始掌握水粉画的工具材料性能
比如,水粉的颜料有些什么特性,干湿有什么样的色彩差异;一次色,二次色,乃至三次色又有何变化。画笔和画纸的性能也不一样,各种笔和各种纸都有自己的个性。应进行多次尝试,找到最佳的运用材料方法。
二、学习水粉画可以从静物单色写生开始
初次接触水粉,学生遇到的问题较多。色彩写生关系到素描的问题和色彩的问题,从单色画开始,一是为了了解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及塑造表现能力;二是通过单色写生,可以让学生先避开色彩关系这一内容,先看学生所表现出的构图是否完整、合理,造型、透视、明暗关系、虚实与空间关系是否恰当,用笔是否充分体现每一块体面的大小明度变化。在具体表现时,每一笔都要经过观察、概括、提炼,在表现物体的虚实时,实处用笔遍数多、厚,笔触清晰,虚处用笔较湿,笔与笔之间衔接自然。
三、端正色彩观察方法,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的观察方法,应遵循一定的科学性,强调整体性。首先对描绘对象有一个整体的色调认识。比如,是黄色调、红色调、蓝色调,还是红灰调、紫灰调等等;是明色调还是暗色调、中间调,这个色彩的整体感觉,应该是我们看到对象的第一印象。凭这第一感觉把整体画面的色调用小色稿画下来。初学画的学生观察时易犯的毛病就是死盯着一个物体局部的颜色不放。这种观察的错误会造成色彩表现的失败。我们应该强调的是观察色彩的那一瞬间、那一刹那的一种整体性感觉。再是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知识的掌握要从三原色、间色、复色的变化过程开始,让学生首先熟悉各种颜料的形象和概念,然后从原色之间的相调、变化比例大小来认识间色的色相渐进变化,再由间色之间相调等比例变化大小认识复色的色相。这样,对色彩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后,再进行色彩的冷暖化及色彩的纯度、明度、色相变化的练习,然后运用到写生中去,在静物体上加以表现。
四、进行多方位的静物色彩写生
在进行多方位的色彩静物写生时,首先要教学生观察物体的色彩变化规律,细致分析物体之间及各个部分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变化及产生色彩变化的原因。如向学生出示一块红布上的白色物体与一块绿布上的白色物体,观察它们的区别,及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等等。总之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向学生演示,让学生观察色彩变化的规律,全面掌握物体的总体关系。为了能让学生迅速地把这种观察的结果表现在画面上,可以先让学生画小色稿,要求表现各部分之间的大的色彩关系,不要让学生去刻画细节。通过这种小色稿的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再逐步深入地要求学生讲究写生前后程序,要从后向前,从左到右,从暗到亮,用笔由大到小,由湿到干,由薄到厚。水粉静物写生,要从整体观察,整体表现人手,看大的色彩关系,多画小色稿,确立正确的色彩关系。
五、重视用色彩塑造形体
画面的构图和色调确定之后,要考虑如何进行塑造的问题。用色彩塑造形体往往会出现只有色彩关系而忽视素描关系,或只有素描关系而忽视色彩关系的现象。因为没有具体物体作参照,很容易把握不好,容易概念化。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画时,须一边考虑色彩关系一边把握素描关系,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关系。无论是写生还是默写,在作画过程中,还须注意物体所具有的个性因素,如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将自己对物体的感受表现出来,不要单纯去追求客观色彩的真实和相似,这样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色彩也难免单调。
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力求用笔、用色准确,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高光是表现物体质感的重要因素,不能过于简单和随便,以免破坏结构。衬布在画面中主要起陪衬和调剂色彩的作用,表现时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处理,有的地方可表现得充分一些,有的地方只需一笔带过,画面中次要的物体简单的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切不可面面俱到,到处都刻画得很仔细,造成主次不分、呆板、没有层次和空间感的现象,也容易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
六、将感觉和理解相结合
在色彩画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观察、感受与理解、分析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首先,色彩感的培养不能为任何理论法则的研究所代替。色彩感觉是感性的,它的获得是快速的、短暂的、整体的,重在第一印象,不能用理智的分析来代替感觉。但是色彩感的提高,由迟钝到敏锐,由模糊到鲜明,要基于长期深入的研究和正确掌握色彩理论,并且进行持续的培养训练才能得到。要让学生经常去感觉对象,激发出自己对色彩美感的感受。感觉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只有理解了对象,才能更好地感觉对象。
一、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室。
3、美术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美术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美术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
2、以简笔画.静物素描为主,以水彩.水粉画为辅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画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四、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一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