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体育的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体育教育中的教书人,意义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师通过体育教学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专门合格人才。
一、体育教育中“教学”的方法
体育教育中教书育人的方法多样,应根据体育的特点,把握体育教学规律,寓育人于教学之中,使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情操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深入人心,收到实效。
1.析理疏导法
析理疏导法是根据所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进行情感交流,采用讲解、报告、个别谈心和座谈讨论等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正误、得失、利害对比,或总结经验教训,或各抒己见,启发疏导,使学生受到感化教育的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和鉴别力,能疏通学生思想情感上的某些障碍,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学生喜爱体育活动,在体育课上,不能只强调增强体质,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如:队列教学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诚实、勇敢的品质;投掷教学能强化课堂的组织纪律,游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诚实、勇敢的品质;支撑跳跃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等等。
2.典型榜样法
典型榜样法是指以英雄事迹、模范行为、先进事例来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学有榜样、有目标,易于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好学上进的愿望和行为,在不断鼓舞中坚持下去,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精神。然后以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激发学生为祖国而锻炼的爱国热忱。在体操课教学中,单、双杠、跳马等一些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存在着畏惧的心理。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完成技术动作。同时挑选动作技术掌握快的学生做榜样。由于学生间年龄和能力相仿,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进取的精神。
3.竞赛评比法
竞赛评比法是指通过竞赛、检查、评定和比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中学生朝气蓬勃,要求进步,好胜心强,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力争上游,个个当先进的好风气,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4.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加以肯定否定,用以巩固和发扬好的思想行为,抑制和改正不良思想行为的教育方法。通过表扬或批评,使学生分清是非、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产生一定的荣誉感或羞耻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在达标教学时,对各项运动指标完成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达标意义认识不够明确,做动作不认真甚至逃避达标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明确达标意义。
二、体育教育中“教学”的基本途径
1.建立和执行课堂常规
体育课教学常规是指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规定的应当遵守的基本要求。实施教学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防止运动损伤,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守纪律、讲文明、讲道德、懂礼貌等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措施,如果忽视课堂常规的建立和严格执行,不仅有碍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还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和风气。
2.紧密结合教材特点
各种体育教材都有其一定的特点,教师应了解并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如教授体育目的、任务;体育在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和方法等内容时,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以及献身现代化建设思想等的教育。
游戏教材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结合游戏特点可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维护集体荣誉,爱护公共财产,自觉遵守纪律以及顽强,果断,机智,诚实,勇于进取等良好思想品质和作风。
3.组织教法得当
严密、适当的教法,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教法得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的掌握,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思想观点,以及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进取的精神。如:课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可结合队列整齐,遵守纪律,不计较场地器材的优劣相互体谅的品质教育;在纠正错误动作时,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
三、体育教育中“教学”的注意事项
1.要与启发诱导、耐心疏导相结合
体育教育中的严格要求,主要是对学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态度和行动,组织纪律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要求,一丝不苟,但又严得合理,严得可行,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既要从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又要考虑到学生努力可以达到,当学生对达到要求感到畏难或有不良行为时,应给予启发疏导,分析利弊、得失和危害,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同时指出原因,要求改正,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促使其努力自学达到要求。
2.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体育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工作的实事求是。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兴趣爱好、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的差异,以及出现问题的性质,危害和主客观因素等等。因此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又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学习顺利,进步快,易有自满情绪;对这类学生既要鼓励,又要防止骄傲。对另一类遇到困难和失败易情绪低落,丧失信心的学生,则应多肯定进步,少提缺点。
3.教师要以身作
教师的言行仪表,工作态度,文化修养,道德面貌,意志作风等,对学生都有深刻的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才能施教于人。
总之,体育教育中的教书育人,除运用上述各种教法外,还运用其他一些教法,如:演绎法、归纳法、发现法,以及等程序教学法等。随着体育教学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体育教学中的教书育人还将总结出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既要不断学习,也应努力创新,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洪科等.《体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沈阳体育学报.1996.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效率 教学途径
引言:教学效率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时间的比率,实际上就是一节课上教师教了多少东西,学生学了多少东西的比较,教学效率高的课堂师生满意度较强,教学效果明显而教学效率低的课堂达不到这种效果,因此可以说,教学效率的高低是教学质量优劣的指标之一。
1.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课教学效率不高
在初中体育课上,存在着十分普遍的课堂状态,就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强,教师往往需要反复对动作进行讲解,而学生仍是“学不会”,即使在一些简单的田径运动中,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十分少见,这就意味着体育课教学效率实际上是不高的。
1.2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能够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的课堂使用率提高,直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诶与教学效率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对学生进行身心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
2.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途径
2.1 灵活设置教学内容
初中体育课上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实际上是因为初中体育课刻板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确实没有什么乐趣造成的。如果教师能够灵活的设置教学内容,就能激起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课时间的利用率。例如,在100米短跑中引入定向运动的内容,将普通的100米短跑设计成“百米定向障碍运动”:以100米短跑跑道为计,分别在其中设定三个寻找东西的障碍,每当运动员跑到插小旗的位置,就能读到小旗上的寻物内容,然后找到物品,持有物品,继续跑,完成三个寻物障碍并第一个跑到终点就是第一名。这样一来,100米短跑就变成了“跑步游戏”,比起单纯的百米跑步练习,学生对游戏的参与度和配合度更高,课堂效率也因此提高。
2.2 明确课堂目标
有时候体育课教学效率不高并非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不配合造成的,而是因为课堂目标不够明确,教师和学生对学习的评价不准确造成的。如果体育教师能够用用具体的语言表达一节课后,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程度和结果,那么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观察也更有标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也能够更加明确,对身体变化的反馈也更清楚。例如在体操教学中,将课堂目标设定为“学生知道技巧运动中的斜上举动作术语、学生能做出原地高抬腿的动作、学生看到同伴在完成动作困难时能主动进行保护或帮助”,并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这些目标,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对自己学习的程度形成具体的认识,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确切的评价,更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达成。
2.3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初中体育课教学效率不高,有时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跑步和球类运动需要长期的练习,应该是学生在练习中自己体会学习的乐趣,总结学习的方法;而体操等对肢置要求比较精确的运动,就不适合使用“练习”的教学方式,而应该使用比较分析的教学方法。以健美操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将约20分钟的整套健美操分解为5分钟一节,再将5分钟一节的健美操分解为几个连贯动作,然后进行单个连贯动作的分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上肢和下肢的动作分别教学,讲解动作要领之后,先示范动作,使学生照做,然后纠正几个学生的动作到示范动作的标准,作为其他学生的参照,再依次指导和纠正,在所有学生都掌握动作要领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比较分析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对体育动作理解的更好,学习起来更加容易,课堂效率也会因此提高。
3.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应注意的问题
3.1 重视“人本教育”的体现
“人本教育”的教学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最受推崇的教育理念,本着尊重学生、平等教学的原则,初中体育教师也应该重视在体育课中体现“人本教育”:不过分追求学生达成某项体育指标、对体能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对学生体能的提高和运动机能的发展给予正面的评价。
3.2 重视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有健全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生命在于运动,健全的体魄则在于习惯地、经常地、规律地锻炼。所以,培养学生运动意识也是每个体育教师的责任,只有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终身性,才会对体育课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够保证教学效率的彻底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由教学效率低造成的教学质量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加以解决。灵活设置教学内容、明确课堂目标并重视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都能够使教学效率得以提升,使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有所提高。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重视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并始终坚持对学生的运动意识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翠云.探讨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J].华夏教师,2013(07):115-117.
[2] 董淑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03):125-127.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154-02
近几年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速度、力量的素质指标、肺活量、握力等机能指标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增多。其主要原因是高职学生健康意识不强,缺乏体育锻炼习惯和必要的运动技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强健的体魄对学生从事未来工作非常重要。如何使学生摆脱厌学体育的情绪,培养锻炼意识,实现终身体育目的,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意识、对体育锻炼爱好程度等进行调查,探讨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为了真实地反映体育教学和高职学生锻炼的状况,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笔者以问卷的形式展开了调查。本次问卷调查以体育锻炼意识、身体状况和对体育锻炼的爱好为主题,特别是对身体素质、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在校高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探索体育教学的状况及改革途径。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220份问卷,收回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1%。该研究样本涵盖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籍贯等各个层面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了解到,高职体育教学与专业课程相比更得到学生的喜爱,但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原因是其轻松和快乐的学习环境,而并非出于身体的需要和锻炼的目的,高职学生的锻炼意识和体育课程教学目的不明确。
(一)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从调查汇总中看到75%的高职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及升学压力的影响,高职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有些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以致体质不佳,身体素质甚至身心健康都受到影响。高职教育面向的就业岗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且较为艰苦,对毕业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就更高。体育作为一门基本素质课程,必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吃苦耐劳、坚强意志和提高从业能力、就业本领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应注重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要求,创新体育教学的模式,培养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高职学生体育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高职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职业素质中,80%的高职学生认为对工作影响最大的是身体素质,应培养吃苦耐劳、终身锻炼的意识;但是,有85%的高职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完全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55%的高职学生锻炼意识较差,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娱乐、消磨时间;课余时间只有20%的高职学生用于体育锻炼,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用于上网或者其他应酬,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平均每周不到一次。由此可见,应重点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和锻炼意识。
(三)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高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首先选择的是跑步(健身步),占调查人数的44%;其次是球类,占调查人数的40%;再次是健身舞、武术等项目。跑步(健身步)、羽毛球等运动是容易掌握的、较简单的体育锻炼方式,学校公共体育场所、校园空旷区甚至宿舍门前都可以进行此类体育锻炼;篮球、乒乓球、排球、游泳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锻炼强度,但受到技术和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参加人数较少。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的高职学生占27.5%,用于娱乐、恋爱、逛街等其他活动的高职学生占52.5%,可见,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高职学生不在少数,场地器材短缺、功课负担过重等外在因素仍是高职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要素。
(四)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在调查过程中,笔者还了解到,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仍采用传统的体育课程“预备运动+自由活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相对固定、集中、陈旧、简单易学,高职学生在脱离枯燥的理论课堂教学后,在运动场上自由、快乐的环境中达到娱乐身心和短暂的强身健体的目的,获得暂时的尽兴和乐趣。但是,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习惯、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等专业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学生没有练就一套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娴熟的体育运动技巧和运动项目,未能从体育课中获得应有的能力训练。
三、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通过改革推进体育教学。具体途径如下:
(一)关注高职学生身体素质,找准体育教学目标。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既要结合阳光、空气、沙滩、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的目的,又要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和职业岗位对应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使广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明确教学目标后,针对高职学生怕吃苦、不爱动、身体素质较差等特点,以及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落后、课程能力目标与专业培养相脱节等问题,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应以培养自主锻炼为宗旨,通过设计与高职学生工作岗位和个性追求相一致的教学项目,如竞技性较强的定向运动、攀岩、多人传球,与专业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形体操、俯卧撑、瑜伽、爬杆和趣味性较强的少数民族体育、轮滑、街舞等,将学生个性追求与运动相结合,以达到锻炼学生工作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二)建立激励机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以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一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计,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了解专业就业特点,及早培养岗位素质;二是通过开设学分奖励、体育锻炼学时银行、专业体育技能晋级赛、岗位素质竞技、体育专项技能证书、颁发体育勋章以及经常性的趣味体育运动会等方式,融入竞争与激励的机制,不断促使高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逐渐培养体育专长和锻炼意识。
(三)以高职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高职体育课程应关注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职业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训练项目,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寻找体育与专业的切入点,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加强体育教师对专业的了解。改变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提高体育教师对高职各专业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建立具有高职专业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促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其次,体育课程教学应突出职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技能、职业特征进行教学,根据各专业对应岗位的实际情况及各专业对学生体质的不同要求,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专业的要求,符合职业发展的需要。例如,电力专业的学生从事高空维修、架线、布线等需要手脚并用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胆大心细,在体育教学中可选择爬杆、单杠、双杠等教学内容加强训练;水利专业的学生从事野外测量和长途跋涉等工作,体力消耗大,需要吃苦耐劳,在体育教学中可选择定向运动、攀岩、徒步行走等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有目的的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这样既符合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又可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身体的要求。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教育目标的统领下,高职体育课程应着眼于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娱乐生活促进健康”、“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激励学生自主锻炼,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笑光,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兴趣[I].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2]刘泉,结合专业要求实施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探讨[1],教育与职业,2010(4)
【3】徐芝芳,宁夏大学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调查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2010(6)
摘 要 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有信号功能,动力功能和感染功能。体育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从而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而通过恰当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 体育 情感教育 途径 方法
近年来,体育教学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学生忽视体育教育的作用,对体育课不加以重视,致使身体素质下降,更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成为亚健康人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体育情感教学,即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那我们应如何实现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呢?
爱字当头,关心爱护学生
为人师者,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当面对学生的时候,最直接的影响,要算是教师的目光和语言了。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的目光应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应把期望和鼓励撒向教室的每个角落,像阳光一样呵护每一位学生。教师的言语应该更加注重公平,注重情感投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其素质,不能因为某位同学擅长体育就对其大加赞赏而忽视其他学生的练习,致使某些同学渐渐对体育失去兴趣。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以爱字当头,关心爱护学生,理解他们的要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之中。
交流情感,增强趣味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交流情感,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能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上,还应出现在课余饭后,这些对体育老师尤为宝贵而重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促膝谈心,听听学生的心声,同时也可谈谈自己的意见。如学生有疑问时要和颜悦色,解答要循循善诱,直到满足他们的理智欲求为止。通过这些细微末节的工作,各抒己见的情感交流既可及时了解学生产生情感变化的原因,又能建立和睦亲切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与内容并且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要以增强趣味性为目的,要根据学生具体的个性及需求,安排一些学生参与率高,能团结协作的体育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感的交流,掌握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方式与技巧,在完成教学技术、技能目标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创造情境,以境育情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产生。教学中不同的情境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行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设计一定的情境氛围。1.创设语言情境。讲解时一句生动的语言,练习时一句鼓励的语言,动作成功时一句表扬的语言,动作失败时一句期待的语言,都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动力,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可见。2.创设内容情境。有些内容学生会感兴趣,有些内容根本不感兴趣,教师要利用内容环境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创设良好的环境情境。环境是学生情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场地器材的布置是创设情境的主要方法,平整干净的场地,清晰美观的线条,新颖的器材布置,醒目的场地标志,就给学生一个清新的情境直观感,激发出学生的好动心,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进入情感练习境界。4.创设团队情境。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同学们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的项目。对于这些项目老师可根据练习的需要设置团队形式进行教学,设定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目标,让学生之间互相鼓励,表现出集体主义协作精神,为团队荣誉而努力。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教学情境创设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启发学生丰富想象,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最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身教言传,知识渊博,勇于创新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知识渊博,只有这样才能教书育人。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对教师的要求。教书育人,是时代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运用自身的道德、学识及言行等堪为人师的品质,对学生施加影响和教育。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特殊教育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交往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巨大的榜样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创新,吸引学生的兴趣。只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将体育教学与现代的技术结合,在继承中引进“活水”,才能永葆体育的辉煌。
结束语
在体育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合作才能使教育更上一层楼,不能仅是教师一头热,而学生却毫无兴趣,因此关于体育的情感教育,教师要尤其注重其方法和途径,使体育教育能更加辉煌,更加贴近学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快乐体育;途径;方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活动。
一、小学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1.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运动状态之中,使学生在欢乐、团结、成功的喜悦中结束课堂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名副其实的快乐体育课。
3.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运动水平和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差异。传统的“一刀切”教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和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
1.情景法
情景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或把活动内容用情节串联起来,将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之目的。这种方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学生非常
喜欢。
3.设疑法
设疑法是以“疑”为核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设疑,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在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设疑法,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表演,有时还会让教师自叹不如。
4.小组学习法
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由小组自定目标或选择练习形式,组内分工协作,学习过程共同思考,相互帮助,对学习效果进行相互评价。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竞争、协同行为中的乐趣体验,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5.目标学习法
采用目标学习的方法,将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我定位相结合,确定一个学习目标,明确了这个有挑战性的目标后,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在这个目标上了。
诸如讨论法、竞赛法、直观演示法、激励法、快乐作业法、师生换位法等等各种体现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开始较普遍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小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快乐体育教学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