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方法;实践
前言: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遵循健身性、多样性、选择性、趣味性等原则。教学方法创新要从教学要素的整体出发,合理编排;从实际情况考虑,扩展、改进;从教学效果考虑,优选、组合;从学生未来发展出发,统整蹄选等。 “以学为主”体育教学方法和“以教为主”体育教学方法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实验证明,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方面,“以学为主”体育教学方法优于“以教为主”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呈现出现代化、心理学化、个性化、民主化等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性、全体性、社会学及实施效果的整体性。
一、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研究
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第一种,从方式、方法角度来界定,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方式和办法。第二种,从途径、手段角度来界定,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途径或手段,这种观点认为,方法最终要落实到手段层面,通过具体的手段呈现并实施。第三种,从总称、总和角度来界定,体育教学方法是多种途径、手段、组织的总称,这类观点多是从教育学或教学论引入的,但这种概念给人的感觉比较模糊。第四种,从师生活动角度来界定,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师生统一的过程,不但有教师教的方法,也有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还有教师组织课堂的方法,这类观点近年来很是流行,也普遍得到大家的认可。
2.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研究
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及体系从总体上来说,越来越注重指导思想的作用,把教学策略作为体育教学方法实施的先导,把理念设计到方法之中,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必须通过具体的技术和手段来实现,这样的层次基本有三个(指导思想层、方法层、技术手段层)。就像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一样,各个学者出发点不同,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
二、“以学为主”教学方法的研究
(1)体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很多,最突出的是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进行研究,这类研究层出不穷,如标新立异的分类、不同视角的层次构建等;(2)体育教学方法的实证研究多集中在对某个教学法进行研究,如探究式教学法、自主性学习法等,不能从整体上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3)把创新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更是少见,在理念指导下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研究有待深入。
三、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1.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创新教育,特别是面向基础教育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具体举措。
创新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是从提高创新素质、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对教育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的理性认识与判断,是对自己的教育理念的突破和创造,显现出根本性、简洁性、指导性、时代性以及系统性的鲜明特征。“创新教育不仅涉及到教育的目标问题、方法的改革和内容的调整,而且要系统地对教育进行改革,即进行教育创新以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2.创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构成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有一点是相同的,实质在于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含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3个维度。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意识和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是基础,锻炼创造能力是提尚。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它包含创新思维,创新个性,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好奇和兴趣,独立与独创,自觉与果断,自制与毅力,自信与自尊,怀疑与求真等,受学习压力、抑郁和焦虑的影响较大。“培养创新敏感度,创造创新张力,是养成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四、创新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1.坚信创新的教育理念
第一,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恰当的教育培养成某方面的创造性人才,后进生和优等生是一样的,教师注重的是如何培养、挖掘的问题。第二,坚信学生的创新素质有层次和类型的差别。教师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对待学生个体给予弹性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不同态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稀奇古怪”的想法和“随心所欲”的动作创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教师的教法进行质疑。
2.实施创新的教学方法
创新的教学方法与一般的教学方法既有一致性,又有其特殊性。体育教师要―坚持系统的观点,根据时展的需要,以教育创新为理论基础,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创新教育。
发现教学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仅给他们一些事实和思路,启发他们积极思考、独立探索,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并掌握原理和规律。教师设计好教学方法,提供有效的资料和条件,提问、指导和耐心等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想象力,从本能上刺激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想学、想练并探索学练的方法和技巧。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提出的困难,帮助他们分析,探寻解决的办法,并进行实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提高的过程。
开放式教学法:强调不拘泥于死记硬背已有结论,而是着眼不同结论的选择判断,注重现有知识的动态性,注重能力结构的稳定性。如发散思维,要求个体对规定的刺激产生独特的、变化的反应,如在规定时间内做出3种以上的传接球动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教学方式;内涵变革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4—0111—04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认为教学方式就是教学方法的“同一论”和教学方式不同于教学方法的“不同论”。教育大词典认为:“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从教学方法的概念角度分析,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属概念,即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的一个内容。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学方法的细节,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活动状态,表明教学活动实际呈现的形式。如讲授法中的讲述、讲解、讲演等;练习法中的示范、摹仿等”。从教学方式的概念来看,教学方式又成了教学方法的细节,即教学方法包含了教学方式。对于方式与方法的不同界定还不胜枚举,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的阐述,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有此也造成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概念逻辑上的混淆。由于以上教育学科领域中没有认清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本质区别,也自然导致了体育学科中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方式的错位与偏差现象,因此,厘清体育教学方式与体育教学方式的内涵与本质、联系与区别,对于体育课程的理论建设与深化改革显得十分必要。
1 体育教学方式的理论解析
方法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按常理分析,在人们行事过程中,如果有好几个动作的集合,而这些动作过程又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这些动作过程采取了某种特定的“方法”,因此,可以认为,人们每一次有目的行动过程都有一个特定的方法。而方式是指:“言行所采取的形式。比如: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创作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制造方式等”。作为“方式”一词,“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涵,其中的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这种方式包含手工、机械、自动等等不同种类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法是指:“指制造和生产某种产品所采用的工艺流程以及其中所应用的生产技术。从以上生产方式与生产方法的区别来看,“生产方式”的外延应该比“生产方法”要宽泛一些,生产方式比较抽象,“生产方式”是抽象层面、理论层面的;而“生产方法”则比较具体,“生产方法”是操作层面、技术层面的,“生产方式”应包含生产方法,但不仅仅只指生产方法。因此,“方式”与“方法”具有不同的层次,不能混为一谈;同时,我们不能把研究“方式”的逻辑起点放在“方法”上,否则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这样的结果:
“方式”不是本来层面上的“方式”,而是“方法”层面上的方式,“方法”也不是本来层面上的“方法”,而是方式层面上的“方法”,造成了“方式”与“方法”的错位。
按黑格尔的逻辑学原理分析,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应按照其“存在、本质、概念”的逻辑思路逐次进行,因此,要探讨“教学方式”的内涵,就应该把“教学存在”作为一个逻辑起点,而不能把作为“教学现象”的教学方法作为逻辑起点。那么什么是教学活动的“存在”?教学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活动,是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发生的一种传授与被传授知识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学活动的“存在”也必然包含了作为理论活动的教学认知活动和作为实践活动的教学行为活动。那么什么是教学的本质呢?关于这个问题,可谓众说纷纭,基本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本文认为教学的本质应建立在对教学“存在”认识的基础上,由于教学的“存在”是一个师生之间的双边实践活动,按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的思想而论,人是任何实践活动的主体,而在教学活动这个特殊领域中,人具有双主体性,即教师与学生皆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离开其中一个主体都不可能成为教学活动。因此,作为双主体的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应是我们考察教学方式的逻辑起点。
由于思维方式是指:“师生关于教学存在的思维途径及其致思导向的理论概括,在思维中认识和构建教学活动的经验、知识、观念等要素的综合模式。从思维方式概念的内涵分析,师生的教学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存在”的选择和评价过程。而教学行为方式作为一种“教学存在”,必然受制于教学思维方式,即什么样的教学思维决定了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方式,而作为一种实践现象的教学行为方式,其有效性反过来又促进了师生对教学的反思,影响着先前的教学思维方式,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思维方式决定和支配着教学行为方式,而教学行为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和发展了教学思维方式。
如前所述,体育教学方式包含了师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两个部分的内容。首先,教学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其次,体育教学行为方式是体育教学思维的内在程式的外化;第三,体育教学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教学的行为方式。因此,体育教学思维方式是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但要很好地把握与明确体育教学思维方式,还需要认识体育教学思维方式与其他学科教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区别。由于“思维方式”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体验性思维方式、科学性思维方式和反思性思维方式。因此,结合体育教学现象、存在与本质而言,体育教学思维方式的内容核心是“体验式思维方式”,因为体育学科教学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是通过人的躯体性活动来体验“身体的知识”(身体知)并实现对知识的科学认识和自我反馈。因此,没有师生亲力的体验性思维活动,就失却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质性意义,并不是其他学科意义上的认知性教学活动。当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科学性思维方式和反思性思维方式成份,只是存在的比例不同而已。科学性思维方式与反思性思维方式可在理性层面上促进体育教学在科学性方面的发展,有助于反思性体育教学,促进体验式思维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其次,体育教学行为方式包含了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策略与技巧、媒介与设备等综合因素并具有内容多样性的特征,因此,选择何种具体的体育教学行为方式将取决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采用何种体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方式包含了体育教学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方式,而体育教学思维方式又制约着体育教学行为方式。体育教学方法则是体育教学行为方式中具体化了的操作形式(如自主、探究、合作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与体育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各种途径。2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的文化张力与困境
“文化作为人为自己的生存而建立的第二自然,体现了人对自然和本身的创造和超越,有不断自我更新的自觉性,同时文化也是历史上积淀下来的、被群体所认可并遵循的生存方式,作为行为模式有约束人的行为的自在性”。这表明了文化的自觉性与文化的给定性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不同时期的运作方式决定了文化变革与发展的张力。
教学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活动,自然受到这种变革张力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给定性与现代的教学方式的变更的自觉性始终存在着力的抗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自觉的创造性与教学方式固有的给定性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冲突,这在新世纪以来的课程改革中表现突出,就体育课程而言,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从教师的绝对权威中和灌输式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却根深蒂固,虽然新课程理念冲破旧观念而产生的张力迫使改革前行,但由于这对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缺乏实践的经验,导致了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黏贴式的结果,从而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陷入低效或负效的困境。
另一方面,教学方式中占据核心的教学思维方式也存在着以教师为主的思维还是以学生主体的思维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张力,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思维方式的权重是不同的,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强烈反差,教师的思维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而学生的思维方式只能作为一种附属品而存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机制基础上的运动学习理论影响至深,从而形成了长期以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思维方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与反应较少顾及,这种情况必然阻碍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因此,要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评价等,就要深入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习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反应,包括思维特征、注意力、情绪变化、意志特质、兴趣和积极性等等,这样才能把变革所产生的张力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真正实现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体育教学方式的给定性还源于教学方式的历史性,体现了我国历史传统文化的对教学方式的影响,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西方人崇尚的是逻辑思维,即分析思维,这是一种解剖式的思维方式,喜欢把一个整体分割成数个部分,从对各部分的研究来推理事物的本质特性,并探讨和追问“为什么”的过程及成因,而教学就是教师帮助教学自主探究世界及其实践活动,即体现了以自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为核心的思维,“中庸之道”是长期以来传统文化沉淀而成的一种典型的中国人性格特征。人们注重体验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更多的是要知道“是什么”,这种倾向导致了教学活动表现为教师向学生传递人类已有的经验,因此也就形成了以讲授知识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从教学实践角度来看,这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人口众多的大班化教学的中国国情。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操作”为本质特征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传统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运动技术操作性的经验和能力,其次,由于操作性技能探究起来比较困难、比较费时,因而更容易导致教师有意识地直接传授既定的经验与技能,较少关注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情感、探求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3 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文化路径
3.1着力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有学者认为“学生主体性”应包含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与创见性”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一个抽象与空洞的概念,而是有十分丰富内涵的,并表现为不同领域的内容,自主性体现了自觉性、自我参与性与自我实践性;能动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强迫性;创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思维积极性、勇于提出问题、质疑的敢为性。因此,学生是“自觉主动”习得知识与技能还是“教师灌输”将是体育教学思维方式的分水岭,体育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要从教师灌输式教学中真正解脱出来,发挥学生主人翁的精神与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但需要指出的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维方式,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与学生本身就是教学的双主体,缺一不可,只是在体育教学中思维的起始点在于教师还是学生。若以教师为思维起点,那么必然形成以灌输式为主导的教学,若以学生为思维起点,那么我们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动机与兴趣、情绪与意志等,而这些内容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根本依据,也是长期以来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的,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绝对的地位。要切实转变与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着力关注与研究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与集体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动机与动力、学习兴趣、思维特点、学习情绪、意志表征等特点与规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运动技能教学原理。
3.2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行为方式
由于体育教学思维方式制约着体育教学行为方式,因此,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决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方式。
以体育教学行为方式中的教学方法选择为例,具体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直观法、分解完整法、情景法、纠错法、观察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学习法、练习法等。这些方法都可供体育教师选择,但选择是有原则的,不是漫无目的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设计与选择体育教学方法过程中必然要介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即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思维方式),这样,教师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就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就决定了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果体育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那么他可能选用启发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也就是说不给学生现成的知识与答案,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思考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果体育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侧重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那么他就可能选择各种练习法,如循环练习法、重复练习法等;如体育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侧重于掌握运动技术的,那么他就可能选择讲解法、直观法、分解完整法、情景法、纠错法等。
对于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探讨,目前还处于较低的层次。虽然新世纪以来,体育课程借助各学科教学改革的东风,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并较大规模实施这些学习方式,但是由于前期没有可借鉴的成品与经验,体育课程教学又具有以经验型为主的特质,因此,在新型学习方式摸索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与偏差,导致了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新型学习方式的粘贴式结果。要真正找寻和构建较为完善的新型学习方式,必须依赖广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理解新型学习方式原理的基础上,完善教学实践中的各种新型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的选择也是同理,教学手段是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物质方面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常用的体育教学手段有挂图、模型、多媒体、哨、录音机、各种器材等,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也是由教师的思维方式来决定,如教师的思维方式倾向于传授知识型为主的教学方式,那么他可能选用比较固定的、现成的教学手段,如以上各类体育用具,但如果教师的思维方式侧重于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师采用的可能是一些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这些原始材料需要课外进一步制作完成或课内短时间的组合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我国大学体育改革中存有的方向
(一)理论系统缺乏
近年来,受到体育改革影响,使我国的体育教育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基于此能判定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还是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指导,特别是在整个改革期间,盲目的引入各类概念,在没有充分理解概念的前提下,使用新的体育术语或者词汇,致使整个课程教学系统十分混乱,看似“高大上”,实则没有太多实际的应用意义。
总之,当前体验教学改革存有的主要问题是科学系统性缺乏,理论内容无法直接对实践开展指导,所以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开展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以及盲目性,对当前大学体育改革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二)体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
最近几年,大学体育教育正在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所以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视度开始逐年提升,但是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起步晚、起点低,原有的落后教育理念和方式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改善的。长此以往,受到体制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前提,这种以体育教学为目的单纯对身体训练进行追求的科目教学方式,会让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受到影响。
另外,由于部分大学体育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些落后,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是很难改变,教学中片面的对体育教学的负荷强度和技能有所追求,受到传统教学方法上的灌输式教学的方式,让整个教学组织活动异常单调和枯燥,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面依旧延续传统的示范和讲解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严重不足,最终学生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我国大学体育改革对策研究
(一)加强理论创新
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离不开先进理论做为指导,改革工作若想紧跟时代步伐就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创新,使之能够符合时代现状和时代要求。理论研究工作和创新工作不应仅仅是局限于某个群体或者某个部门,而应是成系统性的、有方向性的,避免盲目性研究以及随意性研究。哲学做为一切思维的指导,在大学体育教改工作当中也应得到提倡。要能够正确把握改革的方向,能够对陈旧的不利于发展的就思想勇于摒弃,在思想的创新上能够更加积极,让教育理论能与实践更好的契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实践指导中,寻找新的体验发展规律,让思维的逻辑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转变落后的体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我国大学改革措施已经进入到我国的基本国策范畴内,所以在体育改革之时,需要转变体育教学中落后的观念以及陈旧的教学方法,让体育教学改革实现新的改革模式,以优化传统教学中的不良方面。对传统体育概念的轻视,使得政府部门不能真正的意识到体育改革的重要性。所以体育教学实践中,强化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十分重要,这样能在寓教于乐中,让教学的教学理念得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受到转变,就能直接告别以往教学中简单的“教”或者“学”的模式,试图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丰富教学的多样化,通过设置合理的体育课程,能让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稳步提升,最终在教学中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完善,为培养学生的創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体育教学活动开设之时,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新模式的培养,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教学方法使用中,通过考虑教学的理论化、趣味化和多样化内容,可以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同时,建立与之对应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这可以让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向着新的方向前行,也能让其发展更与国际体育教学模式接轨。
结束语:在我国政府部门、学校领导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正在呈现出新的变化形式,但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和思想的弊端影响,整个改革期间仍有诸多问题存在。受到我国大学体育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对体育教学研究的先进思想进行引入,我国的体育教育改革正在历经新的变革,在对相当多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能总结出对应的研究政策,用以指导我国大学的改革新方向。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
摘 要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地考察法,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探究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自主性教学法等探讨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提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合理的选择和对待现在体育教学方法服务于体育教学活动,避免学生学而不懂,或只锻炼而不快乐,丧失兴趣的弊端,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探讨性教学 合作教学 自主性教学 体育教学
一、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6月正式颁布,这标志着中国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了巨大的改革,于此相适应,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填充了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比如探究性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自主性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等等,得到了提倡和重视,并被热情的予以实践。体育课程目标也从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和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走向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发展的教育课程。因此,为了巩固和贯彻新课程,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选用合适的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这些现在体育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迄今为止,人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认识不尽统一,从不同的角度,如途径手段说、方法说、方式说、活动说对体育教学方法定义。纵观各种定义可见,目前我国学者对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界定取得以下几点共识:(一)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二)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三)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因此,我认为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而有目的有计划采用的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技术性的教学活动。
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一)探究性教学方法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探究性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困难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通过典型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知道知识的过程,而是需要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点拨,诱导研究的方向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究的欲望,同时开放了课堂,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
(二)合作性教学法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主要奖励依据,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提高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性教学法通过建立学生共同的学习课堂,建立适合学生交流和学习的形态,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促进了学生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共同提高。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取长补短,促进他们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而且对于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集体性,增强集体荣誉感。但是在教学中,由于是集体性的项目,或需要集体进行学习,是具有一定深度的个人性项目教材,因此,存在着学习效率不太高,要求要有很好的集体基础,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三)自主性教学法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自主性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构建,以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通过建立学生的“自我学习目标”和有意的安排一段“自我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和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适合于个性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能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每种体育教学方法都各自有各自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的选用某种体育教学方法,而应该多种相结合,以达到课堂的最优质量。因此,应正确的选择和对待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
四、如何正确对待和选择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一)如何正确对待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1.要明确教学的目的
教学方法是为课堂服务的,是以发扬教学民主,着重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而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补充和修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而运动的方法。因此,只有理性地分析,合理的选择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2.要明确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对于选择体育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有些体育方法不适合某些年龄段的学生,比如说探究性教学法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非常的困难,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反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因此,对同一种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时,就会有不同的评价,用错了教学对象,再好再新的教学方法也难以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3.要明确运用时的限制
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有其利和弊的方面,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滥用。例如合作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自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而此时可能很多学生在装模作样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实际上是在下面各自讨论与此问题无关的其他问题。甚至会出现其他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4.要明确所适用的教材
对于不同的体育教材的教学,有其相适应的,甚至是相应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什么方法都可以运用。比如合作性教学法适用于集体性项目,或需要集体进行学习的、有一定深度的个人性项目教材。而游戏教学法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和活跃课堂气氛的,适用于比较枯燥的锻炼性教材。
(二)如何正确选择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能力和学生水平合理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重要条件。由于教学系统涉及六个基本的要素(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其他五要素服务的。所以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师和学生是共同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的能力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优先是为了节约时间、追求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结合,实现体育教学方法运用的多样性
新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新课程后的必然趋势,但是当前的体育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不恰当的使用,或者片面的否认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而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只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补充,而不能盲目的否认。因此,我们应善于海纳百川取各家之长,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随着科学的技术的进步,体育教学理论的进展、体育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个性多样化的发展,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的作用更为突出,体育教学方法的将更为得多样化和复杂化。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运用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还是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抑或两者相结合运用,都应该以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懂得一定的运动技能为目标,树立终生体育意识,提高课程的质量,优化课程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菲菲.对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评价[J].首都体育学报.2006(第18卷第3期):14-16.
[2] 毛振明,赖天德.论“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关系[J].理论探索.
[3] 辛磊.浅谈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2010.2.
关键词:体育 多样性 教法 因地制宜
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相同的目标。对于实现同一目标,应用哪一种方法更好些?这就需要对相应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择优。比较可从每一小类(或每一类)教法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所可能发挥作用的大小,以及此类教法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最适宜于解决什么任务,上什么教材最适用,符合什么样的学生,它对教师的要求和对物质条件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逐级筛选,最后作出决定。下面简要谈谈我在体育教学中是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
一、如何合理地选择体育教学方法
1.要明确目的
现代教学方法一般是以“发扬教学民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性的提高”为主要目的的。因此,只有理性地去分析为什么要改、应该改什么,我们才可能知道今天应该怎样去选用体育教学方法。
2.要明确教学对象
我们所说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一个大概念,是面对所有学生来说的。在具体运用某一个教学方法时,却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是面对具体学生的。因此我们在评价和运用某一个教学方法之前,必须考虑它是以哪个年级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因为同一教法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就会有不同的评价,用错了对象,好的教法也会变得不好。例如,对初中高年级学生运用“故事化教学”就不行,同样,对初中低年级学生使用“探究学习”也难以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3.要明确所适用的教材
对不同体育教材的教学,有其相适应的甚至是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什么方法都可以运用的。例如,“探究性教学法”和“发现式教学法”就比较适用于有一定深度、原理性比较强的教材,而不适用于那些浅显的介绍性和锻炼性教材;“情境教学法”主要适用于锻炼性教材和表现类教材;“游戏教学法”和“比赛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比较枯燥的锻炼性教材;“领会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某些球类教材;而“分解教学法”则多用于体操教材等。 转贴于 如果我们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充分考虑教材的特性,那就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要明确运用时的限制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毫无限制的,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滥用。例如,游戏教学法在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教材的乐趣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是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就是这个好方法如果使用无度,整堂课都做游戏,效果也不见得就好,甚至可能会使体育课变得主次颠倒、喧宾夺主和幼稚化。同样,如果我们堂堂课都在搞探究性教学,教学效率也不一定高,甚至可能把体育课上成了科研课。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处理好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处理好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确保“健康第一”思想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贯彻和落实。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我个人认为教学方法的运用目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首先要在优选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
1.注意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我们应该清楚地了解教学目标是什么,再去思考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去完成目标。
2.注意有效性。我们在思考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时还要考虑实效性,要考虑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完成教学目标。
3.注意适宜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要适宜本水平阶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
4.注意多样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课显得生动丰富,更重要的是它会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教学方法的变换中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